跨过鸭绿江观后心得体会(热门15篇)

时间:2023-11-28 13:23:16 作者:笔尘

心得体会是一种将个人经历和感悟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这是一篇关于人生经历和心得体会的文章,里面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跨过鸭绿江观后心得体会

随着一首高亢激昂的片头主题歌曲,一下子把人带进了x年前那场炮火连天,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场的画面。

最近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岀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跨过鸭绿江》。再次把我们拉回到抗美援朝的战场!这部四十集的电视剧,一开播就领跑收视率、圈粉无数。它通过一个个镜头,一个个场景,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崇高风范。以及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等志愿军指战员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也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著名的八大战役,特别是上甘岭战役,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x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总结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精辟揭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启示,郑重宣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统一、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立场和决心,凝聚起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今天,看完了这部尊重历史和尊重史实,应时代之名、人民之需、应运而生的精品电视剧。怀着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的初衷,对抗美援朝作战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感触颇深。先辈们为了世界和平,为了保家卫国,跨过鸭绿江,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作战的伟大胜利,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民族尊严,打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和平。

守望和平,维护和平!

向精品致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伟大的中华民族万岁!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总书记深情寄语当代干部,“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胸怀家国,冲锋于一线、奋战在前方,以“非凡之力”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学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大智大勇,接续“非凡之力”,再创让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

坚定站位,筑牢“非凡之基”。“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回望祖国发展至今的峥嵘历史,有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勇猛出击,有奋斗先驱开疆拓土、昂扬迈步,有先锋勇士斗难除困、奋勇拼搏。这一切皆因英雄们永葆“爱民心”“家国情”“报国志”,才能不计回报、不怕牺牲,始终奔涌、始终攀登。广大基层干部身为当代推进复兴伟业的“生力军”,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敢做新时代的“拓荒牛”,要让党的执政根基深入基层,以坚定站位、正确认知、奋勇发力筑牢“非凡之基”,用情建起“雄伟大厦”来。

看齐榜样,坚定“非凡之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们常说,“这世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看齐榜样,就要以榜样力量为精神引领、以榜样行为督促自我进步。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角色意识”服务于基层、无悔于基层,不负“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先锋模范、不负“群众看干部、干部看党员”的人民期望、不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大好时光,坚定“非凡之心”,成就“非凡之事”,再干出一个“火红年代”来。

细照笃行,锤炼“非凡之力”。“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当今时代,虽已不是战火纷飞的战争时期,但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前方仍有危机、挑战和困难,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认知到当前的复杂形势和变化局面,肩头的担子仍然很重。要能担重担、负重责,需以“真功夫”攻坚克难、奋勇靠前,广大基层干部要从“伟大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学习冲拼硬上的闯劲儿、“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锤炼出“非凡之力”,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电影跨过鸭绿江观后心得体会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x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的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丰富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学习这种伟大精神,从中获得干事创业的动力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

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方向、初心不改跟党走。爱国爱党是作为一名干部的基本信条,是团结凝聚人民群众的强大精神磁场。坚定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理论修养、锤炼党性。要心怀敬畏,敬畏组织和人民,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守住做事底线。基层干部既要相信党、拥护党、热爱党,又要慎独慎行,用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响应祖国号召,奔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一线,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学习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有作为。攻城拔寨勇者胜。基层工作繁多、任务艰巨,千条线难穿一根针。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面对困难大山,要以坚如磐石的信心、以踏石留印的韧劲,精准识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增强解难题的魄力,提高“画句号”的能力。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绝不能松口气、歇歇脚,全力进攻脱贫最后堡垒,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狠抓起来,把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挖掘出来,把技术人员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出来。继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一处处清理,一户户改进,一片片提高,始终保持勇往直前、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学习国际主义精神,团结一致、乐于奉献为人民。团结是党的生命,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基层干部要善于沟通,善于听取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和建议,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不仅要与领导同事团结起来,更要与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常怀感恩之心和公仆之心,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体察民意。牢牢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只有做到面对利益时心如止水,手握权力时公平正义,才能把群众摆在中心位置,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基层干部要培养奉献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气概。在关键时刻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七十年前,无数英勇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铸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七十年后,我们基层干部更要把这种精神铭记心中,刻进骨子,身体力行,发扬光大。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体会字

七十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中华儿女毅然跨过鸭绿江,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殊死较量!这是一场国力与军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民族意志的较量!我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英勇气概,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高傲的头颅,也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终于为共和国今后的发展争取到了七十年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向全世界第一次显示了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的重要力量而在朝鲜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为了和平主动撤军,至今在朝鲜没有一兵一卒,历史是公正的,谁在真正维护世界和平,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证明!

首先,这场战争中国人民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目的。挽救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保卫了中国大陆的安全,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其次,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也不怕帝国主义的战争挑衅。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着长期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对着各方面极为严重的困难,在朝鲜处境危急、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敢于出兵同不可一世的美国在朝鲜较量。

第三,严厉地教训了美国,消除了国内外一些人的“恐美病”,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敢于同国际霸权主义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同时,对于亚洲和世界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也是极大地鼓舞。

第四,抗美援朝战争使改编为志愿军的人民解放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和考验,特别是取得了依靠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优势装备之敌的宝贵经验。先后共有27个军、空军10个师另3个大队、炮兵10个师又18个团、高炮5个师10余个团和60多个独立营、装甲兵8个团、铁道兵10个师又1个团、工兵10余个团等部队,经受了这场战争的锻炼。

第五,志愿军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内人民,从而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中国原计划三年的经济恢复,于1952年按时完成。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证了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和完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长期安全和平的环境。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机关干部,要传承和发扬好志愿军精神,为身边人讲好志愿军故事,积极向在朝鲜战争涌现出的邱少云、黄继光、罗盛教等许多一级战斗英雄学习,学习他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跨过鸭绿江观后心得体会模板范例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矛头直指我国东部,妄图形成对新中国的多方向进攻态势,并多次大举越过三八线北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战争创伤亟待恢复,国力与美国差距悬殊,单就钢产量而言,美国是中国的144倍,更遑论武器装备以及先进装备使用经验及技术。但就在那种情况下,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经反复讨论,以“打烂了可以从头再来的豪气”、“不怕任何侵略要打到底的胆气”以及“用手榴弹对抗原子弹的勇气”作出了重要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开始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随后的战场上,出现了数以百计“以卵击石”但取得巨大胜利的战役,数不清的“杨根思、黄继光、罗盛教”等战斗英雄涌现了出来,历经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19.7万余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甚至多年埋骨他乡。最终,作为正义之师的中国军队因“官兵团结、凝聚力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与朝鲜人民和军队一起,用手榴弹对抗原子弹,用地面步枪对抗飞机,在这场几乎不可逆转的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战胜了当时的不败神话,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经此一战,中国人民震动了全世界,中国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全世界。这一场战争,后世子孙将永远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全世界也不会忘记。

当前,我们处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作为纪检工作人员,特别是企业纪检工作人员,不用有抱炸药包冲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勇气,不用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胆气,也不用有宁可被活活烧死也要保持一动不动而维护潜伏纪律的顽强意志,只需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履好职、尽好责,多看、多说、多提醒。但反观如今的一些纪检干部,日常工作中以“和”为贵,对上级不敢监督,对同级不愿监督,对下级不屑监督者大有人在。甚至拉大旗作虎皮,借办案之名谋取私利者有之;跑风漏气,泄露审查调查信息有之;接受请托,说情关照者有之;违规干预、插手审查者有之;与商人勾肩搭背,搞权钱交易者有之。我们没有牺牲在真正的战场上,却被各种利益、诱惑所蒙蔽,有的甚至心甘情愿被围猎。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有近万名纪检干部受到党纪政纪严肃处分和追责,“倒”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所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的制定实施,为纪检监察干部划出了红线,有助于纪检监察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治思维和纪律规矩意识,倒逼纪检监察干部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体会字

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七十年前,很多青年志愿军战士,为家国,赴战场,义无反顾。是他们宁可流血断头、粉身碎骨,也要护国泰民安;是他们“打得一拳开”,才“免得百拳来”;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时代潮流下“最可爱的人”。如今,硝烟已散尽,枪膛已发凉,可他们出征的歌声,还在耳边震响。

“抗美援朝跨国门,鸭绿江上啸马奔。”——谨记军队出征时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步伐,在新时代中循着他们的足迹,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1950年,很多年轻人带着年轻的微笑和必胜的信念,高唱着歌曲跨过鸭绿江,走向了朝鲜战场,那一条艰难的征途,是他们为国家踏出了一条和平之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当今和平安宁的背后,是无数战士守出来的国泰民安,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们依旧“风雨不动安如山”!

“保家卫国雄心在,何惧无回踏征程。”——谨记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决心,在新时代中时刻做好精忠报国的准备。邱少云在家书中写道:“为了让所有受苦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看今朝,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干部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无畏精神留华夏,英雄胆魄铸豪情”——谨记英雄冲锋陷阵、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忠诚,在新时代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黄继光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道:“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用胸膛抵住喷火的枪口,用生命直面冰冷的死亡,黄继光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宁可前进一步死,也绝不后退半步生。今天,在那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无数医护人员以战神的姿势,救死扶伤,驱散阴霾,还九州安康;无数共产党员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一线防疫有我,奉献坚守有我”;无数平凡的百姓尽自己所能,中国人民八方相助,共襄盛世平安。

“豪情无畏大精神,是吾伟大中国人。”——谨记中国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新时代中再现大国担当。忆往昔,英雄的中国人民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以日行30公里的速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诠释着“铁肩担道义,使命高于天”的大国豪情;看今朝,博爱的中国人民以连续三个月开行过千列车的速度,将装载着抗疫医疗物资的中欧班列驶向一带一路沿线,彰显着“山川异地,疫情无界”的大国担当!

百年前,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幸先烈,血染山河,重塑华夏。

感前辈,奋不顾身,龙之崛起;而今朝,上下同心,圆复兴梦!

山河无恙,铭记历史,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我愿以梦为马,与祖国同行!纵使岁月流转,依然矢志报国,初心永存!饮水思源功在党,人民英雄万斯年。我愿跟着党的步伐,发扬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心得体会

斗转星移,精神永恒。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用好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中汲取在新时代奋进的伟大力量,不断开创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要在爱国主义精神中汲取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无比鲜明、无比闪耀,在新时代更需要这种鲜明闪耀的精神。当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了维护边疆和平稳定,捍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迈上了新征程,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把爱国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心底,落实于行动。牢记国家安危就是每个人的安危,国家发展关乎每个人的命运,要主动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融为一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只要十四亿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实现梦想的步伐。

要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汲取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淡泊名利的伟大力量。战争的年代需要英雄,伟大的时代更需要英雄。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就涌现出了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革命英雄主义薪火代代传。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要赓续这种精神,把“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化为危难时的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战斗一线高高飘扬,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群众心中最踏实的声音;化为艰巨时的勇挑重担,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压得住阵脚,干得成事;化为成功时的淡泊名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甘于“自己栽树,让后人乘凉”,为后人打好基础,跑好“前段”。

要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汲取不畏艰险、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伟大力量。战争的对抗归根到底是人的对抗,是精神气的对决。在抗美援朝的战场,我们面对的是装备先进和精锐的敌人,我们的人民志愿军战士硬是用钢铁般的精神完成了敌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越是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我们越是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要从抗美援朝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汲取力量,成为不畏艰险、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意志,坚定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干好我们自己的活,继续推进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更进,不断夯实我们的底气。

要在革命忠诚精神中汲取忠诚于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力量。抗美援朝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只有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军队才是战无不胜的。忠诚不仅是革命军人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的底色。越是艰难,越显忠诚。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忠诚。越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落到事业发展之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要始终对人民忠诚。要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永葆忠诚于人民的赤诚之心,始终当好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要在国际主义精神中汲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力量。抗美援朝为世界和平与正义做出了重要贡献,沉重打击了破坏人类和平的嚣张气焰,充分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根本保障,更体现着大国担当。我们要在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精神中汲取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既要敢于同破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切势力作斗争,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互利共赢中与世界更加紧密,在合力共建中让世界更加团结,不断凝聚世界上愿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和人民为共创更美好的世界而奋斗。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

电影《跨过鸭绿江》从国际视野出发,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全景式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历史,全方位呈现出我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努力,是一部展现正义之战、精神之战、胜利之战的电影作品。

日前,电影《跨过鸭绿江》首映式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首映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在首映式上用“三个首次”介绍了影片:《跨过鸭绿江》是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作品,是首次由“总台出品、原创自制”的故事片,也是首次与精品电视剧同步打造电影的创新尝试。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锻造精品的同时,不断扩充创作题材及体裁品类,努力完成破圈层的爆款传播,将“总台出品”金字招牌打磨得更加闪亮。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之际,总台集结国内顶尖的主创阵容,浓墨重彩打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跨过鸭绿江》。从立项起,主创团队就按照“影”和“剧”同步推进的思路展开创制。

经过十余月的努力,电影《跨过鸭绿江》作为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终于和观众见面了。在接受专访时,总导演董亚春表示:“相比起电视剧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讲述,把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浓缩在两个半小时里呈现,难度的确很大。我们满怀敬畏,付出了诚意和心血,最终还是要靠观众去影院观看以后,给我们做出一个评断。”

为精益求精打磨好这部电影,在影片正式公映前主创方多次组织了专家及媒体看片会,充分听取评论建议。专家观影后纷纷表示影片出手不凡、动人心魄。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电影《跨过鸭绿江》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鸿篇巨制,作为总台出品的首部故事片,是一部定位之作,打造了“总台出品”的新标杆。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电影《跨过鸭绿江》令人热血沸腾,从头到尾都处于一种激动、兴奋和震撼的感受之中。整部作品视角独特,血肉饱满。央视高级编辑、国家广电总局“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永利则认为:这部史诗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乃至世界电影史上都将留下光彩的一笔。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岁月峥嵘,人民英雄镌刻不灭印记;正道沧桑,精神激荡磅礴力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主题展览在北京开幕。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站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温那段血与火交融的悲壮历史,既是感悟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炙热家国情,也为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奋勇抗争的壮烈英雄事迹,更是要从捍卫正义、不畏强敌的民族集体记忆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这既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胜利最好的纪念。

高高飘扬的战旗,是中华民族捍卫正义、维护和平的宣言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窥探中国的虎狼之心,中国决定出兵相助朝鲜,一声令下,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集结,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谱写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诗篇,展现出中国人民捍卫正义、维护和平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战争,打赢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信心勇气,更打出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

鲜红炙热的战旗,是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血战到底的集结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这场伟大的、正义的、人民的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杨根思等一批批爱国将领和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不畏强敌,顽强抵抗,殊死搏斗,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精神和不惧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风范,体现了中华儿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彰显了不畏强权的民族品格和矢志不渝的民族精神。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伟大的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时代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伟大胜利,就是要高擎精神的火炬,以精神之光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捍卫正义、维护和平的时代使命中,在保家卫国、顽强斗争的历史责任中,抒写无愧先烈、无愧人民、无愧时代的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共进、奋力拼搏,用新事业新辉煌新成就,致敬所有英雄!致敬伟大的精神!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

抗美援朝精神内容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它展现了志愿军将士的浩然正气、豪壮士气、必胜志气,使我们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如今,我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能否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去,党员干部这批“志愿军”至关重要。因此,作为党员干部要传承发扬好抗美援朝精神中的正气、士气、志气这“三气”,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砥砺前行打赢“三战”,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聚集民心、温暖人心、筑起同心。

传承浩然正气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聚集民心。70年前,英勇的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以浩然正气打赢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如今,我们祖国繁荣强大,我们身处和平岁月,没有战火纷飞,没有硝烟弥漫。但仍然存在个别黑恶势力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他们把持基层政权、操作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等等。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这是净化社会环境、巩固政权的战略需要,是党和国家净化政治生态的自我革命需要。作为党员干部要以“铁骨生来意志坚,一身正气向蓝天”的浩然正气奋勇投身到这场专项斗争中,在维护政治安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中当先锋,在巩固基层政权、打击“村霸”黑恶势力中当先锋,在组织发动群众、提供黑恶势力线索中当先锋,坚决打赢扫黑除恶这场攻坚战,把民心聚集。

传承豪壮士气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温暖人心。70年前,英勇的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如今,我们没有枪林弹雨的战场,但我们仍有一个脱贫攻坚的阵地要拿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消除贫困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一诺千金映照初心如磐。作为党员干部要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士气,吹起冲锋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就业帮扶等工作,把扶贫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把人心温暖。

传承必胜志气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筑起同心。70年前,英勇的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联合国军”,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一部响彻古今中外的雄壮史诗。如今,境内外敌对势力依然存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担心、害怕我们的崛起,想法设法以各种手段阻碍我们的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依然充满荆棘。因此,党员干部要满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必胜志气全力以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在乡村振兴、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一线阵地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把实绩写在大地上,把项目落在坐标上,把“小康”带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同心筑起。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党员干部要“温故而知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脱贫攻坚决胜战和全面小康收官战,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终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山河已无恙,告慰烈士灵。

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周年,在波澜壮阔的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精神。那段岁月,环境极其恶劣,装备极其落后的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了捍卫和平、守护祖国,为了粉碎霸权、打退恶邻,19万志愿军英魂长眠异国他乡。终于,拼出一个奋发图强的机会,拼出了一个国泰民安的当下,拼出了一个来日可期的明天!

伟大的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

电影《跨过鸭绿江》是一部描绘中国朝鲜族同胞在民族团结中克服困难、追求幸福的故事片。这部电影堪称一部真实而感人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朝友谊的重要性。

第二段:电影剧情分析。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鸭绿江的故事,即生长在边境上的中国朝鲜族、平壤出生的朝鲜族、中国内地的学者等多个角色共同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将一条高压线穿过鸭绿江,为边境地区带来了电能,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和朝鲜两个国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互相支持,加深了人民之间的好感和理解。

第三段:主题思考。

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建设工程,但却将人民、国家和民族情感融为一体。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支持之精神。中国是伟大的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国家,中国始终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愿为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中国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边境地区的环境和建设,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和民族之间的友谊。在南北朝鲜深陷矛盾和分裂之际,中国和朝鲜两国之间的民族友好关系受到了很大的考验。鸭绿江之上的那根高压线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建设工程,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友好合作,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互相支持的真实写照。我深信,这种友谊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将会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永驻。

第五段:总结。

《跨过鸭绿江》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展现了一项工程的成败,更是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友好合作的精神。这部电影给予我们深刻启示,只有不断加强国际友好合作,推动地区间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们才能迎来和平与安宁。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情怀的公民,我们应当为推动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和互助持续努力。

跨过鸭绿江

鸭绿江,是中朝边界上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中国与朝鲜的分界线。河水湍急,波涛汹涌,分界线的象征意义深远。最近,我有幸跨过鸭绿江,感受到了这条河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的见证。

鸭绿江承载着中朝两国的友谊和交往。它见证了两国人民的困难和苦难,也见证了两国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站在鸭绿江边,我不禁想起了二战期间的中朝友谊纪念碑,那里镶嵌着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共同抵抗侵略的壮丽历史。这条河流成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纽带,激励着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中朝友谊。

第三段:文化的交融。

中朝两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而鸭绿江正是这两种文化在边界上交融的地方。我曾听说过鸭绿江畔的凤凰岭,这里有着千年传承的凤凰文化,融合了中朝两国的风格和特色。凤凰岭的雕塑、建筑和文物无不体现出了两国文化的交融和融合。这个地方象征着中朝两国友好的未来,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第四段:生态的守护。

鸭绿江的美丽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我深刻意识到生态的守护十分重要。这条河流流淌在两国边界上,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命的力量。因此,保护鸭绿江的生态环境,共同守护这片美好的河流成为了我们的责任。唯有共同努力,才能让鸭绿江的清澈流水留给后代。

通过跨过鸭绿江,我深刻体会到了中朝友谊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跨越了两国之间的边界和隔阂。在这段旅程中,我明白到了友谊的宝贵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我也更加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意义。鸭绿江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中国和朝鲜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的象征。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为中朝友谊和鸭绿江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跨过鸭绿江,我深刻认识到了中朝友谊的意义和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同时,我也明白了环境保护的责任和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传承和发展中朝友谊,共同守护鸭绿江的清澈流水和美丽自然景色。

跨过鸭绿江心得体会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意识到国家领土安全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党中央迅速作出抗美援朝伟大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舍生忘死、驰而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19万英雄烈士的鲜活生命托起了民族尊严、人民安康。党为人民,人民爱党。抗美援朝期间需要金钱、物资与人力支撑时,全国上下涌现出老人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感人场景,青壮年、医务人员、农民工、普通老百姓送人力、送技术、送军粮,忠诚的意志、无私的品质、团结的力量,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处于和平开放新时代的中国,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党爱民、民拥军的宝贵品质早已融入中华儿女血脉,代代相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光彩,熠熠生辉,指引党领导中华儿女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彰显实践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既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又是一次残酷的锻炼;既考验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科学性,又通过实践检验了我国的国力和军力。“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迫切需要和平环境恢复国力发展生产的大背景下,面对美军越过三八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的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研判、迅速决断,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伟大决定,先后部署三次战役,不断结合实际作出重大战略调整,确保了我方的战略主动权,保证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安全,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唯有实事求是、科学研判,才能形成正确的抗战经验与斗争成果,为我国国防安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天,“实践出真知”显得愈加重要,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环境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中,每一次科学决策,每一条政策出台,都是党委政府、专家学者、人民群众充分研判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抗美援朝精神将指引中华民族在正确的复兴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

同仇敌忾、保家御侮,彰显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创作于抗美援朝时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中华大地上70年回荡,慷慨激昂、歌声嘹亮。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出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着党中央一声令下,彭德怀元帅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挺进三八线,一路直入朝鲜战场,用铁胆军魂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用炽热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大爱情怀与美军顽强抗争、殊死搏斗,用数十万战士的热血和生命保卫了朝鲜、守护了祖国,在战场上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凯歌。70年过去了,同仇敌忾、保家御侮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早已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精彩写照和时代缩影,指引着我们走向世界、继往开来,朝着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世界赓续奋斗。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

战争,是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在国家经济受到战争连年创伤的条件下,在我国边境邻国朝鲜进行的一次,以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保家卫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规模仅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是由多国部队参与的'一场局部战争。战争,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人民心目从此站起来了。新时代的中国,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奋勇前行,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