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人演讲稿 名人励志演讲稿(精选7篇)

时间:2023-09-20 10:29:12 作者:飞雪 最新名人演讲稿 名人励志演讲稿(精选7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人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

你今天听到东边热闹往东跑,明天听到西边热闹,就掉头往西边跑。很多年下来,你就会变成一个没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疲于奔命,没有积累。我认为,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一定要花点时间想一想,不说长了,就是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时间,你到底要想成为怎样的人?未来十到十五年,你到底最想获得什么?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东西,你可以说是梦想,也可以说是价值观。

为什么?因为你一旦想清楚了,以后你无论做什么判断,做什么选择,那就简单多了。有助于实现我梦想的,我就干。没帮助,我就放弃。把梦想锚定,短期内不管你遇到什么诱惑,遭遇什么困难,都不会左右你判断和选择。

在这点上,我很幸运,在困难面前我很少摇摆,经常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了。因为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想清楚了我这辈子要干什么。我不想要进到一个仰人鼻息的单位去,我就梦想着要开个自己的电脑公司编软件,自己安排生活和命运,而且做好了,很多人都用,这样很有成就感。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所有的选择都变得非常简单。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在全国物理竞赛上获过奖,很多大学都愿意录取我,各种专业五花八门。其中一所比较的大学,想录取我上食品工程专业。我父母听说以后十分高兴,他们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觉得上了这个专业,以后就不愁吃饭了。但我坚决不同意,因为我对食品不感兴趣,我就是想编软件。当时西安交大也来录取我,我当时也不知道西安交大是干什么的,以为是修铁路的大学。但西安交大让我上计算机系,那我就去了,因为符合我的目标。相反,我很多同学根据当时热门不热门来选专业,很多人选了国际贸易。这种选择看起来很聪明,但现在看来,这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

你如果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年薪50万。对这样的目标,我的建议是,目标不能太物质化。太短期、太物质化的目标不能内化成你的梦想。像年薪50万、100万这样的目标,你可能很快就实现了,然后就失去了梦想,没了目标,跟有些拿到巨额拆迁款的人一样,沉溺于赌博,把自己的未来都毁了;或者有的物质化目标很难实现,比如你想成为中国首富,可能你很快就放弃了。我认为,只有这种非利益化的梦想和目标,才能长期激励一个人不断地去追求。

我大学毕业时,也面临着选择。到底是去南方的某家银行工作,拿一月3000元的高薪,还是去北京的一家大型电脑公司,拿一月800元的工资?我没什么犹豫就选择了后者,因为只有到电脑公司,才能学习怎么做软件,才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

后来我离开这家电脑公司到互联网里去创业,有很多人说:“你太有勇气了,放弃了高薪和职位。”但是我觉得这不需要什么勇气。它已经不适合我了,没法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别人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对我来说是nothing。所以,你的梦想和目标不跟物质挂钩,物质就不会成为你选择时的掣肘。

对于高中生来说,诱惑可能是某个看起来前景良好的专业。对于大学生来说,诱惑可能是一份待遇丰厚、人人艳羡的工作。但是随着你越走越远,物质的诱惑越来越大,你就更需要梦想这个坚定的罗盘来指引。

当年我要离开雅虎,因为在里面不能创新,很多好想法实现不了,这种氛围让我窒息,让我忍无可忍。雅虎说,要提前辞职,会扣我3000万美金。即使放到现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很多人替我惋惜,说你再混个一年半载的。我不想混,也最痛恨混。对我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干自己想干的事儿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再一次的创业。于是,有了360。

可以说,到今天我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我所在的行业从计算机发展到了互联网,发展到了手机领域。我的目标很简单,一直都是要做出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产品,我的产品能够改变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个梦想,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也可以说我还没有实现,因为我觉得还有更多好想法可以去做。

90后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你们应该有更好的梦想。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想想10年、15年后,大家再聚首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大家!

名人演讲稿篇二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决定回到加州大学修完当年还没有读完的电影系学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加大电影系二年级时拍了一部22分钟的短片,参加亚特兰大电影节,好莱坞的投资者看了,马上与他签约,斯皮尔伯格因此辍学,到好莱坞发展。事实证明这一步是对的,如果他当年不把握机会,坚持要完成学业,他或许成不了大师。

但40年过去了,斯皮尔伯格虽然功成名就,他还是很介意年轻时的学业没有完成。夜深人静时,斯皮尔伯格总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今天你是好莱坞权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轻人的名气、金钱的保证,但那又怎样呢?你曾经背弃过自己的承诺,无论再有钱、名气再大,你的品格还有个小小的污点,因为你曾经当过逃兵。

斯皮尔伯格回到大学,用假名重新注册插班,用假名考试交卷,只有几个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课与其他学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学者审阅。课程要求学生交电影实习作业,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选取了12分钟的影片,还交了《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的片段。大学电影系助理教授凯利为他总评分,给他成绩“良”,评语是“该学生对音响、灯光、剪接和剧本管理颇有驾驭力”。

这位《侏罗纪公园》的主人还要副修一门叫野生生物的学科。教授说他精于恐龙知识,上课谦卑有礼,除了有一天在课堂上把一只脚搁在书桌上。他向老师道歉,解释是前一天与儿子一起玩滑板扭伤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学生,不要对这个天王级的同学有什么崇拜的眼光,只把他当普通人。学生做到了,没有向他索取签名,但在毕业典礼的那天,他们告诉父母:我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同一年毕业。

在虚荣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学,并以盖茨为例,说盖茨也没有读完哈佛。但学业没有完成,是毕生的心理创伤,即使缝合了,也还在心头留下疤痕。终有一天,我们都会为年轻时一件没有交的功课、一项未完的工作,或辜负了的一个人而感到遗憾,醒悟一切名誉和财富都不能补偿。这样的遗憾,像风湿症,通常在中年以后发作。斯皮尔伯格不惜代价,治好了他的风湿症,他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名人演讲稿篇三

70%女的结婚理想有房,我觉得太浪漫了,应该是100%。现实生活中不会100%26到30岁的男人有房,中国女性都单身了吗?人们总是因为别的因素选择结合,就像我和我的太太那时居无定所,前景不明朗,但是那是我们最快乐幸福的时光,非常简单的想就能把简单做到不平淡来了解生活是这样的,你走向社会才能适应。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平淡的,只有做好迎接平淡的准备,才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冯友兰说过人生三个成功标志。

立言。《道德经》在25岁之前别翻,否则你翻了以后不看可惜了。立言靠的是天赋。

立功。立功需要机缘,不是你努力就能成功,还需要机缘巧合。

立德。大成功的标志,最容易也最难,需要你每一天约束自己,积极向上,去准备迎接挑战。

要么天赋要么机缘巧合要么坚持每一天。很多人问我,白岩松你现在算成功吗?我说不算,运动场上有个项目如同人生,我一直喜欢跳高。跳高,越过一个高度就要摆上一个新的高度,在不断向上的过程中,即使你身边的竞争对手全没了,你已经拿到了冠军,你也一定要升,注定要以最后一跳的失败来宣告自己的成功,我觉得这才是人生。因此很多人说,白岩松你很成功。我说:“那是临死前才可以念叨念叨的”。

很多人包括我讨论过一个问题,现在年轻人压力很大,我们对你们要关爱但不必溺爱。这一代因为有了互联网,可以把委屈拿出来说一说,把他们的压力和委屈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这一代,包括上一代,哪一代敢拿出来说一说呢?现在蚁族很难,漂泊在北京确实不行就回老家,我们那一代连成为蚁族的资格都没有,因为我们解决不了户口,没有粮票,必须遣返回原籍。

人不拥有自由,连痛苦的权利都没有,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的媒体和中国的环境居然给大家描绘了这么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饼,所以大家以为每个人都要有一套住房,丈母娘告诉他:没有住房不能娶我女儿!曾经我从一个校区的六层搬到另一栋的六层,我厚着脸皮说:搬在一个小区,可不可以便宜?他说:对不起,我们得加钱,我们不算路程只算楼层。季羡林老先生当年去德国,二战爆发十年回不了祖国,你说那一代容易吗?49年出生的新中国的同龄人,在61,62,63三年自然灾害,长身体的时候吃不着东西。

名人演讲稿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你今天听到东边热闹往东跑,明天听到西边热闹,就掉头往西边跑。很多年下来,你就会变成一个没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疲于奔命,没有积累。我认为,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年轻,那一定要花点时间想一想,不说长了,就是未来的十到十五年时间,你到底要想成为怎样的人?未来十到十五年,你到底最想获得什么?这是最重要的。这个东西,你可以说是梦想,也可以说是价值观。

为什么?因为你一旦想清楚了,以后你无论做什么判断,做什么选择,那就简单多了。有助于实现我梦想的,我就干。没帮助,我就放弃。把梦想锚定,短期内不管你遇到什么诱惑,遭遇什么困难,都不会左右你判断和选择。

在这点上,我很幸运,在困难面前我很少摇摆,经常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了。因为我上高中的时候,就想清楚了我这辈子要干什么。我不想要进到一个仰人鼻息的单位去,我就梦想着要开个自己的电脑公司编软件,自己安排生活和命运,而且做好了,很多人都用,这样很有成就感。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所有的选择都变得非常简单。比如我上高中的时候在全国物理竞赛上获过奖,很多大学都愿意录取我,各种专业五花八门。其中一所比较著名的大学,想录取我上食品工程专业。我父母听说以后十分高兴,他们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觉得上了这个专业,以后就不愁吃饭了。但我坚决不同意,因为我对食品不感兴趣,我就是想编软件。当时西安交大也来录取我,我当时也不知道西安交大是干什么的,以为是修铁路的大学。但西安交大让我上计算机系,那我就去了,因为符合我的目标。相反,我很多同学根据当时热门不热门来选专业,很多人选了国际贸易。这种选择看起来很聪明,但现在看来,这未必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

你如果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年薪50万。对这样的目标,我的建议是,目标不能太物质化。太短期、太物质化的目标不能内化成你的梦想。像年薪50万、100万这样的目标,你可能很快就实现了,然后就失去了梦想,没了目标,跟有些拿到巨额拆迁款的人一样,沉溺于赌博,把自己的未来都毁了;或者有的物质化目标很难实现,比如你想成为中国首富,可能你很快就放弃了。我认为,只有这种非利益化的梦想和目标,才能长期激励一个人不断地去追求。

我大学毕业时,也面临着选择。到底是去南方的某家银行工作,拿一月3000元的高薪,还是去北京的一家大型电脑公司,拿一月800元的工资?我没什么犹豫就选择了后者,因为只有到电脑公司,才能学习怎么做软件,才有机会实现我的梦想。

后来我离开这家电脑公司到互联网里去创业,有很多人说:“你太有勇气了,放弃了高薪和职位。”但是我觉得这不需要什么勇气。它已经不适合我了,没法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些别人认为很珍贵的东西,对我来说是nothing。所以,你的梦想和目标不跟物质挂钩,物质就不会成为你选择时的掣肘。

对于高中生来说,诱惑可能是某个看起来前景良好的专业。对于大学生来说,诱惑可能是一份待遇丰厚、人人艳羡的工作。但是随着你越走越远,物质的诱惑越来越大,你就更需要梦想这个坚定的罗盘来指引。

当年我要离开雅虎,因为在里面不能创新,很多好想法实现不了,这种氛围让我窒息,让我忍无可忍。雅虎说,要提前辞职,会扣我3000万美金。即使放到现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很多人替我惋惜,说你再混个一年半载的。我不想混,也最痛恨混。对我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干自己想干的事儿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再一次的创业。于是,有了360。

可以说,到今天我的梦想从来都没有变过,只是我所在的行业从计算机发展到了互联网,发展到了手机领域。我的目标很简单,一直都是要做出别人从来没有想过的产品,我的产品能够改变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个梦想,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也可以说我还没有实现,因为我觉得还有更多好想法可以去做。

90后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你们应该有更好的梦想。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想想10年、15年后,大家再聚首的时候,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谢谢大家!

名人演讲稿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小长假刚刚过去,很多人还尚且沉浸在吃月饼和“共婵娟”的喜悦当中,与此同时,我国科学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被刷上了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杨老今年已经100岁了,但其实按照真实的年龄去算,9月22日是他的99周岁生日,但为了更好的寓意,我们传统上有着“过九不过十”的习俗,所以根据虚岁去看,杨振宁教授也确确实实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华诞。

作为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人,杨振宁的生日自然要引起全国人民的重视,为了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一起为他举办了一场思想研讨会,杨先生的讲话也成为群众反复品读的内容。

在讲话中,杨振宁提到了自己一生中最亲近的朋友邓稼先,他们除了是多年的同窗和在学术交流上有联系之外,长久的陪伴让俩人早就情同手足。

杨振宁深切地感怀这位老朋友,并将其寄给自己的一封信出版在新书中,他说看懂了那句“千里共同途”所包含的期望,或许这就是彼此之间难得的默契,这样的感情让不少人都感到动容。

整篇发言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和虚头巴脑的表态,也无任何一点点的自我标榜和吹嘘卖弄,只平实地讲述一个回忆,一个场景,一个具体的故事。

但贡献、忠诚和对国家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又全都在里面了,这对于那些开口就空话连篇,味同嚼蜡的“台上人”而言,真是一股清流和典范,值得他们好好学学。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动态的评论区中都是正能量满满地回复,一向擅长吐槽的“键盘侠”们反而不见了踪影。

杨振宁跟比他小54岁的妻子翁帆,也已经走过了17年的岁月,在妻子的笔下,翁帆曾讲述说杨先生85岁之后才把开车的任务交给自己,俩人在一起时总喜欢出去旅行,见识祖国的大好山河。

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杨先生,是一个有着冒险精神的人,他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就此停下了脚步,他们一起征服过香港最高峰大帽山,也划船去过西贡海边的小岛,这样的生活平淡且真实。

杨先生不需要向一部分人证明什么,他是中国目前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为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稼先先生的期盼,他真真实实地做到了,同时他应该也有一份希望在里面,希望更多的饱学之士一起加入到中华民族复兴这项伟大的征途中!

百岁先生,百年中国。中国的先生,世界的中国。致敬再致敬!

世界变化这样快,有时简直太猛烈,请先生且再流连理念与俗世的繁复意趣,为后世将这份科学界“以身许国”的浪漫扩散下去。

正如人们口中所说,杨振宁的一百年也是中国一百年的见证,他的一生也就像杨老不断冒险的精神一样,不因任何因素而停下脚步,再次祝杨振宁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名人演讲稿篇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里,编入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支雪域远征军中,战士们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使目光停留的落点而使眼睛因过度紧张而失明,这支军队也丧失了战斗力。这是一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他至少告诉我们:盲目地前进,没有目标其实和不前进没有太大的差别。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没有目标的人只能闭上双眼,捂住耳朵,企图忽略别人的进步,然后现自我安慰的说,自己也在前进。这岂不是又一个现代版的套中人——别里科夫? 在自然界,温暖如春的面方水泽是迁徙的候鸟心中的胜地,气爽怡人落尽铅华的秋则是酷热的夏隐忍余热的期望。

在故事里,远渡重洋的哥伦布怀着涉足东方神土的心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则是为了获取真经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然而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未必能称职地引领你的前进。

有一位哲学博士在田边沉思,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的无比整齐,好像用尺丈量过一般,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回答,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那个目标前进,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竟插出了一道弯曲的弧线,划过了半个水田,他又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您的眼光是否盯着一个东西?”博士答道:“有啊,我盯住那正吃草的水牛啊,那可是一个目标呀!老农说:“水牛那么大,而且边走过吃草,你把他当作目标,合适吗?博士恍然大悟。

目标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绿洲,是远行者手中的罗盘,是黑夜里若隐若现的明灯,是冰天雪地里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勇气。

目标,是最远又是最近的一个梦,他时刻们随着你,同你分享欢乐,共担忧愁;人因为有了目标,生活才有了意义。同学们,在你迷茫的时候,请记住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名人演讲稿篇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我记得八十年代初的一个高考的作文是一个图,图中一个人要挖井找水,在地上挖了很多坑,深浅不一,有的地方都快要挖到水了,但因为他浅尝辄止,没有在任何一点上真正持久地挖下去,结果是他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直到现在这个图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由很琐碎的、点点滴滴的事情组成的。要把事做成,就要在一个地方形成足够的压强,我们缺少的不是策划,不是点子,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地把一个事情做得非常深入。

什么是持之以恒?简单地说就是重复。有一本书叫《异数》,这本书提出“一万个小时定律”,他分析了很多有名的成功人士,发现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打高尔夫的泰德·伍兹,要想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家,一万小时是最基本的投入。

我发现编程序也是这样。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程序员,怎么也要写个10万到15万行以上的代码。如果你连这个量级的代码都没有达到,那说明你还不会写程序。在学校里你写点几千行代码的课程设计、一万行代码的毕业设计,这都不算什么。

运动员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学跆拳道,还是打网球,都有很多动作需要不断重复,可能每天都重复成百上千次。有些年轻同事抱怨说工作重复,枯燥无味没意思。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觉得这种重复毫无必要,是简单的重复,那你应该想办法优化它。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1948年辽沈战役的时候,林彪每天深夜都要求汇报每日军情,其实都是重复着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xx、物资多少,还要统计出机枪、长枪、短枪,击毁和缴获尚能使用的汽车,也要分出大小和类别。

这种工作很繁琐,很累人,看不出有任何价值。然而,1948年10月份,林彪发现缴获的长短枪比例、大小车比例、军官与士兵的比例略微有些异常,从这些微妙的数字变化中他判断出国军司令廖耀湘的指挥所就在附近。

以前微博上推荐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助理辞职了》,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说的是有个助理帮总经理贴票据的事儿。在多数人看来,这个工作既繁琐,重复,又没有意义。

但这个助理建了一个表格,把所有报销的数据按照时间、数额、消费场所等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她就发现这些商务活动背后的规律,总经理没交代到的工作也能处理得很好。实际上,她对于重复的态度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方法,让她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贴票据的助理工作,她实际上拓展了她的职业生涯。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

中国有句俗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勤”里面就有对重复的态度和重复的方法。我早期创业的时候,也做过很多重复的事,有时候也会厌倦,退缩,想打退堂鼓。比如,年轻的时候我要发展代理商,一天要跑两三个城市,跟每个客户重复讲代理政策,为什么要做代理,最后累得几乎要虚脱了,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也不想干了,但当时我看了一本书,就是中国首富宗庆后的《非常营销》。书里有一段,恰恰写到他不厌其烦地在全国走访上千家经销商和代理商,一遍又一遍地讲重复的话,一遍又一遍打动每个经销商和代理商。我看完以后,什么也不说了,接着去跑下一个城市。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但我在编程的时候,比谁都能坐得住。别人顶多编两三个小时就得出去透透风,吸根烟。但我坐在那里,除了吃点饭喝点水,可以十个小时一动不动。编程的时候,如果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看电影,别人总会忍不住溜一眼。但我可以做到完全无视。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如果坚持下来,你就可能做到了。

很多人只看到人家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为成功做出的积累。有个七个馒头的比喻很恰当,你吃了第七个馒头以后终于吃饱了。别人就开始研究,你吃的第七个馒头是用什么面粉做的?为什么吃了这个馒头就饱了呢?他们没有看到你前面还吃了六个馒头,这六个馒头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一万小时”的积累。

有本管理学的经典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企业都像一个巨大的飞轮,特别重。我们每个人去推,一下两下,这个飞轮纹丝不动。但大家坚持,咬着牙不放弃。突然有一天,这个能量积攒到一定数量,飞轮就慢慢动起来了。

一旦这个飞轮动起来,自己就有了势能,后来大家再推,它就会越转越快。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每天做的事很枯燥,公司每天也有无数的琐碎的事,我也经常要开很长的会,要跟很多人谈话,每天要把讲过话重复一遍又一遍。

不要怕重复,我和大家一样,都是生活推轮子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