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四则运算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1-08 00:08:15 作者:LZ文人 专业四则运算教案(模板15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一份指导教学的文件,它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具体步骤和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经典教案模板,供大家借鉴和学习。

四则运算的教案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思想是借助具体情景,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改变了过去通过单纯解答混合运算试题以达到掌握、记忆运算顺序的设计意图,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直至掌握运用。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对如何在现实情景中进行四则运算,如何把解决问题与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作为着力点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路交流汇报,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达的意义,初步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运算法则,并注意由具体特例向一般混合运算推广,最后总结、概括出四则运算法则的一般规律。

二、在准确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例1例2是在学生已会计算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例3要使学生理解、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加减两边可以同时计算的特例;例4是学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并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认为例1、例2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而例3的教学任务有些重,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第一课时完成例1、例2的教学以及两步计算的二级混合运算顺序,第二课时完成“两边同时计算”的混合运算特例及例4的教学任务。这样教学不仅分散了例3的多个难点,同时能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对比突出“先乘除、后加减”的教学重点,更能明确地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能有足够的精力去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借助小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

三、在学习活动中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

第一课时我们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总结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途径、并有意识地寻求依据来解释说明自己的思路的能力,在理解、掌握运算顺序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线段图是以线段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以线段之间的关系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发挥着其他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低、中年级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需要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提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拓宽并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指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例4的第二种方法,学生对于这种方法很难理解,但通过画线段图及进一步观察、分析,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为什么先求差,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则运算教案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四则运算的教案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四则运算教案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28+85=113。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四则运算教案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

(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23+0=23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

举例说明:3×0=0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举例说明:0÷5=05÷0就无意义。

(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

(1)看清游戏要求,

(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四则运算教案

生:回答后用递等式计算。

小结:象这样的题,我们要注意不要被数干扰。刚才这题的答案就是第一届奥运会举办的年份。做了下面的题目,把答案填在书上第2页,还会知道一些奥运知识。

师:请学生动笔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答案了。

巡视,鼓励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请学生汇报答案。并读一读这些知识。

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课时: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1、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2-44+85(1)987÷3×6(2)6÷3×987=27+85=329×6=2×987=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p6/例3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90÷30。

=3(名)。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2)24×2+24÷2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8+12=60(元)=9-6=90÷30。

=60(元)=3(名)=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

p14—15/2、3、5—7。

板书设计:

(1)42+6×(12-4)(2)42+6×12-4运算顺序:

=42+6×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

=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

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7)0÷76=。

(8)235+0=。

(9)99-0=。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板书设计:

关于“0”的运算。

100+0=100235+0=23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0+568=5680不能做除数。

99-0=99154-0=154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0×78=0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

0÷76=00÷23=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四则运算教案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四则运算教案

说一说这是什么?生: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吗?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在申报主办国的时候,有几个国家参加,最后我国取得了申办权,说明中国强大,才有能力去申办。这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读,组成了一句话:北京欢迎您。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五个福娃名字的来历吗?有谁知道?相互交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媒体的介绍。你想了解更多的奥运知识吗?现在让我们开动脑子寻找答案。

四则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四则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同级运算和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冬天,同学们最喜欢什么运动?

学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这里是新开业的滑雪场。(出示大屏幕)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滑雪场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发现、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滑雪场开业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离去,又有150人。

到来。

老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下午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汇报交流:请列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的学生分别说说解答思路。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学列出了一道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这样写比较简单。

老师:由于数目越来越大,直接写出最后得数容易出错,如果我们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记录下来就不容易算错了。(教学脱式书写格式)。

2、出示信息:开业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这样计算,5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老师:同学们能根据信息列出综合算式并脱式计算吗?

(指名学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师:指名学生给大家说说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们的商¸5,因为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才能算出5天的人数。

老师:也就是说,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的。

谁能说出15-8+11和40´3¸60的运算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

老师:观察这几道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第1、3题中只有加减法,第2、4题中只有乘除法。它们都是从左到右计算的。

老师: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况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做题。

(二)理解、总结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信息:

(学生列算式,指名板演)。

=80(元)。

老师:前几道题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为什么这道题先算后面的乘法呢?

学生:要想求出找回多少钱,必须在总钱里去掉两张票的价钱,而不是减去一张票的价钱,所以要先算后面的乘法。

3、出示信息:现在已经放假了,听说滑雪场对儿童还有优惠活动:成人票60元,儿童票半价。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钱?请列式解答。

(1) 60¸2+60             (2)60+60¸2。

=30+60                   =60+30。

=90(元)                =90(元)  。

同学1汇报思路:我是先算出儿童票多少钱,再加上成人票60元,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钱,所以我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同学二汇报思路:我跟她的想法一样,只是把60放到了前面,因为在加法中两个加数可以交换位置,但还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三、总结规律: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和总结:我们知道在一道算术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一般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直接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全课总结。

四则运算教案

5.2÷1.30.67+1.240.51÷171.6×0.4。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贴)。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则运算教案

活动目标:

一、学习6的加减,进一步理解交换连个加数的位置的数不变的规律。

二、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活动准备:

一、幼儿每人一张算式卡片,每人准备一套1-6的数字卡片.

二、幻灯片,投影仪.

三、“幼儿教育活动材料”——《画册》上3第6页。

活动指导:

一、复习5以内的加减:

每个幼儿手里一张算式卡,老师用投影仪出示数字,幼儿手里的算式卡要和老师的数字相等,如:老师出5,手里拿算式卡得数是5的幼儿站起来,把算式说完整。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都会说谜语,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说一个谜语,小朋友认真听,圆圆眼睛绒绒毛,长长的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问幼儿:是什么呢?(小白兔)想看吗?大家请看:(课件)。

三、新授:

1、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大家说得真热闹,兔妈妈也说了: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几只小兔子吗?快快帮我数数吧!

3、师:谁来帮帮它?(指名说)问:怎么算出来的?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分别说出兔子的几种算法)。

算法一、分为大兔和小兔:列式3+3=6。

算法二、穿的衣服颜色不同:列式3+3=6。

根据课件,依次列出1+5=65+1=62+4=64+2=6。

4、利用小白兔吃萝卜学习:6-1=5。

5、小娃娃表演节目学习:6-2=4。

6、小羊吃草学习:6-3=3。

7、猫妈妈捉老鼠学习:6-4=2。

8、妈妈买菜学习:6-5=2。

三、巩固联系。

1)复习6的组成,老师带学生玩“对数”的游戏.

2)老师引导幼儿做《画册》练习“小鹿送奶”。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6的加法和6的减法,知道6的加法有5到算式,6的减法也有5到算式,而且帮小鹿做好事,表现真好。

板书:

6的加减。

3+3=66-1=5。

1+5=66-2=4。

5+1=66-3=3。

2+4=66-4=2。

4+2=66-5=1。

内容:学习6的组成。

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准备:花片、小树、小动物图片、纸盒、糖果、笔、纸、数字卡片等。

过程:

一、凑数游戏《苹果和生梨》。

请1个幼儿上来带领大家玩凑数游戏。

春天的花园里有个数学王国,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数学王国找一找那些东西的数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来,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发现写在纸上。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幼儿交流讨论。

2、

幼儿各自介绍自己的发现。

四、学习6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的一家也到数学王国来玩了,数一数有几只猫?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从猫的大小、颜色、花纹、蝴蝶结来分。

3、教师归纳: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们合起来都是5送糖果。

我们小朋友本领真大,不但学会6的组成,还学会了记录,现在我们一起准备好,开上小汽车和小猫们一起到数学王国去玩吧。(听音乐,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数学王国到了,看看国王今天都准备了什么礼物?(各种糖果)。

国王还准备了这么多糖果盒子,请我们小朋友帮助他来包装糖果。记住,每个盒子了只可以装6粒糖果。你一边装一边说,几粒红色的糖果、几粒兰色的糖果、或几粒黄色的糖果、几粒绿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装好以后你可以送给周围的爸爸妈妈检查一下,也可以给好朋友检查一下,你对吗?如果正确了就请你把糖带回家,可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四则运算教案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练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我们要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组织练习。

1、口算。

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学生口算,选择2-3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做练习十四第6题。

小黑板出示第6题,说明练习要求。

让学生自己练习,把得数填在方框里。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结果。

让学生讨论计算过程,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

3.做练习十四第7题。

做第7题的前三道题,指名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第三小题为什么在小括号里要先算除法。

提问:你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4.做练习十四第8题。

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按照运算顺序给每道算式添上括号,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集体校对。

三、讲解思考题。

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提问:原计划每人发15枝,有4人没来,这样就可以多下多少枝?

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的方法,寻找解答的方法。

指出:我们可以先求出4人没有来一共多出了多少枝,再想一想实际分给学生多少枝,就可以求出来了多少人。这样就能求出原定参加长跑的有多少人。

四、课堂。

这节课练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7题后三题,第8、9题。

四则运算教案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明确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2.能力目标: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高度概括、总结。

3.情感目标:学会使用中括号,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