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4-03-05 07:17:11 作者:JQ文豪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种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接下来,我们将推荐一些范文范本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学方法简单重复,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就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实施对策:教学方法多变,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建构,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与同仁共勉。

1.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定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材内容较固定。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即使有小幅度的调整,也是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高中语文知识,更不能应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高中语文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和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高中语文教学通常是通过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幻灯或多媒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语文人才。

4.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高中语文课通常就是所说的诵读、作品欣赏、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等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等。

1.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引导学生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分析问题,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高中语文知识,学会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高中语文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案例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第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应当以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6.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中学生应当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教学模式,既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高中语文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应该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而成。新课程强调的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新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可见,新课程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相对较大的时间和空间,更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余地。

在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将摒弃与课程相悖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采用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进行教学。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教师们都要面对以下问题:

[1][2][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论文

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是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第二是过于强调套路,忽视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第三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本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以下三个解决路径:首先是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其次是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第三是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本文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课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和对策

1、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老师过于强调分数,忽略对于学生语文底蕴的培养。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待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中心和重点就是高考的分数。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之下,在日常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将语文作文的分数当作考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准则,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不重视学生底蕴的培养,不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根本上通过提升语文的底蕴来最终提升成绩,而是仅就成绩论成绩,仅仅带领学生不断的重复去做应试化模式化的试卷,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过应该注意到,这种过于强调分数的行为,事实上对于学生整体语文分数提高的帮助是很有限的,因为学生无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种缺乏底蕴的一味提升分数的教学方式,最终会让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很快触摸到天花板,没有底蕴支持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学习将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2、过于强调套路,忽略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激发

由于当前高考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往往是固定还格式化的,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依据已有的原来的高考题的语文作文题目来对学生展开,作文的套路式的训练,应该认识到,一些后进的学生,假如掌握了某些语文作文写作的套路,将很有可能获得一个相对中庸的分数,但是,这种套路化的语文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和文字的感知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于整个文字能力的提升而言十分有害的。

3、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走访和实践我们发现,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很多学校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传统的课堂模式常常遵循着老师在台上讲同学在底下记得这样的陈旧方法,在这样陈旧方法和理念的指引之下,很多高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率的15亿的学生无法在这种单向的传播模式当中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也就很难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获得应有的成长。

1、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底蕴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增长学生的底蕴。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老师,老师首先承担的责任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好的高考语文成绩,但是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高考成绩的提升,最终是由学生本身语文底蕴的提升所支撑的,如果一味强调对于学生考试方法的传授,而不对学生语文底蕴展开弥补,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继续维系。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老师应该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入课外阅读环节在每一节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都为学生布置下今后一周或者相对一段时间之内的语文阅读内,并为学生布置阅读笔记,用这种方式鞭策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老师所布置的课外阅读书本当中,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督促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大体量的课外阅读,来帮助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底蕴,最终帮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语文成绩的提升。

2、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

接下来老师应该考虑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发散性思维的传授,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固化在某一传统的语文作文写作套路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作文方面相对有长处的`学生,能够去认真的独立思考某一作文题目所蕴含的实际价值,并且引导和帮助学生针对特定的作文题目来进行定点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路径,采用正确的逻辑理念来调动头脑中本应有的语文知识,来围绕作文题目来展开自己的文章。应该注意到,这种发散性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秉持正确的理念,一定要坚持围绕语文作文题目本身来展开教学,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扮演指挥者的角色,不断的去矫正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再发散性教学方法的视野之下的顾宇发现偏离主题的行为。

3、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工作

第三,要尝试调整教学方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在新课程改革持续实施的大背景之下,老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课堂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学生看作一个能动的客体,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传输反馈机制,不断地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细微表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是在教学,对那些学生已经25能降,不再需要继续讲解的地方,则要采用掠过的方法来处理。具体上,老师可以采用课观察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与老师针对某一作文题目的讲授,展开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各抒己见,老师通过学生意见的反馈,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思考路径,而这些信息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老师矫正已有的错误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针对高中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语文作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高考成绩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前的高中语文老师应该围绕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一中心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成绩。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性质的界定,不仅强调其工具性,更突出强调人文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时代、教育、生活和教学实际都要求我们要抛开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授课模式,而“活动式”教学则能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重点阐述创新活动“期末复习汉字听写大赛”“唱诗会”等。通过对这些方式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达到学会、会学、乐学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论文

(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编入新教材的诗歌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各个时期盛为流传的诗歌。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是一种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诗歌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兴趣也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在背诵诗歌的时候常常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先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可以做游戏、开展比赛、融入情景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情景,让学生想想自己会怎么说,朋友会怎么说,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再来理解这一首诗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课外诗歌配合补充学生知识面。

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于某些复杂的事物理解起来不是很透彻,因此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诗歌内容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一首诗歌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诗歌,针对同一题材的诗歌和同一类感情基调的诗歌进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渭城曲》《送别》《别董大》等关于送别的诗歌,通过了解这些诗歌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可以强化学生对友情诗歌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诗歌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诗歌,小学生虽然没有较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一些简单诗歌的理解还是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简单的诗歌进行创作。在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时候,对于诗歌的格式、内容教师不要太过限制,以防止学生的创作兴趣受到影响。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写关于春天的景物的诗歌,小学生对春天比较熟悉,可以模仿写杨树、桃花、草地等景物。

此外,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多朗诵优秀诗歌,最好能够背诵下来,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参考文献:

吴兴平。小学古典诗歌教学探微[j].才智,2013(14)。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模式是体现生物学教学思想的工具,是生物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典范,是生物教学设计的模式。

1.主体参与及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个体的个性得到发展,也就奠定了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个体就没有全体。注意摆正个体和全体、个性与共性的位置,使教学模式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2.以学生为本。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知识为本的基础上,那么现代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让一代新人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社会中认识社会,在参与中发展自我。我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便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它的着眼点不单纯地就知识论知识,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学习求得学生自身的发展,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

3.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就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都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标准,这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生物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

组织课堂”学法"教学模式的四个过程:(1)信息输入阶段:首先让学生明确新知识的特点,然后根据协同率的原则,在教学中让多种感官协同感知,增强感知的相互作用。在输入新知识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有看的、有听的、有摸的、有做的和有想的,以提高感知效应。(2)同化操作阶段:该阶段要求教师在学生感知新知识时,激活学生的`旧知识,伸出知识的挂钩,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新知识增长点。(3)记忆保持阶段:是强化学生头脑里新的知识结构,防止遗忘,以达到记忆保持目的的阶段。(4)迁移应用阶段:在学生保持记忆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技能的形成。

(二)讨论探究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是讨论与探究,一般情况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讨论、探究,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往往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如教学的关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设置问题大小、多少根据教学内容来定,提出问题的方式由教师直接发问,适当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呈现和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学生现存的知识很难解决,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争论,最后得以解决。小组讨论以4~5人为好,小组长掌握讨论的进程,并负责收集和整理本组的讨论结果,选派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这种组与组之问的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扩展思路,开阔眼界。教师在学生进行汇报时,可以适当地提示和引导,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受教师们的欢迎,使用也较普遍。

(三)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

情境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创始情境--定向导入--合作探究--总结交流理解掌握。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的设置、语言的引发,实物的演示、音像的感染等,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和气氛,把学生有意识地带入这个环境中,创造有助于学习内容的情境。

(2)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并能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同时也能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也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4)在教师的组织下,小组将探究结果展示说明,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提炼和归纳,将学生感受的零散知识内容概括为统一完美和谐的整体,最后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物教学模式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欲达成的目的,是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主导教学的统帅和灵魂。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应不同。如着眼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采用自学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在单位时间内传授较多的较为系统的基本知识,可采用传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等等。

2.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

采用何种模式进行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如传授式教学模式和自学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学习事实、现象、过程的基本知识;生物实验中训练技能技巧的内容则运用练习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而生物课中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等等。

3.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

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逐渐增强,观察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更乐于独立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旧知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选择自学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能性也就愈大。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例如讲授式、自学式、练习式教学模式等,以便于灵活变通地运用,逐步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最优地选择适合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创造性地、艺术性地运用,并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与变化中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亚民.浅谈新课改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廖胜波.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浅探[j].考试,2009(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就学生这一主体来说,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等,其旨在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程目标方面,则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评价如何实现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中心内容,笔者结合这一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准来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渗透。如,在教学“抗日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针对“钓鱼岛”事件、我国抗日系列的影片、日本首相屡屡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来启发学生的民族感,确定“铭记苦难,不断咀嚼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其次,结合我国2012年就“钓鱼岛”事件我国部分群众砸日货商店、打砸日本出厂的车等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现象,制订正确纪念苦难、反思苦难的情感教学目标;最后,直入本节的教学内容学习主题:“宁战死不为亡国奴”“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正视历史,展望未来”等,围绕情感教学目标来逐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端正对历史的学习。

二、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就课堂教学指出:“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激情和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开放性的教学不仅仅能够活化学生的思维,而且对于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有利于自我个性思维、自我内在力量的发展。对此,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是开放的,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开放性的活动等来构建开放性的历史课堂。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将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者不懂之处记录下来;其次,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最后,鼓励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自主收集信息的途径、学习和思维方法等,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充实展示自我。

三、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主要都依据教材,新课改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却不是唯一的。对此,倡导教师结合地域文化特点来开发、挖掘相关的乡土历史资源,借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实用性的体验和感受。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笔者在此认知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充分挖掘、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借以来让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历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历史知识范畴,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实现素养和技能的双重培养。如,在教学“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现在的生活和10年前的生活做比较,即:收秋:传统的人工工作――机器作业;联络:书信、bb机、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让学生通过比较,真正地感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深化高中历史教学。

总的来说,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倡导以生为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情感、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强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历史资源的整合等。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真正的促使自我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相吻合、统一。

参考文献:

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高级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以期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率,这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建议,希望对小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高效、开放的课堂,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数学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因此,如何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一、创设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课堂氛围,给他们提供自由发挥的时间,让他们既能收获到知识,又能得到快乐,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学习需求。比如,讲《认识钟表》,教学重点是让小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准备了多煤体课件和小闹钟等教学工具,运用猜谜的方式激趣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猜我是谁?”这时有的小学生会立即猜出来是钟表。我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里了解我,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听录音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带领小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以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之后组织小学生玩拨钟的游戏:联系生活实际拨出一个整时,试写出这个时刻,并在学习小组里介绍平时这个时间里自己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音视频资源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变难为易,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比如,讲《认识人民币》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掌握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懂得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大屏幕上出现了超市购物的场景,我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需要用什么呀?”有的学生会说钱。然后我继续说:“是呀,钱的作用可真大,可以买食物,可以买玩具,还可以买书本。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人民币。”我让小学生把老师发放的模拟币拿出来,同桌之间互相介绍。然后让小学生按照课件上出现的某个面值的人民币拿出手里相对应的人民币,然后向班级里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还组织小学生把手里的模拟币进行分类,观察他们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最后板书:元做单位的钱有哪些,角做单位的钱有哪些,分做单位的钱有哪些。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数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挑战性,需要小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散思维,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数学的奥妙。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锻炼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为了让小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我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尝试,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并引导师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根据刚才的实验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让小学生举出实际例子,经过师生交流探讨,最终学生知道推拉门、放缩尺等都利用了平行四边形的原理。

四、运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课堂激励方式。

有效的课堂激励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并且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课堂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学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经常用到的课堂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上升较快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数学成绩保持稳定的优秀生,教师要给予语言激励,给他们提供探究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综合素养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定义为: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倾听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抓住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在日常工作中会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而且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争取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我们满怀希望地鼓励小学生,正确地呵护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评价的主体,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2]宋贞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活动式教学研究论文

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强调了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强调了读者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生成的不确定性。文本还原它丰富、立体、多维的开放性本质,师生均可实现阅读主体的地位,借助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阅读图式去进行富有个性的解读,阅读由“教学”状态进入“真实的阅读”状态,通过对现有语言材料的梳理、提炼、概括、整合,学生从语言学习走向言语实践,从知识积累走向素养提升。批注式阅读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预设性,课内与课外相互融合,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培养同步进行。基于此,当前高中语文实施批注式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在读物上作注释、写评语,突出重点,启发思维,以帮助理解和评论读物的读书方法。这里的批注,可包括旁注、眉批和总批。

2.1批注式阅读教学实现了互动教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入批注式阅读可把这种方式落到实处。批注式阅读教学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构成互动态势,产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沟通,相互交流,有利于群体地扩展,深度地理解文章,丰富作品的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体性。

2.2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没有量的积累,就难以有质的飞跃。现代阅读活动论证明,只有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才能生成语感,沉淀素质。批注式阅读以读为主,读写紧密相连,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因此批注式阅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起融合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一个有效载体。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把自己和他人对文章的批注收集整理成写作素材,借助读书笔记、读后感、评论等形式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刻思想和完整人格的形成,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3批注式阅读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指导下的批注式阅读,不但适用于课文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把阅读范围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不仅使学生可以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开阔了学生的阅读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准备形成;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有备而来”,消除了畏学心理,积极自信地投入课堂。

在批注起步阶段,教师应处处留心学生的学习进展,发现独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表面上是零作为,实际上是心、脑、眼并用,为下个环节的开展充分作为。在学生产生问题的间歇,再根据学生不同差异给予适当提醒、启发或帮助。这一阶段教师的作为应遵循少说、多看、多想的原则。

3.2自由批注;这个阶段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工具,运用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可进行自由批注。

3.3讨论交流;无论是班内汇报,还是小组交流,批注的反馈是毋庸置疑的。智慧与灵感的交融也正是在合作交流中才得以闪现。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知识结构不同,对文本的批注差异很大,所以当学生完成批注式阅读后,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和学生的个别交流,可以是小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级内交流,或者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是学生课下批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当堂批注,集体交流。

3.4总结评价;由于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交流往往没有一定的章法与顺序,前后跳跃性会很大,故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评价不是完成任务结束式的评价,而是以此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发言过程。而且应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总结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风格的多样。

3.5深入探讨;批注式阅读如果只停留在学生自主个性阅读的层面上,学生很容易只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点、难点外兜圈圈,这样必然会造成学生阅读目标的偏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荒废,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开展批注式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问题为中心,以保证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阅读的效果。如就《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让学生用文字描绘出它在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学生情动于中,自然情发于外。课后对批注笔记的梳理为整个批注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顺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建构起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阅读作为人的个体存在的行为,注重了学生内在精神与品质的构建,真正使阅读活动本身成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学。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期待能给批注式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的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speaking,listening,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and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翁明伦,《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新”在哪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探究

认识。

一、明确英语教学目标,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良好衔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利用有效的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hythm”时,介绍了各种形式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美声音乐等,还介绍了一些著名歌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和舞曲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歌词,使他们在欣赏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如,在教学“thesea”时,其中讲述了大海的一些概况,如,海上航行、大海中的暴风雨、海底世界等,都为后面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席琳・迪翁的“thetitanic”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联想大海航行的场景,由此引入新课程的教学。

三、注重多方面的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在于“新”,其中所包含的语言素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不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迎合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合理的合作课题,既要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还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既要当好“导演”,也要当好“学习者”,在传统的师生理论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合作,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新教材“新”和“广”的特点,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学生在某方面的爱好可以使他们比教师理解的更为深入,所以师生之间可以达到有效互补。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与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分享经验、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强有力的团队合作动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正确的、健康向上的道德观、情感观、价值观,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开拓的精神,这样才真正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教学“module3thesea”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探险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环保意识,让他们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又如,在教学“unit23,module8”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使他们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沟通,避免冲突的产生,并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

伸。高中生处于升学的重要阶段,其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也被大量的自习课占据,为了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学生压力,我们可以适当地、定期地组织英语课堂活动,在缓解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实现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学生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很多高中学校都开设了英语角活动,这不但是一种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又如,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排演英语剧、观看英文电影、写英文观后感等。通过多样化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适合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快乐与成长,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活动的效率。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让高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丁伯荣。走进新课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一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和当前素质教学的发展要求是相符合的,这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从理论层面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研究,就能为具体教学应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内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各方面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少。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对事物及自己也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教学当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现状能发现,地理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比较缺乏,只注重学生机械性的进行做习题,这就不利于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再有就是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待激发。另外,高中地理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没有将地理知识生活化地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就有着很大阻碍。教学过程中方法的应用比较单一化,没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这对地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就有着很大影响。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的教学需求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科学应用就能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去。课堂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以小组的学习方式,能方便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比较有利。地理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也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样能将地理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里,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学生的个人特色,对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的作用发挥比较有利,这对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就能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和实际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应用的适当性,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效率水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点加强重视:

第一,合作小组的科学建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模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建立小组环节是比较关键的。小组的组建要注重精心安排,将小组成员的作用均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小组分配的数量保持在四人到六人比较合适,小组间的距离要能保证清楚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来组织其他的成员,教师将任务分配好后方便成员的操作。通过小组的组长向教师进行提问题和组织自由讨论,并能进行推荐学生总结讨论结果,保障讨论结果的有效性。

第二,合作小组的组建避免形式化。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避免小组的形式化问题出现,学生对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存在异议的时候,就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应用,将教学当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讨论。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的时候,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通过针对性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将小组组建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第三,注重教师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能够调整好角色,将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体,所以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也要能围绕着学生进行展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指导以及调控和组织的角色,所以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作用的发挥。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方便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下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进行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存在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性地进行指导解决。

第四,合作学习的问题明确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在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能够明确化,合作学习关键是学生间的互相讨论以及发挥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小组成员在解决地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发挥作用。所以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要明确目标,将组内分工明确化,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学习模式应用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采取小组合作方法的应用,就要从多方面注重合作方法应用的要点,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的作用效果。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研究,希望能为具体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3]马计开.高中地理的高效趣味课堂建构[j].教书育人,2015(22).。

[4]付颖.高中地理新课改简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论文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改善了基础教育的实施环境,而且使农村教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村学生的素质获得了明显的提高。然而,较于城市教育教学环境,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对学生的提升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亟待得到有效改善,这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一、建构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互动学习模式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合作学习倡导互启、互学的状态,注重个体与集体智慧的结合,通过合作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优势互补效应,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例如学习古诗《渡荆门送别》时,由于初中生的诗歌思维想象能力与鉴赏能力都相对较弱,不容易体验到诗中的美与情感,所以可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古诗,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择小画家、朗读家、翻译家等小组,分别以特有的形式表达对诗的感悟。在此期间,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给予评价指导,然后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在关键处点拨和调控。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学习才能被学生轻松接受。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自己内在的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愉快的体验,就能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教师用幻灯片展现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再让学生从视、听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们的深远意境,从而使学生在脑际中的图像得到充实和深化,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教师导入。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促使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尽可能地参与语文教学。

三、积极倡导游戏化教学模式。

通过一定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农村初中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由于这样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不仅使语文学习内容快速有效地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从而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根据初中语文课本改编而成的课本剧,能够促使学生扩展思维想象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

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我”“孔乙己”“客人”,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深刻地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打造“质疑”、“问题”课堂。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走出只答不问的误区,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大胆质疑的.热情,让思维随着疑问的产生而活跃起来,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质疑的声音,“百家争鸣”的现象是语文学习的良好方式。例如在讲完《曹刿论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长勺之战中,曹刿为什么能够指挥鲁国这个弱国打赢这场战役?你觉得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久而久之,面对课文内容时,就会自觉形成问题意识。教师要十分注意不善于提问的学生,要多给予他们机会,对于他们所提出问题,要多加肯定和表扬,而对于经常不能提出有效问题的学生,要做到耐心引导,鼓励其探索和尝试。

五、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师生之间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去强迫、指责和嘲讽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等思想和行为,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务必使师生双方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学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六、拓展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形式。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以社会生活为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开展朗诵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要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交流喜欢的篇章,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语文作品的理解。

2、举办读书交流会。初中语文教学可适当地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交流会。采用分组形式交流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举办辩论会。辩论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就班级、学校、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组织辩论会。如《理想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合作与竞争》等辩题,这样能够激活思维,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革新教育理念,对于提升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使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走向完善。

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认为化学实验教学应从实验的内容和学习要求出发,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增强学习化学的体验,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作者:张爱丽作者单位:泰州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51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必要性理解注意点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其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以学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实践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核心教学理念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层次化的课程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在实际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精心设计出具有层次化的课堂教学方案,由浅入深,使理论、逻辑的物理知识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为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学习物理的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开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且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是利用音频、图片、视频等效果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增强学生亲身体验的感知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美丽、梦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感受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依靠实验的学科,主要通过实验看本质,通过实验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师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并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试验,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和在台下模仿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对其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再根据正确答案进行评论,对于正确结论的小组进行奖励,不正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和自身素养,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和师生的需求,从实际教学出发,不断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设计新颖独特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0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