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9 04:20:27 作者:飞雪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一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以小蜻蜓的形象为导入,让学生了解蜻蜓的'形状和特征,再让学生模仿小蜻蜓的动作来表演小蜻蜓,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的特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二

动目标: 

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

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

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

2、教师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

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1)扮网的幼儿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要一起念儿歌。

(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

(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

4、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

(1)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

(2)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

5、幼儿游戏,体验快乐情绪。

(1)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

(2)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

(3)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

设计反思:幼儿在活动中对游戏规则还不是很能遵守。游戏的热情还是有得,在游戏中,小朋友很快乐。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三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四

《放飞蜻蜓》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主要从认识蜻蜓和走近陶行知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划、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慈爱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同时补充陶行知的故事,从而体会陶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五

《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

我抓住“学生懂得哪些蜻蜓的知识”和“陶行知给学生讲了哪些蜻蜓的知识”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通过文本知道蜻蜓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明白蜻蜓是益虫,再交流学生课外搜集的材料,让学生对蜻蜓有更深的了解。

随后,又让学生找找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学生很准确地找出来,词语理解后再到对句子的朗读和感悟,感受陶行知的谆谆教诲,这部分还可以。但让学生找表现孩子特点的词句时,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可能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分散。要求是找词句,可学生把整段文字都读出来,也未能及时指出,这也是在备课的过程中疏忽的。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老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这篇课文是一个故事,教学时没有把握好,气氛较严肃,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很好地调动,这也是我要思考的,请老师多多指出存在问题.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六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七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上我出示了自主阅读提纲:a:认真读课文,思考:从陶行知和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找一找,画一画b:仔细读文,陶行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知道的?c:学习了这上课,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学一起来分享。

我认真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展示,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习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八

《放飞蜻蜓》一课叙述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喝斥,而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引导,没有严厉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教育孩子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愿主动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教学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体现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蜻蜓的特点和作用,再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蜻蜓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把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行知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最后集体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九

一、导入:听说咱们班同学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

2、猜猜我是谁。

(1)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生:蜻蜓。

3、师: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生回答。板书:身体、翅膀、眼睛

4、师:大家真的很聪明,说的很好,今天老师把小蜻蜓请进我们的教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刚才大家猜了谜语,现在老师有2个问题,出示课件。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生答)

(2)蜻蜓姑娘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出示蜻蜓图片让生仔细欣赏认真观察)

2、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

3、小组汇报

4、同学们说的很棒,想知道老师的看法吗?(出示课件)

(1)我觉的蜻蜓这些地方漂亮,如:

身体:它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

眼睛:有一对,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

四、

2、师演示总制作步骤(出示课件)

3、师补充说明对称对于蜻蜓飞翔很重要。

五、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蜻蜓。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表现蜻蜓的画你看看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师小结)

看了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想用什么来表现?想给它穿上什么花纹的衣裳?

六、出示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学生练习。

七、作业讲评。、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只蜻蜓最漂亮?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增加信心。

八、小结。

同学们用灵巧的小手做了这么多漂亮的蜻蜓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爱护它。

教学反思:

《蜻蜓飞飞》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堂课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课前准备很重要。由于这堂课课前从备课、课件准备、教具及资料等都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心里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学生。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件的展示,引人入胜,好多学生发出惊呼。“噢,太美了!”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上课兴致很高。可能是因为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步骤安排较合理化,情绪很投入,能跟学生一起去参与。把蜻蜓尽量美化得可亲可爱,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心。整个课堂气氛很愉快。

纸蜻蜓飞起来教案篇十

《放飞蜻蜓》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的故事。课文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进一步受到人文教育。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知识链接”、“基础达标”、“设问导读”、“巩固练习”、“拓展阅读”五个环节,安排了相应的练习题,拓展阅读一首有关蜻蜓的古诗,并精心准备了辅助教学的幻灯片和课文朗读的录音,整节课上完后,我认为以下几点在课堂上呈现的效果比较好:

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紧接着的优美、生动的图片更把孩子们的目光吸引住了。

二、在第一课时中,识字写字、读书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主要目的,课堂上孩子们多种形式的读词语、说记生字的方法、用上生词说句子、读课文、书写练习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在读课文中,对于新出现的词语理解,我采用了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学习,那就是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像田埂、孑孓、复眼就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整节课结束后,我也有一些遗憾:一是导学案的使用还不够熟练,有一点内容没有来得及在课堂上展示、处理。二是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声音不够响亮,主动发言的不够多,在语言表达上缺乏完整性。

总之,本节课既有让我高兴的一面,也有让我忧愁的一面;既让我对课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乘上课改大船,追求课堂高效。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