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实用7篇)

时间:2023-10-13 13:08:37 作者:MJ笔神 最新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实用7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充满着梦想和希望。在青春时期,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天,用心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影视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点段落,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艰苦,认真工作,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有:第一点,李时珍因察访药材吃不好、喝不好、住不好,从餐饮住三方面让学生感悟李时珍经历的艰辛。第二点,引领学生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为与民造福而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第三点,文中提到了许多中药名称,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多媒体辅助法。《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从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学时相机穿插一定的启发引导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全文。

学法:贯穿使用自读自悟法,想象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直接揭题,学生齐读课题,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节

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导入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是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时的一个动人的故事。首先让我们先来读好课文的第一小节,哪一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读?”指名一名生读,相机出示第一小节,且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无论学生回答什么都追问一句“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并引导学生将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下体会李时珍师徒察访药材过程的苦。

待学生们能体会到辛苦后,顺势抛出一个总括性问题“这节写了什么?谁能概括的说?”学生很容易抓住文章中“察访药材“这四个字来概括,我就相机指导写法:课文的第一节就只有一句话,他以非常简洁的语言就写出了李时珍师徒去察访药材的经过,这在写法上叫概括。

2、紧承上面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他们察访药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个故事,从课题看故事发生跟“夜”有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迅速地去浏览,找一找与“夜”有关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快又好。”有关夜的句子在文中很明显,学生在自读时能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1)第2小节“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

(2)第5小节“夜幕渐渐降临了”

(3)8小节“皎洁的月光”

(4)13小节“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借助课件学生能很清晰的认识到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3、本文内容较长,有关环境的描写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带过,所以我依据文本做了这样的渲染:此时,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李时珍师徒因一心赶路察访药材而错过了客店,前不见村后不着店,他不免有些焦急起来。忽然,庞宪看到前方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了一座古寺的轮廓,让我们跟随李时珍师徒一起走近这座古寺。这样自然而然引入到第四节的学习。

4、第四节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开展,在自读基础上完成填空题,根据填空内容感悟古寺的破旧、人迹罕至,并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古寺的破败,李时珍师徒住宿条件的差。在感悟住的苦后点红最后李时珍说的那句话,感悟不论条件再怎么艰苦,李时珍都不怕。

5、对于5—7节吃的苦的品析,我主要从听到的、看到的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看到李时珍师徒生起火、煮沸水、喝水、啃干粮等画面感受饥餐渴饮,条件艰苦、吃的很苦,并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感悟李时珍师徒长年累月的在外面奔波,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觉得吃点苦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想修订好《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在学生们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时穿插有感情的朗读,使情感得到升华。

6、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这时候李时珍师徒又在做什么呢?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将学生的视线引入8—12节中。通过做记录,尝草药这两方面进行品析。从12节中的扯下,端详,嚼嚼,若有所悟感悟李时珍的认真、仔细、严谨、勇于尝试、甘于奉献。并结合小资料的补充强化感受,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受。从做记录的内容感悟记录的全面认真,观察的仔细。最后总结李时珍记录得这样仔细,一切都源于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学习13节我主要是通过语言的渲染,让学生体会这一节,作者一个字也没写李时珍还在记录,写的是风啸鹰叫,皓月当空,虽然没有一个字写人,但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想象下李时珍还在不知疲倦的做记录,这在写法上叫环境衬托。最后齐声再来回味这意味悠长的最后一小节。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二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最后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抓住“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语体会李时珍作事的严谨。通过朱老师的补充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是真的为民造福。这个环节设计中,朱老师指导学生由关注文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他们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看出朱老师对教材把握上也很严谨。

朱老师上课时的举止从容,语言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同时也能随着课文的理解即时板书。

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三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四

不畏艰辛为老百姓付出的李时珍,他坚持到底,用他毕生的精力换来了《本草纲目》。他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各种草药。他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们,为了人民,他能有这种坚持到底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不得不让我们后人学习,值得我们崇敬!

还记得,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那么多解放军叔叔和志愿者,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奋不顾身救受灾的人们。他们不求回报,不求感谢。我想这就是在我们生活中的付出。

其实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很多的'付出,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件小事都可能是付出!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五

人人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公开课的课堂之上,可以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汲取许多经验,也能够让我在教育岗位上更快地成长。要想自己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够有所成长和进步,就要把自己所授和所学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以后的教学铺设一条大道,总结历次公开课中的得与失。

以下我就今天的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进行反思,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由小游戏导入到本课,能够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深对其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导入方式的新颖的。

二、学生预习的补充分。在讲课之前让学生在课下就搜集关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内容,但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这部分内容,这就要去在以后加强学生这方面的预习。学生在简介《本草纲目》和李时珍的时候,有很多的内容都非常的冗杂,没有一定的条目。

三、我想对课文中生词的理解和分析是一个亮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几个生词的解释能够让学生把握其中的含义从而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本次公开课所讲的内容要围绕自己科目的小课题开展。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所设计的内容没有符合这一要求,而把学生置在一种听讲的程度上,即使有让学生发挥的部分,也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说几句,没有把这个内容落实到实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而且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时刻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发展。把学生致力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发挥想象地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课文朗读形式单一。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着重讲解的时候,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课文,这样不能了解到学生朗读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学生朗读和小组之间进行接力式的朗读,这样就会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六、没有把握住课文讲解的重难点。在简介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按照自己思路走,没有把学生置于一个发展的主体的地位。

七、在深化主题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他们把李时珍身上所具有的精神说出来是强人所难。对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讲解,这样学生就会很清晰地把握文章的主要的中心思想。

通过各位老师的指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吸取优点,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上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风采,也能够让自己有所进步和提高。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六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不怕吃苦,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中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其中,我将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李时珍的品质作为了教学的重点。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

设想一:版块式教学,理清思路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中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李时珍的可贵精神。文章明是写事,实则写人,因此在教学中我设想为达到教学目标3渗透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我将整堂课设置成三大版块,即通过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甘于吃苦的精神,通过语言描写体会人物苦中作乐的品质,以及通过抓动作品悟人物严谨踏实的作风。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条理清晰,更向学生渗透了要写好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件事,并抓住环境、语言。动作等要素的'描写达到使文字更生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目的,为学生平时的写作打基础。

设想二:抓重点字词,感悟课文

1、在环境这一版块教学中,我重点抓的是直接描写古寺破败的这一段,抓住“到处是灰尘”和“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体会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这里没有人来打扫,更没有人居住。抓住“长满了青苔”让学生品悟到古寺的阴暗潮湿。而对“断垣残壁”的处理则先让学生联想古寺的样子,然后出示一幅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通过这些品读,感悟到古寺的破败,由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文中找到其他环境描写的句子,感受条件之差,在此生活之苦。而李时珍要住在这里,就是不怕苦,用个词语来说就是“甘于吃苦”。

2、抓人物语言这一版块中,我主要抓了李时珍说的“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句话中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联系课文得出(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月光下记载,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而这样的苦从时间上来说又是“长年累月”的,这又是苦上加苦,对于“长年累月”的理解我是以补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李时珍如今快50岁的人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啊!

那么在这一版块中又怎样凸显人物品质呢?我于是抓了一个“笑”字,这是李时珍说话时的神态,通过这个字的点到为止,学生就能理解李时珍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很苦,但他却能笑对这一切,说明他能“苦中作乐”。

3、动作版块中,抓住“端详”、“扯”、“嚼嚼”这三个动作,学生就能体会到李时珍做事非常认真,为了弄清药草的药性,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去品尝草药,这又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踏实的作风。

设想三:情景的创设,丰富联想

情景创设的环节我放在了李时珍说的“我们修订号《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李时珍察访药材很吃苦,为什么是值得的?为什么这样心甘情愿?因为修订好《本草纲目》本身是件为民造福的好事,所以值得,所以吃再多的苦李时珍也能笑着面对。这种情况下,我一次又一次创设情景,就能使李时珍的品质更显高尚,形象更显高大。

纵观我的课堂教学,尽管我的本意是如此的,但课堂上又是灵动的,因此我的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李时珍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七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   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近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   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 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 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   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  “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  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  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1.  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  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                   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       修订本草万民福。     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       月下认真做记录,     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