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民族团结教案促进民族团结的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0-25 19:42:31 作者:JQ文豪 实用民族团结教案促进民族团结的教案范文(12篇)

民族团结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以下是一些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中关于民族团结的精神,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团结教案

夸张特征(注重细节)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展示与评价:。

3、互相观摩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习评价建议。

一、回族。

喝青稞酒.四、蒙古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在临沧、大理和丽江等。

最为普遍.九、苗族。

汉族。

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饮食。

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肉食.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忌吃猪肉、动物血、自死亡动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须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只可食用咀嚼性动物,例如牛羊兔.所以在城市中设有民族市场),禁止饮酒等.藏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

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1、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穴位深。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增强睡眠。

2、睡前用手指压着神阙穴(肚脐),要有一定的力度,当然不是拚命压,然后用腹式呼吸(将意念集中在神阙穴处),默数100次左右或有了睡意即可。

3、失眠、多梦:睡前用半脸盆热水,加一两醋双脚浸泡20分钟。

4、睡前半小时泡脚(但不要洗澡)。

5、食疗方。

取莲子、百合各20克,加少许冰糖及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有养心、宁神之效,连续服用,可治失眠。

金针菜冰糖治失眠法。

将50克金针菜放入水中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少许冰糖,再煮2分钟,每晚临睡前1小时服用,每日1剂,1周为一疗程,对失眠者有疗效。

花生叶治失眠法。

每次用鲜花生叶30克(干品用15克)。煎水代茶饮,有镇静作用,可治疗头痛,失眠等症。

胡桃治失眠法。

每日取3只胡桃仁、50克黑芝麻,捣碎后用水冲服,对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有疗效。

浮小麦红枣治失眠法。

淘洗时漂浮在水面的瘦瘪麦粒即浮小麦,具有养心除躁功效。取100克浮小麦,加15只红枣,用文火煎煮,每日早晚分2次饮服;连枣带麦服食,治失眠疗效更好。

蜂蜜枣仁治失眠多梦法。

将15克炒后研成细末的枣仁掺入30克蜂蜜中,每日分2次加水服用,可治失眠、多梦。

丹参酒精治失眠法。

将210克丹参浸于7000毫升30%的食用酒精或低度白酒内一昼夜。每晚服10毫升,可治失眠。

大葱治失眠法。

将150克大葱切碎后放入碗内,睡前将碗放在枕边,即可入睡。对神经衰弱的失眠者疗效尤佳。

白糖酸枣仁治失眠法。

将20粒酸枣仁炒至半熟,研成细末,加少许白糖搅拌均匀,每晚睡前用温开水送服,有养心安神、促进睡眠的功效。

6、摩擦涌泉穴治失眠。

8..红果核大枣治失眠。

红果核洗净晾干,捣成碎未(可求助中药店)。每剂40克,加撕碎的大枣7个,放少许白糖,加水400克,用砂锅温火煎20分钟,倒出的汤汁可分3份服用。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温服,效果好,无副作用。

9.吃大蒜可治失眠。

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吃两瓣大蒜。我觉得如果不习惯这样吃法,也可以将大蒜拍碎放碗中,加水,加盖,放锅里蒸,喝这水。

10、治疗失眠偏方:

芹菜根90克,酸枣仁9克,水煎服,可治疗失眠。

12、在枕头旁边,放10克左右切成丝的生姜,就能催人入眠。

13、五味子30克。水煎,睡前服。主治失眠、周身乏力。

14、虚热天王补心丹,无虚热加归脾汤加减,蜀心血亏虚。

16、洋葱切成片放在枕边能催眠。

或者把洋葱切成片用纱布包起来放在枕头边,这样洋葱的气味会起到催眠的作用。

苹果和橘子芳香味比较浓,有促进睡眠的作用。

酸枣仁然后用开水冲,睡前服用;。

柏子仁也可以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政治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生活改善提高,确保各项事业取得不断的进步与提高,我局制定计划方案与措施。

一、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各民族心连心、共呼吸、共命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指示精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维护民族团结,在民族节假日给贫困乡村的农民送去了米、面、油、衣服等生活日用品,想他人所想,我们这一方法提高了一部分分裂主义人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共同走上致富路。

二、认真学习关于民族宗教的政策,组织干部职工互相学习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到互相了解,便于沟通,组织开展和参加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并评选出民族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宣传民族团结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的事迹,形成人人都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爱护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

三、认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开展密切联系各族人民群众,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自觉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各族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积极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三优一学”活动。

四、要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使之深入人心,每周五下午利用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团结教育及“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使各民族干部职工“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每一个干部职工都努力做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每一个干部职工都自觉遵守民族团结公约。

促进民族团结的措施

乌鲁木齐市各族妇女姐妹:。

近年来,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乌鲁木齐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着力加快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谱写了首府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崭新篇章。

但是,近期在新疆一些地方连续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手段极其残忍,严重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和团结稳定大好局面,严重伤害了各族人民的感情,引起了各族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这一系列案件再次证明,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危害,成为威胁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现实危害,暴力恐怖分子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当前,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乌鲁木齐市妇联向全市各族妇女姐妹发出倡议:。

各族妇女姐妹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当前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各族妇女姐妹要看清暴力恐怖犯罪扰乱社会秩序、挑衅法律底线、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政治目的,切实做到识大体、顾大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积极行动、明辨是非,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悉心维护民族团结。

各族妇女姐妹要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学法、懂法、守法,积极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坚决抵制邪教、非法宗教等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远离非法宗教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侵蚀,以家庭的小稳定推动社会的大稳定。各族妇女姐妹要发挥好母亲的特殊作用,科学培养孩子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懂得感恩伟大祖国,争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优秀母亲。

全市150万各族妇女姐妹们,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新疆和乌鲁木齐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各族妇女姐妹的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成为家庭成员尽享天伦的港湾!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让我们携起手来,敢于担当、亮明态度,切实担负起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文明、和谐的乌鲁木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乌鲁木齐市妇女联合会。

207月4日。

民族团结教案

主持者:段燕花(班主任)活动内容: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落实关于在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指示精神,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各班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爱国影片班级巡回展演,学习先进典型、爱国征文比赛、座谈交流等形式展开,围绕“民族团结友爱”、“社会稳定”等主题进行。

首先,同学们观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进而引发出本次班会的主题——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盛世辉煌。从这段视频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五十六个民族聚在一起欢度国庆时的喜悦,也对五十六个民族大融合充满了期待。

3、所有同学应该积极关注各民族自治区域同学的情绪;

4、组织收看《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这一大型纪录片的第六集——《民族团结》;

会上,班委同学播放了有关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的视频短片。观看视频后,各小组代表一一对这类事件发表了各自看法,同学们纷纷表示,乌鲁木齐“7•5”事件和昆明3.1恐怖袭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重伤痛,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是民族繁荣进步的根本保障,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必要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祖国统一为基础,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依归。坚决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光荣使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充分尊重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充分重视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理念才能真正落实。

国内外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意在借此机会打击祖国的统一事业,我们应该持以清醒头脑,分析反动势力的拙劣伎俩,坚决予以反对和打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的统一大业。

通过本次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同学表示开始认真思考,从小事做起,关爱身边的同学,构建和谐校园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为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最后,主题大班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结束!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

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

报。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二次备课设计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三、判断题:

1、汉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分布。(对)。

2、维吾尔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错)。

3、最早成立的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对)。

4、最近成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日成立。1965年9月1日成立。(对)。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民族?

答:民族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答: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教案设计。

设计者:二次备课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汉族91.5℅少数民族8.41℅。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广西西藏云南贵州宁夏新疆青海四川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第二课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教案设计。

第三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新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三课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教案设计第三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第四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阿妈》。

壮语《壮家娃》。

傣语《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真诚的心》。

土家语《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的原油”。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四课绚丽多彩的服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2、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从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我国是多彩的中华家园。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各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懂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时,更是增添带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进入民族百花园,再次去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

2、复习上节课内容,阅读与思考。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回答:

我国北方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居住在这里的满、蒙古、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都喜欢穿袍服。)。

我国南方的傣族、景颇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裙子飘逸轻盈,各有特色。)。

维吾尔、发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姐妹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西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服饰艳丽别致。维吾尔族妇女喜欢穿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外罩短小的对襟背心。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服装,与维吾尔族有些相似。)。

二次备课设计者: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跟气候特点有关系。)。

3、探究与体验。

阅读教学26页,比一比: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饰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

北方气候寒冷服饰宽袍大袖。

绚丽多彩的服饰。

南方气候温和飘逸轻盈。

绚丽多彩的服饰。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独具特色的头饰》。

小组内阅读并总结南方民族头饰和北方民族头饰的特点。

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大家补充,师生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不仅衣着绚丽多彩,他们的帽子、头巾等头饰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北方少数民族:喜欢戴帽子。

回族戴小白帽,维吾尔族人戴四棱小花帽,塔塔尔族姐妹们在绣花帽,土族人戴织锦毡帽银链,哈萨克族姑娘爱在绣花帽上插羽毛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帽子显示着独特的民族特色。

南方少数民族:喜欢裹头巾。

男子头上的头巾颜色以黑、蓝、白为主,不同民族的头巾裹法是不相同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女子头巾上的装饰很讲究,绣织有艳丽的图案。

3、让学生想象一下,各民族的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让学生描述一下景象,师生总结:如果在过节或喜庆的日子里,祖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本民族特色的头饰汇聚一堂,就会成为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

4、让学生总结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和北方民族头饰特点。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指派小组代表说一说。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7页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你能从头饰上判断出下面的姐姐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吗?连连看!

板书:

南方民族头饰特点喜欢戴帽子。

独具特色的头饰。

第三课时。

1、复习少数民族头饰的特点。

提问: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北方少数民族头饰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说一说。

2、指导学生做一做。

谈话:少数民族的头饰多姿多彩,我们可以找一些简单的材料,一起制作少数民族的漂亮花帽和头饰。通过绘画和制作,你一定会对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布置材料和工具。

白纸板、金色纸、颜料、区别针、剪刀、浆糊。

4、讲解制作步骤。

(1)先用一根线或纸条量一下自己头部的周长,记住这个尺寸。

(2)纸帽的做法:

剪一块宽为10厘米的白纸板,纸板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还要长2厘米。

在白纸板上画出帽子上的图案,永金色纸剪成各种美丽的图形粘贴在图案上,然后将纸板围成一个帽圈,用曲别针别住,一个美丽的民族风情纸帽就做好了。你还可以在帽子上缀一些小银链,或者插上羽毛。

3、头饰的做法:

头圈------跟纸帽的做法差不多,剪一条3厘米宽的硬纸条,纸条的长度要比头部的周长再长2厘米,把纸条一面涂上鲜艳的颜色,再剪一些金星或金色的小圆点粘贴美化头圈。

图形------在白纸板上画出少数民族风格的图形,涂上颜色后剪下来,如果能从画报或书刊上找到合适的照片或图形,也可以把它剪下来直接贴在白纸板上。

头圈和图形做好以后,用曲别针把它们别在一起就行了,不用的时候还可以拆开存放。

在班级或学校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时,如果你戴着自己做的民族帽子和头饰,一定会给节目增添光彩和情趣呢!

5、实践园地。

设计者:二次备课第五课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

2、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引人新课。

在中华大家庭里,很多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都很有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让我们走近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住房,去领略独特的民族风情。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人类早期的居所》。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人类早期居住的房子。

师谈话: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我国各民族人民创造教案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者:

教案设计。

设计者:二次备课出了风格独特、式样繁多的住房,这些房子点缀在中华大地上,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3、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不同的住房。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独具特色的住房》,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住房风格各异?

游牧民族为什么喜欢居住蒙古包、帐篷和毡房?

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定房里?建造平定房的材料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指名回答。

大家评议总结: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色。

长期以来,蒙古人民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以放牧为主,要经常转换牧场。他们的房子要能随时拆装搬运到其他地方。为了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的需要,他们创造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住房。

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和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牧民游牧时,普遍居住在搭盖的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帐篷会毡房里。这些帐篷会毡房冬暖夏凉,拆迁也很方便。

4、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1、继续探讨我国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不同住房的特色。

提问:哪些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里?建造平顶房的材料是什么?

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平顶房的图片,并做介绍。

新疆从事农业生产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平顶房。这种平顶房以土木为建筑材料,周围用打好的土块砌成。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居住什么样的房子?

给大家介绍。

让学生一边展示图片,一边介绍。

供学生参考: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北端,居住着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他们游猎时搭盖一种叫“仙人柱”(也叫“歇人柱”)的住所。“仙人柱”是鄂伦春语,意思是“遮阳光的住所”。“仙人柱”的顶端一般不加遮盖,以便排烟透气。

提问:

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

指名学生说一说,师生总结:

二次备课。

民族团结教案

活动目标:

1.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2、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3、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4、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活动班级:4-1班活动过程:

一、观察各民族照片。

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主持人:对——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持人: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1、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主持人: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2、主持人: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主持人: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3、主持人: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加深认识。

1.主持人: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主持人: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听故事:(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主持人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你从“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队会中,你懂得了什么?(生交流)。

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以及民族团结、民族基本知识教育。

高度重视和防范出现伤害民族感情、有损民族团结不良信息的传播。

努力经过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提高活动,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群居地方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

第四,切实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水平,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族团结教案

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宿舍为单位抽签,分别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舞蹈、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藏族锅庄舞。

4、特邀民族预科班的学生参与,充分体现我院的多民族特点。

导入部分:

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

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主持人甲:西藏是我们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藏人民是一家,尤其在我们学院,在我们84人的班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无不体现了民族兄弟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公共进步。

3、小品表演:满族学生代表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二)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主持人甲: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多民族的灿烂文化。

表演:在同学们的少数民族歌曲大联唱的同时,由各宿舍代表表演自行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t台秀。

(三)民族舞蹈大荟萃。

1、分别由一个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的学生组合,表演壮族竹竿舞。表演结束,由学生自主参与由该舞蹈设计的游戏。即,谁在游戏中被竹竿卡住,就要表演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或说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藏族学生代表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而后带领全体同学共同起舞——藏族舞蹈锅庄舞。

(四)主持人总结。

主持人甲: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少一寸也不行;56个民族,缺一不可。

主持人乙:祖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我们都是一家人。

(五)辅导员总结。

通过本次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班会,我们从中了解和学习到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也体会到,只有民族团结,携手并进,才能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团结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振兴发展。

(六)结束主持人甲、乙:同学们,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爱我中华》,在歌声中结束这次愉快的班会。

民族团结教案

1.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主要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幼儿讨论。

3.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基本部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2)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利用投影的套色方法为民族娃娃戴漂亮的服饰,然后请小朋友辨认所出示的民族娃娃并送到相应的布景下。(在教室四周准备雪山、蒙古包、城堡、花园的布景)。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第三次尝试:幼儿根据平时的知识与上课的认识边听音乐边跳舞,区别各民族不同的舞蹈风格,鼓励幼儿创编。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感受到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各族人们相亲相爱,知道我们身边的民族有维族、哈族、蒙古族、和汉族。

2、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故事中,感受民族团结友爱、互敬互助教育的良好氛围。

3、通过活动体验感受民族团结一家亲,激发幼儿相亲相爱一家亲的民族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民族团结一家亲》、音乐《感恩的心》、情景布置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

(1)“小朋友们,请你观察一下,图上的人们是在什么地方?都是哪个国家的人?”

(2)“天安门前人们穿着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服,当你看到他们手挽着手,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3)小朋友们说说,我们幼儿园都有哪些民族?平时我们在一起都是怎么玩的?

(二)、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感受民族团结。

1、如意姐姐今天来到幼儿园,她要给小朋友们讲述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会后老师们结亲的故事。如意说:我的妈妈在八十四团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后,教师们个个参加了结亲、认亲、助亲活动,我的妈妈结亲认亲的是一位哈族阿姨。胖妈老师也是和哈族阿姨结亲,就像亲姐妹一样。回族马丽老师认了一名汉族狗狗爷爷,你看张璞老师到结亲户家笑的多开心啊。

2、幼儿园张老师结亲的是一位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他也是幼儿园老师们的精准扶贫户,维吾尔族叔叔吐尔逊江家住六连。他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病,为了看病家里欠了很多债务,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也年老多病,叔叔家的阿姨当时肚子里还怀着快要出生的小宝宝。家里种的几十亩菊花又没人捡,正当吐尔逊江叔叔焦急万分的时候,幼儿园全体老师每人捐款,送吐尔逊江叔叔家的阿姨去医院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十一节假休息日人们都在休息过节,幼儿园的老师们没有休息,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去采摘菊花。老师们又联系医院医生为吐尔逊江叔叔家的爷爷奶奶看病、入冬前,大妈老师了解到吐尔逊江叔叔家还没有买过冬的煤,又为吐尔逊江叔叔家送去了一车煤,听说叔叔家的小弟弟病了,大妈和老师们又送去了营养品。老师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吐尔逊江叔叔,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逢人就高兴的说:“民族团结就是好,民族团结一家亲”。现在吐尔逊江叔叔还清了7万元的债款,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他常常高兴的对大家说民族团结一家亲,亚克西!

3、故事讲完了,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民族团结、互敬互助的故事,在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只有各民族团结了,生活才能越过越好,只有各民族团结了,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教师小结:我们幼儿园里,汉族小朋友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一起快乐的游戏、唱歌、舞蹈!小朋友一起你帮我,我帮你,让我们一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们是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让我们手牵手,一起欢歌起舞,为我们都是中国人而骄傲。

民族团结教案

1、使学生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民族平等和名族团结。

3、“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在现实生活中用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平等和团结。

2、使学生树立今天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发展繁荣和自己家乡的经济做出贡献。

3、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三个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2、通过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快速发展变化,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树立长大后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中华民族?其构成、分布特点是什么?

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3、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的新时代。

2、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政策是什么?

3、什么是“三个离不开”、“三个尊重”?

4、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名族平等的核心分别是什么?。

5、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8、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9、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学生自学。

(三)达标测评。

3、各民族平等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名族歧视。名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地位和我权利。

4、“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个尊重”: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5、少数民族人民以平等地位和汉族人民一起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是我国各少数名族享有平等权利的主要标志。

6、大量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是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地区发展、协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7、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首先要靠国家的扶持。

(2)要靠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帮助。

(3)主要还要依靠西部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人才。

8、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整体,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中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实现长治久安。

9、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无论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是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育和人才都是最关键的因素。

四、课堂练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回顾课本内容后归纳课本重难点。

六、布置家庭作业。

七、下课。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