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韵散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12:37:17 作者:薇儿 冬之韵散文(通用8篇)

决议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规划未来、改善现状、优化资源和提升个人能力。决议的制定需要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盲目行动和短视依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决议范文集,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冬之韵散文篇一

流逸的清韵沐浴着你 圣洁的光芒

在纯蓝纯蓝的初冬深夜 梦

期许了一个欢快的旅程像那星光

点点积缀在眼睫上的泪珠

卸下了忧郁的树林在你的注视下 沉积

等待等待寒风再次吹袭 等待日光再度温和

现在正忧郁着 被孤独折断枯枝

发出悦耳的颤音惊醒悄然入梦的斑驳月影

是夜色正浓深时分瘦削的月照亮了静僻的一隅

峭冷的树梢旁沉默不语的村落上方

一季的落叶一季的温情 全都草草离席

容出记忆力怯懦的一处供爱休憩

已不再爱着或从未爱着 并没有惋惜

花蔫萎的时间并没有爱怜 绿荫枯干的时辰

视乎不宜让激涌的热情侵扰安于枯寂的`心

像冰冻的潭水不期待松子的坠落

会击破一个梦一个安抚怨怒的梦

会荡起忧郁的希冀转变成低弦的希望

还是静默着 等待 失神的目光里

悄然落下的雪

冬之韵散文篇二

冬天,最美的景观绝对是下雪。雪,那么白,白的发光;那么净,净的没有杂质;那么晶莹,使人不忍心踩上去。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诗中体现出雪的洁白,栀子花虽是白色,但并不敢与雪花媲美,因为雪的洁白中毫无杂质物,栀子花虽白,那白却不是自然之美,而是人工载培,这样的白怎能与自然之白相比?当然不可以,简鱼是差别有如云泥,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遍布的天空中飘落下,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只听雪花簌簌的不断往下落,树枝被雪征服了,偶尔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也出来了,推门一看,哇!好大的雪啊!山、江河、小溪、湖海上面都铺满了一层洁白的雪花,万里江山像是以白玉砌的,好像粉妆玉砌的小世界。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摇晃,美丽的银条和雪球,簌簌的落了下来,像玉属似雪粒儿随风舞蹈,映着红红的太阳,显出一道道美的彩虹。大雪有一分米那么深,踩上去还能听到咯吸,咯吱的声音,一群群小朋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仪,玩的不亦乐乎的。雪花像鹅毛、像柳絮,更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几片雪花落在了我的手中,手上凉丝丝的,我定睛一看,好似是六角形的,形状各异,个姿百态。

雪大肆喧扬的来到这个世上,又默默无闻的化为一推雪水,它好似精灵,它的生命虽然只有一小会儿,但它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我敬佩它,它应该是我学习的榜样!

冬之韵散文篇三

冬天桀骜不训的凛冽寒风,把晚秋仅残留的那点余温吹赶的荡然无存,整个世界便是冬天的世界了。冬天的韵味无处不在:冬天的神态是静美的,冬天的面貌是冷颜的,冬天的个性是从容淡定的。冬天没有春天的妩媚可以展示,没有夏天的张扬可以挥洒,没有秋天的硕果可以奉献,但是冬天是一个性情率真、坦荡的季节,其独特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这个季节蕴藏着太多的憧憬与向往,来年的春华秋实、夏绿成荫便是在冬的孕育中诞生。唐代诗人吕温的《孟冬蒲津关河亭作》曰:“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严冬不萧杀,何以见阳春。

冬天是坦荡的,坦荡的冬天向人们展示着正清本色。尽管是冬天,每日必外出游玩。居家小区三面环山,远高近低,错落有致,可以把周围的山尽收眼底。有的山上虽然光秃秃的或是只剩大小不一、粗细不等的树干在颤抖,但山仍不失威严、树仍不失雄壮,给人们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有的山上松柏郁郁苍苍,傲然屹立。面对寒风雪霜昂首挺胸泰然迎之,骨子里有一种侠肝义胆、睿智又傲视群雄的品格,让人敬畏、让人赞美、让人崇拜。

夏日莲花寒冬雪,各有各的好处。当时间的齿轮快速碾过春夏秋季,却在冬天放慢了脚步,所以不耐寒冷的人们感觉冬天是那么的漫长,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有谁知冬天也是如此的美丽,听:飕飕的西北风吹过大地的每个角落所发出的呼啸之声,是不是像为古时将军得胜凯旋后所弹凑的一首铿锵有力的赞歌,耳边响起的这首旋律不是让人畏惧冬天的枯凉,而是让人虚拟以待,来年大展宏图,尽其所能。看:一望无尽的大地是那么的淡雅素净,满眼的萧条不是让人们退缩,而是历练人们的意志,让人们多一份刚毅与沉稳,多一份梦幻与向往。当你用淡定的心去欣赏冬季时,你会发现,其实冬天并不冷,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岁月一页页无情的翻过,当翻到冬季时,我们会联想到家中的老人:历经沧桑,坦然面对着曾经的哀愁喜乐,把艰难困苦深深埋藏在心底,躺下自己把忧伤抚摸,风风雨雨中依然执着,一心为后人留一份生命的广阔。虽风霜布满脸堂、身形略显疲惫但不失坚韧,迈着稳重矫健的步伐任凭世界一遍遍风雨飘落。

冬天是美丽的,她的美丽在于那份顽强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还有那份坚定执着的信念。她用博大宽厚的胸怀包容着世人对寒冷、荒芜的不解,沉默从容履行着自己亘古不变的诺言。

冬之韵散文篇四

秋冬之期,叶落成景,风扬之,如蝶翩然。

我从未想过在冬天会有这样的美丽,一种不同于白雪的美丽。

冬天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提及冬天,人们总是忍不住裹紧衣袖,忍不住想起那一片皑皑白雪。在印象里,冬天似乎只有白色和寒冷。

可是,世间并没有任何一种规定,规定冬天只能是纯色调或是冷色调。如果你也看到,看到那片金黄,如落入余晖般温暖而美丽。你也会如我一样,如我一样的惊讶、屏息和赞叹。

我邂逅这样的美丽是在我乘车即将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的冬天,有着一种不容侵犯的宁静与祥和。来时风雨去时晴,许久不曾露面的太阳终于倾洒光芒。透过车窗,感受着阳光的温度,不经意的一瞥,便看到了那幕美景。

好奇怪,为什么美丽的事物总是发生在故乡,总是在那惊鸿的一瞥呢?

那三棵银杏树,直直的'站在路边,叶落成毯。树下有两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孩,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好巧。

男孩在落叶上打着滚,好不欢乐:女孩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笑着。我想,她一定是太矜持了。直到有一个老人走近,小男孩才恋恋不舍的爬起来。他一定是他们的守护者吧,就像银杏树守卫着这一方土地一样。我不知道老人有没有训斥他,也许他会责怪男孩弄脏了衣裳,也有可能什么也没有说。男孩蹲下身,捧起一捧落叶而后抛向空中。那时,刚好起风了,树上的叶也正簌簌地飘落。

车还在前行,我又陆续看到几棵银杏,还有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们。落叶成堆,垃圾车刚刚运走,身后又是一地落叶。

在那个时候,它会记得它曾有的浪漫与美丽吗?

蓦地,肃然起敬。

冬之韵散文篇五

松明为恒辉,篾白当油用。拥有红缸算上户,总是如神供。

时代不回头,照具成新宠。百态千姿原于电,各把升平颂。

“灯笼”、“蜡烛”、“龙灯”之类的“宗教礼仪灯”,虽然是千万年来与人类的生离死别“红白喜事”、“礼仪交流”融为一体是不争的事实。但毕竟是“礼仪风俗”和“节日庆典”为主,且燃料也是以比较昂贵的“蜡烛”为主体。所以无法列为“实用灯”范畴。真正应用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灯,既是天天不可缺少,又是燃料成本较低适合生活实用的灯,我们且称之为“实用灯(照明用)”。它可分“油灯类”和以松明、篾白等为燃料的“柴火灯类”,也包括偶尔的“烛灯类”。

“清民”年代,缙云城乡还得靠“松明灯”、“蔑白灯”、“向日葵杆灯”和“桐油灯盏”充当照明的骨干。其中“桐油灯盏”是比较高贵之灯,能省即省,舍不得滥用。

“松明灯”是利用松树根或者松树柴棑中“带精易燃”的柴体劈成直径一两公分大而长短不一没有定格的条形“松明(从明)”点灯。人们在深山冷岙挖来“松树茬(从树根)”背回家,就马上破开检查松明含量多不多?在破柴爿时,稍微看到里面有带“精”的,就取出来当松明点灯。明天晚上,一般是在土锅灶的.“烟囱背”放一片瓦片为“灯盘”,两三根松明交叠在一起燃点着,一边烧成余烬一边看需要调节添加新松明。“松明灯”主要用于做晚饭吃夜饭之用为主。或照亮炊糕、做豆腐、烧晚饭、洗碗、烧米泔……。点松明青烟很浓,一般“锅灶间”都被熏得墨黑一团。邻居晚上来走动或叙家常回家路黑时,总是给予点一根松明照回家。农村里经常有淳朴的农家烧晚饭没有火柴点炉起火,也会拿松明在邻居家接火种。如果去喂猪、上茅坑、到田畈“捋灰”(护理燃烧着的焦泥灰)、“看田水”或走邻居,就用铁丝编的“松明篮”点着“松明灯”照明。我们小时候家里就是以“松明点灯”为主。记得1959年家兄在“缙云县中”读高中时,有一次奉老师之命回三溪家里向父母索讨学费,步行在缙云到三溪的途中,过胪膛桥,恰逢好溪涨大水,将“登步桥”半数掩盖,家兄身无分文你无钱乘汽车,只得冒着生命危险“独闯登步桥”,结果在几百米长的登步桥中央,心慌眼晕跌到大水之中。幸亏隔岸有胪膛老乡干活看见,慌忙一跃下水将我家兄救起。死里逃生变成道道地地的“落汤鸡”的家兄,道谢救命之恩后,一边顶着冷风打着“寒噤”继续赤脚走路,一边心痛着几年来陪他一起上学而这次被大水卷走的生活必需品:一个装梅干菜的“大毛竹筒”,一双自己宁愿赤脚走路六七十里也舍不得穿的“破旧布鞋”(那时候根本买不起套鞋雨靴之类),一个补了多次的,用以装米带菜装书簿的“长色紫干粮袋”……。绕岱石、过周升塘,穿横塘岸,攀爬三溪岭古道……,总以为闯过生死关,吃了一路苦,回家总能多少拿几块钱交交学费。可是回家才知道家里连买洋油都没钱,已经向邻居借了一“盏”洋油又快点完了。父亲无法可想,只得到“社管会”想预支几块“余粮”(劳动工分折成现金减去口粮成本的钱)救急,结果又碰了一鼻子灰。家兄又是失望委屈,又是心疼父母,流着眼泪“劈松明”为父母分忧解愁。因泪眼模糊不清,心情忐忑不安,一急之下指头劈成两半。母亲见此心如刀绞,一边心疼得失声痛哭一边急忙找一点“桐油棉”为哥止血包扎。第二天母子挥泪而别。家兄不但讨不到一分学费向老师交代,而且还“破松明”劈开了指头。又是一路以泪洗面赤脚步行回校。

“蔑白灯”是利用做蔑取了“篾青”做家伙之用,而留下没用的“蔑白”捆成一捆一捆,放在池塘的烂泥中腐烂一段时间,再捞上来晒干点灯。一般用于上茅坑、到池塘洗脚、夜里在田畈“看田水”或去寻找夜里没有归家的“鸡鸭”之类等用场。

“向日葵杆灯”也是以“蔑白灯”同样的方法制成。但是燃得特别快过,容易“灯火柴头”掉地引起后患。记得有一天夜晚,我点着“向日葵杆”去关“鸡塞门”,发现少了一只小梅花鸡没有“归塞”,我急忙去找,结果小鸡没有找着,而灯火掉在间沿的“松树禾堆”旁边,一下子间沿柴堆起火,险些引发火烧屋。幸亏有一个叔公看到飞快赶过来给我灭掉火患。结果我被娘狠狠地整了一顿,还罚我不准吃晚饭。

此外,“蓬蒿棍”虽不是“灯”,但也经常为我们“省灯”。那就是在夏天的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或大人乘凉聊天,或小孩在数星星捉迷藏。父兄总会用一种带有香气的“蓬蒿”野草拧成上四寸粗的火棍,然后点燃这“蓬蒿棍”,既可熏香驱蚊,也可借以一线火星代灯。

“蜡烛灯笼”,除了民俗礼仪用场以外,日常生活是基本上十分节省使用。但是“上水碓”舂米、磨麦或“到祠堂”貌戏、听开会,或夜里“上水井”挑水、洗炊具,或生小孩时三更半夜去请接生娘、请人断落地时辰,或小孩高烧夜啼、受惊吵夜去请人驱邪等等,需要走几百步或一两里路,同时又须防风的时候,还是偶尔用之。

“桐油灯盏”,底层方形灯座,上层圆形仰天灯盏,两层之间用花板或硬木架支撑,支架用以手握。用桐油或清油倒进“灯盏”为燃料,中间浸着“灯芯”,浸透的“灯芯”一头露出灯盏边唇点亮!因桐油“灯盏”的桐油成本不菲,而灯光亮度有限,所以一般是用于母亲的“手上生活”,如绣花、纳鞋底、搓麻线、櫗帜(连接细细麻絲供“打纱线”之用)或纺棉纱……,或父亲看书、记账之用。

“桐油灯”的历史远远长于“洋油灯”,而且是真正不带“洋”字的国灯。

调寄《相见欢》

松明篾白当灯,可曾经?事实般般铭刻、每亲经。

换心态,跨朝代,勇攀登。革故图新飞跃、尚时兴。

冬之韵散文篇六

记得初到南方工作时,第一个冬天就让我品尝到了寒冷的真正滋味,这里的冷,是一种阴冷,无孔不入。正是南方的这种阴冷,更让我想念北方的室外白雪皑皑,室内温暖如春。

北方的冬总是令人向往,初冬刚刚悄然而至,白色的精灵便迫不及待地迎风起舞,似乎在向世界昭示,接下来的整个季节都由它来主宰。它会直接落在你的头发上,为你增添一份简单的装饰,它也会不经意的落在你的身上然后没有片刻停留便滑落而下,它还会亲昵地落在你的脖子里,撒娇地和你藏猫猫。然后它会一次又一次的召唤它的伙伴相继而来,直至将大地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样子,直至整个冬季都成了它的管辖区域。这时,孩子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它的主宰区域中跑啊,跳啊,印罗汉啊,堆雪人啊,打雪仗啊,有了它的保护,即使摔倒了,也是摔在了它柔柔的,软软的怀抱中,孩子们会笑着爬起来继续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室外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室内更是温暖与温馨并存的地方。

温暖的热炕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虽然现在北方的热炕头已经很难再觅到了,但我仍然怀念和家人一起坐在热炕头上,围坐吃火锅时的情景,氤氲热气里饱含着无限的温馨。

随着经济的繁荣,北方楼房的拔地而起取代了热炕头,但在室内,因为有暖气的呵护,人们可以穿着单薄的衣服,欣赏大自然的奇迹,霜和雪在窗上踏过,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叫它“窗花”.每一幅图案都是不同的,但都是相同的唯美。手巧的人家还会精心剪出一张张纸窗花贴在窗上,大自然的窗花和剪出的窗花相映成趣,别有一番美的韵味。

室外的寒冷并不能侵染室内的人们,他们悠闲地看着电视、打打毛衣甚至困倦时偎在沙发上打个盹,室内的暖足以让他们尽情的享受冬赐予他们的独特的礼物。

精灵与伙伴们再一次结伴而来,他们落在了屋顶上,树枝上,路面上,人们的脸上。人们张开双臂,仰着头,笑着迎接他们,感谢他们为大地披上了厚厚的棉衣,储藏了足够的能量。

雪,随风飘落!

冬之韵散文篇七

当那最后一抹夕阳照进小窗儿,却不再热烈时,我知道,冬来了。

我生在江南,虽不曾感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那种强劲,却一直以为,江南的冬,有一番别样的韵,就如江南的丝,又如江南的绸,交织着点点滴滴的情思,让人挥之不去,抹之不尽。

雨?雪

有人说,冬天,就如水晶宫一般,晶莹剔透。然而,我不那么以为。要想在这江南

这湿湿的地方,看见一场大雪雪,便是奇事了。

如精灵一般来无影,去无踪,只留给人们一片雪一般的回忆。

梅?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冬,仿佛已把它的灵魂都附在了梅身上。梅,很平常,见过,也享受过它的香。那小小的五瓣花儿,偷偷地溜出来,它是那么小,以至于风呼啸而过,它便颤抖起来。从花骨朵儿,到快凋谢的花儿,都不经意地、幽幽地弥散出一种清香。那香,淡淡的、倏忽之间也就成就了梅的神韵,道出了“为有暗香来”诗魂。

松?劲

冬,是冰的化身,凉飕飕的。当一切都懒洋洋时,青松,却如士兵一般,屹立于冬的寒风之中。茅盾说,“冬天的寒冷愈甚,就是冬的命运快要告终,春已在叩门。”我想:松,许就是凭着这种乐观的信念,与冬傲视着。他正以他独特的方式,体现着了冬的刚劲!

用心品茗,在心的深处,冬之韵在悄悄绽放……

冬之韵散文篇八

冬天的日子里,田野上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好像晶莹剔透的蓝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阳光温柔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冬日的阳光没有其它季节的阳光泼辣,宛如素影,照在原野里,成片成片的,整个田野都闪动了起来,简直就像伸出双手就能掬起水来的一泓泓清泉。小雪粒从天空中洒下来,像一朵朵精雕细刻的飞花,又像一颗颗甜甜蜜蜜的砂糖,他们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冬天的田野,以它的固执袒露着惊人的真诚,每一寸泥土都饱含着神圣不可触犯的原始美。在最原始的`丛林里,树叶上盖满了沉甸甸的白雪,沙沙的响着。田梗边的芦苇夹道欢呼我们的到来,偶尔会有几只黑羽白翅的鸟儿腾空而起,好奇的停在不远处踱步侧望!那翡翠般微波轻扬的池塘边,一枝枝晶莹剔透的腊梅还悬挂着亮闪闪的冰露,枝条拂在清冷的池水里,池塘里倒映着金灿灿的水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

也许冬天没有春的春意盎然,没有夏的热情奔放,更没有秋的硕果累累,它只是冷肃而宽容。但,冬有的不仅仅只是表面的零落冰霜,它有的是傲雪凌霜、有的是冷若冰霜,它蕴藏的无限生机,只有走近它、亲近它,才能知晓——冬的韵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