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优质6篇)

时间:2023-10-05 23:14:05 作者:纸韵 最新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优质6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一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透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状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此项工作的反馈和推荐,不仅仅获致了家实际,灵活调节,在简单亲近中曾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学生老师的.关注和关注。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警醒。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相距。每次有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经济状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其要求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师生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资料和学生方法等方面已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所,我深刻体会到,学员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心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小学生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结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二

作为学生,我们时常听过班主任家访的传闻,但是对于这个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并不是很清楚。然而,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部班主任家访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于班主任家访这一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班主任的工作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在纪录片中,班主任的工作变得更加立体而有血有肉。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班主任在家访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真挚与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悉心关怀。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班主任,那个平时总是严厉要求我们,但在背后默默关心我们的人。通过观看纪录片,我意识到作为学生,我们经常只看到班主任给予的压力和要求,而往往忽略了她们背后的心血和努力。班主任的家访工作,更是展现了他们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渴望,以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关爱。

其次,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家访对于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能够倾听学生家长的意见和需求,还能够及时向学生家长传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班主任能够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联系,加强双方的合作与信任。作为学生,我意识到班主任家访并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人的关心,更是对于学生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班主任以家访为契机,能够与学生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案,使得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

第三,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班主任家访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通过观察,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班主任家访后表现出更加明显的进步和改变。有的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有的学生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更有的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班主任家访的正能量,班主任的关怀和指导不仅仅在课堂上发挥作用,更是通过家访这一方式,走进学生的家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第四,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班主任家访对于教育理念的反思和引导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纪录片中的班主任家访,我发现不同的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对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班主任通过耐心细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关心;有的班主任则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规劝,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行为和态度。这使得我意识到班主任在家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教育,更是对于不同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最后,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班主任家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通过家访这一方式,班主任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情况,更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并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同时,家访也能够拉近学生与班主任、学生家长之间的距离,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通过纪录片的观察,我认识到班主任家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这不仅仅对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为班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观看班主任家访纪录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班主任家访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班主任的家访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关怀和教育,更是对学生家庭教育和个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班主任家访通过拉近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双方的合作与沟通,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和班级的和谐发展。班主任家访纪录片给予我很深刻的触动,使我对班主任的工作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三

随着我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热烈进行,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也踏上了家访的征途。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家访的意义;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清楚家访的必要性。这次活动犹如及时雨一般,既滋润了孩子和家长,又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俗话说“沟通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家访即是一种沟通,是孩子、家长、教师三者之间面对面的一次坦诚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师、家长和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和谐的桥梁。通过家访,既传达了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家长对孩子所给予的厚望以及对国家教育的支持和期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为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方向灯。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让教师全面的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说这样的话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和孩子还是非常信任老师的,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能看见一个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他,使教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比如班上的一个男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让我非常地头疼。通过访问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奶奶生活,而奶奶对于他的学习也照顾不到。他是一个需要老师更多关爱的孩子,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就转变了方针,不再对他的种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指责,而是耐心的引导,对他也更加的关心。他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优缺点,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启了一扇窗。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而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师的子女,我们和天下父母有着一样的愿望。在家访中,家长说得最多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我虽还未为人母,却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

二、向家长传达了国家教育思想,调解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于让孩子明是非,懂上进,全面发展。使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协调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扳起指头算算,已为人师表的我们在求学的日子里,有没有讨厌过老师?讨厌过多少老师?就算你没有讨厌过老师,也一定对他的某次行为非常地愤怒过。现在的孩子犹如当年的那个你,对老师的某种行为(罚抄作业,罚搞劳动,罚写一份检讨书)气愤至极,只是当年的你成了现在的教师。在此次访谈中,我特意问了那些被我责怪过的学生,我讲清楚责罚他的原因之后,他们基本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此次家访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1、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教育工作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很多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给长辈照顾。父母在外,隔代抚养,长辈的宠爱使孩子唯我独尊,心理放纵,在言论。态度。行为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对人刻薄无礼。不懂得分享和谦让等基本礼仪。这些更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礼仪的教育。2、特殊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阴影。单亲家庭、过于贫困的家庭、父母身体不好的家庭等,这些特殊的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容易使孩子向两个极端发展,倡议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对这些家庭的孩子予以更多的关怀 。

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此次家访,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时间:3月25日下午放学后。

家访对象:魏家村 魏晓宇的家长和魏振宇的家长

家访内容:

第一家:“大爷,您的孙女魏晓宇最近在家里表现怎样?”“她比以前懂事多了,放学后,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她完成家庭作业并把她当天所做的家庭作业给我看。虽说我不是很懂,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做得是否认真。做完后还主动帮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掰花角子掰到十点多钟。讲话也比以前有礼貌多了,原来她讲话是“吼”出来的,现在可不同了,隔壁的几个学生都说刘老师可把她们哄得团团转,很有一手啊。”张大爷说。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四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在全区拉开序幕以来,此项活动在我校领导的指挥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即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下班或是周末走出校园,走访第一个学生,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爱与责任”。特别是这次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历来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参与面也只是家访某些学生,但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访遍百分之百的学生。

通过此次“访万家,知童心,践师德,共育人”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深深的体会:

这次的登门家访,让我知道我班几个话语较少、性格古怪的孩子都源于家庭影响,因为是单亲家庭。如我班潘志强同学,父母离异,跟着父亲,而父亲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管孩子,对孩子学习也只是“能学个咱样就咱样呗!”的态度,对孩子也没耐心,孩子有不会做的题去问父亲,而父亲只会讲一遍,如果孩子没听懂是不能问第二遍,再问会受到父亲的责骂或是责打,以致这孩子在家不敢问家长、在校不敢问老师,孩子对学习也是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一落千丈。再说说我班周文杰同学,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当爷爷见到我们几个老师的到来,既高兴,又表现出很无奈的样子。他老人家说:“现在随着孙子年龄的增长,现在越来越拿他没办法了,作业不写管不了,生活上也是处处与爷爷、奶奶对着干,根本就不听我们的了”。老人家老泪纵痕的讲着。是啊,这些不都是缺少父母关爱、有着逆反心理的孩子。不过,在走访中,却见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那就是王雅晨的父亲,王雅晨是六(1)班班长,这孩子也是位单亲孩子,因父母性格不合,母亲在她五岁时就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从此便又当爹又当妈,因为父亲不会给女儿疏头发,他便将孩子带到理发店,自己也在理发店学了两天。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便伤心的哭了,然而父亲不是为孩子没考好而生气,而是在一旁安慰伤心的孩子说:“孩子,别哭,有爸爸在,爸爸帮你把它补起来。”的确,父亲就是这样做的,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致,特别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给她制定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在小学课程上唯一不能帮到孩子的便是英语学习,他便给孩子买了学习机,每天晚上让孩子跟读一小时,早上半小时记单词时间,每天从不间断,而且每天每一门课都不松懈,这位伟大的父亲将孩子培养成为了班上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

早在几年之前“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生活所迫,家长们都在拼命的赚钱,将孩子抛弃在家而奔波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在日益增长,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多赚些钱,让孩子将来生活得更好,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同时,又接受老人对他们的溺爱,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纵。他们当中有许多学生养成好动,不遵守纪律,打架闹事,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如六(2)班杨泽松同学,在校上课从不听讲,作业全抄,甚至不写,“大错不犯,小事不断”。老师与他谈心交流,顶多管到第二天错误再犯,在生活上,不仅不帮爷爷、奶奶干活,而且自己的衣服有时都要奶奶帮着穿,其实在农村有很多像这样的留守儿童,而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管不了。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篇还记得孩子到秋韵报道时妈妈告诉我:“代振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从上学开始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你一定会喜欢他的,他会是你好帮手!”妈妈说选择秋韵除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条件优越以外,最吸引她的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领袖型人才!妈妈说儿子是自己从小带大的,从幼儿园开始就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妈妈说儿子学习态度认真谦逊,思维敏锐,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但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她更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感、有担当、有见识、有胆魄,勇于表现自己的人。

刚接任班长这一职务时,振宝经常自己的作业一写完就带着其他同学疯玩,不在意班里的课上课下的纪律,课间出操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喜欢打打闹闹推推嚷嚷。看到这些现象我曾多次语重心长地找他谈话,告诉他身为一个班长不只是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的。首先自己要树立一种信仰—我想让这个班级因为我这个班长的存在能变得更加卓越,更加有凝聚力!每次的谈话都能看到孩子眼神有自责也有坚定。

之后带领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多次获得“优秀班集体”的称号。经常会看到他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辅导功课,提醒大家多喝水、勤换袜、勤洗红领巾,关心照顾生病的同学,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并在本学期的跆拳道晋级考试中,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得了“黄绿带”,为班级赢得诸多荣誉。

妈妈说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培养,孩子经常也会在家里说:“老师对我可好啦!”

整个家访过程欢声笑语不断,热情的妈妈还给老师们分享儿子每个年龄阶段的照片,自己的育儿心得,家庭趣事,对学校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新学期对儿子的要求。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体会篇终于,这次的家访活动结束了。初次的家访,给我的收获和体验真的很不一般。有些家庭的反应就如我所想的一般,但是也有部分的家庭超乎我的想象。但是我能感受到,每位家长爱护孩子,关心孩子的心都是相同的。这让我在家访时略微紧张的心情也平复了下来。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五

家庭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支撑点,家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近日观看了一部班主任家访纪录片,通过记录了班主任与学生家庭的亲密接触,深入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我对教育和家庭的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分享我的观影心得体会。

首先,这部纪录片展现了班主任对学生家庭的真挚关怀和深入了解。作为教育者,班主任不仅仅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更注重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在纪录片中,班主任们通过走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亲切交流,了解家庭里的重要信息。他们常常是学生的咨询和倾诉对象,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班主任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教育情况。这让我深感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

其次,纪录片中展示了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成长环境。通过班主任走访的家庭可以看出,学生的家庭背景各有所不同。既有富裕家庭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也有贫困家庭让孩子在生活的艰难中锻炼自己。纪录片通过对学生家庭的走访,展示了这些不同背景下学生的成长环境。有些家庭缺乏教育资源,家长的关注度不高,孩子在学习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而另一些家庭热爱教育,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还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培养。这让我明白到了,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纪录片中展示的家访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通过家访,班主任们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也让家长们体会到了班主任的关心和指导。在一次次的家访交流中,学生家长们认识到班主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根据班主任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改进。我记得有一次,纪录片中的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绩一直不理想,班主任去家访后,发现是因为孩子沉迷于游戏,家长没有引起重视。班主任提出了限制孩子使用游戏时间的建议,并耐心地为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最终,孩子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取得了好成绩,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例子表明家访的作用不仅仅是了解家庭教育情况,更能起到教育家长、激励孩子的积极作用。

第四,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纪录片中,我见识到了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下孩子成长状态的差异,明白到孩子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之大,并引导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不仅是学业上的指引,更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理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

最后,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班主任作为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纪录片中展示了班主任们的耐心倾听、细致关怀和专业指导,让我深感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他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学生家庭的状况,并引导家长有效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当中。他们是让学生们在学业和成长道路上不断迈进的引路人,表现出了作为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观看这部班主任家访纪录片,我对家庭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作为教育者,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承担起了重要的教育责任。我相信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班主任家访活动总结篇六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暑假胡家访工作心得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去年八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