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0 10:35:33 作者:HT书生

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的一年级教案范例,并思考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平时学过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认识、辨认各种平面图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拼图。

一、借助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七巧板,讲解,这叫做七巧板。

2、5号图是什么形?————号图是三角形。

3、3号图是平行四边形

4、说说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拼一拼

1、剪下附业页中的七巧板,完成七巧板的制作。

2、引导学生进行拼图。

(1)拼出正方形

(2)拼出三角形

3、你还能有不同的拼法吗?

三、练一练

1、拼出书中图形,想一想这些图形像什么?

2、讲“守株待兔”的故事,并拼一拼。

3、你还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图形游戏,它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我们今天还要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1、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形。感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感觉平平的,是一个平的面。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长方体拆分成6个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点,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正方体拆分成6个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的特点,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3、圆柱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圆柱体的上下面的感觉和旁边的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对!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边的面却不是平的。这样的面就不是平面。

4、球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

5、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辨认。

6、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同学们学的真棒!敢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

学生思考后上台来根据要求涂色。

第二关:摘果子。

按要求把相同的果子摘下来。

第三关:数一数。

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几个?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同学们我们今天有学习了那些图形朋友?谁来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说后个别汇报。

请同学们课后观察一下,在家庭、学校、商店等哪些地方用上了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与爸爸、妈妈、同学进行交流。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手实践操作。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出示第109页第12题。

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解答。

(1)教师问各类图形的特征。

(2)完成书上第109页第12题,集体订正。

3、认识钟表。

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告诉学生: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书上第105页的第1(6)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3)完成第107页第3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4、小结。

5、游戏。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知识目标: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积木、机器人。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位置与顺序:前后、上下、左右。

2、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圆柱、球)。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排。

1、我说你做:搭积木游戏。

师:你们玩过积木吗?你能按老师的要求摆图形吗?愿意接受挑战吗?

(1)先放2个圆柱。

(2)在两个圆柱上放一个长方体。

(3)在长方体上放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你的球能从图形下通过吗?

2、自由想象:小小设计师。

师:用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形物体摆一个造型?试试看吧!

3、摸一摸,摆一摆。

(1)学生同桌玩“摸物体,摆造型”游戏。

(2)要求:一人发指令,另一人蒙眼听指令摸出物体并按指令要求拼搭。

(3)角色互换多玩几次。

和老师一起做: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生:同桌互相说,全班汇报。

生:按要求摆放图形,同桌比一比,谁摆得又快又好。

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3。

第一题“你说我摆”。

(1)一人发指令,一人摆积木。

(2)角色交换。

2、p73第2题。

师: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这些物体是按怎样的方位和顺序摆放的?

3、数一数,填一填。

完成p73第3题。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4个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五、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生:同桌说一说,摆一摆。

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变化及变化原因。

在陶老师做一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时,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的变化。之所以这样变化,原因有三个。

一是在实验中老师们觉得合并编排,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心理特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

所以我们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由于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易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而生活中容易找到与几何体(也就是立体图形)相似的实物(因为物体的存在,大量表现为几何体的形式),但却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儿童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即容易掌握和发现形体或物体的明显的外部特征,而常常忽略形体或物体的主要部分、局部和细微部分,难以掌握形体的定义。这与儿童的观察力是密切相关的。如,儿童说皮球、车轮是圆形的;积木、盒子是正方形的'。日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是“圆的”“方的”没有严格区分清平面与立体)。可见,对于儿童来说,学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材呈现:安排了3个例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

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移走原来的例1,就可以非常准确的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编排层次同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大致相同。(除平行四边形外,基本与一上教材相同)。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

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随后“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再一次辨认图形,巩固几种平面图形的表象,同时建立起课堂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做一做”第2题安排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借助立体图形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种活动素材,在实际教学时,老师可以加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比如有的老师仿照原来一上立体图形认识部分的做一做第2题,设计了“猜一猜,是什么平面图形”的活动,既避免了简单的辨认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渗透了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平面图形的表象。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同,老师们应该注意通过画、说、涂、拼、剪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比较低,还不能进行严密的逻辑证明。所以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只要通过活动、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拔高要求。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渗透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素材(主题图,练习第6、7、8题),让学生去体验、去区分。

2.例题2:平面图形的拼组(除多了平行四边形、删掉小棒摆外,其余与一下例2同)。

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以后的学习(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公式的探索,组合图形的认识等)、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注意:这里只让学生直观地、用朴素的语言说出拼出来的图形是什么平面图形就可以了,不要求用规范的数学语言、严格的证明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3.例题3:解决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使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通过对七巧板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七巧板的引入。对于学生来说,七巧板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玩具,而且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用一张较厚的纸,照七巧板的图样剪成7块就可以了)。从历史上来说,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之一,而且具有丰富的价值(清朝王其沅著有《七巧八分书》共8册,收集了大量的七巧板拼成的图样;很早就传入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有一本桑下客著的《七巧新谱》。欧美人把七巧板叫做“唐图”tangram,在一些著作中常常提到。近代数学家把七巧板作为组合分析中的数学问题来研究,美国计算机专家道许还设计了一个“解决七巧板问题的探索程序”。近代的两位几何学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副七巧板只能拼出13种凸多边形。国外教材、ipad上等等,都有利用七巧板为素材的习题或者游戏。)。

因此,教材在例题之后在“你知道吗”版块里介绍了七巧板,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

4.练习。

总体上练习的变化。

这次修订,我们对练习的编排下了很大的功夫。

针对实验中老师们提出的练习量少的反馈,我们对练习进行了调整,按课时来说,基本上每课时最少3题,最多5题。

同时,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我们按课时来编排练习题,层次很清楚,老师们翻翻教材就能看出来。

此外,我们丰富了练习的形式,尽量使练习不重复,同时做好铺垫及相关知识的渗透,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本单元练习的第6、7、8题。

本单元练习的编排情况。

就这个单元的练习来说,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有涂色的、有统计同类图形个数的、有分解和组合平面图形的、有拼摆有趣的图案的,有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关系的,等等。这些习题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空间知觉、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限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案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1、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2、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3、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实物演示法。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认识物体。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2、一方面巩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3)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4)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学生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第7、8题,集体订正。

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1)引导学生观察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告诉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2)完成第9题。

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

(2)第6题,学生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诉大家这是什么?

这节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小白兔告诉老师她的房子破了,请老师给她盖一间漂亮的新房子,你们看老师盖的新房子漂亮吗?小白兔对老师说谢谢。

2、出示图片,提问:

师:真漂亮的房子啊!你们看,老师把房子的大门盖成什么形状的啊?

师:真聪明!那这间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又猜对了,那我还想问问你们这间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

活动反思: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孩子能知道,正方形对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孩子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小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1、让学生经历观察、分类、建模的过程,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够辨认和区别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形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本节主要内容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针对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但不能够用语言准确的表述出来,对"特点"一词比较陌生。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提升。

(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大部分学生认同“一个胖的,一个扁的",此时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再次出示学具中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区别哪些是“胖的、扁的”

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这些“胖”的物体,他们都属于立体图形,那么那些“扁的图形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平面图形,在以后会学习到。

活动:打开自己的学具盒,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都拿出来。

同桌相互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1、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实物,把你认为形状相同的一类放在一起。

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分类,教师巡视。

(有的学生会漏掉其中的某些物体,有的学生会一个物体重复分类,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其它学生说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可以分一个做一个标记。)。

活动2、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讨论。

问题1:这些图形一共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问题2:针对第一类(正方体)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

(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它们都是方方的,有的学生会说到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如六个面大小一样,而且都是平平的,有的会说到名称)。

小结:经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可以得出虽然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用途不同,但从形状方面来观察都是相同的,就是刚才同学们说到的那些特点。

问题3: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第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待学生找出后投影出示正方体模型。

(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正方体,但也有的学生会说正方形,这时可以强调回顾一下课前讲到的体和形的区别,避免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活动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生活中有些正方体棱角不分明,这时可以简单的说它们是生活中美化了的正方体。)。

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有的学生就误认为是正方体,此时可以先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之后再进行下面的讨论。

师:你为什么说它不是正方体?

生:因为它的六个面不是都一样大的。

师: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呢?

这时学生的方法很多,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比一比他们的边(正方体的棱长),有的说直接用尺子量一量,有的说可以把正方体放在纸上,把它的每个面画下来比一比大小等等。

教师肯定这些同学的想法,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验证。

小结:如果用眼睛一下不能辨认出来的时候,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

工具和方法动手去验证它。

同认识正方体活动一样,针对第二类(长方体)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或者说它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都有6个面,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等。)。

问题2:你能在学具中找出和这一类形状相同的物体吗?(明确长方体模型后投影出示)。

问题3:那么这一类物体又该叫什么名字呢?(长方体)。

问题4:和我们刚才学习的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点评,小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不是,或者说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而长方体不是。)。

问题5: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针对第三类(圆柱)的分类情况进行讨论。

问题1:它们又有一些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有的面是平的(平面),有的面是弯的(曲面),上下两个面都是圆而且一样大,出示圆柱模型图及名称。

活动:从学具中找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用手摸一摸,感受平面和曲面的不同。

问题2: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最后一类球学生能够很快说出它的名称、特点(曲面、易滚动等)及生活中是球体的物体。(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圆,这里只需结合实物如篮球或学具盒里的球体与黑板上的圆形做对比,再次强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即可。)。

1、课后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滚动圆柱、推长方体、转球、摸球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平面与曲面的区别,初步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2、投影出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完成下题,

正方体()个,长方体()个,圆柱()个,球()个。

(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会分类的方法)。

(通过想象月饼盒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感受面在体上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在周围环境中找出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1、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颜色各异)。

2、正方形卡纸两张(一张四条边画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另一张对边画同一颜色);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彩色小卡纸幼儿每人一套(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正方形、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宝宝。

4、用卡纸做成的正方形和长方形饼干若干。

(一)开始部分。

活动引入:猜一猜。

a、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个可爱的宝宝,这个宝宝它有四条边、有四个角,而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小朋友想一想它是谁?(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形,加深幼儿对它们的认识。

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眼睛闭上,宝宝请出来了!(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呀,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宝宝,我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我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老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我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感知图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一样大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3、出示长方形宝宝,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老师:正方形宝宝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但只有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有四条边,只有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老师后说)。

相同点:都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有四条边。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

6、巩固。

给小客人送食物。(正方形嘴巴的小客人吃正方形饼干,长方形客人吃长方形饼干)。

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那些物品像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1课时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个()个()个()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1.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课件、小圆印章,三棱柱、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a: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5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探索与实践。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五、课内小结与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2.图形卡片。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