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总5篇)

时间:2023-10-04 12:31:59 作者:琴心月 2023年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长城和运河》教学案例

师:有一道城墙建造了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师: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这道城墙的名字叫万里长城

师(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

生:(个个表情严肃,声音洪亮)万里长城!

师: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这条河流叫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

生:(个个精神饱满)京杭大运河

师:(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用直线在文中划出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

生读课文并划句子。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生: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生读句子

师:在连绵起伏的山峦,在曲折蜿蜒的山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智慧的双手筑起了这样一道像巨龙一样的万里城墙。

师:板书出示“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师:小朋友一起读这两个词

生读词语

师:(长城的挂图)今天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代修建的长城,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约一万两千多华里,如果把明代修建的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1米厚、5米高的墙,可以绕地球一周还多呢!如此浩大的工程是由我们的祖先亲手创造的,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师:(出示句子)第一、第二小组读

生:(有感情地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像一位诗人在崇山峻岭之间

谱写了永不磨灭的诗篇。第2第3小组读一读。

生:(崇敬地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出示句子)让我也来读一读吧!

师:(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

师:谁也来试一试?

师:同学们,让我们充满自信地介绍万里长城吧!万里长城——

生:(动情地背诵课文)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书上的插图。

(出示“万里长城_________;京杭大运河_______。” )

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吧!

生:万里长城非常雄伟;京杭大运河非常壮丽。

生: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京杭大运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生:万里长城很长;京杭大运河也很长。(众笑)

生:万里长城上有很多烽火台;京杭大运河上有很多南来北往的船只。

(众频频点头)

师:老师也来介绍一下,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

生:(激动地)祖先啊,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佩服地)祖先啊,你们真是太伟大了!

生:(满怀深情地)祖先啊,你们创造的京杭大运河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们真是应该感谢你们!

生:(惊讶地)祖先啊,我无法想象你们究竟是怎样创造出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

生:(热泪盈眶地)祖先,我们为你们骄傲!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老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大家再仔细地观察插图,选择长城或者运河,写一段话。

出示资料: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也叫秦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俗称明长城,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并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即大运河,简称运河。我过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老师跟大家玩个猜物游戏,我说出它的几个特征,大家根据特征猜一猜。

(1)它是被宇航员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数地球建筑物之一;

(2)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完成的,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4)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一万三千多里,俗称“万里长城”。

2.板书“长城”,视频观看《八达岭长城》。

指名学生谈谈看了视频之后的感受。

4.板书“运河”,观看大运河视频。

5、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课件出示: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6、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

(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

(4)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听视频朗读。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交流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

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

4.齐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

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

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2、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3、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4、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5、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五、生字指导。

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1.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我这样上《长城和运河》

这册教材,对于我来说,是个全新的开始。

这几天忙着方案的修改,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感觉,对课文,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长城和运河》,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结构也理清了,生字词也基本解决了。带着对新课文的新鲜感,大部分同学课文 已经会背了。只是,读起来始终找不到感觉。

今天,就把第一范文当成了诗歌朗诵排练现场。

带着找好的光盘资料,先给大家播放了长城和运河的视频,配着轻悠的音乐,长城曲折蜿蜒,像条巨龙横卧山间,极为壮观;运河悠悠流淌,两岸良田青翠逼人,河上船只来来往往,真像条绸带瓢落在地面。

对着视频,说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竟然激动万分,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哽咽。中华民族的祖先,那么值得骄傲和自豪!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眼睛盯着屏幕,个个专心致志。

然后让他们试着齐背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赞美这伟大的人间奇迹。

背得很认真,可是情感控制得不好,声音的高低快慢控制不到位。

于是,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

给时间练习后,指名两个学生分别上前朗诵。我给她们配上了淡淡的音乐作为背景。

都让我很满意。

大家也热烈地鼓掌。

可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每个人都变得格外的善感,情感格外投入。

又让两个女生,分行朗诵。两个人,一个气势很足,将慷慨的情绪表达得很充分;一个温柔纤细,与前一人形成很好的配合,听起来极有美感。

看着大家眼睛晶晶亮,都渴望一试的神情,又组织了轮流朗诵、男女生合作朗诵、集体朗诵。

几次读下来,到最后一次背,语气的控制,已经大大进步了,让我掩不住赞赏。学生们也特别兴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长城的时候,每个人都很踊跃。

其实,今天的课堂很简单。

可是,却让我们都很快乐。

转载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四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资源出处:凤凰语文论坛三年级备课室

资源提供者:礼貌者

资源名称及内容:

第二课 时

一、复习导入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2)比较: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动作的时态。运用动画)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引导学生从奇迹的历史与特点这两个角度考虑)

3,指导朗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第一部分应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五

这节课是随堂课,教学内容是诗歌《长城和运河》.这首诗是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个小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诗歌从整体上描绘了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特征,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诗歌的语言往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再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历史久远,了解甚少,尤其是京杭大运河.而我班学生甚至连"京杭大运河"都读不清楚.因此,我补充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并且在学生表述不清时增加诵读词语的次数,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

识字教学主要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但我根据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有目的地在薄弱环节适当进行指点,并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如教"驾驶"这个词时,可介绍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所以这两个字里都有"马",这样便于学生记忆.还在黑板一角对多音字等字词常见题型进行记录型板书,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识字教学,启发想象,语言实践有机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通过教学,我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阅读训练有些忽视,尤其是比喻句的理解不够重视.诗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长城和运河》课后反思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因为今年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在这一天就准备上新课了。所幸在前天的备课中我就知道,要想上好这一课,需要大量的准备材料,课前也让学生回家准备,自己也上网查找了相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可能是我预先布置的原因,一早到校,我就高兴地发现,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像戴心悦、陈谦协、金合欢、王天宇、金林城等,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特别是金合欢小朋友,可能是他爸爸是中学老师的原因,还帮我从网上拉了整整两大张的资料,真是好样的,为我省去了不少时间。于是,以这些查资料的小朋友介绍开始,我就进入了讲课内容。也许平时听惯了我的介绍,今天听小朋友的介绍,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连平时几个特爱讲话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有了这几个学生良好的开头,我觉得下面的课顺利极了,因为这是一首以诗歌的形式为主的课文,所以我便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只是可能是休息了一个寒假的原因,一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但在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写话时,我觉得我没有好好把握住,现在想来真有点愧疚。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印象,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对于三年级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看来今后在指导学生进行写话时,我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

今天,我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开设《长城和运河》公开课,接受区教育局教研室常规调研。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课上我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以此促使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在新课的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长城和运河雄伟奇丽的景象,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似乎来到了长城边,运河旁,他们的情感也随之调动了起来。作者的情感体验迅速转化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文本的描述似乎成了他们内心真情的表白,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这里通过观看短片头脑中对长城和运河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再读课题,便会读出长城和运河的气势,由衷地抒发出赞美之情。

诗歌教学主要以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我希望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感,体会作者所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这首诗歌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拖腔拖调,要引导学生按诗歌的节奏进行。第二,要注意声音的轻响变化,给人以起伏感,这样才能突显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雄伟气势。可喜的是学生对此篇课文兴趣浓厚,在指导朗读时师生都投入了十分的感情,激动、自豪之感溢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中朗读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整堂课从激情导入到识字教学,从读通诗句到语言实践,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紧扣,有机穿插,彼此衔接,自然流畅。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由于事先都收集了资料,所以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当初阅读这篇文章设计教案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于是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反复读四句重点句的场面。我试图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就熟知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这样在第二课时讲解就能水到渠成了,学生也能很快背诵课文了。

教研室领导在评课时认为第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文体特征,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事后我去问学生:“你们知道第一课是什么类文章?”学生都能回答是诗歌。我再问:“课文分几小节?每小节讲什么?”学生也知道分两小节,第一节讲长城很雄伟,第二节讲运河很美丽。看来学生已经到达不需要老师教的地步。事实上我的教学安排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这些内容,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罢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