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大全(14篇)

时间:2023-12-14 12:18:36 作者:薇儿

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促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六年级教案范文,从中汲取教学的经验和教学思路。

五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练习四的1~3题。

练习四的第4题。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科书第78页。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汇报表。

1.出示一组口算卡片(贴在黑板上)。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生:加法运算题。)(板书:加法)。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让孩子们自己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a.25+821+636+759+242+3。

b.50+1639+4037+40。

第二种:a.21+642+3。

b.25+836+759+2。

c.50+1639+4047+30。

师: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这样分好吗?

(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在下面计算过程中再继续分。)。

(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2.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师:这些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计算出来吗?

a.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b.突出进位加法。

师:(指25+8)谁来告诉大家这一题是怎样算的?

生1:5+8=1320+13=33。

生2:25+5=3030+3=33。

c.练习:

师:这一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类题?

找学生出题大家回答。

[把出题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在巡视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瞧,这一小组四个小朋友配合的真默契,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还有一个当小老师检查对错呢!

3.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们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一评。(把汇报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小代表做讲解。重点提问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课本上有这样一组题(p78第1题),请直接写在书上。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作业:第79页的第1题、第2题。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是对全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和提炼,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对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二是配合整理已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归纳总结等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中,根据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年龄小,但已经有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的特点,编排了加法、减法两种不同的复习整理方式。

1.在加法中,突出教师的引导,从分类,到归纳总结教师都是通过几道计算题来进行的,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行加的练习中,摆脱了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答的形式,而采用了学生出题学生回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在减法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减法。由于有整理加法的基础,学生就有一种“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体验。

同时,通过适当的表扬,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合作完成“任务”中养成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本节课是100以内加、减法(一)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整理。金老师有意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1.引导学生整理加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先让学生观察一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根据加法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整理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各种情况。

接着,关于计算方法的复习。通过具体的计算,让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在计算和交流中,既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又关注了算法多样化。

在整理复习的基础上,练习加法计算。金老师把“出题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小组合作整理减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整理复习加法的基础上,金老师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减法知识的整理。金老师用谈话的方式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以“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设问,激起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学生有经历整理加法知识的基础,再尝试整理减法知识,实现学习方法的有效迁移。学生在合作完成整理减法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整节课一改往常复习课上大量作题设计安排,注重知识的整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尽力给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板书课题。

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

2、完成第7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

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指名板演,集体评价。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3、完成第10题。怎样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说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求出来。

4、完成第11题。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指出: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或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四、综合练习。

1、口算第12题。

2、完成第13题。

3、完成第14题。应先求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复习的什么内容?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哪些和整数相同,哪些不一样?小数各种计算的关键谁再说一说?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乘法看做整数乘法算,因数里一共几位小数,积里就有几位小数。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按照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的,移动小数点,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明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训练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准确判断单位“1”,正确地解答分数应用题.

一、铺垫孕伏。

(二)判断单位“1”.

1.鹅的只数是鸭的.

2.甲的是乙.

3.乙是甲的.

4.男生人数的相当于女生.

5.小齿轮的齿数占大齿轮的.

(三)列式计算.

1.4是12的几分之几?

2.12的是多少?

3.一个数的是4,求这个数.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第(1)题。

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1.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应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中哪句话判断的?

3.画图.

4.列式解答。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二)教学例3第(2)、(3)题.

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1.画图理解题意。

2.列式解答。

3.集体订正。

(三)小结。

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题关键是什么?

1.结构上。

相同点:都有3个数量,即鸭的只数,鹅的只数,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不同点:已知和未知不一样.

2.解题思路上。

相同点:都要首先弄清谁作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

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不同的解答方法.

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谁作单位“1”.

教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结构、解题思路及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解。

答这类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判断谁作单位“1”.这样才能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并进行了比较.解答时,要正确地判断单位“1”,从而确定解答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蓝毛衣15包,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几分之几?

(二)商店运来红毛衣25包,运来蓝毛衣的包数是红毛衣的.商店运来蓝毛衣多少包?

(三)商店运来蓝毛衣15包,正好是运来红毛衣包数的.商店运来红毛衣多少包?

五、课后作业。

(一)校园里栽了杨树144棵,栽的松树的棵数是杨树的,校园里栽了松树多少棵?

(二)学校买了蓝墨水30瓶,红墨水24瓶.蓝墨水是红墨水的几倍?

(三)农场有小牛40头,是大牛头数的.农场有大牛多少头?

六、板书设计。

1.池塘里有12只鸭和4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1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2.池塘里有12只鸭,鹅的只数是鸭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鹅?

12×=4(只)。

答:池塘里有4只鹅.

3.池塘里有4只鹅,正好是鸭的只数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鸭?

4÷=12(只)。

答:池塘里有12只鸭.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123页,第21、22题。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光盘。

一、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起到“统计天地”去参观。

板书课题:统计天地。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什么作用吗?在小组中说说。

二、复式统计表。

1、出示第21题。

2、这张统计表是要统计什么情况的?需要统计什么数据?用什么方法调查?

3、提出统计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学科。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

4、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三、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统计结果的?

2、完成第22题。采用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进行投票。

4、提出调查要求:每人只能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课间活动。在调查中每位同学都要做好记录及整理、汇总。统计时男、女生分开举手。

5、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整理和复习》三年级数学教案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七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笔算练习注意方法和书写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百分数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结束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百分数单元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复习,形成网络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1)独立整理。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百分数单元知识整理在作业本上,注意突出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学生整理,教师巡视,对不会整理的学生给予指导。

(2)小组交流。

整理好的同学请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整理的。

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三、复习巩固:

1、练习六第2题。

(1)说一说:百分数和分数、小数是怎样互化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练习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做的?3、练习六第5题。

(1)说一说:上座率指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4、练习六第6题。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说一说:选择哪类土壤比较合适,为什么?5、23页算一算:

(1)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6、练习六第7题。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强调“一成”表示的含义。

(2)思考:“增收一成”是什么意思?(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演板,并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全课小结:

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2、天平一端放着一块巧克力,另一端放着块整块巧克力的重量是()克。

3、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米。

4、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乙的工效是甲的工效的()%。

5、把1。21巧克力和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恰好平衡。27: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6、一个三角形8的底边长是3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

7、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8、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施工时,6月20日完成任务,照这样计算,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9、一台拖拉机57小时耕地公顷,照这样计算,耕一公顷地要()小时,一小时可以68耕地()公顷。10、一条水渠已经修好全长的65%,还剩()%没有修。

11、甲数比乙数少20%,则乙数比甲数多()%。

12、张师傅上午加工3x个零件,比下午少加工5个,下午加工()个零件。

13、给4:5的后项加上15,要使比值不变,前项要加上()。

14、口袋里有8个红球,5个白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15、加工一批零件,甲用8小时完成,乙用5小时完成,甲与乙的时间比是():()。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组讨论。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四、思维训练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数的概念。

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

(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

(3)去尾法。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作业本。

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一、请用比例的方法试解下列应用题:

1、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

(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二、应用题: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

3、在比例尺是。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2.4厘米。在a、b两城之间有一中途停靠站c,a、b两城到c站的距离比是7:5。一辆汽车从b城到c站共用了0.6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7、把长35厘米的圆柱体按3∶2截成了一长一短两个小圆柱体后,表面积总和增加了30平方厘米。求截成的较长一个圆柱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复习题

31,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81,两天共挖了多少米?8。

6、六年级同学制作了56份环保小报,准备在5块大展板和8块小展板上展出。每块大展板上能放的小报数是小展板的4倍,每块大展板和小展板上分别能放多少份小报?(用替换的策略)(5分)。

8、一个比赛用足球价钱比一个训练用足球的价钱贵76元。已知比赛用足球的价钱是训练用足球价钱的3倍,求训练用足球的价钱。(列方程解答)(5分)。

9、红球和绿球若干,如果在布袋中放入一些球,要求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已知放了15个红球,放了多少个绿球?(5分)。

六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