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傅雷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大全10篇)

时间:2023-10-07 01:54:06 作者:念青松 最新傅雷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大全10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傅雷读后感篇一

寒假是一个读书的好时候,在浸满年味时,也不会缺少阵阵书香气,我在假期里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父亲傅雷和儿子傅聪通过书信表达父子双方发自肺腑的爱。书中记载了1954年到1966年一百多封信,每封信都流露出父子俩的真情实感。

傅雷教子都是非常严厉的,即使留学在外,也要遵守规矩。傅雷让儿子在外是要遵守基本的礼仪,遵守这些不是为了好看,不是为了显得很有教养。一开始阅读时,我一直认为傅雷和傅聪这父子俩关系肯定不怎么样,但我读完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他们通过书信讨论关于艺术,交流对某些事的看法,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高到无法代替。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提到的perfection,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是永无止境的。”这让我想起了我父亲给我说过的话,我曾经对他说:“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人一样很完美?”,他笑了笑,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孩子啊,其实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智商情商双高的人,也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我们只能通过不完美让自己更完美,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有意义的。你呀,要好好学习,避免犯错误,让自己比以前更完美,你就成功了。”

傅雷先生用一封封信来解释什么是父爱,父爱不像母爱一样,父爱是默默的爱,看起来父亲高大严厉的样子,其实内心里处处想着你,甚至比你的母亲还要关注你,傅雷先生说出了世上所有的父亲想对你说却又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那段话胜过千千万万句“我爱你”。

读了这本书后,看着正在忙碌的父亲,我的心一震,我更了解了,这就是父爱,默默守护你的坚强后盾,无论经历风霜雨雪都要守护你。

傅雷读后感篇二

在生活细节方面,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他在1954年8月16日的信中写到对于傅聪习惯的改进建议,例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结尾,傅雷先生又叮嘱道:“但望你不要嫌我繁琐,而要想到一切都是使你更完满、更受人欢喜!”在译林版的序中,楼适夷先生回忆傅雷对于孩子幼时的施教:“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傅雷先生在教育孩子时,是从各方面去向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事无巨细,只为了让傅聪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平坦。

傅雷对于孩子的思想精神也极其注重,他曾多次在信中叮嘱傅聪。1955年12月9日的信中,傅雷写道:“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起齐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的继续前进。”一个人只有拥有清澈明朗的内心,才能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更自然,才能遵循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傅雷先生也曾说过:“心情不稳定,就懒得动笔。”足以见得,他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傅雷先生的话既具有针对性,却也具有普遍性。对于我而言,的确,只有把握好心态,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成长得更好。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况时,傅雷先生也会有所感悟,对于孩子进行教育。在一信中,傅雷先生在参与过中共中央全国宣传会议,听取毛主席的报告后,给傅聪写道:“自己先要锻炼的坚强,才不会被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往下拖,才有剩余的精力对好朋友们喊‘加油加油’。”是的,人当自强为先,只有自身强大以后,才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教育是极全面的,并不着眼于生活,也从国家的层面、社会的层面给了他一些启发。

在傅聪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惑时,傅雷先生给了他极重要的观念。傅雷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他并不看重儿媳的家境、学历等外在条件,只要天性是好的,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对于夫妻的相处之道,傅雷曾多次叮嘱傅聪和儿媳弥拉,一定要互相尊重这正是感情持久的要素。

傅雷先生的`教子之道,是从傅聪的生活里,从自己的生活里,或是从他人的评价里,给予傅聪平实的、细微的却极重要的建议。天下父母心,都是为了孩子更好,而傅雷先生的这份,更厚重,也更珍重。

傅雷读后感篇三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思,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傅雷家书》中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他将告诉你迈向成功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读后感篇四

——题记

我客观面对世界予我的一切不公,唯独父亲,我从来面对的很少。我以为我这一生能接触他的不多,但自读了《傅雷家书》后,便开始注意他对我的一切。时光把一切返还,徘徊于时间的长廊,逐一寻找地上不慎落下的尘埃,抬头,却发现尽头之处早已是浓墨重彩。

我的父亲似乎与傅雷一点儿都不像,他没有高文凭,也做不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面对子女,他说的话很少,“我不会去管你"是他最经常说的。我特别奇怪他撒谎的时候,怎么也不脸红!

我幼时上过两次小学,其中的变故,在后来母亲的叙述中我才得知,是父亲的一番手笔。记得第一次上的小学学生鱼龙混杂,老师操着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话,且教管严厉,孩子们听不懂就打手板。我不知道曾经的那双小手红肿了多少次,母亲只能心疼地轻抚,一次碰着父亲回家,看见一愣,却也是缄默。

不过一周,我便来到了市里的小学,现在想想,缄默的背后,父亲当时究竟求了多少人情。"书是万万不可少的,砸锅卖铁也要给你们买书!"这是父亲在我很小时说的另一句话。因而,我在小学就读了好多书,于是便有了不少参加比赛的机会。

可是,比赛从来都是母亲陪伴的。我多么希望有一天父亲也能到场同我一起见证我绽放光芒的时刻,但他一次次的推脱都使我难过。直到五年级那次领奖,我骄傲地站在舞台中央环视四周观众谢礼时,突然在角落看到了父亲。他带着帽子,蜷缩着身子在角落,似乎生怕别人看到他,我从来没见过他这样。我们很快对视上,那一瞬间,他的眼中射出的是又悲又喜的光。虽然他力避我的视线,张惶得要破窗飞去,但那双眸子却又包含了干言万语,铮铮铁汉的万干柔情似乎都融于其中,温柔地,却又深沉地镀在我的心上。

我何必拿父亲同傅雷比较呢。你也不必拿自己的父亲同傅雷比,他们唯一的相似之处是那一份对子女的痛爱。确实,他生就平凡,但他因为有了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早出晚归,辛苦奔忙,竭尽所能只为给你更好的成长条件。希望你不受家庭的牵连而低人一等,想要你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希望你去追赶山边的风,去咀嚼林中的花,去把云朵收集起来晒太阳。而他呢?则是默默守在你成长的路上,等你回头,发现他就在你出发的地方一路走一路标记,只等你返还,与你把酒借月,彻夜长谈。

我的父亲不是傅雷,但我爱他。或许大多数父亲不善言辞,但永远不要怀疑他对你的爱。"我的父亲不是傅雷"也是一种和解,是坦诚的双臂拥入的一个怀抱。愿天下子女都能把标在父母身上的无所不能的标签撕去,从呐喊"我的父亲不是傅雷"到"我的父亲是他自己!”的接纳。在和解的过程中,我们面对一切而作出的选择,都会变得坚强而有力量。最后停下步伐,回头看看我们的父亲,真情地说一声:“爸爸,我爱您!”

傅雷读后感篇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写给儿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意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教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谛。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是以严厉而著称,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固然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 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

读了《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读后感篇六

朱红色作底,配上金色汉字,耀眼的书封是我最初将它收入囊中的理由。当我最后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涌起的是如同朱红色的热烈,还有恰似金色的真实,以及来不及散去的温暖——《傅雷家书》在假期陪伴着我,给我带来收获。

名为家书,收录的不外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与儿子、儿媳一家人的通信。那是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父母在上海,儿子在欧洲,大洋所阻,山海相隔。在那个打电话不方便且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书信是亲友之间分享生活、互相慰藉的唯一方法,在这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家庭也不例外。

我渐渐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仿佛也身在其中。我看见写字台前的傅雷伏案写作,亲笔为儿子写下篇篇长信,我看见练琴室里的傅聪双手弹奏着钢琴,十指在黑白键之间起舞,我看见勤劳贤惠的傅妈妈,操劳家务,亲力亲为,我也看到那信中极少被提及的阿敏,独自想念着千里之外的哥哥。当傅聪在信中描述自己参加钢琴比赛时,我仿佛就是一名台下的观众,看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面孔演奏着肖邦。我也曾好奇过信中所述的著名钢琴曲,不断到网上搜索父子所谈论的各位艺术大师,不断融入这家庭之中,似乎也同他们生活。

到傅家“做客”这些天,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我敬听着傅雷傅聪两位师长的教导,与他们一起谈艺术,品生活。

最初深入这本书时,我真是忍不住惊叹傅雷先生对艺术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以及所涉及的面是多么的广泛。我在阅读之前以为这会一本充斥着从未停止的啰嗦和嘘寒问暖,高举着父爱如山的亲情大牌并让青少年读者从中获益,感恩亲情类亲子读物,读时才发现我错了。也正因如此,这本书才具有这样高的价值,同时也在时间的洋流中从不泯灭。傅雷也在信中对儿子说过: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确实如此,傅雷在儿子的艺术学习、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建议,这也许是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很少能收获到的,在我看来,这也是家书中极具价值,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傅雷告诉儿子,艺术道路上,要长与诗书为伴,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傅雷深知文学与艺术彼此精通,所以努力将很多经典连同自己的见解推荐给儿子,与此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意外收获了一份来自傅雷的书单。傅雷也说不能总是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灵感总是源于自然,在不经意间闪光的.、生命也因此变得鲜活。

此外,傅雷也时刻提醒身为艺术家的傅聪不能囿于工作,生活同样多彩。按照家书中的说法便是:“我也不太重物质生活,不太自我中心,我也热爱艺术,喜欢遐想,但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会开花的树木。”

傅雷和夫人从自身经历、生活经历出发,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处事,如何面对生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傅雷对孩子在效率方面的建议。他说不要老抱怨时间不够,挤挤总是会有的,要不工作,要不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从一出生起,每个人就进入了与时间赛跑的行列,时间如白驹,我们只能尽我所能将其把握手中,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急需时间却总是丢失时间,在日常之中也常常拖延。傅雷先生的话提醒着我,切勿再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切勿无计划地生活,无目的地刷手机,高效高质量才会拥有更多时间去创造更多可能。说起效率,傅雷也常常提出要劳逸结合,在无尽的疲惫中工作和学习没有成效也毫无意义。他一次又一次在去信中为儿子写道要多出去走走,自然景物不仅是灵感的源泉,更是调节身心最好的良药。

善于安排,合理计划同样很多次提到,书中是这样写的:“一朝有了安排,就不至于因为无目的无任务而感到空虚与烦躁了。这些琐琐碎碎的项目其实就是生活艺术的内容,否则空谈。“人生也是艺术”究竟指什么呢?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一切就如书中所写的这样吧。

杜甫诗曰:“家书抵万金”,那是烽烟四起的年代中让人弥足珍贵的慰藉与心安。而对我来说《傅雷家书》也如金子般珍贵,实在当今社会中一本给人教导、发人深思的好书,一笔宝贵财富。我想,这部家书作为两代人沟通的记录,跨越了十年的光阴,一定会给我们常读常新的感受。

不知下一次翻来这朱红书封会是何时,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代总会逝去。长大后一切会是怎样,我又将如何自处,如何应对?或许,在数年之后,我们又能在这数十年前的父子对话中找到答案。

傅雷读后感篇七

一封封朴实无华的纸信,日积月累,便铸就一本情意绵绵的——《傅雷家书》。

起初接触这本书时,心中生疑:作者为什么会写下这么多封信呢?这一切只谓“恒”。

傅雷的恒,在于他对儿子悉心指导,呕心沥血。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傅雷的话语铿锵有力,他对儿子真诚的指导与赞许,给予了儿子前进的力量。傅雷夸奖儿子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冷静对待赞美和荣誉,也意在让儿子不仅要低调做人,更要有始终如一的恒心和意志,奋力前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傅雷虽不是儿子的音乐老师,但他在儿子面前树立了好的榜样。即使彼此相隔甚远,天各一方,傅雷也能使儿子的心灵有了温暖的归宿。日日夜夜,在父与子对音乐、艺术的探讨中,父子的心灵碰撞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记了他的目的。”“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字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傅雷与儿子的交流,犹如清泉滋润儿子的心田;犹如明灯,指引儿子前进的方向。

傅雷的恒,还在于他对儿子绵延不息的爱。在这一百多封信中,父爱是线,串起了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傅雷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儿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可谓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傅雷挥洒他父爱的泉水,不吝啬,让傅聪沐浴着父爱的阳光。

信中一个个送给儿子的问号,便是父爱最好的见证。傅雷几乎在每封信中都会问一些生活琐事。这对父子被国界相隔,几年不见面,但心与心相连,永不分离。

即使傅雷年纪已大,身体不如以前,他仍不辍耕耘。他认为:只要还有力气,就要关心儿子,目送儿子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傅雷对儿子的爱是细腻的,永恒的;儿子眼中的父亲,是严厉的,慈爱的。

而傅聪的恒,在于他舍得孤独。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在我印象里的傅聪,话不多。做为一个游子,他将所有想说的话都积存在心底,却没有太多流露。傅聪选择音乐这一行,便用恒心将音乐钻研到底,他舍小我,想家时便用书信减轻思乡的念头。他孤身在外,心怀祖国,心知唯一能让父母欣慰的便是提高自己在音乐上的造诣,为祖国争光。于是,这位有着拳拳报国之心的赤子,凭借着“恒”创造了中国音乐界的奇迹。

严父变为慈父,亲父变为朋友,铸就了赤子之心;慈爱严父,孤独赤子终凝聚成一个“恒”字。

傅雷读后感篇八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读完之后感触不小。《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自己远方的孩子的一百八十多封信,每信都写满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他在这一百八十多封家书中教会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人的道理,勉励他们不要丧失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实这一百八十多封信,起初只是单纯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用心良苦的教导罢了,但是为什么后来它们会成为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艺术典范呢?这是因为傅雷的教育方法完全打破了普通父母亲教育孩子的传统观念,大胆地使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角度,在无形中微妙的改变了传统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往常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以长辈和晚辈的身份来交谈,之间像是隔了一堵厚厚的墙,往常的父母亲总是抱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去教育孩子,往往也会对孩子严加看管,迫不得已地去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完全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意愿,甚至的还会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这会严重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而傅雷和他的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像父子还不如说是像朋友。就拿傅聪来说吧,他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这跟傅雷遵从他的天赋和意愿有不少的关系:傅聪自幼很有音乐天赋,自己也喜欢音乐,所以傅雷就让他拜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梅百器为师,送他去波兰留学;在给傅雷的一封家书中也曾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傅雷并没有很纯粹地把傅聪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把他当做了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让人深切地感觉到傅雷对傅聪的希望与对傅聪的关心。

作为一个孩子,我当然会选择与家长当朋友,傅雷他是一个真正可以走进孩子心灵的好父亲。与孩子当朋友的同时却又有几分威严存在,做到了和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又让孩子自愿听你的建议、教导。太过严格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太过慈祥又会让孩子变得很松散,觉得家长很好应付,时间长了就会随便搪塞家长,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唯有中等刚刚好,用力不要过猛,也不要太轻!

有了傅雷用心良苦的栽培和教育,他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长子傅聪是家喻户晓的著名钢琴家,次子傅敏是一位特级英语教师。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让我的爸爸妈妈也看看,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也想让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与我做朋友,不过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应该已经做到了,本来他们和我就是朋友!但是我相信等他们看过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一定会变成更好的知心朋友!而我自己也时刻刻在对自己说,《傅雷家书》会成为我的第二个父母!他对我帮助真的很大,教会了我很多,在以后的成长路上,我会用它来约束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傅雷读后感篇九

傅雷家书》。

当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联想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者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我们可以从古诗中明白,无论何时,一纸家书都永远是远离家乡的游子最深沉的牵挂。而一封封手写的纸质家书上承载着大爱与温情,庄重且满含诗意。

读到傅聪在机遇巧合下来到波兰深入学习钢琴时,那些波兰的教授听他弹一曲肖邦后不由得赞叹,认为他“富有肖邦的灵魂”。傅聪的一曲很有中国艺术的意境,我想这大抵与傅雷在教诲傅聪时字里行间都可以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有关。因为傅雷的熏陶,教育,才使得傅聪,最终成才。

热情固然可贵,可做事不能只有满腔热血而忘记根本——坚持。我们看到了傅聪在音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应该看到他衣裤尽湿,也不休息的坚持。傅雷也正是看到了儿子这一闪光点,去尽全力,用自己深沉的父爱来支持傅聪的梦想。这也凸显了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巨大影响。

在这“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语言中,我完成了这次旅行。旅途中我看到了父爱,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每个人好像一直都在跑,却总觉得自己把心和最后一点安全感落在了千里之遥的家乡。在前行的道路上,请别忘了,我们身后永远都有温柔的亲情在心底深藏。

再望着父母的白发,泪水霎时间充盈。

傅雷读后感篇十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和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教子篇,是对孩子教育的文字篇本,也是一部艺术修养读物。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其间的谆谆教导,爱子情深,管教有方。

信中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也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也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

当我读这本家书,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感到里面有老师的教导,有长者的叮嘱,更有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有不同于很多父母的关爱,有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使人找到了另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平时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家长要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拜读这本《傅雷家书》。

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中看出来。他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他对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都有研究,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使得他培养的对象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

傅雷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读《傅雷家书》你会发现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还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为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傅雷劝戒孩子要正确面对情绪上的跌宕。

父亲和孩子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它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使读它的人们都有所收益。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可见,书信交流应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人性的方法吧,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文字交流越来越多的被电话所替代,如今这样用文字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越来越少,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