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需要结构严谨,观点清晰,内容充实,语言得体。在读优秀作文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一些句式和表达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
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
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
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
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桂林山水。
赞赏——描述。
《桂林山水》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本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它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整篇以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向读者介绍了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本文开头用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统领全文,教学本篇课文,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让学生通过品味词句,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整体结构工整,句式相似,很容易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这对于学生背诵课文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感悟课文之前,我先范读了一遍,关于课文中几处啊的变音,我也重点强调。学生们对啊的如此变化之多感到惊叹,这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之后在学生们读文的过程中,他们也非常准确的读准了字音。
对于没走出过自己家乡的同学们来说,光从想象美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在课前给同学们看一些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有了直观的感受,学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更能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了。
在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师生对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朗读是理解内容的最好方法,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佳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依然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
小学四年级桂林山水的作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下面来看看语文迷提供的描写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8月17日,我们全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我们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阳朔。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塞桂林。”这回亲自观赏了阳朔的山,水。真是名不虚传。
阳朔的山,奇。险,阳朔的水却是格外的'秀。美。
坐在竹筏上,卷起裤脚,将脚放入漓江水中,一阵暖意涌上心头,随着竹筏的移动,脚底不时荡起一团团晶莹的水波,格外清澈。仔细看着河面,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底的水草,一条条小鱼正在水草中捉迷藏呢!顺着江面看过去,你会发现水底也呈现出一座座奇峰危岭。美丽极了!
朝阳渐渐升起,几缕阳光透过山峦的缝隙洒在江面上,江面泛起阵阵磷光,几叶竹筏荡漾在江面,耳边传来竹筏工人的嘹亮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画。真是“筏行碧波上,我在画中游”。
在暑假里孩子们都要去旅游,我也不例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桂林游玩.
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来到了桂林.我们先游玩了象鼻山.象鼻山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汲水,在象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的奇景".
第二天,我们乘船游览了漓江.漓江的水无比清澈,漓江的山千姿百态:有的像孙悟空过五指山,有的像九马画山,还有得像骆驼奔跑……漓江两岸的凤尾竹笑弯了腰,仿佛在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下船乘车,来到"世外桃源",这里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宛如来到仙境.我们乘着竹筏来到燕子湖的心愿桥下,大家纷纷许了一些愿望.我们又来到了原始部落的一个小村庄,酋长夫人"黑珍珠"向我们招手示意.我们和苗族姑娘跳踩踏舞,和壮族姑娘抛绣球."世外桃源"让我赞叹不已!
晚上我们在漓江边观看了"印象刘三姐"的大型演出.演出以十二座山峰为背景,有六百多个演员表演……演出气势浩大,非凡,深深地震撼着每个观众的心灵.
后面几天的游程,我们游览了伏波山,七星公园,芦笛岩.我们参观了不同风格的岩洞,岩洞里有形状各异,姿态不同的钟乳石等.
我们乘飞机返回上海,坐在飞机上,俯视着桂林的城市风貌,让我依依不舍.桂林之行让我大开眼界.我爱桂林的山!我爱桂林的水!
俗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利用这个暑假,我去了中国最美的城市——桂林。
桂林坐落于广西南部。我们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桂林。刚下车,就感觉四周空气新鲜,天空湛蓝,绿树成荫,就连小草都夹道欢迎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
桂林的山美。桂林的山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象山群、伏波山群,各类山数不胜数,其中最美的是漓江山群。漓江山群中璀璨的明珠是九马画山。九马画山像一块画板上刻着九匹马,它们有的仰望苍穹,有的低头不语,还有的驰骋沙场。让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水美。我看见过波涛澎湃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见过像娃娃一样的漓江水。它开心时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只有船划出的波涛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它如果生气了,就会翻滚波澜,让人惊恐万分。大船行在漓江上,乘风破浪,让人有睥睨天下之感,好像自己融入大自然。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桂林风土人情美。玩累了,在农家小舍里稍微休息一下。主人会端上水果、特产,献上香茶来招待你,和你聊天,还会讲几个故事,唱几段山歌给你听,甚至会留你吃饭呢,这盛情难道你好意思拒绝吗?如果晚上有小晚会,主人叫你参加,你可千万别不答应,那是当地最热烈的欢迎会呢!
黄昏到了,落日映红了整个桂林。红色的山,红色的水,红色的天空真美啊。这时你划着小舟行于平静的水面,真可谓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迷人的桂林山水小学四年级作文
桂林是个风景优美、景色秀丽的好地方,也是旅游、玩耍的好去处,迷人的桂林山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就到了桂林,桂林真是名不!我们去游了漓江、象鼻山,还去玩了乐满地游乐场。令我最难忘。我们上了游船,我看见漓江的水静得像一面镜子,清得可以看见水底已经腐烂的树叶和被阳光照得发出五颜六色的石头。下船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漓江。
离开了漓江,我和爸爸妈妈又去了象鼻山,象鼻山有山有水真美不胜收啊!象鼻山到处是环绕的山,我们去到一个酒库,那里酒已经是留了上百年了,我便说到:“这里的酒好臭啊!”爸爸说:“真想喝一口!”我心想:“爸爸真是一个十足的酒鬼,迷人的桂林山水。”象鼻山一半是清的.,一半是黑绿的,这是办什么呢?原来,清的一半是浅水,黑绿的一半是深水,我看见象鼻山不光只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大象的耳朵,有的像大象的尾巴,不有的像薄鱼片……真是是千姿百态啊!又要离开象鼻山了我们又要向象鼻山说再见了。
去过了漓江也去了象鼻山下一个当然是要去桂林有名的游乐地“乐满地”了,那里能玩的东西数不胜数,有让人感觉可怕的海盗船,有人人都喜欢玩的飘流,还有立体影片……等好玩的东西,在桂林的游乐场里还能欣赏到美丽而纷芳的菊花和常常开展的孔雀,真像人间仙境啊!
桂林就像书里写的一名话一样“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游桂林山水四年级作文
这天,小红几人乘着竹筏荡漾在漓江上,欣赏这美丽的风光。
看,那就是桂林鼎鼎有名的象山。象山中间有个大溶洞,恰好把鼻子和身体分开,一头活生生的大象展现在眼前。它的鼻子伸向水里,好像在喝水似的。前面还有一处叫做“罗汉晒肚”的山景,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真是千姿百态,奇妙无比。
看,漓江的水是绿色的,在象山的衬托下,漓江绿的像是一晶莹碧透的翡翠;看,漓江是那样静,只能看到船桨激起的微波和那雄伟,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山,没有山、舟,似乎就感觉不到漓江的存在。
小红在后面划船,不时的停下来喊:“真美,真美。”小壮惊呆了,仿佛被这美景吸引住了,是啊!谁不会被这美景隐藏陶醉呢。小丽东看看,西看看,似乎对身后的山有一种流连忘返的亲切之感。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真是天下第一。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桂林山水》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桂林的旅游风景区范围较广,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绵延100公里之间,大体以桂林为中心,包括漓江两岸、兴安、阳朔一带。由于桂林地区的岩溶地形(即石灰岩地形)发育,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和雨水溶蚀作用下,地面形态发生奇妙变化,慢慢形成了奇山、秀水、美石、异洞等形态,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正是典型的岩溶地形独特景观的写照。
桂林的山奇,就是山地大多平地崛起,孤峰矗立,奇峰罗列,气势雄伟,形态各异。看上去就如玉笋、翠屏、巨象、奔马、驼峰等等,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在漓江两岸,山峰奇特,接连不断,比如西岸的象鼻山,好像一只低头饮水的大象,形态逼真;城西北的老人山,就像一位头戴风帽的老人,慢慢行走;人称“南天一柱”的独秀峰,好像一只巨大的玉笋,又像一座耸立的灯塔;阳朔东北漓江边的画山,在一块巨大平直的峭壁上,石纹色彩斑谰,浓淡相间,好似一幅巨型壁画,悬挂山间;市区偏北的叠彩山,因岩层断裂挤压,重重相叠,犹如一匹匹堆放整齐的彩缎,叠彩山因此而得名。
叠彩山是由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它同南边的独秀峰相望,与东西伏波山相邻,三山鼎足而立于城市中心区,这是世界上城市中少有的奇观。桂林的奇山随处可见,如骆驼山、斗鸡山、七星山、书童山、望天山等等,都形肖神似,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自然成趣。如登上一座高峰,远远眺望,只见青山连续,重重叠叠,苍翠秀美,多彩多姿,真有“天外奇峰排玉笋”之势。这些山峰往往随睛雨、季节的不同,不断变换色彩;近看山郁苍翠,远一点青紫、灰褐,再远些灰白透亮,若有若无,变幻无穷,难怪有人曾说:“桂林山水之奇,当为天下第一。”
桂林的水秀,在大多数的江河中,要数漓江之水最为清秀,真可谓山青水秀。漓江之水清得一眼就能望到深达七八米的江底;桃花江、相思江,也都清澈明净,鉴映奇山;而且水随山转,水过山穿,山水抱洞,洞中有水,柔波碧浪,漫流无际。漓江是桂江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河流,乘船慢游漓江,江水清澈,山峰秀美,沿江两岸,风光绮丽。只见蓝天白云,楼阁村舍,绿色稻身,摇曳竹林,都倒映在碧绿的江面上;“几程漓江曲,万点桂山关”,好似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船来水动,倒影摇晃,船过水静,倒影聚会、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变化,江水中的倒影、图画层出不穷,就好像向你展示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面。漓江水美山也美,沿途景点很多,如象山水月、穿山洞、塔山红叶、仙人推磨、画山放马、碧莲叠翠等,每到一处必有人摄影留念。到了猪皮滩,江面开阔,只见右岸七座大小不同山峰,耸立岸边,姿态非常优美,好像7个少女在起舞,其中两座山峰逼近江边,峰影倒映在水中,随水浮动,奇妙无比。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图”,美不胜收。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画像。
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处可见。目前,桂林地区发现的溶洞约有2000多处,千百个溶洞,相互套叠,形状各异,色彩不同。有人说,“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许多岩洞确实各有千秋,别有天地;洞内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床、石鼓,有宽敞的溶洞地下大厅”,有迂回曲折的“长廊”,有波状起伏的“石桥”,有石笋众生的“竹林”等等。在众多的岩洞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笛岩,岩洞雄奇瑰丽,迂回曲折,游程长达500多米。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长许多芦荻草,据说这种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这里叫做芦笛岩。岩洞内有大量的、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床、石花等,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画屏。
这里景物多样,有宏伟宽阔的地下“宫殿”,有高峻的座座“山峰”,有擎天的高大石柱,有无边的“林海”……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到由石钟乳组成的景物:“狮岭朝霞”“石乳罗幔”“云台揽胜”“高峡飞瀑”“盘龙宝塔”“雪山倒影”“丰收小景”“狮子送客”等等。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真是“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景笔下难”,为中外驰名的、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七星岩也是比较著名的、别具特色的岩洞,它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奇数里,多彩多姿。比如,洞中有宽达43米、高达27米的地下大厅,可容纳万人;主要景物有石索悬鲤鱼、大象卷鼻子、狮子戏绣球、银河喜鹊桥、花果堆满山等,它们都是大自然千万年来的杰作,它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最为古老的岩洞。因而洞中传说也很多,比如,刘三姐与白马郎在此相会,日华、月华二仙出游,石仲运道士颂经等,这些都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的奇妙色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四年级桂林山水的课文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陈淼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描绘了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赞美了桂林的山水,表达了作者对这桂林山水的热爱,当然也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课文按照整、分、整的顺序来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并累积这些词语。
2、通过看图和学习这篇课文,把握好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3自然段,并背诵课文。
教育目标:懂得自然界的伟大,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操。
发展目标: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会作者观察和表达桂林山水的方法和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问答式、多媒体课件、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课文的生字和生词都已经认识了,复习上节课的字和词(“水平如静”、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峰峦雄伟”)。
二、学习第二段。
(1)观赏漓江水的图片,认真阅读这一段文章,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并用三个字概括其特点。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做的效果是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特点。)。
(3)分析这段的句式特点。
(这段由三句构成,第一句以别处的秀水作比较来显出桂林水,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漓江的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以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前半句写出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是作者自身的感受。)。
(4)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观赏桂林山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并也用三个字进行描述。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2)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第二段的结构与第三段的结构差不多,同学们要能够在学习完第二段后对第三段结构进行分析,把桂林山的特点具体描述出来。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五、板书设计。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桂林山秀: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怪石嶙峋。
六、课后活动。
1、写一篇有关自己旅游的小作文。
2、桂林今年将举行新世纪的第一个“山水旅游节”,老师要请大家一起来当小小设计师。同学们可以个人设计,也可以合作设计。把好的设计寄给桂林市旅游局。如果被选中,你设计的标志和宣传语说不定就会传遍大江南北,传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对桂林旅游业的一个贡献,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选做)。
文档为doc格式。
迷人的桂林山水小学四年级作文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文章的叙述方法(“总-分-总”);
(3)领悟作者抓住主要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意境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方法。
【设计思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本课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入情入境、情景交融。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景佳作《桂林山水》。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座美丽的城市。从古至今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很多诗文赞美它,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留下“风景宜人处:‘独桂林’”,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曾有“桂林之奇,天下第一”的诗句。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整体感知,入情入境。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人们都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给你的总体印象的句子。)。
预设: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了解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即为天下第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也就是说桂林山水的风景被称为天下第一。
3.想一想,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预设:总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的缘由。
过渡: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么我们就要赶紧跟上作者陈淼的步伐“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吧!(指导朗读,要读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的之情以及心情尤为迫切的语气。)。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出示文字: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入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多媒体同时展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作者并不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入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却不及漓江水,与大海相比,突出了漓江的静,与西湖相比,突出了漓江的清与绿,体现出漓江水的与众不同。
2、那么漓江的水到底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3、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3.请学生概括地说特点。(板书:静、清、绿)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2)和原句对比,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小结:是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生动、细致的描写,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清”、“绿”。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指导朗读:“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这段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突出了水的静。
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三、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
1、欣赏完漓江的水,我们再来游览桂林的山。请同学们按照学习漓江水的方式自学桂林的山。(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桂林山的图片,大家可以结合图片和课文中的描写,或独自思考或小组讨论。来学习和感受桂林山与众不同的美。)。
2、出示文字: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概括地说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
(1)“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
(2)“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3)“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3、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过渡:游览过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四、感悟第4自然段。
1、出示文字: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桂林到阳朔一带,沿途都是青山绿水,风景宜人,美不胜收,说桂林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可谓十分贴切)。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这一句道出了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2、感受桂林山水相依,风景宜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五、总结全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竟如此之美!同学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回味它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六、知识拓展。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素有“金周至”之美誉,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同学们可以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写家乡的山水之美吧!
《桂林山水》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定为:以“读”为“针”,以“美”为“线”,以“效”为“准”,在穿“针”引“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利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使动态的图与静态的文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寻文明像,入境悟情,积累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在动情的朗读和自由的想象中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
一、以“读”为“针”
教学中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整节课上,我采用配乐范读、自由品味读、指名朗读、读想结合、总结升华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把“以读代讲”和“以读悟情”落到实处。同时,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以富于激情的语言之“水”,托起学生的感情朗读之“船”。教师“以情激情”,学生“以读悟情”。
二、以“美”为“线”
捧读这篇课文,词美、句美、篇章美,图美、景美、韵律美,可谓是字字写景,句句含情,令人手不释卷。因此,我紧扣一个“美”字进行教学设计,上课开始时我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将学生领进课文的文字之中,以优美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紧紧吸引,使学生品味文字之美。在学生将文本读懂读透之后,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引领学生走入桂林的山山水水,感受画面之美。最后以“如果请你给桂林设计一句广告语,你想怎样说呢?”为内容进行写话训练,使学生情、作者情、教师情三情共鸣,力争达到“课始读文入美境,课中品美表于声,课尾写美留心中”的效果。
三、以“效”为“准”
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桂林山水给你留下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理解桂林的溶洞像一个童话世界时,我又引导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童话世界里是什么样的?”最后,当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时,引导学生为桂林设计广告词也水到渠成。从而以说促写,读写结合,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走过场,注重实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桂林山水》说课稿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澜、暇”等8个生字;理解“波澜壮阔、无暇”等18个词语的意思。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列提纲背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a、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b、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四年级语文教案《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四年级桂林山水语文教案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自读课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的自读提示,作学生的自读指导,所提及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独立完成。有些生字词,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查解决。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要求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和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第三层,11—14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
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奇的人文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围绕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教学。
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学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通过相应图片,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文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点,却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
教师在领学第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读。
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师配乐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了解本文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
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年级桂林山水课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万年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万年牢》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共同去寻找人生的财富,从而明白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它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了它人生一定会更充实而美丽。
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就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认真和实在的。先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手艺高超和保证产品质量;再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结尾处讲父亲的认真、实在、正直的品格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们树立了如何做人处事的榜样。
2.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认识8个生字,了解故事内容。
b.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c.理解体会文中“万年牢”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d.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本册课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理解体会文中“万年牢”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让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父亲为人和做事的真诚,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情。
我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大家都能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还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学习。但他们对于含义比较深的语句的理解还缺乏自主感悟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帮助。
三、说教法。
1.以读代讲法。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把读的训练贯彻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启发诱导法。“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3.情境创设法。“入境始于亲”,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亲”入课文当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和引导。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以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万年牢”这条主线,通过文中三次出现的“万年牢”来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并以此贯穿全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探究和学习,继而发现、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我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围绕着“万年牢”这条主线,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就进一步体会到父亲教育自己子女也是成功的,最终由文本的解读上升到了情感的共鸣,达到了最初设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美中不足的是设计中蓝红队比赛得“智慧型”这一环节贯穿整节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评选优胜的一队,实在遗憾。
四年级桂林山水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桂林山水》,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色,以精美、简洁的语言,活泼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爱好之情。
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阐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欣赏桂林山水的缘由。最后,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色,作者把桂林的山和水接洽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示在读者面前。
2、教学目的。
教学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崭新的要求,在学习语文中,学生的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它包含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绪世界的丰盛,察看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发明、摸索精力的培育等。
因此,我在设计《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教学目的。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山河壮美的情绪。
(2)领悟作者过细察看、抓住特色、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篇课文属于图文结合的文章。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察看图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接着,图文结合,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过把大海、西湖与漓江水进行对比,了解漓江水静、清、绿的特色;把泰山、香山与桂林山对比,突出桂林的奇、秀、险的特色。
(3)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重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色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首先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桂林山水”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两个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色。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绪的熏陶、想象力的培育有机的融为一体。
其次,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入的句子。
这是本课训练的重点。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入的句子。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其蕴涵的情绪。
2、有情绪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精美,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爱好。在教学中,我花大力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此外,还要培育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本文的作者的思想情绪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发生共识。在《桂林山水》中,我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桂林山水甲天下”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读懂的”。这样的操作情势,首先可以让我的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盛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第三自然段在描写桂林山的形状时,文中提到有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那么它还可能像什么,在此部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施展想象。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育了学生的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