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工超轻粘土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22:25:17 作者:MJ笔神 最新美工超轻粘土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工超轻粘土教案篇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 讲授新课30’

提问:

(1)是否去过美术馆或博物馆? (2)哪些美术作品为什么那么有名?

总结:通过认知、回忆、想象获得审美感受,过程蕴含美术鉴赏的特征。

展示课件《捣练图》、《拾穗》 提问:

(1)请判断此作品所属门类?

对以上两幅作品进行总结,纠正、补充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语言过度,引出美术鉴赏定义及方法步骤。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美术鉴赏的主题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为学生理解美术鉴赏及其方法步骤进行铺垫。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通过图表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术鉴赏。

通过图片展示,得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通过作品分析明确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绘画 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听授

鉴: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就是作品直接呈现的内容(作 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主题内容)和相关知识 (作品产生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赏:欣赏,审美判断与审美评价。 2.展示:吴冠中《根扎南国》徐悲鸿《奔马》和梁楷《太白行吟 图》 小组分析探讨。 总结:鉴是基础,赏是目的。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展示:书本第1、2页各类美术作品图片 《捣练图》、《天安门》、《中国银行标志设计》、《黄山日出》 《熹平石经》、《萧景墓石辟邪》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作品的艺术种类吗? 学生欣赏总结美术作品的分类: 作品 艺术门类划分:绘画、建筑、设计、摄影、书法、雕塑 学生欣赏形式语言特征划分:具象艺术、意向艺术、抽象艺术 后回答问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题 展示三幅作品图片,分析背景,认识各自功能 学生听授 (1)《捣练图》认识功能--画家根据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素材提 炼,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 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总结巩固 5’作业布置 5’

(3)《根扎南国》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负担社会功能角色。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总结:本科主要讲了什么是美术鉴赏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

请在本课课文中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听授讲课,归纳总结

学生听授

实践练习,思考

回顾总结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进一步掌握美术鉴赏方法。

美工超轻粘土教案篇二

1、通过秋游观察,教幼儿用种子进行镶嵌画,表现出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物体形象。

2、发现自然材料美,体验成功的乐趣。

1、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如黄豆、芝麻、黑豆等。

2、教幼儿课前学习绘画奶牛、树叶、菊花等。

3、操作纸、浆糊、勾线笔、棉签、抹布。

(一)出示种子盒,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摇盒子,幼儿根据声音,猜测盒子里是什么?(棋子,种子等)。

2、小朋友想想看种子可以做什么呢?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作画步骤。

1、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和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平时用蜡笔涂颜色,这幅图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2、小朋友再来找找看,老师贴上去的种子有什么规律呢?(相邻的部位贴得颜色不一样。)

3、小朋友刚才仔细地观察了老现的图画,你们觉得漂亮不漂亮呀?那今天请你们也做一幅画,用种子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4、小朋友用勾线笔把你想画的东西画好,因为这次要用种子来打扮你的画,所以小朋友画得时候要比平时画得大一点,这样种子才能贴上去。画好后,可以按照先贴外面的轮廓,再贴里面部位的顺序,用棉签均匀地涂上浆湖,然后放上你要贴的种子,用小手轻轻一按,种子就贴上去了,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的部位也贴上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样我们的画就变得更漂亮了。(师边讲边示范)

(三)师交带要求,幼儿操作,师指导。

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秋游时,你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样东西是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秋天的落叶,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奶牛等,今天请你们把它画下来,然后用桌上的种子把它打扮得既干净又漂亮。

注意:

1、画图时要画得大一点。

2、涂浆糊时要涂得均匀一点,不能涂得太多。

3、取种子时要相互谦让。

4、保持画面干净。操作完后把棉签放在空盒子里,把浆糊的盖子盖好。

现在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看到的印象 最深的一样东西是么,想好后就把它画出来。

四、点评。

选2-3幅画点评:

1、请幼儿介绍自己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东西。

2、构图大小是否合理。

3、画面是否干净。

4、是否表现出了物体形象。

五、结束活动。

请做好的小朋友把你的画累累地放在后面的科学区时,让老师和其他同伴一起欣赏,并认识你所用的种子。

美工超轻粘土教案篇三

通过观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庄严的升旗仪式,激发爱国热情,体验光荣和形式。

重点:激励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

难点:构图、庄严、神圣场面的表现。

课件、绘画工具自选。

一:放国歌,引入课题

二:引导记忆

升旗的时候,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升旗手的动作是怎样的?

1:让同学们说说升旗仪式的整个过程

2:说说什么场合、什么时候也升国旗?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心情。

3:请学生演示升旗动作

三:课件欣赏

引导学生谈谈其它形式的升旗及构图,分析这些作品是怎么样突出国旗和升旗手的?

四:作画步骤

构思----构图-----打轮廓-----着色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画出有环境的升旗仪式,突出国旗和升旗手。

六:下课。

美工超轻粘土教案篇四

1.知道鱼生活在水里,学会粘贴小鱼。

2.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画纸-鱼缸里的鱼

2.幼儿手工纸(小鱼)若干。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画纸-鱼缸,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鱼缸)

鱼缸可以干什么用呢?(养鱼)

可是,现在鱼缸空着呢,我们养一些鱼好吗?

2.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养小鱼。

教师将小鱼贴到鱼缸上

看看,老师养了这么多小鱼呢,它们游来游去的可开心了。

可是,还有许多鱼缸里没有小鱼呢,你们愿意养小鱼吗?

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小鱼,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业。

4.布置成展览馆,一起欣赏大家养的小鱼。

美工超轻粘土教案篇五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根据颜色所代表的含义能用彩墨绘画的方式创作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1、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2、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1、教师:课件、视频、脸谱、示范画材料工具。

2、学生:毛笔、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等国画工具。

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我们能看到一张张生动、夸张的脸,这小小的脸谱,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我们一起走进脸谱的世界吧!

课前:出示视频《说唱脸谱》视频片段。

(一)、研究脸谱,确定脸谱的色彩

(1)师生共同探究了解中国的京剧主要分为四个行当。“生”就是除了丑角和花脸以外男性角色的统称。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净”净角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或者相貌上有些特异的

男性人物,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例如包青天,包拯便是花脸”净”。

“丑”大家都能理解,大多是扮演喜剧角色。

(2)脸谱图案区域划分

2、师小结色彩象征意义:

师生共同探究色彩规律,通过欣赏概括京剧人物的性格特征。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黄色一一代表骁勇、凶猛的人物,如:典韦。

(二)、教师适时引导,逐渐总结出画戏曲脸谱的步骤。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设计绘画一幅脸谱呢。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示范步骤如下:

1、首先,选择我要画的脸谱图案,我就画个花脸吧,我先画出脸谱的外轮廓,要用毛笔尖绘制,然后用铅笔轻轻确定脸谱中轴线,保证脸谱左右对称。

2、定出眉、眼、口、鼻、耳的位置,从中轴线往两边逐渐勾画出对称纹样,但是记得歪脸除外。

3、我选择用绿色为主色,其余部分用墨色、黄色、红色和白色,先涂白色,之后彩色,最后墨色。一定按照颜色由浅入深的顺序涂。大家记住一张脸谱至少要有三种颜色。

4、待整个脸谱完成后,我可以打破常规发挥想象力,运用之前我们学过的彩墨游戏中点线面的运用给它加上一些好看的图样。好了,同学们请看,老师的脸谱完成了,当然你也可以画带有帽子、发饰、胡须的整体戏剧人物。

学生创作

尝试用画一幅脸谱。

(四)、评价脸谱

1、自评。

2、互评。

(五)、脸谱用途拓展

观察欣赏生活中脸谱的运用

师:京剧中的脸谱在生活中运用也很广泛。

如:文化衫、工艺品、脸谱风筝、脸谱雕塑等。

生:观察欣赏。

(六)、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脸谱,大家不仅领略了戏曲脸谱的魅力,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创造了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把中国传统文化好好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