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 感恩父母活动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09-23 01:12:14 作者:GZ才子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 感恩父母活动反思(精选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1、在游戏活动“我与父母心贴心——对对碰”的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由于准备工作的不完善,对游戏的效果产生影响。

2.在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感谢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为父母、为家庭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也是对父母的感谢与感激,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亲身感受,将其加以升华和引导。但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孩子感受,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图回报,都是无私的。

3.“学会感恩”中“学会”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同时要在教学中学习如何关心、照顾父母,学习一些具体的做法。

1、在游戏活动“我与父母心贴心——对对碰”的活动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避免由于准备工作的不完善,对游戏的效果产生影响。

2.在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交流“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感谢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够为父母、为家庭做一些事情,但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也是对父母的感谢与感激,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亲身感受,将其加以升华和引导。但在教学中,更要引导孩子感受,其实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图回报,都是无私的。

3.“学会感恩”中“学会”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理解父母、体贴父母,同时要在教学中学习如何关心、照顾父母,学习一些具体的做法。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为让幼儿懂得。为使感恩活动融入幼儿园生活,使感恩深入幼儿的内心深处,植入幼儿心田,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引导幼儿体会父母、老师、同伴及周边所有人对自己的爱,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知恩、惜恩、感恩、报恩之心。

通过此活动,我意识到预设总是美好的,想像总是无可挑剔的,但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好活动。尽管自己花了大量心思设计教案、准备教具,但实施下来却发现与预设相比,在效果上还是有所差别。为完善此活动,现进行如下反思:

在教学中,整个活动教态很好,亲切自然,流程很清晰,一环扣一环,特别是活动导入部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生动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看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震撼幼儿的心灵,能切入主题引发幼儿迁移自身的家庭环境,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整个活动中,时间过长,活动内容过多,涵盖的面太广,所谓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蜻蜓点水,没有将每个环节的教育价值挖深挖透,使活动紧凑,达到教育目标,深入幼儿心田。因此,此教学内容可拆分为两个活动进行,活动一以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幼儿感恩父母之情,乐意用实际行动帮父母为主体,进行展开。活动可修改为第一环节让幼儿倾听多媒体故事课件《鸟妈妈救小鸟》导入主题,使幼儿了解妈妈对子女的爱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无私,给幼儿以心灵上的震憾。第二环节出示妈妈照顾自己的多媒体图片,并请相应的幼儿向全班幼儿讲述照顾的辛劳。激发幼儿迁移经验,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妈妈辛劳的照顾自己的过程,体会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第三环节让幼儿观看《牛犊救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牛为救母亲可以连命都不要,感受小牛的孝顺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第四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出发,激发幼儿的感恩之心,报恩之情。此活动就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不是流于表面,使感恩植入幼儿心房。在延伸的第二个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了解在他们周围除了父母在生活中会关心照顾自己,还有许多人都在帮助着自己,可引伸出身边的老师、同伴等等,让幼儿变小爱为大爱,感恩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凡是人,皆须爱”。

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提高的过程,一次对弟-子规精髓更加透彻的过程,只有在一层层的抽丝剥茧中掌握弟-子规教学的精华所在,使弟-子规教学不断优化,不断完善。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学校开展“感恩三月教育”系列活动为主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感恩父母主题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实践性强的“孝敬父母心存感恩”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孝敬升华为博爱。

 

通过本次“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学生知道了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此基础上学会了关心他人、知恩图报。使学生树立了感恩之心,能够使学生对父母心存感恩,更使学生把这种爱化作了博爱,能够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学生能够时时、事事、处处心存感恩,使家庭充满和-谐、充满爱心、充满希望。

 

1、。

从三月开始,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学生进行全员发动,公布了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内容。我班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开展“每天一件家务事” “体验妈妈”等活动,通过让学生每日写日记,家长填写回执单等等。筑起了父母与子女沟通的心灵之桥。

2、。

结合班级实际,召开主题班队会。如《我爱爸爸、妈妈》、《感谢我的父母》,《孝敬父母心存感恩》。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满意自己的一次决定,给父母交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用不同形式和父母交流一次感情。简单的6项活动,折射出了学生对家长的关心和感激。学生通过给父母端茶,与父母交流,给父母洗脚,从中受到了教育,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要感谢父母,要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同时利用班会,让学生估算一笔养育帐,讲述一件关爱事,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畅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和爱心,畅谈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学生们还纷纷献计献策,商讨如何感谢自己的父母。一节班会课成了孩子们感恩的交流最好阵地。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3、。我们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诵读理解《入则孝》中怎样孝敬父母。我们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等进行交流、熟读、背诵、理解,汲取传统美德之精华。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选择一组亲情文章,认真组织开展亲情阅读,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使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伟大,领略了他人的感恩之心,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心存感恩、知恩图报。

4、。首先音乐教师印好歌词,学生人手一张,让学生熟背歌词,然后利用音乐课教唱感恩歌曲。

5、结合语文教学《可贵的沉默》用不同的形式了解父母的生日,表达自己的祝福。学习《妈妈的帐单》后写读书心得等。

 

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教授提出了德育的“双主体”理论,认为在德育活动中,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学生是受教育主体,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教育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活动实践证明,只有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

为了组织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小干部作用,发动小干部为活动献策。并和小干部一起制定班级感恩教育的计划和活动方案,经过班队委员讨论决定,结合学校开展“感恩三月”活动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感恩”系列教育活动在班里开展起来。

由于学生真正成了活动的小主人,他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不仅和老师一起设计活动方案,选择活动形式,每次活动的开展也都是由学生自己主持,活动后自己总结,活动为学生发挥创造才能提供了展示平台,他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以“感恩”为主题,开展制作感恩卡片、画出妈妈的肖像和介绍我心中的妈妈、收集爱母亲名言等活动。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主体意识得到大大加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三贴近的原则我们做到了三结合。我们通过三结合的原则,结合教学实际,结合经典诵读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在活动中,我们将感恩教育引课堂,根据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认识规律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多种新颖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在画中学,在做中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孝道历来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中最基本的内容。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懂得体谅父母生活的艰辛与劳累,那就更谈不上去关心和孝敬父母了。另外,许多家长总是一味的埋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反思自我,没有给孩子做出榜样,不懂得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家长和孩子们都有了发自内心的触动。本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回顾篇——走进亲情,主要让学生理解父母。第二环节是拥抱篇——体验亲情,让学生在理解父母,体验父母的爱的基础上产生感恩的情感,并让家长感受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第三环节是行动篇——回报亲情,学生有了感恩的心从而产生了感恩的行动,家长也有了要让“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的`决心。

整节课有三处让人难忘:第一,学生在观看“母亲剖腹产”纪录片时,体会到了“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通过家长谈感受,使孩子理解了父母养育儿女的艰辛与不易。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再过生日时一定给自己的妈妈道一声祝福,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

第二,在采访朱莞尔母女这个片断中,使家长受到了启发教育,体会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通过几个家长和学生谈自己家的故事,更加突出了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家长的影子,并且学生也都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传统美德。

第三,学生在谈如何感恩父母时,那发自肺腑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人,让在场的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特别是在进行完心理测试后,孩子们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受到了时光无情,总有一天时间会带走我们所有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子们含着泪水表示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家长表示一定把“孝敬父母,尊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在讲完课的那个晚上,本想着能睡个好觉了,可我却没能从课中走出来。我想用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来形容我的心情,可又觉得好像有些亵渎了所有讲课的老师们。确切地说,有点像看电视剧的大结局,急着看完,看完后又有一丝遗憾。我的这节课如果在最后环节能让学生针对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的、热点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的话,这节课就要丰满许多,育人的目的就要完善许多。可是,一切已经晚了。再过几天,我可能不会再考虑这节课了。

大班感恩父母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12月18日上午第三节,我在班上开展了一节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这节班会的效果虽没达到特理想的效果,但也出乎我的意料。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非常受宠,除了父母的关爱,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以为一切被爱理所当然,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尤其现在的小学生不但不在乎,甚至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礼貌,顶撞父母。有家长通过电话向我吐露无法管教孩子苦衷。当我看到那些家长脸上充满了无奈的神情时,我心中也不是滋味。于是乎,开展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班会的想法就有了。大队辅导员刘永志老师正好找我说:“郑老师,你们班这次举行一次中队会吧!”我就爽快答应了下来。

在一天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尽量挤出时间做好一切准备。资料收集到了,学生经过排练,12月18日上午第三节举行了一节《感恩的心》中队会。

一、运用直观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

在班会课前的静息时,我就播放了一个视频《献给最爱的爸爸妈妈》,道出了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孩子们在观看中目不转睛,一则被美的画面吸引,再则又初识明了了父母的爱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恩重如山,历经视频中一个孩子在父母关爱下的成长历程。接着,我又让刘浩强等四人表演三句半,生动而有趣的内容让一部分学生渐悟父爱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回报父母的恩情。感恩老师的诗歌及小品也让同学们领悟到老师的辛苦,应学会感恩来报答老师。

二.让学生与中队长互动。我设计了几幅图片让学生观看,然后说说自己的感想。学生讨论热烈,他们各抒己见。从学生发言中可看出再一次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了自己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刻苦学习,感恩老师,报效祖国!

三、交给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方法。让孩子们说在爸爸(妈妈)生病时、劳累一天回到家时、外出遇到大雨时、批评自己时该怎么做,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中我也看出了孩子的纯真。最后,布置了感恩作业“给父母送一张感恩卡,周末为父母服务一天,体会父母的艰辛。给老师说说心里话,写一张最美的小字。”

纵观这堂中队课,有很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1.课堂常规还得加强。面对教室后面坐着的这么多老师,有学生没有倾听的好习惯,个别孩子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听,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也不积极,在这点上还要多启发、多鼓励。

2.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我在播放课件时由于紧张,竟然翻错页了,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别不好,说明课件使用能力不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提高自己使用课件的水平,这次队课我体会到:长到老,要学到老,一样不会不算巧。虽然我已经五十岁了,但是,我还应该多练习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行!

3.在引导上还有些仓促。我设计的一些内容比较多,而由于他们的意识并没有达到那么高的境界。再加上课堂时间的限定,所以在一些重要环节的引导上显得有些紧,还不够到位。

4.今后,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中队活动要常抓不懈。仅仅靠这一堂课,并不能让学生在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上有多大的改变。因此,这样的感恩教育还得继续,并且要渗透到教学中,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感恩之花”永驻学生的心中。

感慨

其实,我们也要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丽多彩,才将无比快乐。

总而言之,这节班会课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我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