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论文(通用14篇)

时间:2023-10-31 17:03:47 作者:曼珠 最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论文(通用14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种特定文体的写作规范和特点。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播媒体曾经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如今,第四传播媒体一网络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作者:胡国义作者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机械工业学校刊名:发展英文刊名:developing年,卷(期):“”(12)分类号:g52关键词: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

本刊曾于7月29日刊登了由本报记者采写的文章――《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并由此推出“由《网络教育就是服务》引发的思考和讨论”征文栏目。由于该文章中涉及到“教育的产品是什么”、“网络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等一系列敏感的话题而引起读者的关注,来稿踊跃。此次刊发的《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一文由河北大学冯秀琪教授撰写,冯教授在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刊欢迎更多的教育界人士和读者参与进来,共同交流,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升华。――编者。

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的土地上刚出现不久,在它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网络教育离不开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技术培训、运行维护等多种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网络教育中的网络本身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教育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内容。因此,网络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只是网络教育中辅助性工作。网络教育需要服务,但是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服务。

郑永柏认为,“教育的产品并不是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网络教育本身更是一种服务。”郑永柏的观点涉及对教育领域许多根本问题的认识。首先,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影响人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教育的.社会定位是事业而不是产业。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的公益事业,以服务于社会为准则,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与产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同,不能用赢利的多少衡量教育的好与坏,而应以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为标准;不能简单地去界定教育的产品是人,还是其他什么精神或物质。这种界定是不严密的。因为教育不是产业,而是伴随人一生的社会事业。

其次,什么是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我们平时说的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的;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就网络教育而言,网络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传播工具。

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我认为,无论运用何种传播工具实施教育,都改变不了教育的本质。

再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但不能忽视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教育“是为学生提供的服务”。教育的宗旨是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最终是为社会进步服务。

如果仅仅把教育视作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则是服务的对象,那么我们的教育应该听学生的。然而,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又要贯彻教育的宗旨,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并不矛盾,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讲究教育的方法与艺术,指导、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育与学生的关系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受教育者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网上的学习资源自主地进行探索或开展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同时还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进方法,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并不断研究网络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学生一起共同实现网络教育的任务。

网络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发展、否定、革命?

[1][2][3]。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据报道,新学期开学后,在南京出现了一种新的家教形式--“托付教育”。就是学生家长把孩子托付给老师,吃住在老师家,每位同学每月交1000元,每月回家一次。老师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辅导。目前“托付教育”的老师大都是一些重点中学的退休教育,也有在职老师兼职干。老师除了要负责学生的吃住和补课外,还要督促检查家庭作业,帮助学生预习新课等。“托付教育”孩子的家长则大多为私营企业主等高收入家庭。

在一些“托付教育”孩子家长看来,把孩子交给懂行的老师来管,要比家教好得多,虽然多花点钱也值。对于这种新型家教形式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面对应试教育和日趋激烈的升学压力,作为家长来说,别无选择,就是能够选择到最好的老师来帮助孩子成功,不少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不惜重金。“托付教育”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了,一出现就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认可,受到一些孩子家长的欢迎。

“托付教育”满足了一部分孩子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效果。但这种看似很能让一部分家长接受的教育形式,虽然有它好的一面,可是必须看到,孩子不可能离开家长转而由老师来包办,如果家长误认为“托付教育”能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用钱来推动孩子们的梦想,那么家长花掉的仅仅是几个小钱,推卸的是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对于孩子们来说,失去的是自己一生中最最快乐的时光。“托付教育”尽的仅仅是教育的一种结果,这种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的教育方法,孩子从学校的课堂回到老师家,又进入了另一个课堂,在缺乏明显学习目的和志向的小圈子里,从书本到书本,从做作业到做作业,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失去了学习兴趣后,提高学习成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其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网络教育能否取代传统教育

客户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因此企业管理人员总是思考着该如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但根据ventanaresearch所发布的报告,只有一小部分企业成功做到了对客户体验保持专注。

ventana的副总裁richardsnow表示,“企业对客户关系影响力的追求推动了crm的发展,crm的初衷是为了生成更好的关系,进而提高经营业绩。然而,如今的crm却多被用来管理公司内部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功能,而没有切实解决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实际互动。客户体验管理(cem)恰恰是针对这些互动,并着重于影响客户的行为。”

在报告中,有65%的受访者表示cem的目的是在每一个触点中改善与客户相关的流程,另有27%的受访者进一步认为cem能在这些触点中分析并影响客户的行为,继而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和购买次数。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公司似乎仍未具备有效的流程。snow表示,受访者对cem的理解超乎了原有的预期,但却很少有人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因此ventana在其报告中对各类客户触点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罗列了它们的优缺点。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呼叫中心坐席的工具,

snow表示,“坐席的桌面系统是双方(坐席与客户)不佳体验的主要源头。坐席往往都会觉得他们的桌面系统复杂难用,同时没有提供所需的正确信息来解决客户问题,也把握不准客户互动的脉搏。作为连锁反应,客户也会觉得坐席工作效率低下,总是在反复询问他们同样的问题,而且总是无法妥善解决他们的困难。鉴于这一情况,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公司表示会在未来12个月中升级坐席的桌面系统。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了分析与反馈管理也不尽如人意。许多呼叫中心还是在采用让主管人员取样监听呼叫录音的老办法来监控质量,很少有公司提及语音分析系统。其实,语音分析可以自动处理数量更多的呼叫样本(甚至所有的呼叫)。

另外根据统计,电子邮件、电话与网站是公司用来进行客户调研的三大常见途径,但令人遗憾的是,超过半数(57%)企业的客户调研频率都超过了1个月,愿意配合完成调研的客户更是在少数。这意味着,其实大多数公司都在根据少量、且不及时的数据来解读各自的户满意度。

差强人意的网络自助服务与电子商务也遭人诟病的一大方面,但是无法获取360度客户全貌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电子表格。snow认为,电子表格需要大量的人工录入、更新和数据分析,它们也无法与呼叫中心里常见的各种资源与数据种类相集成。许多公司因为电子表格的局限而无法进行更好的分析。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尝试通过商业智能工具来创建一些功能。其实,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是在市场上寻找一款适合的呼叫中心分析工具,然而,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只有五分之一(20%)。

总的来说,企业还是缺乏对cem工具的认识,以及相应的预算。cem的目标应当是改善所有与客户(或潜在客户)之间的互动,让他们保持愉快,感觉自己获得了所需的信息,解决了问题,或够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甚至推荐给亲朋好友。ventanaresearch坚信,如果公司不去仔细、全面的思考cem的意义,那么cem很可能会与crm一样,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惊喜,也无法让他们在如今高度竞争的市场格局下脱颖而出。

网络教育论文的致谢词写作技巧

本文利用已有的成果和较新的资料,对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使得自身的研究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论文已经初步完成,存在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批评赐教!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还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未能涉及,只能期待日后努力。

在这里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在我写小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论文初稿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预期答辩,后期详细修饰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给我提出写作的建议和悉心的指导,使我能够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转眼间求学生涯即将结束。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各位导师严谨治学的学术品格和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将会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学院的各位导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帮助和指导,让我拥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同时,感谢评审专家及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为论文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能够较好地、高质量的完成学位论文。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向我最敬爱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论文虽已草成,我亦竭尽其力,但囿于本人学养的不足,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批评赐教!

网络教育论文

教育。

利用电子学习方式提供教育和培训,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为了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搭建新的教育平台,

文章。

对当前高校反腐倡廉网络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最后设计一个基于web的高校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并加以实现。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加快,广大师生对网络。

文化。

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借助互联网开放、交互、快捷等特点,网络文化不但对。

传统文化。

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廉政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借助网络平台把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搭建一个基于校园网络的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平台,是摆在高校每一个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面前的新挑战。

1当前高校反腐倡廉网络教育的现状分析。

自国家提出“教育信息化”以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已累计达1000多亿元,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都接入了internet,而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自己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校园网,高校网民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意识到依托校园网进行思想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近年来,其规模、覆盖面以及严重程度均触目惊心。据人民网的最新报道,自以来高校腐败案件已达50多起,这说明高校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形势依然很严峻。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缺乏多样性[1]。许多高等院校都将学校大部分的优质资源和优秀人才投入到科研教学上,相比思想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其重视程度则大为降低,采取的教育方式。

方法。

也过于简单粗放,缺乏多样性,往往采用开会学习的做法。长此以往,不但会使广大受教育者产生敷衍了事的状况,更有甚者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虽然很多高等院校的纪检部门建立了各自的部门网站,但是站点内容较为简单、更新不及时,且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新闻示例,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也没有设立与浏览者互动的功能板块,从而极大降低了师生们的关注程度。

2)教育缺乏系统性。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有的高校对待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主动性差,往往一味地听从上级的通知安排,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有的高校对网络反腐倡廉教育方法的效果和影响力缺乏必要的认识,仍然年复一年的延续传统做法,没有形成多内容、多形式、多。

渠道。

的教育模式。

3)教育缺乏针对性。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一定要对象明确、层次分明。有的高校分不清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普通教师的教育工作、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将这些工作都混为一谈。有的高校忽略重点,把针对在校级领导干部中进行的教育工作也发展成为全校性的教育活动。有的高校在进行全校性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过程中只追求表面形式,不考虑实际效果。

4)教育缺乏灵活性。纵观目前所有的反腐倡廉教育资料,质量较高能成为高校选择的教材很少,而要同时具备针对性、权威性和系统性,又能适用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教育的多媒体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进行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工作的一大遗憾。部分高校对反腐倡廉活动中教材的灵活性方面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宣传政策文件、纪律要求,教材内容枯燥乏味,难以调动起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5)教育缺乏前瞻性[2]。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反腐倡廉教育对象是以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为主,其中又将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对象来开展反腐教育,而针对青年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则较为忽视。在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术活动中,很少开设专门针对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专题讲座,更缺少符合学生群体特点的教材资料。

针对上述分析,笔者在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高校纪检部门应及时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党中央的反腐倡廉政策,同时安排专人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3]。一是要加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做到在第一时间发布廉政新闻、廉政法规、上级部署等信息。二是要坚持控制网上舆论导向,要在反腐倡廉网络教育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三是要加强网络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文明上网的观念。

2)充分利用互联网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开拓反腐倡廉教育的空间。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学校纪检部门的反腐倡廉教育网站既要设计得有思想、可读性高,还要包含丰富的知识内涵和一定的文化品位。同时,网站的栏目频道应尽可能丰富多样,如“廉洁教育”、“。

政策法规。

”、“廉政新闻”、“通知公告”等。利用互联网,不但能方便广大师生随时随地从网络上查阅信息、下载资料,同时方便学校纪检部门能更好地进行网上廉政培训和开展网上监察业务等项目。

3)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性强的特点,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学校纪检部门要“走出去”,建立网络廉政信息采集系统,广泛收集各类信息,掌握当前广大师生所关注的热门问题,要有的放矢的做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为了能及时了解广大师生员工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在腐败问题上存在的苗头性,同时能定期开展网上民意测评、问卷调查等工作,可开设“信访举报”、“网上留言”等交互性栏目。学校纪检部门还应该发挥互联网公开透明的特点,把校务活动、通知公告等信息在网上公示,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4)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充实完善反腐倡廉教育资源。互联网上的信息集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为一体,信息容量较为巨大,在信息的收集和管理方面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建立反腐倡廉教育电子信息资源库,同时在反腐倡廉网站上设立“资源搜索”、“资源下载”等功能,让广大师生员工能随时随地在网站资源库中下载自己所需的信息。

3高校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3.1结构设计。

为了应付当前复杂多变的反腐环境,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广西中医药大学信息网络中心联合纪委监察室提出建设一个基于web的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基于对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的技术选择以及可扩展性的考虑,技术,数据库方面则选用sqlserver2008。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在系统的架构上采用三层b/s网络结构模式,整个平台系统分为数据访问层(dal)、功能逻辑层(bll)和用户界面层(usl),每层功能各不相同,较为独立,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4]。采用三层b/s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使平台系统结构更清晰、分工更明确,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3.2系统功能设计。

为了能和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工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题组把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与学校纪委监察室的部门网站相结合,打造一个全新的广西中医药大学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网站。该教育平台网站集廉政新闻查看、政策文件学习、廉洁视频教育、示例通知公告、廉政资源下载、监督信访举报等功能于一体。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按照用户角色的不同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用户: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管理员用户,所有注册用户均实行实名制登记注册。学生用户可以浏览平台页面上的廉政新闻、政策法规文件、廉洁教育视频、最新通知公告等内容,还可以在电子信息资源库中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教师用户除了拥有对平台页面的浏览下载功能外,还可以登录后台管理页面上传反腐倡廉电子教材资料,丰富反腐倡廉电子信息资源库,同时拥有实名信访举报的功能。管理员用户的主要职能是对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信息更新,同时审核教师用户上传的反腐倡廉电子信息资料,包括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

4结束语。

在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要求高校广大纪检监察工作者要敢于打破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以创新的思维来看待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把传统的反腐倡廉教育模式与创新教育形式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即能成为弘扬主旋律的阵地、信息沟通的桥梁,也是广大师生员工所能接受的反腐倡廉网络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远程教育形式的出现拓宽了高校教育的新阵地。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是主要针对成人教育开展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利用互联网、电视等传播媒介提高业余进修者的知识水平。本文从分析国外远程教育在办学体系、教学模式、质量保证、发展定位及趋势等多方面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进行探究,以期为促进网络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可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国外远程教育;中国高校;网络教育;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继续学习和提高学历水平的机会,也是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发展情况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处于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在办学、管理、教学、服务、资源建设、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在新时期还应继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积极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优秀。

经验。

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提高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一、办学体系多元化发展。

随着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校网络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办学体系方面,国外诸多著名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机构,如美国在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中拓展了自办网络教育机构、各传统高校联合开展的地方性远程教育机构、传统高校与技术资金提供商联合举办的契约式教育机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虚拟高校以及具有独立性的远程教育高校(凤凰城网络大学)等;加拿大主要设立了电视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沃特卢大学以及由加拿大高校与开放学习局联合举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英国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成功的典型代表即英国开放大学,为各个国家发展远程教育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其中还有新型电子大学及常规大学开办的远程教育机构等;法国的远程教育主要依托于公立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有瑞典、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远程教育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元化的办学体系。我国的网络教育办学体系主要有两种:其一,由传统高校设立的网络教育学院以及校外学习中心;其二,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其他参与开放式远程教育的地方电大及下设的教学点共同构成。通过上文分析国外多元化先进的远程教育办学体系,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今后应继续深化发展,以社会经济需求为依据逐步完善网络教育学历教育机构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以成教、自考、电大及培训等多种教育模式推进网络教育办学体系的完善。

二、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作为发展定位的依据。

从国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系统的发展与各个国家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远程教育不仅应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需求,在发展定位方向上还应为满足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发展为办学目的。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定位在不同国家中体现出不同形式,如美国主要开展学历学位教育,并规定网上文凭学位具有传统高校文凭学位的同等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已经被企业培养大规模应用;加拿大开放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开放远程教育的形式进行,每年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能够达到2万多人;英国远程教育以促进终身学习、全球化学习为发展定位,并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地位,在入学方式、地点、专业设置以及结业方式等各方面设置都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同时低廉的教育费用受到了全球学习者的欢迎。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以全日制教育形式作为自身发展定位的方向,旨在为广大在职人员接受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以及资格证书培训等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还有其他非学历培训等继续教育模式。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教育主要发挥着弥补传统教育多重限制下不足的作用,对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借鉴国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应继续拓宽教育范围,促使中央电大及传统高校的网络教育形式涉及到社区、企业及各行各业中,从而提高全社会人民的知识文化水平。

三、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

网络教育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已经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媒体与面授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多样性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利用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媒体技术以及协作学习方式等实现了网络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模式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美国远程教育在教学管理及技术应用方面主要以网络与面授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主要依托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实现非同步、双向交互式的远程教学模式,通过设立“学分银行”在网络中完成对教学的管理;加拿大的远程教育以学习者的时间、地点安排为主,通过灵活的教育模式满足广大业余学习者的需求;英国的开放大学为学习者提供脱产、不脱产的学习方式,课程设置内容随社会需求变化和调整,利用电视、广播、计算机。

等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制定了学分制、自由选课等教学管理模式。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为依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媒体技术、数字卫星系统、光盘播放及通信技术等,形成了实时、非实时结合,单向、双向互补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显著的普教化特征。在继续深化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应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继续优化和改革,制定完善的证书、学分认证制度。

四、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与应用水平。

国外远程教育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资源以及立体化教材等,重视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整合等,并且注重教学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远程教育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强调各类政府、社会办学机构的统一与协调,通过整合、共享不同教育机构间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发挥各个机构教学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浪费、重叠等问题出现;英国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设计、编写以及出版发行的质量要求都较高,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及设置方面十分重视知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并以活页教材的方式对更新的教学资源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产业化特征的教材设计、制作、发行及销售系统。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300多门网络课程、大量的国家精品教育课程以及针对职业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课程,此外还有大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在今后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在整合、优化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提高资源建设的公益性、标准性、示范性以及整体质量。

五、优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作为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不同学习者、受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以及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两大核心功能。美国远程教育在发展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时,让学习者全面了解远程教育模式以及办学体系的内涵,使其能够对自身学习可能实现的成果以及是否适合远程教育模式进行把握,美国高校普遍认为他们的在线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英国远程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媒体应用、资源建设以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在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辅导咨询服务的组织等方面也体现出较高的服务水平。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支持教学服务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利用网路平台、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招生、教学、资源、师资及就业等各方面的信息服务。但是当前部分高校网络教学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仍较为松散,未实现各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学分互认、课程互选等,因此,应从资源整合、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网络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六、建立并完善网络教育的监督保障体系。

远程教育不仅应保证教学质量,还需采取相应。

措施。

保障教育效益。在这一方面美国远程教育通过建立网络教育质量标准、提高网络教育机构的认证标准以及对课程质量进行监管等措施保证整体教育质量与效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在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通过实施全国统一考试、教学评估、年报年检等措施对网络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教育还应继续抓质量、重效益,结合教育内部自律以及外部监督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积极引导各高校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网络教育师资队伍,以实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作为我国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政府与各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从办学体系、教学模式以及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深化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其切实发挥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孔玲,袁若,杨睿,等.国家级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析化学”的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

毕业。

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3]王国川.高职教育与网络教育专业(课程)之间学分互认探索[j].高教探索,2014,(6).

[4]翟霞,冀翠萍.大数据背景下干部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困境和出路[j].理论学刊,2013,(11).

[5]郭“”,陈丽,陈庚,等.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

网络教育论文致谢范文精选

完成该论文历时半年时间。

在我写作论文过程中,导师教授一直都非常关心,给我很大的帮助,从论文的构思和具体细节给予细心的指点,导师的治学态度极为严谨,他成为我受益终生的学习榜样。

尤其在论文写作期间导师给予我的关怀,以及对我求职应聘的指点更是令我终生难忘,一想起来心里就倍感激动,温暖备至。

在这里,仅借论文完成之际,表达一下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同时,还要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在我读研期间,教授我学习知识的方法,通过互相的交流,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将成为激励我今后奋进的动力源泉,会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也仅借论文的一角,表达自己的谢意。

令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是我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他们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是我学习的最大动力,他们的帮助令我终生难忘,在我学业即将完成之际,表示深深的感谢。

但研究生的毕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的开始,我将带着大家的关怀与厚爱继续新的征程。

行动是最好的见证,我将用我的行动回报大家对我的关怀。

呼唤融入乡愁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摘要:留学生是高校教学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将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上快速的推广,获得国际上的认可,提升国家的声誉和国际地位。

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高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日益凸显,在国际的交往当中也有了更高的话语权,令国外的许多国家所向往。近几十年间,特别是在我国在国际奥运会上,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吸引了国外的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学习祖国的璀璨文化知识和涵养品德。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更是受到了留学生们的青睐。中国传统的体育是指中国50的悠久历史传承发展下来,益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体育锻炼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各个时期、不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文化传统知识。传统的体育文化教育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古代文人义士的思想精华,更值得人们去学习和领会。

在我国的教学课程当中,留学生的课程教育是国家教学课程当中的重要一部分,是传播国家的文化传统、人文素养、扩大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尽快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在国际上扩大认知和认同。因此,在大力倡导留学教育发展的时代,对留学生进行体育传统教育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我国具有5000年的传承文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包含着人生的哲理。例如太极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运动。易于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但是,太极拳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刚柔相济,相互融合。从其动作的要领、姿势和展示的形态以及其打法和发挥的威力,都是值得去学习和反思。更值得留学生去认真的思考和体会。从中能够体会到我国体育的传统文化内涵,逐步建立起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将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其都认同中国。令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好的发扬出去,传播出去。

2.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留学生教育是项国际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民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知识层面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教育。留学生在各高校的学习过程当中,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当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本质习惯,能够增进对当地国家的认同感和接受其传统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将国家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机遇,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当今,是大力倡导和发展留学的时代,是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时代,我国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旋律,奏响时代的凯歌,利用这一机遇扩到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3.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国际化的发展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留学生教育将是推动时代融合重要桥梁。留学生既能够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了解国外的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融合。这也将是我国进入国际化轨道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留学生教育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适应国际化潮流的方向,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提高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融合发展,高校的教育也呈现出融合之势,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壮大,对留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1.提升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声誉。我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在历史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特色的体育精神,例如中国的功夫,在国际上也占据着一席之地,深受外国友人的推崇。但是,他们都是在膜拜功夫的暴力,对暴力的崇拜或是种可以宣泄的工具,不能够理解其内涵。因此,要通过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转变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误解,转变思维,充分诠释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树立体育大国形象,提升国家的体育文化声誉。

2.便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已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是国家文化交流、传承的重要媒介。例如中国的武术这类项目,学校要对留学生专门开设武术课程,提升他们对武术的内在认可。将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到世界,在各地得以推广,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家地位的提升。3.促进对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讲究身心和谐统一的关系。对留学生的教育要从本质上进行教育,让其深受文化的熏陶,思想随着学习发生转变,摒弃本国的思维束缚,对国家传统的体育文化形成认同感。

三、结语。

预测未来几十年内来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只增不减,留学生队伍必将随之不断地壮大,对留学生进行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的方法,对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提升国家传统体育文化的地位、推动国际化教学发展的步伐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留学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军.论对留学生进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体育社会科学,9月.

[2]石鸿儒.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04期.

[3]饶平.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数据库,.

网络教育论文致谢词

在论文开题论证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王礼力教授、朱玉春教授、杨立社教授、孙养学教授、孔荣教授针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姜雅莉副教授在论文开题论证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在论文预答辩及正式答辩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王礼力教授、姚顺波教授、郑少锋教授、赵敏娟教授、霍学喜教授、孔荣教授、李世平教授、陆迁教授和西北工业大学杨生斌教授针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思路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感谢经济管理学院刘天军副教授、王秀娟副教授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同时对专家表示感谢!

呼唤融入乡愁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然而,在当代中国,乡愁不仅仅是人对于家乡和曾经生活场景的持久的、深刻的、美好的、眷恋的心理活动,还有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而极大地受到冲击的人们对于农耕文化生活的记忆,这使得乡愁具有文化记忆的功能。本文提出的乡愁教育就是从人的乡愁情结出发,以抗拒遗忘、记住乡愁、传承文化为使命的文化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反刍”生活、不违初心为特征的回归教育。作者在讨论乡愁教育的内涵、特征、途径、方法的基础上,对大学乡愁教育的课程体系、实施路径所作的初步分析,对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书法家刘杰在山东省青州市益都师范附小为学生讲解持笔要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小学的学生在上书法课。

乡愁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在当代中国较早受到追捧的,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首诗表达了被政治分隔多年的台湾游子对于祖国大陆故土风情的深深眷恋。这样的深情眷恋,恰恰是乡愁的核心要素。

乡愁一般发生在18岁成人之后,集中表现在对于青少年18周岁以前生活情景的深刻而又美好的记忆和缅怀。但本文讨论的乡愁,是指当今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国人对于急剧消失的传统时代记忆载体的怀念和眷恋。这样的乡愁既符合十八岁个体生活经验的回顾,亦是民族整体对于传统消失的积极性心理焦虑。乡愁具有抗拒遗忘,珍惜传统,不违初心的文化价值。

乡愁本质上是精神活动,是曾经的物化生活的当下“反刍”。著名哲学家涂又光先生的教育哲学强调,教育的意义在于对人类生活、精神智慧的反刍,就是像老牛一样把吃过的草慢慢的转化为牛体的营养。乡愁亦是如此,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往往因乡愁形成历史的民间记忆。在相对封闭、质朴的民族,乡愁往往是口耳相传的神话、歌谣、图腾等。而对于当代中国,乡愁的特征,有相对固定的表现,亦有与时俱进的发展。

在当代,乡愁往往表现为个人对于往昔生活的诗意幻化。乡愁有精神过滤或者美化的特点。比如,少年时代奶奶用农家肥种出的甜瓜,具体的味道是不是好过今天多元化的香瓜?这个并不重要,那种纯洁的记忆,才是最重要的乡愁。偷吃生产队豌豆角的记忆、光着身子泥塘里捉鱼的快乐、旁听高年级历史老师用纯正的普通话讲玄武门之变的忘情、跟漂亮的团支书路遇打招呼的脸红……在足够长的岁月长河中,酿成美好的乡愁记忆。至于参拜陈景润先生故居的震撼、师生公祭陆象山墓的崇敬等,更是乡愁的升华,教育的自觉,具有一种美丽的感动。

在当代,乡愁折射出亿万游子现实困境的心理慰藉。在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的时代,亿万被冠以农民工身份的农家子弟背井离乡,各地谋生,是乡愁在民间催生的社会共境。当代农民工为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创造出巨大的财富,而这个群体遭遇了诸多社会歧视和不公。无疑地,曾经的家乡记忆、尚存的家园气息给他们提供了工作的动力、生活的勇气和心理的慰藉。同样的,80后一代打拼的知识人,面对压力山大的现实困境,亦有乡愁的浩叹。

可以说,乡愁本质上是文化自觉、文化反思行为。人皆可以乡愁,然而乡愁不能够仅仅限于奶奶的豆瓣酱、爷爷的木匠箱、塘边的皂角树、故乡的`油菜花。乡愁的质量决定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度和高度。

乡愁的传统文化特征,成为乡愁教育开展的前提。乡愁教育是特殊的民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说明的是,乡愁教育不等于“乡愁”加“教育”,不等于乡土教育,也不单纯等于传统文化教育。乡愁教育,旨在恢复民间文化记忆,昭示文化共同体不违初心,不忘初心,温情家国,敬重传统,共创未来的教育。乡愁教育是既新且旧的教育。它是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化传统时代的教育新产品,又是文化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共建未来的教育旧使命。

乡愁教育的层面及实施。

文化心理层面,乡愁教育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民族的共同记忆的叙事、传衍、记忆、弘扬,对于克服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直接的针对性,长善救失功能明显。教育内容层面,乡愁教育通过文化遗产教育、国情教育、民俗教育、乡土教育等方式进行,形成相应的教材、课程、案例、题材、领域,发掘和凝聚乡愁教育研究方向。在职业教育、培训层面,乡愁教育对于民间工匠精神、民间科技技艺、民间生活经验等总结与传承,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大有可为。

乡愁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民族文化传统的整体记忆和个人文化传承,抗拒集体无意识遗忘,为中华民族保留文化基因。因此,乡愁教育应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乡愁教育的课程体系、学科体系,构建乡愁教育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技术体系。

凡是乡愁所在,即是乡愁教育的内容。首先,乡愁的物质化载体,是乡愁教育的依据。乡愁主要是指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所以,乡愁所指包括家乡的山林、溪流、田野、菜园、特产、村落、集市、庙宇、祠堂、牌坊、学校、书院、古井、古桥、墓地等,又包括家乡菜肴、小喫、民俗、节令、方言、传说等等。家乡亲邻、乡贤、名流、匠人、奇人、奇异风景,等等,都是乡愁教育的活教材。家乡精英、名流的传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些才是历史教育的宝贵教材。

乡愁教育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路径。读经,即阅读以儒学为主根的中国文化经典,包括传统儒学教育的蒙学教材,是最低成本且富有活力的乡愁教育。写字,是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的基础训练。写好汉字,是中国文化人的基本功,客观上有利于传统文化文脉的延续。作画,不仅是文人画,尤其是民间绚丽多彩的绘画技法、工艺、流派、风格的学习、传授、广大、创新,是乡愁教育的非常接地气的领域。与之相关的还有剪纸、面具工艺,以至民间戏曲彩绘、服饰的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能够将乡愁教育带入多元化境地。中华传统武术是健体、自卫和养身的重要领域,也是乡愁教育的当然组成。

乡愁教育更是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天地正气价值观的倡导与弘扬,对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探索外部世界和内在精神的彰显与复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仍然是乡愁教育保持生命力的旧途径和新法门。读万卷书,当然要读今人对于传统的许多研究成果,更要以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治学精神多读中国幅员辽阔进而丰富灿烂的地方志,家族宗族谱牒,碑刻,墓铭,庙宇祠堂修缮记录,匾额,郡望门第堂号,坊记,方言,俚语,民谚,等等。乡愁教育意义上的行万里路,更强调结合学业、研究走访古村、古街、古城、古巷、古桥、古庙、古井、祠堂、摩崖石刻、名山大川,在乡间疾走,到河边捡石子,拜访乡贤、隐士,品尝风味小喫,等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乡愁教育,本质上是落实中国文化的知行合一为己之学的学统——为学之道的传统。

乡愁教育呼唤人们珍惜传统节日假期,与家人、长者、贤者相聚、交流;清明节祭祖;重阳节敬老;善待家中老人;常怀感恩之心。

在大学教育中植入乡愁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关注的相对新颖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管理与创新问题。

大学生处于乡愁教育的黄金时期,是“十八岁”特殊时期的衔接点。此前,乡土教育、家庭教育、生活经历,形成乡愁。此后,乡愁渐渐成为生活、成人、励志、归属的文化反刍。大学乡愁教育,对于莘莘学子形成抗拒遗忘、记住乡愁的文化无意识,恰逢其时。大学乡愁教育意义重大,数以千万计的学子的传统文化价值认同,足以影响甚至改变未来中国发展的道路。

大学乡愁教育的课程体系开发,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和丰富的大课题。总的说来,既要根据现有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归并乡愁教育课程,又要珍视中国文化的固有传统,超越机械部件零件组装式的课程安排,寻求乡愁教育课程的整体性、鲜活性、田野性、实践性构建。

大学乡愁教育应该十分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田野作为传统——知行合一,为己之学;抢救记忆,激活文化。大学乡愁教育的学科归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操作难题——乡愁教育从文化价值层面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属性,课程体系是复杂学科、交叉学科体系,课程的开发与管理,需要用大教育的思维和管理模式进行。从德育层面看,乡愁教育对于大学德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具有重大意义。

浅谈网络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教育自身突出的优势,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

网络教育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措施。网络教育不但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其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能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其时空分离、宽进严出的特色,为从业人员的不脱产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极大地提升了在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幅员辽阔的中国,网络教育是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我国真正意义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截止到目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网络教育学生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尽管网络教育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就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网络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使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1.学习促进性。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网络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学习的资源和信息,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方式和自我评价等,这样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自主学习的热情。

2.交互共享性。

网络教育实现远程双向实时交互式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师生的交流与协作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变得丰富。我国的传统教学都是班级讲授模式,互动活动较少。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则为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学院都采用这样的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有些还有答疑板和论坛等工具,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及时答复。

网络教育在提供网络课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料库,不同地区学习者可以跨地区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学习资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3.自主平等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交往的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往方式也由单向性向交互式转变。在网络教育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交往关系更趋于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习者,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影响学习者,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1]。

4.丰富高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中接触到绚丽多彩的文化内容,获得更丰富的资料。网络教育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和方式。对学生而言,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制变得更加灵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了选择的权利,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因为他们不再是被迫地学习,而且这种选择既不费时,也不费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这些都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促进思维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平台。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运用网络进行教育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但是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沟通方面。

网络教学可以真实地模拟这些传统教育中的方面,但不可以完全取代。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网络远程教育强调学生个别化学习,教师辅导为辅助的学习形式。在这种师生分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指导学生,解答也不能满足众多学生个性化的需要,难以因材施教,教书不能育人。虽然有一些交流平台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但是与传统的课堂师生沟通方式相比,相对较弱。

2.自主学习方面。

网络教育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它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度的学习灵活性,这会使学生太过自由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这种问题正在逐渐得以改善,现在很多网络教育学院都有专门的导航学习板块,并且把网络学习指南作为入学的必修课,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逐步提高。

3.基础设施方面。

网络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宽带问题一直是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地方网络传输速度慢,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差,影响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建设宽带网,而且上网费用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4.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实现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网络教育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网络资源共享量还比较少。现在各高校都是各自开发自己的学习的平台和管理体系,在网络课堂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很少能实现共享。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浪费。

5.监管方面。

目前,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育管理方面的法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信息产业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管理的职能,又都不十分明确各自的责任,这导致目前网络教育比较混乱,对于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订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远程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

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远程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其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10位,科研水平排名第27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我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底试点高校累计招生670万人,年招生规模已接近全国年招生规模的1/8,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国家很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其作为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短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教育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四、结语。

现在网络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尽管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育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网络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能正确分析和逐步竭力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教育事业一定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教育也将步入崭新的时代。

呼唤融入乡愁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重视和投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而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的不断接轨,各种产业对外交流和贸易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形成一定认识,能够帮助其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文明出现起,这两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都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阻碍因素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能力中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从当前的高职院校院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依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第二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本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具体的学科知识点,对于英语国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能足够体现。第三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教育。这些都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课本、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教育的融入,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要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上要教学的内容,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或者是根据课本上已有的涉及到文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模块。其次是在文化内容的导入中,要注重文化内容要和日常交际的需要有关。第三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等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其接受和消化的文化教学方式。第四是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创造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首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收集一些和英语国家相关的电影、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在课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和体验到异国文化,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晚会、圣诞之夜等,来为学生模拟一种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太容易获得和英语国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国外电影、欣赏国外音乐等途径获得,而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语言、行为、风俗、价值观等内容。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本中文化相关内容缺失的情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报刊杂志、文献等资源中主动接触和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掌握。虽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并不能走入引导学生崇尚西方文化的误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识,着重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了解西方文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祖国。

参考文献:。

[1]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大学学报,,(6).

[2]薛红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2).

[3]罗海燕,杨红英.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09,(31).

呼唤融入乡愁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摘要:我国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学热”带动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幼儿的启蒙教育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因此,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目前幼儿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学前教育;重要性;结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历来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而传统文化中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就是启蒙教育的基本素材。近年来在“国学热”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倾向于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发展中,如何实现幼儿学前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则成了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国学热”虽然带动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但是在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当前年轻父母多是“80后”,这些家长在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西方教育理念,他们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忽视,对于所谓的西方科学的教育方法趋之若鹜,并愿意为孩子渗透西方教育,因而阻碍了传统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些过于严苛的教育理念甚至鼓励体罚孩子,提倡“愚孝”,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脱离了现代教育理念;一些青年幼教在实践中,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难以做到以身作则,无法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好全面的教学渗透,让孩子在形式化教学中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相对单一,许多幼儿园所谓的传统文化渗透就是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而忽视了其他文化形式的教育价值。从上述问题中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够让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二、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不应该是简单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因此,在二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体现教育效果,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教育内容是教育实践的载体,其决定着教育培养的方向,我国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虽然优秀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作品占大多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男尊女卑”“愚忠愚孝”等糟粕,而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有选择性地予以剔除,从而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2)坚持“渗透”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也发挥着各自的价值,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3)坚持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相统一的原则。通常意义上讲,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是统一的,但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其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理解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着重采用行为规范,并辅助价值理念的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言行合一”的品质。

三、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要想实现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制定实践措施: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教学融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主导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在教育渗透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还能够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示范引導,进而强化教育效果。其次,注重游戏教学,在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如利用成语接龙帮助孩子积累成语;利用童谣讲述历史故事等,以激发孩子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诵读经典,在文学渗透中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启蒙读物应该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基本课程资源,让孩子在每日晨读的时候诵读经典,并在反复诵读中逐渐理解传统文化,并融化到行为中来,如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孩子对社会关系、行为规范有一个初步认识。最后,尊重孩子本性,在民间文化活动中体会民俗。在教学融合中,教师应该以孩子为出发点,坚持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孩子引入到文化教育活动中来,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组织班级活动,让孩子在参与中体会民俗的魅力。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启蒙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积极创新学前教育内容,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济,用更加包容的精神让孩子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从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3]陕艳娜.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j].新西部(理论版),(3):108,110.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教育论文

传统的中国古代史教学方式,从小学到大学,无非是一枝粉笔和一张嘴。这种教学,如果教师口才好,讲解生动,能够展现其精彩的地方,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想像。但它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其枯燥抽象常成为学生们指责传统教学不足之处的口实。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疲于写板书,在黑板上反复擦写。尽管现代教学用的粉笔有了不少技术上的改进,但其不卫生性仍然会让长期使用的教师和听课学生带来一些程度不同的危害“另一方面,板书耗时较多,一节课的内容,有不少时间是给板书、擦黑板占去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使用上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过去教学擅长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已经行不通了。有的甚至还认为,多媒体在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是“恰到好处”,使“原本遥不可及的东西通过幻灯片、dvd影碟等媒介”一一展现给他们,从而对教师的讲解有更为深入、更加形象的理解与体会,增进了历史教学的生动趣味性。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多媒体平台所展示的图片或资料等,使教学形式更加显得生动有趣。

首先让学生感受明显的,是多媒体大大弥补了传统黑板书写教育的缺陷。一般地讲,黑板只写些死板的文字,最多配些教师手绘的地图,甚至以张挂教学用图来取代,比起多媒体可以播放教学课件、展示图文材料!播放历史或考古纪录片的形、声兼备的教学手段来说,显然要逊色多了。同时,多媒体的运用大大节约了时间,省了不少板书之累,从而可以有较多的时间来展示更多的信息给学生观看。

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对历史课堂而言”学生们普遍认为,由于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使他们看到了大量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大量的历史性图片。这是以往没有多媒体技术支持的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重大缺陷。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限制在四十五分钟,仅仅是史料的运用和讲解,就会耗费不少的时间,但多媒体平台的支持,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下子就变得轻而易会,教师可以将史料预先输在课件上,上课时只需播放和讲解,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能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臻于全面“这样既省时,又高效,使一节课的教学信息量得到成倍的增长。

特别是对于历史系的学生来讲,传统的对于历史的解释和分析,由于有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看到原始材料后,在教师的分析引导下,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文献材料所揭示的时代内容和背景,也可以得出个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一点,是以往单纯口述译编后文献解读或缩减后的材料列举所不能比拟的,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文献的兴趣和能力,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

所以,如果教师都能善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图片或实物,比起大学以前传统历史教学单一的介绍形式,显然更能使学生将教材内容的记忆变得更加具体有效。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讲课的重点与讲述同步显示在屏幕上,有助于学生对于重点内容的把握。更让学生感兴趣的,是在纷繁劳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动态的多媒体影视纪录片,从而在另一种角度,更加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图文混讲的方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许多学生声称,这能有效减除他们听课的困倦和疲劳。

多媒体教学变成从粉笔板书到电子板书的工具。

当然,现代技术的运用是否每一个人都完全适合,也是因人而异。

良好的教学手段仍然需要应用得当,从而可以事半功倍,使长期局限于课堂上接受教学的本科生,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更能够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看到的文字和画面原始资料,加深学习印象,逐渐培养起个人的解读能力和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毋庸赘言,这样的教学同时也是十分生动、活泼的。

其实,真正要将多媒体充分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的。一节课的内容,有时准备起来会耗去五倍到十倍的时间,甚至更多。尽管如此,多数学生还反复要求多增加历史图片资料、地图、插播纪录片,还要求多一点古今对照的内容。另外,及时准备充分的多媒体教学,如果在屏幕上除原始资料外,过多附设讲义内容,那么使许多喜欢记笔记的学生无法在抄录讲义的同时很好地聆听教师授课,多数情况下只顾及了前者而无心听讲,发而使教学效果打了不少的折扣。

所以,再好的教学手段,其效果如何仍然是两方面的,一是学生,他们在听课中的选择性,即在又要记笔记又要听教师讲解中如何取舍;二是教师,不能仅仅依赖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具体教学仍然要靠教师的有效调配,更不能屏幕上一套,说的是另一套,很容易造成学生“视听混乱”,更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

因此,如果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毫无疑问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总之,尽管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由于教师个人调配方面的差异,其效果也有不同,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这一点,通过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可以清楚地得知。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日益广泛地被教师们选择使用,对教师配套的电脑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