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模板8篇)

时间:2023-10-15 04:37:44 作者:书香墨 最新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模板8篇)

当我们踏上全新的旅程,让我们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你写出与众不同的开场白。总结是演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开场白能够打动听众、提升演讲的效果。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一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比的好处、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在上一节课也体会了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奠定了基础。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好处时比较困难,为此,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一系列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超多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明确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堂上我设计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透过表格、图像、表达式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虽然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必须”,为认识正比例奠定基础。之后,我给学生带给第二个情境:当速度必须时,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光的变化关系。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时光和路程表填完整,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时光发生变化时,路程怎样变化;第三个情境则是,购买同一种苹果(也就是当单价必须时),应付的钱数与购买的苹果质量之间的关系。

透过以上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当速度必须时,路程随时光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路程与时光的比值相同;当单价必须时,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透过比较,概括出以上实例的共同点,引出“正比例”的好处。最后,透过小结、练习让学生总结出决定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依据:

1、两种变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种量比值是否必须。

在巩固练习题中我让学生超多的复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一些学生较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重点的讲解。例:圆柱的底面积必须,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是否成比例;人的身高与年龄是否成比例;一瓶矿泉水,喝掉的和瓶里剩下的水是否成比例……等等。

但是在教学中同样也感觉到,由于这个概念比较长,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这个好处记忆下来是比较困难的,个性是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我也教给学生必须的方法,抓住句中的重点,透过理解来记忆。让学生透过相互之间说,前后同桌检查,到达对该概念的熟练叙述。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二

《比例尺》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比例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对于比例尺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结合学生的认知实践,让学生逐步突破重、难点知识,即掌握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类型,会求比例尺并进行不同比例尺之间的转化,同时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1m的长度在纸上画不下这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引出比例尺,让学生经历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本节课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形式,这一点两者的关系讲解的不透彻。

2、在计算比例尺的时候,带单位化简比这里学生不够熟练,影响教学进程,这里可以安排复习一下旧知,可能教学效果比较好。

3、上课的语言语调要有起伏,还有肢体语言要更加的丰富。这样能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4、板书书写太急促,字不够端正,整体还可以更美观。

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一步步改进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三

《比例尺的应用》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比例尺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内容较多,要求学生能读懂平面图,理解比例尺的一般意义,会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还能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要让学。针对这节课我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先复习一下比例尺的意义,然后创设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课的学习。

二、这节课的重、难点是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而准确把握比例尺的意义,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提供了算法多样化的依据。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出比例尺1:8000表示的意思,在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在反馈汇报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在巩固练习时把数学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比例尺的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反思这节课,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用解比例这种方法时,解设时用的单位还是搞不清。课后我把这个问题和老师们讨论了一下,大家认为如果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设为米?为什么要设为厘米?而不是老师重点的提示,可能学生的记忆会更深,理解的更透彻。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四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可以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五

在教学成正比例的量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在教学例1,自学例2时,我都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尤其是例1,通过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揭示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特点及性质时,让学生根据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相对应的路程(总价)是怎样随着时间(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3、相对应的路程(总价)和时间(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来组织、归纳、得出其性质和意义。 在教学例2时,我安排了自学,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知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跟老师的接近或相同,这样他们会有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处在引导、辅助的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尽情表达对于知识的见解,让他们深深感受到这间教室是属于他们的,这节课是属于他们的。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有下面几点反思:

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正比例的练习中,学生都能够用除法去验证结果是不是一定的,从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可见教学效果非常好。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正比例意义一课包含的难点很多,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都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把这些知识都集中在一堂课中,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得不深不透。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于正比例的意义,并且在发现规律上重点着墨,看起来好像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六

《比例尺》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会这两者之间的互化,会利用有关条件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或者实际距离。这一部分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课堂容量较大,如何在四十分钟轻松完成这些任务呢?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结合教材特点,分析设计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尽量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身边的事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了参与,才有学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为一个脑筋急转弯,通过提出问题:“一只蚂蚁8秒钟就能从北京到上海,这是为什么?”这样比较趣味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

结合教材特点,引用淘气和笑笑绘制的学校周边平面图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同一幅图不同的距离必须按一定的比来画,否则不合理,这个比就是比例尺。这一情景的出现,强调了比例尺的重要性,学生有了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比例尺是什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理解讨论,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这个比不是尺子,而是一个比,要求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时才可比。

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计算笑笑绘制的平面图的比例尺,然后告诉距学校实际距离的某活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画出这一地点。那么学生就必须算出图上距离来。这时学生算法较多,可以是:40000÷10000=4(厘米)也可以40000×1÷10000=4(厘米),也可以用比例来解答。解答过程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比较,讲清道理。

当然,这节课有很多遗憾之处,我觉得安排上有点凌乱,条理性不够好。虽然学生做了总结梳理,但对整堂课教学来说还是有遗憾,如果安排更有条理,我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七

当同学们知讲了“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叫做那幅图的比例”后,有一个学死问我:“教员,比例尺不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吗?既然是他们的比,为什么不叫比尺?”那一题目引起了大师的康乐喜爱,课室先安祥下来,过了一会,有几个同学不才里小声天谈论起来。实在,阿谁题目我还实出想过,夙昔我也上过那一课,出闪现那样的题目。既然那样,我便把题目扔给学死。“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讲的有事理吗?或者你能诠释为什么书上叫“比例尺”而不叫“比尺”的本果吗?”有的同学用定义来诠释,可是讲来讲出,比例尺的定义便是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那叫比尺也公道,那样越讲越糊涂。“教员,从获得比例尺的过程来讲,他搜罗两个比。”科代表晖晖掀晓了本人的见解。我用眼神默示他延续讲下往。“比圆书上的例4:把实践间隔10米化成1000厘米,然后10:1000=1:100那便是一个比例。实在前后皆是那幅天图的比例尺,只是后里对前里停止了化简。”同学们似懂非懂天颔首。谁听明白了他们意思,小吴同学站了起来:“我知讲了,在一幅天图上,每段的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比皆便是比例尺。获得比例尺的阿谁过程蕴涵了两个比,而且那两个比相等,固然叫比例尺更适合。”同学们好象逐渐明白了,举足的同学更多了。“我感觉比例尺像一把尺子。”……固然那里用了一些年光,然则,对“比例尺”阿谁笼统而又单调的见解,学死能议论得那末强烈强烈热烈而又深进,我何乐而不为。

课的伊初,我出示了中国天图、深圳天图战一些仄里图给学死看,让学死谈谈本人对绘制天图的熟悉和体会。从学死死习的死活实践引进比例尺的意义战价值,同时引进本课的讲授.

在讲授例5阿谁例题时,大部分学死想到用比例尺的定义列出一个比例,再经过过程解比例供出实践间隔,然则许多学死在设已知量的时分皆把单位带错了,实在那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仍然是把题目扔给那些已经把握的学死,他们经过过程前里供比例尺的时分单位要同一,很好天诠释了那里为什么要带“厘米”阿谁单位。有几个同学想到了安排图上间隔战实践间隔的倍比干系来供北京到北京的实践间隔。例如:比例尺1:6000000暗示的图上间隔是实践间隔的1/6000000,实践间隔是图上间隔的6000000倍,图上的15厘米。便用15乘6000000得90000000厘米也便是900千米。还有几个同学安排比与除法的干系把比例尺看成图上间隔与实践间隔的商,把图上间隔看成被除数,供实践间隔也便是供除数,用15除以1/6000000也获得了正确成便。后里两种圆法皆是一些上层死想到了,考虑到我班学死根柢比较差,大部分孩子接管才具也短好,假定每种圆法皆往细细的话,会让他们殽杂。所以在学死介绍了那两种圆法后,我只是赐与他们必然,并出有在班级里往践诺那两种做法。

深思本人的那节课,感慨感染比较清楚、流利,知识点也皆降实到位,学死介入的热忱比较高。只是在后里的操演中,发明照旧有几个不知讲如何带已知数的单位。针对学死的环境,我将及时天停止指导,并不才节讲授中恰当天停止回纳清算,加强学死的熟悉,辅佐学死更好天把握!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不足之处篇八

本节课是在特岗教师培训时在上前城小学做的一节课。比例尺的教学在本校试讲了效果不错,但是异校上课差异性就较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都不熟悉,这节课让我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是启而不发,所以感受也颇深,现就反思如下:

1、这堂课总体学生积极性没调动起来,我感觉这跟异校教师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反应也很慢显得课堂很沉闷,特别是让学生小组讨论时学生参与的很少,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呆坐着。

2、本节课的导入我选用了生活中的例子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导入,目的在于导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样的设计既放松了心情又为本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这一环节我感觉不足的是应该从这个就引导学生探索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这样上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3、在画线段图揭示比例尺的意义时,浪费了很多时间,这样就会感觉前部分的教学不紧凑,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懒散。在这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一个不足,比例尺的书写形式没强调,放在课的最后强调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在本节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写出1:10也有学生用分数表示,当时强调了分数形式的读法,但是学生在后面又出现读十分之一时我没及时强调,所以这块我引导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在下节课中继续强调读法。

4、在认识线段比例尺时,我选用了自学的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本节课时间没把握好,导致课时量有些少,本课还设计了两个练习还没来得及出示,总体感觉本节课我的教学不是很成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