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优秀5篇)

时间:2023-10-02 19:24:02 作者:字海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优秀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篇一

作为家长来说,送给孩子一点礼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我们却很少想过,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礼物?我们应该送给孩子什么样真正的礼物呢?

一位美国家长的感悟,使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是听听这位家长怎么说的吧:像许多美国人一样,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为孩子购买礼物上,但却不能确定这些礼物对他是否有用,甚至不知他是否需要。于是我提醒自己,要认真思考一下关于“赠送真正礼物”这件事。

小时候,爸爸给了我“爱读书”的礼物。因为他喜欢读书,有满满一书房天天与他相伴的书籍。在我家起居壁炉平台上,还有一整套《莎士比亚全集》。在爸爸看来,为孩子买些书籍,无疑要比购买玩具和衣物更为重要。

妈妈给了我“关爱”。在爸爸去世后,妈妈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有一次,妈妈带了一个小女孩回家——由于子弹飞进她家的窗户,致使这无辜的女孩失去了一只眼睛。妈妈教我怎样摘下她的玻璃义眼,怎样清洗后再安上。我觉得这事很简单,但真正动手要做时,我却发起抖来。妈妈见状把我轻轻推到一边,准确无误地亲自做了一遍。我想,是她教给了我如何关爱别人。

邻居特里萨·凯利夫人给了我“勇敢”。她住在阿米莉亚大街一座有四个房间的房子里,有个大前廊和一个小后廊。在妈妈外出时,我就喜欢呆在凯利夫人家中。夏季的一天,突然来了暴风雨,凯利夫人让我把晾晒的衣服收起来。就在我要去收衣服时,突然响起一声霹雳,我怕了,跑回来,躲到凯利夫人的怀里。凯利夫人同我一起去收衣服,并平静地向我解释这种自然现象,轻描淡写地告诉我,这没什么可怕的……

小时候我在圣诞树下找到的礼物,如今大多已不复存在,甚至不记得了。但是童年时代由父母及邻居给我的人生教诲,我却依然带在身上,珍爱备至。因此我决定,要——把这些珍贵的人生教诲告诉给他们,我想,这比一台玩具电动车更加重要。

这位家长把“爱读书”、“关爱”、“勇敢”看作是最好的礼物,这样的的认识,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我既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孩子的家长。而在送给孩子的礼物上,我们的确是有误区的。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读书,但在读什么书上却有着极大的误区。每到新学期的时候,家长都要拥进新华书店,帮孩子买一大堆的书,那都是些什么书呢?五花八门的教辅书,都地跟教材相配套的各种练习。作为班主任,我对班级学生做过调查,现在学生手头有文学名著的几乎少之又少,有时间看课外读物的更是寥寥无几。语文老师还好,还能鼓励学生多读些文学著作,而其他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大加封杀了,家长也是无情封杀,只要是与学习科目不符的书籍,统统被家长认为是闲书,是看不得的是耽误学习时间的。想想看,孩子整天只对着什么学习兵法、考试秘笈什么的一类书籍,知识面能宽广吗?

尽管家长,有的老师觉得现在孩子时间宝贵,学习竞争又是如此残酷,广泛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将来前途,但这却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呀。

一位作家说过:“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千百年来,人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提升品位,也藉此得到生活的力量。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的基本途径。中国青少年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据《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时就开始阅读,而中国儿童则普遍要到2-3岁左右才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在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小学二年级)才能达到这个水平;美国孩子的年阅读量是3万字,中国孩子的阅读量是每年5000字,只占他们的六分之一。

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如果不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起这一能力,那么他们“以后会遭遇到读写的困难,且困难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在青少年中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英国1998年到1999年开展了阅读年活动,这一年里,政府额外拨出了1亿1500万英镑的购书经费,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共增加新书2300万册;从1998年9月的新学年度开始,小学每天都有一小时的语文课程,专门用来提升读写能力。阅读年活动所点燃的阅读热情至今仍在继续,原本到处可见的阅读年标语“读书吧”,如今又变为“继续读下去”。在美国,布什上任后,提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落在后面”的教育改革方案,并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出50亿美元的经费,希望在5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布什夫人也推出“阅读、阅读再阅读”计划,提醒天下父母,必须在孩子童年时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早在10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2001年底,日本专门颁布了儿童阅读推进法,并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可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我们切不可只盯着孩子的课本书籍,更要让孩子广泛阅读,涉猎各种知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说说“关爱”。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我们也进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存在着误区。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大冷天把衣服脱给一个生病的同学穿了,我想大多数的家长会责怪自己的孩子是个“傻子”。为什么呢?这关你什么事呀?你只要搞好你的学习就行了。

今年夏天去北京,回来时在合肥火车站,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孩子,还拎着好几个笨重的行李,我走上前去摸了一下那孩子的小脑袋,就对那位母亲说要帮他们拎一下那行李,谁知那名妇女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把我当什么人似的,赶紧用脚踢她的孩子,慌忙跑走,边跑还边说:“快跑,现在世上坏人多,我们可要小心!”很显然,她把我当坏人了。

我无奈地摇头。现在我还时常想到这一幕。我现在想,这位母亲回家后还会在孩子面前炫耀说是她能看出坏人,会教育孩子不要理睬任何陌生的人,不要相信任何陌生的人,那当然也包括不要帮助任何陌生的人。如果真是如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该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呀。

《新安晚报》“社会镜像”栏目10月21日报道,安徽利辛县旧城派出所接到辖区村民李某报警:他的孙子和孙女在本村被人同时杀害。经警方调查后发现作案者小满(化名)就是与这对少年兄妹朝夕相处的小伙伴,而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仅是双方玩迷藏是产生的几句口角纠纷。

而之后小满交待的杀人动机则更让人吃惊。小满说,俺几个在一起捉迷藏,他俩输了,就开口骂我,后来我上楼睡觉了,他们还在骂,又往平房上扔砖头,砸着我的脚了。然后我也扔砖头一不小心就砸着李某孙子的头,他们威胁要告诉我妈。由于小满以前和李某孙女一次吵架后,曾被母亲罚跪半天,还挨了打。听到兄妹俩的威胁,害怕自己再挨打的小满心中更加恼火,又用砖头连续几下砸向李某孙子的头部,致使其当场死亡,而年仅5岁的妹妹看到哥哥被人打倒在地,就本能地上前帮助哥哥,急红眼的小满又用砖头砸死了她。

在这则报道中,我们可的看到小满杀死人也好象是在玩捉迷藏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细一想来,我们可以看到小满的母亲不但没有给他以应有的关爱,更没有对他进行关爱别人的教育,而我想小满在学校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恐怕也是极少的。现在我们还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报道,应该说,加强对孩子的关爱以及对他们进行关爱别人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再来说说“勇敢”。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一直是我们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有人说这是由于我们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人向来就不善冒险,崇尚平和,但这好象还不是充分的理由。

象前面文中的那位邻居,面对雷电能坦然和孩子讲解。要是我们的家长会怎样呢?赶紧让孩子躲在家中不要乱动,并告诫他不能乱跑,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当然,关心孩子的安全是对的,但在有些时候,当需要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时候,我们也要辩证地去看待。

比如说现在都强调安全意识了,当然这是应该的。而学校在这方面怎么做的呢?上体育课,老师稍困难的一些动作就不敢做了,为什么?出了学生受伤等等的事,学校的麻烦太大了,谁也不想惹麻烦呀。春游是学校的传统项目,让学生有亲近自然的机会,现在学校也不敢组织了,怕出事呀。要说什么探险之类的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出了事故谁能负得了责任?据我所知,不少学校原先制定的一些研究性课程是要走出课堂到自然中去的,现在也基本上取消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嘛!

照这样下去,我们好象是要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一株株养温室时美丽的嫩芽,一只只关在笼子里的好看的小鸟,一头头温顺的绵羊。而我们的下一代都成这样了,祖国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总之,我们现在都有一个共识,孩子是未来,我们都很关心他们,就送给他们礼物而言,我们也毫不小气,只是我们在送给孩子东西的时候,物质上考虑的多了,而没有从培养孩子的精神品格上多加考虑。

还是从那位美国家长的体会中得到点启示吧,送给孩子“学读书”、“关爱”、“勇敢”,这才是最好的礼物。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篇二

解读孩子学钢琴的真正意义

英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语文)、数字(数学)、音符(音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其它乐器比起来,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以下优越性:

1、音域宽广。钢琴共88个键,几乎包含了音乐活动中所使用的乐音;

3、钢琴经常用于课堂教学,声乐、舞蹈伴奏等,是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音乐教学工具;

4、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乐器的基础,特别是键盘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风琴等;

5、学习钢琴是学习其它音乐知识的基础,特别是乐理,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创作等;

6、学习钢琴是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手段之一,许多音乐人才是从学钢琴开始的。

从非专业的角度讲,学习钢琴有以下好处:

2、学钢琴能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表现在:培养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性情,锻炼人的毅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钢琴的孩子自信、自立,精力容易集中,做事不马虎,将来更容易成才。

综上所述,学习钢琴比学习其它乐器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一些发达国家有着很高的家庭钢琴普及率,有些学校将钢琴作为必修课,足见国际上对钢琴教育非常重视。在我国,近年来家庭钢琴的普及率在不断上升,学钢琴的孩子不断增多。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钢琴与其它音乐手段一样,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重视。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篇三

“宝贝,来,我们吃饭饭”、“等会儿坐车车”、“穿漂漂”……这种颠覆中文语法的说法,竟然是源于父母之爱。别把我们的老祖宗气活了,还是和孩子说几句标准的中国话吧。让孩子正常生活,他们才能长大。

“我的大儿儿!快过来,妈妈带你去买漂漂(即漂亮衣服)去,咱们一会儿啊,先坐车车,买完漂漂了,再去吃饭饭……”

奉劝这位家长把舌头捋直了说话。

孩子的心智是不成熟,但千万别小瞧了现在的孩子,我曾见过一个小女孩,虽然只有三岁半,但她完全可以分得清什么是溜须拍马,什么是撒娇发嗲。所以,孩子不需要成人用刻意的语言和行为去迎合他们的心理,孩子会根据自己内在的发展渐渐了解这个世界。相反,如果成人打乱了他们内在成长的秩序,总是刻意地营造“吃饭饭、坐车车”的氛围,实质上只是满足了家长的心理,而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家长不妨以自然的状态对待孩子,向孩子展示一个正常的成人世界。

劳累的父母因为对孩子充满了爱,所以劳累得快乐,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家长朋友们,我们必须要舍得孩子长大!要知道,母亲的怀抱再温暖,也不如给他一双强健的翅膀,这样即使母亲不在身边,他也能飞翔;父亲的肩膀再结实,也不如给他站立的力量,这样即使父亲老去,他也能独立行走;无论父母是多么智慧、多么有能力,都不如教给他智慧和能力,这样才能让他独立面对世界。

作为父母,纵然再舍不得,也必须舍得,不能因为舍不得就牢牢地把他圈在自己爱的包围圈里,这对孩子是错误的爱。舍得让孩子长大,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著名作家毕淑敏就做过这样狠心的事!

有一天,她的儿子要出门,虽然外面阳光很好,但是刮着大风。毕淑敏就告诉儿子今天的天气预报是风力多少,气温多少。北方的冬天有时候阳光明晃晃的,但有风就不暖和。如果冻病了,会发烧咳嗽……话说完了,儿子还是执意不穿厚衣服。毕淑敏就不再说什么,看着他穿着单薄的衣服跑了出去。

在毕淑敏看来,也许他那时候就记住了冬天穿衣服,不仅要看有没有太阳,也要看有没有风。要让孩子长大,就需要让他体验,即使冻病了,他也会因此明白要为自己负责。

估计这样的父母很少,大概都是扭着孩子让他穿厚衣服,否则就硬不让他出门吧?舍不得孩子受苦,无形中就剥夺了他体验生活的权利,剥夺了他长大的权利。

在生活中,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成长的机会和空间,以舍得的心理让孩子长大。在毕淑敏的身上还发生过一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淑敏曾经做过许多年的医生,她的儿子也因此几乎没有去过医院。为了让孩子学会看病,有一次,在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她狠狠心,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

“你都这么大了,得学会生病。”毕淑敏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孩子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该怎么办,找你。”孩子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最终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就找我爸。”

对于一个生病的孩子来说,这样的逼问显得很残忍。但毕淑敏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她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你们早晚会回家。”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到医院去看病?”孩子问道。

得到了妈妈的肯定回答,儿子说了声“好吧”。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买一个……”毕淑敏说。

“什么本?”儿子不解。

“就是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先划价,后交费。等出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毕淑敏喋喋不休地教着儿子。

“妈妈,你不要说了。”儿子沙哑着嗓子说。

最后,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可想而知,毕淑敏内心的煎熬,她甚至后悔和责怪自己。她焦急地忍耐着时间一点点滑过。

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儿子回来了,并且骄傲地说:“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有什么。”随后,他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我说,舍不得孩子,孩子就长不大。长不大的孩子,就没有主见、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无法面对竞争、无法承担挫折……家长们,赶紧撒手吧!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篇四

儿童一切生活的基础和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全部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以展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我主张爱的问题是儿童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这也是许多心理学家的共识,好比是植物有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许多家长可能这样认为: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对一个内心根本无爱且不具备爱的能力的尬来说,怎么办?我认为这是一个成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一个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很成熟,他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反之,父母的心理年龄如还在童年,他所做的一切很可能仅从他自身出发,他更爱他自己,在处理同孩子有关的事物上,他可能更多地从自身着想,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同孩子怄气,对着干。必须他取胜。他不能作为一个成人宽容地对待孩子,容纳和理解孩子。另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看自己的情绪,情绪好时是猛爱,情绪不好时是猛呵斥。这术,孩子把宝贵的生命都放在了察言观色上,先是惊吓和糊涂,后来是揣摩和应付。在蒙氏教育实施5年来,我们面临的不是如何实施这个教育,而是花大量的精力调节儿童因得不到爱而无安全感带来的情绪和精神上的不安和焦虑。这种焦虑是普遍的,这个普遍性来自于人们的观念。所以,我今天要谈的是学会怎么去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erichfromm,1900-1980)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一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一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个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什么才是父母干对孩子的“爱”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母鸡爱它的小鸡,老虎很爱它的小老虎。我们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老虎妈妈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情景,这了慢一种爱。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警惕性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说:“真正的爱,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

在幼儿园观察孩子的结果证明: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程度经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就越快乐无比。

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她。不是的,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就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有了这个基础他也容易对别人建立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母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最典型的就是保姆带的孩子。孩子的表现是父母一回来,孩子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就只跟保姆,任何人都不跟,而且对保姆的依恋,常使父母有一个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好”。这种孩子离开保姆就惧怕任何人。原因是父母在的时候保姆爱这个孩子并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不在的时候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你不能想像的是得到爱的孩子,怎么会惧怕父母和保姆之处的世界呢?显然他得到的是爱和不爱两种情况,因些用他的经验来看就是熟悉的人是安全的,除此之处危机四伏。有一个小孩,他跟别的小孩玩的时候会对这个小孩说:“我妈妈给我买巧克力不给你吃。”这显然是他的安全感建立不起来,他要把这个安全感移交在父母身上。这种孩子欢乐少,心灵不开阔。而正常的在父母那儿得到了爱的孩子,他会把这个感觉建立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得到了爱的满足,也就有了安全感,所以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做真正爱孩子的家长的感悟心得篇五

我最爱读的一套书就是《淘气包马小跳》,书中讲述了几个与我年龄一般大小的小学生的故事,做一个真正的孩子作文。书中,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中队长路曼曼、学习委员丁文涛显露了他们争强好胜、爱虚荣的一面,不象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老师眼里的后进生马小跳、张达、唐飞、毛超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无忧无虑,经常有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我认为这才像真正的孩子。

我特别羡慕马小跳,他有个贪玩老爸和天真妈妈,还有个新新人类丁克舅舅,因此,他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许许多多的校外兴趣班,这样就可以自己安排双修日和假期,这多好哇!

再看看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按照马小跳的爸爸马天笑先生的观点,我和我们班上的同学都不能算是孩子,小学生作文《做一个真正的孩子作文》。马小跳他们放学后可以去踢球、到同学家玩,我们放学就得回家做作业;他们暑期里到处去疯玩,我们假期里被赶着去上各种兴趣班。唉!简直是天差地别。

马小跳是作家杨红樱笔下虚构的`人物,但他是我们许多同学的一个集合体,把我们的纯真、烂漫、欲望、好奇等等表现的恰如其分。有时读着读着总觉得马小跳有点像我,又像我周围的同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就像是一扇通向人心灵的大门,打开书,马小跳们仿佛就来到我身边,我与他们一起同喜同悲。生活中我也有许多委屈事,但可以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中得到安慰。

让我们的童年过得无比欢乐、无比纯真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