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精选5篇)

时间:2023-10-02 05:31:37 作者:紫衣梦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篇一

重点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比较好。)

这些景物给人什么启示?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本文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总-分-总。分的三个部分都是前写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这里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从而为下面的解读服务。

1、学生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领读与齐读相间。

2、教师改写第一部分的123节,让学生比较。学生找出老师少写的句子。(教师如果要找关键的句子来品析,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即:小白花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的?)

3、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有什么好处?

我的点评:这个板块把写作手法、朗读方法、文章的中心杂糅在了一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牵着鼻走,学得比较被动,没有生成,感觉课堂没有活水。这个板快就是让学生找出展现在眼前的图画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师领着学生学,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使用摘书卡的形式学习,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检测的形式来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结构的片段,应该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锻炼,使课堂越来越有活气?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4、依照此法学习第二、三片段。教师讲得太多太碎了。

写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篇二

谜语导入:

小小伞兵志气豪,头顶白帽飘啊飘。

飘到天涯与海角,四海为家任逍遥。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来吗?

学生:蒲公英

教师:掌声送给他

1.开火车2.老师带读

3.全班齐读4.

5.去掉拼音读

金色的()四、多音字学习

1.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题目

2.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3.重点字词解析,“满”字表明了蒲公英很多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情节

1.谜语导入,生动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词语的复习,回忆巩固及时反馈

“棒棒棒,你真棒”

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情感想/体会《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的重点课文,刘老师的课很生动,教师言语抑扬顿挫,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让学生演绎课文情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对于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了学生。刘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课上学生的纪律性十分好,我想,这除了是教师上课上得好的原因之外,还有赖于刘老师平时对班级的管理。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篇三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 师读

2、 生回答

3、 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 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 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思考:

《如何正确使用摘书卡》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篇四

1、 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生4:我看到长江很长,还有船在往这靠。

师小结:我们想象后,让树有了绿色,鸟在叫,这叫有什么有什么?

听课后点评:

1、读的形式多:初读——个别读——评价——评价过程中读——齐读——范读——想象景物中读——读中打开耳、眼——夸夸诗读——读出感觉。

2、想象诗的画面——展开从诗的字中你看到、听到什么?让画面更丰富。

3、小结(有什么有什么)孩子概括令人折服。

4、 师声情并茂将生自然引人诗境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到诗的美,好一个“有诗有画”呀!

5、 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6、 考大家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7、 读、听、练。

初中语文听课笔记的记录篇五

一、名言激趣导入: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不知大家是否赞同?(学生讨论)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一起来探讨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板书《白兔与月亮》)

二、自由朗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白兔与月亮》,初步感受课文,准备复述课文。

三、故事重现

1、复述故事。

2、用一句话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探讨研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拥有月亮不仅她失去了原有的赏月的闲适心情,同时带来的更多的是不安与痛苦。

3、试想一下,假如白兔拥有的是萝卜、白菜、它还会患得患失吗?(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寓意)

4、从白兔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你能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