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程论文(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1 10:49:02 作者:温柔雨

劳动教育课程报告

题目:

爱心向前走。

学院:。

xx程学院。

专业:。

自动化学号:。

学生姓名:xxx日期:

爱心向前走。

俗话说,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即逝。真的,回首自进入大学的那段美好时光,尤其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所经历的岁月,点滴刻在脑海之中!

大学开学之初,那份对大学的无限崇拜与热情,以及对志愿者的崇高与向往,于是我加入了图书馆志愿者的行列,随后在学院又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曾誓言:“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此时,我感到心里极大地满足与自豪,因为我也是一名青年志愿者啦!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信念,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是的,在我看来,志愿者名字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是一种热血沸腾、满怀理想的年轻人在用青春为社会描绘爱心的色彩。它意味着志愿者要用理想和信念燃烧青春的热情,用知识和技能来报答祖国的培养,以奉献和付出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武汉科技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往武昌区徐家棚中心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20xx年x月x日,为了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怀揣着自己的美好憧憬,我开始了暑假的.时间安排。最初是计划留校,因为我希望能在学校附近找到一个打工赚钱的地方,以此来实现我的社会实践。但事与愿违,由于有一学期没回家了,父母都十分的挂念,都不允许我留校,于是我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回到家后,见到家乡的公路很久未经休整,路面上的石头没有了,露出泥土路基。公路一般修在地势相对低洼之处,而今恰逢雨季,雨水很多,下雨时,山水满山片野冲积下来,保护公路的排水沟由于没有畅通,由于路不畅通,严重影响救援,危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可以说公路的作用已经严重退化。见到此情此景,心中好不是滋味,但却无能为力。因此,我就生产队的队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沟通,向他提出了点建议,并表示趁着这两天农闲时节你可以组织一下我们可以一起将我们生产队的这长达3公里多的乡村公路进行修整。

实践目的与意义:

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亲身经历了大一,大二两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后,我不由的要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在当前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基层工作是很多毕业学员所必须经历的经历,学员如何能尽快适应其工作环境,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开展好工作是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所必须面临的课题。

亲身经历和增长知识是假期社会实践的重点,对于每个大学生的前途和发展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他可以提高我们对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我们以后有一个较好的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现在国家的某些地区位置偏远,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这些决定了在基层工作的艰苦。我所在的家乡处于云南省昭通巧家县大的一个偏僻的山村地区,位置偏远,交通不够发达,和某些边境地区的发展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云南省农村参与劳动社会实践,感受劳动的辛苦,认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对于坚持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具有促进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发扬不拍苦,不怕累的精神,锻炼个人意志,对于以后完成各项艰难苦险任务打下良好的精神动力。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前言:劳动作为重要的技能之一,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出发,明确教育重点与要点,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式,解决教育中得到问题。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学生劳动能力情况,制定适合教育计划,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

思想的提升才能确保行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转变家长与教师观念入手,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一些家长在教育中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完成家务活等。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许多孩子自理能力不足。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发挥劳动教育作用。第一,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在树立榜样吧的基础上做好转变工作,以理性的角度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采取正面积极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第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要发挥家长引导作用,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转变家长教育观,主动帮助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转变自身态度,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1]。

(一)落实保障机制。

首先,转变城郊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打造综合素质高与专业实力强的教育团队,保证薪资待遇等方面的合理性,确保劳动教育队伍的稳定性。同时还要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色,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教育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中也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培训,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实力,实现劳动教育职业化发展。其次,加大资源开发力度。由于劳动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在城郊小学教育中就要从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出发,做好场所与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展现劳动教育优势,满足劳动教育发展需求。最后,做好监督与管理。相关部门要主动落实上级要求,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主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获取信息反馈,整合教育内容。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就要从完善评价体系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坚持从多样性与灵活性出发,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中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明确教育渠道。

首先,从学科融入出发,展现劳动教育优势。由于劳动教育注重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就要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展现教育优势。通过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在展现劳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劳动能力。如语文、品德教育有着丰富的劳动内容,所以教师需要挖掘不同学科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实现劳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展现教育作用,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

其次,引入劳动活动。

第一,班级作为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就要采取多样化活动,如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识。第二,虽然小学生主要以家庭与学校教育为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接受到社会教育。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与社会联系出发,利用公益活动等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第三,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结合在一起,展现教育优势,发挥教育作用。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街道义扫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发城郊小学周边的资源,可以建设一些劳动教育设施,为城郊小学劳动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的劳动和学习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可以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园艺、养殖或者种植等校本课程内容。让学生借助“农耕园”进行劳动学习。教材内容可以是本校教师编制的,能够拓展当前劳动教育的渠道,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每个人的“大家庭”,班级是一个个“小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为家庭负责,在午后放学之后安排学生负责洒水或者清扫工作,利用这种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挥正面效果。

最后,落实课程要求。第一,在城郊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时要确保课时的充足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课程作为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就要结合劳动教育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实践活动转变学生思想认识。所以城郊小学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新课标中的内容,落实相关课程,严禁出现占用等现象,同时还要制定教育计划,布置劳动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学校中也要认识到课程灌流的重视度,真正将课程与课时落实得到具体中去,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育中需要严格按照就地取材原则,掌握学生需求,与本地具体情况进行融合,挖掘适合的教育资源。在讲述劳动知识时还要增加观念、技能与习惯等教育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活动中去。第二。丰富教育内容。由于城郊小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坚持从内容丰富与具体出发,严禁将单纯的体力劳动等作为教育重点。而是要从不同的教育形式出发,在保证内容丰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彰显劳动教育优势[3]。

(三)开展家校合作。

在城郊小学学生劳动教育中,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之一就要从展现家庭教育作用入手,利用家长的言行与观念对学生产生出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中需要学校主动与家庭之间进行合作,确保教育思想的准确性,为学生劳动教育开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就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与延伸。首先,共同探讨适合的教育方法,制定科学教育方法,保证被教育全面性。其次,要建立出高效的沟通渠道,借助微信、网络等方式推送相关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双方掌握堆放情况。最后,探索适合的教育机制,借助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情况。同时还可以向家长提出教育标准与要求,发挥家长监督作用。家长只有鼓励与支持孩子参与劳动,才能转变孩子的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则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教育的科学性,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就要从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入手,结合城郊小学教育特点,真正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育计划中去,发挥劳动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也要主动与家长进行合作,探索适合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外操场,一年要除草数次,以往都是由学校请校外的小工进行清除。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事地也不少,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燕子村的黄金台、易黄公路边捡拾白色垃圾等公益性劳动,将学校门口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

其三,利用军营村苗木生产基地,每月组织骨干学生参加劳动,请技术员讲解劳动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其次,我们以现行劳动教材为内容,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

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头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

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

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劳动是事业的根本,

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小学。

川兴小学学前班至六年级学生、学校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相结合。

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劳动教育课程报告

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决策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全面构建各年龄段循序渐进、各学段螺旋上升、体现新时代特征和湖南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家庭学校共育、社会积极支持的劳动树人、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着力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一)分学段优化课程设置。

1.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低年级注重劳动意识启蒙教育,以日常生活自理、班级集体劳动、简单手工制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小学中高年级注重卫生、劳动习惯养成,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初中注重增加劳动知识与技能,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普通高中注重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与创新实践。

2.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开设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注重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校内外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严格遵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有关规定,不得借劳动名义违规组织学生实习实训。

3.普通高等学校。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也可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造性劳动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培育公共服务意识。

(二)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1.突出学校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足开好劳动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帮助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以体力劳动为主,课外劳动时间占劳动课程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二。要注重手脑并用、形式灵活,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积极整合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教育内容,通过必修课程开设、学科(专业)渗透融合、课外校外活动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坚持落实学生值日、大扫除等制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应分级分类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根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和审查意见,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鼓励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开发“劳动+”农业、工业、文化体验、生态、科技、信息等特色课程。高等学校应将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学生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

2.夯实家庭基础作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加强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利用衣食住行等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强化孩子的劳动意识,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支持孩子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3.发挥社会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支持劳动教育开展。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实践场所,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条件。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通过主题党(团、队)日、少先队活动等形式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各地结合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文旅融合等工作,以多元多样的方式丰富劳动实践。

(三)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1.推进综合评价。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和学段综合评价,加强对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综合考评。鼓励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参与制定学生劳动清单和掌握生活技能情况的评价办法。

2.注重记录写实与结果运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各阶段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完整有效。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3.加强劳动素养监测。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调查,发布监测报告,并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一)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以及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增加劳动教育投入,加快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场所(基地),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因地因校制宜,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活动场所、实训基地。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服务社会功能,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和劳动实践基地,探索建设智慧型和创造性劳动实践基地。各有关部门应鼓励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交流,支持参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且符合有关认定条件的企业,按程序申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遴选建设一批具有典型引领作用的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实验校,打造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根据劳动教育需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人,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其他各学科教师要全员参与,分工协作,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生产技术能手、非遗传承人和有一技之长的学校优秀教职工、社会人才等担任劳动实践特聘教师或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组织经常性教研活动和教学竞赛。在各级教研机构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加强劳动教育研究与指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高等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

(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各地要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学校要强化劳动安全教育,通过教学演示、预防演习、开设讲座等形式普及劳动安全知识和技能,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和安全风险,在场所选择、材料选用、设备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岗位管理,明确各方责任,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银保监部门要丰富和完善学生劳动安全相关保险产品,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统筹规划,确保劳动教育的经费、场地、设备、时间、师资、课程等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劳动教育工作汇报,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加强分工协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抓责任落实的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劳动教育工作规划和基本规范,抓好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开展劳动教育课题和项目研究;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劳动教育相关经费;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在产教融合企业建设培育工作中推进劳动教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林业、水利、工业和信息化、国资监管、民政、体育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负责提供劳动机会和场所,支持劳动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规范岗位设置,落实相关待遇保障;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典型经验、营造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劳动教育职责、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劳动实践活动组织、教学指导等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作为衡量区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发掘各地各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秀案例,向全省进行广泛推介。积极推广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充分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地方丰收节等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一系列优秀的劳动文化。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更好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1、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

讲故事等。

有关课件等。

主持人甲乙: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日我们欢聚一堂,召开“我劳动,我欢乐”主题班会。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用双手学会服务,学会劳动,学会创造,都来做勤劳的好学生吧!

主持人甲:达芬奇以往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仅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主持人乙: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大家说说收集到有关劳动的名言。

1.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2.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苏霍姆林斯基。

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5.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6.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世界。

7.童弟周说:天才是劳动换来的。

8.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11.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13.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本事和技巧,并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14.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能够找到自我的幸福。

劳动教育课程教案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这一周,我参与劳动课被安排到八号公寓楼值周。

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气、集体的暖和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相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酬劳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肯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建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坐享其成的思想的侵蚀,避开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育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鄙视劳动,不会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引和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小学要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擘画新时代教育蓝图。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20xx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伊始,队长艾丽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团队调查目标和方向。随后,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xx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xx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xx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xx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xx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xx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一)关于劳动教育展开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1]综上,劳动启航实践队对劳动教育的现状展开了调查。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本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秘书部,组织部以及宣传部。大家每个人都需在线下进行走访,最初始的三天,我们去各自的小区居委会进行调查,询问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类容的基本知识,并拍照记录。因为访谈来自于各自小区,所以市民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热心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青年人对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其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后期我们对我们高中的一些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确实比大众要深入的多,我们也及时的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六)调查过程。

20xx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三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xx年7月29日,劳动启航实践队组长交流会成功展开,会议伊始,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xx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举行了暑调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确定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对象和形式;随后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访谈问题的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组织部负责人针对纪律、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出要求。接下来副队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鼓励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全体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20xx年7月31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前期准备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五天。各部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只待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故劳动启航实践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一切准备就绪!

20xx年8月1日,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根据相关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各自在家乡开展暑调活动。本次的调查形式以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综合进行,队员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安排时间,确认合适的调查方式开展本次活动,做好相关调查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夏日炎炎,疫情肆虐,线下访谈活动显得更加艰巨,但队员们仍旧充满着热情,在防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查活动。

20xx年8月2日,自入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而在这两天的调查中,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劳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xx年8月3日,访谈活动进行到第三天,队员们依旧能克服网络不畅、天气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线上云采访和线下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当地劳动教育的普及情况。通过每日的访谈了解到,许多地区劳动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比较淡然,劳动意识相对薄弱。队员们也通过此次与广大群众交谈的机会,对劳动教育进行解说,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0xx年8月4日,副队长对第一阶段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醒队员们提前上交材料,以便宣传部的同学甄选照片,做好宣传。随后,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接着,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会议最后,队长对后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表示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劳动教育了解不多,提醒队员们在后面的调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对劳动教育进行知识普及;同时,队长强调,在后面的工作中仍要重视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广泛发放问卷,让更多的人帮助填写。

20xx年8月5日,劳动启航实践队走入校园,对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相对于学生,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充分。有部分老师一致强调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保洁方面,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学校也对劳动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下学期将开展劳动相关的课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要使全民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学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20xx年8月6日,根据前期安排,暑调活动的后半阶段要求队员们走进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通过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劳动课的开展还是相对较少,存在着劳动课让位于其他课程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推行劳动教育持赞成的态度,认为热爱劳动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且应终身进行,并支持开展劳动实践课,在课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0xx年8月7日,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为期七天的暑调活动顺利结束,尽管是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也依旧没有懈怠,做好最后一天的采访及问卷的发放工作。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对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采访,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同时,自己也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面向实践队队员各自的家乡以及关系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192份进行了回收,按总体有效回收份额为180份。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采取了excel进行图表分析。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其中总体问卷数进行分析,通过大众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这可能与她们经常出门锻炼,感受美好环境和逛街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25%。其次,在人员类别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职人员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19人,然次是退休人员,这群人为湖周围的常住居民,有26人,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多。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人员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的年龄占比比较集中,18岁以下占比3.62%,18-24岁占比为82.81%,24-30岁占比3.62%,40岁以上占比6.25%,可见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此年龄正是青年时期,是深入思想,决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年龄具有一定的调表性。

3.调查人员所受教育情况。

调查发现,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是祖国的最新鲜的血液,其态度与思想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故此次调查范围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4.调查了大众在生活中参与了那些劳动活动类容。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5.调查我国中小学存在哪些劳动教育问题。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

(二)总结及建议。

经过七天的调查活动,发现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必须从学校开始改变,才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资料提出的四点建议。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教育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位是学校形成浓厚劳动教育氛围的前提。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何为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即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反复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要求将文件精神“吃透”、“弄懂”,适时可以组织考试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完全“消化”;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不同项目的劳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案。只有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位,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扎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劳动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很少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尤其是多数小初高教师没有上过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劳动实践导师”、“劳模”、“社会劳动方面的名流”等专业人士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便于提升全校教师的基本劳动素养。如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模精神带到学校,同时可开展校内的劳模评选活动。只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才能更加专业的教育学生,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设置因地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核心。当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认识到位后,学校应该提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譬如:小学生在校内每周五最后一节进行一次大扫除课,在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中学生在校内主动承包校内一块责任区的卫生保洁与维护工作,在家中可以帮助父母至少洗一次衣、做一顿饭;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公益活动,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学校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督促与检查,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4.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劳动教育课程教案

1、通过不同难易层次的“穿”的练习,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1、通过不同难易层次的“穿”的练习,发展手部精细动作。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小猫头饰一个,托盘一个。

一个老师扮小猫,在门外敲门。

老师:“咦,是谁在敲门啊?”

小猫:“我是小猫。”

老师:“原来是小猫,快请进。”

小猫:“小朋友,你们好。”

老师:“小猫,你好,你来干什么呀?”

小猫:“周老师,我开了一个烧烤店,可是我还有许多菜没有准备好,这可怎么办呀?这可怎么办呀?”

老师:“小猫,小猫,你别着急,我们来帮助你。小朋友们,你们想帮助小猫吗?”

小猫:“谢谢周老师,谢谢小朋友。”

老师:“现在周老师,先来帮助小猫。”

教师向孩子展示气球棒,强调气球棒上得黑线。

第一次示范穿“凉粉”。将穿好的“凉粉”放在托盘里。

第二次示范穿“鱼”。用食、中指摸“鱼”身上的一条错误控制线,示范按线的指示穿孔。

第三次示范穿“白菜”。教师先强调“白菜”上的两条错误控制线。首先教师进行错误示范,直接穿一根小棒。小猫说“不对,不对,白菜叶子很大,要穿两根棒。”“哦,那我再穿一根。”老师再进行正确示范,分别将两根气球棒穿入白菜叶中。

老师:“小猫还有很多菜没有准备好,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孩子分组操作,教师和小猫分组指导,重点指导孩子观察错误控制线和专注地操作。

教师指导孩子们将穿好的烧烤材料端给小猫,并分类放在托盘里。

我们都知道,一节好的活动课,并不是教师设计的如何的精彩,而要看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有没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兴趣,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此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始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情趣表演的环节,让幼儿于教师一起进入表演游戏,较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从表演游戏中知道了,小猫来敲门,是因为它遇到麻烦了,需要得到大家的帮助。

让幼儿在情景表演的环节中,让幼儿从观看表演的故事情节中知道小猫遇到麻烦,需要大家的帮助,从而让孩子知道助人为乐是件快乐的事,而是告诉幼儿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是比较难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个个挣大了小眼睛,竖起了小耳朵,认真的倾听、观看老师示范穿的动作。个个跃跃欲试,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个环节,幼儿穿烧烤的操作。我觉得幼儿的动作不太熟练,有点笨拙,就是平时动手机会太少,以后要在动手方面多给幼儿设计点活动,以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总体看来,本活动课难易程度非常适中,幼儿掌握的非常好,课堂气氛也不错,究其原因,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二是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有充足的材料可以操作;三是幼儿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乐趣。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生活,这样的活动才有价。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成长课程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10年的生命成长,学生能感受自己在身体和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变化。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走进农场,通过农事劳动丰富生活经历;离开父母,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学会自立;爱心义卖,体验劳动的价值,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成长课程主要分为4个模块开展: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心得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劳动不但给你带来许多乐趣,还陶冶了你的性情,你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我们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劳动技能吧!因为不管科学有多发达,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劳动永远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没有劳动就不会有幸福和快乐;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厌恶劳动的思想。但本学期学校开始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再懒的孩子都必须要参加劳动。我们0251、0252班是第一批轮到劳动的班级,而我被安排到了食堂工作,这个油油腻腻的地方,我老觉得很讨厌,家里的厨房我也是很少进的。但现在老师安排,我只好服从。

我们劳动的第一天就下雨,早上去食堂报到,一进去就看到桌上都是早上同学们吃早餐留下的东西。还由于下雨地上都是走来走去的泥水,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擦桌子,拖地板,把凳子放好,饭桌上的剩饭剩菜让我有种想吐的感觉,但这是我的任务,我只能忍着把桌子擦干净,擦好后拖地板。真是件累人的事,刚拖好的地板由于下雨,还有下课有许多同学来食堂,走来走去的,干净的地板又脏了,只好再拖。到了9点开始发餐具,每桌6个餐具盖子,6个碗,6双筷子,2个大盆,2个勺子,1个放筷子的篮子,要放120个桌子,就靠我们10个左右的人,来回走了不知道多少次,脚都酸了,放好餐具等阿婆把饭菜打好再一盆盆拿到桌上盖好盖子,来来回回的`走来走去,忙到第一批来吃饭,我们也匆匆忙忙的去吃了点,马上又回到食堂,一会儿添饭,一会添汤。等第一批吃完还要擦桌子,添碗筷还要再把饭一盒盒放在桌上,时间很紧,一会儿第二批又来了,等他们吃好我们又要开始收餐具,擦桌子,拖地板,一天下来路不知道走了多少,脚酸得不行,实在是太辛苦太累了,以后的那7天慢慢地习惯了,也就不会像第一天那么累了。

在劳动中我收获很多,第一个就是要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有的同学一点都不尊重我们的劳动,他们真是不知道劳动的苦;第二就是劳动真光荣,每次看到食堂被我们扫得干干净净心理有种说不出的开心,第三就是在劳动中大家都互帮互助,平时读书时很少会这样的,但在这次劳动中互相帮助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摘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改革对策,同时也分析了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给出一定的尝试性建议。

关键词:

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做了适当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1]。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还要体现出其通用性的教育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有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通识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对学生的人格和修养等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德和智共同发展。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通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和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最终要将学生培养成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2]。

社会现在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单一型人才,而是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

选择一种教育理念便会决定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并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前途。

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其终极追求是开发出学生身上的人文气质,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高尚情感的国际化人才。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转向,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向,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然后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技能,解决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填补英语知识结构上的欠缺,还要培养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特别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出有高尚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取向的个体。

教师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提供者,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只精通英语专业知识却没有广博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英语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通识教育理念便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所以,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具有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以语言工具性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语言能力培养和通识教育内容的均衡。

二、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将通识教育理念具体化,奠定学生全面坚实的综合知识基础,同时扩展和平衡学生的心智能力。

任何教育理念的实施都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融会贯通的关键。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生活、情感及道德的和谐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理念具有时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3],因此,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引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涉猎兴趣,并紧跟时代的节奏,不断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和调整,避免学生将知识局限在某一特定的领域。

大学英语课程应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共同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而不应只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将语言知识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大学英语课程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有助于把语言技能知识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培养出人文知识和素养丰富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关注隐形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968年,美国的杰克逊在《课堂学中的生活》里首次提出了隐形课程的概念。

我国学者靳玉乐将隐形课程界定为:“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4]。

大学英语隐形课程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英语讲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和看问题的角度,在各种类型的讲座中,主讲人会传达给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因此,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宽。

定期举办一些英语学术或文化等不同主题的讲座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同时对塑造学生品格,提升教学质量也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大学英语技能竞赛、英语社团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不仅会给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中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对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3.校园英语氛围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环境是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校园的英语角、外文阅览室、留学生俱乐部等都是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和开拓视野的好场所。

教师鼓励学生订阅英语杂志,定期向学生推荐英文原著并定期举行读书心得讨论会,多为学生创造与外教交流沟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英语隐形课程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三)大学英语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

为了紧跟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线课程应作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微课、线上课程、数字化教学等外语教育的新形态逐渐在教学中发挥出其突出的作用,网络自主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采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优质的在线课程也是教师向通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提升的新渠道,对学校而言,帮助学校解决了兼有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因此,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质开放在线课程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通识教育理念上思维的转换。

(四)开展多元化的选修课和拓展课程。

在多数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都是以公共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构建多元文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从通识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课程安排要包括所有学期,可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设必修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在第四学年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及拓展课程可以开设英美文学作品欣赏、影视欣赏、英美文化、西方文明等,拓宽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设计者,一堂课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输入式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低,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是为更有效地传授课程的核心知识服务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最终都是让学生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构建扎实和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形成批判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5],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差生对英语的抵触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通识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仍处在争议阶段,因为许多高校首要关注的还是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应试能力的提高。

通识教育理念对学生和社会的作用需从长远来看,从短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能得到许多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增加复合型的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具有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和研究跨专业方面的知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学校还需定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提供国内外英语教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及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体系。

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自身都需要投入财力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准备,这是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困难。

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紧密相关,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就生成什么样的学生品质。

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学校都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英语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责任主体,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是这三者的合成与整体涌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简言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得到学校在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需要广大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并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将通识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拉开帷幕,关于大学英语向通识性转向还是向学术性转向意见不同。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英语语言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具有积极人格特征与相对广博知识和创新才能的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养成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作者:李建荣谢慧单位:黑河学院。

参考文献: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钱铭.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功能——《1828年耶鲁报告》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9).

[4]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6).[5]戴立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视野[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生活中的人物动态千变万化,在劳动时则会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动作。各项劳动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身体各部分之间为保持平衡也会发生相关动态。因此,在劳动时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的动态美。比如画家王文彬的油画《夯歌》是描绘一群姑娘在打夯。在夯悬于半空,若起若落的最紧张的瞬间,表现了年轻姑娘蓬勃的朝气和建设新农村的崇高理想。画面构图以倾斜的不稳定形式来加强打夯的动势,生动地表现出劳动的美感。

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劳动动态美,树立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描绘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工具以及周围环境,不仅可以提高造型表现能力,还能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这也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价值之一。教材还重点展示了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作品《拾穗》,目的是使学生在中外画家对劳动动态美的不同风格的描绘作品中进行比较、欣赏。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素描、速写和版画作品,为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思考、体验和想象人体活动时各部位的变化,体会各种劳动的动态。教材还演示了不同动作的动态线,让学生对人体的动态有直观的感悟。“试一试”和“提示”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一化解。“学生作业”的展示和“学习建议”都提示了对学生创作的要求。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劳动教育课程教案

根据《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目标:幼儿在跑步时能躲避他人碰撞;以及双手向上抛球。通过《我爱劳动》这个游戏在跑动时躲避他人,以及对抛这个动作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1、在跑动时躲避他人,不发生碰撞。

2、初步了解单手抛球的动作。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龟背、投篮器、托接球。

准备活动:在老师带领下一边唱《我的好妈妈》一边做热身操。

基础活动。

师:孩子们我们美丽的校园在哪昨夜大风中散落很多易拉罐和小球,让我们动手捡起来分类放好(龟背中)。物品放散开一点,太近学生容易撞到一起。

生:运用托接球把球捡回龟背中。

师:大家把校园重新打扫真干净,让我废物再利用把这些易拉罐和小球投球比赛(投篮器)比比那组神投手最多。

模仿动物起床伸懒腰,打哈欠,洗脸等等经行放松。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运动锻炼了幼儿跑、跳、钻、爬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跑、跳、钻、爬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报告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劳动教育上升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这一论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将劳动教育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进入新时代,大学生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事关重大、意义深远。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社会财富的创造依靠劳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劳动。我们所说的劳动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其劳动情感,激发其劳动兴趣,培养其劳动技能,从而使其成为一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新时代大学生。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使其在劳动教育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其认真负责对待劳动的态度。第二,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分工和个人职业目标,懂得任何劳动职业都是有意义的。第三,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使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第四,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勤劳善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使其养成崇尚劳动的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劳动教育还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观。

大学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育大學生的劳动精神作为人才的目标之一既关系到人才总体目标的实现,又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党中央就劳动教育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个高校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的落实办法和对策也各不相同,大致可以从培养劳动意识、健全制度机制、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采取对策。

(一)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进入新时代,针对大学生劳动意识较差、缺乏劳动精神的现状,笔者认为其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95后、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基本上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搞怪作秀的网红,暴富的影星、歌星,投机取巧的不良经营者冲击着大学生的劳动观,消解着艰苦朴素、勤劳创业等传统的劳动教育理念。针对这些原因,高校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过分强调智育的观念。

比如,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劳动课程归入学生课程体系,劳动课每学期安排一周,每学年两周,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劳动周前,辅导员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明确要求和标准,按照劳动区域进行分组,设定组长:劳动周中,学生工作部安排专职教师负责督促指导,检查劳动结果,不符合要求者,进行批评教育。劳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劳动精神。学校能够每年拿出两周时间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得益于学院领导、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系部领导、辅导员合力的结果,正是从院领导到教师全员参与的劳动教育模式才顺利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二)健全制度和运行机制,让劳动教育有制度保证。

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有与之相对的制度作保障。劳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放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制度的框架下,劳动教育制度要融入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制度、后勤保障制度中来,让劳动课程、专业教学相得益彰。因此,制定劳动教育制度应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学院自身制度情况,从劳动政策、劳动管理、师资队伍、运行保障等方面着手。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专业必修课的管理方法,明确劳动教育的主管部门、劳动课程内容、劳动教育保障、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等因素。比如,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劳动政策的制定实施,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办法,学生工作部作为劳动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制定,统一规划劳动教育组织实施细则,每年度学生工作部会将劳动任务进行统一部署和安排,划定劳动职责、劳动标准以及工作要求,形成了劳动教育科学系统管理机制。

(三)搭建课堂平台,创造实践机会,让课堂与实践有机结合。

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场景化的教育形式,一定的课堂教学是必要的,但最终落实好劳动教育离不开劳动实践,所以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搭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平台。另一方面还要不断为大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实践平台,让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邀请企业工匠、劳动模范到学校开展访谈交流活动,请他们给学生作劳动分享,让学生接受思想上的教育,学习他们的劳动精神。在实践平台搭建方面,高校既要发挥学生在校园美化、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又要加强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态度的端正。比如,针对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学场所和宿舍中度过的特点,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在实训室定期安排学生进行教室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卫生清洁,在宿舍楼进行轮流值班,负责宿舍的卫生清扫。

(四)加强考核,宣传典型,使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劳动评价不仅要依据考核评分的办法,更应立足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劳动教育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知,加深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因此,健全劳动教育的考核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将劳动教育考核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按照劳动态度、劳动效果、劳动技能等方面表现进行测评。学院劳动教育内容分为四大类,宿舍卫生清扫、劳动周课程、勤工助学岗位、公益劳动岗位。宿舍卫生采取每天打分制,分为星级、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宿舍管理员根据宿舍卫生检查工作细则每天进行检查评比,各系班级宿舍卫生排名纳入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劳动周考核由学生工作部负责完成,学生要从劳动态度、劳动任务、劳动效果等角度撰写劳动总结,辅导员根据劳动总结和实际表现填写劳动鉴定,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学院为获得优秀的学生颁发“劳动模范”荣誉证书,并通过张贴海报、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方式对获得“劳动模范”的同学进行宣传,在校园中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重视劳动的积极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