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优秀5篇)

时间:2023-10-01 21:29:37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设计说明篇一

一、项目概述:

1、本项目位于洛阳市北部,洛阳工业园区东端,310国道以北、道北六路以南、东临华山路、西邻龙翔东路。建设用地113246.11平方米约(约170亩)。项目距市中心6.5公里,距洛阳机场2.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2、本项目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可兼商业。西侧及南侧沿街及西侧局部设置商铺,住宅布置有多层、高层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是一个综合性的现代住宅小区。

二、规划设计理念:

(1)环境先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居住三赢的关键。(2)以人为本——从总体布局、单体、户型到细部处理,充分体现设计对人的尊重与关心,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和便利。

(3)整体设计、一步到位——即在规划设计之初,就从环境的角度,将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景观环境对于住区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整合大气的社区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社区环境。(4)高品位的体现——从城市设计角度围绕着解决建筑设计同城市空间关系及希望通过设计形成区域地标建筑,完善的设施、高贵雅致的外观和优质的服务是高品味的体现。

通过以上原则力图营造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建立恰到好处的交通、绿化系统、空间秩序等,追求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的整合,充分体现新时代洛阳的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标志性强,整体良好的人居精品。

三、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本规划布局主要结构为四个住宅组团围绕一个中心景观区,同时形成一个t字景观带。其中,东南角组团与中心景观相互渗透形成品质最佳的多层组团,其余组团为不同层数的高层相结合的组团,在中心景观处结合会所设置一栋户型设计上可分可合的楼王。在入口处布置幼儿园,方便家长接送。西侧、南侧沿街及北侧局部布置2层商铺、东南角两条道路交叉设置一个餐饮为主的商业。在总图设计中充分考虑分期开发的灵活性,以“品质先行、景观先行”的原则,规划南半区与景观区为第一期开发,以品质占领市场;北半区两个组团为二期开发,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也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四期开发,规避风险。

2、交通组织1)、出入口选择

本方案交通设计力求合理的人车分流,四个组团的机动车分别由南北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尽量减少机动车对小区内部的干扰。同时兼顾机动车可达性,满足应急之需,也给以后的物业管理带来更多的灵活性。

本案为物业管理提供了2种机动车停车模式:

a:人车分流式:所有车经由机动车出入口进入地下车库,使得小区保持更纯净的无车入园的绿色生活场景。

充分满足了高层住宅的消防道路要求,及消防登高作业的要求,也满足多层可达的消防通行要求。

3、景观绿化本方案设计采用集中景观与周边带状景观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品味牡丹气质、打造尊贵空间”为设计蓝本,实现现代人“出则繁华、入则静幽”的美好居住梦想。

设计寻求建筑和场地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简约的现代风格融合浪漫的生活品质,通过会所与中心大尺度景观---主题组团园林、跌水水景、台地景观的融合,阐述休闲与居住交融的复合互动空间,同时也体现“均好性”的原则,尽量使每套住宅都能享受到很好的景观环境。本着“以人为本、特色鲜明、打造精品”营造出“简约纯净、高尚品质与文化内涵”的空间表情。

4、公建配套

小区内设6班幼儿园和中心会所(含物业管理),会所与中央景观相融形成小区的中心,以提升小区的品质。沿街设置的商业用房(含物业经营),为整个小区提供必要的商业配套服务。

四、竖向空间设计

1、建筑布置

本案在北向沿道北六路和龙翔东路布置一组以32层及24层为主的高层,紧临着的第二组为以22层及18层高层为主,第三组为位于东南角的多层组团。由此形成了一个由西北向东南自高而低的空间走向,从空间结构上避开项目南向的两个大烟囱,西北高东南低的走向很好地将东向洛阳国家牡丹园景观纳入到整个小区。

2、竖向布置

本案基地呈南低北高走势,南北高差约8米,在顺应建筑布置的空间结构形态将最大的竖向变化设置在第二和第三组结构之间。在基地的中心部分设计成有着丰富竖向变化的景观节点。竖向高差结合坡地景观叠水设计、下沉庭院等手法得到很好的利用形成起伏有致的室内外空间系统。

五、建筑设计

1、住宅产品定位

本项目客户群为工业园区的职工,以及小部分企业中高管人群,客户对住宅的需求主要为: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们通过综合分析,对户型做了如下配比:

一梯四户,一梯三户作为高层的单元形式。多层则为一梯两户。

3、建筑风格

经过再三斟酌我们选择“简约装饰风格(artdeco)”的造型

高贵、古典气质,大胆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的造型,整体简洁为主又不乏精致细节,这是简约装饰风格的定义。

我们通过竖向挺拔的线条,对称和顶部结合跃层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充满细节的浮雕、铁艺等。.。装饰风格的造型手法,和追求高贵、华美的视觉印象来表达本小区“高贵、典雅、宜居”的生活品质。

六、结束语

呼应设计理念,突出“万家e家”概念

建筑设计说明篇二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景色幽静的银花湖水库旁,属于住宅的前院。整个庭院呈长方形,较为规则,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设计依据(指导思想)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形成整体风格。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庭院是一个非正式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和有足够的活动面,是一个能让、人驻足,而又可随时借景而转移话题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的行为问题”是我最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一个好的设计应当能对人的需要敏感地做出反应,使人尽情地游玩,使他们精神焕发、兴趣盎然,满足人们行为的需要。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的机能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可动,又易于沟通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

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景观及各分区的说明

充分体现现有地形,以重点与一般布置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庭院内各年龄段家庭成员的活动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对绿地进行功能分区。主要为水景区,游览区,芳香花草区,景观树丛区,休闲区和露台活动区六大板块。

各功能分区即可以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观,又通过连贯的游览路线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休闲、游览、趣味于一体,为居家生活带来无穷乐趣。

各功能分区说明:

1、水景区

水景区顾名思义,以水为主体。一方水池,内植水菖蒲,四周栽以虎耳草、大花萱草等耐水湿植物,营造出一片宁静安逸的空间。池边一株姿态优美的黄葛树高出景墙,使水景区与整个庭院隔而不离。“联排喷泉”是全区的亮点,潺潺流动的水就是庭院的生命与活力的源泉。以小见大,淳朴而又极富现代感。在有月亮的夜晚,此区便会呈现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而彩叶草的配置,则为水景区注入了鲜亮的色彩,与水池的“素”形成对比,对比中寻求统一。

2、游览区

游览区松由月季、枇杷、草坪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类似乡土风情的过渡地带。青石汀步像一条纽带把整个功能区连接起来。路程虽短,很适合茶余饭后,闲庭信步,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

3、芳香花草区

芳香花草区是专为园主设计的一片可自由控制的空间,近来芳香花草成为庭院栽种的新宠。这些植物从幼苗到干茎、枯叶都有浓郁的香气,到了夜晚更是芳香四溢,为庭院营造一种醺醺欲醉的氛围。其散发的香味还具有抗氧化及抗菌性,是清新气味和净化空气的天然绿色产品。园主可根据季节,个人喜好栽植各类芳香植物,如薄荷、藿香、瑞香等。即可观赏又可实用,使园主充分感受庭院的乐趣,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4、景观树丛区

景观树丛区看似简单,随意栽植的小树林,但就是要利用这一片小树林,为整个庭院增加空间上的无限延伸。同时,小树林的设置,遵循的是“风吹气散,树挡气聚”的原理。这片小树林就像是一道绿色的墙,夏天遮荫,冬天挡风。其间桂花、红叶李、山茶花等植物,让人感受到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自然和谐之美。树下地被植物的运用,不仅创造了庭院生态的多样性,也是为了打破整个庭院长方形空间的呆板,使庭院显得灵活而富有变化。

5、休闲区

休闲区首先考虑的是由室内大落地窗看出的景观,铺装的露台,使建筑物与庭院自然连成一体,它会给人创造一种温馨、舒适、自然和谐的氛围,满足人们对自然回归的迫切渴望。蓝色的喷泉与樱花相互映衬,在一片绿色的玉簪衬托下,更加醒目。庭院是多功能的空间,透过紫藤花架撒下斑驳的阳光,坐在花下小憩或用餐,每天都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幸福时光。

6、露台活动区

露台活动区是以铺装露台为主体的多功能区域。铺装露台的铺置,是为了配合休闲区,保持景观上的协调和统一性。在园中利用不同造园材料的质感和线条的对比,产生丰富的变化,增添情趣。该区突出空旷的特点,即可站在其上纵览全园景色,又可作为居家生活休闲、娱乐、交往的活动空间。

五、植物设计说明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庭院显得简洁、自然。为丰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多为常用的乡土如树种,如桂花、枇杷、黄果树、樱花„„并配以鸭脚木、红叶石楠、长春藤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庭院中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把树、灌木、花草以及石景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庭院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庭院的宽阔感。垂直绿化。利用一切空间,采用多种形式扩大绿化拥有量,庭院内围墙都布置了爬山虎,做到墙体的垂直绿化,即丰富了景观层次,又对于夏季降温,冬季保温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六、水的设置说明

水是许多庭院里不可缺少的灵魂,它可以与庭院中的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水景图。在这个庭院中,重在突出水的景观效果,如水景区的水池以及池中的联排喷泉,它们就很好的起到了把庭院诗意化的效果。而而另一侧的长方形水池,注重的则是它的实用功能(浇灌园中花草),兼顾美观,又给它包上了金属的外衣,极富现代感。同时水还起到湿润空气、净化环境的功能。

七、庭院内灯光应用说明

利用现代灯光技术,为小庭院注入新的多变的视觉效果(备注:因甲方在建设别墅时,在园内设置有草坪灯和一个配电房,以及园灯,故本庭院设计没有考虑灯光)

第二部分施工说明

一、施工—石材

石材(20-30厚人行,40-60厚行车)。石材分类方式:按是否天然:人造石材和天然石材;按成分形成:大理石、花岗石、砂石;按做工及表面形式分:光面、麻面、拉丝面、自然面、蜂包面、蘑菇面、荔枝面、机切面、火烧面;按色泽纹理:黄木纹、锈板、芝麻白、蓝钻;按产地色泽:中国红、济南青、江西米黄、莆田锈;其他形式分类:如文化石、卵石、块石、石材成品等。

二、施工—植物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庭院显得简洁、自然。为丰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多为常用的乡土如树种,如桂花、枇杷、黄果树、樱花„„并配以鸭脚木、红叶石楠、长春藤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建筑设计说明篇三

镇江古运河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滨水公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同时运河文化也得以延续和体现。

1.现状分析

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体,那么古运河就是人体的血脉,古运河在城市中蜿蜒流淌了1300多年,滋润着城市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该地块位于古城风貌区内,周边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人文传说。随着城市的开发,周边地块已经规划为城市高尚住宅区、商业区等,该地块在城市规划中控制为城市滨水公园。

2、设计理念与构思

2.1.设计理念: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来展现运河的文化,对规划用地进行合理的绿色有机设计,从而改善生态与景观的缺乏,提高规划地的绿化覆盖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科学的娱乐活动景观场所。

2.2.设计构思:2.2.1.主题思想立意于镇江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主题由两环相叠贯穿于景观轴线的造型来分别表示两条弧形主干道和中心凸起的主广场以及一条与运河相通的溪流的穿于主广场的构思来营造公园的主体空间结构。寓意镇江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

2.2.2.人流由弧形主干道汇聚到中心广场。市民从中观赏景观、参与各项娱乐活动与广场景观相结合,展现人为鱼,路为水,两环相叠的柔畅动态美与石材坚韧美的意境。

寓意镇江的经济、文教、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和谐顺畅,如鱼得水。2.2.3.(1)广场中的水体是从运河引流而来穿过广场再流向运河,使水体循环流动于整个滨河公园,营造出整体动态景观的气势,暗语悠久的水上发展历史与未来前景。

(2)中轴线地面铺装采用米花色、橘红色、赤红拼花(传统花纹)铺设。暗寓玉米之乡的美誉和镇江发展的未来之花,将传统与现代化发展再次相结合,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结合更好的表达主题设计思想。

3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滨水公园的设计应使之成为市民良好的场所,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日间,还是幻彩期房的夜景,都使市民感受到功能使用的便利和无度的舒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休闲场所。

3.2.自然优先的原则: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的情况下,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做工过程与布局的协调来减少设计中对生态的影响。

3.3.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统一以适应场所功能需求的自然过程。就地取材植物主体是用乡土树种,合理与当地自然背景想协调,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的管理维护。3.4.公众参与性原则:更好的使人们参与各项活动之中,与客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从而提高场所活动的内容,进一步的加强活动的广泛性和深化。在符合人们户外活动的意愿的情况下,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规划场所更富有弹性。3.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以生态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发展的战规律,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

3.6.继承与创新的文化原则:在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的情况下,以统筹发展的前瞻性进行规划,创新,发展,并保留有发展空间。通过各个景观的细部片段内容隐喻,来传达城市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的信息。

4、总体布局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和立地条件,将本区环境分为八个小的功能区,即主广场景区,文化展示区,亲水景观区,老年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健身区,儿童活动区。

5.1.主广场景区:主广场为椭圆形与圆形造型相结合的中心活动场地,在中心的圆形表演区的地面铺装中采用米花色、橘红色、赤红拼花(传统花纹)铺装,以及广场中间加入了地面浮雕,充分体现了镇江的特色“鱼米之乡”的文脉和运河文化的展示。四株10cm胸径棕榈展示出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建设良好的城市形象。人们在休闲廊架里休息观赏景观。5.2.文化展示区:由入口广场至主广场之间为文化展示区,即在景观中轴线处有两道弧形的文化展示景墙,迎合整个设计的主题设计。

5.3.老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利用假山石置石、传统的植物配置和供老年人娱乐休闲的长廊,更好的创造适合老年人的活动空间。

5.4.儿童活动区:活动空间的设置上主要采用木质、塑材及软质铺装为主材进行制造,设置尺度适宜的儿童娱乐活动设施。色彩采用明快鲜明的颜符合儿童的心理。

5.5.健身活动区:活动空间中的地面铺设材料采用强度适中的地面材料,并设置了适量的活动健身器材,在健身活动区西向的涉水开放空间来提供清新的水面空气,形成天然的绿色氧吧,并满足人们户外健身活动的功能需求。

5.6.花卉观赏区:此景观的特点主要为植物丛植的群落效果与单个的特色园亭来塑造空间氛围,植物以月季、牡丹、贴梗海棠、垂丝海棠为主,展示景观效果。在周边点以玉兰、杜丹、桂花表达玉棠富贵的设计思想。人们可以在传统的六角亭(富贵亭)里进行休息观赏。

6、专项分析

6.1.植物配置:植物设计在尊重生态基础的原则上大部分采用当地乡土树种,以便苗木供应有稳定的来源保障,降低病虫害的几率,使苗木健康的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植物配置的整体性原则上,在道路部分采用以对称的方式种植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补充下层空间,中部空间由植物的枝干来表现弥补,以达到视线的通透性,便于对景观的观赏和控制。

各部分景点与景区则采用散植、孤植和群植的方式表现。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形态和植物属性的差异形成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来表现植物搭配形成的景观效果。与人们对户外活动的各项需求相协调建立密切的联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6.1.1.观花植物:杜鹃、木瓜海棠、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山茶、紫叶李、迎春、樱花、金钟、碧桃、月季、广玉兰等。

6.1.2.观叶植物:红枫、桂花、鸡爪槭、红叶李、银杏、八角金盘等。6.1.3.观果植物:石榴、板栗树、枸骨、火棘、南天竺等。6.1.4.观形植物:雪松、水松、垂柳、棕榈、圆柏、苏铁等。6.1.5.芳香植物:丁香、四季桂、风信子、樱花等。

6.2.景观小品:园林绿地中,许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按照功能来分,园林建筑小品可分为四种类。

6.2.1.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亭、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6.2.2.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6.2.4.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而建筑小品与植物一起配置,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获得和谐优美的景观,而且还可突出单体达不到的功能效果。

6.3道路系统:在此景观方案的设计中,对于道路系统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环形道路系统进行对人流的组织,分级疏导人流,从而改善由于空间小造成的交通疏导困难的因素。使的各景区、景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有序列的循环产生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更好的发挥道路的引导性和交通性。

结语

“城市是文化的集中体表现,现代化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的契机,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以自然为底蕴,理性地对待科学技术,使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而且是精神的家园”。

参考文献:

[3]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建筑学报,2006(10)

[4]沈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a],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a],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

建筑设计说明篇四

住宅房屋室内设计说明范本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市某小区一套使用面积约为90㎡的住宅房屋室内设计工程。设计内容包括整体房屋内部。2、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1、设计师初步设计方案。2、业主对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修改的意见。3、业主提供原始房屋施工底图。4、《建筑内部设计防火规范》gb20045—95。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三主要设计思想:1、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室内环境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造思维,创造出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资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里要求的室内环境。2、室内设计就是以点、线、面、体来塑造空间,本设计则用之为设计的理念。在室内的构筑建筑形态塑造方面大量采用了穿插和加减的设计手法。并通过线型灯带和纹理的地面运用。以及墙上的反光金属,从而来体现点、线、面、体的概念元素。同时使用企业色(红、黑、白)为主色调,配合温暖的木制家具,严肃而亲近。在光影设计中,以线型元素设计灯光,巧妙搭配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简约的居住空间。

建筑设计说明篇五

一、项目概况

1、区域位置

该项目位于杭州湖滨一公园南侧,东面为杨公堤,南面为沿湖,西面为公园园景,北面为主干道。地势平整,事务所临园而落,依湖而立,古樟参天,环境优美。

2、项目概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建筑设计市场也逐步向全球建筑师开放。近年来,为尽快与国际接轨,国内各级建筑设计院纷纷开始了股份制改造,民营建筑师事务所注册已进行全面审批阶段。国内某知名建筑师已成立建筑师事务所,并拟在杭州湖滨一公园南侧建造办公楼。事务所建筑总占地面积约为19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3023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毕业设计指导书

2、地形图

3、国家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规范、规定和标准

三、设计理念

1、事务所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与社会的互动及需求,同时事务所的总体布置及建筑内外空间的设计也都应该以设计师为中心,努力使建成的建筑与环境成为设计师设想与理念的环境教育的学习素材。

2、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依托附近公园的景观优势,以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肌理性及有机性。

3、科学设计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力求在节约建造成本的同时,确保经济稳固、设施优良、环境融合,竭力创造一个“大气、精致”的特色建筑。

四、总体规划布局

1、设计构思

留自然风貌因借地势形成环境主体结构,将建筑与地势结合成一个整体,同时以现代、开放、大气、豪迈的建筑形体,创造出设计师们理想与信念完美展现的重要阵地。

(1)尊重自然生态,营造现代酒店

严整有机的规划结构实体以建筑为依托,灰空间以道路、水系、广场、绿化系统为主线,相互渗透,相互复合,形成了清晰的空间结构层次和丰富的环境层次。具有完整的系统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4)大气、精致的建筑追求

“大气”是一种气质,是建筑之美。“精致”体现的是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它确保了建筑的品味。本方案以简洁纯粹的形体,呈现出动人的“大气、精致”之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