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7 21:16:27 作者:雅蕊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汇总16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指示和指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和规范。范文范本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文体和题材,适用于不同的写作任务和需求。范文范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来借鉴和学习优秀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范文范本是经典著作的结晶,是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和借鉴。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大和培育,以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它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

1.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需要。

从我国的实际情況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社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而逐渐开始进入一个和平的、文明的'并且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我们已为关注积极创造了最好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在这样的社会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得更幸福。

2.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重视人的主体性及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人,致力于个人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个人身心发展达到最佳状态,潜力达到最大限度发挥的教育。素质教育和我国现行的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教育在于使人成人,其成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纠正缺点,使有问题的人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使人更具有生产性和道德性,即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三是对人进行鉴别,并使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一种教育如果能很好地兼顾到这三个方面的任务,那它至少在理论上就是一种好的教育。

积极心理学强调从积极的方面来研究与探讨心理健康问题,把主观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度,对未来的乐观希望,流畅感和思维,有价值的情绪体验,内在成长的动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自我等等,他们更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最大化地发挥出积极的品质,而不是消极地矫正心理疾病,这为理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了新视角。

(1)实施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在积极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关注来访者的积极品质,不仅可以促进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充分信赖,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而且可以给来访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起其潜能,通过其自身的积极品质来达到心理健康,使自身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2)多渠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人际交往关系指导、挫折教育、爱情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性心理教育等课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主题团队日、野营、拉练、军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训练,特别要注重快乐、尊重、感激、关心、赞赏、宽容等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自身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关心、会创造,能够承担各种风险、压力和挑战,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病理性心理教育模式下的老师一般都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使学生得到改变并生活得更好,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良好条件下的学生,更不知道如何使学生能够好上加好。教师的这种单一的矫治技能导致他会用问题的眼光去审察他碰到的每一个学生,最好的学生在他眼里也能被看到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促使教育者建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不断发展积极的情感,摈弃原有对人性的各种消极认识和评价,以及个人的好恶偏向,从而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更新观念,开辟工作视野,懂得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来使自己获得积极意义。积极心理学能够强化教育者具有这种理念:人性的积极因素能抵御和降低人性中负面因素的困扰;坚信个体发展所需求的不仅是终结痛苦,更期待充实美好的生活;承认和确信求助者与正常人一样,拥有各种良好的品质,通过咨询与辅导能发掘他们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美德。教育者对大学生积极潜能和美德的坚信,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樊富珉.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j].大众心理学,,4.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33(4).

[3]王婷,马寅生.近5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综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3.

[4]崔景贵.积极型心理教育:21世纪心理教育的主导范式[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

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论文

1、我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实验点,自20xx年10月起成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级“中小学学生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培养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协作学校,并于20xx年4月起成为厦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学校。在过去两年的课题实验中,教师已能主动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实践、研究写出的论文、活动方案、个案辅导分别获得全国第二届、第三届课题实验成果评选一、二、三等奖,部分论文发表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出版的《心理科学进展》刊物上,学校被授予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先进学校”荣誉称号,这表明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另外,我校于暑假期间外派教师参加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夏令营,也为我校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添了理论基础保障。今年学区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我学区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明确地表明了学区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年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方向分析。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年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年的重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体措施。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4、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

咨询室设“星星知我心”信箱,专人解答学生来信。

咨询室设“星星和月亮”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

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5、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

红领巾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

国旗下讲话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展开。

8、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四、月份安排。

学生:

(一)低年级。

1、目标。

通过帮助学生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良好适应能力,与他人良好相处的能力,使其初步具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2、内容。

九月、学生角色意识(如“我是小学生”)。

十月、学校环境、集体生活适应(如“我们的校园”;“集体生活真快乐”)。

十一月、基本学习技能、行为习惯训练(如“好习惯交朋友”)。

十二月、体验合作、体验友情(如“大家一起来”;“我和同学手拉手”)。

一月、学习成功体验(如“我能行”;“成功体验真好”)。

二月、学习兴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到兴趣乐园去”)。

三月、自理、自立意识(如“今天我值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四月、排除不良情绪方法(如“情绪气象台”;“让自己更快乐”)。

五月、正确处理同伴人际冲突的方法(如“沟通化解小矛盾”;)。

六月、自我保护方法(如“披着人皮的狼”;“自护在我心”)。

小学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小学20xx-20xx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七月、时间观念(如“做守时的好学生”;“时间的妙用”)。

(二)中年级。

1、目标。

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能初步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有爱心和集体责任感,初步具有自我完善意识、生活强者意识和创新意识。

2、内容。

九月、自我控制策略(如“智斗难题真快乐”;“当天功课当天清”)。

十月、基本学习策略(如“巧学苦练无难题”;“学习要得法”)。

十一月、如何交朋友(如“谦让、友善朋友多”;“让我们走到一起来”)。

十二月、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如:“优点轰炸”;“缺点轰炸”)。

一月、应对挫折的方法(如“批评不可怕”;“我也曾失败过”)。

二月、正确的消费观(如“巧用零花钱”;“小会计”)。

三月、体验创新、创造(如“我不同意这个想法”;“创造就在你身边”)。

四月、如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当我难过的时候”)。

五月、集体意识、集体责任感(如“我爱我班”;“集体力量大”)。

六月、什是理解、宽容、原谅、信任(如“与我同行”;“握住我的手”)。

七月、什么是死亡(如“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

(三)高年级。

1、目标。

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并悦纳自我,使其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相适应,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和正确的性别观念。

2、内容。

九月、学习计划的制定(如“订好学习时间表”)。

十月、应考策略(如“考试前的我”;“考试中的我”;“考试后的我”)。

十一月、工作神圣而平等(如“职业大舞台”;“条条大路通罗马”)。

十二月、家庭观念(如“家庭小帮手”;“爸爸妈妈和我”)。

一月、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如“学会说不”;“使自己感觉好起来”)。

二月、如何与他人沟通(如“当小朋友难过的时候”;“怎样赞美别人”)。

三月、什么是竞争(如“同学进步我高兴”;“正确竞争好处多”)。

四月、正确认识社会不良现象(如“做遵纪守法的小公民”;“攀比之风不可长”)。

五月、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做情绪的小主人”)。

六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

七月、什么是心理学健康及其重要意义(如“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神秘”)。

教师:

二月、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

五月、心理训练。

七月、学生社会活动心理辅导。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一)课程内容脱离实际。

传统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以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有意或无意忽视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现状和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从而导致课程的内容与中小学实际教学的需要严重脱节。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多数学校已开始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惟命是从的“乖孩子”。教师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引导学生的情绪等等问题,在现今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中都很难找到相应的答案。

(二)重理论阐述、轻实践应用。

长期以来,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多以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这对于以此为专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适当的.,但对高师生来说,则是不适当的。教育心理学虽是师范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但高师生学习这一专业课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应该不同,后者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学科理论本身,为日后从事该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服务,而前者学习的侧重点在于学科理论与教育实际的联系,为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服务。正是这一差别,决定了高师生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实践应用,而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课程定位的错位,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给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讲解教育教学中心理学基本规律的内容,而鲜有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内容。由此导致高师生往往有轻视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老毛病”,在他们看来专业课程可以提升自己能力,而因为教育心理学课程由于实用性不强,只要临考背背过关就行了,从而缺乏对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重教师教而轻学生学。

作为培养高师生未来教师能力的课程之一,教育心理学课程应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应重视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为高师生公共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却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型模式,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arr和tagg早在1995年即指出,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传统的教师讲授范式正在被学生学习范式所取代。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将学生看成自己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构建者,而不是将学生看成“被动的容器”,由教师来给学生填充知识。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典型,山东杜郎口中学即是通过强制规定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讲10分钟的方式,逼迫教师从学生的学上下功夫,让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杜郎口中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后,连续多年教学成绩突出,特别是该中学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心理学课程确实存在教学上的弊端。

二、情绪劳动能力培养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设计。

(一)自我情绪体验与调控课程设计。

生活中,人们会由于需要是否被满足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对自我情绪的体验是个体认知自我情绪状态的重要前提,也是个体自我情绪调控的基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自我情绪的体验与调控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通过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设计,可以而且应该让教育心理学课程肩负起培养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的任务。自我情绪体验与调控的课程可以采用情境回忆、情境创设等模式进行,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最高兴、最受打击等生活事件,然后请学生回忆当时的情绪感受,并指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从负性情绪中恢复过来的,并让学生讨论这其中有没有情绪调控的内容,调控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合理等等。情境创设则是教师创设某个能让学生产生较强情绪体验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感受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情境创设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比较难掌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慎重使用。

(二)他人情绪理解与调控课程设计。

对他人情绪的理解与调控是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培养的又一重要方面,该课程的设计可以采用故事回放、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形式进行课程的教学。故事回放是教师选取典型的情绪情感故事,采用录像播放的形式,让学生先观看故事,然后请学生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享;角色扮演的课程设计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情感,这种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所扮演的角色中去,因此教师对故事情节的设计很重要,另外就是教师还需努力营造一种与故事情节相一致的情境,尽力让学生投入到角色之中,获得更深刻的他人情绪体验。对他人情绪的调控培养则需要教师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教授学生必要的调控技能,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调控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培养高师生情绪劳动能力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收集学生应用情绪调控技能处理生活问题的实际案例,以作为今后教学的重要展示材料。

三、结语。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改革绝不仅仅只是在教学中培养高师生的情绪劳动能力,但情绪劳动能力作为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在教育心理学课程中受到重视,并应从高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如何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上突出情绪劳动能力中体现教师胜任特征的方面,从而使教育心理学课程在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心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并明确指出了自己研究的三个主题。其第一个研究主题就是:积极的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情绪的,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人生活中的作用。

音乐的诞生本身就饱含了人类丰富又抽象的情感表达,对人的情绪刻画更加深刻、细腻,这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音乐对人的熏陶与净化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企及的,音乐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可以发挥积极的意义。而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中,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常常陷入误区。有人认为音乐教育无足轻重,只要文化科目好,中考、高考考得好就可以了,忽视音乐对人成长中审美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家长将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增加选择好学校的筹码,导致强迫儿童必须乐器考级、乐理背诵、回答提问式音乐赏析,破坏儿童与音乐的天然链接,让孩子产生特别多的负面情绪,破坏孩子产生舒缓的、美好的、自发的情绪体验。以上思想与做法都是严重影响音乐教育发挥积极效果的。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对儿童音乐教育目标,首先是在素质教育中完成审美的教育,而不是带着功利的目标严重忽视或者过分夸大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在家里备上音质良好的`音响设备,随时随地让儿童感受音乐的熏陶;去听一场真正的音乐会,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激发儿童对美和善的向往;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上,与儿童一起创作,激发儿童对成就的渴望;在学校课间的十分钟,播放经典、悠扬的音乐,将音乐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将起床的铃声、操场锻炼的背景乐都设置成经典名曲,将美的体验不知不觉间移入儿童的感知世界里。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多了,人就会更加幸福。一个被音乐滋养、被音乐激励、在音乐中迸发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美妙音乐的儿童,更容易体会到积极人生里充盈着的幸福,也更有能力将这种幸福的积极力量传播出去,带给周围的人幸福感。

2、结合音乐教育过程:挖掘儿童积极个性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研究主题是积极的个性与人格品质。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是积极的、向上的,那么可以据此预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可以表现出更加积极的心理活动以及应对行为。也就是说,逆境中的适应性与摆脱逆境的积极性会增强。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特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其积极体验,即让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感受。

音乐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渐进深入的过程。儿童很容易因为对音乐感觉深不见底,不知道从何学起,而产生否定自己的情绪。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可以在音乐教育中,设置阶段性成长小目标来不断肯定儿童的成绩,让儿童能够感知到努力的效果。阶段性成长小目标不一定是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而可以是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任何一个。

比如,一个缺乏自信心的男孩,主科学习成绩一般,遭受比较严重的学习挫败感,因此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遭遇到任何一点小的困难,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不是唱歌的料,不是学音乐的料”,产生放弃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儿童,可以将阶段性目标设置为:在一个月之内能够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表现一次。在这一个月的音乐教育中,更加热情地鼓励、殷切地希望他能够好好地准备,同时老师给予他所能给到的指点和帮助,以最大可能确保他能够表现出最佳的状态。最后为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在认为自己心理和行为上都准备好的情况下,在同学们面前大大方方地表演一次。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给他们滋养,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舞台,他们就可以自由地成长为充满魅力的花朵。

无论最后的表演是否达成儿童预期的效果,只要与儿童达成一致,本次的任务仅仅是:有勇气公开地表现一次。只要有了这个勇气,就是成功。那么这一个小的阶段性成功的积极感受就会深植入儿童的记忆中,成为他积极人格品质中重要的里程碑。

3、拓展音乐教育领域:形成适合儿童成长的积极社会大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主题是积极组织系统,主要研究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在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也可以得到很好地贯彻。

当代的中小学生都很喜欢流行歌曲,并因此而发展出疯狂追星、模仿明星的舞台造型、花费与消费与自己水平不相称的金钱购买周边产品等行为;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追星而逃课逃学。因此学校认为流行歌曲、流行歌星影响儿童的学业发展,想方设法禁止儿童接触。但是否流行歌曲就不在音乐教育的领域之中呢?是否流行歌曲以及流行歌手就没有积极的能量传递给儿童呢?答案是否定的。用积极心理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将音乐教育的领域进行拓展,对儿童喜爱流行歌曲、流行歌星进行合理地引导,同样可以达成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

以中小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周杰伦为例。他的《青花瓷》不但登上了大雅之堂,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让亿万中国人感受了釉下彩瓷传统艺术的美,同时也接受了艺术熏陶;而他个人的奋斗经历也可以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个大系统给人的磨练。在一次高中的流行音乐鉴赏课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拓展作业:请搜集周杰伦的成长及奋斗历史,并体会其对自己最有激励作用的部分。

很快,反馈陆陆续续回来了。有的同学对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特别有感触,认为他能够在家庭遭遇挫折的时候,仍然坚持对梦想的追求特别值得自己学习;有的同学对年周杰伦高考落榜,怀着音乐梦想去餐馆做服务生的行为很是佩服,认为他百折不断,并且没有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做事并等待机遇非常难能可贵;有的同学认为他在进入年后,因为自己“怪怪的风格”不被人接受而痛苦,但仍然坚持走自己的音乐之路令人肃然起敬;有的同学对他能从餐厅服务员到家喻户晓的当红歌星的逆袭过程特别羡慕,得知他曾经被无数歌星拒绝接受他的歌却毫不放弃,并因得到一句“10天写出50首歌,有10首能用的话,就帮你出唱片”的承诺而通宵达旦地工作表示非常敬佩,并自发自愿地开始向他学习。通过这个音乐教育的拓展作业,同学们对流行音乐的感知不再局限于好听,而是带着对歌星创作歌曲的理解去深刻体会;对流行歌星的认识也不再是盲目追逐,而是带着对这个歌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的认知,重新体会自己选择他作为偶像的积极意义。

在这样一个拓展了的音乐教育课堂里,原生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体系,而不再局限在课堂里的音乐知识。这个由音乐教育拓展而形成的大系统,就是积极心理学强调的适合儿童成长的积极的社会大系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改革我院高职护理专业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护士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论证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优势。

关键词:执业考试;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

护士资格考试制度和护士注册制度是世界各国护士管理的成功经验。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护理进入了一个加速专业化发展的阶段。我国护理教育的开展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的速度缓慢,管理质量落后世界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1日执行新的护考大纲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考核,增加了护考的难度。护士执业考试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目标。纵观国内外护理教育及执业考试现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国家护考综合能力测试要求,通过不断变化的护考大纲和历年护考情况,深入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客观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规范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毕业生护考通过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护理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与执业考试接轨并为临床提供优质合格的护理人才的教学模式,在全分院乃至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教学对象为本院12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12级高职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挑选2个班作为普通对照班,另外2个班作为实验班。我院同级所有学生均经招生统一考试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并无显著差异。

1.2教学方法。

普通对照班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班将采用新的理论教学模式,尤其在理论教学中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结合历年考点进行串讲,教学中每一章节每个内容都密切结合护考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历年考点串讲,实验教学和考核中密切结合临床实际。1.3评价指标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等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

2结果。

2.1两种教学模式执业考试通过率成绩比较。

3讨论。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我国目前研究针对高职院校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极少。本课题重点解决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护士执业考试及临床实际脱轨的问题。鉴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及考核模式,通过对现有的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在护士执业考试和新世纪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下,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实行与护士执业考试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此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护考大纲及历年护考情况、相关病案融入常规教学及考核中,同时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护考通过率和就业能力,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和就业岗位对高职护理人才标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主要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与学生“取证”的内容和要求相对接,推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实验班和普通对照班班级学生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在护士执考通过率上两班虽没有明显差异,但用人用人单位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反馈调查对比显示,用人单位对实验班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对照班。

本课题是针对当前全国各类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执业考试、临床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若能广泛推广,对于提高本校应届毕业生护考通过率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凌玉.我国护士执业考试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6).

[2]汪存友,于嘉元.于惊涛;美国注册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线设定概况[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

[3]潘晓锋.从护士执业考试谈改进护理专业教学方法[j].广西教育,2008,(9).

[4]陈红,郭兰君.护理职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7).

[5]吴晓璐.试探资格考试下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

[6]杨雯,姜安丽.国外护士执业准入管理的现状及其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中小学生的思维单纯,容易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产生各类心理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专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科,然而当今中小学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在向着学科化、德育化的方向转变,教师仅仅将其当作一门普通的学科来授课,没有主动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过于被动,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将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方法,以期提高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论文

年初,笔者调查了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宝鸡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等省内10所高师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另外,笔者于年底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的10所中学(初中4所、高中6所)发放600份学生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58份,有效率93%),以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从调查数据来看,在558名中学生中,约24.73%的学生曾经出现过心理问题,其中仅有34.78%的学生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其余65.22%的学生选择了家长、同学、朋友或忍受;在48名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的学生中,认为教师帮助有效的学生仅有6.25%,其余93.75%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当然,以上数据仅仅是从中学生的角度获得,可能并不客观全面,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省有相当数量的中学教师不具备比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无法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地指导或帮助。

可以看出,陕西省所有高师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这说明高师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已经普遍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该课程在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呈现出形式化、表面化、随机化的现象。

(一)课程定位不准。

陕西省10所高师院校在学生一年级时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总学时从十余节到二十余节不等,课时非常有限,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课时不足,连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讲授都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开展相关的活动或训练。基于其选修课的性质,课程安排往往是合并多个教学班统一在阶梯教室上课,学生人数多达一两百人,上课时间也往往安排在晚上或周末。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得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不会重视该课程,多数学生选修该课程只为打发时间凑个学分。

(二)课程内容欠缺。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选修课,多数高师院校并不统一征订教材,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任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经验、专长或兴趣各自备课,相互之间缺少交流,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主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其他如案例分析、活动训练等内容。另外,陕西省10所高师院校中仅有两所院校在学生三年级时开设了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选修课,课时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更少。

(三)教育方式单一。

陕西省10所高师院校在该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上方式单一,清一色地使用了教师讲授的方式,个别院校偶尔举办相关的讲座。教师讲授、专家讲座的方式远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了该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体验性和互动性,削弱了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打击了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陕西省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四)课程评价缺乏有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决定其考核方式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用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目前,陕西省高师院校普遍缺乏针对该课程的合理评价机制,考核流于形式。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陕西省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笔者调查中发现,部分高师生甚至不知道自己选修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有部分高师生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混为一谈。

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区别,因为高师生未来将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维持自身心理健康的同时,还需要他们掌握必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对于高师院校来说,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消除高师生心理障碍,提高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高师生心理机能,促进高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这个目标与非师范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致,应作为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二是对高师生进行较为系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培养高师生将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能够及时发现或辨别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给予问题学生一定的辅导帮助,能够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个目标是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非师范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目标。目前,陕西省高师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认识普遍存在片面性,即重视基本目标忽视特殊目标。高师管理者只有认识到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双重性,才能对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

1.明确课程性质。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要求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鉴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双重性,笔者认为将其作为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一样的公共必修课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体系或教学计划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课时、空间、师资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保证。这是高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运作的前提。

2.健全课程内容。陕西省高教管理部门应组织高师院校专业教师编订高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教材,统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高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两个模块: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必修课开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学习与创造心理、自我意识与健全人格、情绪健康与情绪管理、爱情观与性爱观、挫折及危机应对、职业生涯规划等。计划课时内完成不了的部分可以通过各种专题讲座或报告会等形式补充。二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内容应当包括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基本知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及典型案例的分析等。

3.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的高师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有助于新生适应以及发现和预防新生的心理问题。在高师生储备了“普通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之后(一般在三年级),开设为时一个学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以此保证学习该课程的高师生能够真正全面而系统地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真正具备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能力。

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融知识性、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自助性为一体的实用型课程。陈晓燕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学不是“传授、教导和训练,而应该是认知、感悟和建构”,传统的“师授生听”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宜。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将讲授、案例讨论分析、心理影片评析、心理测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体验等多种教学形式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伴随着心理体验和心灵感悟,以此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具有潜在性、渗透性、深刻性、暗示性和非预期性等特征。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是指渗透在校园物质和文化环境中,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推进作用的诸多因素。

1.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暗示性和渗透性,如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校训、校歌,教室里张贴的名言警句,甚至教学楼的名称都能彰显学校的人文精神,这些象征性符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产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充分调动高师心理学专业学生积极性,鼓励他们建立心理学社团、创办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由专门教师指导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训练,如在每年的5月25日开展以“悦纳自我”为主题的团体活动、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举办心理健康节、心理拓展训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或竞赛等。

3.积极发掘其他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如思想品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以及其他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积极发掘各种校园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社会实践、迎新生、迎新年、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4.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校报、板报等多种媒介,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意义,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如在校园网中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在校报、板报橱窗中开设心理健康专栏,开通心理健康热线等。

高师院校应当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由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学校应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包括提供办公场所和活动经费、配备专业设备,如心理测评系统、放松椅、沙盘,以及安排各种相关讲座和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活动性等特征要求专门的评价机制,融合理论知识考核、行为观察、心理测量、案例分析、个人成长分析报告等形式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且操作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这也是该课程建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陕西省高教管理部门应鼓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

(五)加强对辅导员及班主任的培训,提升其教育性。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校园里与学生距离最近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培训应由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业教师担任,培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二是心理咨询的会谈技术。前者可以帮助辅导员和班主任甄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简单的心理困扰、利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后者不仅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还有益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优化论文

7月23日“有幸”参加了20__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__省委教育纪工委__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辅导员老师在大学校园里面似乎是一个超级忙碌的角色,正如一位老师举得一个例子:“千根线下面只有一根针。”学生党建工作,学校的组织部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团建、校园活动,学校的校团委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学生资助、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学校的学生处要给辅导员安排工作;甚至学生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校的任课老师也会找辅导员老师;每年的新生入学就更是忙上加忙了。辅导员的工作苦、累、压力大。尽管如此,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辅导员老师爱着这份职业,因为辅导员老师这个职业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赞美,但同时也给辅导员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正是如此有时会感觉有些许的的压力,因此辅导员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减压的方式,心情郁闷的时候,打个球,出身汗,吃点零食,看个电影。找个知心的领导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聊聊天,心情自然会好了。

正如报告中所说郁闷的时候谁都会遇到,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郁闷和抑郁症的最大区别就是,郁闷找个合适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变好,抑郁症就是郁闷的持续了,当然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或者辅导员容易出现郁闷,同时也是号召大家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多一些细致,很多同学、朋友诱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是缺乏早期的关注、关心和正确的疏导。

简析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推进,受到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在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彰显个性化。因而在改革创新发展中,不仅要创新管理模式,更要努力适应其发展理念,推动其发展模式。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和发展。

学生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校的管理服务对象,因而学校的发展要以学生为前提,高校管理中将创新管理作为管理的支撑要点,通过创新、高效的管理不但能代表学校的素养,更能代表学校的品牌文化。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开展适合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长效管理模式,让高校管理更具科学化。

一分析高校的管理形式。

目前高校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传统管理模式,是在现有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运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规范学生行为,这种管理是刚性管理,也是外部控制管理模式,管理中个体、组织和社团都处于外控范围外,所以民主化管理成分较少;第二,是组群中的自我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借鉴外国的管理形式发展起来的,要求社团以及学生会开展自我管理,并要求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让管理形式更灵活。第三,是群体和个体化管理,这种管理有组织性,把个体以及社团都控制规划在内部控制中,民主化的自我管理,让管理方式更具柔性。

二高校的管理现状以及思考。

(一)管理人员思想僵化。

部分高校没有开展管理改革的举动,究其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思想比较僵化,管理运用的方法也因循守旧,宁可守着错误的保守管理模式,也不愿进行大胆的教育管理创新尝试。由于管理者习惯于这种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一旦推行就要重新适应,因而宁愿使用原有熟悉的管理模式。导致教育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不能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

(二)管理停留在面上。

教育管理全部停留在“管”上面,没有重视教学服务,更没有重视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会的智慧和作用,导致教育管理不能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起来。

三高校管理创新探索要素。

(一)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开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由于人本管理时主要是将人的因素看成高校管理的主要出发点,管理进程中要重视人的想法,要根据人的特点进行管理,这样开展的管理更容易被广大师生接受,也能更好的服务广大师生,多种管理手段的应用,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化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可在校园范围内形成较好的文化环境,专家、教授都要通过学术研究工作积极的参与到校园管理中。且确立教师在办学和治学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管理,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形成全校教师共同管理的教育管理新模式。管理中需要创新人本管理理念,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人,也是高校管理的主体,要求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能够理解、尊重,挖掘主体内涵,在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情况下,不但把学生看成管理对象,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且在管理中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结合教学活动,内化管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民主法治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了解自己需要履行的责任和应该享受的权利,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契约管理,因而法律意识的树立比较重要。学校范围内开展的民主建设是社会民主建设的关键,为了实现其建设的自由、平等和公正,高校建立民主非常必要。民主建设包括班级建设的民主化观、学生会成员的民主选择,这些民主建设要在大胆的尝试中不断深化,最终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二)创新管理制度。

1.深化学生自主管理。

需要深化自主管理,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管理需要由外部控制走向内部管理的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管理制度,以直接管理为动力,制度管理充当基础,自我管理成为管理的常规形式。高校的管理价值观主要是决定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要素,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够成长,有自律意识,这将推助学生的成长,目前大学生普遍素质较高,所以有着独立意识和自我管理潜能,这将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条件,有效的促进教育模式,适应高校的科研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的管理高效化提出重要意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深化以及发展,学生在管理上更倾向与自主化管理模式。

2.优化信息管理机制。

优化信息管理工作机制,现代社会信息化飞速前行,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信息速度加快,冲击教育常态,网络中要凸现出多元的文化和多元的`价值,让网络交往出现平等化现状影响和冲击学生,学生的管理者需要有掌控网络的能力,加大正能量,减少负能量,学生管理者需要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构筑好网络学习的平台。例如,可以借助网络做好学籍管理,给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学生入学状况、在校表现情况、政治修养、道德素养等方面,并且体现出奖、助和贷的基本状况,把学生的性格和考评等因素加入进去。成为信息化管理的要素,学生结束学业以后,将这些信息当成礼物馈赠给学生,让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道路,从而让学生具有心灵感悟。

3.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性高校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教育内涵,总结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准出发点,建立教育的目标,分层办学。要以就业为管理的前提,转变就业理念,开展适宜就业的管理模式,将终身教育看成是教育管理的背景。由于科技时代的飞速前行,信息和知识不断的更新换代,原有的校园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变化发展,所以要不断的通过学习补充新知识,借助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扩大高校的开放化程度,用以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满足高校发展中的多元化发展理念。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

健全相关制度,采取措施,做好严格的管理。管理中要为高校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但要借助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也要在创新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奖罚分明中做好考核,综合评价。采用分析和交流的方式,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队伍,保障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为学生开展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很多制度的推行要求施行者主观认同,教师是推行制度的核心人物,因而要求教师有创新理念,能理解制度并推行制度。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聘请各个行业的精英,比如德高望重的政府官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做高校的兼职教师用以提升高校的整体师资队伍素养。各界的精英讲学,不但能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也能传授实践知识。因为传授过程中加入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让学生受益匪浅,对学生今后成长有较大帮助。

四结束语。

学校发展中,教学是核心,管理需要为教学服务。教学发展过程中也要带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流程,如果教学目标中没有管理理念的融入,那么教学管理将没有保障。因而教育中要让教学和管理相互配合,提高办学素质,完善办学标准。

参考文献:。

[3]冯东山,盛新建,蔡冬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黑河学刊,,(11):31--3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省委省政府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等考评体系。各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与教学、科研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高校学工部长会议、宣传部长会议和安全稳定工作会等,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强化工作抓手,创新工作举措。针对学生特点,建立多层面、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心理剧情景教学等。每年开展“3•25善爱我”、“5•25我爱我”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赛等。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组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和心理疏导工作。

强化工作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按师生比1:3000—5000标准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题列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定期举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赛。

强化危机干预,完善处置体系。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组建信息员队伍,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建成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做好心理咨询服务,指导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

1.知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勇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1.各种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如没有可用塑封过的动物图片代替)。

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

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

妈妈大,宝宝小。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示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妈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幼儿)。

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

-->。

为认真贯彻学校有关。

精神。

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拟定港口管理xx年度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确保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协调、规范秩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协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人际及学业问题所引起的心理困扰以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普及工作和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积极配合心理辅导工作。

2、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

3、完善充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与学生的多渠道沟通网络。

4、重视调查分析、研究,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1、进一步完善心理预警机制和四级网络反馈系统。成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业务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院部配备心理专干,成立心理部,班级设立心理信息委员,寝室添设心理联络员,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做好心理危机干预。

2、培训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组织心理信息员进行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和召开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通过学习研究,不断提升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新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定期组学生干部(心理协会、班级心理信息委员以及心理联络员)参加各项业务学习,加强他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

3、本年度在学生队伍中间招收朋辈心理辅导员并进行培训。

2、除开设普通讲座外,全年将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1-2次大型专题讲座。

3、入学教育,在军训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学院对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活动中,加入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座谈等教育活动,基本做到新生人人接受心理教育。

三、做好大学生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

1、进一步做好高年级级学生心理普查建档的后续工作。统计回访率,对普查结果反馈进行分析研究,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做好咨询。

2、继续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3、建立突出心理问题学生档案。

对突出心理问题学生的管理以名册、档案、重点案例分析等形式为主,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个案研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利用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为了满足同学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利用在校园网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使广大学生以及教师获取心理方面的有关知识更加方便快捷。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仍是我们工作的基石,我们将继续以网络、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及卫生知识。

五、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逾教于活动中。

1、指导各班级有计划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活动。计划于上半年(5月份)各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策划“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具体几个活动如下:心理影片赏析、趣味心理测试、户外咨询、专家讲座、“感知音乐,净化心灵”活动、大学生“我爱我”签名现场活动、心理知识图片展等。

3、指导心理协会开展教育与自我教育等各项活动。

1、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2、个案咨询。随时以诚心、爱心、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和网络咨询,在个案咨询的基础上,利用电话和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地劝慰、指导和帮助。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让大学生倾诉烦恼、宣泄情绪、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心灵世界,培育健康心灵。

3、积极筹备并成立音乐学院大学生心理成长辅导室。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小学生中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时期。因此,小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师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让他们健康无忧成长。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寻求出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小学生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积极向上地学习与生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们刚刚离开父母怀抱,开始集体生活,所以这一时期正是为他们打下良好基础的最佳阶段。但是在由于这些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简单,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很不稳定,常常会产生一些如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加关注,并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减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1、情景教学法概念: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材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活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情景,让学生在自然或者认为创设情境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促进他们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2、情景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首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构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通过心理体验,促进积极心理增量,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其次运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设置,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出来,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社会认知水平比较低,心理脆弱,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打击时,特别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加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1、升学和择校给孩子带来的压力。现在我国各省市的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心健课,落实情况也很好,学校和授课老师对于这一门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困惑,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进行备课,并且通过课堂上的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获得积极心理增量。但是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就已经开始面临升学和择校的压力,再加上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弱,他们面对这样大的压力,无法进行有效排解,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家长缺少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我国,大部分家长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以及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匮乏,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通常更加关心孩子的这两方面:

(1)是否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

(2)孩子的成绩是否优异;他们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少坐下来与孩子平等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3、离异家庭和留守儿童,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困惑。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增高,导致离异子女大量增加。根据调查显示,出自于离异家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要远远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这是因为父母离异后,孩子生活在破损家庭或者再婚家庭中,无法获得正常的父爱或者母爱。长期下去,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较孤僻、自卑、忧郁,甚至有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与离异家庭孩子一样,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通常留守儿童都是由家里老人看管照顾,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获得经济来源供家庭花销,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关爱和管教,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叛逆、自闭等。

1、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当中来,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和活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新教育理念,善于运用情景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对学校和教师也相对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何况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况。因此,学校和教师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先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其创新,不可以再把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异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针对学生网瘾问题,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情景,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生表演以下几个情景:

(1)父母对小学生上网的激烈反对,严厉批评的场景;

(2)小学生上网约见网友遭遇的一系列糟糕事情。

通过创设情景,让小学生深刻感受到网瘾的不良危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平等的态度与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同时,教师对于情景的创设,除了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之外,还可以采取相关的道具进行辅助,如创设情景时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者图片加以辅助,让情景更加真实。

2、运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应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视频或者ppt,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影响,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注重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有的学校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将一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并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心得。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然而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幼儿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的人格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幼儿好模仿,老师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因此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出发,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一、以健康的心理走近幼儿。

(一)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来源于: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的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要敢于正视和剖析自我,在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有“自知之明”,勇敢地正确看待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过高或过低。并且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有缺点和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深刻地剖析自我,就能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帮助自己提高认识水平。

(二)放松情绪,调节好心态。

由于外界工作压力的影响,教师常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不能及时释放,就会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与工作质量。当我们心绪不佳时,可以有意识地变换活动方式,转移注意,使意识离开引起我们紧张情绪的刺激情境,暂时脱离长期关注的事物。如听音乐、唱歌、散步、适当从事家务劳动,参加体育活动等等。这样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就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中了,人的情绪也就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情绪状态了。

(三)学会交往,处好人际关系。

在待人接物行为和态度上,具有人际交往魅力的人通常能够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共通之处,做到恰如其分。教师人际关系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职业本身和教师的健康精神生活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沟通,真诚待人,经常换位思考,能容纳对方,尽量做到彼此相互理解和谅解,消除隔阂,缩小心理距离,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同时要提高修养和水平。实践表明:具有善良、勤劳和才干的人比较有人格魅力,容易受到他人欢迎。要正确看待同事的成绩,尊重和真诚支持对方的工作,对同行在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要主动补台,而不是有意拆台,防止嫉妒心理的产生。主动向具有优良品质的人学习,这不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心理健康、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手段之一。

二、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对待幼儿。

(一)以情育人。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和幼儿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心灵的呼应,将会直接影响教育的结果。爱孩子,关心幼儿,一切为幼儿着想,这是师魂所在。“赏识教育”一直受到教育者的普遍推崇,正因为它是一种以博大的爱心去唤醒、鼓励人的教育,它可以使许多自卑的幼儿变得自信,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肯定,增强幼儿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幼儿园是孩子从熟悉的家庭走向学校及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他们希望幼儿园像他们自己的家一样,温馨而亲切,渴望教师像妈妈那样给他们爱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因此教师不仅对幼儿在生活上要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要耐心引导,而且更要在情感上给予关爱和呵护。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自然能学会主动地关心人、爱护人的优良品质。

(二)公平待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对某些聪明可爱的幼儿偏爱一点本是人之常理,但是,这种偏爱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的言行,这对幼儿的发展很不利。那些得宠的幼儿,往往会有一种优越感,长此以往会养成他们狂妄自大、唯我独尊的性格,受挫能力会减弱,人际关系会紧张。而对那些比较胆怯、自卑的幼儿,可能由于教师的负性态度和行为会使幼儿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连教师都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他们就容易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还有可能会讨厌教师,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

(三)倾听心声。

倾听,是走进幼儿心灵的最好途径,学会倾听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积极倾听的主要特征是老师除耐性倾听幼儿的陈述之外,并随时使用微笑、点头等身体语言及简单复述或使用鼓励的话语,使幼儿说出心中所想的一切。因此在平时,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给幼儿表达思想的机会,改“听我说”为“听你说”,培养他们敢说、想说、大胆说。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增加成功体验。

(四)冷静处理。

教师的沉着与冷静有效地影响幼儿的意志品质。幼儿年幼无知、自控能力差,常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令教师头痛心烦,如碰到幼儿任性撒野、不守规则、不听规劝、攻击性行为较多等情况时,教师常常会激动,特别是年轻教师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就有可能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如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严重时会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因此这个时候,教师要特别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做到循循善诱,耐心的进行教育,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心态。

幼儿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将对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幼儿教师的人格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和幼儿成长阶段接触时间最多的幼儿教师,应该学会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用最好的状态去教育幼儿,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好孩子,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3]李文治,袁林着.《幼儿教师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人民邮电出版社,9月第1版。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在校长室、德育处的直接领导下,由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及全体班主任共同组织参加。

1、活动时间:20xx年11月25日~11月29日

2、活动内容

活动一:周一国旗下讲话。

时间:20xx年11月25日

地点:学校操场主讲人:顾丽华宣传发动

活动二:开设一节心理辅导公开课。

时间:20xx年11月27日下午第一节课

开课老师:束会琴

开课地点:七言楼三楼开课教室

注:请全体班主任前往观摩。

活动三:各班班主任上一节心理班会课,时间定在各班的班会课上。

活动四:团体辅导

周一至周五大课间活动时间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开展团体辅导。

可选择:钻呼啦圈、小推车、两人三足等游戏,在此顾老师携她们班级的同学队各项游戏进行了展示。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1、了解压力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压力与成就的关系.

2、调整心态,做好应对学习压力的准备.

1、每位学生1个气球,1瓶水和一段绑气球的线

2、计时器或手表l块,激昂的音乐

3、多媒体课件,压力与成就的倒u型图

4、学生分成6~8人小组,并提前布置好教室人小组,并提前布置好教室

一、我的压力气球

进入高三,你们感觉到压力了吗

(学生回答略)

现在就请你们根据自己进入高三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把这些压力吹进气球里.看看你们的压力有多大.

(学生活动)

气球吹好了,请大家相互看看,了解一下你的同学感受到的压力程度究竟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弹性与内在压力的大小,如果有同学把气球吹破了,可引导:"压力太大容易出危险.")

相信大家看到之后会发觉: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到压力,其他同学也都有压力感.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去面对高三日益紧张的生活.

(请学生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底下或座位附近的位置)

二、人生故事

一天,一位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随后,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所有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专家认真地说:"不,我不是想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请你们想一想,这个管理专家想通过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石块就像是人生大大小小的目标,沙子则代表生命中遇到的无数的痛苦,压力等,水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不良情绪,如悲伤,焦虑,自卑等.我们只有在人生中先设计好目标,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实,如果我们反过来在人生(广口瓶子)中先装满压力痛苦(沙子),或者先装满由压力痛苦带来的焦虑自卑等不良的情绪(水),那么我们的目标(石块)是无法装进去的.记住:不能让过分的压力将我们的目标挤出人生之外。

三、挑战自我

一瓶水你能举多久(由学生自己估计能举的时间)今天就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来尝试着举五分钟.

要求:

1.手握瓶身,手臂平举,与肩同高。

2.其间不得换手,不得放下,也不能让任何物品支撑手臂。

(教师计时,学生体验,分享感受)

(请成功及不成功的学生分享感受,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引导)

仅仅一瓶水举五分钟都感觉很辛苦,让你举一小时,一天会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统计回答"能"的学生效,可对比前面学生估计的时间及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

一瓶水我们尚且举不了多久,何况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压力呢问问自己你能带着压力走多久一个月,一年要想把水举得久,就要适当地放下,让自己歇歇才有力气继续举;同样的,要想背负压力走得久,就要懂得适当地放下,让自己能喘口气,幽一默。

四、压力与学习效率日的倒u型图

是一张在心理学中常用的图,如果横坐标代表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纵坐标代表我们的学习效率,这张图型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压力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不觉醒,不能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当觉醒增强时,我们感觉到的压力增大,学习效率开始提高,但是在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后,学习效率水平便不再提高了.然后,随着觉醒增强(压力加大)时,学习效率则开始下降,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我们就会变得十分惊慌,以致不能完成与我们实际能力相符的工作和学习,过分的压力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在图型上显示出倒"u"型曲线.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压力太小或者太大都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就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成绩,正如我们的压力气球一样,压力小时,气球无弹性,压力大时,气球的弹性强,压力太大,气球就被撑破了.由此可以看出,有压力并不是坏事,压力的存在对我们的成功来说是必须的。

五、心理实验

(学生猜结果)

这只小白鼠第二次被扔进去后,游了40多分钟,仍然没有放弃,后来实验者插根棍子让它爬了上来,实验者对助手说:"没有人不愿帮这样一只坚持的老鼠!"从这个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1.心态的重要性(第一只和第二只白鼠结局的区别)

2.成功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只白鼠为何坚持40多分钟)

3.坚持的重要性(第二只白鼠的结局)

4.棍子的意义――周围人的帮助

寻求周围人(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三路才能走得更好,我们的人生路才能走得更远.

六、小游戏-释放压力

(播放激昂的音乐)

把我们自己的压力气球拿起来,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它:"高三压力,我不怕你,我有信心战胜你!"然后把气球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爆它.

让我们充满信心去迎接高三的挑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