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实用5篇)

时间:2023-10-03 22:19:28 作者:碧墨 最新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实用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篇一

沈有朝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意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与肯定学生的主体位置,这是新课标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要求。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怎样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主要目标。结合学案教学模式,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简单的探讨。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篇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农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种情况考虑,职业院校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用人所需。因此,对于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学生来讲,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教学资源的要求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学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同时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视频或者图片来了解,无法观看到真实的标本,并且也无法切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从而影响了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为其毕业步入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如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将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1.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实际工作机会的要求

虽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需求,但是实践教学仍旧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混为一谈。因此,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前进行企业进行工作,适应工作节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2.1创设了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连接。比如说,学生想要对粳稻与籼稻做到正确辨别,学生就需要亲自到实训基地进行查找,之后对各自特点进行总结。如果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对此类概念性知识产生混淆。而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每一堂课之后,都会感受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阶段,教师扮演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奥妙和真谛,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农学专业专业学生充分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比如说在学习病虫害预测时,教师可以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以此充分突出教学做体化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教。而学生的人文素样对于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时,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城市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如果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也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到企业中与学生共同实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技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

3.总结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加深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综合性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篇三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用人所需。因此,对于职业学院农学专业课学生来讲,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成为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教学资源的要求

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农学专业课不仅要求合理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同时对季节性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视频或者图片来了解,无法观看到真实的标本,并且也无法切身参与到实践工作中,从而影响了职业院校农学专业学生技能的提升,为其毕业步入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师资力量的要求

农学专业课程,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如果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将无法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1.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农学专业课实际工作机会的要求

虽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需求,但是实践教学仍旧与实际工作存在一定差距,不能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混为一谈。因此,职业院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竞争,提前进行企业进行工作,适应工作节奏。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

2.1创设了有效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环境,使课堂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连接。比如说,学生想要对粳稻与籼稻做到正确辨别,学生就需要亲自到实训基地进行查找,之后对各自特点进行总结。如果根据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对此类概念性知识产生混淆。而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习每一堂课之后,都会感受自身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阶段,教师扮演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现知识的奥妙和真谛,不仅提升了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3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农学专业专业学生充分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比如说在学习病虫害预测时,教师可以采取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方式,以此充分突出教学做体化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有学,学中有做,做中有教。而学生的人文素样对于就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时,教师需要着重指导学生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城市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4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职业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如果教师不具有实践经验,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能力也无法符合社会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到企业中与学生共同实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技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基础。

3.总结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农学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职业院校教师应加深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以此为社会培养更加优质的综合性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篇四

薛冬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所谓“做”,就是强调“注重实践”,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出“教学做合一”和“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这对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以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

电子线路是电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且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这门课对于中职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差)来说,学习难度很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以任务为驱动,在做中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主动的应用,开展自主探索、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当讲授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这一章时,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任务的提出

先让学生观看举重比赛的视频场景,然后提出任务:假设举重比赛中有a、b二个副裁判和一个主裁判c,只有当主裁判同意时,且副裁判至少有一人同意时,举重成绩才能有效,否则举重成绩无效。请试设计一个裁判电路并由实际电路进行测试。视频的播放、真实场景的再现、任务的布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逻辑电路五花八门,但笔者并不急着告诉他们哪个是正确的,而是让他们现场介绍自己设计的逻辑电路图。笔者通过上台发言、小组讨论、相互修正等活动,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们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实施任务

在课堂上,当学生设计好需要的电路图后,笔者又要求其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元器件,按照自己的设计连接电路,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老师必须全程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学习效果评价

课堂评价是对学生能力的客观评价,不应过多地强调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根据电子线路课的特点,笔者不仅评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等情况,还评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相互协作的能力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以人为本,在“做”中教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厌学文化和专业理论课。但他们对于实践课、实验课以及其他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往往兴趣浓厚。因此,专业教师应因势利导,在讲授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更多地通过做(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来达到教的目的。

如在讲授二极管、三极管器件时,笔者首先出示了二极管、三极管的实物,让学生直接观察。老师提问“这是什么”,接着问“有什么用”;接着,笔者展示拆开的电子产品(如充电器、收音机等电器),把这些产品分发到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手中,让他们找出相同器件的位置;最后,再由笔者讲述这些器件的作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又如讲到三极管的判断方法时,可把学习环境移到实验室或实训室(营造氛围),学生每人一个万用表、若干个三极管,安排两名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一名教师按照判断三极管类型、管脚的步骤,逐步操作,逐步讲解;学生仿照教师的动作进行按步操作、按步理解,此时另一名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学生很容易掌握三极管的判断方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坏器件的测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做”为中心,学以致用,在“做”中悟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要使学生学到真本领,教学内容必须尽可能转化为“实际电子产品”,一定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把所学知识与动手操作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电子线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都与实际生活中的电器有密切联系,因此,每讲完一章节,教师都可以准备一些专业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课题。当然课题不能设计得太大、太难。例如学完二极管后,教师可让学生做一个电子猫(利用发光二极管);学完稳压电源后,让学生做一个稳压电源(可用集成稳压),为其他电路提供电源;学完功率放大电路后,学生就能完成otl电路的制作,并连上音箱、vcd等附属电器,达到播放音乐的目的。当学生看到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独立完成的作品时,那份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对知识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会碰到很多的问题,如购买器件时的价格、型号问题以及调试无结果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初碰到问题时的真实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心得、想法、领悟说给学生听。通过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悟知识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是自己通过探索、实践、再探索、再实践之后才能获得的,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

在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已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电子专业课教师必须站在时代前沿,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农广校篇五

【摘要】:本文以高职《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选修课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建设为案例,阐述了在职业教育中对一贯被忽视的选修课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实践角度探索了在职业教育中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选修课;教学做一体化;office应用;计算机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基础》是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虽然大多数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很多学生的操作能力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开设了《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的选修课,希望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提高计算机办公的应用能力,成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材。

一、该选修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门选修课开设已经四年,通过对以往学习效果和学生调查问卷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学生对该选修课程的满意度不是太高。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选修课存在认识误区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选修课作用、地位认识不足,因此都或多或少存在重必修课而轻选修课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求不严;学生把选修课看成凑学分的途径,所以学习不认真导致对课程掌握的程度较低。

(二)、课程内容与先修课程重复内容过多

该选修课教学内容和《计算机基础》有很多重复,没有重视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三)缺少上机练习

该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由于没有安排机房上机,虽然老师布置了上机练习题,但缺乏监督机制,很多人课下没有练习,操作过程易被遗忘,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对选修课考核不严

由于选修课选修人数多、教室大、课时少,平时考核较少,只在期末进行开卷考试。这些考核方式不适应课程特点,失去了它应有的检测、诊断的目的。

二、该选修课改革措施

针对以往选修课出现的问题和《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的特点,按照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新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原则为: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围绕课程的能力目标设计本课程的内容和训练项目或任务。根据该原则,对《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的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确定课程整体目标

按照职教总体目标及我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学生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工作。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还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针对这些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对office应用能力的需求:1、软件安装调试能力;2、编辑普通及技术类文档的能力;3、制作表格、数据分析统计并制作出相关图表的能力;4、制作技术讲座及宣传类演示文稿的能力;5、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筛选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了课程的整体目标和单元目标。

(二)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为了提高学生办公软件的应用水平,更熟练、更规范、更专业地完成各项校园内以及实际工作中任务,我们以该课程的能力目标为核心,提炼具有“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工作任务,归纳形成了7个学习情境多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显著提高,使学生真正体验到office软件在职场中的应用。

本课程设置的7个学习情境如下:

1、制作简历。了解简历包括的内容,如何正确写简历、简历的投递与监控。

2、编辑排版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撰写结构、格式、装订和存档要求。

3、组织结构图的制作。了解组织结构图的作用、类型和制作方法。

4、电子小报的制作。复杂的图文混排以及艺术字、自选图形、剪贴画和文本框的运用与设置。

5、运动会奖状制作。邮件合并中主文档与数据源的编辑与合并。

6、员工工资表及绩效奖金表的制作。公式及常用函数的运用,以及图表的制作。

7、旅游宣传片的制作。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该课程课时少、人数多、没机房,所以笔试和机试的考核方式都不适用该课程。除了每节课的.考勤外,抽查学生演示操作、回答问题都计入平时成绩。最终的考核以提交的成果——自编杂志为主。

提交成果要求如下:

1、在班级内自由组合形成1-4人的小组,小组必须提交一本杂志,名称自拟。

2、杂志内容包括:封面、目录、页眉页脚(包含院徽、院训和杂志名)和正文。

3、正文内容是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包括复杂表格形式的简历、以各种节日为主题的小报、工资表、成绩单,请柬或运动会奖状(邮件合并)。制作以“家乡美”为主题的宣传片ppt。

成果提交方式包括杂志的打印稿和电子文档。杂志制作的任务提前六周时间布置下去,使学生掌握每个学习情境后,完成的综合任务正是杂志的一个栏目,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及时练习,并对学生掌握情况能够实时反馈,加强对难点、易错点的演示和指导。为防止相互抄袭现象,在各分项任务中的主题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小结:

通过对《office在工程中的应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特点,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学训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把课堂讲授为主变成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真正实现了“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做一体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卞哲英,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02)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