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抒发和心灵的表达,是一种文学艺术的结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与估计的过程,讨论得出一种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测量的方案。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与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估算技能。
天平铁钉米粒黄豆铁丝纸张
1、教师出示实物:一堆钉子和一堆米粒
提问:你能看一眼知道这些钉子和米粒的数量吗?
1、先来估计钉子的数量:
在操作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天平
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这个工具知道这些钉子的数量。(提示:想一想钉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小结: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个钉子的质量,再用总质量除以一个钉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出钉子的数量。
2、估计一亿粒米的质量。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出估计的方法。
提示:有的时候为了提高准确性还需要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数量。
*根据书上表格,填写实验记录。
*写出算式,得出结果。
1、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粒黄豆的平均质量。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进行估计或测量。
学生踊跃回答,大胆猜测。鼓励学生能说出猜测的理由。
学生很有兴趣,积极性比较高。
希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估计钉子数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学生建议用天平称一个钉子的质量,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由于一个钉子的质量太轻,无法测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称其中一小堆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一个钉子的大概质量。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利用前面测量钉子数量的经验四人小组讨论测量估计米粒的方法。
师生一起总结出合理简便的方法,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按步骤开始进行测量与估计。
四年级数学周记
今天早上妈妈带我去发联超市购物。到了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都不知道该买什么了。
首先我们来到食品区,我选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鲜奶干吃片,妈妈挑了一瓶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
接着我们又到了电器区买了一台润信复读机,最后我们来到生活用品区买了一支三笑牙刷。
这时妈妈想起来了,她身上只带来一百元,也不知道够不够。
我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4.8元、蒙牛鲜奶干吃片13元、三笑牙刷3.5元、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29.9元、润信复读机62元。接着我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赶紧告诉妈妈钱不够。我们便把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放回原处。
这次多亏我学会了计算,要不然还要出丑呢!
四年级数学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接触与交流,对所带班四年级三班、四年级四班的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体差异有很大的差别。但总体来讲,有70%的学生基础好、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和20%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认识更大的数(数一数、人口普查、国土面积、森林面积)。
(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乘法(卫星运行时间、体育场、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二)、(三))。
(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了两位数乘三位数,对一些较大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除法(买文具、路程、时间、速度、参观苗圃、国家体育场秋游、探索与发现、抗震救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生活中的负数(温度、正负数)。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主要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线与角(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画角。)。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识别直线、线段、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认识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
2、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来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具体的情景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栽蒜苗一、二、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了解单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融会在一起。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7、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大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有0的读写。
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
第三单元: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义及简便条件。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第五单元: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具体的情境,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了解日常生活中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对负数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3、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重点:体会到统计图中的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单式条形统计图或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成统计图表。
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全对所学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及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作文
数学书的家里吵吵闹闹,一刻都不得安静,吵的最厉害的哪个是数学的符号。
看它们吵的都快打起来了,听它们的嗓门吵得都快哑了。俗话说兄弟的感情是不可以破坏的,果真正兄弟的感情是不可以破坏的比如数学符号,就是非常要好的兄弟。
首先发言的是乘号,它心高气傲的说:“兄弟们,我计算机个一样的数相加,是最方便的了。如果数学王国里没有我,那算几个一样的数相加就一点也不方便了。”
乘号的话,招来了许多符号的不满,最不满意的那还属加号:“哼!要是数学王国里没有我,那就没法算几个不一样的数相加了。”
除号听了,立即说道:“要不是有我,一个总数减几个一样的数才特别方便。”
除号刚说完,减号就忍无可忍的'大喊道:“要不是我,一个总数减几个不一样的数才可以减。”
“我才是数学王国里最重要的一个!”等号向减号、乘号、除号、加号大喊道,“我既可以表示我身后的是得数,又可以表示几个数相等。我可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而你们都只会一种意思。”
大于听了特别不高兴,它和小于一起反驳等号:“不要以为你可以表示来两种不同的意思就很了不起,我们可以分辨谁大谁小,如果你们不知道谁大谁小就没法加减乘除,所以我们才是数学王国里的主角”
大家争得不可开交,数学书建议发表:“孩子们,你们都是数学王国里的最重要的,弱国少了你们其中的一个,我们的数学就没有这么深奥。”
数学符号听了,都停止了吵闹,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兄弟。
四年级数学
认真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时主动的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基本技能、数学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的整体发展。
2.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的培养。
维定势,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在解题过程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大胆、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到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达到培养独创性思维之目的。
让学生在合作情境中交流互动。新课改倡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近数学。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有意义的数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增进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程。
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权依据,坚持主人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争取更好成绩。
四年级《优化》数学教案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一、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教材四年级数学《优化》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优化》中的第一课时“沏茶”问题。教科书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这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时需要做的各项事情,以便于学生对最优方案的探索,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经历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让学生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课前紧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视频的内容,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后说说看到了什么内容,这样导入新课,方法新颖,衔接自然。
教学时,沏茶问题情境图我是分层分批呈现,先出示沏茶时需要做的几件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顺序的说说需要做哪些事,再出示做各件事所要的时间,这样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确沏茶需做的几道工序,为后面怎样沏茶做好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了解到沏茶需做的工序后,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先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沏茶,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可以将课前备好的沏茶工序图片摆一摆,或者在作业单上画一画,同时找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时,结合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从学生设计的多种方案中选择正确的,再从正确的方案中选择最合理的最节省时间的方案,并多次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课堂上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来解决优化问题。学生通过上台展示、自我解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这样的教学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积极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出最合理的方案,在烧水的同时可以完成洗茶杯、找茶叶两件事。这时,有一男生大声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我说:“那好,请你说一说!”学生立刻站起来大声说道:“我在接水一分钟的同时可以找茶叶!”这时又有一男生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那请你说说理由。”
男孩嗖地站立而起,响亮地说:“如果接水的同时找茶叶,水会溢出水壶,这样会浪费水的!”“看,这位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多强!”话音刚落,又有一位女生抢着说到:“老师,我也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现在的电水壶下面有插电接口,如果接水时找茶叶,水会溢到那接口上,这样烧起来会爆炸的!”“哇!她的思维多敏捷,她做事时的安全意识多强啦!”全体师生都为学生的精彩回答而惊讶。这时,那个男生还不甘心地轻声说:“老师,我平时真的这样做过。”我说:“那你认为刚才的两个同学说得有道理吗?”他点点头说:“有道理。”我接着说道:“这里烧水需要八分钟,同时完成洗茶杯、找茶叶这两件事,不紧不慢,时间绰绰有余,不匆忙,既安全又节约水资源,何乐而不为呢?”男孩终于点点头,说:“我知道了!”课堂上的这一生成现象在以前的多次研课磨课中从未出现,也是备课中从未预设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答疑解惑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生成现象。
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遗憾的地方:
一、课堂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在评价学生的回答上,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灵活巧妙的予以激励性评价,虽然有时也有适当的表扬鼓励,但评价的语言比较单一,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完善,不断改进。
二、小组活动时,没有过多的强调活动要求,而且没有很好的给予指导,导致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以致我在搜集学生的作品时花费时间较多。学生活动收放不够及时,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
总之,本节课经过多次地打磨过后,教学设计完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会用到很多,我们每天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不行大家就仔细想一下吧!今天,我有和数学打交道了。
今天阳光明媚,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最好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数学日记
我的外公是个关心国家的好公民。今天,他带我去郊外考察,多认识些动、植物。
他一时兴起,问我:“我这里有个等式,你看看吧?!”
我的心一下子被外公这个神秘的等式吸引住了,连连点头,说:“yes!”(是的)。
外公被我的话逗笑了,说:“小丫头,告诉你吧,1=10∶0000!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心里别提多纳闷儿了:这个等式真怪呀!1和10∶0000可有天壤之别呀,1怎么会=10∶0000呢!不可能,外公可能是在唬我,我偏不上当,看他拿我怎么样?于是,我漫不经心地问:“到底为什么呀?真难懂,您还是快点告诉我吧!”
外公听了,耐心地给我讲解:“其实这很简单!1表示1年,10∶0000表示10∶0000人。”
我半信半疑地又问:“这虽然简单,可为什么1年会等于10∶0000人呢?我又不明白了,再给我好好说说看!”
外公笑了笑,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一天,人们能砍好几十棵树,一年就能砍好几万棵树,也就是说四、五年过去了,可能树林就没了一些,这样会对环境造成了破杯,使土质松散了。如果一年发好几次大水,那将会牺牲十万多人;如果树多了,人也没必要牺牲那么多!难道居居几万棵树能抵过所有在灾难中丧生的人们吗!所以我说的等式的意思就是说一年砍几万棵树,会徒增十万多的牺牲人员!”
我听了,羞愧地说:“我以后会多种树,种花,为地球妈妈做‘美容,为保护地球妈妈做出贡献!”在此,我也要郑重地告诫人们:“不要再毁坏大自然,不要再毁坏动物的家园,更不要再毁坏我们这个幸福的家园!”
数学四年级日记
我们家的书房是长方形的,它的长有7米,宽有4米,坐南朝北呈列着。
一进门,正对着的是一张大的紫红色的书桌,它也是长方形的,大约长有2.5米,宽有1.2米,那是我爸爸的书桌,旁边还有一张小一点的长方形的书桌,大约长2米,宽1米,我妈妈经常在这看书。
最后,我发现我在我们家的书房中竟然没有看到一个正方形,真奇怪!
这就是我家的书房,欢迎小朋友来我家玩。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上的例l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乘第二个因数十位时积的写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
1.口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23×32 24×27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完成后集体评议。
教师: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导学生说出: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来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
二、探究例1,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教师: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张阿姨32时共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2.初步尝试
(1)尝试口算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32。(课件显示算式并板书)
教师:如果要口算123×32,你觉得该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口算123×2=246,再口算123×30=3690,再把246+3690=3936。
(2)尝试笔算
教师:是不是感觉口算起来很困难?也容易出错?如果数字再大一些,我估计就有同学吃不消了。为了让计算更准确,通常我们用竖式来进行计算。你能仿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用竖立计算123×32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做完后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交流。
教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学生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怎样写,最后又怎么办。(课件显示结果)
(3)探讨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出:计算123×30这一步时,由于第二个因数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与123个位上的3相乘,就得9个十,也就是90,所以9应写在十位上,个位的0省略不写,因为9写在十位上就已经能表示9个十了。也就是说123×30的积要从十位写起。
3.再次尝试
教师:现在请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下第2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二),完成后指名上台汇报,重点说说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课件显示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4.总结算法
引导学生说出:一样,只是多乘一位。
教师:那三位数乘两位数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的各个数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积就从那一位写起;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课件显示,学生齐读)
5.提炼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用到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1:每时采摘的千克数×时间=一共采摘的千克数。
学生2:每天包装的筐数×时间=一共包装的筐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量关系都可以用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课件显示)
三、练习提高,加深理解
1.数学书79页课堂活动(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可让学生边板书边汇报;也可指名4名学生板演,完成后结合竖式介绍自己的算法。)
2.数学医院(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判断后,说出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3.数学书81页练习十五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答案。(课件出示题目及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
4:00离校。口算出我们每天的在校时间。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同一日内经过时间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继
续学习有关经过时间问题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的计算,我们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一艘轮船从南京开往南通,什么时候开出的?是什么时候到达的?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直线图上标出。
提问:这艘轮船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艘轮船从第一天出发到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经过的时间是由两部分合起来的:从第一天22时到24时经过了2小时,又从第一天24时(也就是第二天0时)到8时经过了8小时,所以一共经过了10小时。
追问: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是由哪两部分时间合起来的.?
2.做练一练。
提问:从第一天18时到第二天10时,经过的时间是由几部分合起来的?是哪几部分了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1.练习十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两天间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时,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时。
2.判断下面的每一种说法对不对。
(1)20时就是晚上10时。()
(2)0时就是晚上12时。()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单月都是大月。()
(5)凡是双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后一天是9月1日。()
3.练习十第8题。
怎样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请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诉老师。
4.练习十第9题。
向学生说明在生活里经常出现时间问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来,然后口答每次时刻。(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第二、三次取信时间各是下午的几时。
5.练习十第10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填表中的数,然后口答。
提问:这两列火车到达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运行时间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始的时刻到24时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时间。
1.练习十第6题,直接填在书上。
2.练习十第12、13题。
课后感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在减不够的时候倒过来计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上,还是有点问题。也许是我讲的并不是很清楚吧。
四年级数学日记
一些小数可以等于一些真分数或假分数,假分数又可以等于带分数或整数,也就是小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或小数=真分数,举些例子来说说:
(1)0.75=75/100=75%=3/4把小数化成分数很容易,只要整数部分是0,再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扩大多少倍,那倍数就是分母,小数扩大成的整数就是分子。变成了这么大的分数后,只要再看看它能不能分子、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数分大小不变,这个小数就变成了分数了。
(2)14/20=14÷20=0.7分数化小数也不难,只要用分数的分子去除以分母(不管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就可以得到小数了,得到的小数就是你要化的小数了。这里又有一个新知识,就是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母相当于除数。
(3)8.96=8×24/25这个小数跟上面的不同了一点它有整数。看起来不好化分,其实很好化分。整数不用化分,只用化分小数,小数化分完后再加上整数,就化分好了,化分出来的`是一个带分数。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时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就是分子=被除数,分数线=除号,分母=除数。
四年级数学教案
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
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观察、发现法。
动手法,小组合作法。
小黑板。
1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
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根据课本课本55页笑笑的指令分别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组交流你们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成果
四、点拨升华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56页第2图。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
七、知识拓展
2、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
八、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四年级数学教案
1. 使学生知道素数与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会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谈话:同学们,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猜想。
课件播放: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的和。另一个大数学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人们知道这一猜想是正确的,但一直没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数学家们把这一猜想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陈景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被公认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是当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证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问: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是素数等问题)
谈话:大家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素数)
谈话: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用2个、3个、4个、6个、7个、11个、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拼出的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引导:仔细观察拼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
提问:为什么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而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两个因数,而4、6或12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
谈话: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1~20,并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你把这些数分成了几类?是哪几类?(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一类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1只有一个因数,分为一类)
提问: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分别是1和它本身)
提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再问:为什么把1单独分为一类?(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它只有1个因数)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把自然数分成了三类,并总结出了这三类数的不同特点,那么,它们分别叫什么数呢?打开课本第78页,把例题认真地读一读,填一填,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之后,师生共同揭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补充板书:和合数),同时明确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提问:在2~20各数中,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
谈话:关于素数和合数,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索,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题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判断这三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先让学生按要求划一划,再说一说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练习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举例检验。
谈话: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只是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理论上完全证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人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典型的数学背景材料中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教师独具匠心地把素数与合数的教学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的开始,为学生呈现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背景材料,这是一个200多年来诸多数学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中国的数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的奇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一情境中素数的概念学生还不了解,解开素数的奥秘自然地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课的结尾,再一次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检验猜想的正确性,使课的首尾呈呼应之势。同时,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探索数学奥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关注。
在有效的探索活动中逐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教师寓素数与合数的概念于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的种数之间的关系,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数的因数上来;接着,通过写出1~20的所有因数,并根据各个数因数的个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素数和合数的共同点;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料,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买菜算钱、工程队修路、春节买彩灯等等,这些都与数学有关。生活中处有数学,学数学也是为了解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试卷中的数学问题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其实啊都是息息相关的呢!比如上面提到的工程队修路,他们修路的速度和时间都需要进行精确计算,为什么要计算呢?因为计算可以起到“预测未来”的作用,这当然比工人师傅凭经验进行的预测更加准确,计算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施工。
我还发现了一个生活中的趣题:这几天,我在奶奶家,妈妈在12:00来家吃午饭,为保证妈妈一到家能吃到午饭,奶奶在11:30了还差一道大菜,可以吃鱼,也可以吃鸡,但鱼还在塘里没钓,而鸡马上就可以抓。怎么能在12:00做好一道大菜呢?(注:鱼、鸡制作时间分别是10分钟、20分钟)。
这道题看似很困难,不知如何入手。因为做鱼时间短,但不一定抓得到。鸡马上就有,但制作时间长。遇到这种事情,“双管齐下”是最好的办法,我们有2个人,可以一起去抓鱼,但只能抓10分钟,抓到了就做鱼吃,没有抓到就做鸡吃。因为到12:00只有30分钟了,为保证12:00能吃到菜,30-20=10(分钟)。我们如果在10分钟抓到鱼了,就做鱼吃,这样到11:50就可以做好吃饭了,如果在10分钟没有抓到鱼,我们赶紧做鸡,那样12:00也可以做好吃饭了。就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使生活更加轻松!
四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方案卡、课件
1、 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 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1、 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 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到水上乐园去秋游了,他们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 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 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 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 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8、 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向阳小学的同学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 如果你是向阳小学的同学,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 刚才我们替阳小学的同学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苏州乐园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 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 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 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 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 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 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 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 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老师就祝同学们秋游愉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