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大全6篇)

时间:2023-10-13 03:08:52 作者:书香墨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大全6篇)

三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看看以下这些五年级教案的实施情况,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借鉴。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一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游戏导入,游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同学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经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对此我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努力。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旧知迁移,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鼓励算法思维和算法的多样化。

3.养成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条、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媒体出示:28+56=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思考过程?

反馈结果,指名学生交流。

师:除了竖式计算,谁来说说横式计算的思考方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能够用

不同的思考方法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春天已经来临了,让我们一起去听“春之声”音乐会吧。(媒体出示第22页主题图,同时再出示相关条件: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问: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板书: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

问:怎样来计算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算式怎样列?

板书:356+247=

2、探究算法。

1)估算。

师:你们能估算一下两看台大概共坐了多少人吗?(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2)揭示课题。

师:那么到底356+247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

3)自主探究。

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运用到学过的知

识,想想,画画,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教师巡视。)

4)大组交流。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算法)

a.用正方体积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出356+247。

356+247=603

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b.用简图画出356+247。

356+247=603

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500+90+13=603

师:a、b两看台共坐了603人。

(指黑板上画图、摆学具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谁再来试试?

c.在算线上画出356+247。

①356+247

=356+200+40+7先加百

=556+40+7再加十

=596+7最后加个

=603

②356+247

=356+7+40+200先加个

=363+40+200再加十

=403+200最后加百

=603

巧算。

356+247

=353+250

=350+250+3

=600+3

=603

3、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得出:

第1、2种方法是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第3种方法是先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或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第4种是巧算的方法,即把其中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先加,再加个位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在书上写出过程。

234+34258+182346+255728+276

2、游戏:买轮滑鞋。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电影《深蓝浅蓝》,片中豆丁的高超轮滑水平一定给你留

下深刻印象吧。想不想也拥有一双轮滑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假如给爸爸和你各买一双轮滑鞋,你挑哪两双?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吗?

出示:蓝鲨牌金鲨牌绿宝石牌黄盾牌乌龙牌

364元435元267元186元309元

1)学生拿出练习纸,先写出算式,再把答案写下来。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四、总结全课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五、课堂练习:书上p29练一练剩余题目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04+127=278+157=270+103=345+543=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三

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创新思维。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鼓励了第三个学生发言,于是就有了一个充满创意而合乎生活逻辑的结果。学生采用的是把两个数看成比它们大一些的与它们接近的几百或者几百几十的数来估算的方法。学生具有这种想法说明他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够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见,结合实际,想出一种新的方法,做到既会思考又善于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的中心点是:要相信学生的潜能,不要给学生加框框,这样教学才能得到的回报和乐趣。

2、重视实际运用,把握教学原则。案例中的题目,在理论上可以有很多结果,购物可带大约400元,或大约410元,或大约420元,却只能有一个结果即带大约420元适于实际。这个实例告诉我们,虽然生活中数学的问题要用理论数学的手段去解决,但是数学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学中既要肯定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更要认可学生源自生活的思维方法。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课的开始,我让学生进行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 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巩固了竖式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 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 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在 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较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同桌交流。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 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加 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较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虽然是计算课,但是练习设计应更儿童化一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体会10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算式,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快速凑10,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积极抢答,说出得数

各自说说自己的分法

生1:9个一堆,1个一堆

生2:8个一堆,2个一堆

1、动手摆一摆,汇报相应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师一起整理算式

4、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结果,齐读规律

复习9的组成,出示9以内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得数

过渡:大家的分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观察方法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用学具代替10个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指名说出相应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导学生整理这些算式

4、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如果没有图,怎么想它们的得数?

5、组织学生汇报

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了解10的组成,为探索10的加减法作准备

四、练一练

五、数学游戏

1、踊跃汇报

2、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讨论完成第3题

4、根据算式说对应的意思,如:河里有10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还有几条鱼?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戏

1、第1题:指名说一说

2、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3、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机灵狗再网上爬呢?

4、出示第4题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每个算式说说相应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个算式表示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通过练习巩固10的加减法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

备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