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2:47:13 作者:琴心月 日出东方读后感(通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日出东方读后感篇一

年初一的清晨,我在迎新的鞭炮声中醒来,早早来到院子,和长辈们一起加入迎春祈福的行列中。

天刚破晓,启明星闪烁着挂在天边,明亮得如同少女的眼睛。一团团悠闲的云,懒洋洋地卧在天地之间,好像还没睡醒一样。远处蜿蜒起伏的群山被青灰色的雾笼罩着。接连不断的鞭炮声,混着带有潮湿泥土味儿和火药味儿的晨风扑面而来。

东方泛起鱼肚白,预报一场日出的开始,就像鲁迅先生笔下迎神赛会的“塘报”。蓝的天和山头的一抹白,再配上翠色的山和青灰的薄雾,像极了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富有诗意。

天边,一朵花形的云慢慢膨胀,变成了一朵大蘑菇,蘑菇又渐渐分散成一只摇头摆尾的小狗,小狗的肚子一点点变圆,竟变成一只小红猪……最后,云团越聚越多,给天边铺上一匹鲜艳的绸缎。“嘭嘭嘭……”一朵朵绚丽多彩的烟花在天边依次绽放,为红绸缎缀上了五彩的花朵。一时间天边的美景令我目不暇接,不知道是朝霞染红了烟花,还是烟花照亮了朝霞。

不经意间,山头冒出一点金光,渐渐地,金光一点点扩大,太阳的小半张脸露出来了,周围的云被阳光染成金黄,也将我脚下的土地、身旁的大树染成金黄。太阳一点一点、使劲儿从山后挤出来,这时的太阳,圆溜溜、黄灿灿的,像一个漂亮的火球,一朵细长的云飘过,给太阳系上一条白丝带。

阳光刺穿薄雾,也唤醒大地万物。阳光下的村庄,到处都闪着耀眼的金光,透露出勃勃生机。活泼的鸟儿也飞上树梢,一边梳理羽毛,一边“喳喳”欢叫,它们都在为新年的到来而歌唱呢!

新年日出,热烈奔放而又宁静祥和,色彩缤纷而又美丽多姿,带来新一年的生机与希望。

日出东方读后感篇二

我们过完白族火把节后的第二天就出发去泸沽湖。傍晚我们开车到达了泸沽湖的里格半岛,住在了预先定好的湖边小客栈里。

在悠悠闲闲地过了一天后,我们决定明天早上去看日出。

早上五点半我们就起床了,六点整事先约好的船家准时来到客栈楼下的岸边接我们。走出客栈,四处一片漆黑,抬头看看天空,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向北看,只见北斗七星仍围着北极星转;向东看,只见启明星闪闪发光,十分抢眼。

我们的船儿在湖中静静地向前荡去,远处的村庄有几盏灯亮着,再回头看看里格半岛,只见是一片漆黑。清早的泸沽湖很冷呀,我拉紧了风衣的拉链。

妈妈突然问起船家,为什么要叫鳄鱼岛?船家说:“因为岛的头像一个鳄鱼头,从岸边伸向湖面,在“头上”左右都有一个坑,像一双眼睛,所以叫鳄鱼岛。”

回到了客栈,我们又要离开里格半岛去旁边的尼赛村了。

出了里格村后,我回头看看鳄鱼岛,只见他静静地趴在水中,似乎在等待什么。对了,它在等待着下一批来看日出的游客,也许就是你。

日出东方读后感篇三

《日出》创作于1935年,该剧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描绘了日出之前高级旅馆与下等妓馆内黑暗的社会生活,揭露了旧中国剥削者的荒靡和残暴,剖示了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悲惨。

在《日出》中,反复出现着这样一句话:“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了后面。但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不禁让人觉得无比的悲哀与无奈,在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世界里,无论是奢侈糜烂的资产阶级,还是为生活苦苦挣扎的小人物,都在黑暗中生活忙碌,太阳照不进他们存在的阴暗角落,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展露出的或是人性的丑恶与扭曲,或是对不公世界的控诉和无可奈何。

陈白露,这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年女性,她的名字似乎就暗示了她的命运。她是黑夜里一颗晶莹的露珠,弥漫的夜气给她蒙上一层污垢,但她的内心是纯洁的,透明的,盼望着日出,向往在阳光下一展清亮的光辉,可没等太阳出来,就消失了。陈白露的性格中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有时她做事又是那么的认真,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正在一步步地走向黑暗的深渊,但却陷在物欲的享受中难以自拔。曹禺先生这样评价陈白露:“她才二十三岁,时而像是久经风尘,时而又像单纯的少女;时而玩世不恭,时而满腔正义;时而放纵任性,时而感伤厌世……”她是出身在“书香门第”的“高才生”。在堕落风尘前,还是社交的明星。这一切条件造就了她自尊、自负的性格。她看不起潘月亭、顾八奶奶、胡四和乔治张那样的人,明白“这些名誉的人物弄来的钱”并不名誉;但她又混迹于他们中间,享受着物质上的丰裕生活。她要尊严,又很骄傲。她的优裕生活明明是像潘月亭那样的人给她的,但她却说:“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的碗里。”“我的生活是别人甘心愿意来维持的。”“这样弄来的钱要比他们还名誉得多。”对待潘月亭、乔治张这一行人,陈白露也并不像一般的交际花那样曲意奉承、唯唯诺诺,反而可以说是不留情面。在潘月亭面前,她表现得十分任性,只是为了救小东西才第一次谢谢潘月亭、第一次说他是个“好人”。陈白露和那些喜欢她的男性之间,与其说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不如说是征服与被征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更为恰当。

陈白露也曾经幻想过幸福而浪漫的爱情,就像许多“未经世故的傻女孩子”一样“羡慕着自由”、“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但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生活中意外的幸福或快乐毕竟总是意外,而平庸、痛苦、死亡永不会放开人的”。应该说她的悲剧是必然的,因为她拒绝的不是爱情,不是自由,而是普通人的平淡生活。这是“解放”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爱情追求,带有幻想性,并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既又追求那种海市蜃楼般的爱情,又不懂得爱情的意义。所以,婚后的“平淡、无聊、厌烦”,只能是个性思想解放给她带来的精神悲剧。这位“夕阳天使”,在希望破灭之后,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告别生命,她悲哀地发现:“我救不了小东西,正像我救不了自己。”

剧中还有许多人物,像“老实、迂腐、怯懦无能”的黄省三,机敏狡诈又巧于逢迎,最终历尽人生大喜大悲的李石清,相比于这些在黑暗中生活而混沌着挣扎的人,方达生则让人看到了一丝天亮前的曙光,他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光明,“……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而且太阳是我们的,我们正醒着。”在戏剧的最后,他竟然下定决心:“我只是想有许多事可做的。我们要一齐做点事,跟金八拼一拼……”尽管可以料想的到这种反抗无疑于以卵击石,但是我认为一切对时代黑暗的反抗都是从懵懂幼稚走向成熟清晰的,相对于陈白露的看透一切的厌世与诸多小人物的委曲求全,方达生不是更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吗?就如夯歌那“浩浩荡荡向前推进的呼声”,呼唤新的世界,新的文明。

日出让那些背弃阳光的人在黑暗中沉沦,让追求阳光的人向着光明走去,这并非是空漠的幻想。作者用日出的万道曙光来照亮世界,来给予人们希望与力量,这是对人性心灵的救赎,也是对整个民族,整个时代的疾呼与救赎。

日出东方读后感篇四

前几天看了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人艺演出的话剧《日出》,这是曹禺先生经典四部曲之一,讲述了交际花陈白露因沉浸于上海的纸醉金迷而最终堕落、破产、走向死亡的故事。而《日出》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则是表面上的荣华富贵如何掩盖了内心的美好。

当方达生来拜访她,劝她回乡时,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时她还不知道,她拒绝的是一道逃离虚伪生活的邀请,是一颗善良而质朴的心。于是,陈白露心甘情愿地被奢华无度的外壳所包裹,也让自己心底的真、善、美被假、恶、丑的现实世界永远封存。

每个人都本是善良纯朴的好人,但是只有他们拒绝那纸醉金迷的厚重外壳,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否则,就只能像主人公陈白露那样,体会不到善良与真情,做不了真正的自己,甚至于,走向破产和毁灭,选择服药自杀的同时,也挥手告别了下一个美好的日出。

“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睡着了。——陈白露”

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取名《日出》的含义——只有那些选择了真诚与美好的人,才会突破重重阴云迷雾,迎来那散发着人怀的光辉的、美丽的日出!

日出东方读后感篇五

我是学生包玲。我生在大洋,长在大洋,大洋青山秀水,风景如画,人杰地灵。我从学校老师的教导中、从爸妈的言谈中知道,大洋镇是建德市的革命老区,大洋是建德革命火种的策源地之一,中共建德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童祖恺就诞生在大洋。童祖恺、童润蕉姐弟俩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光辉事迹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久前,我拜读了《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书。手捧新书,翻开“历史篇”,细细品读,让我心潮澎湃,大洋这一建德革命老区的光辉画面历历在目。我仿佛看到了“五四”运动、“五卅”惨案后,童祖恺等先辈组织发动学生反帝反封建斗争那轰轰烈烈的场面;仿佛看到了建德南区暴动失利的惨烈画面;看到了建德人民奋勇抗击日寇、铲除汉奸的英勇场景……竹均之、童祖恺、童润蕉、严汝清、胡耀先、朱增球、关茂松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铭刻于心。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勇往直前,不惜牺牲自己,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永载史册!掩卷深思,《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书,给我们青少年一代进行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受益匪浅!

再看《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书的“发展篇”,更使我热血沸腾。家乡的草根企业家浙江大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陈阳贵、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的沈子恒、建德市耀欣家纺的黄春姣……是他们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走出贫困,走向富裕。我要为这些大洋人民的“领头羊”喝彩!红杨梅、白枇杷、黄橘子、大洋河蟹,把一个江南山村乡镇引向山外、引向了市场,正是这些大洋特色农产品在大洋镇的发展蓝图上大放异彩。

翻阅着《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书,我看到了“美丽大洋”的灿烂明天。大洋镇的教育、体育、文化、卫生事业蒸蒸日上;城乡交通日益发达;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难怪人人都说:我是幸福的大洋人!

我是幸福的大洋人!我为自己生在大洋而自豪!我爱我的家乡!

我读完《日出江花红胜火》一书,震撼了心灵。爱祖国、爱家乡,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从小要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爱家乡之志变成报国、报家乡之行,为创造辉煌美丽的大洋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