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版(实用21篇)

时间:2023-11-23 21:54:17 作者:字海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版(实用21篇)

在制定计划书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项目或任务的背景和目标,以及所需资源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计划书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此项工作于20__年11月启动,前后历时十个多月,现已修订完成并发布,将于20__-20__学年第一学期在20__级开始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和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在全面总结20__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二是明确专业核心课程。针对08方案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不足、专业核心课程界定模糊的弊端,新版方案修订要求各专业综合考虑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社会需要、学科专业发展特点等因素,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基础。

三是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次的方案修订中,明确要求各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此外,还允许各专业根据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等方式获得该学分。

据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方案修订工作,校党委书记顾家山、校长王伦多次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分管副校长李进华全程参与、直接指导,相关部门、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修订工作,期间召开相关会议10余次,其中包括为期两天的新版方案集体评审论证会。方案修订遵循“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我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将立足于一个新的平台,为我校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计划书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知识,具有仓储与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调度业务处理、采购与供应业务处理、国际货代业务处理、快递营运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能力,拥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素质,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采购与供应、国际货代操作、快递运营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能力目标。

(2)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3)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管理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等基本作业流程;

(4)掌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性格随和,乐意与人交往;

(2)具有责任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

(4)为人正直、诚信、踏实、忠诚;

(5)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乐观向上。

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计划

为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搞好教学工作,制订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养方案,更好让本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制订编写计划如下:

一、 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相关需求调研

1、 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要求,学生能力要求,进行问卷测评。

2、电子相关企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岗位要求进行问卷测评,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情况。

4、电子电器服务行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问卷测评。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通过相关问卷汇总,了解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 对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和问卷

1、安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下企业对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想法,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能力诉求和心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作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电子电器专业人才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通过专业老师下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感受企业生产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何更好服务企业生产,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作一个全面的认识。

3、通过专业老师与企业的老总进行采访和座谈,了解他们对员工能

力和素质要求,请他们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和企业、行业代表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会议

1、通过提案方式征询专业教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了解专业教师对如何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专业人才的建议。

2、就相关问卷调查情况通报,商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3、听取企业代表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另外请电子电器行业代表也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四、制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1、安排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整理相关调查问卷和座谈资料,制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2、组织专业教师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把制订方案分发给企业和行业专家征询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如实撰写完成。

(一)方案既要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基本情况,又要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培养质量、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创业、专业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对策措施等(详见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二)方案应尽可能将有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编入。

(三)方案可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对比变化情况。

(四)方案中的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6 年11月1日。

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 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例等)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紧密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遵循现有学生特点,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师座谈会等基础上,就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设置、核心课程与课程群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本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分为定格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制作、商业插画和交互媒体设计等四个模块,围绕这四个模块,按照“能力递进”方式开设课程。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和课程大作业完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二、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校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专业课程计划中安排在第2、3、4、5学期开设了共108课时的综合素质课程。

三、加大美术基础能力课程课时量,提高绘画和审美能力

虽然科技快速发展迅猛,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法五花八门,但是很多学生手绘能力普遍较低,课程开设过程中,加强学生美术功底培养,开设大量《素描》、《色彩》和《速写》课程,其中《速写》课程贯穿三个学期,第三学期安排外出写生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手绘能力,为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和提升提供动力。

四、根据专业新动态,增设新媒体课程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普及,手机媒体、互动装置和微网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专业开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动漫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达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择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__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王素萍(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校长):孩子们爱看漫画书,那一定是这类书对孩子们有所启迪。但漫画在思维上是跳跃式的,不像文字有连贯性。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引导他读一些简短文字的拼音读物,或带有大量插图的儿童诗、小故事等。另外,多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让他学会选择。同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主持人:也就是说交流是很重要的。如果光让孩子读,没有交流,他就无法与人在思想上产生碰撞,慢慢地兴趣也就没了。

王素萍:是的。所以说,不是不能让孩子看漫画书,我儿子是高中生,也看漫画书,一个星期只看一个小时,看完之后再看其他书,因为漫画书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马艳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中文系儿童文学专业讲师):其实漫画也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二年级孩子识字量小,漫画自然好看,我女儿小时候也这样。但随着她的阅读量加大后,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她读一些经典名著。她上四年级时,我开始给她读《红楼梦》,但《红楼梦》对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的确是太枯燥了。我的做法就是每天早上她喝牛奶时,我给她读5分钟。后来终于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你把书给我吧!我要看,你别给我讲了。”

人才培养计划书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具有电气工程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工矿企业等行业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开发、运行与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5、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7、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系统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学、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继电保护原理、工厂供电等。

(略)。

人才培养计划书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信息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1.3职业范围。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行业等。下面按从事erp实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及取得的资格证书进行规定,具体如下:

1.3.1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专门化方向:erp应用。

2)主要就业岗位。

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3)职业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1.3.2职业能力要求设计。

1)专业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本社交礼仪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能力;会计帐务处理基本能力;erp系统的现场实施工作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实施文档、对项目进行管理与协调;常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erp系统软硬件安装、部署及配置、调试能力;了解软件开发流程。

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erp方向)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2)方法能力要求。

学生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毕业生基本发展能力。

1.3.3社会能力要求。

1)解决erp系统使用中客户碰到的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善于沟通,能在压力下工作;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行动领域。

2.1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化。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推导出学生要求掌握的行动领域,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如下所示:

2.1.1工作过程:企业erp需求方案设计及实施。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关概念;具备文档的编排能力,有企业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基础会计帐务处理能力、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使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能使用会计知识和erp管理软件(供应链)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理解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料流动过程。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erp沙盘、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erp财务管理及实训、erp原理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erp供应链管理及实训、erp生产制造管理及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及erp项目实施等课程。

2.1.2erp软件开发及售后技术服务。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对erp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任务。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java基础、c#编程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高级编程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等课程。

2.2教学活动安排(本表主要体现专业课程),见表1。

为了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开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校外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建立了几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很大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又很难就业?主要的问题是我国大部分高校早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上存在很大问题。

(一)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欠佳。

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在中国开设已有十多年,但这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定位不明确,缺少岗位群细分,缺少具体岗位能力分析,培养的依旧是“万金油式”学生。这从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上就能看得出来,课程设置只是计算机课程和经管类课程简单的堆砌,学生在校期间学的课程多而杂没有系统性,造成学生什么课程都蜻蜓点水般得接触下,但又都没有学精,最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被企业所录用。

实践要求都很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试验系统,但主要都是电子商务模拟实验,通过这些模拟实验虽然能使学生对电子商务有一个初步认识,但由于软件本身脱离实际商业环境,再加之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实习指导、创业指导都受到极大限制。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三)师资严重缺乏。

师资是困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从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转行而来的,在教学中虽能应付部分专业课,但是由于本身缺乏系统的电子商务学习,再加之缺乏电子商务实战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力不从心。

(一)给电子商务专业一个明确的定位。

电子商务的特征决定了电子商务人才知识必须是复合型的,但复合型性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作为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应给电子商务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什么。这样在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定位上,就可以有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要求,比如服装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汽车电子商务、地产电子商务等,确定职业岗位,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这样围绕特定行业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专门设计。

既避免了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模糊不清”及“广泛适应性带来的不适用”等不足,又能让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专业知识积累、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向该行业看齐,继而在就业时候没有太大的难度。

(二)做活电子商务实训。

1、增加校内实训课程所占比重:电子商务专业本身是对实训要求较高的专业,所以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合理安排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课,并采取多种实践方式,加大实践课程学时的比重,增强学生各知识层和多种技能的培训。另外就是增加学生的商务类课程设计实训环节;2、建立校内电子商务模拟公司,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院可以建立电子商务模拟公司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并进行岗位竞聘,轮岗,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并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及社交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实践经验;3、做好校企结合:作为学院应该同各类企业尤其是本经济区域内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合作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联合办学,例如:企业网络营销推广方案的设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等等,使得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的同时能够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操作,并获得一定的收益,提高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

在电子商务师资队伍建设这,作为学院除了重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外更应该重视双师结构,应采取不拘一格的方式来扩充提升自己的师资队伍。比如:1、从相关行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电子商务人才充实到学校的教师队伍中;2、鼓励专职教师参与企业实际营运,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选拔部分教师到更高的学府去深造,并鼓励动员鼓励教师进行一些创新型的教学改革。

总而言之,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仍有很多突出问题,致使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作为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计划”为背景,讨论与研究在顶层设计指导思想、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重点探讨了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期构建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新机制。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g642。

a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xx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实施。

负责人考核。

方式备注。

2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xx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时间:20年月—20年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来说,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怎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研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科学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其如何建设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12:31—33。

[2]桂林,巫锦雄,柯德森,胡位荣,郭培国,田长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整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08:322—325。

人才培养方案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的重大突破,也是实现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意见》提出,到20xx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近期任务是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重点阐述了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举措。一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供需平衡机制;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着力推进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推进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改革。二是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三是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

《意见》强调,要加强各级、各部门组织领导,加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基地建设标准,加快认定一批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要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奖助力度。要强化激励措施,提高卫生计生岗位吸引力,健全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卫生计生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医教协同,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年前,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遴选有创造潜质的高中生走进高校学习新知、研究课题。这些高中学生经过一番锤炼,有了怎样的收获?11月3日,在重庆一中举行的重庆市青少年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工作会上,市青少年创新学院公布了一份关于首批学员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首批毕业的100名学员全部考上大学,其中32人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据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该计划实施3年来,重庆市建立了由10所高校、135个高校实验室、15所基地中学、7所项目中学组成的学员培训阵地。由18位国家二级教授、280名高校专家、160名中学优秀教师、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构建了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有效衔接、高校专家与中学教师协同配合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发了60多门“先修课程”,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课题研究360个,研究领域涵盖理学、农学、法学、医学等9个领域。

周旭说,第一批、二批217名雏鹰计划学员中,40多名学员进入了清华大学“百年领军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等创新后备人才招生范围;部分学员在桥梁工程、物联网开发、航空飞行器设计、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和国家科技竞赛中获得表彰奖励70余项。据了解,第三批500名学员还在培训中,新一批380名学员又即将加入计划。

据市教科院党委书记、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伉大林介绍,第一期学员共117人,毕业100人,调查统计到94人,全被大学录取。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共32人。

作为中国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办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究竟有多大吸引力,从1日这所学校举行的招生宣讲会上可见一斑:20xx多名学生和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由于学校礼堂仅能容纳800人,宣讲会不得不分成上午、中午和下午三场。

“本土的教育加之国际化的视野,这是绝佳的搭配。”一位来自上海的家长说。据校方统计,参加当天宣讲会的学生、家长超20xx人,除上海外,还来自于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四川、陕西等地。

据了解,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国“985”院校和美国一流大学首次合作办学的高校,计划于20xx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内地学生151名。学生就读期间将有机会赴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的其他校园或学习中心,进行一到三个学期的海外学习,毕业后将获得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和上海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

“我们这次开宣讲会的目的并不是劝说大家都来报考上海纽约大学,而是希望能在你们中间找到少部分跟上海纽约大学相匹配的学生。”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在宣讲会上说。

校长俞立中介绍说,教育部保送生、校长推荐生、奥赛得奖、年级考试前30名或学业考试全a的学生将被优先考虑参加“校园日活动”。经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大和美国纽约大学三方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定后,部分学生将进入预录取名单,最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也将作为录取参考。

约翰·塞克斯顿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纽约大学在生源上有独特的视角和期待。当然,这所学校的出现可能会让许多尖子生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也让中国的高校在招生上竞争更加激烈,但对整个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人才培养方案

高技能人才培养是电力企业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增加都需要优秀的人才作为支撑,电力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取决于企业人员配置的质量[4]。因此对于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必须着眼于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高技能员工的发展既要注重个性化再培养方案也要注重激励机制,只有在良好的激励促进措施的指引下,给在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才能给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并快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1实施高技能人才再培养方案在实施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时,应该主要针对知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三类人才,为了能有效组建一支专业的队伍,要严格控制对人才的考核、选拔和培训等环节,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全面加强建设人才队伍的工作力度,造就一支适合一线岗位工作且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储备的人才队伍。

1.2实施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培养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关键岗位人才的素质才能确保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而且需要建立各专业多层次的优秀人才储备库才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加强有针对性的培养,全面提高后备人才的工作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制定一个巩固基础、增强能力、口径宽阔的培训开发计划,促使职务晋升和转换渠道具有合理性。加快对年轻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行培养,进而使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果得到优化。

1.3实施对一线在岗人才发展方案以“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原则为核心,建立长效的动态管理机制[6]。企业要通过优化机构管理设置和定期动态考核淘汰制度,一方面促进电力企业人员的流动,进而可以减少多余人员的进入,另一方面,可以对一些优秀员工进行奖励,还可以去除一些不合格人员。把管理人员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稳步提升生产人员比例,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最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1.4实施激励型绩效薪酬管理方案建立合理、公平的选拔机制,结合岗位自身特点及个人绩效的差异,设计多种分配形式,将成果与贡献度作为评价标准,推行员工工资与绩效直接挂钩的薪酬机制[7]。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层层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至部门和个人,打造“企业—部门—岗位、战略—目标—指标”逐层分解和细化的岗位责任链条,通过实施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敦促员工的自我管理。

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电力企业要不断努力创造适合技术、技能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增加人才队伍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逐步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优秀人才的快速发展:

2.1建立激励和发展协同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只有把培养、使用、考核和待遇这四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确保人才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获得长期良性循环。

2.1.1完善并合理制定企业用人的依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建立完善的“人才蓄水池”,首先通过审核员工业绩并了解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结合职业导师的评价,优先将一些优秀员工纳入企业后备人才库,进入“人才蓄水池”,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随时从“人才蓄水池”中择优选用。

2.1.2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企业需建立严格的职业导师制度。把符合职业导师条件的人才在公司内公开公布,根据自身需求和专业要求,员工可以自由申请导师,导师可以择优挑选出学生,从而确立“师生”关系。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来明确技术带头人、管理专家等核心人才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2.2建立新型薪资结构机制通过运用薪酬分配杠杆,建立岗位供需自动调节机制,改变传统的以岗定薪、供需失衡的薪酬分配方式,逐渐从原有的分配原则,转变为新兴的按需分配,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改变现有薪资结构,可以通过对职工的责、权、利有效想结合,增加倾斜分配在薪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拉开员工薪资档次。使员工根据企业岗位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富余岗位主动向紧缺岗位流动,化解有人无事可做和有事无人可做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局部冗员与结构性缺员矛盾、职工薪酬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盘活人力资源,挖掘和利用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达到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可持续的发展。

2.3改善公司竞聘机制通过开展竞聘上岗,拓宽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促使中级技能或中等能力人才向高水平、强能力方向迈进。另外,还应加强对于过剩人员的转岗培训力度,提高转岗人员的岗位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存量,改善人才流动机制,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才使用效益。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疏通岗位流动渠道,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克服现存的局部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创建并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给有能力有理想的员工创造机会。严格贯彻用人标准,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方面出台配套措施,建立充满生命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及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争取实现“人适其位,位适其人,人尽其才”的效果,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2.4建立系统化教育管理机制在提高各类人才能力时,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有效分类。通过企业管理培训,要对培训人员进行已有知识巩固,并努力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企业管理能力和对市场透析能力。通过定课题、压担子和选派到高校、科研院所深造等途径,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了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企业可以采取企校联合、内培外培等方式多途径、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

2.5建立具有制约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企业应从业绩表现,对员工做出评估之后,发掘出一些真正有潜能的优秀人才,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予优秀员工获得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让培训成绩好员工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表现机会,进而使员工不断在实践中进步。企业在评定职称、岗位晋升、提拔任用时,应把培训激励机制与企业人事劳资制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即把是否经历过培训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同时,还要针对某些特定岗位,进行不定期培训,对于不参加培训的员工,列入不得继续留用和晋升名单。随着制约性培训机制的建立,要实现企业内部不断培训,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2.6建立对核心人才完善的管理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招聘—培养—激励机制,以实现吸引、留住核心人才的目的。首先,企业要确定核心人才的标准,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作为参考。然后,通过建立核心人才选拔机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核心人才。最后,着力对核心人才进行多元化培训,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机制和薪酬机制。

人才培养方案

20xx年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契机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作为首批加入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定位,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专业评估指标,经过一个人才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5年开始的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自愿申请,评估严格的情况下,截止到20xx年7月有78所高校通过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985”高校、14所“211”高校、46所地方高校和1所军队院校。与传统的“985”、“211”高校参与专业认证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学院参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必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指定的专业培养指标的最低要求控制下,体现一般性的指导意见。如何贯彻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体系中的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67个观测点,都亟待进行系统性创新。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之一,土木工程专业具有60年办学经历,为黑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为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计划验收和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申请,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建设,特别是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抓住如何构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个关键问题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工科背景,秉承土木工程专业历史积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特色,即利用“大土木”的专业教育平台,以满足专业认证标准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现实需求为目标导向,形成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按此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由于更加注重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化,更加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训练,更加注重吃苦耐劳的专业素质的教育,取得了“学生受益、家长满意、社会认同”的人才培养效果,毕业生具有“上手快、能力强、能吃苦、留得住”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从“大土木”现实需求出发,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体系界定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了以下问题:(1)以需求为导向,在交通、建筑行业企业认知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从业范围;(2)根据应用型本科类型学校社会需求的不同,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区别;(3)根据毕业生培养规格和毕业要求,优化了课程体系;(4)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突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5)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6)打通第一、二、三课堂,全面实现评估体系中对创新意识的要求。

(一)以研透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标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构建满足专业认证最低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分析专业评估标准和中国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要求,确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了培养目标与课程要求的关联矩阵、实现路径,包括必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价等评估标准中指标体系观察点的要求。借鉴目前已申请评估通过的78所高校的成功经验,在遵循《专业规范》的框架下,构建了20xx版、20xx版满足持续改进评估指标要求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执业要求课程体系为导向,促使专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提升学生培养质量。课程体系满足了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去向、工作岗位、未来发展等的要求,引导专业“大土木”宽口径培养,拓宽了毕业生就业面,适应了注册工程师执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得到教育界和工程界专家的认可,搭建了工程界与专业教育的平台,推进了专业教育校企深度的合作,保障了专业教育改革与专业的发展,使学生培养符合行业企业执业要求。

(三)以保障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毕业要求为导向,进行“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平台”的教学要素集成创新,升华精品课程,创新改进培养模式。开设《公路养护技术》等本专业领域新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反映办学特色;编写《土木工程施工》等系列新教材,实现原创案例百分之百,以助于案例教学;在《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为主的翻转式教学模式,升华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建立“工程导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为递进式的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在总体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几次教学计划的修订,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形成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个宽专相兼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考虑“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和我国目前企业缺乏专门化工程技术教育的现状,在课程设置上,将“宽口径”的大前提与专门化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类别涵盖了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三大类,依托个性化的课程选修制度组合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实现个性化的培养目标,较好的体现了“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办学理念。

(二)两个扎实的基础课程平台。

构建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两个平台。工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统一管理,选择了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设置了数学、物理学等课程;专业知识平台以力学和土木工程学为主体,力学包括了三大力学、水力学、土力学等,土木工程学以结构、施工、经济类课程为主体,要求专业知识平台课程的教学内容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各个领域,承接工科通识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群。

20xx年起,土木工程专业招收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3个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每个课程群课程的设置主要考虑了本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个性化需求,以保证该领域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设置了适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深入学习和扩大知识面的需要。20xx版教学计划又进行了改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在主选方向以外,必须选修其他1~2个方向的2~3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保证宽口径培养。并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比例,以培养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面向工程第一线的应用型土木工程师。

(四)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了基本课程体系的前提下,为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性质确立了“四个内外结合”,即学校内外、专业内外、课堂内外、学期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校内外结合主要体现在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了必要的实习环节,将国家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专业内外结合是为了拓展土木工程学生的知识面,将本专业的知识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协调能力,如跨专业组合结构设计竞赛小组,与建筑学专业同学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等。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覆盖的课程面最广,将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自主实验、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学期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各类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同时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学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培养应用性、卓越工程师”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经过一个培养方案4年循环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一系列成果。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最低标准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的结构和水平、学生的基础等实际情况完善了课程体系并以此制定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的设计将课堂教学的组织、实践环节的构成和创新训练的构思等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所有教育环节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通过优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鲜明特色的核心课程群,以“点”带“面”,进行了系列教材建设,编写了《土木工程施工》等土木工程规划教材,在3届道桥卓越班教学中使用,各方面反映良好。

(四)根据以项目为牵引的课程体系架构的安排,将教学目标体现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特点上,在省级精品课程《桥梁工程》、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导论》等11门课程中积极推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问题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良好。

(五)改革的成效是通过将新的课程体系与20xx年最新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得出自评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国际性。

(六)20xx年以来,按此培养方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得全国徐芝伦力学优秀学生奖1项;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5项;东北四省结构设计竞赛赛区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9项,黑龙江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项等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本科生积极参加重大科技和工程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东北寒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8).

[2]住房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文件[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9).

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房地产经济、管理和经营等专业知识,具备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力、房地产估价能力、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能力、工程估价能力,以及具备健康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从事全过程房地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工程估价、物业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应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策划和销售、工程估价等方面的能力。具体的专业培养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熟悉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3.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5.掌握工程施工基础知识;

6.了解房地产的前沿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

7.具有阅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8.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房地产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公共管理。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基本技能:学生具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对英语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好的汉语言书写,表达、交际能力,身心健康且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较好地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并写出评论,且具备基本的艺术素质品德、审美观念和思维。

专业能力: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对房地产估价对象的价值进行评估,撰写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能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营销策划,能编制房地产营销策划书。

工程图学、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法、房地产合同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行政管理、房地产测绘、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工程估价(土建)。

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纪。

公共实践,实习(认识实习、测量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软件实习、毕业实习),论文(学年论文、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四大类型。

房地产测绘、建筑材料。

四年。

管理学学位。

人才培养方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核心。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具体计划如下:

3、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大学生特点,以项目教学法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注意课程中引入案例,以分析案例的形式完成一节课程内容,由思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4、积极参加校内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老教师的课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取长补短,以便更快的进入教师角色。这个习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习生活态度。

(二)教研方面

协助造价教研室主任完成13级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在毕业班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结合毕业生的专业及就业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环节能够有所收获,学会查找资料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016年协助好教研室主任做好园林教研室的工作,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做好记录工作。

(三)科研方面

争取多发几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二、学习培训

自觉参加学院每周及二级学院每周的学习培训工作,使“我要学”的内心自觉与“要我学”的制度保证有机地统一起来。扎实学习每周培训内容,不断的思考,写下学结,供日后工作学习使用。本着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及文化内涵的想法,在周培训基础上,不断扩大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自己。通过二级分院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深入探讨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抓住机遇,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习完成之后不断交流,了解不同的想法,学习更广阔的知识面。

三、国学教育

国学经典是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通过学院讲座、讨论、诵读等形

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技能的素质, 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入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读物,深刻理解并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知恩、学会感恩。

四、“严”元素

在学习中深刻的知道了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管三严即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通过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觉得身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教师, “严以修身”尤为重要,在学校我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时,更应加强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正衣冠,做表率。教师就应该有教师的样子,上班期间应该穿正装,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师德修养,做好榜样,树立正确的引导形象,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 讲务实,守信用。守信用是做人的基础,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做好工作,答应学生帮助解决的问题要做到;与人相处时要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3. 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求真务实,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只有立足教育事业,才会满腔热情地去务实,以诚待人,忠实处世,克服私欲,才会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树立无私奉献意识,在本职工作中勤恳、无怨、热情、忠诚。

自我提高。

5. 三严三实,铸就优秀师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让我们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强大自己、提升自己、锤练自己,真正让我们修成真身,让我们更优秀、更完善、更胜任人民教师这项工作。

6. 敢管,在教学工作中,维持好课堂纪律,为学生负责任,管理他们课堂秩序,让他们上课能够学到知识。具体上课不许学生吃饭、上课管理学生玩手机现象、管理学生睡觉现象、管理学生聊天情况、管理学生早退及迟到和旷课现象。

五、创新理念

创新学习不但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宽阔舞台,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有力方式。在新的一年里通过网上学习、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来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总结旧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创新出新的更适合90后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针对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总结旧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教材结合企业需要创新出新的知识学习大纲。

不断学习今目标、微信、qq及微博等软件的新功能,加快工作的效率。通过自身对创业的学习,灌输学生创业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六、安全保卫

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学校安全问题只能做好预防的工作,从自身来说:不往学校带违规品;见到学生使用违反安全的用品时,及时制止。在办公过程中,不使用违规、违禁品,如小太阳等取暖用品及热得快等加热用品。

七、办公室文化建设及德育基地卫生

办公室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2016年积极配合学院的领导及教研室主任的安排,做好办公室文化建设。积极响应领导的号召,按照办公室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办公。遵守学院《教师职称评审的规定》、《考试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年轻教师担任辅导员的管理规定》、《新任教老师听课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参加学院的周培训学习,并认真学习。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工作的基础,在平时上课时不断灌输学生要热爱学院的卫生环境。同时,在校园行走的过程中,做到以身作则,爱惜学院的卫生,见到垃圾主动拾起。做好办公室的环境卫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办公室的周卫生打扫活动,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

八、网络建设

录制好上线课程,录制出质量要求高的视频,通过视频的点击来扩大我院师资的知名度;上传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同时,在qq、微信、微博等传播信息的媒介网络上发表颂扬我院的文章及信息;发表平时课程中学生们的教学成果,比如学生的手绘图纸、手绘设计图、学生栽培出的植物、软件做的图纸等;发表关于学院正能量的视频,如歌咏比赛、学生的象棋比赛及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照片等;及时解答网络中关于对我院的提问,并及时删除网络上对我院不实的描述及指控。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上大力传扬我院是有效的途径,在2016年,要积极的向这方面进行努力。

九、招生工作

“靠”思想,把招生工作提到关系学院盛衰存亡的战略高度来抓,全力学习实行“全员招生、全院招生、全年招生”的基本院策。做好2016年黑龙江密山市的招生工作,在2016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会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招生会议及各种招生培训,积极向其他招生成绩好的老师学习请教。

具体工作,做好2016年招生工作的计划,提前做好亲朋好友的工作,请他们帮忙宣传我院;提前联系初、高中班主任老师,请其帮忙寻找生源;做好高考、中考前我院简章发放工作;做好暑假期间招生工作的汇报;做好有意向家长及学生的工作,向其大力宣传我院;做好招生工作的总结。在招生工作中,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不断学习是,不断提升,做好2016年的招生工作。

二〇一六年一月六日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专业

[专业代码]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

[学 制]

三、教学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

[学历层次]

四、就业面向(专业设置与产业要求对接) 主要就业部门:

可以从事的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身心、人文、职业

六、培养方案框架体系

2、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3、专业核心课程简介(6——7门) (一)《××××××》 内容及要求:(不超过150字)

七、教学环节,教学进程,课程结构比例

1、各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单位:周)

3.毕业要求

4、各类课程结构分配比例表

在总学时××学时中,实践教学××学时,占总课时数的× %。

八、专业办学条件

1、专业教学团队

2、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

九、教学资源条件

十、考核方法与标准

十一、有关说明

1.编制依据 ............ 2. 3. 其他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和企业参与共同编制。

一、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二、培养目标:

三、培养规格:

应包含

1、知识结构:

2、能力结构:

3、素质结构:

四、主干学科:

五、主要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 实习(含教育实习、专业实习):

2.见习(含教育见习、专业见习):

3.社会调查:

4.讲座及学术报告:

5. 其他课程或环节:

(以上实践环节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开设)

七、修业年限:

八、学分要求:

本专业汉语言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民考民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本专业双语班学生总学分为 ,其中必修课学分为 ,选修课学分为 ,课内教学学分为 ,实验教学学分为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 。

九、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表1:******(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2:******(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3:******(师范类)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4:******(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5:******(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6:******(非师范)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表7:******(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汉语言)

表8:******(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民考民)

表9:*****(转型试点)专业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双语/民考汉)

十、授予学位: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教学计划表:

(各专业根据本专业具体生源结构及专业设置选择适当表格填写)

人才培养方案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多变无常(volatility)、不确定(uncertainty)、复杂(complexity)、模糊(ambiguity)的vuca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颠覆式的创新也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机会稍纵即逝,要找到风口并快速乘风而起,不可能让企业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慢慢的培养人才。这就对企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企业扎实做好人才梯队建设,特别是储备更多的高潜力人才,随时送到战场上去,通过战斗历练来实现快速成长。结合这两年我们的实践经验,我们来和大家谈谈快速培养高潜人才的话题:

对于高潜人才的定义,各个企业有各自的认识,我们也看到过不少咨询机构的观点,我个人比较认同合益(haygroup)提出高潜人才的四个特质标准:高度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高度的跨领域思考能力、高度的社会洞察力和同理心、高度的韧劲和情感成熟度。也就是说,高潜人才是那些始终充满好奇心,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同时,他们也能够超越自己的工作局限、专业局限以及经历局限,进行突破思维、跨界思维;他们又拥有对组织和个人的洞察力,并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甚至锲而不舍、屡败屡战。当然要在上述四个领域做到面面俱到似乎并不容易,但企业在选拔高潜人才加以重点培养或任用的时候,确实需要事先对这些素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选错人可能酿成战略性的失败。

高潜人才的识别,一般都会采用测评的方法来确定,我们在实践中特别推荐问卷测评、关键行为观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综合考察。当然在综合测评之前要对测评的维度和关键行为的观察点进行设计,要对各个维度进行定义,关键行为观察点进行行为分级。由于潜力相关的行为表现较多,所以要对被测评人进行360度测评,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被测对象的情况。在这里通常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测评工作量巨大,组织测评工作部门依靠自己的力量一般很难完成,在此建议引入专业测评机构。一方面专业测评机构在测评维度和行为观察点上可以给企业更多专业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轻测评的工作量。

其次,为了减少被测评者的人际关系对测评结果的影响,还需要进行重点访谈的方式来收集关键行为事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关键行为事件可以采用案例采撷的方式进行,依据score法则作整理,再依据行为等级定义进行考察。此外,在重点访谈时直接上司是访谈的关键,上司是下属行为的直接观察者,能提供较为丰富的行为案例,同时为了避免上司凭感觉进行评价,影响评估的有效性,特别建议在访谈前一段时间提前给上司一个对高潜对象进行行为记录的任务,以客观地掌握信息。

对于高潜人才的培养除了常规的培养外,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建议对高潜人才进行“小灶”培养,主要的方式有:

全业务副位培养就是以未来需要为导向,结合公司业务的形态和组织管理特点,根据高潜人才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个人职业规划等因素,为高潜对象设置目标导向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并以副职的身份进入各培养部门顶岗锻炼的方式。这个培养计划要求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并确立每个阶段的考核标准,阶段结束考核通过才进入下一个阶段。培养结束后回进入高潜人才储备池,随时候用,当然这里需要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从实践来看,这种培养方式由于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考核标准确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全业务副位培养的培养方式是让高潜人才在企业内部快速成长,以完成基础性的成长准备,而特殊项目历练则是让高潜人才进入突破性成长阶段。在这个不确定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性会越来越多,有系统有计划地加速高潜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在完成基础性培养后特别重要。这种的培养可以考虑以新市场的拓展、新团队建设、管理不熟悉的专业领域等为契机来历练性高潜人才,让其在新的挑战中快速积累经验。

对于高潜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还推荐用导师计划进行配合。导师必须由在行业内或者专业上有丰富经历、经验的人来担任,也可以成立联合导师组,让高潜人才随时都能得到指导,同时导师也可以其行为进行纠正和控制,避免风险行为造成损失。同样的这里也少不了导师管理机制的配合。

当然,对于高潜人才的识别和培养还有很多内容和方式,我们也特别期望和大家进行深入地交流!

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探索。依据多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理论研究,勇于创新尝试,实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

1)就业人数与企业需求不成比例。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被其他专业及个人所重视。即使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进行过计算机的相关培训或自主学习。他们的专业性虽然不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能力已经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毕业生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更为合适。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选择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中计算机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

2)学历不占优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具有大量高学历的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同时在大家眼中计算机专业是个高技能专业,很多企业认为学历和能力成正比。就好像大多数人都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经历成正比一样。

3)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稍有欠缺,使学生的竞争力减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善于与机器,生活在单一的二进制生活中。而在现实的工作中,这样的非yes及no的情况,使他们在融入企业时缺少灵活性,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4)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向缺少目标性。计算机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在学期间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明确的专业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对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不够明确,过分依赖学校的课程规划。

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研究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原有教学进程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差距,找到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2)在改革初期,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及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调查、分析,同时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讨论、分析、建立“项目式教学”、“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及“项目式教材”模版。

3)正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且得到了落实。

1)服务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需求,适应计算机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备个人发展能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预计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a.结合滨海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形成符合计算机专业发展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b.构建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获得计算机行业职业岗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为引导的分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c.将计算机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结合实践需求,原有课程重新整合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核心课程标准制定,模拟工作场景的操作过程指导课程实施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

2)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问题。a.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项目式教材,教材的内容要符合行业企业项目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要求编制老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对行业某个工种环节要非常熟悉,所以必须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机会,要求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兼顾企业工作,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无借鉴性,需持续进行。c.企业作为供应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改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d.课程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3)研究工作的推进计划:a.继续修订和完善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b.进一步实践“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c.实施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完成20xx级专业进程修订。配合学院骨干校建设,以学院“百门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完成“项目式教学”建立、“模拟企业环境真题真做”编写、“专业能力综合测评”建立及“项目式教材”编写等任务。

结合本地区经济特点及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制定特色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各自的特点、主要就业方向及区域经济引领下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分别制定突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挖掘全新切入点。构建以市场人才需求为起点和终点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行业企业员工培养培训计划、社会高知名度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目标式培养策略,使得“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时效性。在研究中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分别确定适合本专业未来职业发展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考取计划,统计取证率作出分析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让学生成为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的创新者,学生代表加入专题研讨。依据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计算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本学院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将专业核心课程的优秀改革方案进行分项式研究,一项一项对比总结,提炼科学合理的时序任务课程设计方案,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构建项目式课程标准,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实施过程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中加入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结合职业岗位应用需求和教学实践体会,从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分析和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1]李文敬.计算机本科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xx(10).

[2]李春杰.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1).

[3]唐先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

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是我校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本专业秉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专业依托我校雄厚的法学、商学教育背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在充分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兼修法律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成为既有英语语言优势又有专业特长的适应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一支团结敬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绩斐然。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稳定在20%以上;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平均通过率85%,高出全国通过率29.7个百分点;专业八级考试曾以85.14%的一次通过率创得佳绩,高出全国43.11%的平均水平。另外,我系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科技英语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授予“山东省外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的光荣称号。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既掌握英语又兼修法学、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法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5.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7.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8.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要求;

9.掌握日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10.鼓励学生获得至少一种专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能力证书: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全国英语翻译证书、上海外语口译证书、托福、雅思等。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导游资格证、法律英语证书、律师资格证等。

基本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修业年限3到6年。

总学时:2416学时。

总学分:16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8.5学分(通识必修课27.5学分,专业必修课52.5学分,实践必修课48.5学分);选修课34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实践实训选修课10学分);素质拓展3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1.基础英语20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精修课程,它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为学生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英语》及相关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2.高级英语8学分。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课,它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丰富学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3.英语泛读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篇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积累语言知识,加深英语语言文化的积淀。

4.英语听力16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必修课。它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正规严格的听力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各类视听语料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5.英语口语8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6.英语写作2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篇章组织能力和表达艺术,有助于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和说服力。

7.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英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8.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美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名家名作,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异域文化特质和审美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研究、评价美国文学思潮流派、经典作家作品,提高综合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9.英语翻译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英汉互译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注重提升翻译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胜任英汉互译任务的专门人才。

10.英语语言学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学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

通识选修课见山东政法学院通识选修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其他课程见附件: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新的特征,一是国际化,国内众多高校纷纷投入到各类国际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二是大众化,特点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有了显著提高;三是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培养更多面向我国工业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通过合理设计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大背景下,普通工科类本科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体现新的思路,改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实施,落实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遵守以《华盛顿协议》为基准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作为培养方案的设计依据。通过专业认证,将明确工程教育专业的标准和基本要求,改善教学条件,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促进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的建立。通过专业认证,可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竞争力。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

我院现有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和汽车服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为稳步提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适应工程师教育国际化趋势,学院把机械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目标,以此带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来规划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就是要遵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以机械工程专业为例,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必须既考虑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又考虑专业特色;既考虑学科知识体系,又考虑学生能力构成;既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又考虑结果导向,坚持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查,更注重学习效果;既考虑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过程等。

新版培养方案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根据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设置课程体系。特别是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专业补充标准》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六类课程提出基本要求。在分类基础上实现: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两者合计至少占总学分30%,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0%,纯集中实践环节占总学分近30%。按照标准要求,对原培养方案中未设置,但认证标准规定需设置的课程进行了补充。20xx年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1.扩大产学合作。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扩大产学合作。实现产学结合的关键是校外合作基地的建设。没有长期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产学合作就是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院结合北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现有的一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四个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开发建立新的院级和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并与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地铁等合作建立订单班,实施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不断拓宽现有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实践教学、学生竞赛、教学资源共建、合作研发、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功能,扩大产学合作成果。校外集中实践环节全部在企业进行,校内课程实践除部分课程实验外,普遍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建立实践课程项目库,项目内容多由企业课题转化而来。

2.课程资源建设。

我院围绕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smc(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密切合作,除集中实践环节大量采用企业案例外,还进一步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专业核心课程由行业产业名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进行核心课程配套教材建设,编制产学合作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材内容上体现应用性和实用性,有利于“项目与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深入挖掘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课程设计的实践项目库。

obe是基于学习结果的工程教育模式,在理念上,obe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obe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obe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是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开展。obe以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实施的着力点,按照泰勒的课程理论具体包括四个阶段。一是选择教育目标,重点明确专业定位和特色。要建立专业培养标准并尽可能地把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细化,同时可以测评,要用学生的展现来表现知识和能力。二是设计教育经验,重点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以达到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生学习结果为目标,保证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效果得到明确的落实,即学习目标的可追溯性。三是组织教育经验,重点探索与改革教、学、考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手段。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培养任务,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培养任务为依据,为实现不同目标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四是评价教育计划,重点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持续改进。要把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创新考核形式,加大实践内容在考核中的比例,让学生明确目标,促进自我培养。本文就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围绕北京市产业定位调整和生源结构变化,在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实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微观课程,保障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对机械类专业从传统的以制造过程为中心转变为以创新创造为中心,从面向生产过程到面向生产性服务,以培养面向机电、汽车行业和高技术装备服务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效果。

[1]张建成,赵林惠,唐井武.产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xx(11).

[2]贾卫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01).

[3]王虹.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j].教育与职业,20xx(36).

人才培养方案

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可对本专业生源提出具体学历基础和兴趣特点要求)。

2.学制

实行学分制的,可以规定以修满多少学分为准,可实行弹性学制。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主要描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要求。

(四)人才培养规格或职业能力描述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描述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技能。

1.基本知识要求

1

2.基本素质要求

3.基本能力要求(含对应职业和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要求,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未来发展方向,专业就业能力、行业拓展能力等)

(五)课程结构框架

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的结构体系。

建议: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全面进行本专业课程的系统性改革。用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设计课程。从岗位分析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注重与产业、企业和岗位对接,与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对接,整合课程,构建五年贯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要求:分别列出本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其他课程的名称及教学要求,注意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年修订)》要求开设,要注重提高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比例,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选修课、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制作)等,建议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左右。课程设计以增进学生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课程穿插进行,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可根据专业特点灵活安排,提倡工学结合、分段安排。第六学期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安排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或技能专项训练,为学生就业或专业的继续学习提供条件。毕业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六个月时间。

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以及其他课程(如拓展课程等)由学校根据学校专业特色、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参照《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1号)自行设置。

(七)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安排 1.教学时间安排

说明:上表仅供参考,视专业性质和特点,灵活安排。

2.授课计划安排

3

4

设计。2.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包含课程内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或集中实训的时间。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要求:阐述课程的类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主要任务等。

5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建议:主要描述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目标表述中以专业能力为主线,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力目标表述要明确,并且能够在培养目标和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找到相应能力的表述。素质目标重点表述职业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三)参考学时 (四)课程学分

建议:采用表格的形式表述。包括完成课程教学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原则上要涵盖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等部分内容。

(六)教学建议

6

1.教学方法

要求:描述完成课程内容所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

要求:描述对本课程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 3.教学条件

要求:描述完成课程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教学条件。 4.教材编选

要求:描述本课程教材编选意见。不依据某种教材组织教学,鼓励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设计。

三、师资配备标准

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师的职称、学历、技能、教学能力等要求。如教师达不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

四、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要求: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本专业不同学段所需实验(实训)室和设备配备要求。如现有实验(实训)室和设备达不到要求,提出解决办法。

2.实验(实训)教学场所是指实验(实训)室的名称。

3.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应该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做到完整、准确、可操作。

7

撰写要求及说明 一、字体要求

(一)授课计划安排中已经列出的公共基础课为必修课,课时数也已经列出来,需严格执行该教学计划。语数英三科根据教学大纲列出教学时数。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两份,一份涵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份需要单独提供,单独提供的需要把各级标题的题好升一级。

(三)参与编写的教师要认真审核,教学部分管主任要严格把关,审核无误后,教学部主任签字上报学校规范化学校创建办公室。

截至时间:第一稿,参编教师编写、审核; 第二稿,教学部主任审核; 第三稿,创建办工作人员审核; 第四稿,学校审核,交付印刷厂印刷。 电子版发至:http://。

8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掌握系统的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要求规格

1、可适应的职业岗位群

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2、主要工作任务

培养客户,开拓国内外市场,国际商务单证制作与审核,货物生产过程跟踪,国际货物运输,货物的通关与清关,申请安排货物的检验与检疫等。

上述工作业务或岗位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这是外贸活动复杂性决定的,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既要考虑工作分工的特殊性,又要考虑外贸工作广泛的适应性。

2、课程模块主要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技术: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及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职业自豪感;获得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健康评估: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使学生获得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为学习各临床课程和开展社区医疗保健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内科护理:介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有关检查、诊断要点、防治原则等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病人进行整体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并进行评价;学习内科常见急救方法、临床操作、心肺监护、机械通气等临床技能。通过讲课、实习,使学生不但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外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及外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运用上述有关知识,以护理程序的方法对外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病人康复。正确运用外科护理操作并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妇产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以及妇产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根据妇女生理特点运用已学的妇产科知识和护理程序对孕产妇及妇产科病人、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并具备开展妇女保健、计划生育的能力。

儿科护理: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儿科护理操作方法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护理技能,能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个体、家庭、社区小儿获得最大程序的身心健康。

急救护理与重症监护: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护理、急诊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的工作范围和任务、重症监护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急救护理技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知识。

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实习等。

1.实验实训:第1~4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验实训,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2.教学见习:第4学期,临床医院教学见习2周。

3.临床实习:第5、6学期,综合医院进行为期40周的临床实习。

就业面向。

就业面向: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等工作。

其他。

毕业后可参加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取得护士资格证书。

社会人才需求。

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职业技术领域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一线对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需求量排序分别是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中专和博士研究生,结合临床一线护理人才学历结构情况,可见未来护理专业技术领域对护理人员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尤其是中部地区对专科学历需求最大,其次是本科和中专。调查结果还表明高职护理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率,护理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临床护理岗位、少数在社会举办的卫生健康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护理岗位上。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预防、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妇女儿童的特殊健康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迅速运用于医学领域,现代诊疗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综合化、自动化、智能化,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到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直接为病人独立解决健康问题,科技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1993年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一直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低于世界护理教育的普遍水平。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护士均为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培养。全国120万护士中有本科学历的不足1%。我省专科以上毕业生数量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河南省20xx年对48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1家专科医院进行“十大指标”运行数据统计显示,全省三甲医院床位与临床一线护士比低于0.6。这种状况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不协调、不同步,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增设护理专业,调整护理教育结构,提高培养层次,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护士由单纯协助医生做治疗、按医嘱发药、打针等简单、重复性的技术操作和生活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护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护理工作在医疗和恢复病人身心健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然而,以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护理队伍,在中专教育阶段,由于受年龄、知识、学历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接受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人文与行为科学知识,所以在素质上难以达到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的要求。开设护理专科教育,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满足医学模式转变、整体化护理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迅速,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和医学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立志献身护理事业成为众多考生的迫切要求;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地市级以上医院急需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广大护理人员也渴望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具有提高自身素质的求知热情。高等护理教育落后,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成为制约我省护理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展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满足医疗单位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同时也给护理人员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