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9-28 15:30:05 作者:飞雪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心得体会(实用6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孔子被尊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智慧言行深深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而孔子最重要的学生之一,就是颜回。从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孔子对待学生的严谨态度,也可以体会到颜回的聪慧与才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从五个方面阐述我对孔子与颜回的故事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孔子对待学生的教育态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在孔子时代,他是众多学生的导师,而对于颜回,他是非常重视的学生之一。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学也,无适也,无论也,无求也,切磋琢磨而明乎,君子之行也”。这句话意味着孔子不仅要求自己没有偏见,不分别贵贱,还要求学生们接受和欣赏不同的观点。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作为学生应该虚心谦逊,多听多看,广泛获取信息并不断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提升自己。

其次,颜回的聪明才智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颜回被孔子认为是最有才智的学生之一,颜回的回答总是深思熟虑、独具一格。颜回说:“学也者,天之将明之也,岂昏而望之者乎?”这句话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即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徒有功名,而是通过学习来开阔视野、提升智慧。颜回的才智启发了我,让我明白了博览群书的重要性,也让我深刻意识到知识的力量。

第三,孔子与颜回之间的师生情谊让我感动。颜回是孔子最重要的学生之一,孔子对他非常关心、照顾。《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颜回的爱护之情:“颜回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三番五次地告诉颜回要努力学习,为了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孔子对颜回的关怀和教诲,让我明白了师生之间的互助与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第四,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提示了我关于春秋时代士人风范的思考。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候,即春秋时代。这段时期是分裂混乱的,但同时也是士人风范展示的时代。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中,他们通过不断学习修养,传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使得中国的文化能够得以延续。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义务继承和传承历史文化,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最后,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深刻地告诉我要坚持追求真理的勇气。孔子常常告诉颜回要追随心中真理,坚持自己的信仰。在一个喧闹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有时容易被迷惑和失去自己。但是孔子与颜回的故事让我明白,只有坚守真理,秉持正义,才能审视问题,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

总之,孔子与颜回的故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从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颜回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深厚的师生情谊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先贤的智慧和品格。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思考和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教育的精髓,同时也可以在当代社会中获得启示,提升自己的修养。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他的言行举止备受关注与传颂。与孔子关系最为亲密的弟子之一就是颜回,他对孔子深感敬仰,短暂的相处之中却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到孔子的仁爱之心和颜回的忠诚之心,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传承与启蒙的重要性

孔子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他非常重视传承和启蒙。在与颜回的故事中,颜回初次拜访孔子时,孔子给予了他很多有益的建议,鼓励他多学习和实践。正是颜回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才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传承和启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位像孔子那样的导师去指导我们。只有通过传承和启蒙,我们才能够承接前人的智慧,不断完善自己,并在社会中做出具有意义的贡献。

第二段:友谊和忠诚的力量

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对孔子深感敬仰。在与孔子相处的短暂时光里,颜回展现出了他忠诚友爱的一面。在一次中途休息的时候,孔子问颜回,“奕如也可与?”,意思是说孔子自己像颜回这样的忠诚的朋友,颜回再三保证自己是可以与之相比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的友谊和忠诚是建立在彼此的理解与支持上的。在朋友之间,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并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只有通过真诚友谊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第三段:诚实和谦虚的态度

在孔子和颜回的故事中,孔子常常勉励颜回要保持诚实,不要做不诚实的事情。这就要求颜回要具备谦虚和自知之明,时刻保持虚怀若谷的态度。颜回在孔子的悉心教导下,时刻保持自己不断进步的心态,这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德行高尚、诚实守信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只有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我们才能够与人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社会中积极向上地发展。

第四段:智慧和勇气的结合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孔子的智慧,还能够看到颜回的勇气。孔子经常以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颜回则时刻保持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在一次颜回因错过宴会而受到责备的场景中,颜回并没有回避责任,而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承认错误。颜回的勇气和真诚给了孔子深深的印象,最终在孔子离世前不久,他被选为孔子唯一的继承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们需要智慧去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勇气去面对困难。只有把智慧和勇气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第五段:孝顺和感恩的重要性

孔子一生强调孝道,他认为孝顺是一种最基本的美德。在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中,孔子多次侧重教导颜回要尊敬和孝顺父母,教导他明白孝顺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颜回在德行的培养和孔子的教导下,一直尽心尽力地孝敬自己的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和感恩是我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只有懂得感恩和回报,我们才能体现自己的人文关怀,成为优秀的人类。

通过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诲和颜回的践行。这些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和体会:我们需要传承和启蒙,培养友谊和忠诚,保持诚实和谦虚,结合智慧和勇气,同时还要孝顺和感恩。这些都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只有坚持不懈地践行,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类精英。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三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

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xx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艰”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良”。“懂”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尊”的上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介绍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讲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讨论:

(1)孔子的境况非常凄凉,他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师法: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

礼法: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然:对,正确。

经典: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2)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你的风凉话,心情会怎样?

3.讲故事。

(1)课文中讲述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们面对孔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模拟采访孔子。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2.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论语》。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四

孔子与颜回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一段佳话,对于后世人们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更有丰富的学习和借鉴意义。通过学习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他们高尚的品德和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下就是对孔子与颜回的故事的个人心得体会。

首先,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孔子的宽容与仁爱之道。在故事中,颜回曾经犯过错误,但孔子并没有将他抛弃,而是选择了原谅和接纳。这体现了孔子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往往会犯错误,但是只要我们有真诚的悔改和向善的意愿,就应该得到宽容和接纳。孔子对颜回的宽容和仁爱,在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孔子与颜回的故事表达出了一个重要思想:人应该不断进取,追求博学多才。在故事中,颜回求学的动力来源于他对孔子的景仰和对一生追求卓越的执着追求。这与孔子提倡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们应该发扬孔子与颜回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中体现了孔子的崇尚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故事中,孔子对颜回的培养不仅是学问上的传授,更是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传承。他教导颜回要尽孝、尊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通过这些价值观的灌输,使颜回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人。在当今社会,尽管世事瞬息万变,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将传统价值观念融入现代生活,发扬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社会和谐、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第四,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弘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理念在故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为颜回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根据颜回的特点和潜力给予指导和鼓励。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长,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计划,引导他们发挥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孔子与颜回的故事对于我个人而言,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在孔子与颜回的故事中,融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些思想和理念不仅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更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和追求的美好境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活力,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孔子与颜回的故事是一段古代中国文化中的佳话,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孔子与颜回的智慧和品德,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孔子的宽容与仁爱之道,激励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博学多才;体会到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倡导尊师尊道;学习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理解和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卓越性和博大精深。这些体验和感悟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指引和动力,让我们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理性、持久的联系。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五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石瓦片玩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顶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孔子非常喜爱钻研《易》经,每读一次,都觉得能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 所以他一遍一遍地反复研读。读得次数太多,竟把竹简串在一起的牛皮绳都磨断了多次。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韦编三绝”。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六

孔丘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丘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丘让路。孔丘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丘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