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工作总结

时间:2023-08-11 02:31:42 作者:储xy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磨课工作总结篇一

11月28日上午,“阜阳市小学国学教育教研活动之磨课活动”在太和县一小的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磨课活动参与者有来自阜阳教育局周鹏主任带领的名师团队、王成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相关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整个磨课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名师引领、分组评课议课、汇报交流、专家评课等。参课老师受益匪浅。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师和阜阳市北城小学叶慧老师分别给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国学经典教学。国学经典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博大精深,给我们现代人带来很多启示。可是在教学国学经典时,老师们却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诵课或者“一言堂”——枯燥无味。然而,今天两位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课堂,真正地走进经典,走进生活。如:付莉老师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教学行大礼,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有梯度教学,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等等。还有叶慧老师为学生创设出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此自由发挥。上课伊始,叶老师通过大量的数字告诉学生老子的《道德经》被译成外文,带给学生深深地震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课堂上,叶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课件出示相关句子,配以相关文字和插入相关视频,更直观的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结合生活让学生谈感受,叶老师适时赞扬并小结,真让我们享用了一场丰盛的教学大餐!他们的教学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古文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结束后,阜阳市教育局周鹏主任给前来观摩的老师分了两组,进行评课议课,并提出评课时抓住“老师们选材是否合适?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小组内评课议课。老师们也踊跃参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言。

在王成杰主任的主持下,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组评课议课的内容展示并讲解给大家,代表们针对不同的课进行了详细的汇报。

最后,周主任做了总结两位老师成功教学的经验:作为老师,首先有责任有义务把课上好!其次,得法于课本,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材上切合学生实际,关注全体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标扣本顺学情等等。

整个活动地开展,从听、评、议到展、结,我们每位观摩老师都亲自参与,亲身感受,与名师零距离接触,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可谓是不虚此行,收获颇丰!

磨课工作总结篇二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上课。磨课阶段忙的我不亦乐乎,这也使我每天的生活更加的充实。白天忙班里的事情,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脑旁看名师的讲课视频,然后设计自己的教案,制作课件,那段时间常常忙到半夜,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王老师和宁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宝贵建议,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好几次晚上11点多了两位老师还在给我指导。我的初稿设计的比较呆板,教学内容多而杂,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大手术,终于,大框架没有问题了,细节上还需好好打磨,于是又进行了几次小手术。最后,在展示课上,还算比较圆满。我深深感受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成长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首先设计要到位,课堂设计要贯穿一条主线,条理清晰。然后,备课细节要到位,你必须要对课堂进行预设,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控课堂。另外,课堂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课堂中,老师的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在这次的活动中,我发现了自己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便是,在我的试教过程中没有办法将老师的意见运用好,后来我进行了反复思考,究其原因还是我对文本的解读不够透彻,所以在吸收老师意见的时候显得比较盲目,只是留于表面,学了个空架势,但一次次的试教和修改也促使我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那么在我往后的教学工作中,吃透文本应该是我最需要做的事情。总之这一次的活动让我受益良多。再次感谢进修学校和城区二中领导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

送教下乡研课磨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讲话稿

送教下乡教案模板

送课下乡主持词

国培(2020)送教下乡培训心得

磨课工作总结篇三

自从接到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任务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篇课文的思考。从细读文本到查找相关教案、日寇进犯狼牙山的资料,再到购买这本小说进行阅读等等。虽然说这是一篇宣扬革命传统的老教材,但是这篇文章可以训练的点还是很多的。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指导学生如何先概括描写人物再具体描述描写人物,如何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描写,如何从众多人物中抓住关键人物来写好“记人”的文章。因为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层层推进,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这篇文章来训练学生如何理清层次、写作时如何做到有详有略,如何从具体描述中概括出小标题。这还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总之,只要想抓,这篇文章处处可以做文章。

正因为如此,备课时就很难做到有所取舍,于是导致第一次试讲时容量较大。既有初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又有生字词的学习;既有理清文章思路,又有详略得当的体会,还有体会作者表现人物的写法;既有抓住关键词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又有通过文字资料补充来促进理解、通过视频资料来激发情感的朗读铺垫;当然,还忘不了通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达到语言的积累……结果导致上了一个小时还没有完全上完。

这该怎么办?和听课的领导、老师商量后,一致认为一节课不能面面俱到,因为想在4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所以抓住一个训练点进行训练就行了。那么抓什么呢?经商量一致达成协议,就是上第二课时,重点就放在如何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接着就进行了第二次试讲。结果因为本人性格的原因,语言的特点,课堂上怎么也不能把学生激昂的情绪激发出来。另外还感觉这样只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还是在讲文章内容,还应该有写作方法的指导。那么加哪些方法?如何加?这就有了第二次商讨。

写人物的文章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颂扬人物精神或表现人物品质。所以学习这篇文章除了让学生通过体会关键字词句来感受五位壮士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之外,还让学生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依次落实写作方法训练的目标。随后就是第三次试讲(也就是昨天),我们有幸请来了市教研室王庆华老师来指导。结果课上下来后,王老师说如果让他上,他不会这样上。我们急于知道王老师会怎么上这节课。于是请求王老师做个示范,没想到王老师爽快答应了。

课堂上,王老师从“壮士”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谈什么叫“壮士”?谁能说说你心目中的“壮士”?可以举个例子。这样,通过抓住中心词语开展了课堂教学。接着王老师通过听写来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对于课文的学习,王老师从“寻找课文中描写出五壮士‘壮’的句子”、“并想一想哪一次极写其壮”和“文章谈到五壮士两次完成掩护任务,这两次完成任务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三方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当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王老师的问题真正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把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如果看王老师的教学目的的话,我只知道他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了落实“详和略”的写法,对于其它,则如雾里看花。那么王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的目的究竟指向哪里?只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内容吗?肯定不是,因为王老师一直告诫我们语文的学习不要只讲内容。带着不解我走向了徐校长的办公室,准备认真听取王老师、徐校长以及几位领导的高见。

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可我睡意全无,脑中出现的都是如何读懂这篇课文的方法。直到凌晨三点,我都在一直思考。

怎么样?够笨的吧!不过我还真有收获,下面就是我的阅读过程以及从中抽取到的读书方法,以及对本节课的理解。(待续)

磨课工作总结篇四

中铺小学 赵 萍

通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一堂好课真是不容易啊!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此次“磨课”,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一遍又一遍的上课,光教学设计我就写了十几张,为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又写,反复思考,不断斟酌,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清楚。虽然历经两个月,但它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记忆,让我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

我的任务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上一堂复式课中“垂直互动”模式与近几年全县普及的“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的公开课,并凸显复式教学。接到通知后,我首先开始选课,考虑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同年级学生间地互动合作中展开各自的学习,完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不同年级间以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而学案导学模式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和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之秋》两课,这两篇课文都以时间为顺序,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便于在互动中交流学习,足以达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教学要求。又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三峡之秋》结构明晰,抓住了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正好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体会其景色之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整合起来,文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学生之间又可以互促互进,一开始我认为一定会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我便信心满满的先在本校开始试讲,并邀请学校领导马主任来听课。谁知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课上完之后,马主任只有一句话:“选课没问题,其他的都有问题。”我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我的设计白费了?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安慰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呢,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让你讲好这堂课。”接着,主任从教学目标的界定、重难点的突破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以及每个环节中的种种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解决的办法,足足两节课时间,我一下子茅塞顿开,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我的设计确实有大问题,这堂课必须得好好磨磨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区领导和小教室的毛主任又多次来听课、评课,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同时,为了感受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学区领导让我到附近三所学校去试课,请其他学校的老师点评。毛主任还特意让我到临洮第三小学尝试上课,期间邀请了我县三名优秀教师宋芸、丁月、王伟为我亲自指导,短短两星期,我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无限感激领导之余,剩下的只有好好反思,不断进取。

一、教材认识的转变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天气、物候等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生字“秋、收、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改为:

1、学会写生字“秋、收、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目标合适了,学生自然学地轻松,我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策略、方法的转变

2、有感情的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其他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后来经过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两个年级的互动过于简单,最后又把这一块改成这样,二年级:1.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请六年级评价。2.补充诗句:秋天到了„„六年级出示了我们提前编好的小诗《三峡之秋》:1.分小组朗读。2.你还会像这样写一小节吗?试一试。这种安排,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二年级的孩子通过拓展知道了秋天的很多变化,学会了造句的方法,六年级的还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了写小诗,同时,两个年级的相互学习,让二年级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期待,六年级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当然活跃了起来。

除了以上两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比如识字方法忌讳单一,课文朗读要变换不同的形式,又要张弛有度,反馈练习要抓住重点等等,都让我如沐春风,深得其精髓。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上课总是一个“好”字说到底,最多也只是“很好”、“不错”“很棒”这些常见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小组评价只是选出最好的几个组,掌声或小奖品鼓励,在这次磨课中,我发现这些方法早已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需要新鲜的评价方式,有几位领导又告诉了我很多的评价方法。如:给写字好的同学授予“小小书法家”称号,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颁发“智慧之星”,让爱提问题的同学成为“质疑之星”……各种各样评价学生的手段,只要有效利用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组评价中,不但让学生们组内互评,还让组间评价,评价时也要实事求是,语言更要亲切委婉,意见中肯。最后一次试讲,学生们的评价让我大开眼界,我们的孩子个个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比我预想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三、自身技能的转变

从课前准备到课中的实施,再到课后反思,每一步对我来说都受益匪浅。聆听着各位领导和优秀教师的教导,我觉得自己忽然明白了许多。不知不觉中,大家看见了我在课件制作中学会的技巧,板书中的认真,教态的变化,语言组织的严密,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教材的深入挖掘,以及不一般的课堂调控能力,对学情的充分了解等等。我正在改变,我很荣幸能成为磨课的老师中的一员。

磨课的价值在于老师的飞速成长,它不是没有目标的胡乱成长,而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学习中,只不过,磨课的老师的脚步更快些,更勤些。它的成果应该是执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消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在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是,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脑后,自己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磨课工作总结篇五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这堂课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大的问题,进而为执教者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

每一次的公开课,执讲者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但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以后的课件制作中,就会注意这方面的制作弊端。

四、学会精益求精是上好的关键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磨课工作总结篇六

在打磨中提升在历练中成长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承担榆次区的开放活动。很荣幸被学校推选在这次活动中进行公开示范课。这对于刚刚踏上音乐教学不足一年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为了圆满的完成学校交给的这项任务,不辜负领导们对我的期望,从年前我就已经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最后一轮又一轮的磨课,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一堂“好课”真的是来之不易呀!教学设计写了有十几份,为了设计好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写,一晚上的坐在书桌前反复思考,经常加班至深夜。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虽然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但它将会成长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的记忆。

我执教的是湘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的《我是草原小骑手》。这个内容我试讲了八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组老师们的帮助,每一次上完课后,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同时还要感谢来自于我们网络工作室中的各位同行朋友。地域的差距没有割断我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小小的网络又将我们凝聚在了一起。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每一个音该如何处理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让我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所以在备课时,设计本节课的切入点非常重要。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怎么设计,怎么问,学生才能理解,才能根据提问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深入浅出的解决。在每设计一个问题时,就要问一下自己,通过这一问题要让学生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在《赛马》的旋律中,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这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听到歌曲旋律,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气息;用骑马这个动作表现蒙古族歌舞热烈欢快的氛围,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紧接着问学生:“蒙古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畅谈对蒙古族的了解。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埋下了伏笔。

新《标准》中提到: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的表现力和小组中的团结协作能力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活动环节中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学会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现这首歌曲呢?请在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我们期待一个个精彩节目的诞生。”学生马上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小组活动中。在这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惊人的。他们的特长在这一刻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堂课也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是很好,如: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形式还比较单一,对歌曲的情感处理应再细腻点,怎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一次非同寻常的“磨课”经历,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让我初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增长了教学技能。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这节课不管上的成功与否,但这次“磨课”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会继续努力,在教书育人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