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实用5篇)

时间:2023-09-24 22:22:50 作者:BW笔侠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 三年级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实用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篇一

1、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各种不同的鞋子、袜子、手套,进场音乐和游戏音乐,鞋架两个。

1、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老师以兔妈妈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去做客,随音乐进场。

师:兔妈妈家到了。

2、初步尝试。

师:哎呀,兔宝宝真顽皮,把鞋子弄得乱七八糟,宝宝快来帮兔妈妈把鞋子收好,每个宝宝拿两只只鞋子,把鞋子放在你的椅子前面。

1)幼儿分散收拾。

2)讨论:和你旁边的宝宝说说你拿的是怎样的鞋子?

4)让幼儿说说两只鞋子的相同处。

5)纠正错误。

6)教师小结:这两只鞋子的颜色一样、外形一样、花纹一样,我们就叫它们一双鞋,一双鞋要放在一起。请宝宝把鞋子放到鞋柜里,一个盒子只能放一双鞋。

3、再次探索。

师:我还洗了很多袜子,现在都和在一起了,怎么办呢?

每人拿一双袜子,一双袜子是几只?两只袜子要一模一样。

幼儿分散找袜子。

讨论:说说两只袜子为什么能在一起?

4、互动游戏《找朋友》

1)宝宝们真能干,帮兔妈妈收好了鞋子,理好了袜子,谢谢宝宝!

我还给宝宝准备了一份礼物,(出示手套)

是什么?可是太少了,每个宝宝只能拿一只,拿几只?(幼儿上来选手套)

说说你拿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2)给手套找朋友。

3)和朋友手拉手,我们去外面做游戏吧!

整个活动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多动脑筋,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带动气氛让幼儿开心的随着老师的引导能正确的区分谁和谁是好朋友。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篇二

1、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旋律,学会歌曲的演唱。

2、尝试进行听歌词自编动作。

两只娃娃,磁带

1、出示一只娃娃。

师:你们看是谁来了?她叫妞妞,它来这里找好朋友了,你们听它还会用音乐伴奏呢?

2、欣赏歌曲。(娃娃唱着着音乐找到被事先藏好的另一只娃娃朋友)

师:你们看妞妞找到朋友没?(妞妞说:我终于找到我的好朋友牛牛了,小朋友们再见了,我们要去玩了。)

师:哎!你们听到妞妞的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呢?

1、教师自弹自唱,幼儿欣赏。

2、幼儿伴着歌曲的节奏,学念歌词。

3、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

1、幼儿自编动作。

师:这首歌曲很好听,你们想不想加上动作来唱唱看啊?

歌表演

小班音乐活动敲敲奏奏

音乐活动:敲敲奏奏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音乐创编:母鸭带小鸭

1、学编歌曲《母鸭带小鸭》,引导幼儿把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动作仿编成歌曲并能大胆的唱出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1、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2、引导幼儿根据旋律唱成歌曲。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动物录音带皱纸

律动进场——集体舞——学编歌曲——集体律动——退场

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好吗?

有那么多小动物欢迎我们,看看有些谁?你们开心吗?一起来跳个欢乐舞!

(一)、听(呷嘎嘎、呷嘎嘎)母鸭带着小鸭也来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1、集体唱一遍歌曲《母鸭带小鸭》讲评(分强弱唱)

2、再唱一遍歌曲。

(二)、学编歌曲

1、幼儿示范编(请一幼儿讲讲想给谁编?它怎么叫?会干些什么?然后念一念再唱一唱。)

2、幼儿自由讨论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创编的歌曲(5—6组幼儿)。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歌词,体验成功的快乐。

引导幼儿每人唱自己编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到别处去看看。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篇三

师:小朋友,春天来了,草绿了,花红了,小鸟也飞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看看今天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出发吧!

二、初步欣赏音乐,幼儿自由感受

1、幼儿自由安静的聆听音乐。

2、教师请幼儿说说听完后的感受

师:你觉得音乐里有谁?

三、引导幼儿分段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第一段

出示小猫图片,师:看看谁来找朋友了。

出示图谱,播放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师:看!它来了。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2、幼儿欣赏第二段

小猫来了,看见了大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你觉得小猫会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讨论。

出示图谱,播放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3、幼儿欣赏第三段

小猫找到了好朋友又会发生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谱,播放第三段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表现音乐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4、幼儿随音乐完整表现一遍。

四、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了解aba结构及反复记号。

1、师:这首音乐听出来有出来有几段?哪两段是一样的?哪一段不一样?

2、介绍反复记号,找朋友的游戏开展。

五、引导幼儿创编前奏音乐动作

师:我的图谱里有一个小秘密,我们来听一听!你觉得小猫会做什么?我们一起跟音乐做一做。

六、幼儿完整听音乐表演

是:现在我们把前奏的动作加上,再表演一次吧。

七、分角色表演

1、讲解规则

师:现在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猫,一组扮演小朋友,我们来找找朋友吧。(游戏两遍)

八、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我们一起再去其他地方找朋友吧。(郊游)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篇四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数概念,对生活中的数字感兴趣,且多数已经认识1-10的数字。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探索自然数列中三者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创设”找朋友”、“找邻居”等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自主探索、发现、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1、理解相邻数的概念,能找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10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探索自然数列中相邻三者之间多

1和少1的关系。

3、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对数学感兴趣。

1—10的数字卡片幼儿每人1套,练习纸幼儿每人1张,1-10的数字的头饰若干,“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

活动建议:

1、创设”找邻居”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导语:你有几个邻居?请找一找,和他们抱一抱。观察幼儿找的是不是相邻座位的同伴。

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邻居,数字宝宝也有自己的邻居。

3、引导幼儿学习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意义。

(1)出示练习纸(如下图),引导幼儿观察,学习2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小结:数字2有两个邻居,分别是1和3,1和3就是数字2的相邻数。

(2)在学习2的相邻数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运用掌的规律探索、推理,自主学习3-9的相邻数。

小结:每个数字的相邻数是比它多1和少1的数字。

3、组织幼儿玩“找朋友”游戏,进一步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受找到朋友的快乐。

游戏方法:幼儿每人戴一个数字头饰,听音乐自由做动作,音乐停,幼儿找相邻数朋友,找到朋友后3人手拉手。幼儿可更换数字头饰,游戏反复进行。

4、请幼儿操作练习,寻找相邻数。

请幼儿阅读(我爱家乡》第21页,根据要求寻找相邻数。

小学一年级道法教学计划篇五

课型

教学内容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第2页至第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育;

2、感受与体会无论大人与孩子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收集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写在书上。

教学重点感受成长离不开学习的理念。

教学难点感受大人为什么也要不断的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成长离不开学习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二、探索新知

1、交流园请同学思考一下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都学会了那些本领。

2、小组活动:

(1)我们是怎样学习说话的;

(2)我们是怎样学习走路的;

(3)我们是怎样学习整理的;

(4)我们是怎样学习跳舞的;

(5)我们是怎样学习礼仪的;

(6)我们是怎样学习手工的;

(7)我们是怎样学习写字的;

……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将自己成长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三、应用实践

1、大人们已经学会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

阅读教材第4、第5页,看看大人们都在学什么。

2、小调查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1)学什么

(2)为什么学

我的发现:

写一句勉励自己不断学习的话。

四、总结拓展

小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要不断学习新本领、新技能、新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

板书设计。

1、学习伴我成长

成长离不开学习

孩子、大人要不断学习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第6页至第7页

2、教育学生知道做事也能长本领的道理。

教学重点感受做事也能长本领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做事中积累自己的成功经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材插图)。

学生准备收集学习本领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本领是学习来的,你知道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吗?看看教材中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的。

二、探索新知

1、处处可学习

同学们请看教材6~7页,这些同学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本领的。

(1)看报纸、杂志;

(2)与同学交往;

(3)在野外玩耍;

(4)参观科技馆;

(5)跟叔叔阿姨等大人们学习;

(6)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呢?

2、小组活动:

交流园

玩耍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途径。说说自己在玩耍中学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将自己在玩耍中或做事中学到了哪些本领。

三、应用实践学做一道菜或学种一种植物

准备工作:

操作过程:

我的学习收获:

四、总结拓展

小结:学习本领有很多途径,但最主要的是通过做事来验证我们学习的本领是否扎实。其实,我们有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

板书设计。

1、学习伴我成长

处处可学校

本领是在“做”中学来的

2《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做到快乐学习,敢于战胜困难。

2、学生明白快乐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体会战胜困难后的快乐。

3、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明白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敢于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明白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克服畏难情绪,体会战胜困难后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活动用的鸡蛋10个,碗筷两副,学生活动所需计时器。

学生:衣服外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问题导入:你觉得学习快乐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并说明原因。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学习的快乐

教师:你玩过“词语接龙”的游戏吗?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吧!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玩游戏。

学生活动:比赛打鸡蛋、叠衣服,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教师:仔细阅读教材p9图文,回答问题:你曾经体验过这些同学的快乐吗?说说自己在各种学习中体会到的快乐。

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读书是一项快乐的学习活动,请和同学分享一下自己课外阅读的快乐,并向同学推荐几本有趣的书籍。

学生交流:小组分享,小组代表汇报。

师生互动:让我们一起做书签吧!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做好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活动二:战胜困难更快乐

学生交流: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总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困难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求助老师和同学,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相信大家都能战胜了困难。

教师:一起看看“王栋学骑车的故事”。说一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你有过战胜困难的经历吗?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思考并分享经历。

教师:你遇到的“拦路虎”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哪种心态有助于你战胜学习上的困难,说说理由。

教师:遇到“拦路虎”时,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解决呢?

学生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当然也会遇到烦恼和困难,相信我们都能勇敢面对困难,找到办法克服困难,最终体会战胜困难的快乐。

3《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找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能学好,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爱思考,敢于提问。

2、能够与老师同学交流表达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建议。

3、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多提问,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提问,感受每一分钟的宝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课上所需视频素材、生观察活动记录卡(观察秋天的植物变化;观察周边环境卫生情况)。

学生:课前的调查结果小卡片(请家长、同学帮你找找自己的学习潜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龟兔赛跑”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教师: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人人都能学得好

学生交流:看图说一说。

教师:既然人人都能学得好,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学得不够理想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潜力,但有时候我们自己却不知道。请同学、老师、家长帮我们找找。

学生交流:学生展示课前的调查结果小卡片。

活动二:多在心中画问号

学生交流:结合教材想一想。(为什么夜空中会有那么多的星星呢?城市里为什么经常堵车?)

学生交流: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都能勇于提问和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找到正确的答案,相信同学们都能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教师:开展一次观察活动,看看我们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教师:评一评活动。

教师:当我们有了疑问,可以用哪些方法寻找答案呢?

学生交流:向他人请教;查阅资料;实地考察……

教师:播放视频“林林明白了”。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林林为什么做事情很慢,奥秘在哪里?

教师:如果你在星期天要做下面几件事,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活动三:好经验共分享

学生交流:观察教材图文,并回答。

教师:把自己和别的好经验,放进学习锦囊,并在学习中随时运用这些好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