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实用15篇)

时间:2023-11-10 19:47:56 作者:GZ才子 二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实用15篇)

教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课堂活动设计等几个方面,在编写时需要注重整体性和逻辑性。如果你想了解二年级教案的编写要点和注意事项,那么请继续往下看。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受月亮湾的美丽景色。

1、正确识字、写字。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美。

挂图。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农村?那里的风景美极了,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月亮湾走一走。

(2)板书课题,齐读,教学“湾”字。

(3)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2、指导看图。

(1)同学们,这就是月亮湾,月亮湾都有些什么呀?

3、初读识字,感知“月亮湾”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2)出示文中句子,认读识字。

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山坡上有一片茶树。

a.指名读句子。

b.从句子中抽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进行认读,读准生字读音。

(绕着缓缓地倒映像灿烂朝霞山坡)。

c.l联系句子及挂图,理解生词的意思。

d.分析生字字形,引导识记,强调书写。

a.。绕:与“晓、浇”辨析,强调右上方没有点。

b.缓:与“暖”辨析,强调右边不是爱。

c。朝:左边是“十”加上"早",左下方的竖略短。

(3)。回到课文,分段指名朗读。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6)。谈话交流:读了课文,你对月亮湾这个地方有了哪些了解?

a.学生畅所欲言。

b.教师点评,引读文中相关语句、

4、课堂小结。

5、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练习圹词。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如同一副优美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秀丽农村田园风光。"美丽”一词是本课的文眼,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情景,在阅读中受到没的熏陶,教学过程中紧扣“月亮湾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朗读课文没找出自己认为月亮湾最美的地方。在品词读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激情的诵读中走进优美的月亮湾,完成了一次真正的心灵之旅。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简称“北师大”,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教案。

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比本领。

一、以图画激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朋友。(出示梅花鹿、金丝猴的图画)。

生指认两个小动物的名称。

师:他们各有各的本领。那么,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本领呢?

生说出两个小动物的本领。

师出示词卡:爬树、跑。并请两个同学上台来把这两个词卡分别贴到相应的动物下面。

师:到底谁的本领大呢?梅花鹿和金丝猴谁也不服气。他们正在举行一场比赛呢!

师板书课题:比本领。

(以图画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得生动,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听故事,并且和自己平时的朗读比一比,你认为磁带里读得怎么样?(放课文录音)。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试着像磁带里读的一样,也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次,不会的小组一起讨论。

生小组学习,互相帮助。

2.开展"摘果子"游戏,主动识字。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自由认字。生独立识字。

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生字卡离开座位去考考同学。

师:老师想请小朋友像梅花鹿和金丝猴一样,同学一起合作"摘果子"。黑板上的"大树"上有许多"果子",每个"果子"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词。谁摘到"果子"就要把后面的词语读出来。两、三个学生合作"摘果子"。

三、读好课文,感悟品味。

师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把课文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得最好。

现在,请三个同学分别当梅花鹿、金丝猴、大象伯伯把第一段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读。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朗读。

师:比赛开始了,它们各自使出了自己的本领,梅花鹿和金丝猴又是怎样做的呢?(生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引导说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并贴在黑板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进行模拟朗读,注意读出"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的感觉。

师:接下来看看金丝猴摘到了吗?(生读课文)。

学生试着表演金丝猴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表演,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义,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验了人物的情感。)。

师:他们俩都以为自己了不起,结果梅花鹿上不了树,金丝猴过不了河,最后它们终于想出了办法摘到了果子。它们到底想出了什么办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表示它们办法的语句。

生读课文,同桌交流。

师:它们终于摘到了果子,靠的是什么?

生:合作。

师:板书:合作。

四、合作读书。

课文讲完了,你们还想再读这个比本领的故事吗?怎样读才能更生动,更有趣呢?

分角色朗读。

五、书写生字,结合"语文天地"的描一描,写一写。

小马过河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三)。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课件。

大海和精卫的头饰。

一、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我喜欢看七龙珠)(我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节课,支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这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弃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教学评析:为了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教学效果较好。大家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

字典。

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教学评析:通过分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发现难认字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扩大了学习的参与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我学会了*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生字都汇报完了,支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现在我们做好。看看大屏幕中田字格里的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它们的?(课件:屏幕流动示范"夜""与"字,学生在下面练习写两了)。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小组学习)你们都解答了哪些问题?(生汇报:我知道精卫是一只小鸟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精卫原先是炎帝的小女儿,它爱在海边游玩,有一天它游玩时不幸被海水淹死了。)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天哪!大海真的有这么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洪水泛滥淹没村庄、冲毁房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大马都被淹死了我看到许多房屋都被冲毁了,人们失去了家园我还看到……)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海生气发怒了真是波涛汹涌。如果你是精卫,你会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大海,你也太残忍了,淹没了我们的房屋,让我们住哪里呀?大海,大海,你太坏了,你破坏了我们美好的世界大海,大海,请你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如果换做是你,你不伤心吗?……)大海如此凶猛,精卫害怕了吗?我们看看课文中精卫是怎么做的?(生读评)正是因为精卫被大海淹死了,所以精卫下定决心要把大海填平。精卫天天西山衔来小石子和小树枝扔进大海里。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我们接着往下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生读评)刚才这一段大家读得都不错,现在可以找你最好的朋友再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把大海愤怒的语气以及精卫填海坚定的心情表达出来!还可以把自己的表情、动作加进去。最好还能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在里面。赶快行动吧!(生找伙伴表演读)先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再到前边表演读。教学评析:让学生佩带大海、精卫的头饰,以表演的形式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就会理解的更为透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

粮:米+良。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粒()()()。

粮()()()行()()()。

必()()()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

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

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冷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文案

3、懂得益鸟能保护庄稼,要自觉爱护益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鹰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对子歌游戏,导入新课。

(1)师生进行对子歌游戏。

如:晴对雨,暖对凉,热闹对冷清;。

哭对笑,苦对甜,光明对黑暗;。

美对丑,卖对买(板书:买)。

(2)买,可以买什么呢?(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并读准“鹰”)。

教学“鹰”(放大出示,分析识记字形,并书空)。

(3)根据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如:谁买猫头鹰?在哪里买猫头鹰?为什么买猫头鹰?怎样买猫头鹰?)。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

出示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2)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注意倾听,及时正音;。

出示:商量、便宜、庄稼、好玩哪;。

找特点,把轻声词读准确。

(3)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3、紧抓问题,理解课文。

通过读课文,你能解决哪个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分析讲解)。

(1)谁买猫头鹰?在什么地方买?

句式练习:谁在什么地方买猫头鹰?

(2)他们为什么要买猫头鹰?

a、品词:能手。

拓展课外资料:猫头鹰是捕鼠能手的介绍。(课件出示)。

猫头鹰捉鼠的水平真高啊,所以称它为能手,谁用“能手”说一句话。

b、品词:七嘴八舌。

猫头鹰能保护猫头鹰,是益鸟,当看到有人卖猫头鹰,你会怎么说呢?

适时理解七嘴八舌。(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就是七嘴八舌地议论。)。

指导朗读他们议论的话。

c、指导朗读。

语气分析,自由读,分角色朗读。

(3)怎样买猫头鹰?

a、为了买猫头鹰,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找出来读一读。

b、最令你佩服的什么?

从“零用钱、小人书”及一些动词中体会小朋友们爱猫头鹰的精神。

c、还从哪里看出小朋友爱猫头鹰?体会“小心地解开”。

(4)放了猫头鹰后……(学习第5段)。

a、看着猫头鹰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呢?

b、叔叔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五段)。

c、指导朗读,抓住动词教学。

4、小结。

a、爱护鸟类,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去保护小动物们!

b、如果你想更多更好地了解猫头鹰,建议看看《静悄悄的猎人》。

(幻灯片出示建议)。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2、会用“帮助”造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多媒体。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凶恶诚心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多媒体。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4、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3、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师:生字卡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诗文。

1~2课时。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指导预习,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文中有哪些节日?在农历哪一天?是怎样庆祝的?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前后鼻韵,上声去声的区分和“墓”的读音。

(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4、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5、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赏读内化,拓展延伸。

1、教师展示各种资料,学生整体回顾之后赏读课文。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请结合你们的所得,大家来一起交流交流吧。

(1)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传说。(如“年的传说”、“粽子的来历”等。)。

(2)各种与佳节有关的诗文。(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元日》,杜牧的《清明》等。)。

3、课外作业:以“传统佳节”为题每小组合办一张小报。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小组巩固。

(1)互查字音。

(2)交流自己最拿手的识记方法。

2、集体巩固。

齐读、抽查。

3、指导写字。

(1)小组交流。

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位置。

让学生找出其特殊笔画。

让学生交流其结构特点。(如左窄右宽等。)。

(2)教师指导。

小结学生所得;指导书写“登”;在对比中指导书写“初”和“祥”,完成课后第三题。

4、学生描红书空,展示交流。

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之识字学词学句一5

教学重点。

1、学习14个生字,在学习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习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习。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习时怎样记住会意字?(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习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习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会意字--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j9ngs5nzh^ng。

品--晶--森--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习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尖(笔尖)火(火车)。

舌(舌头)尘(尘土)灭(消灭)。

品(品味)从(从来)林(树林)。

晶(亮晶晶)众(观众)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xiux9。

休息--图--范字。

w1i。

歪--范字。

zh^ng。

众--图范字。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全册教案

小马过河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精卫填海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3、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大海和精卫的头饰。

一、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说说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我喜欢看七龙珠)(我喜欢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节课,支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这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小鸟弃而不舍地向大海投石子,扔树枝。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教学评析:为了能够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通过课件演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很快地走进课文情境中去,教学效果较好。大家齐读课题(生:精卫填海)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我想知道精卫是谁呀?精卫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小学生吗?精卫从哪里来呀?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教学评析:通过分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发现难认字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扩大了学习的参与面。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汇报:我学会了“精”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精精精”“精卫”我学会了*字,请大家跟我一起读……)生字都汇报完了,支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现在我们做好。看看大屏幕中田字格里的这些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它们的?(课件:屏幕流动示范“夜”“与”字,学生在下面练习写两了)。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生字都学会了,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解答这些问题?(小组学习)你们都解答了哪些问题?(生汇报:我知道精卫是一只小鸟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变成的一只小鸟精卫原先是炎帝的小女儿,它爱在海边游玩,有一天它游玩时不幸被海水淹死了。)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天哪!大海真的有这么凶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洪水泛滥淹没村庄、冲毁房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大马都被淹死了我看到许多房屋都被冲毁了,人们失去了家园我还看到……)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海生气发怒了真是波涛汹涌。如果你是精卫,你会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大海,你也太残忍了,淹没了我们的房屋,让我们住哪里呀?大海,大海,你太坏了,你破坏了我们美好的世界大海,大海,请你以后不要这么做了,如果换做是你,你不伤心吗?……)大海如此凶猛,精卫害怕了吗?我们看看课文中精卫是怎么做的?(生读评)正是因为精卫被大海淹死了,所以精卫下定决心要把大海填平。精卫天天西山衔来小石子和小树枝扔进大海里。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我们接着往下读。你都读懂了什么?(生读评)刚才这一段大家读得都不错,现在可以找你最好的朋友再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把大海愤怒的语气以及精卫填海坚定的心情表达出来!还可以把自己的表情、动作加进去。最好还能有一些自己的想象在里面。赶快行动吧!(生找伙伴表演读)先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再到前边表演读。教学评析:让学生佩带大海、精卫的头饰,以表演的形式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就会理解的更为透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全册教案

1借助拼音读准“生、病、扔、丢、变、黑、仔、细、串、己”10个生字;读准带有轻声的词语“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积累这些词语。认识笔画“横折折折钩”。能在老师指导下描摹汉字“扔、生、光。”2朗读课文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不顿读。3能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4明白不能随便扔垃圾,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正确读准十个生字的音,注意“扔”右边部分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用规范、连贯的话说说小溪病好了会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词语:生病。学习生字:生、病。

2交流: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生的什么病?

师:生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啊,今天小溪也生病了。

3揭示课题,读课题。

4质疑。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媒体出示小溪动画。

过渡:你喜欢这条小溪吗?为什么?(清澈见底,清凌凌,清清的,绿绿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绿绿的。”指导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轻声。

师:可是有一天,小溪生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3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小溪怎么会生病的?

4交流,并学习生字。

扔——认识新笔画“横折折钩”,边读边书空。指导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扔——丢(近义词)(做动作、唱近义词儿歌)。

变、黑——交流记字方法。

5媒体播放(小溪生病的动画)。

出示句子“过了些日子,小溪变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

(1)指导朗读:看到小溪生病了,你感到怎样?(难过、不高兴)。

(2)你能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这句句子吗?

(3)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引读第四、第五小节。

(1)思考:现在你们知道了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小溪治病的吗?指名说。

引读:难怪小鸟说——你们自己就是医生。大家听了,仔细想想——都不好意思了。

(2)学生字:己、仔、细。

7媒体播放(小溪病好的动画)。——跟着背景音乐师口述第六节。

(2)学习生字:串(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3)指明读,找伙伴读,挑战读。

三朗读全文,练习说话。

练习想象说话。

师:小溪病好了,边跑边笑,笑出了串串酒窝窝,它遇到了小动物,会对它们说什么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老师指导。评一评:谁说得清楚、连贯。

3老师小结。

四巩固练习,指导写字。

1朗读生字、词语。(媒体出示身上带有词语的小鱼游溪水的动画)。

2用“生、细”一字开花。

3写字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描摹“扔、生、光”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写带口字旁的字。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2、学写带有口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教学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清晨出东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来了温暖。(谜底:太阳)。

2、出示课题: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质疑:告诉大家,你在读书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小组合作读书。在都读不好的地方画上一条曲线。

4、教师指导都读不好的地方。

5、指名读课文。

三、随文识字。

1、认识词语。

1)在课文中你认识了哪些新词语?2)学生汇报。师出示生词卡片。3)齐读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自学生字。

小组合作学习:看看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宝宝。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课的生字真多,你们想不想与他们都交上朋友?

2、小组合作识字。

3、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们记住哪些字了?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字。

4、质疑:你们认为哪个字最难?

5、针对学生质疑,进行教学:师生共同想办法解疑。

二、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火眼金睛”游戏。

3、送字宝宝回家。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

二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作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使内容和环境尽量可能统一。

风景图片、剪刀、胶、彩笔??

一、看一看:

1、出示课前收集的风景图片。

2、赏析风景图片。

教学意图:了解图片内容,为添加做铺垫。

二、想一想:

1、思考:我们可以给图片上添加什么?

2、赏析书中作品,说一说制作方法。

说一说添加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意图: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了解添加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添一添:

1、提出添画要求:

巧妙运用图片,内容与添加相统一,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构图要美观。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教学意图:通过实践,使学生感受添画作业与平时绘画的不同之处,感受添画作品的独特美感。

四、赏一赏:

1、欣赏作品:找一找添加巧妙的.作品。

2、谈谈添画的体会。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2、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欢乐音乐乐曲感觉睡觉觉得。

第二、三课时。

4、程门立雪。

冒鹅毛大雪――请教。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9、雨后。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出示春天图。

2、大声读古诗。

3、这首诗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同学们知道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4、诗中写了初春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春风、花草、友爱子、沙滩、鸳鸯,构成了一副美丽的春景图。

5、齐读全诗。

6、自己试着背古诗。

6、小组背古诗。

二、积累词语。

1、出示词语。

有个小朋友他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词语,他把“五岳”的名称的名称都记在了采集本上了,同学们看小黑板,这就是“五岳”的名称。

2、读词语。

3、看看这个小朋友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

(他告诉我们积累词语的方法。)。

4、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出“五岳”的位置。

5、连线练习。

东岳恒山。

西岳衡山。

中岳嵩山。

南岳华山。

北岳泰山。

6、把词语记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7、读练习。

8、作业。

回家后,去看看中国或世界地图,把认识的河流、山脉、城市名称写在采集本上。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全册教案

第四课时。

第二单元:生日快乐。

第三单元时钟滴答。

本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第六单元夏天的雷雨。

第二课时:包子、剪子、锤。

第五课时:老鹰捉小鸡。

第七单元:郊游。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熊猫。

第四课时:秋虫音乐会教案。

第四课时:乘雪橇。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乘雪橇》。

教学目的:

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变化所调打的不同情绪。

作品简介:

1、《乘雪橇》是一首美国乐曲,由安德森作曲。形象生动,风格鲜明,有声有色的描绘了雪橇飞驰、人欢马叫的情景。

2、安德森:(1908―1975年)美国作曲家,他致力于将流行音乐引进管弦乐,作品都有形象的标题和鲜明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的钟》、《打字机》、《动感小提琴》等等,都是世界人民所熟悉的.优秀作品。

3、欣赏另一首管弦乐作品《打字机》。

4、打击乐器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打字机声音活灵活现。

欣赏资料介绍:《安德森管弦乐作品集》是一盘难得的好cd!他的作品能使全世界的人民都接受,就算是不懂音乐的人,只要听到他的音乐也会觉得心情非常的轻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演唱本单元已学歌曲,导入新知。

二、作曲者介绍:

安德森:(1908―1975年)美国作曲家,他致力于将流行音乐引进管弦乐,作品都有形象的标题和鲜明的节奏特点,如《切分音的钟》、《打字机》、《动感小提琴》等等,都是世界人民所熟悉的优秀作品。

三、欣赏作品。

1、初听乐曲。

2、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的变化。

3、分段欣赏,并在节奏欢快处举手向老师示意。

4、完整聆听。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读课后词语。

2、在学习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3、在掌握词语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两幅图中的乐器的不同,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

教学重点:

认识乐器,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乐器表演的录像、课件、乐器图片,词语卡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门,请大家欣赏一段乐器表演。他们表演的精彩吗?你们认识他们使用的乐器吗?

二、学习词语:结合乐器记忆响应的词语。

1、认读词语卡片:通过认读一、二类字,将认识事物与认识字词联系起来。

2、分类学习生字。

唢呐: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插图联想为什么都要是口字旁?

锣钢:出示实物,让他们摸一摸。敲一敲,感受他们都是金属制品。扩词明义。

架子鼓:组词明意。

提扬:老师做小提琴和敲扬琴的动作,让学生猜一猜演奏的是什么乐器?提和扬与手部有什么关系,所以是提手旁。

琵琶:连绵词。

三、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引导分类。

1、我们的小乐队有什么乐器?

2、在这些乐器中,你知道哪些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拿写是西洋乐器呢?

3、你觉得这些乐器怎么分类?

二、课外延伸,语文实践。

1、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它属于哪一类?

2、听一段音乐,说说你的感受。

3、和班里的同学组成一个乐队,排练曲子。

三、弹性作业:

1、你能说出课文中乐器的名字吗?

2、你还知道哪些乐器?把它的名字记下来,配上图画就更好了。

3、你最喜欢那种乐器?试着去演奏。

四、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乐队。

乐器图片、对应的词语。

西师版二年级语文全册教案文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理解"讨论、七嘴八舌、商议"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爱护益鸟,保护庄稼的道理。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能以丽丽他们为榜样,懂得并自觉做到爱护益鸟,保护庄稼。

教学难点:

课文第3、4小节,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列词语。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鹰”:你知道猫头鹰有什么本领?(捕捉田鼠,保护庄稼)。

2、这一课中还有几个多音字,看看谁能读准它。

bianpianliangliang。

出示:方便便宜商量力量。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2小节。

1、听第2小节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这一小节讲了些什么?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开了,"议论"是什么意思?谁能换一个词?(商量、讨论)。

他们议论的话有哪些?指名读,校对。(投影出示)齐读。

3、从他们议论的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

捉田鼠的能手。

益鸟。

能保护庄稼。

根据学生回答,指点:

(1)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

做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叫"能手"?

田鼠十分狡猾,很难捉住,而猫头鹰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耳朵,锐利的爪子,能在黑夜里发现田鼠,把它捉住,所以说它是捕捉田鼠的--能手。

(2)猫头鹰能保护庄稼。

猫头鹰怎样保护庄稼?

(3)猫头鹰是益鸟。

为什么说猫头鹰是益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

再齐读议论的话。

4、丽丽他们议论得热闹吗?从哪个词可心看出?(七嘴八舌)。

怎样地议论才能叫"七嘴八舌"?

丽丽和小伙伴们议论得真热闹,丽丽怎么说?小伙伴们怎么说?(练读句子)。

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对话,他们还会议论些什么?

像这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地,就叫"七嘴八舌"。我们再来读读他们的话。请一位同学读丽丽的话,其他小朋友读小伙伴们的话。(分角色练读)。

5、猫头鹰是捉田鼠的能手,能保护庄稼,是一种益鸟。看见有人在卖猫头鹰,丽丽他们是怎么做的?(买下猫头鹰)。

三、学习第3、4小节。

1、他们是怎么买猫头鹰的?自由读第3、4小节。老师还有一个题目要考考大家:请你根据课文意思,把这几个词语按事情的先后次序排列。

出示:凑钱商量掏书放鸟解绳。

读后,同桌讨论用句式说:

丽丽和小伙伴们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校对。

2、理解相关内容。

(1)"商量"和课文中哪个词语意思相近?(议论)这一次他们商量什么?

(2)"凑钱"时碰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怎么做?

丽丽他们平时的零用钱并不多,还要买学习用品什么的。但为了救小猫头鹰,他们把小人书都拿了出来。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爱护小猫头鹰啊!

(3)"解绳":比较句子,理解用上"小心地"有什么作用?

3、再用句式说说这两段的意思。(指名说,同桌互说)。

4、齐读这两小节。

四、学习第5、6小节。

孩子们放走了猫头鹰,卖猫头鹰的人呆呆地看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他怎样做?

五、总结。

2、练习。

课后练习第4题,校对。

青蛙、猫头鹰、燕子、啄木鸟等都是有益的小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到伤害它们的行为,我们应该像丽丽他们一样,加以阻止。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主题图、投影片。

小棒。

一、解决情景中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上节课有的同学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辆车,这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能知道这两个班是否能合乘一辆车呢?

(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35+34=。

2、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计算“35+34”,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还是用竖式计算还是口算。

3、请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讲。

提问: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来,3捆和3捆和起来?

(2)再请列竖式的学生讲。

提问: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3)请口算的学生讲。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做一做: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题目。

指名将题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学生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投影片上的题目,进行评价。

同位相互检查,相互评价。

三、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

再列竖式计算。

第2题:笔算下面各题。

学生将题目写在练习本上,同位相互检查。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