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精选9篇)

时间:2023-09-23 12:01:37 作者:琉璃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一

我今年报考的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硕士研究生,总分382,历史240,顺利录取,作为考研网的受益人,最后给同学们贡献点什么,按照我的理解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思想史这个研究方向,包括这个专业的研究对象、学术史、院校实力、阅读书目,最后无偿奉上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论述评》,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研究对象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民国时期,哲学史和思想史无异,后来随着学科专业的划分,出现了思想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争论,思想史逐渐脱离哲学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时间上看,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各个时期各阶层的各种思想,但中国思想史一般分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和近现代思想史,他们隶属于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一般招生简章直述中国思想史的,为中国古代思想史。

总之,中国思想史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思想及其流传,它包括各时期各阶层各地域的各种思想。

二、学术史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诸子百家,庄子的《天下篇》,司马谈的《论六家旨要》等,再到后来的学案体,《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伊洛渊源录》等,再到近代的学术史式,梁启超、钱穆诸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再到哲学史式,胡适之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再到思想史,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五卷本,再到张岂之的.《中国思想史》,再到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再到南京大学匡亚明先生任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三、思想史院校及奖学金问题(学术)

思想史和哲学史相同,凡是治哲学史强的高校,思想史自然不差,这里主要是推荐几所最重要的思想史高校。

清华思想史主要是张岂之老先生。

复旦文史学院主要是葛兆光教授。

南开的政治思想史主要是刘泽华教授。公费,一年4000补助。

西北大学主要是哲学思想的研究,偏哲学,因为方光华校长、谢维扬教授、张茂泽教授都是哲学出身。全额奖学金比例少,大部分为半公费,8000一年学费,每月100――200补助。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则主要是以历史的角度研究思想,所以偏史,主要是由许苏民教授、颜世安教授等组成,实力强大。公费,每月500.

社科院主要是崔大华教授、耿云志教授等。8000一年学费,奖学金比例低。

还有比如四川大学的罗志田教授,岳麓书院的中国思想史,中山大学等,酌情选择。

在难易程度上,清华复旦南京南开西北,社科院只招一人,不详。

在学术成绩上,术业有专攻。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二

思想史是文化史的一个分支。在高考注重考查能力的今天,思想史复习教学一方面要同整个文化史复习教学一样,点线面结合,以形成完整有机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针对思想史本身的特点,应重点从深度、广度、高度上加大复习教学的力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试分别加以论述。

一、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思想史复习教学的起点。历史复习教学不同于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和常规性历史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历史复习教学有时便不一定要从具体的现象和材料开始。具体的事物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从具体的东西入手,不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反而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抽象和概括,在思想史复习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从一个个概念入手,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运用逻辑的方法,即从简单的历史范畴逐步进入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范畴,这样便能使学生一进门就抓住问题的实质,并层层延展,对具体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辩能力,从而将思想史复习教学置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例如:“绝对平均主义”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社会一切财富的幻想,只要对这个历史概念内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就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失败的必然性。因为这种思想是农民小生产者幻想的产物,它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这种落后的理论武器最终不能将农民战争引上胜利的轨道,如明末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便是例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直接相违背,带有落后性和破坏性,这就为科学认识1958年我国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失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观照。如:“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是概括孙中山前后期思想的两个基本概念。“三民主义”的重大缺陷是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而“新三民主义”则在三大政策的基础上容纳了这样一项重大内容。了解了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的差异,学生便能判断这两种思想孰高孰低,并以之分析孙中山前后期革命斗争的成败得失及内外政策所体现的不同政治色彩。如:“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基本概念的了解,必须深入到对这种思想体系合理内核及局限性的全面把握。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才会明白它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只有深刻地领会了它的局限性,才能根据历史事实,科学地推断出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而且必然会被科学共产主义所取代。

二、纵向深入,突出思想史

复习教学的深度。

思想的发展大多数是呈线型的。为避免对一部思想史流于作单薄的知识记忆,教师应借助于基本理论的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各种思想的发展作小切口、深分析,以突出思想史教学的深度。具体来说:

1.钩沉索隐,深入探讨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1][2][3][4]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三

中国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许多深沉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在接触中国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智慧与内涵。中国思想蕴含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带给我许多启发和反思。以下是我对中国思想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国思想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德伦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强调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能力的发挥,更要考虑其对家庭、社会以及整个自然界的贡献。这种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的思想深深触动了我。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过于追求个人的享受和利益,忽略了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而中国思想提醒我,个人的发展和成功必须与社会的繁荣和和谐相结合。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行动对别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和道德水准的人。

其次,中国思想强调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以及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原则,都带给我对和谐与平衡的思考。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中,各种因素、事务和关系交织在一起。当我们追求一种平衡,使得各个方面相互关联并相互促进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谐与发展。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深刻体会到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果我只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很容易陷入不平衡和不健康的状态。只有通过平衡和谐的追求,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满足感。

第三,中国思想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力量。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佛教思想中的内心平静和修行的观念,都指引我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很容易迷失自我,追求外在的物质和表面的成功。而中国思想则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它鼓励人们关注内心的修炼和深思熟虑。通过修身养性、培养内在的品德和力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困难,并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这个思想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在追求外在成功的同时,我也应该关注自己内心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内在的坚韧和智慧。

第四,中国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被视为与人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中的“顺其自然”,以及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人普遍尊重自然界,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相互促进和共生。这与现代社会追求无限发展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思想教会我学会将自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环境意识,积极保护和改善我们的自然环境,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最后,中国思想教会我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不断学习的精神。中国思想注重求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以及佛教思想中的修行和追求智慧,都赋予我终身学习的动力。在了解中国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有限性。通过不断学习中国思想,我发现自己对现实世界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中国思想鼓励我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努力成为一个更有智慧和理解力的人。

总之,对中国思想的学习和体会,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社会和人生中的角色和责任。它教会我关注道德伦理、追求和谐与平衡、修养内心、与自然共生以及持续学习和不断成长。这些体会让我受益良多,帮助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国思想,将其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人生的质量。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四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拥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体悟中国思想,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深刻的智慧和博大精深。下面我将以五段式的形式,来分享我对中国思想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中国思想的渊源。中国思想具有丰富的渊源,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代表了不同的见解和价值观,但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全面发展。通过对这些思想渊源的了解,我明白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也更加能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段:儒家思想的启示。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主张仁爱、和谐和中庸之道。我在学习儒家经典《论语》时,深受其影响。其中的“孝”、“礼”、“忠”、“信”等观念对我个人的修身养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孝敬父母,我懂得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孝道的价值;通过尊重他人和遵循公平原则,我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智慧。儒家思想使我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教会我追求道德和人格的完善。

第三段:道家思想的启示。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主张“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我在学习道家经典《道德经》时,对其中的道、德、无为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深信,只有顺应自然,遵循道的准则,才能达到内外和谐的境界。道家思想让我意识到,追求外物的过多追求,往往只会带来心灵的困扰和身心的疲惫。通过与内心对话,静心思考,我能够找到生活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第四段:墨家思想的启示。墨家思想强调爱与和平的理念,主张兼爱和反对战争。墨家思想的核心是“非攻”,其主张和平共处、兼容并蓄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墨家思想告诉我要以爱为主导,以和平为目标。通过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我能够建立更为和谐和善良的人际关系。墨家思想使我看到了爱和和平的重要性,并教会我用爱与关怀来回应世界的挑战。

第五段: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中国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智慧,但它并非过时的理论,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智慧。在当今世界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无论是儒家的人伦关系,道家的宇宙观,还是墨家的和平理念,都给了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我们面对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通过学习和体悟中国思想,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深刻的智慧和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给我带来了对自我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和平共处等方面的新的思考和认识。而当代中国思想的当代价值更是告诉我,我们可以在变革中保持真诚,可以通过与他人和谐相处来创造和平,可以用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思想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并使我成为一个更全面、更和谐的人。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五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有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们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在这些名家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见解。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名家的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总结和思考。

第一段: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西学中原,中学西方法”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要以开拓天地的精神面貌,融汇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思想在推动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康有为还提倡个性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国民。

第二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他主张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陶行知还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他主张要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段:傅雷的家庭教育思想

傅雷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出了“内外均衡”的家庭教育思想。他主张父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认为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启发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并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傅雷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家庭教育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段:钱穆的教育思想

钱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品格和人格”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他主张教育要以整体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底线和文化修养。他还强调教育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段: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中国名家的教育思想,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关爱和培养。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品格塑造等方面。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创造力和良好品格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名家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真谛,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六

第八部分第一节“皖学”引用戴震的话:“学者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弊,不为一时之名,亦不期后世之名。有名之见,其弊二:非掊击前人以自表暴,即依傍昔贤以附骥尾。……私智穿凿者,或非尽掊击以自表暴,积非成是而无从知,先入为主而惑以终身,或非尽依傍以附骥尾,无鄙陋之心而失与之等。”几句话直指很多“学人”的软肋,“掊击前人”者比比皆是,歪批、胡批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相声里的包袱,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了,某些畅销书、某些博客,充斥的都是这种东西。而“附骥尾”的倒是不多,于丹大概可以算作其中的佼佼者,昨天和夏末他们几个喝酒的时候,臧否的现在有名的“电视学人”和“网络学人”也都跳不出这两类。而且戴东原更道出了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一时之名”和“后世之名”,即使不能留名后世,也要在当时喧嚣一番,混个热闹。

第九部分第六节“扬学六谈”中引用焦偱的话:“人各一性,不可强人以同于己,不可强己以同于人,有所同必有所不同,此同也而实异也,故君子不同也。”为可叹息者,似乎很少有人能懂得这个道理,总是自以为是,总想改造别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期和自己一致。而且是关系愈好,则改造的力度愈大,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为不幸者,我恰恰是当下价值观中的一个另类,大发慈悲妄想改造我的人也特别的多,或直斥,或婉劝,希望我可以幡然悔悟,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不过我想,我大概是很难改变了。

第十二部分第四节“试帖诗及其他”里引王阳明的话:“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敢入,视师长如仇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曹聚仁问:“两千年的书塾教育,糟不可言,可是今日的学校教育又如何呢?”根据我的切身经历,其实也是如此,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罢了。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二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其实这本书现在只看了大概十分之一,但还是忍不住想上来先白活儿两句。这本书是前两天刚借的,和安徽教育出版社编辑的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一)一起。钱穆的作品集我更喜欢三联那一套,只是我们学校图书馆三联那套散放在各处,不好找。

看这本《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有一种找到了指路明灯的感觉,以前所谓的好古完全是瞎摸,其实一直在槛外,透过栅栏窥见了内里一丁点的美景,却不得其门而入,徘徊于这奇美花园的外围,东面窥探一下,西边张望一下。却不能身处其中去领略、观赏、参悟。得到了这本书就仿佛是找到了一张导游图,告诉我要看什么就有从某一门进,沿某条路可以走到哪里,而走另一条路又可以去到哪里。同时它还是一条通幽的曲径,通过它可以把我导向一个名叫曹聚仁的园子,那里有他构筑的园林草木,可以一窥先贤的风神。

第一部分第二节有句话对我颇有振聋发聩之功效:“连古代文学的音训都不懂,还谈什么保存国粹,读什么经典!”上学期买了本《周易集解纂疏》,据说这已经是易学的入门书了,收集了各家的解,又加上了李道平自己的疏,可是我看起来依然十分的吃力,都是囫囵吞枣的连蒙带猜,稍一溜号那一大段就要返回去重看,根本不记得自己刚刚看的是什么了。到现在可能有半年多了,才看到第二卷,“小畜”尚未看完,主要问题就是经常会有不懂的字、词出现,摸不清头脑。

第一部分第九节《也谈“三字经”》里提到:“我觉得《三字经》之代表儒家思想,正如《惜时贤文》代表道家思想。《三字经》把社会人生的积极意义说了,所以认为“勤有功”、“嬉无益”。《惜时贤文》却淡淡地在我们耳边说:“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呢!”我是第一次听说《惜时贤文》这本书,一直觉得我的思想大概和道家更接近,就连慕古也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嬉”的心态,只是想去领略前人的思想,求得心灵的愉悦,并未想要拿它去经世致用。一直想找本书认真研习一下道家学说,依然是不得其门而入。《庄子》太过深奥,语句也不大好理解,大一时就买过一本,到现在内七篇还没有读完。去过几次白云观,那的书又总觉得太浅显了些,我想学的是那淡雅的境界,向善的心我早就已经有了。这次终于找到可以入门的了,不知道这本随笔的后面是否介绍了登堂入室的书。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三篇: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一点感想】

已经读完四部分了,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类似于前言的存在,第二部分基本上是对儒家起源的辨析,第三部分讲的是汉代的学术,第四部分是诸子百家,看完了第四部分对一些较著名的学派有了个笼统的认识,基本上知道了各家的主旨是什么。

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作者曹聚仁受道家影响较深,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对这本书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吧。其实以前对佛、道的分野并不是很清楚,模棱两可的,觉得两家的区别不大,直到读了张中行的《禅外说禅》才知道佛、道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苦”、“欲”的不同态度,“儒家是以礼节之,道家是安之若素,佛家宁愿彻底,灭。”儒家走的是“勤勉的路”,“既然有欲,就当想办法使欲得到满足。”道家走的是“倦怠的路”,“安时而处顺,就是一切都无所谓。这一切包括己身的苦乐和社会的治乱。因为无所谓,所以立身,是不干事,宁可以曳尾于涂中,以不才终其天年。”“心内则淡泊,心外则隐居,几乎支配两千年来的许多所谓雅士。”佛家则是“以逆为顺”,“实质不过是清除一切常人的欲而已。”所以觉得我的思想和道家更接近,只是尚未达到那“无所谓”的境界,还是有时候会为物役、为物恼。

《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的第二部分第三节“春秋—战国”里引用姚鼐的话:“诸君皆欲读人间未见书,某则愿读人间常见书耳。”一句话就指出了我读书的症结所在。我以前看书也是求新、求异,总想看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现在看来是太幼稚、太偏激了,还是应该先读“人间常见书”的,一贯剑走偏锋大概会陷入偏执的泥淖不能自拔吧。就像曹聚仁评李宗吾的《厚黑学》一样,“爱用奇兵,专作翻案文章,像是大翻筋斗,其实离不了如来佛的手掌;倒替“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句下了注解……看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做一个开天辟地的大好汉,毕竟落到夹缝中去,进退两难。”《厚黑学》我并未读过,那著名的厚黑理论我还是听过的,对照这个理论,想来曹先生的话是不错的。

“《庄子·逍遥游》中鲲鹏蜩鸠之辩,晋郭象《注》云:‘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抄这段只是觉得我一直想说却表达不出来的话这里说的很明白了,我也添不上枝、加不上叶了。

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随笔【第四篇:读曹聚仁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

我只是听过曹先生,可是没有读过他的书。去年游玩天津,和十几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畅聊,他建议我读读曹先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他是喜欢读书的人,可以说是书痴。他茕茕一人在车站送我,我的思绪翻滚不已。人生在世,转瞬即逝,悲伤不已。

我买了曹先生的书《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出版社2012年版的精装本,49元。日夜阅读,反复阅读。《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是不可多得的好书。467页,浓缩了丰富的精华。这完全可以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相媲美。可以说一字千金。没有废话,没有假话,没有空话。文风活泼犀利,语言蕴藉风流。完全可以和明清士大夫笔记等量齐观,而没有酸腐气。

呜呼,先生可以不朽!拳拳之心,令人呜咽。特别是今日所谓要人读经的所谓国学家,恐怕也没有读过先生的书,不也令人扼腕叹息!

真是物极必反,五四新文化运动把传统批得体无完肤,声名狼藉,文革更是从书籍到人物进行彻底扫荡。但现在似乎又要矫枉过正,固然有一帮人在贩卖后学,但鼓吹国学的声音也不小。从死去的钱穆,熊十力,冯友兰到活着的杜维明,余英时,陈来,风光得不得了,当然儒学并不完全代表国学,但应该说儒学是国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难道说当年的五四先贤如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都错了么?当年的是是非非之争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我看了几本古书之后是坚决站在了反传统的立场,因为我确实感到了鲁迅所说的那是死人的文字死人的学问。看这些书总的来说要忍受非人的折磨,当然我不是说所有的古书都是如此。

但正如李泽厚所置疑的,从政治建设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来讲,老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从人格塑造的角度来讲,最好的结果是造成无用而痛苦的好人,而坏的结果是造成大量的伪君子!从学术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僵化烦琐缺乏创新的考据之学还是迂腐的义理之学都无助于中国学术的创造性转化。从应对中国还是世界的现代化的危机来说,无论是天人合一也好,与天地参也好,还是恕道中庸也好,都似乎是语言层面的快感,鲜有进取性和实在的功效。

但既然古书看得不多,也就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在今天鼓吹国学实在是某些东西借尸还魂之举。但怎么办呢?讲读古书谁又是这帮国学大师的对手?而人文学科很多时候又是读书多就的确拥有话语霸权,有时候一句话:“你看过吗?”就可以让你无话可说。但我无力驳斥这些招摇撞骗之徒和遗老遗少,不等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昨天下午踢了一下午的足球,看完中卡之战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真的很累,想看一点轻松的书,于是顺手拿起曹聚仁写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说实话,我并不偏爱他的书,因为他的《鲁迅评传》给我的感觉并不好,尽管我的一个朋友很推崇他这本书,认为他的这本评传和李长之的《鲁迅批判》是到现在为止写鲁迅最好的两本书,但我觉得他与鲁迅距离太大,更重要的是人的个性本身的差异使他不能接近鲁迅,从而有很多的误读。但这本书我觉得确实不错,当然,在这本书里面他自己声称述而不作,立场跟鲁迅等人很接近,也是看年轻人少或者不看古书。他主要引用近代以来学术史和传统批判的成果,比如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皮锡瑞的《经学历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的著作,当然是有选择性的,这样做也并非易事,一方面自身的学术功力要相当深厚,一方面也要有眼光,作为章太炎的弟子,曹氏小学功力不容置疑,而与五四新文化一起成长的他对传统的批判态度也相当坚决。

总的来讲,他通过综合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通俗浅显地介绍了今古人经学,汉宋学,清初的顾黄王颜等各家之学以及皖派,吴派,扬派和浙东史学等清学各家。作为对传统学术的一般了解来讲,我觉得他这本书比钱穆和梁启超的《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黄宗羲的《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都好,也比侯外庐和张岂之的《宋明理学史》好得多,对一般读者来讲,前者失之过深,后者失之过繁,虽然对这本书的内容我大多早已了解,但看了之后还是觉得很有收获。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曹氏受马克思史学理论的影响,总的来讲推崇唯物主义,这一点在今天看来或者说在我看来是错误的,比如具体地来说,他认为《荀子》比《论语》的价值大得多就明显失之偏颇,而断定四书五经都不值得读又未免过于极端。

总的来说,我很欣赏他的文风,就是绝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故弄玄虚来来掩盖自己的贫乏,或者引多国文字来掩盖自己的缺乏创见。深入浅出唯大师能之,曹氏庶几也。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七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成为预备党员以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地得到了磨练和进步。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得不感概中国共 产 党的伟大和艰辛。确实,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不禁不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词-中国梦。

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澎湃。“有梦想”实质上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利条件。“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聚集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看。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汇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气力。“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责任,需要全体人的关注和气力。

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的凝聚共叫,“中国梦”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能量,这同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形成、追逐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众人眼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进的进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世界文明添彩的过程。

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题目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的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弘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形成、凝聚,我们有了希看,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我们要把中国梦当做自己的青年梦,我们应当满怀信心、勤奋学习、大干一场。豪情满怀地踏上我们伟大民族的“圆梦”征程。我们要把个人的梦想融进到“中国梦”中往,胸怀理想,满怀***,敢于担当,勇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xxx

xxxx年xx月xx日

看了预备党员中国梦思想汇报还看了: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八

敬爱的党组织:

关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做如下汇报:

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一个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梦。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给我们指明方向。当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聚成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梦。一个梦,两个梦,三个梦,13亿个梦,结成红红的中国结,高高地挂在天空之中,日月同辉。为追求梦想而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当鸦片战争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当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当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你不为国人的愚昧而痛彻心扉吗?是的,我们应当有一个梦想,中华儿女应该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强大的梦想。我们追求梦想,因为“中国梦”与我的梦息息相关,自己的梦没有开花中国梦又怎能实现?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确实如此,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自古以来和平就是百姓的梦想,当秦朝统一六国时,这个时候中国梦是“和平梦”,一直到现在百年不变的梦想,然而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古时六国之战,近代侵华战争,一路坎坷。

到了解放战争工业化又是当时的“工业梦”。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化落后的情景,到了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又是一个“梦”,“改革梦”使我国迈入一个新纪元。21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的梦想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他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还记得李中华吗?试飞英雄,当时他完全可以弃机跳伞,但是他没有。他用自己的试飞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他说过的:“人生有梦想,每一个梦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当“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又为我国的“探月梦”推进了一一步。这又是一个梦想。探月梦注定永无止境,他叙述着中国人的探月的新篇目。你还没有梦想的时候,看到钓鱼岛被日本人占领还碌碌无为吗?如果菲律宾无故挑衅你还能默默忍受吗?拉萨叛乱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中国梦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中国梦,同学们,奋斗吧!

我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这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梦想的人成不了大器;没有梦想的国成不了大国。我的中国梦就是中国可以崛起,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尽管现在中国还不算是太发达,不过我坚信世界上没有做不到事情,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要每一个中国人都各尽其能为了中国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我相信我的这个中国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的。就如经过地狱的历练,才能创建美好的天堂;只有沁出鲜血的双手,才能奏出天籁的音符。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的梦想!一场自豪的中国梦当然少不了历史上涌出的那些人物。就说二十世纪,有多少革命者与解放者为中国崛起而奋斗?数也数不清。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领袖,他们也是怀着那个中国梦,那就是将中华崛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梦想,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我的梦,放飞梦想,为了中国梦而奋斗!如果你希望站在讲台上,那你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春风化雨的教师;如果你希望登上浩瀚的太空,那你的梦想就是当一位出色的航天员;如果你希望踏在跑到上,那你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为祖国争光的运动员。

中国之所以能站起来,是因为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为祖国战死沙场,让祖国繁荣富强;中国之所以能在奥运奖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是因为那些运动健儿,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获得金牌,为祖国争光;中国之所以能在航空事业取得荣耀,是因为那些航天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 ,做出贡献。我要努力实现我的梦想,让祖国永远高傲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其它国家的人对我们心悦诚服!

汇报人:xuexila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如何理解中国公证的起源篇九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悠久的教育历史和深厚的教育传统。众多名家的教育思想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篇文章中,将关注中国名家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的基石,追求“仁”的理念流淌在每个教育环节中。我认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培养德育教育。为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具备良好品德的社会人才。此外,儒家教育还强调注重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段:道家教育思想

道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然心性,并追求身心的平衡和谐。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这个观念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而不是僵化地强制灌输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机会,让他们在自由学习的环境中发展潜能。道家的教育思想还倡导身心的平衡和谐,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第四段:墨家教育思想

墨家教育思想注重实用主义,重视实际技能的培养。我认为,这一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当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践获得深入理解。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墨家教育也重视宽容和和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包容和理解他人的精神,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

第五段:结论

中国名家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儒家的德育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道家的自由平衡思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墨家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只有结合这些核心理念,我们才能打造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中国名家教育思想为指导,使其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