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实用9篇)

时间:2023-10-01 03:26:29 作者:飞雪 最新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实用9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大全,供大家借鉴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一

几组黑白照片,数不清的来往家书,谱写着傅雷家的情与意。

家书中,傅雷不忘时刻教诲儿子,没有一丝的溺爱,既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样与儿子闲谈,与他交流音乐、文学、艺术等等,扮演着一半父亲、一半益友的角色。

傅雷很爱儿子,虽然言语间总是严格的苛求,但在严肃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温柔的爱子之心。这丝丝缕缕的爱,不时从严肃中流露出来,流淌在字里行间。在《十月三日》的信中,就有着这样的挚爱与欣赏,他不会因为儿子才华出众就放松教导,在儿子取得成就时也没有高兴得忘我,而是耐心叮嘱儿子再接再厉,教会儿子正确对待得失荣辱。傅雷对儿子的爱,像呵护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谨慎又温柔,动人心肠。

傅雷也经常和儿子讨论文学艺术。在信中,他与儿子讨论了李白、杜甫诗的异同,分析了各自的长处、短处,再与苏轼的'诗相比较,不禁感叹文人墨客高深却无知己。在《三月二十七日夜》中,他提到莫扎特,把莫扎特给人感觉描绘得清晰、明朗,耐人寻味的文字写尽了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缥缈虚无、温柔妩媚。傅雷是循循善诱的父亲,更是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灵魂高度融合的益友。

每个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傅雷对儿子的爱是谆谆教导,是吟唱在音乐艺术间的爱。而父亲对我的爱,是不曾言说的安静的爱。他很爱我,也很关心我的学习,但在我们的交流中却从不提成绩。只是,在我烦躁、迷茫、厌倦时,他会久久地陪伴在我身边,用他的睿智明晰我前方的路,用他的挚爱温暖我疲惫的心。他的声音,总能使我躁动的情绪平静,愿意用心去思考、去反省,从不安沮丧到振作奋起。我的父亲,像一盏黑暗里的明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陪着我一路向前!陪伴,就是他爱我最好的方式。

傅雷深沉的爱,跃然纸上,信中的每个字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品读这深沉的父爱,就像品一杯上好的茶,入口微苦,回味却是甘甜。一封封的家书,承载着多少的爱与思念,只怕,这张张薄薄的信纸,载不动这跨越大洋的许多的情与爱。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二

《傅雷家书》部充满了父爱与谆谆教诲的教育的书信集.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的长辈,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推测,更作为一个指路人,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帮助儿子吸取经验,让他引以为戒.

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作品,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是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为渊博的知识.即使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准备一场极为重要的音乐演出,而他却好象在对待即将赴考的孩子一样,殷切的关注着他的没一个举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要在去的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好应该如何去应对,傅雷在这儿所透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更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应有的关爱.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书,是写在儿子成功之时,作者的儿子在那时刚刚取得了音乐会的成功,边寄了一封家书给父亲,傅雷在受到家书的时候,一方面为儿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真心的为儿子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诫儿子,不要为胜利而冲昏了头脑,要儿子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对儿子的祝福,表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他在祝福儿子的同时也不忘教育儿子,却体现了他最为一个长辈对晚辈的严厉要求.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三

《傅雷家书》是一本著名的教子作品封短短的家书中,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深爱。

、道德教育非常严格。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但傅雷责怪自己太严厉了。

《傅雷家书》中有很多细节让我感动,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傅雷在儿子傅聪抑郁时的鼓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跌宕起伏。只有平庸的人,生活才像死水。人们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起起落落,困难真的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光滑,但如果遇到一点挫折,会越来越沮丧,所以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它。

在这本书中,我父亲一直在一步一步地教他的儿子。他父亲的话读得很好,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儿子的痛苦和深情。我不仅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深爱,还能学到很多生活的真理。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四

假期里,看完《傅雷家书》,我受益匪浅。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当他给儿子写信时,他没想到这些信会被后人出版,会被亿万人传读,变得壮丽。

作为一个父亲,他的每一封信都写得如此专注,倾注了所有的关怀,没有太矫揉造作的词语,也没有敷衍的耐心,有些只是深深的父爱,明智的观点,广泛的知识和勤奋的.决心。

从傅雷先生简单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责任感。当然,在他简单的信中,这些没有具体的表达,需要自己总结和挖掘。这些隐藏的本质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他们的孩子!受我父母的影响,我总是抱着爱人的信念,抱着微笑和感谢的心态,积极迎接每天的挑战,给自己一步,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进步,即使只有一点,我也会感到非常满意,因为我在前进。

在傅雷家书的鼓励下,我会更加冷静地前进。它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和教育的经典作品。阅读这部经典作品已成为提高自我修养、享受意识、顿悟和彻底理解的必然媒介。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五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著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 父爱而来.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创作上甚丰的翻译作品,骄人的成绩,还为他是这样一个集艺术与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那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那样温暖每个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服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

随书还附录了儿子傅聪,傅敏给父亲的信,看来这些信并非一去不复返,并有幸被我们读者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比起其余诫子书更增添几分民主平等.不幸的是这样幸福一家被时代过早的拆散,作为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长,我力推这本书,或许你从中可以领略的更多,不妨亲自拜读.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六

相信看完《傅雷家书》,很多同学都佩服傅雷是个好父亲,羡慕傅聪有个好父亲,认为傅雷家书里的父爱是多么伟大。

当你不愿意放弃你的孩子时,你也可以给傅聪写信,安慰他的儿子不要想家,而是专注于在波兰学习;你可以关心傅聪在学习钢琴时的问题,帮助他解决;你可以挤出时间给儿子写信,在忙碌的工作中给予学习指导;你可以在工作12小时后纠正儿子的坏习惯。

爸爸的爱!但你有没有想过,事实上,你的父亲对你就像傅雷对傅聪一样。当然,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学生不相信。当我谈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你会回忆起你生活中是否有这种父亲的爱。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亲把你送到学校,总是等到看不见你;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晚饭后和你谈论一些课外知识;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关心你的日常生活;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你的父亲总是在业余时间教你学习知识。

这还不够吗?难道这些还不能证明世间父爱一般大吗?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七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八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写给儿子傅聪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汇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作为钢琴家,傅聪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妇的信时时提醒着傅聪如何聪明地做人处世,引领孩子不断前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傅雷家书读书感悟初中篇九

早就听说《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个假期,我认真拜读了这本名著。

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组成的书,书中傅雷夫妇对孩子谆谆教导,要求孩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孩子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与感悟,父子的浓浓亲情,流淌笔端,跃然纸上,纵使千山万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亲的爱是严肃、庄重的,他反复地与儿子讨论艺术上、事业上的问题,但当他细细回想孩子小的时候情景、醒来后因想念儿子无法入眠时,更多的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作者经常提到对儿子的愧疚,认为在儿子的童年时代,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评、指责和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因为这些,傅雷后悔不迭,他用自己的余生为儿子在艺术事业上披荆斩棘、指引方向。他是儿子尊敬的长辈,在与孩子探讨学习、做人、艺术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告诉远在他国的儿子要时刻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及一腔爱国主义情怀。他又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位伟大的父亲。

经常有同学讲,和父母有代沟,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有心里话不愿和父母说,这些在《傅雷家书》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其实,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华、是否有金钱,他们对孩子的爱都一样的深沉,最关键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妈妈一直相处愉快,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事情闹得不愉快,觉得不理解他们,他们更不理解我。其实事后一想,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有时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成长的路上,听听父母的意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多沟通,我们的人生将少走很多弯路,将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