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 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分析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30 00:39:05 作者:雨中梧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 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分析论文(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篇一

谷南乡绿色糯稻专业合作社位于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盆形村,由安徽省谷南丰黄酒厂牵头领办,合作社理事长即是黄酒厂的董事长。年9月谷南丰黄酒厂总共流转了200hm2土地。同年10月黄酒厂牵头成立了谷南乡绿色糯稻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销售与深加工。成立合作社,对于黄酒厂来说,只是为了便于其流转土地和保证黄酒生产的原料供应,而财务以及经营决策等仍全部由企业来进行管理。关于谷南丰黄酒厂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点:

1)精细的规模化管理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规模经济。为了保证农田管理的精细化,谷南丰黄酒厂将流转的200hm2土地分成10块,分别交由10个专业大户经营,10块耕地相当于10个“家庭农场”。10个专业大户都是由企业经过精心选择的种粮经验比较丰富的农民。合作社(实际是企业)为10个专业大户提供农资和农机作业服务。除此之外的生产成本,则由每个“家庭农场”独自承担,主要指人工费。

以水稻为例,其耕地和收割环节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因此由企业承担相关费用;插秧是人工作业,则由专业大户负责,企业会支付6750元/(hm2.a)的管理费(工钱)给专业大户。但前提是专业大户经营管理的耕地,其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必须达到企业的要求,即小麦必须达到4725kg/hm2,水稻必须达到7050kg/hm2。粮食如果丰收,超产部分则由企业与专业大户平分;同样,粮食单产如果没有达到企业规定的标准,差额部分也由二者平均承担。

由于激励—惩罚机制的存在,每年每个专业大户平均可获得1万多元的奖金,这表明专业大户经营下的粮食产出基本都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并且增产效果也比较显著。可见,谷南丰黄酒厂所采取的“合作社+专业大户”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规模经济。

2)粮食深加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收入。谷南乡绿色糯稻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为了给谷南丰黄酒厂提供酿酒原料而成立的。合作社生产的糯稻在收割之后全部运到黄酒厂,进行深加工、制造黄酒,通过增加粮食的附加值获利。谷南乡绿色糯稻专业合作社总共收获了91万kg小麦和143万kg水稻;收入合计为628万元,总成本为725.25万元。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下乡种粮明显是亏损的。然而通过土地流转或其他途径参与合作社经营的农户,平均获得工资性收入3.8万元/a,收入最多的是4万元/a,最少的也有3.5万元/a,平均增收2万元/a。因此在分析企业下乡种粮的利润时,仅关注合作社本身的成本与收入是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合作社的很多种粮支出都是黄酒厂发生的。二是合作社的粮食也并没有实际售出,而是直接用于黄酒加工,表2中所列示的粮食单价只是黄酒厂为了方便会计上的核算而使用的一般市场价。毋庸置疑,如果黄酒厂统一将10个“家庭农场”所生产的.小麦和水稻批量售出,价格通常是不会低于一般市场价的。事实上,黄酒厂自己生产酿酒原料,不仅降低了黄酒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粮食的附加值,从而提高了酒厂利润,促进了企业和农户增收。

3.2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增收机制

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柏垫镇茅田村,由当地的房地产经销商和建筑商牵头于2013年3月成立。截止到2015年,合作社总共流转了20hm2耕地用于生产有机水稻,租金为6750元/(hm2.a)。很明显,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同样是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土地种粮的典型,其种粮增收的原因也包括两点:

1)精细的田间管理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奠定了增收基础。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适宜生长于山上的有机稻。该品种的有机稻1年只长1季,从播种到收获需要140天,比平原水稻多出20天,一般于每年的10月20日之后开始收割。可见,生产有机稻的机会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为此,合作社雇佣了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水稻的病虫害防治与日常管理,确保水稻能够增产丰收、保证品质。而家庭农场或由农民领办的合作社则由于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障碍,一般不会雇佣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往往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来经营管理大田作物。但随着农作物品种的发展以及病虫害的进化,很多新生事物单靠经验是无法解决的,所以与具有传统经验的农民相比,农业技术专家在农田管理方面越来越具有优势,也更有利于保障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农忙时节,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还会雇佣大量短期劳动力抢种抢收以避免延误农时造成损失。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保障,从而为合作社增收奠定了基础。

2)初加工和品牌化营销提升了水稻的附加值,

增加了种粮收入。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在水稻收获之后,并不直接售出,而是将其退皮、加工成有机大米之后再进行销售。为了更好地宣传和销售有机大米,万顺水稻产销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茅田山大米”商标。合作社的品牌化营销在提高其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收入。一般来说,1hm2耕地的水稻能够加工出3000kg大米。普通大米的价格是7元/kg,除去加工成本,利润为1元/kg,1hm2耕地的利润则为3000元;而有机大米的售价是11元/kg,利润为1.2-1.4元/kg。因此,合作社1hm2耕地产出的有机稻加工成有机大米之后销售,可以比1hm2耕地普通水稻加工成大米销售多收入600-1200元。

3.3增收机制的进一步验证

精细的规模化农田管理模式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使下乡工商资本在种粮领域得以增收。那么,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延伸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益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以山东临沂市的有祥家庭农场和河北邢台市的土生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为例来对此进行说明。

1)有祥家庭农场。有祥家庭农场位于山东临沂市临沭县,主要从事玉米和小麦的种植与销售。农场的耕地经营面积有20hm2,全部是流转而来,租金为4500元/(hm2.a)。年农场大约收入24万元,支出18.5万元,其中包括土地流转费9万元,生产资料费9万元以及雇工费0.5万元。很明显,有祥家庭农场当年的利润总额是5.5万元,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生产利润仅为2750元/hm2,远低于2014/2015年度山东省平均6439.35元/hm2的利润水平。而有祥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利润之所以偏低,一方面源于其高额的土地租赁费;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农场在收获粮食之后,直接将其销售给商贩或粮食加工企业,没有享受到粮食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附加值。此外,该家庭农场在大田作物的管理方面也没有做到精细化,导致粮食的单产和品质都处于一般水平,未能使其获得规模经济和附加值效益。

2)土生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与有祥家庭农场类似,位于河北省清河县连庄镇西张古村的土生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也面临种粮利润偏低的困境。该合作社成立于年11月,土地经营面积有47hm2,租金为8250元/(hm2.a),主要从事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与销售。由于合作社的理事长与种子公司建立了较好的工作关系,因此合作社可以购买到较为优质和先进的粮食品种,且生产技术也比较有保障。但即使如此,土生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仍然较低:2014年合作社的经营收入约为200万元,支出198万元,其中仅土地流转费就有38.8万元;合作社当年的利润总额为2万元,单位面积耕地的粮食生产纯收入是426元/hm2,远低于河北省平均5052.9元/hm2的平均利润水平。与有祥家庭农场一样,土生金农作物种植合作社也是将小麦和玉米直接销售,其中小麦以2.60元/kg的市场价卖给企业,玉米以2元/kg的价格卖给政府粮食储备库。可见,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在面临高额的土地流转费用时,将粮食直接销售与将粮食进行深、初加工后再销售相比,前者的利润水平要远低于后者。

在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面临“地板”的现实条件下,试图通过成本的降低来大幅度增加粮食收益是不太可能的。作为土地流转中的转入方,虽然其通过规模化、机械化和专业化的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水涨船高,土地租赁、机械作业、农资以及劳动力等成本在逐年上升,导致粮食的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作为粮食规模经营主体,必须转变思路,在产后做文章,积极开展粮食加工业、延伸产业链,通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来促进增收。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精细的规模化管理模式对于保障种粮增收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先进的技术和精细的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保障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而这是产业链延伸和品牌化营销的重要前提。涂圣伟认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带来的规模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带来了稀缺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二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和规模化种养;三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农业资本存量,强化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小农户比大农场更难获得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信息等资源;而工商资本由于具备技术、资本、管理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优势,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规模经济和产业链延伸,所以其能够在下乡种粮中获得较高的收入。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结论

研究表明,先进的技术与精细的规模化管理模式是保证种粮增收的重要前提。工商资本投资粮食生产,与普通农户主导的粮食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相比,具有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实现规模经济。高产量能够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收入;高品质则能够在接近完全竞争的粮食市场中提升其竞争力,确保其能够获得较高的销售价格,增加收入。此外,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品牌化营销是保证种粮增收的关键。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直接销售粮食的效益一般都是比较低的。但是工商资本凭借自身在技术、资金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粮食加工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创建品牌,增加粮食附加值,从而得以提高了工商资本务农种粮的收入水平。

4.2政策启示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在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中,要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作为农业龙头企业,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意见还强调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张洪源和张利庠提出,要以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指导我国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在工商资本涉足农业的过程中,建议实现农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可见,从中央政府到学术界,都强调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结合本研究结论,在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土地种粮的过程中,为保证其增收,有4个方面需要重视。

1)涉足农地流转的工商资本最好拥有农业背景,也就是说,该工商资本所从事的行业最好位于农业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以便于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发展。

2)政府部门要对进行农地流转的工商资本进行详细的资质考察,严格防范农地“非农化”与“非粮化”现象的发生;此外,还需对土地流转过程进行相应的监督,一方面是为了防止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发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工商资本能够顺利地进行粮食生产,避免发生土地纠纷而影响农作物正常的生产周期,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政府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应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着力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以便为工商资本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扶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实时监测,为工商资本提供详细及时的市场需求信息,保障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

4)作为工商资本本身,其理应积极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新农田管理模式,确保粮食生产能够实现高品质丰产增收。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研究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差异,能使教师更好地在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具体指导。文章运用自尊量表对广西民族大学29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forwindow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探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自尊水平的性别、年级、民族、学科、城乡之间有无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水平;自尊量表

一、引言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激进和敏感的青年群体,成长中的成功体验和经历决定了其较诸同辈群体具有自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所处的独特发展阶段,由于其所处的高竞争、高对比的环境,加之认识水平、价值取向上的不成熟,自尊敏感也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现实问题。因而,对于大学生自尊状况的研究更具典型性和必要性。本研究拟从自尊水平方面着手,探索大学生群体中不同自尊水平的性别、年级、民族、学科、城乡之间有无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此,本研究进一步确定了五个分目标:第一,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第二,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第三,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学科差异;第四,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民族差异;第五,分析大学生自尊状况的城乡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广西民族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90名学生中采用随机的原则发放问卷进行测试,最后有效被试为238名。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16人;来自城市的有111人,来自农村的127人;自然科学96人,社会科学142人;大一到大四分别为47人、43人、60人、88人;汉族111人,少数民族127人;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26岁,平均年龄为21.73±1.46。被试在各个变量值上的分布基本符合要求(见表1)。

(二)测量工具: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s);在国内修订引用信度、效度均达到要求;有关研究表明该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o.82,内部一致性信度为o.84。该量表是近数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经常使用的两个主要自尊问卷之一。量表共lo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法(1=非常符合,2=符合,3=不符合,4=很不符合)。“自尊量表”的理论分数范围是10--40分,分数越低表明自尊程度越高。区分标准为样本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量表分数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为高自尊组;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为低自尊组,其余归为中间组。

(三)研究程序:研究的施测时间为11月;要求被试回答“自尊量表”中的所有问题。指导语如下:“同学,您好!我们的问题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之用,并无他意。请尽量按照您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回答。下列描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定,请根据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完成以下问题,同时把相应的数值写在题号前。谢谢您的协作和贡献!”

(四)统计学分析:问卷回收后,由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剔除无效问卷,再统一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采用spssforwindow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样本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总体自尊状况及其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1.大学生自尊总分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表2的结果,大学生自尊总平均分为20.7353分,最高分为37分,最底分为12分,标准差为4.0888,标准误为0.2650。对自尊水平做频数分析,其中,分数大于或等于25的有41人,占样本容量的17.2%,为低自尊组;分数小于或等于16分的有42人,占样本容量的17.6%,为高自尊组;分数在17到24分的有155人,占样本容量的65.1%,为中间组。结果显示,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的人数占总体样本的百分数大抵一致,绝大部分大学生都集中在中间组,不过大学生的总体自尊水平大部分都在平均值以上,即大部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自尊水平都处于中上水平。

0.05)、民族(t=-0.178,p0.05)以及学科(t=0.309,po.05)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上各个变量的差异比较

1.低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低自尊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低自尊组的被试在男女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2.123,p0.05),而在民族(t=1.053,p0.05)、学科(t=-1.171,p0.05)以及家庭所在地(t=-1.177,p0.05)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中间水平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中间自尊水平组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中间组的被试在家庭所在地(城市和农村)上存在显著差异(t=-2.528,p0.05)、学科(t=0.115,p0.05)以及民族(t=-o.547,p0.05)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高自尊组大学生自尊总分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

对高自尊组的大学生进行性别、民族、学科以及家庭所在地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自尊组的被试无论在性别(t=-1.849,p0.05)、民族(t=1.247,p0.05)、学科(t=-1.548,p0.05)以及家庭所在地(t=-1.842,p0.05)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分数差异的比较

1.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自尊总分比较

对年级进行总分的一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无论在年级间还是年级内都没有显著差异(=1.259,po.05)。

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的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对自尊水平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低、中、高三组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低f=0.224,p0.05;中f=0.889,po.05;高f=0.250,p0.05)。对年级因素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低,且这两个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三年级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最高,四年级的自尊水平又有下降,但与三年级差异不大。

四、讨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总体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但是,在低自尊组中,男女大学生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

但是,在低自尊组的t检验中,男女大学生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hatter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更多地报告内部冲突,女性的社会化更多地涉及在家庭中的角色、人际关系、情感联系;而男孩则朝着更加独立和自主的道路发展。女孩致力于维持这种多重的关系,并保持其协调,自我中心矛盾品质成为特别突出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从事学习等许多活动是共同的。虽然社会期望对女生的要求不如男生高,但女大学生内心还是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占优势地位的男生相比较,对自己存在较高的期望,然而社会传统赋予了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并在对她们的培养中强化了这种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女性某些方面的发展,从而她们对自身的期望与其实际成就的差异造成了她们的低自尊。

(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o.05)。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最低;二年级略有升高;三年级最高;到四年级又有所下降。我们认为,环境的变化是导致一、二年级大学生自尊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学生进人大学,远离了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来自新的同伴的支持还没有建立起来,而大学中教师的作用也与中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对大学学习方式和内容的不适应也是他们自尊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三年级大学生对环境已经完全适应了,他们发展起了新的友谊,来自同伴的社会支持完全建立起来了;对于大多数学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而就业的压力还没有开始,他们开始发挥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华。因此,三年级学生成为明显的优势群体。四年级大学生开始面临就业的问题,而现阶段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的大学生在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的体验,这无疑会降低四年级学生的自尊水平。

(三)本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p0.05)。在对不同学科进行t检验时,社会学科为142人,平均分为20.80分;自然学科96人,平均分为20.64分。在平均得分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别。大学生作为一个受着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在各方面接受教育的程度都相差不大,而且广西民族大学作为一个地方院校,其办学规模也不是很大,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有比较多的机会相互学习、借鉴,在人格的形成与培养方面都比较接近,因此,在自尊水平方面也就没有显著的差异。

(四)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po.05)。本次调查是在广西民族大学进行,它是一所典型的民族高校,校内的学生大多来自广西不同的地方,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交往也比较多,在优势方面相互影响着交往的双方,因此在各方面融合得比较好,特别在为人处世方面甚至是相一致的,在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及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自尊方面也就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五)本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因素在总体自尊水平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5)。在所有被试中,城市学生自尊心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我们认为,城乡差异主要来自两者被试总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差别。西方有研究者发现,个体的自尊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或社会经济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自尊存在差异。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总体上仍与城市存在很多的差距;这种城乡差别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个体的社会化经验历程的差异是导致学生自尊差异的主要原因。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容易适应大学里的生活及环境,而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限制了来自农村学生许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他们无法在大学里获得优势地位,这加大了他们的自尊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差异。此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与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有巨大差异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到茫然,他们感到对自己生活的控制能力似乎变小了,这种体验也会直接导致他们自尊水平的降低。

在中间水平自尊组的t检验中,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在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对三个自尊水平组进行频数分析,其中,低自尊组有41人,占样本容量的17.2%。高自尊组有42人,占样本容量的17.6%;中间组有155人,占样本容量的65.1%。由此可见,低自尊组和高自尊组的样本容量相对较小,而这两组的被试在各方面的行为和认知比较一致,因此在对他们进行差异比较时就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处于中间水平组的被试有155人,样本容量较大,被试的各方面差别也相对较大,经过比较分析,被试在自尊水平的显著差异.也就体现出来了。

此外,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还发现,男女大学生中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假性自尊。假性自尊是指通过不良获得方式或途径得到的虚假的自尊幻像。它是一种非理性、自我保护的手段,其目的是要消除焦虑并创造出虚构的安全感,是要缓解我们对真实自尊感的欲望,而同时却让其缺憾的真正原因丝毫不受触动。大学生是一个高自尊群体,但缺乏相称的积极、成熟、稳定的自尊获得方式和应对方式,其间的反差便是假性自尊存在的明证。积极的自尊感实际上是一个精神成就,是意识演化过程中的一场胜利;它也是个体对自我能力、价值、重要性和生存意识的真实体验,缺乏这种体验的自尊必然是假性自尊。假性自尊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在男女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的高期望值导致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失当;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态和虚荣心、争强好胜、不正确的价值取向等等}高竞争、高抱负水平的群体环境压力所引发的不恰当的自尊获得方式、应对方式。由于男女大学生自尊获得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差异,假性自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假性自尊的实质是缺少自尊,这会使个人表现出敏感、脆弱、易激惹、任性、固执等不合群行为,对重构自尊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另外,假性自尊对男女大学生的直接影响便是人际敏感和更大的社会不适,在这方面应引起重视。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篇三

一、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基本数据

教育要引导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更应如此。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帮助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在经济上的支持,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在经济帮助的过程中他们呈现出的越来越多的心理特征、心理问题,主动帮助他们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心理上根本摆脱贫困。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9份。通过抽样调查、个案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问卷时间5月。问卷对象笔者所在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基本数据结果如下。

二、贫困大学生群体存在的主要心理特征

由于受到自身家庭经济环境的影响,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学生相比较往往更加自尊、自立、自强、自爱,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然而,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现实环境贫富差距的影响,自身体会、理解能力的不同,特别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疏通,往往内心压力很大。就会使他们的心理特征以矛盾冲突的形式体现出来。

(一)极度的敏感自尊与自卑心理之间的矛盾

贫困大学生群体由于家庭经济上的差异,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比较敏感,容易偏激。能够考上大学并且顺利入学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并且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然而由于经济的拮据、家庭背景的差距,视野的局限使得他们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的过程中,渐渐地自我否定缺乏自信,敏感的自尊心很容易就被触动,产生消极的自卑心理。农村贫困学生与城市贫困学生相比尤其如此,由于社会接触少、知识面相对狭窄,他们刻苦努力的程度更大。敏感脆弱的自尊心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情况,盲目地与别人比较,产生心理失衡,甚至出现嫉妒、仇富心理[1]。贫困大学生的这种消极而冷漠的状态很容易使他们在思想上走向极端,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焦虑浮躁、自我压抑、思想负担重不能很好调整自己的心态,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引起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同学间的团结。问卷中体现的是,“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否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47%的人不愿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有时还会采取逃避的态度,38%愿意寻求他人的帮助,15%的人选择看情况而定。“在与同学间产生矛盾时,你会怎样表现”,13%的人选择愤怒,35%选择不知所措,27%选择内疚,21%选择积极解决。由此看来自卑的心理与敏感的自尊相互冲撞,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人际交往的渴望与自我封闭之间的矛盾

贫困大学生和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在进入大学之初,都希望能够有崭新的学习生活,希望能够结交新的朋友,能够有机会在缤纷的校园生活中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往往又因为自身的贫困,缺乏与他人接触的勇/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气,害怕别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情况后就会看不起他们,因此阻碍了他们参与沟通和交流的脚步,慢慢退缩退回到自己封闭的世界里,筑起一堵无形的墙把自己和外界割裂开来,让其他人觉得难以接近,性格孤僻,不敢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敏感而又脆弱的自尊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采取一种不主动、不参与、不关注的态度,把自己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有时候即便是走出去了,也会因为一个小的不经意又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自立自强与过度依赖之间的矛盾

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不因家庭经济一时的困难而退缩,而是以自立、自强的态度,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期望通过勤工助学、打工等方式缓解生活学习的窘迫,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中也存在着自我放弃,既不勤工助学又不愿接受帮助的放任思想,不负责任地对待自己和家人;还有一部分人确实被当前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迷惑,把贫困补助和家人辛苦节省下来供他学习的钱,用在了铺张浪费上,被大家所不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其实与他们的真实家庭经济情况极为不同;还有一种情况是贫困大学生个人不求奋斗而仅仅寄希望于依赖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不知感恩和回馈认为自己家庭困难受到帮助是应该的,不能端正自己的态度以积极自强的精神去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获得回报和改善生活。

在问卷调查中男生30人,女生49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女贫困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略有不同,女生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更加鲜明;大一14人,大二23人,大三24人,大四18人,由于年级的不同所得数据结果也有所差异,高年级贫困学生群体对待以上矛盾冲突表现得更为成熟,能够适当调节好好自己的心里矛盾,而低年级贫困学生群体心理矛盾更为突出,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此外,城乡差异对调查结果也产生一定影响,农村贫困学生人际交往相对较弱,但自立性相对较强,而城市贫困学生依赖性相对稍强,但社交性相对更为开放。

三、贫困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形成原因

贫困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情况、社会价值导向、学校教育环境以及自身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形成的。

(一)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产生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的,是出现心理矛盾冲突的根源[2]。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直接受到其家庭成员的影响,不同的贫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不同的家庭情况如农村贫困家庭、城市低保家庭以及单亲贫困家庭的区别,使得孩子在形成人格品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于培养起学生的坚毅、积极向上的性格,反之如果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极端的心理问题。

而且经济上的贫困使贫困大学生不得不寄希望于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他人的认可并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来减轻家里负担,但是他们又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这样又会影响到学习,这种矛盾的出现就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

(二)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

当今社会总体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健康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的价值取向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也不乏混杂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同时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就业难等等负面影响之下,由于学生的阅历不足,缺乏足够的理性辨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社会上还存在着打着慈善的旗帜,实际却行炫耀之举的别有用心的现象,他们在进行高调捐助的同时却极大地伤害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感恩回馈的想法。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尽管现在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关注。但在注重素质教育与发展全面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要想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就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贫困大学生还在为自己的生活费而四处打工的时候,其他非贫困学生已经在学习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拓展人际交往了。所以相比之下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看来要弱势一些,就会产生对自己的否定。

问卷中多选题“你认为学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还存在哪些问题”选择较多的有,高校在认定贫困生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贫困证明的票据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3]。有些地区开具的证明并没有严格的审查只要申请人填写就给盖章,由于现在国家资助的政策以及金额比较多,甚至是出现了一些并不贫困的人托关系也能交上手续齐全的证明的现象,而往往家庭实际困难的学生却未必能开出有效证明来,但是就目前来看各高校也只能依据申报材料进行下一步的评定;在评审小组讨论中,有时候贫困大学生因为人际交往少,大家对他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并不是十分透彻,而且存在着主观的判断,所以在认定贫困生时也会出现偏差;还有一些贫困生因为其自卑心理不愿意申报困难,就形成了部分的隐形的贫困生群体,使得贫困生认定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可靠性也大打了折扣,未能尽到切实的助困作用。

(四)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带来的诸多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够正确调整自身的矛盾冲突。经济的拮据、学习的压力、自我成长的困惑以及就业形势的紧张都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形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情结。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过于低估自己的潜力,无法用自己的调节实现内心的平衡。抗挫折能力差,不能正视自己的困难,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引起自我逃避,不能积极应对出现在面前的困难,而是采取极端的消极对抗,如自我封闭、逃离校园和人群的手段,回避问题。由于自身的心理素质较差,而又不主动寻求帮助,一味地回避,只能使这种内心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还会引发系列的严重心理问题。

四、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的主要措施

各高校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矛盾冲突的主要阵地,如何能够更好地减轻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他们的经济难题,使他们能够没有负担地顺利毕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

首先,应建立起明确的科学合理的贫困大学生认定程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的、合理的制度。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局限于书面上的证明材料及认定小组的意见,为增强认定结果的可靠性,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深入到学生家庭所在地进行实地核查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证家庭贫困学生得到有效的资助。

第二,应建立全面、准确、翔实的贫困生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贫困生的第一手资料,使有限的资助能够帮助到最需要的人群。比如说原本的贫困学生,因为家里的经济好转起来不需要学校的资助了,或者是有的学生家庭原本经济条件很好但是突遭变故需要得到帮助,这样就可以使资助资金流向到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那里,形成一个动态的资助环节。

第三,应不断开拓勤工助学岗位。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不但可以解决一定的生活费,使学生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得到合理的报酬,更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自立、自强、自助的信心,克服心里的不良反应,能够积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要规范管理,避免使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

第四,助学贷款的办理应结合不同高校实际进行有区别的办理贷款数额。无论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是生源地信用贷款都应该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学费情况、所在地的人均生活水平等指数办理贷款。以师范院校来说,根据在网上的调查,各地高校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平均为5000元左右,目前每个贫困学生每人每年贷款可申请的最高额度为6000元,也就是说除去必要交的金额对于师范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来说还可以有一定的富余;而对于艺术类高校来说平均每年的学费、住宿费在15000元左右,除去6000元的助学贷款自己仍需要筹集9000多元的学费,这里所提供的费用还不包括学生的生活费及日常其他开销等等,对于那些经济困难家庭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有区别地办理助学贷款能够更好地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以助学金作为助学贷款的有力补充,使资助覆盖更为全面。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政策体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可以鼓励和培训贫困大学生自主创业,以丰富和发展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实际发挥的作用[4]。

(二)全方位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发挥课堂、专题讲座、案例交流等不同形式的教育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5]。以同龄人的榜样力量、优秀贫困生代表的事迹,带动全体贫困学生积极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正视困难的态度以及自助的勇气充满信心地化压力为动力,自觉摆脱“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贫困。同时也应该在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通过高校建立的校园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同学、老师以及周围身边的人带给他们的关怀与温暖,通过开展贫困生学习技能、工作技能比赛增强他们的信心。

2.心理教育

由于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矛盾冲突的心理特征,为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困扰,就要对贫困进行及时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之初就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贫困生心理动态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个别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及时跟踪反馈心理问题严重贫困生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帮助措施。让贫困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积极乐观地对待各种困难,科学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使他们不再有各种心理压力,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咨询手段开展便利的心理咨询活动。

3.感恩教育

学习机会,努力奋斗、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自信昂扬、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展现出当代贫困大学生的风采,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回馈他人。

(三)积极拓展社会资助的有效途径

高校的资助途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资助覆盖不够全面,因此在完成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工作之外还应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多方面支持,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加强校企联合,一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帮助解决助学资金有限的问题,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另一方面从资助企业来讲也可以从高校直接获得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在校园内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措施才能去解决,更需要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建立起全面的、多角度的关心、关爱、关注贫困大学生体系,才能培养他们树立起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起到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成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炯,王权堂.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社科纵横,,(1).

[2]范俊丽,王小琴.浅析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3]黄兴寿,吴宝善.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对策与困惑[j].沧桑,2011,(1).

[4]魏东.新体系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7).

[5]卫红伟.高校贫困学生的激励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篇四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领域,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应用“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隐性知识的内涵,分析了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并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管理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组织―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在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而隐性知识又是知识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教育实践中,师生员工会产生大量隐性知识,包括经验和经验化形态的技术,以及隐含于教师所认同的理念中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柱,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隐性知识管理,转化高校的隐性知识,使知识势能低的主体共享其知识,将有利于高校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更重要是有利于知识的增值、裂变、聚合,从而使高校真正完成其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将知识服务于生产,推动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使命。

一、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

1958年,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体知识》中认为知识分为两类:explicitknowledge和tacitknowledge即今天所言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严格的数据、科学公式、公理、文字等符号表达出来,可以编码化的,易于存储、交流和共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的和难以格式化的知识。显性知识容易学习传递沟通,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隐性知识是难以模仿的,不易被窃取或复制,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全面、更能创造价值,是组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高校隐性知识则是指存在于高校的知识势能极高的教师员工的头脑或组织结构和文化之中的,很难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以及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达的,难以明确的被他人观察、了解、让他人获知的知识。诸如教学、科研、管理专长、学术研究经验、创作灵感以及对行业的洞察力、判断力等等。这种知识是通过个人经历来获取的,它深藏于个人的头脑之中,没有与知识的所有者分离开来。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于编码,是尚未文献化的'零散的非结构化的不系统的知识,高度的个人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隐性知识都是隐含而难于获得的,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加深,一部分隐性知识将不断实现转化,而新的隐性知识也会不断产生。因此,如何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促使其在高校内部流传与共享,从而创新高校知识,增加高校知识存量,则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重点,也是生存发展的关键。

所谓隐性知识显性化是指将隐性知识编码化,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易于人类的学习和借鉴。隐性知识管理就是对这个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涉及的诸多问题的管理。由此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表述为:高校隐性知识管理是高校设计优质良好的知识转化环境,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进行管理,使隐性知识顺利实现显性化,以达到高校的目标和功能的过程。

二、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校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化,以实现个人和高校知识价值最大化,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然而知识管理是一项巨型的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在知识储备、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高校实施知识管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步伐缓慢,笔者认为,其中主要的障碍有:

1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

我国高校知识管理刚刚起步,大多数尚未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缺少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开放交互式技术平台。“知识地图”、“电子讨论系统”、“最佳实践”数据库、视频工具等先进技术手段很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范围和效率。

2.高校传统组织体制的制约

我国高校目前实施的是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一方面科层制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僵化,等级森严,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这种组织体制的弊端是中间层次过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组织内部的沟通有着难跨越的层级鸿沟,阻断了教职员工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科层制的管理体制的价值追求是成员遵循原则处理、解决问题,它压抑了组织和成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层制的管理体制会导致不良的组织文化。科层制是以行政权力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行政权力是它的中心,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会形成一种围绕行政权力展开的组织文化。“教而优则仕”正是这样一种文化的写照。由此造成的必然是对组织的行政权力的关注和追逐,以及对组织内的知识或者说学术权力的忽视和淡漠,严重制约了组织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

3.缺乏合理的激励制度

合理的激励措施是知识转化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知识转化领域普遍存在着激励措施不当、不合理甚至缺乏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以“性善论”为前提,再加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书育人,使社会对教师拥有过高的期望,一般对知识的转化不实施激励。另一方面,高校的知识主体并不是单纯的“经济人”,高校的知识转化往往是难以量化的,因此按照“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对知识转化主体进行激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重视的程度不够

隐性知识转化问题是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不论是在高校还是在社会其它领域。人类实践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显性知识的获取、传播、应用,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存在及作用。我国高校的知识管理尚处在诞生阶段,对隐性知识显性化重视的程度不够。我国高校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关注比较少而且大多处在自发阶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书本显性知识的转化;科研过程虽然由于频繁的师生接触可以传递大量的隐性知识,但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调,科研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而师生直接服务社会的活动也处在自发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格局。因而对大量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多的接受的是显性知识而不是隐性知识。

三、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策略

针对高校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障碍,现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知识流动、转化知识势能高的个体在创新知识、开发知识时需要在智力、体力、财力等面给予大量的投人,如果在转化、共享其成果时不能有所收益,甚至连回收其成本都困难时,势必影响知识生产者的积极性,限制知识的转移,也将造成知识的浪费;同时,知识接受者接受知识的积极性越高、知识存量越大,则知识转移率越高,知识转化也越充分。二者都需要激励,只有激励两者才会积极参与其知识的转移,隐性知识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转化。激励机制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机制,两者都是高校组织为促进隐性知识转化而必备的制度。物质激励主要是以薪酬激励作为重要手段,组织要建立“学历提升奖励”、“知识开发补偿”、“按知识贡献分配”等制度,从物质上激发教师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积极开发知识,转化个人隐性知识。精神激励则包括环境激励、目标激励和情感激励等。

环境激励主要是创造优良的环境,激发教师员工的热情,为其提供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所需的资源;情感激励和目标激励则通过建立平等互敬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制定与高校发展目标一致且与教师员工实际需要相符合的奋斗目标,激发其使命感,进而形成其内在的动力。这样,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激励高校教师员工隐性知识转移的积极性,使隐性知识最大程度地实现转化。

2.重视学校组织的文化建设

与传统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知识管理强调组织文化建设,每一个成功的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学校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教职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全面地影响着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以及集体效力的发挥。所以在高校要尽快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知识主导型组织文化,建立学习型学校,形成一种能促进学习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的良好氛围,建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体系,在学校内创造一种信任、合作和深度会谈的精神,鼓励教职员工积极贡献出自己的隐性知识和丰富经验,加快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3.重构高校管理机构和体制

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的,教职工与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等级差别,教职员工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要通过这一组织结构逐渐汇报,不能超越,从而给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设了障碍,严重制约了组织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知识管理要求打破这种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学校组织结构,撤销一切形式化的组织和冗员,实现管理层的纵向缩减和管理人员的全面精简,从而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下级沟通顺畅,信息充分流动,教师们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的权力,易于把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连接起来,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较高的创造激情,因而有利于知识交流、转化、共享与创新,从而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进行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利用互联网、内部网、群件技术、知识库、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在互联网上应用专家系统加快专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速度;借助软件等开发工具,总结教职员工技术、经验和诀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隐性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进程,对大多数难以编码的隐性知识,有效办法是建立“寻人数据库”、“知识地图”、专家网络系统等,让教职员工迅速找到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人员,还可通过视频工具使分处两地的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消除距离所造成的障碍。

四、结束语

虽然高校隐性知识管理在我国尚处在萌芽阶段,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其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深人,知识管理理论的不断不展,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

实证分析的论文题目篇五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xx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xx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

(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

(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

(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

(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

(1)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

(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

(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

(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

(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

(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

(2)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

(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

(4)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

(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

(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

(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习二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发展趋势是:

(1)鼓励民间资源投入,公私立资源可形成较好的协调与配合,达到永续经营境界;

(2)建立引导机制,使各种新的资源、新的创意,联结为全面性的、有机活力的网络。

(3)强调长期经营,使学习配合人生每个阶段生涯之需求,进行统整而继续不断地学习。

(4)网络学习的组织策略即善用学习社群,学习社群的组织文化中蕴含着以继续学习促进绩效的导向,从学习中进行结构与行为的修正,以迈向学习社会。

要使远程教育在成人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课程设计是关键因素之一。上海成就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易滨教授的交流发言,从远程教育课程的特征,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等方面全面论述了这一问题,给与会者很大的启发。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