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湿地公园调研报告(模板15篇)

时间:2023-10-26 16:41:59 作者:灵魂曲 最优湿地公园调研报告(模板15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应该遵循学术规范和写作规范,注重数据的可验证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据《纽约晨报》消息,公共土地基金会(thetrustforpublicland)美国城市公园排名(parkscore)评比结果20日(周三)出炉,今年有75个城市参加评选,纽约市和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并列第五。并列第一的是明尼苏达州的明尼波利斯市和圣保罗市。华府排第三,三藩市排第四,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第七,麻省波士顿第八,加州圣地亚哥和西雅图并列第九。这个排名是非营利的,在三个方面衡量城市的绿色空间:公园访问量;公园设施;公园拨款和公园面积。

纽约市的排名较往年略有下降,基金会副主席和城市公园发展部主管adrianbenepe说,评分咬得很紧,纽约市在访问量和拨款两项得满分,确实值得骄傲。纽约市公园占地达到百分之二十之多,百分之九十七的纽约人居住在距离公园只有10分钟步行路程的范围内,相对于百分之七十一的全美平均水平来说相当高。全市有大量的操场,篮球场和遛狗园,比例也相当高。adrianbenepie曾经是城市公园专员,他说纽约市唯一不足的项目是园区规模。虽然遍布五个区有几十个公园,但面积较小,平均规模为1.1英亩。他指出,还有一些社区没有公园。他说,今年的评比新增加了15个城市,因此纽约的排名受到影响。去年十月份,市长白思豪宣布拨款1.65亿元改善纽约各区的公园。benepe指出,拨款是重要的,但市长更应该考虑创建一些新公园。

基金会的公园委员会主管mitchellsilver表示,未来的城市公园改进项目将参考这次评比数据。“这个评比在与国家的公园政策对话中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同时,我们也很乐意参与到在排行榜顶端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园系统改进计划中。”他在一份声明中说。

下面是纽约在今年城市公园评比各项得分,资料来源自/。

排名:第5名(从75个城市中评出)。

人口:840万。

公园拨款:20/20。

公园访问量:40/40。

总分:92/120。

综合评分:76.5/100。

网站列出纽约市公园评比的具体数据:

城市面积:187,946英亩。

公园总面积:39,006英亩。

公园平均面积:1.1英亩。

公园面积占城市面积百分比:20.8%。

公园每英亩服务人数:216。

最大市政公园:pelhambay(布朗士),2765英亩。

最大访问量市政公园:中央公园。

每名居民拨款:172.4元。

每万居民篮球场:3.5个。

每十万居民遛狗公园:1.6个。

每万居民活动场地:2个。

每万居民娱乐/老人中心:0.1个。

人口密度:每英亩44.7人。

公园调研报告

为了解新乡市人民公园园林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其植物的种类、数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新乡市人民公园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植物131种,隶属于59个科114个属。其中柏科、豆科、木犀科、蔷薇科、杨柳科和忍冬科物种较多,多年生木本植物应用频率较高。应加强对新乡人民公园园林植被生境系统的保护、改造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植物景观,从而更好地为新乡市环境的改善提供生态支撑。

园林植物植物配置新乡市。

20年10月22日-10月26日。

新乡市人民公园。

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实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公园的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状况,并初步了解园林树木应用的现状,系统的分析园林树木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新乡市人民公园始建于1958年,位于市区建康路东段,面积近800亩,园区高低起伏,绿化率90%以上,种有各色林,杂树木四季植物种类繁多.公园可谓闹市中的绿岛,进到园来,高大绿树遮天蔽日,小丘上松柏林一片青绿,园林里各色树木相隔不远挂有介绍树木生态小牌,有合欢、朴树、白玉兰、龙柏、乌柏、石楠、法国桐、国槐、黑松、刺槐等,其树木的种类和数量与新乡市市区其他公园树木的种类和数量相比较为丰富。

公园定位于“生态自然、和谐共融”。公园的营建目的:营造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性场所。公园为开放式设计,占地11万平方米,其中绿地比例约占66%,绿地约占总面积的7成,树木种类繁多,有垂柳、光叶海桐、元宝枫、五角枫、鸢尾、石楠、刺槐、黑松、雪松、油松等。作为城市绿肺,市民的后花园,充分营造了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1、调查结果:

通过对新乡市人民公园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人民公园的园林绿化植物大概有130余种,乔木主要有女贞、刺槐、桂花、栾树、石榴、枇杷、碧桃、悬铃木、垂柳、白蜡、油松、乌桕等,灌木主要有月季、紫荆、冬青、紫叶李、火棘、金叶女贞、小叶黄杨、银边黄杨等,藤本类主要有紫藤、凌霄等,草本类主要有早熟禾,麦冬,黑麦草,车前草等,隶属59科,114属。其中落叶树种占大部分,常绿植物有40余种,落叶植物80余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之比为0.6:1;乔木有50余种,灌木有40余种,草本20余种,藤本10余种。观花植物占38.17%,乡土树种与引种驯化之比为40:91。2、结果分析:

很好的利用了树木本身的特点,通过科学的配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道路绿化中对乔木采用列植的手法,在乔木后边间植形状整齐的灌木,呈现层次多样,色彩变化的效果,形成了城市的林荫路系统,具有地区道路绿化的特点。既解决了遮阴问题,又能让游人充分欣赏到它们优美的树姿。3、人民公园中树种的功能分类:

(1)独赏树可独立成景供观赏用的树木,主要展现的是树木的个体美,一般要求树体雄伟高大,树形美观,或具独特的风姿,或具特殊的观赏价值,且寿命较长,如雪松、银杏、樱花等。

(2)庭荫树主要是能形成大片绿荫供人纳凉之用的树木。由于这类树木常用于庭院中,故称庭荫树,一般树木高大、树冠宽阔、枝叶茂盛、无污染物,选择时应兼顾其他观赏价值,如梧桐、国槐、玉兰、柿树等。

(3)行道树栽植在道路两侧,以遮阴美化为目的的乔木树种。一般来说,行道树应树形高大、冠幅大、枝叶茂密、枝下高较高、发芽早落叶迟、生长迅速、寿命长、耐修剪、根系发达不易倒伏、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等。常见的有悬铃木,樟树,国槐,女贞,白蜡,银杏等。

(4)花木类一般指观花、观果、观叶及具其他观赏价值的灌木类的总称,这类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最广。观赏灌木如榆叶梅、腊梅、木槿、苦楝等,观果类如火棘、海棠、凌霄、石榴等。

1、地被植物应用不突出。

人民公园的地被植物的应用不很突出,很多都是春季长出的杂草;草花类地被植物的应用较少;水生植物的应用几乎没有,或是生长不良;植物的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缺乏主调树种。

树种虽多,但缺乏主调树种,重点不突出,显得杂乱无章,难以体现该园的造园特色。

3、空间层次感不明显。

新乡市人民公园园林植物色彩欠丰富、变化度单一、空间层次感淡薄是其突出缺陷。调查发现,人民公园内园林绿化植物空间层次感不突出,栽植层次不明显,如滑冰场四周缺乏高大的乔木,大型玩具区、鱼岛缺乏地被植物等,尤其是在一些空旷的地方和成片的大树下面,存在不少黄土裸露的地方,如办公院东柏树林和南门东柏树林.公园内大面积的河面、湖面没有水上植物的配置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4、乡土树种应用不够。

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能形成地方特色景观,而且成本低,适应性强,易成活,对土壤选择不高,栽植养护方便。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营造中,乡土树种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降温遮荫方面的能力更强。但是在人民公园却大多以外来树种为主。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应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树种为主,谨慎引进外来树种,合理使用在本地已成功驯化的树种。乡土树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价格相对低廉又能突出地方特色可大大减少因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不必要损失。在豫北地区可以采用的乡土树种有石榴、毛白杨、白榆、刺槐、杜仲、臭椿、桃、白蜡、国槐、泡桐、杨树、腊梅、青桐、木槿、紫薇等.常绿的有侧柏、女贞、塔柏.在充分运用乡土树种的前提下,积极引种,增加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通过调查了解,人民公园应用的乡土植物:木槿,榆树,苦楝,月季,垂柳臭椿,石榴,栾树,枣树,构树,山楂,黑麦草,狗牙根,鸢尾,刺槐,乌桕等。

公园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公园建设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现代的公园设计更加关注人性化,强调人的活动与需求,主张依据人的活动需求与心理来进行公园的空间形态布局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律和环境心理,这样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满足各种人群需求的高品质公园,本文以焦作市龙源湖公园为例,浅析了人的行为规律与环境心理在公园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环境心理公园设计龙源湖公园。

行为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等)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的)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运用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及人们对环境的反映,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行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师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公园设计者不仅要抽象地关怀人,更应该关怀具体的人,依据不同特点的使用者,为他们创造满意的环境。

龙源湖公园为焦作市的一个综合性公园,整个公园以龙源湖为中心,周边设置有入口广场、大面积的草地、亲水平台、雕塑小品、健身器材等各种游憩场所和服务设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以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市民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

一、市民的行为、心理特点1.1市民的心理特征。

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开放场所,其容纳的人群具有大量性、复杂性等特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园里的人群进行分类,再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公园里的人群按其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是公园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他们到公园里来可以进行一些日常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老年人举办的文艺活动;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所以会在闲暇时间和家人到公园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充满活力,对他们来说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和开放性的空间都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多是由家长带领着进行一些活动。

1.2市民的行为规律。

市民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按活动特征可分为独立性行为、群体性行为和公共性行为。

独立性行为是指人作为个体,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不联系而发生的活动。在公园中,主要体现为一个人单独在公园里进行的活动,如一个人散步、休息、锻炼等。此类活动往往需要较安静、隐蔽的空间。

群体性行为是个人处于小团体中所产生的行为,是群体内部发生的活动,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在公园里经常出现的群体活动主要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团体自发开展的体育活动(如广场舞,打羽毛球、踢毽子等活动),这类活动就需要有大面积的开场空间。还有的人会选择在公园里举行生日聚会、野营野炊等活动。

公共性行为是人处于更广泛的群体内发生的活动,这类活动往往需要更大的活动场地,如车展、集会等活动。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园里人群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公园设计时,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到对人们公共性、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舒适性的满足,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以适应人们活动行为的复杂性。

二、龙源湖公园不同空间的行为心理分析。

2.1入口广场。

龙源湖公园的两个主要入口为西入口和北入口,这两个入口的空间均为尺度较大的入口广场,是龙源湖公园空间的最初组织形式。广场地面铺装平整、视线开阔,是一个具有多种潜在功能的场所,可以举行群体的主题活动,可以和朋友闲谈,也可以充当一个观看者的角色,欣赏其他人的活动。

通过调研,在广场上活动时间最长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某些群体举办的主题活动,如舞蹈学校举办的舞蹈表演、大学里某些社团举办的一些活动等,这类活动往往会引起市民的围观,活动本身也需要比较大的场地,再加上要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力,所以会选择在入口广场这种有标志性、开敞的空间。

二.许多轮滑爱好者会选择在入口广场轮滑,多为父母带着孩子;周末的时候,还会有许多人在这里放风筝,这类活动行为之所以会在广场上发生,主要是因为广场场地平整、视野开阔。

三.许多老年人会选择在广场上抖空竹、甩长鞭,也有一些喜欢书法的老年人会带着自制的工具在广场的地板上写字。

2.2滨水空间。

水是龙源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源湖水域面积为700亩,是龙源湖公园内重要的开敞空间和自然要素,公园里的水体有利于改善小气候、美化环境,增加活泼情趣。

在进行公园水体设计时要使水体成为具有辐射力的核心来组织周围的空间,满足水体空间的可达性原则。同时,由于水只是从平面上进行空间限定,保证了人们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渗透感。

1.可达性。

龙源湖水面是整个公园的核心,处于公园的中心位置,在公园里活动的人群无论处于公园的哪个地方都可以看到水面,另外,湖面上的栈桥联系着公园的东西两部分,大大提高了水面空间的利用率。

2.亲水性。

人人都有亲水的天性,在进行水体空间设计时要尽量满足人们不同的亲水性行为,如散步、休憩等轻度的亲水性为;嬉戏、感受等深度亲水性为。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水的沿岸布置不同的设施为这些活动的发生提供可能。

龙源湖公园的水体空间设计丰富,基本上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公园东入口的水面上设置有伸出湖面的平台,且平台形式各异,部分平台的端部被设置成船的形状,置身其上仿佛就置身于辽阔的湖面上泛舟,提升了亲水空间的趣味性;西入口的湖面上有一条贯穿湖面的栈桥,栈桥两侧都等距离的安放有休闲的座椅,很多市民会选择在这里闲谈或发呆;湖边还设置有林荫道和面向湖面的休闲座椅,满足人们散步、休憩等亲水性行为;湖面的有些部分还被设计成了深度亲水空间,通过在水边安放比较大型的石块,为市民提供了可到达水面的平台,在调研时,很多市民在湖边钓鱼、嬉戏。

3.安全性。

度,并在路与水面的交界处通过地面铺装等创造明显的分界标志,同时保证水面距湖岸的高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以满足人们的安全心理需求。

2.3绿地休闲空间。

绿地休闲空间往往处于主要交通线的旁边,具有较强的可达性和开放性,同时通过植物的遮挡,又具有一定的依托感和私密性,这些空间相对于广场来讲更加安静,很容易建立领域感,且在这种没有具体功能性的场所,能让人的行为更随心所欲,聊天、看书、晒太阳,或者仅仅是看看草坪上其它人都在做什么,这是充满了生活情趣的空间,也是最能体现人的行为心理的空间。

龙源湖公园的绿地休闲空间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高地上,整体由大片的草地、高大的乔木、精心设置的各色花卉以及曲折的林间小路组成。这种空间支持各种类型的活动,有一个人独自看书、散步、休息的独立性活动,也有生日聚会、野营野餐等群体性活动。

型聚会等活动时,往往会选择有树木遮挡的私密性较强的空间,因此也体现出了领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空间泡泡”,两个互不认识的活动群体在选择活动场地时就会自动隔开一定的距离,这就形成了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活动人群基本上等距离分布的行为场景。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他高度概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人的介入,赋予了环境景观的灵魂。针对公园设计,就应该从公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反应公园环境景观空间和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的互动关系。

一个公园的活力取决于其对人群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是否适宜人群的活动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满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环境景观设计。当然,改善环境景观,满足人的需求,也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因此我们既要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也要努力去适应现存的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4】韩秀茹.城市公园中休闲空间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6。

公园调研报告

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市旅游局和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就如何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建设地质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总体思路、目标定位、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参阅。

据历史记载,我市境内的黄河故道为秦汉时期黄河河道,现经8个乡镇办事处,长约70公里,面积约13万亩。其中,先锋路街道办事处辖内的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目前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的黄河故道,占地面积近亩,公园内沙丘起伏,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栽植的10000余株古椹树,郁郁葱葱,多种灌木类野生植物杂生其间,黄河故道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是春季踏青、夏季采摘避暑、秋季登高、冬季寻古访幽的良好去处,具备开发为生态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启动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精品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从管理体制上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土地为郭堤村集体所有,土地和椹树由村民承包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由台商进行投资开发,后因台商资金不足等原因,开发未能继续。古黄河开发公司接管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该公司系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统一开发,从开始着手土地、椹树承包经营权的接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但客观上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体制还未真正建立,存在产权、经营权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从产权上看,园内土地、椹树产权属村集体,而基础设施产权却一部分属先锋路办事处,一部分属古黄河公司;从经营权上看,公园经营权属古黄河开发公司,但园内土地、椹树的承包经营权却属村民。这种多头所有、多头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园的发展。

(二)从规划编制上看。规划是建设的基础,今年4月初,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国忠院长对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进行了资源考察,拟委托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规划编制是今后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这项工作进展较慢,规划编制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抓实,加快推进。

(三)从基础建设上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先锋路办事处和古黄河开发公司投资近300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开展了古树保护、水渠开挖、沙地保护等工作。前段时间,先锋办事处会同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开展了园外旅游公路、园内水渠引水工程、停车场、园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园内滑沙、戏沙、亲水等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积极努力,前期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建设是最基础的,是低层次的,与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标准还相差甚远。

(四)从市场营销上看。包装推出了郭堤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招商项目,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烟台旅游北交会等旅游投资洽谈会、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项目推介。先后邀请了国家科技部创意研究院文丰院长等专家、港中旅等旅游投资机构以及数十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为尽快启动该旅游项目,近期举办了“首届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椹果文化采摘节”,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合举办了“采摘节”开幕式和文艺演出,采摘节期间约7.5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推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深远,抓好市场宣传营销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临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突破口。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相关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景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新突破,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目标定位。力争到,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占地面积3000亩,集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温泉养生、沙地健身、特色竞赛、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等区域内“老百姓的度假天堂”、“自驾游的快乐营地”,年接待游客实现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元。

三、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创新。针对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制约发展的现状,成立专门的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在市旅游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地质、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的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便于推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和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景区开发机制创新。以公园旅游资产或经营权出租费用为资本设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司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合资、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开发机制。三是景区运营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专业旅游管理机构,以联营、出租、托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景区的管理、营销,走政府与企业协作,智本与资源结合,企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一体的路子。

(二)坚持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旅游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近几年,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坚持分期投入、逐步推进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建设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景区,还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主要用于规划的编制、项目手续的申办和交通、水、电、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手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会极大的增加项目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像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好旅游项目招商,想方设法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向上级争取无偿资金和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四是鼓励引导本地企业、社会资金投向公园开发项目,动员各界人士尝试采用“认领古树”等办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三)坚持突出自身特色。特色是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应突出“四个特色”,打响“四个品牌”。一是突出“沙漠”特色,打响“秦汉沙漠古河道”品牌。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与周边的黄河故道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完整保存了起伏的沙丘,连绵起伏的沙丘使人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面积之大,保存之好为周边数百公里所罕见。因此,无论是在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规划》时,还是在项目建设中,都要突出这一特色,从而实现与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项目建设要体现“亲近自然、放飞心灵”的主题,开设沙漠观光、沙地排球、沙地足疗、滑沙、嬉沙等项目。二是突出“休闲养生”特色,打响“明清颐寿椹果园”品牌。当前,旅游业已由原来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因此,项目开发要大打休闲牌、养生牌。开展“椹树祈寿”活动,大力宣传“百年椹果”的养生作用,使“要养生、食椹果”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也要突出休闲、养生特色。如温泉开发、度假区建设等。以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现在的公园边缘区域建设与公园风貌和谐、特色明显的度假区和室内温泉洗浴设施,同时也可在适当地段开发露天温泉,营造一种在软软沙土地、郁郁椹林中享受温泉养生的环境。三是突出“群众”特色,打响“咱老百姓洗得起的温泉”品牌。温泉和度假区建设既要有高端产品,同时,更要走平民化道路,以“让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温泉”为市场定位来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四是突出“文化”特色,打响“名人”品牌。在挖掘文化附加值上下功夫,提升景区内涵,这也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有效手段。临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等。临清还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书画之乡、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与临清有渊源的名人甚多。要充分挖掘、利用名人效应,把名人文化与百年椹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涵,起到以文化促旅游的作用,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坚持做好市场营销。目前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还不高,今后在景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一是继续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椹果文化采摘节”、“山东沙地足球年赛”等等,邀请专家、领导、媒体、演艺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提高知名度,聚集人气。二是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设计景区宣传口号,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客源市场。目前聊城、冠县、高唐、夏津都在做黄河故道、温泉旅游项目,特别是冠县、夏津的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地的资源尽管类似,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要与这些市、县加强合作,形成同类资源的多元产品,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国内著名的鲁西黄河故道旅游线、鲁西温泉旅游线。

(五)做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一是开发农家乐旅游,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村落间,借助景区的人气,促进农家餐馆、农家旅店等建设。二是做好椹果、农副产品等的深度加工,生产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或在固定位置,组织农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公园调研报告

公园位于武汉市汉口西南隅,南界解放大道,北临银松路,是武汉市大型公园之一。

武汉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公园。绿地率91%,名木古树140株。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中山公园周边是居民密集区,它所处的解放大道是汉口的交通要塞,高路段人车流量巨大,中山公园的介入,为孩童提供一个嬉戏玩耍的自然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消遣时光,方便自由开展社区活动的场地,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空气清新的自然之地。

武汉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武汉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一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7年收归国有,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汉口中山公园”。1929年改造后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公园”,即现在的武汉汉口中山公园。2001年,武汉市政府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整修,并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发展至今,其间经历过数次扩建,面貌巨变,但基本保留了建国前的园艺格局,公园新的规划,通过水系及空间布局的梳理、植被修护、场地铺装、景观雕塑及休闲娱乐小品等设计,从二维与三维向度刷新了公园的整体面貌,使公园既保持着历史文韵的儒雅,又焕发出现代生命的活力。

a)功能分区中山公园分为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有中山门、棋盘山、留春湖、迎辉亭、映霞亭、龙桥等景点,为一些清心养神之地,在这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中区以胜利、和平为主题,以现代风格表现二十一世纪的风貌,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张公亭、胜利广场、音乐喷泉等景点;后区则是供儿童玩耍的游乐场,三区功能分区明确,在每个区域单位内布置布置相应的服务设施与标志性景点。

b)空间组织保持着中国古典式园林布局,通过既有的形态元素,以中国古典园林堆山、叠石、理水等营造手法,丰富场地形态,通过亭、台、岛、桥、山、水、输等景观要素自然地将整体空间划分,以不同的地面铺装交待交通流线,引导游览路线。绿草茵茵的人工坡地、登高望远的高地与亭台建筑形成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的视觉审美效果,扩大景观欣赏视域。

1)公园的南入口庄严肃穆,以西式建筑的风格展现出来,入口处理简单,为一个半圆形的广场,大面积的铺地空间,仅在广场中心对植两棵法国梧桐,法桐前将花卉摆设成半圆形,这样简单的处理手法,一方面给游客带来足够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公园庄重典雅的氛围。公园的北入口则采用中国古典的建筑形式,牌楼式的入口,并题有“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大面积的红色色调,门后掩映着常绿与落叶的林木,给公园增添了活跃的气氛。南北两边入口风格截然相反,与前后区的景点风格也有些冲突,但由于历史的几次修建,这种差异性已渐渐的得到人们的适应。

a一级园路:联系全园,是公园内大量游客所要进行的路线,道路两旁充分绿化,宽度4~6米。b二级园路:是一级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道路宽2~4米。c林荫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客更深入地到达园内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1米,如山上、水边、疏林中的道路,多曲折自有布置。

公园园路分级明确,道路通畅,曲折有致,在适当地方设置一定的活动广场,有效的解决了动态活动与静态休憩的需求,最终有效的引导游人在公园中的游线行进。

1)公园中心胜利广场是公园主要的人文景观之一,设计师采用减法设计,创造出广阔的活动空间,中间标志性的构筑物为张拉膜结构,索膜顶棚洁白素雅、简洁灵动,充分展示了新技术与艺术结合产生的现代美。广场周边空地成为市民各种演出活动的聚集所,这些开敞性的公共空间强烈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参与其中,成为公园的焦点之一,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里交流、渗透与融合,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一个多元性的精神场所。

2)步行道一侧倾斜的“红辣椒”充满了自然生趣,唤起远离乡村、不事稼樯的都市人对田园风光、泥土气息的美好回忆,其饱满的形态、鲜艳的色彩也吸引着天真活泼的孩童们,成为他们嬉戏玩闹的活动之所,“红辣椒”更像燃烧的烈火点亮了城市的天空,使习惯了城市灰暗色调的市民耳目一新,这里的雕塑大多都有着它们的历史,记载着这里的兴衰过程,使得整个景区的历史文脉得以显现,又使其发挥现代使用功能,使公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审美心理的需求。

1)张公亭1933年为纪念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而建。亭高19.6米,6层石混结构,大气端庄,具有以圆形和穹顶为特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亭内设有张之洞生平业绩展览,为公园的重要人文景观之一。张公亭与中国古典式亭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张公亭周围灵动的湖水以及人工堆砌的湖心岛将这一强烈差异打破,一方面,岛的存在使一览无余、波澜不惊的水面变得蜿蜒曲折、细腻柔美,丰富了水域景观,另一方面,岛、亭的“闯入”以及湖岸树木的遮掩成为视觉路径上的“障碍”,迫使游人在此停顿、调整视线后再以新的眼光欣赏异国风格的建筑避免了不和谐的视觉印象。通过巧妙的组合,典雅秀丽的中式亭台、朴素新奇的碉楼伴着婆娑的树影和谐的消失在悠悠碧波中,使游人在闲庭信步的游乐中不断激发心中的历史文化情感。

2)树木园内树木栽植比例适当的常绿树种,不论雨雪风霜,园内总是生机黯然,同时间杂各种落叶树木,春夏时节万木苍翠蓊郁、绿荫生凉,秋冬之际,又自有一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荒疏之美,裸露的枝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视空间,阳光穿过枝条在地上形成的投影抽象而极具形式美感。同时,树木又是实现空间围合、加强空间联系的载体,公园北端浓密的树林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宁静的茶轩与喧闹的过山车游玩区分离开来,树木强大的吸音能力使得动者任其动,静者任其静,二者互不干扰,在空间处理上是极为精妙的一笔。

一个好的公园设计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客的游憩和娱乐的需求,并合理有序地组织游客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公园功能的分区又须因地制宜,结合各功能区自身的要求,以及各功能区相互间的联系以及与周围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的合理安排后进行分区规划。

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特别是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手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市城乡规划局于20xx年8月8日-12日,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桃源、台中、嘉义、高雄、台北等5市,参观了台中园道公园(草悟道公园)、都会公园、秋红谷景观生态公园、桃源虎头山公园、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园等,拜会了天下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绿色工厂有限公司、桃园风景区管理处、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等机构。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台湾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台湾地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从其选址、设计到施工各层面、各阶段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体现都市居民对自然环境、休闲游憩的本源需求。具体到规划设计层面,一是强调生态修复。如台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覆土绿化建设成为公园广场,占地约2.5公顷,可供人登高远眺城区;二是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建设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湿地环境,坚持保护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为蜻蜓、青蛙、鱼虾、乌龟等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都会公园的乌龟池,虎头山公园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预先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划界保护,在新建各项配套设施时也尽量避开原有树木。如虎头山公园以木栈道替代传统水泥路面,树屋建在人造仿生树上,而非建在既有乔木上。如台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园(暂定名)施工现场就有用护栏将保留的树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适地适树。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乡土树种,让人留住乡愁,体现文化特色。

2、因势利导、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势利导是台湾公园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适势而建公园,具体表现为利用城市边角地,或近期难以综合开发地段进行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因地设计、因势建设,并很好的与周边用地协调互融。如台中市市中心的秋红谷公园,该地块原为开发项目开挖基础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项目无法实施,经研究建设城市公园,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势营造出市中心独特的下沉公园景观,获世界卓越建设首奖。

3、经济适用、强调功能优先。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都坚持功能优先的指导思想,彰显了经济适用的朴素观念。公园的景观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坚固耐用和便于维修为基本原则,没有大面积的运用大理石,以石块、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树种选择也以地方树种优先,并且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在公园设计中尽量利用了现有设施或树木,而不是夷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设,结合地形地势的设计与建设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二)注重细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适宜、注重细节。

适宜的尺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是台湾地区公园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无论在宏观的功能分区,还是落实到空间的建构筑物、广场等,都符合人视和行为的体验尺度,并没有庞大的入口大门、中心广场、景观轴线等,无处不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景点空间塑造上,同样的地块内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颇有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韵味。沿着园道,每经一处小桥、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种功能和景观便闪现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基于适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台湾的城市建设,在公园景观设计及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文中公路花园内景观细节,台中市绿园道铺地嵌入的动植物图案,台北美术馆外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大厦入口部位的垂直绿化等等。

2、传承文化、营造特色。

多种人文、自然、艺术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台湾公园中多有体现,特别是台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草悟道公园北起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到台湾美术馆,全长3.6公里,宽50-100米不等。

公园内部采用了分段分区设计思路,每一段是一个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不同主题。自北向南分别为自然科学、行为艺术、开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戏交流、体育健身、主题雕塑、书法艺术等主题。一条纵贯公园的步行系统--即“园道”串联了绿地广场内的各功能和主题分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普通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1、交通组织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级配较合理,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仍然拥有比较好的行车体验。另外在道路交叉口处理、红绿灯设置、较窄处人行道处行道树的处理等方面都以优化交通组织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车、摩托车的混行时常出现,带来的便捷感受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点和充电站(桩),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园林绿化系统完善。

按照500米建绿的要求,布局了各类公园、街头游园、绿化广场、滨河绿地等设施,并注重采用绿道将各类公园设施串联起来,且结合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了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交通等各类设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3、服务设施均衡便民。

药店、超市、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们平时以摩托车出行为主,步行的距离大概在15分钟以内还可以接受,当超过这一距离就会觉得不方便)。这种均衡便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丰富的支路网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密的支路网提供了更长更多的临街界面,同时也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交通可达性。

(四)倡导公众参与,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计划。

地方协会(发展促进会)、公众自发参与都市规划建设、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广泛的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可能,让城乡再现活力。如20xx年起,开始实施了“公共空间艺术再造辅助计划”(“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旨在鼓励艺术家与社区合作,以艺术为平台,与居民共同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镇改造提升中,注重将艺术家工作室采用评审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乡人气与活力,统筹拓展开发文化创意类产业项目,促进永续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看到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之外,也存在诸如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大宗土地统筹开发的难度加大,导致城市空间景观整体性不强;相邻地块建筑风貌、形态、退界等难以协调统一;虽有沿街骑楼,但是还存在贯通性不够,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二、对我市城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几点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结合宣城实际,针对我市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1、保护自然山水本底。台湾地区的公园水面普遍均面积不大,缺乏亲水性公园,与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殷村水库等水面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梳理基底现状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对道叉河及两岸进行梳理,在中央公园南部结合道叉河整治建设湿地公园,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设自然生态景观轴。在绿化种植中,适地适树,鼓励采用乔木类乡土树种,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细部设计,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手法,做到自然质朴。

2、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台中园道公园建设处处充满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园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作为城市文化轴线,位于新城区和历史文化老城区的交汇处,在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辟设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央公园北部应结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采用体现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灯、公交站台、座椅、环卫设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载着记忆的古树,以及熟悉的来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艺,做到与市民互动,体现文化铸魂。

3、着力完善游憩设施规划。以满足各年龄层次普通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公园中设置供人们休憩、观赏、玩耍、运动、聊天、放松的各类活动场所,结合游憩特点设置高密度使用区、中密度使用区、低密度使用区,如高密度使用区可设置观影广场、景观水面、户外剧场等多样性游憩设施及人文活动空间,中密度使用区可设置生态养生池、阳光草坪、健行步道区等,在低密度使用区设置生态保育区等等,结合绿化设置体现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注重绿化景观层次性、串联性。

4、加强周边地区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协调两侧用地开发,注重产业、商业业态的引导,如可借鉴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等操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周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强两侧建筑风貌管控,明确建筑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体控制引导内容。如在景观轴线两侧明确居住建筑应以多低层为主,采用灰色调等要求。

5、通过中央公园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引擎,带动轴线两侧开发建设以及老城区的规划更新改造,着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适当留白,预留“多余空间”。在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可结合现有建筑如厂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区留白,充分预留展示展览、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广大市民与公园规划建设永续“互动”。

公园调研报告总结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公园调研报告

“农村法治文化公园”是通过在农村现有自然、休闲、娱乐环境或农村相关生产生活设施中,因地制宜地植入法治元素、增添形式多样的普法载体等方式,将严谨的法理演绎成通俗易懂且为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广大农民在休闲中感受法律,在娱乐中领悟法理的农村普法崭新形式。

“六五”普法伊始,__市积极探寻新时期农民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20__年,该市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全市18个乡镇23个行政村,通过添置各类材质的法制宣传长廊、法制温馨提示牌,以及在灯箱、文化墙、吊旗上植入法治元素等形式,打造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将农村普法与基层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形式完美结合和展示,与市依法治市办深入推进农民普法、创新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的思路“不谋而合”,10月底,市依法治市办在__市举办了“法律进乡村”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会,推广了__经验,全面启动了全市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截至20__年9月,全市共建成规模不等的各类农民法治文化公园85个(其中__区__个、__县__个、__市34个,__县11个、__县8个、__县8个)。拥有大型显示屏15个,法治舞台23个,法治壁画、文化墙49个,法制宣传栏335个,法制吊旗、法治灯箱、温馨提示牌、大理石标识等各类设施共计227个。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坚持“以农为魂、以村为体、自然朴趣、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突出工作主线,狠抓工作结合,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农村普法、农民学法、基层法治建设打造崭新平台。

品牌是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__市在抓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寻求在农民普法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统筹规划,确定方向。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18个乡镇(街道)的司法所长到示范村——__村观摩学习,由此推动“农民法治公园”在全市应运而生。二是汇集民智,准确定位。20__年初,__市依法治市办深入乡镇就“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突显什么主题、达到什么效果、怎样合理布局等问题共同进行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案,落实责任,推进“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深入发展。三是多方筹措,有效推进。__市积极探索建立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依法治市办主动加强与财政、民政、林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利用市直部门帮扶资金、省市项目争取资金、群众自发投工投劳资金、企业法人捐助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帮助各地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从而调动了各乡镇、村的积极性,保证了“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顺利推进。

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中,各地围绕“宣传”和“服务”两项职能,契合农民法律需求,通过各类宣传载体的添置,多形式嵌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法律小故事、法治名言警句等,全面丰富“农民法治公园”建设的内容。一是巩固传统阵地。注重亲民服务的传统阵地建设,着力发挥农村法制宣传栏的功能作用,及时更新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并赋予法制宣传栏以文化特色。如__建有炭烧木法制宣传栏、竹制宣传栏等。二是建立新兴载体。注重电子显示屏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功能多、更新快、易操作、形象直观等特点,着力发挥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强大功能。三是丰富宣传形式。创新工作理念,通过制作法治壁画、法治灯箱、法治短语温馨小标志、法治文化吊旗、法治文化雕塑等形式,吸引广大村民的注意力,增强学法的趣味性。

公园建设中,各地始终注重“三个结合”,切实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借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之势,在各类固有设施上植入法治元素。如____村公园在“亮化工程”的灯箱上植入计生、禁毒等法律法规、在路灯上树立法治吊旗;__县__村公园的景观石、花岗岩上刻有“法治文化广场”、法制宣传标语等字样,让法在“美好”建设中起到“红线串珠”的效果,让法治与美好相得益彰。二是结合“民主法治村”建设。将“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创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硬性要求,推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三是结合“法律进乡村”活动。把开展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演出进乡村的系列活动场地重点选择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着力发挥“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扩大宣传。如__市在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开展“20__年法治文艺演出进村、进社区”巡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是我市“六五”普法期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也是我市“六五”普法工作的主要品牌。然而,在实践中也还存在着诸如标准不高、发展不平衡、推进艰难等问题。

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难以达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共识。

二是宣传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一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标语式、口号式宣传过多,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僵化,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三是保障难以到位,动力不足。因普法经费有限,建设“农民法治文化公园”的投入,主要依靠“化缘”的方式解决,导致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动力不足。

20__年,我市提出了积极争创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城市”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应是争创工作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园建设覆盖面、提升建设水平,最大化地发挥公园的功效,让法制宣传与法治文化更好地塑造、引导、惠及农村和农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按照省关于项目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农民法治文化公园”项目保障,将法治元素纳入“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二是牢固树立先行一步的“前列意识”,勇当“排头兵”。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亮化环境、有序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实现到“十二五”末,全市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法治元素覆盖率达100%。

一是建立工作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法治城市创建相符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长效机制,从设施、人才、经费等方面为公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二是健全考核制度。建立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机制,同时借助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硬性”,加大“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在法治宣城建设和“六五”普法工作中的考核权重。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将农民法治文化队伍的工作情况纳入“法治城市建设”、“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探索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系统行业内部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机制,激活农村法治文化的创造力。

普法依法治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职能,与涉农法实施部门主动联系,建立责任明确、职能整合、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强力推动的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大联动”工作体系;加强与文广、教体、文学、艺术等部门和团体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发挥舆论和文化的宣传导向作用,支持和鼓励开展农民法治文化、法治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四)形成特色,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一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阵地。从地域差异分布上看,无论是依山傍水、草原湖畔还是平原丘陵,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及文化塑造方式,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建设也应“顺势”而为,避免千篇一律,要注重研发为农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治文化载体,增强农民对法治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重视建设志愿者队伍。积极整合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各类法律服务志愿者、法制宣传工作者、法制新闻工作者以及基层法治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等各类人才资源,不断充实基层法治文化宣传力量,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三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在公园举办各类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普法成效。利用春节、中秋季等传统节日或农闲时节,依托农民法治文化公园,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书画展、法治电影、法律咨询等各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文化的细胞浸入百姓的心田,起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

公园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绿地系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邯郸市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绿化作用、植物配置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改善和优化邯郸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为此,我调研了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赵苑公园以及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公园,并对其绿化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够靠自己浅薄的知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关键词]公园绿地现状;绿化植物结构配置;邯郸市;大名县。

概论。

城市公园绿地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是如何发挥功能的,首先应该掌握其绿化植物的结构组成。通过对邯郸市公园绿地的实地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公园绿地的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结构提出进一步优化的措施,促进其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水平的提高,对邯郸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具有特别的意义。

城市公园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因此,通过对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赵苑公园以及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附属公园绿化系统的实地调研,并结合调研时拍到的照片,对邯郸市城市公园绿化系统进行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现状分析。

一、公园绿化系统概况。

(1)滏阳公园作为邯郸早期的公园,总体规划以自然山水为骨架、植物造景为特色,是一座集文化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植物空间立体配置和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营造出物种多样、景观精美的生态园林效果。目前,公园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6万余株,绿化覆盖率达到74%。近期又对公园进行了增值植物,共栽植25个品种的各类植物2400株,其中引进新品种6个。通过完善植物配置,一幅品种多样、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呈现在游人面前,实现公园绿化提档升级。

(2)龙湖公园园内栽植各类植物1.6万余株,建有造型各异的桥梁12座。同时完成了由大型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三部分组成的夜色阑珊水景等项目。

(3)赵苑以园林作骨,文化为魂,将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园林为载体充分展现。昨日记者获悉,赵苑的植物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文化景观建设将成为建设重点。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历史文化公园,赵苑以赵文化为核心,融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于一体。槐树、杨树等北方特色树木,油松、白皮松、玉兰、银杏等名贵苗木尽览眼底;合欢、紫葳等观赏花,枣树、枸杞等果树争奇斗艳。置身于赵苑,郁郁葱葱的树木,娇艳欲滴的鲜花,波光粼粼的湖水,精巧怀古的建筑,让人应接不暇。

(4)大名县石刻博物馆是以邯郸石刻文化遗存为主题,以实物、图片、图表、拓片、文字、影像等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系统反映了邯郸地区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艺术。因此,博物馆所在地的公园绿化设施则是以辅助博物馆为主要目的,在植物配置上以常绿植物为主,使建筑小品,石碑等在绿色中若隐若现。

二、分析。

从现有这四个公园绿地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植物的健康状况是公园绿地的重要指示,它反映了对现有植物的养护水平,指示了植物是否适合现有的立地环境,在经营管理上是否需要加强。邯郸市公园绿地绿化树种整体健康状况较好。一个绿地只要有两三种植物枝条干枯,整株频死,甚至死亡,该植物的观赏价值不仅丧失,还会影响整个绿地的景观,所以数量虽然不多,但值得重视。

(1)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分析1.1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分析。

城市公园绿化植物的水平结构,可分为行道树、绿篱草坪以及绿篱、乔灌木与草坪的混合结构等。通过对其水平结构的分析,科学地确定绿化树种的重要性指标,才能从深受环境条件,人文行为习惯和绿化政策影响的绿化现状中,了解人们接受这些绿化树种的程度和确定它们的重要性程度。本次调查的四个公园绿地总面积2516.4亩,其中,滏阳公园360亩,龙湖公园41.7亩,赵苑2100亩,大名县石刻博物馆14.7亩,由于草本植物的个体数量难以统计,仅对乔灌树种进行统计。根据调查在众多的绿化树种中,乔木中以白皮松的密度最大,其次依次为垂柳、银杏、圆柏、国槐;灌木中的珍珠梅、榆叶梅、凤尾兰等植物的密度较大。

1.2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

所有的乔木、灌木、藤本都分布在一定的园林绿地里,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其结构形式影响着绿地的功能及稳定性。本次公园绿地调查,乔木树种73种,灌木树种58种,乔灌“种”数比为1:0.79。藤本植物也是城市绿化不可缺少的树种,虽然邯郸市大力提倡垂2直绿化、立体绿化,但此次调查的藤本植物只有3种,占树种总数的2.31%。虽生长良好,栽植量大,但种类过少。

1.3植物群落的年龄季相分析。

植物配置时既想使绿地近期取得较好的绿化效果,又要保持园林景观的相对稳定,就要考虑好速生树与慢生树的比例。参照北方其他城市的经验,在今后的公园绿地建设中,应适量增加慢生树种的比例,降低速生树种的栽植数量。将慢生树种与速生比定为4:6较为合适。因此这四个公园都仍需努力。

树种的生长特性不同,绿化效益也不同,它们以自己特有的姿态、叶、花、果、枝、干、皮等给人美的享受。在邯郸市公园绿地绿化树种中,观花类有72种,且大多树种花期集中于春夏两季,而秋季甚少,观叶类44种,观果类26种,观姿类48种,其他观干、观枝类有16种。由此可见,邯郸市公园绿地树种观赏效果并不单一,在绿化树种配置上仍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公园绿化的现状问题2.1植被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由人造林育成的成片常绿树林,树龄一致,又处在幼龄阶段,仅由香樟、女贞和桉树三种树种,虽然有零星山茶、桂花、银木、云南樟、香椿、乌桕、水竹、绿竹丛等树木,但没有成片成带的落叶树及开花乔木穿插;因此,显示出树种单调、林相单一,林地群落结构不完整。树林虽四季常绿,但缺少春花、秋色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林冠起伏,没有风景林地应有的优美季相外貌景观。

由于造林时,只种植乔木,人工群落中没有形成下层地被、灌木层的合理组合;而且乔木种植密度很高,许多地段达到15-20株/100平方米,造成林下十分郁闭,加上地面大量落叶堆积覆盖,十分不利于下层花灌木、地被植物的生长。目前公园大部分山坡地面裸露,尤其是缓坡地段园路两侧,游人无序踩踏和落叶扫除,造成土壤板结、水土流失。

2.2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差。

缺少风景视线和景观空间的组织,缺少通过园林植物艺术配植形成的优美的植被景观。遍山茂密的树林,阻挡了游步道及景点的观赏远景和城市的风景视线;园路两侧视线不够通畅、没有开敞或半开敞的林中空地,使游人在主干道上行走,尤如一直在林中穿行,景观单调压抑。在公园主要出入口、主干道路口以及已建的风景建筑、服务管理建筑环境中,现状物的艺术景观。

缺少绿化景观垂直结构。

一、绿化改良改造。

绿化改造规划设计要结合邯郸市公园改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使绿化景观的规划布局、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初步设计中的景点设计、建筑布局造型风格及环境要求相协调。

绿化改造要合理利用现有的常绿林木,以及其它较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成片林相改造与重点植物配植相协调;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并注意配植具有当地气候生态特色的园林植物,形成公园的绿化特色。

二、群落结构调整。

进行林地群落结构的调整,对现有林木,根据立地环境、景观布局、人工群落设计要求,疏伐、择伐或就近移植;开辟林窗、林中草地、改善林下光照条件,补充景观效果较为突出的乔木树丛;在主要园路两侧及景点周围的林下,配植较为丰富的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良好的地面覆盖等等;通过以上措施,营造、培育数类各具特征的结构较为完整的人工园林植物群落,布局在公园不同地段,形成公园的季相色彩、林冠造型优美,具有稳定生态结构和良好生态功能的人工植被。

三、重点地段改造。

在公园各景点、出入口和沿园路,进行绿化配植,营造公园这些重点地段景观效果突出的园林植物景观。沿园路,开辟视线走廊,形成部分开敞空间,补充观赏价值高的园路树;在主干道路口,布置色叶,观花或造型树丛,形成敞幽相间、步移景移的园路空间景观。

对三个公园的建筑群,以及景点的风景建筑环境和公园出入口,以现有山林为绿化背景,进行重点园林配植设计,使绿化景观更好地衬托主体建筑,形成风景建筑和园林植物相结合的优美的风景构图,更完美的表现景点的意境主题,完善景点环境功能。

需要加强绿化结语。

通过这次的调研实习,使我们更加了解城市公园中的绿化系统,针对公园的不同功能进行植物的配置,使之达到公园主题与绿化相统一,同时,绿化是为了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的,因此,怎样达到最大程度的为人们提供一个惬意的环境是城市公园绿化的重中之重,这就更需要我们在对公园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绿化,使其不仅服务公园里打人群,更加能为城市的绿色贡献一份力量。

游湿地公园

今天上午,爸爸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去湿地公园游玩。

到了湿地公园,我们先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风景:那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飘浮;那松树哥哥的绿装,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

我们到了一座大桥的桥底,那河水,一经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许多种颜色,小野鸭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时时发出几声嘎嘎的叫声。

我们上了桥,这大桥是用一种石头做成的,上面刻着许多种好看的图案。我们站在桥上观赏湿地公园的美。那河水,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那一棵棵柳树,像是在风中跳舞;那许许多多的的花儿,在风中像是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跳舞。

我们来到一座假山,假山里有一个山洞,我和哥哥勇敢地进去了,里面不见得一点阳光,我们俩一直向前走到了出口,出口外就是大河,大河十分宽广。假山上的即可小松树像一个个孩子似的拥抱着像母亲一样的假山。假山旁有一个小型瀑布,十分美,我想它比庐山瀑布还要美。

湿地公园的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这些石头走上去可以按摩人的脚,于是我们光着脚走在上面,真舒服!

我们顺着石头路,前面就是一个沙滩,有许多人在上面挖沙,看谁先挖到水,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叫道:我挖到水了!我挖到水了!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这里都是人造沙滩,所以十分容易挖到水。

沙滩旁是一个大的荷花池,池里的荷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一朵朵荷花在风的吹拂下亭亭玉立。

我们要离开湿地公园了,她的美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河水虽不如漓江的水多,但好像更胜于漓江的美;那大桥,好像比卢沟桥更为壮观;那美丽的荷花时时让我想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美诗句。

湿地公园作文

20xx年的时候,政府新建了一座湿地公园,这个公园可受人们的欢迎了。

来到湿地公园的大门,一抬头就可以看见钢架结构的大门,那个大门可壮观了,上门镶嵌着led灯,夜幕降临的时候,灯亮了,把门照的无比辉煌,下面还会喷出迷迷蒙蒙的薄雾,犹如仙境。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d音乐喷泉,每晚七点半,一声长啸,金光闪闪的凤凰,腾空而起,冲向云霄。音乐响起来了,喷泉随着节凑跳起舞来,一会儿飞出道道银柱,足有十几米高;一会儿水花四溅,像树银花;一会儿水柱喷涌而出,千军万马,浩浩荡荡;一会儿细细的银丝,飘飘摇摇,娜娜多姿……看得我们赞叹不已。

继续往前走,看到一座雄伟壮观的桥横贯东西,上面行车辆,下面有拱形的桥洞,供行人行走。穿过桥洞,来到了运动区,哪里有宽阔的篮球场,有白色的沙地,有绿草茵茵足球场……在这里运动,其乐无穷。

湿地公园风景优美,景色怡人,如果你来到这里就会流连忘返。

湿地公园作文

在这个快乐的暑假里,我难以忘记6月20日在太湖湿地公园参加扬子晚报小记者外出采风的那一天。记得那天烈日炎炎,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气温高达38度!在中午11点时,我和妈妈就在准备水、遮阳帽、泳衣、毛巾等郊游用品。

11点40分,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的来到了学校门口集合,参加本次活动的小记者与家长大约共有80余人,所以小记者团老师也特意定了两辆空调大巴接送我们。

老师点完名,带大家上了车,一跨进车门,我听见了许多小记者都在享受般地叫道:“哇!好凉快啊!”我心里也是这么想。大巴终于开动了。一路上,我们兴奋地聊起天来了。有人在赞叹:“太湖可广阔了,相信那个公园一定很美!”有人期盼着:“我好期待去天然浴场玩水呀。”

在小记者们的谈天说地之时,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苏州太湖湿地国家湿地公园。

迈入公园大门,一座小木桥映入眼帘。桥下,一朵朵深粉色的荷花竞相开放,它们,带着我们走过一个被青藤完全覆盖的自然阴凉长廊,经过了广场,最后来到了码头。老师把我们分为两批,我在第一批。坐上了一艘古色古香的船,我好奇地往船周围张望,发现有好多黑色的、和一支钢笔差不多长的鱼儿,它们欢快地摇着尾巴,好像在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关注着太湖一切美好景象的同时,也不时有一阵阵清凉的风吹过我的脸庞。瞧!远处的芦苇荡随风摇曳,丛中还躲着一只鬼马精灵的梅花鹿呢!

遥看蓝绿色的湖水碧波荡漾,市场我们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群白鹅大部队整齐地排成两列,后面会落下些掉队的小鹅。大家看到这壮观的一幕,不禁拿起相机,挑好时机,按下了快门。

当船到岸后,我们第一批人来到了大熊猫科普馆。你知道吗?熊猫的居所堪称豪宅,临水而建的这座科普馆投资约400万元,占地面积约3900平方米,这是多少个我家那?馆内还设有室内外活动区各2个!我好羡慕大熊猫天天自由自在的国宝生活啊!你看,两只熊猫懒洋洋地正在睡午觉呢,它们趴在木头平台上,黑溜溜的大眼睛和眼睛周围的黑毛融合在了一起,让我误认为它们在目不转睛地盯着什么东西呢!

就在这欢乐的游戏后,活动结束了。

我觉得今天是特别充实而又快乐。因为我还长了许多知识,获益匪浅!

湿地公园作文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下午,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前往春天里的湿地公园。

清幽的曲径两旁偶尔能看见几株新柳,嫩黄色的柳枝柔柔弱弱地垂下来,像一头美丽的秀发。一阵微风拂过,柳树姑娘便一边梳理着长发一边向我们扶风走来,袅娜而又娇媚。空中不时飘下几片白如冬雪的柳絮,似羽毛如玉屑,轻轻洒落,轻盈而又飘逸。

“哇,大家快闻闻,好香!”一个同学面向不远处的公路,一脸陶醉地嗅着。真的,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们不禁向前跑去,原来是樱花!公路两边,两排樱花树高大而挺拔。枝干缀满粉嫩粉嫩的花儿,这花外粉内白。有的还是花骨朵,里面住着十余个明黄色的“花仙子”。开满鲜花的樱花树就像一群排列整齐的美丽姑娘,花枝招展地站在道路两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她们随风而舞,洒下一路樱花,飘出十里清香。

清风习习,我与同学坐在樱花树下的长椅上。低头一看,一朵不知名的花闯入眼帘。这花粉中带紫,紫中带绿。远看像鸢鸟的尾巴,近看像观音的莲花宝座,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它是整个草丛中最高的、也是最艳的,与旁边墨绿色野草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清风、弱柳、鲜花、绿草……那天下午,如诗如画的春天里,我和同学们就这样沉浸在幽静而清凉的湿地公园里。

游湿地公园

今天上午,爸爸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去湿地公园游玩。

到了湿地公园,我们先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风景:那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飘浮;那松树哥哥的绿装,让人感到大自然的美丽。

我们到了一座大桥的桥底,那河水,一经过阳光的照射,呈现出许多种颜色,小野鸭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时时发出几声嘎嘎的叫声。

我们上了桥,这大桥是用一种石头做成的,上面刻着许多种好看的图案。我们站在桥上观赏湿地公园的美。那河水,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那一棵棵柳树,像是在风中跳舞;那许许多多的的花儿,在风中像是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跳舞。

我们来到一座假山,假山里有一个山洞,我和哥哥勇敢地进去了,里面不见得一点阳光,我们俩一直向前走到了出口,出口外就是大河,大河十分宽广。假山上的即可小松树像一个个孩子似的拥抱着像母亲一样的假山。假山旁有一个小型瀑布,十分美,我想它比庐山瀑布还要美。

湿地公园的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这些石头走上去可以按摩人的脚,于是我们光着脚走在上面,真舒服!

我们顺着石头路,前面就是一个沙滩,有许多人在上面挖沙,看谁先挖到水,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叫道:“我挖到水了!我挖到水了!”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这里都是人造沙滩,所以十分容易挖到水。

沙滩旁是一个大的荷花池,池里的荷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一朵朵荷花在风的吹拂下亭亭玉立。

我们要离开湿地公园了,她的美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河水虽不如漓江的水多,但好像更胜于漓江的美;那大桥,好像比卢沟桥更为壮观;那美丽的荷花时时让我想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美诗句。

湿地公园,你比天堂还要美!肥城市高新区王西小学尹贻冬。

公园调研报告

通过成都百花潭公园的调研,了解城市公园的组织形式以及环境配置,熟悉城市公园的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以及公园设计原理,从而达到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做准备。

城市公园,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为“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娱乐、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公园因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受到普遍重视,如何营造宜人景观,发挥其应有功能,成为设计者追求的永恒主题。

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区浣花溪南岸,与青羊宫、杜甫草堂相邻。1953年开始建为成都市百花潭动物园,1976年改建为综合性公园,1982年开园更名为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公园得名于《蜀中名胜记》,诗人杜甫在此留下了“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名句。公园占地面积8.17公顷,主要景点有:慧园、川派盆景园、磊园、银杏广场、桂花林、船舫六大景区。

1、入口部分。

从百花潭公园大门进去迎面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沧浪桥,石桥上的浮雕以及廊景观是主要的观景点,桥下有水域。大门美观、气派大方,是仿古建筑。大门、石桥、廊形成了公园主要入口空间。

2、游园路线分析。

从该公园的平面图中可以看出不对称的平面布局、曲折蜿蜒的道路以及自由流畅的水体,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是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并且以园中园的形式构建全园。由此可知,该公园的园林形式属于自然式布局。公园采用分散式道路,所以人流也较分散,从而避免了人流拥堵现象。公园内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而小道则是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的视觉享受。此园路铺装以红色砖构成大的框架,以绿色砖为小单元重复穿插于其中,并配以黄色,使园路不仅实用而且美观。

3、山水布局。

从公园的整体分析来看,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溪涧。磊园中模仿九寨沟风景区诺日郎瀑布和五彩池秀丽风光,动静结合,别具一格,瀑布飞泻直下,气势壮观。

园中水体轮廓均为自然的曲线,堤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为自然山石砌成曲线或折线的驳岸。其水体均为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体会其中深远的意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