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精选5篇)

时间:2023-10-10 14:51:38 作者:XY字客 2023年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篇一

按照“预防为主、居安思危,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根据……教发【20xx】37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二、工作职责

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处置和部署学校内部特别重大和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预防措施

1、认真抓好师生的安全教育。

2、积极做好学校稳定工作。

3、高度重视学校危房问题。

4、加强学校网络监控和危化品管理。

5、努力做好学校招生、考试安全等工作。

四、应急措施

若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要及时赶往现场,靠前指挥,组织抢险救护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

1、成立总指挥机构,对事故进行全面指挥。发生突发公共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和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2、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迅速开展救治工作。传达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并注意落实各项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通报工作,确保信息畅通。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事故灾情按分类管理程序向上级报告,并将上级指示及时传达到学校基层。

4、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配合上级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严明纪律

若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实行14小时值班制,及时、准确收集事故情况,并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做到不夸大、不瞒报。全校教职员工要服从安排,勇往直前,不准退缩。对不履行职责、不听从指挥的人员,学校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给条例予严肃处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篇二

1、社区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由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__任组长,社区副主任__任副组长,社区成员、各居民组小组长、巡逻队队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领导、组织、动员全社区的防火救灾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值班室,由社区应急办__兼任办公室主任、报警员。

2、社区以居民小组民兵排为单位,成立防火应急分队,负责各组的防火救灾工作;社区以巡逻为主,成立社区紧急应急分队,综治专干和队长为负责人,负责社区防火抢险任务;以巡逻队伍成员为主,成立社区应急救防队,由社区主任__任队长,社区医疗服务站医生、各居民小组长、民兵为队员。

二、应急预案

1、预防预警:洪水灾害来临之前,社区广播应不间断发出预警和报警;社区各单位应确保通讯联络畅通,检查、补齐、落实所有的应急装备、工具等救灾配备,保证应急需要;领导小组向责任区的重点部位发生警报,通知做好撤离准备。

2、防火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应各就各位,各负其责,确保有备、有序、有效地领导、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全力投入防火救灾工作;紧急应急分队负责组织受威胁的居民撤离到安全位置,先人后物,确保人员不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各应急分队负责各责任区重点部位的疏散、撤离和监控,组织应急分队全社区范围内不间断巡逻、监控灾情,将损失减至最低。

三、装备保障

社区为各应急分队配备电棒20把,电筒20个,口哨20个,绳子50米,必要的急救器材、药物,由__负责联系社区卫生室;并确定军区__房管处为救灾集中安置点,由主任负责。

四、善后工作

应急结束后,应组织所有撤离人员有序回迁,修复水毁等设施,确保恢复生产和生产自救有坚实的保障,妥善安置因水毁而无法回迁的人员和家庭;组织灾后生产,对部分受灾严重,生活、生产有困难的居民和外来人员进行适当帮助,共渡难关;上报灾情,争取政府支持,确保生产自救工作顺利进行。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篇三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件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件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它明确了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编制应急预案是我国"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基础,我国《防洪法》、《抗震减灾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

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预案;各市、县政府也大都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截至2006年3月,我国己制订各级应急预案约2.4万件,基本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对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时间较短,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预案格式、内容雷同,脱离本部门实际;预案文档冗长,多则可达数百页,查询使用困难;不同层次、类型预案之间联接融合性不够,缺乏标准化交互程序;预案过于注重文本文件形式,而忽视培训、演练等预案管理内容;一些预案科技水平较低,先进技术方法应用不够。这些差距与问题在今后预案编制工作中应引起在意。

一是假定事件肯定发生。

制定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准备事件肯定发生,应急管理可能涉及到预防、应急响应和事后调查处理与整改,但应急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在应急响应阶段,即使是应急准备工作也是强调针对事件发生的准备。预防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但不是应急预案的特点、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是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严重破坏性。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在难以预见情况下突然爆发,而且具有扩展、放大和激变的潜力,一旦失控可由事件转化为危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形成冲击。应急预案的对象不是日常工作中紧急的一般性问题,而是用常规管理无法应对的不可预见和具有破坏性的顶级事件。

三是应急预案的重点是应急响应的指挥协调。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诱因复杂,形势多变,激化迅速,而且其时间和空间分布范围难以把握。几乎每次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活动都涉及到几十个部门、上百个单位,少则百人,多则数万人,还可能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境的复杂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次应急响应都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使这个系统能够快速、高效运行关键是多机构的联合指挥与协调。应急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是应急指挥的核心是控制。

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发展和演变是一个“能量”转换的动力过程。应急指挥的核心就是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尽早切断事故正效应链,采取常规与非常规措施,如紧急状态下的媒体导向和公共关系处理等,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件向危机方向转化,对己出现的'危机,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都控制在最低级别。

五是应急预案应覆盖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全过程。

根据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和近年来我国“一案三制”工作实践,普遍的认识是应急预案不仅注重应急响应活动,还应包括应急准备和应急恢复这两部分为重要内容,而且为了突出“第二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应急响应活动须明确划分为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两个阶段。

六是预案只写能做到的。

应急预案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原则区别。应急预案是应急、活动的具体指导,应急活动必须是以现有能力和资源为基础。动员现有力量和整合存量资源成为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未来建设目标和规划内容不应列在应急预案中。

七是强调预案的培训、宣传和演练。

针对预案目标与内容的培训、宣传和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在美国国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前言中提出“没有经过培训和演练的任何预案文件只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切实应用”。应急预案中列入的所有功能和活动都必须经过培训演练,包括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在内的各类应急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响应程序和方法。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3.1预案分类

各类潜在突发公共事件,其风险类型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当结合实际,做到重点突出,反映出本地区的主要事故风险,并合理地划分各类预案的适用范围,保证各类预案之间的无缝联接。

预案的分类方法: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预案;按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按预案适用范围和功能进行分类,如将城市的应急预案可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以及单项预案。

3.1.1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也是总体预案,是预案体系的顶层设计,总体上阐述城市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应急体系基本构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可以作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3.1.2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特定类型的紧急事件,例如危险物质泄漏和某类自然灾害等的应急响应而制定。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1.3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针对特定场所,通常是风险较大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例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场内应急预案等。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更具体的操作性。

3.1.4单项预案

单项预案是针对大型公众聚集活动(例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和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活动(例如城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水库大坝合拢、城市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预案内容主要是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做出的安排。

3.2预案的基本结构

由于各类预案各自所处的行政层次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其内容在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差别,但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3.2.1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被高度抽象出来的共性问题,包括应急的方针、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基本应急响应程序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3.2.2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对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都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和医疗等。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确定其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明确在每一功能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应急预案中功能设置数量和类型要因地制宜。

3.2.3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管理是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辨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特殊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3.2.4标准操作程序

按照在基本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各类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或以适当的方式引用。标准操作程序的描述应简单明了,一般包括目的与适用范围、职责、具体任务说明或操作步骤,负责人员等。标准操作程序本身应尽量采用活动检查表形式,对每一活动留有记录区,供逐项检查核对时使用。己做过核对标记的检查表,成为应急活动记录的一部分。标准操作程序是可以保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挥命令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3.2.5支持附件

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附图表,包括:通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技术参考(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专家名录;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分布图等。

3.3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内容一般由6个核心要【】素和23个二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既是编制预案的依据,也是预案评审的要点。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一般分为下面五个步骤:

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行政首长或其代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政府或应急机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须确定编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是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危险识别: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脆弱性分析要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危险事故,最容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地区或单位,以及最可能出现波动或激变的环节。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提供下列信息:受事故或灾害严重影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形、交通、风向等);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居民、职员、敏感人群医院、学校、疗养院、托儿所);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输线路;可能的环境影响;可以标明最需要保护的地区、单位和人群。

风险评估:根据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严重的情况(顶级事件)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和环境异常的可能性,或同时发生多种紧急事故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类型(可恢复或永久的)。

应急能为评估: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与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能力评估还应注意发现应急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编制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有效的应急策略。

三是编写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参考应急资源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以最可能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四是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和批准后,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

五是应急预案实施。

应急预案的实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应急预案实施包括:开展预案宣传、进行预案培训,落实和检查各个有关部门职责、程序和资源准备,组织预案演练,使应急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之中,真正将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应急预案应及时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尤其是在每一次演练和应急响应后,应认真进行评审和总结,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以持续地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工业发达国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己有至少几十年的历史,从形式和内容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二战之后,以个别场所和单种事件为对象,强调过程控制为主的个例预案;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以确保社会安定为目标,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工作,在建立监测和预警基础上,以联合指挥协调为特征的综合性预案;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几年,由于政府对危机管理认识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应急预案进入到以国家危机应对体系为核心的标准化和数字化阶段,使应急预案更加强调全局意识,更加简便、实用和高效。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篇四

1、前言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件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件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它明确了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编制应急预案是我国“一案三制”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的基础,我国《防洪法》、《抗震减灾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

国务院及其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预案;各市、县政府也大都制定了总体应急预案;截至3月,我国己制订各级应急预案约2.4万件,基本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对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应急体系建设工作起步时间较短,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预案格式、内容雷同,脱离本部门实际;预案文档冗长,多则可达数百页,查询使用困难;不同层次、类型预案之间联接融合性不够,缺乏标准化交互程序;预案过于注重文本文件形式,而忽视培训、演练等预案管理内容;一些预案科技水平较低,先进技术方法应用不够。这些差距与问题在今后预案编制工作中应引起在意。

2、编制应急预案的基本认识

一是假定事件肯定发生。

制定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准备事件肯定发生,应急管理可能涉及到预防、应急响应和事后调查处理与整改,但应急预案的对象主要是在应急响应阶段,即使是应急准备工作也是强调针对事件发生的准备。预防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但不是应急预案的特点、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是应急事件具有不可预见性和严重破坏性。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在难以预见情况下突然爆发,而且具有扩展、放大和激变的潜力,一旦失控可由事件转化为危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形成冲击。应急预案的对象不是日常工作中紧急的一般性问题,而是用常规管理无法应对的不可预见和具有破坏性的顶级事件。

三是应急预案的重点是应急响应的指挥协调。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诱因复杂,形势多变,激化迅速,而且其时间和空间分布范围难以把握。几乎每次重大事件应急响应活动都涉及到几十个部门、上百个单位,少则百人,多则数万人,还可能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境的复杂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次应急响应都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使这个系统能够快速、高效运行关键是多机构的联合指挥与协调。应急预案的主要功能就是建立统一、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

四是应急指挥的核心是控制。

从系统动力学观点,公共安全事件的诱发、发展和演变是一个“能量”转换的动力过程。应急指挥的核心就是应用反馈机制,合理应用应急力量和资源,把握时机,尽早切断事故正效应链,采取常规与非常规措施,如紧急状态下的媒体导向和公共关系处理等,强化控制力度,防止事件向危机方向转化,对己出现的危机,将其破坏力和影响范围都控制在最低级别。

五是应急预案应覆盖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全过程。

根据国外应急管理经验和近年来我国“一案三制”工作实践,普遍的认识是应急预案不仅注重应急响应活动,还应包括应急准备和应急恢复这两部分为重要内容,而且为了突出“第二反应”和“属地为主”的原则,应急响应活动须明确划分为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两个阶段。

六是预案只写能做到的。

应急预案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原则区别。应急预案是应急、活动的具体指导,应急活动必须是以现有能力和资源为基础。动员现有力量和整合存量资源成为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未来建设目标和规划内容不应列在应急预案中。

七是强调预案的培训、宣传和演练。

针对预案目标与内容的培训、宣传和演练是应急预案管理的基础,在美国国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前言中提出“没有经过培训和演练的任何预案文件只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预案不仅是让人看,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切实应用”。应急预案中列入的所有功能和活动都必须经过培训演练,包括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在内的各类应急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响应程序和方法。在培训和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成为预案修改更新的参考。

3.预案基本结构与内容

3.1预案分类

各类潜在突发公共事件,其风险类型和规模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当结合实际,做到重点突出,反映出本地区的主要事故风险,并合理地划分各类预案的适用范围,保证各类预案之间的无缝联接。

预案的分类方法: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预案;按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按预案适用范围和功能进行分类,如将城市的应急预案可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以及单项预案。

3.1.1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也是总体预案,是预案体系的顶层设计,总体上阐述城市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通过综合预案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应急体系基本构架及预案的文件体系,可以作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3.1.2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特定类型的紧急事件,例如危险物质泄漏和某类自然灾害等的应急响应而制定。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1.3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需要而编制,针对特定场所,通常是风险较大场所或重要防护区域等所制定的预案。例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项预案下编制的某重大危险源的场内应急预案等。现场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更具体的操作性。

3.1.4单项预案

单项预案是针对大型公众聚集活动(例如经济、文化、体育、民俗、娱乐、集会等活动)和高风险的建设施工活动(例如城市人口高密度区建筑物的定向爆破、水库大坝合拢、城市生命线施工维护等活动)而制定的临时性应急行动方案。预案内容主要是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做出的安排。

3.2预案的基本结构

由于各类预案各自所处的行政层次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其内容在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差别,但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3.2.1基本预案

基本预案是对应急、管理的总体描述。主要阐述被高度抽象出来的共性问题,包括应急的方针、组织体系、应急资源、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基本应急响应程序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等规定。

3.2.2应急功能设置

应急功能是对在各类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中通常都要采取的一系列基本的应急行动和任务,如指挥和控制、警报、通讯、人群疏散、人群安置和医疗等。针对每一应急功能应确定其负责机构和支持机构,明确在每一功能中的目标、任务、要求、应急准备和操作程序等。应急预案中功能设置数量和类型要因地制宜。

3.2.3特殊风险管理

特殊风险管理是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风险辨识、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特殊风险,明确其相应的主要负责部门、有关支持部门及其相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并为该类风险的专项预案的制定提出特殊要求和指导。

3.2.4标准操作程序

按照在基本预案中的应急功能设置,各类应急功能的主要负责部门和支持机构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为组织或个人履行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任务提供详细指导。标准操作程序应保证与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性,其中重要的标准操作程序可作为应急预案的附件或以适当的方式引用。标准操作程序的描述应简单明了,一般包括目的与适用范围、职责、具体任务说明或操作步骤,负责人员等。标准操作程序本身应尽量采用活动检查表形式,对每一活动留有记录区,供逐项检查核对时使用。己做过核对标记的检查表,成为应急活动记录的一部分。标准操作程序是可以保证在事件突然发生后,即使在没有接到上级指挥命令的情况下可在第一时间启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质量。

3.2.5支持附件

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支持保障系统的描述及有关附图表,包括:通讯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技术参考(后果预测和评估模型及有关支持软件等);专家名录;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分布图等。

3.3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应急预案内容一般由6个核心要素和23个二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既是编制预案的依据,也是预案评审的要点。

4.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一般分为下面五个步骤:

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各个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协作与交流机会,有利于统一应急各方的观点和意见。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一般应包括:行政首长或其代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环保、卫生、市政、医院、医疗急救、卫生防疫、邮电、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法律顾问、有关企业以及上级政府或应急机构代表和技术专家等。预案编制小组的成员确定后,须确定编制计划,明确任务分工,保证预案编制工作的科学有序。

二是风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风险分析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应急工作重点,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风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危险识别:危险识别目的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因素,分析本地区的地理、气象等自然条件、工业和运输、商贸、公共设施等的具体情况,总结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故,来识别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

脆弱性分析要确定的是:一旦发生危险事故,最容易受到冲击破坏的地区或单位,以及最可能出现波动或激变的环节。脆弱性分析结果应提供下列信息:受事故或灾害严重影响的区域,以及该区域的影响因素(例如,地形、交通、风向等);预计位于脆弱带中的人口数量和类型(例如,居民、职员、敏感人群医院、学校、疗养院、托儿所);可能遭受的财产破坏,包括基础设施和运输线路;可能的环境影响;可以标明最需要保护的地区、单位和人群。

风险评估:根据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通常可能会选择对最严重的情况(顶级事件)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可以提供下列信息:发生事故和环境异常的可能性,或同时发生多种紧急事故的可能性;对人造成的伤害类型(急性、延时或慢性的)和相关的高危人群;对财产造成的破坏类型(暂时、可修复或永久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类型(可恢复或永久的)。

应急能为评估: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已有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城市和企业应急资源的评估,明确应急救援的需求和不足。应急资源包括应急人员、应急设施(备)、装备和物资等;应急能力包括体制和机制运行状况与人员的技术、经验和接受的培训等,应急能力评估还应注意发现应急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编制预案时,应当在评价与潜在危险相适应的应急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最现实、有效的应急策略。

三是编写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必须基于重大事故风险的分析结果、参考应急资源需求和现状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此外,预案编制时应充分收集和参阅已有的应急预案,以最可能地减小工作量和避免应急预案的重复和交叉,并确保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协调和一致。

四是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为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应急预案必须经过评审,包括组织内部评审和专家评审,必要时请上级应急机构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经评审通过和批准后,按有关程序进行正式发布和备案。

五是应急预案实施。

应急预案的实施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应急预案实施包括:开展预案宣传、进行预案培训,落实和检查各个有关部门职责、程序和资源准备,组织预案演练,使应急预案有机地融入到公共安全保障工作之中,真正将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应急预案应及时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尤其是在每一次演练和应急响应后,应认真进行评审和总结,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更新、完善,以持续地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工业发达国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己有至少几十年的历史,从形式和内容上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二战之后,以个别场所和单种事件为对象,强调过程控制为主的个例预案;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以确保社会安定为目标,以防灾、减灾为主要工作,在建立监测和预警基础上,以联合指挥协调为特征的综合性预案;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几年,由于政府对危机管理认识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应急预案进入到以国家危机应对体系为核心的标准化和数字化阶段,使应急预案更加强调全局意识,更加简便、实用和高效。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谁编制篇五

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资源准备,可以根据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影响的严重程度,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各个方面做好详细安排,是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行动指南。

要编制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一般要做好下面5个步骤,包括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

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编制人员要总结各方面的意见来最终制定出合适的预案。

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首先要分析法律法规。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包括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分析是为了防止预案之间和预案与法律之间产生矛盾,保障预案与法律之间的一致。

其次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一般由企业管理部门提出,企业全员参与。分析各类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的潜在影响,包括由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所辨识出来的紧急情况,还有单位内部和社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时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历史情况,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台风、龙卷风等。地理因素,包括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技术问题,指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人的因素,可能因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种种因素导致工作失误和疏忽。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由于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引起的后果。

上面的危险分析应该考虑全面周到,从时间、空间、物质和人员上都要考虑。并且要根据危险对人身、财产、环境和生产经营的潜在影响来确定各类危险的`大小,确定哪些风险是重点关注的风险。

应急能力分析指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确认现有的综合响应能力,包括各类应急响应资源,人力、物力和能力。为此,应考虑每一潜在紧急情况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所需要的资源。对每一紧急情况应考虑如下问题: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继续下一步骤工作。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则应提出整改方案。例如:编制额外的应急程序、开展额外的培训、采购额外的设备、编制互助协议、签订专项合同或协议等。

预案编制

根据企业风险和应急响应能力的现状,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相关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时间表。编制工作任务清单,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和时间,要确定预案总体和各章节的结构,最后将预案按章节分配给每一位编写组成员。在应急行动涉及外部机构时,应与相关人员事先沟通协调。企业编制预案时应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将上级的应急要求和精神纳入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当组织开展预案的评审工作,包括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预案经评审完成后,由企业管理者代表签署发布。

预案的实施

预案经批准发布后,企业各相关部门应当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如开展预案的宣传教育,保证每一个员工都熟悉预案的内容,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检查预案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对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