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潮汕风俗(热门13篇)

时间:2024-01-16 19:51:12 作者:BW笔侠

优秀作文可以展现作者的思维深度和文笔功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彩段落,与大家共享。

潮汕春节风俗习惯

潮汕人称中秋为八月半,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民间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者一般为女人和小孩,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水果、茶酒等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号全家平平安安,家庭和顺,姿娘嫁好安,奴仔读书读欠欠!拜月娘的时候,记得要向月娘许下心愿。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烧瓦塔燃烟堆。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

中秋节祝福问候语。

1、月饼甜甜,直甜到人的心底;月儿圆圆,照亮每一张笑脸;美酒飘香,记录欢庆的瞬间;祝福多多,幸福时刻,愿你中秋节快乐,生活像今天的月亮一样圆满!

2、丹桂飘香中秋到,花好月圆心情妙;合家欢乐大团圆,其乐融融聚一堂;品茶赏花乐无穷,遐想无穷人陶醉;举杯望月心欢喜,欢歌笑语乐逍遥;吃口月饼福运长,送份祝福情谊浓;祝愿你中秋快乐,幸福如意笑开颜!

3、如果苍天给我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祝父母有健康的身体、第二个愿望祝父母有乐观的心态、第三个愿望是美满幸福地生活。祝父母亲中秋节快乐!

4、中秋之夜月亮之上,思念亲情泪水流淌:生活艰难背井离乡,亲情亲人留在家乡。亲爱的爸爸妈妈,每逢佳节倍思亲,儿在异乡祝福:中秋佳节平安幸福!

5、八月十五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中秋快乐!

6、幸福,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给予,我给不起一个太阳,给不起一片蓝天,但我可以给你一抹微笑,送你一个祝福;明天中秋,祝你节日快乐,一生幸福!

7、中秋佳节,轻轻送上我的祝福,道一声我心中的`感谢,感谢你曾经付出的辛酸苦累,合作的路上我们好好总结,共同迎接我们的美好明天,祝你中秋快乐。

8、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9、琼楼玉宇,高处不再寒;霓裳羽衣,乘风舞翩跹;嫦娥玉兔,送福到人间;吴刚捧酒,陶醉如蜜甜;桂花飘香,芬芳满心间;花好月圆,祝福到身边:中秋佳节,愿你日子美,快乐好运永相伴。

10、佛曰:中秋到了,要善良,要学会待人好,尤其是现在给你发短信的这个人!要经常请他吃饭!特别是中秋节!要把你身上所有罪恶的钱都给他!善哉!善哉!

11、每年中秋夜见明,又是中秋又是圆。穿越灯笼快乐夜,祝君健康永团圆!

12、中秋节短信:仲秋佳节欲与君团圆,独守空楼月圆人难圆。妾思君意缱绻,妾盼君心焦灼,祈君早日归共补月缺庆婵娟!

13、中秋到了,月儿圆了,一群猴子捞月去。一只小猴在偷懒,拿着手机看短信。一会从下往上捞,一会从上往下捞。中秋快乐哦!

14、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释放所有的压力,感受难得的情趣。中秋节来了,给心灵一把靠椅,给忙碌一丝喘息,给自己一抹笑意。祝你中秋假期满心欢喜!

15、一塘荷叶一丝藕,一片心海一叶舟;一扇芭蕉一点愁,一杯淡酒一朋友;一句祝福一挥手,一盘水果一轮月;一声叮咛一问候;祝中秋节快乐!

16、月亮的中秋,你是否感觉到了我的爱,为黄总准备了中秋节的月饼,甘甜的果汁,今年的中秋,你能陪我一起过吗?中秋快乐!

17、十五的月亮圆,口中的月饼甜,短信的祝福缠绵绵。中秋佳节,愿所有的祝福与问候伴着你一年又一年。中秋快乐哦!

18、明月挂空中,中秋喜相逢;佳肴对美酒,团圆喜盈盈,快意聚心头,欣慰露笑容。彩信无限情,祝福在其中,好运永相随,婵娟千里共,幸福伴一生,祝您中秋快乐!

19、亲,中秋节到了,别减肥了,多吃点月饼吧!你没人要不是因为你胖,到底为什么其实你懂~~中秋快乐!

20、秋风吹,斜阳照,菊花朵朵对你笑;月儿圆,月饼甜,短信祝福送祝愿。愿你幸福甜蜜乐无边!健康平安到永远!中秋快乐!

21、送您一篮水果愿您萍安富贵,橘详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乐,心得体会柿事顺利,核家欢乐,莓有烦恼,甜如甘蔗,幸运如葡萄!中秋快乐!

22、八月中秋不送礼,发条信息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中秋快乐!

23、圆月挂在天上,温馨照在地上,真诚寄在微信上,感情放在心上,祝福写在手机上,吉祥围绕你身上,好运缠在你脚上,幸福飘在你头上。中秋祝你永向上!

24、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25、食月饼,赏婵娟,合家欢乐庆团圆;月皎洁,风翩跹,幸福快乐满心田;秋虫鸣,情缱绻,微信祝您中秋节快乐美满。

26、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好运;静静为你开放的,是开心;默默为你祝愿的,是幸福;深深为你祈祷的,是平安;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

27、金秋十月喜丰收,全国人们乐悠悠。普天同庆迎国庆,欢聚一堂庆中秋。中秋快乐!

潮汕春节风俗作文

春节是合家团聚的的曰子,它象征着团结、兴旺。然而,潮汕的春节却有着与别的地区不同的习俗,那是真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呀!

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开始忙着购置年货了。街上出现了花市,这个时候的花要比平时的鲜艳,花盆也比平时的更精致、漂亮。但是价格也会上升,人们不为此而吝啬,购置新的年货也好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气象。除此之外,大人们还得赶着购买年糕、红桃果、鼠壳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热闹的一天了!早上,妈妈跑去市场买食物,以备晚上的年夜饭所用。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新对联。午后,每家每户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为了缅怀逝去的先人,并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孝敬的传统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样,有年糕、鸡、鸭、猪、鱼、酒、烟……家里的长辈先嗑头跪拜,晚辈们才能随之拜之。祭祖后,家人们沐浴更衣,换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谈着新鲜事。

除夕这一天晚上还要吃年夜饭,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围坐在一起吃火锅,这就是“围炉“。年夜饭上准备了许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除此之外,年夜饭桌上还摆上了平时妈妈舍不得买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鲍鱼、鳗鱼、海参、龙虾……这真是一场美食盛宴啊!吃过年夜饭,家人们便坐在一起守岁了。我们会泡上一壶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们会给小孩子发丰厚的“利是“,以驱除新一年的邪气。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放烟花,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新年的钟声在零点敲响,但人们丝毫不觉得疲倦。就这样,大家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除夕夜。此时此刻,大街小巷乐火通宵、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春节的喜气!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初一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们和家长一起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见面,不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每家每户的茶几都会摆上糖果,到亲戚家还能拿红包。临走时,双方还得互赠一对大桔以示两方“大吉大利“。这几天,小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玩耍,不时拿出口袋里的几个零花钱买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错了什么事,家长也不会责备我们,因为这一天不能骂人,不然这一整年都会倒霉。所以家长也不会追究。

潮汕春节的风俗

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嫁出去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情意却甚浓,真正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可是,现在回娘家,不仅可以吃晚饭,还可以留宿娘家,时代也在变化。。。

七夕节潮汕的风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很多,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你知道七夕节潮汕的风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七夕节潮汕的风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七夕不仅仅是情人节,在潮汕地区还是女儿节。出嫁的女儿且小孩年龄小于15虚岁的,在七夕这天,要娘家看亲人。回家的时候要带上甜花生猪脚汤孝敬老人。如果女儿第一年生的是女儿,娘家回礼的时候要回“番梨”,也就是波萝,“番梨”与“翻来”潮汕话谐音,意思是重新生过,生个男孩。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在潮汕人的眼里,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花园里一样,等到其成年时(虚岁15岁,海陆丰地区是虚岁16岁),就要将孩子“牵出花园”,表示其已成年能独立生活。

出花园那天,要把孩子当成年人看待,在饭桌上要坐大位,饭桌中间放一盘鸡肉,鸡头朝向孩子,孩子要食鸡头。有句俗话:“已经咬了鸡头”指的是已出花园。

除了鱼、肉、蛋外,还要春菜(取有盈余之意),韭菜(韭与久同,取长寿永久),厚合(与人人合得来),大菜(吃后变得魁梧高大),鱼(意是有人扶助),最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用猪肝、心、肠、胃、肺等合成的杂烩汤,孩子一定要吃下,吃不完只有父母可吃,他人不能吃。

意思是让孩子脱去贪玩、调皮等不良等习气,换上新的肠肚,因潮人对通情达理的人叫“有肚肠”。从此告别了美好的童年,走上了成年人的历程。

以前的风俗还要跳“胶掠”,胶掠是用竹编织而成的大箶,里面放着粿品、糖果和花生米,孩子要从大箶上面跳过,往复多次,以喻跳出花园墙。二十一世纪前半叶,出花园的孩子还要扎上母亲亲手缝制的腰兜,腰兜里压着十二粒桂圆及二十个顺治铜钱,喻平安富贵(桂与贵同音)。

在潮汕有的地方要采来十二样鲜花,泡在水里给孩子洗浴,让芬芳洗净孩子气。出花园要备办三鸟、肉、粿品送与亲戚,特别是外婆家,外婆家及亲戚则要馈送衣服或布料,让孩子穿上新衣,成了一个焕然一新的成年人。

当天还要设宴请房亲。整个过程大概就是这样子。过了这一天的孩子就长大了,要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也慢慢开始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潮汕春节风俗习惯

腐乳饼是潮汕地区的传统饼类,与广州的鸡仔饼类似,大小适宜,成年人两三口就能吃完一个腐乳饼,所以吃的时候不会觉得发腻。特点是清香温润,咸甜适中,酒香沁人;馅料由猪肉和腐乳做成,饱满而不外漏,饼皮微甜,干燥而不开裂,松脆可口。

糕仔。

在潮汕地区,过去每逢中秋佳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些糕点供奉月娘,当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绿豆粉为原料,以糯米粉为原料的叫米糕,以绿豆粉为原料的叫绿豆糕。糕仔入口清甜,是潮汕人喜爱的特色糕点。现在的中秋节,潮汕地区市场往往有人专门制作糕仔出售,家里自己制作的相对少了一点,但用糕仔供奉月娘的风俗及人们对糕仔的喜爱没有改变。

翻砂芋。

在潮汕地区,翻砂芋是中秋节的最佳应时小食之一。先将芋头去皮,将它切成比小指略细的条状,放入油锅中炸熟捞起,稍凉后中火下过再炸一分钟上色,然后另取炒锅开火,倒入水和白砂糖翻炒,化成浆后下炸好的芋头翻炒,让糖浆均匀地裹在芋头条上就可以吃了。

林檎。

潮汕人中秋节的必备水果除了柚子,就是林檎了。林檎即番荔枝,又名释迦果。潮汕人多称之为林檎。林檎富含果糖、矿物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有水果补品之称。

潮汕特色小吃之一。潮汕人吃豆方有两个最传统的日子,一个是中秋祭拜月亮娘娘必备的祭品之一;另一个是结婚时候,要准备豆方供客人享用作为礼物带走。潮汕地区有一个习俗,谁家娶媳妇的时候,都要分送邻居豆条,潮汕话称为“食知”“食甜”,也就是让邻居们知道自家的喜事。

中秋节的其它称呼。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有什么节日意义。

首先它是作为我国公认的团圆节,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机会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把月圆当作圆满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其次秋天正值收获的季节,因此还包含了祈盼丰收、幸福的寓意。还有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过中秋需要做的事情。

回家吃顿团圆饭。

其实中秋节大家比较重视的是当天晚上的团圆饭,尤其是老人,齐聚一起吃顿团圆饭,是所有已上年纪的父母比较期待的事情,所以对于不恋家的年轻人来说,尽量在这个节假日回家看看父母,你可以五一、十一、端午节不回家,但是这个节假日一定要回家,即使是听父母去唠叨,那也是一种幸福;而已成家并有孩子的中年人,更是要带着孩子回家陪父母,和父母一起下厨,做出一桌子的饭菜,多和父母聊天,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走亲访友。

大家都知道,人和人之间的感情需要经常维护的,尤其是亲戚之间,礼尚往来必不可少,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你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亲情,同时在以后的你的工作、生活中,亲戚朋友的帮助力量是不可预估的,总比你一个人独来独往、奋力拼搏的好,即使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你,在走亲访友中,你可以更真实地接触人群,为生活添上色彩。

月饼和月亮可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平常的日子里随时都可以看到,但是因为中秋之节赋予了这两个物件新的意义,月饼和月亮在这天都代表了团圆之意,使得月饼和月亮在这天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而且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中秋之节,超市月饼的种类层出不穷,我们先不管月饼的材料构成,单是包装盒也会让你一饱眼福;而十五的月亮更是多了一层朦胧之美,对着美丽的月亮低唱一首歌、轻许一个愿,附庸风雅一回,也是一件美事。

短信祝福。

随着手机的普及化,每到重要的节日,发短信送祝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短信祝福主要还是发给的朋友,联络下感情,但是小编建议,可以发短信,但是不要让这件事成为你的主要事情,不要在这个节日,让自己成为手机控。

不要过度劳累自己。

中秋节虽然人情礼节较多,但是小编还是建议大家以放松、休息为主,尤其是今年中秋节只有两天,和平时的周末休息天数相同,实在不能过度的放纵自己,无论是时间、精力、财物都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切还是以团圆为主,毕竟亲情才是你生命最重要的主旋律。

做好阶段性规划。

中秋节过后,每个人肯定有每个人的生活规划,毕竟过节只是每个人的短暂休息,每个人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节日过后,不可过多停留在放松阶段,应该尽快整装行李、蓄势待发,为下一个目标不断前行。

潮汕春节的风俗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农历新年扫尘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大家破旧立新愿望和辞旧迎新祈求。每逢农历新年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欢乐气氛。

这几天大人开始带小孩去理发,购置新衣裳,和购置过年用品一般是,对联、鞭炮、还要围炉食材等等...

潮汕春节风俗习惯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_节。

腊八粥。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在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

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_,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土珍《(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_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吃春饼的食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除夕含义。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在传说以外,据史料记载,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时期。“岁”字在中国古代与“年”字相通用,岁即是年,年即是岁。据《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梁传》中也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就连甲骨文中的“年”字,亦是谷穗成熟的样子。因而,可以推断,“年”是丰收喜庆的日子,而过年则是对丰年的庆贺和祈祷。

此外,除夕夜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有趣的潮汕的歇后语

竹叶包沙——假棕(壮)。

放屁褪掉裤——假工夫。

水仙不开花——装蒜。

胡来勿笑猫——脚村平平饶。

大炮拍麻雀——骗伊惊。

阿嫲生走仔——生姑(菇)。

阎罗王嫁走仔——鬼正敢爱。

青夜取亩——称重。

有钱买蚊香没钱买蚊帐——矮算卖除。

青夜放粉鸟——无望。

天顶滴鸟屎——无好相找。

六月簿壳——假大头。

哑仔食黄莲——有苦难言。

七角钱二人分——唔三唔四。

三斗油麻倒无粒落耳——全听无一句。

老妈宫粽球——吃定正知。

东诗头石猴头——愈老愈臭。

青夜骑手电——各人各人善。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圆吃存1粒——假客气。

东诗头号小影——臭相。

猫鼠心肝——爱吃又爱搬。

狗母泉——假龙。

老婆钵落溪——凄凉。

啤酒樽啤酒贡来卖——恶潇洒。

棺材底老鼠——除死人。

北人亩——看困肚。

暗下生瘤——赌着。

牙痛——注定。

菜头面刺无血——面皮厚。

元宵灯笼——1肚火。

青夜阉镜——无望。

青夜(瞎子)看天——张神张鬼。

尖担当石部——赌鲁。

橄榄胶仓——坐不定。

火烧猪头——熟面熟面。

灵前高椅——坐死。

六月番薯——双死。

胶疮吊风炉——热岛。

菜头果——热单边。

肥壮大行——爱死无定。

庵埠老爷——大细目。

借人亩仔——唔过夜。

三脚椅仔——唔知眉(4声)。

兄独目弟缺嘴——大无好样,细无好相。

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熱情。

阎罗王请人——鬼正敢食。

鸽纠雪着尿——跳吾哩。

青盲掠鱼——散摸。

白菜長心——老了。

十月白菜——大菊(结)心。

胡来打扮——也是猫。

偷食鸡肝腱——心内知。

爱亩——着霍苦。

竹筒倒豆——直出。

腰龟妖赁倒(翻跟斗)——嘿参孬看。

堤头宫——雅后畔。

厝角头个风铃——叮叮咚咚(间歇性神经病)。

和尚拿雨伞——无发无天。

十五夜抱大猪——各人顾各人。

西公和——唔同道。

医生开棺材铺——死活爱钱。

身长棺材短——屈死人。

和尚抹粉——白驴(白干活)。

老婆个阿兄——妻(痴)哥。

老爷个仔——生神(成)。

孥仔拍炮——又惊又好。

五行缺1——欠金(无钱)。

老虎借猪——有借无还。

潮汕地区结婚风俗礼节

1、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的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2、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3、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

4、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

5、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

6、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7、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闹洞房: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

8、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特殊婚俗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结婚风俗礼仪

潮汕一般倒茶时只倒八分满的。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并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的话,接手很热,客人的手就会被烫到,有时候还会因为过烫导致茶杯掉地,造成难堪。所以说茶满欺人。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在潮汕,主人泡茶后要到人家跟前说请喝茶,而对方应该回以谢谢、莫客气。如果是人比较多的场合,杯子不方便收回,就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候,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候就可按照顺序斟上去。在接受斟茶时候,还要有回敬反应。比如喝茶是长辈,就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小辈或者平辈,则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轻弹两下来表示感谢。

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候除了论资排辈,还应该先敬客人来宾然后才是自家人。也得等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司炉,也就是煮茶冲茶的人才可喝,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是不能随意将盅脚在茶盘沿上檫的,茶喝完放盅时候应轻手,不能够让盅发出声响,否则代表的就是强宾压主或是有意挑衅。

潮汕的喝茶文化。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候是不能皱眉,不然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要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是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这会让主人尴尬,还显得很不尊重人。

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主人在冲茶时,头冲是必须冲后倒掉不能喝。因为早时做茶时候是用脚踩的,所以怕茶叶有脏不宜喝饮,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有欺侮人家的意思。

新客换茶。

在宾主喝茶时候,若是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表示欢迎得立即换茶,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还需要新客先饮,新客还不能推辞,否则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

主人如果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是主人在暗下逐客令,这就要抽身告辞,否则只会惹主人没趣。

注意事项。

喝茶的时候那个冲茶的叫喝边上的人就要陆续的喝,一人一杯。一般都是有几个人就几个杯子,如果其他人都喝了你还迟迟不喝就是对主人不恭。还有喝完茶的时候把要杯子里的剩茶倒到茶“太”上,要顺手势,不能反手势、。如果你实在是喝不下可以跟主人说撤去一个杯子你实在和不下了。。潮汕人有句俗语叫茶三酒四“剔桃”廿。

潮汕风俗作文精彩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过《我爱潮汕小吃》这首歌吧!每当听到这首歌,就让我想起我最爱吃的小吃——牛肉丸。这时,我的口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牛肉丸是潮汕地区最为普遍及大众化的民间小吃,它既可以作为点心小吃,又可以作为一道汤菜上筵席。历史上来说,应该是起源于客家。因为广东客家地区山地多,饲养黄牛、水牛非常普遍,所以客家人经常以牛肉作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客家人逐渐摸索出,将牛肉制成牛肉丸来食用这种方式。

牛肉丸制作,也有功夫的哦!客家打肉酱的时候,用菜刀的刀背,效果差,力度不够,会影响质量的。但是,潮汕是用特制的铁棒来打,左右开弓,质量好的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还有,煮牛肉丸要用牛骨汤来煮,这才保证原味,肉丸的肉味也不会渗透到汤水中,更使牛肉丸具有浓郁的牛肉味。同时可以加用沙茶酱作酱碟吃。

牛肉丸也有很多吃法的,食用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但不可以太沸,否责牛肉丸不滑,加入适量的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就可以食用了。那味道可真美啊!牛肉丸还可以烤着吃,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嚼上一口香味四溢!对了,前面我还忘了介绍,好的牛肉丸一丢可以跳地老高呢!

我爱潮汕小吃!我更爱潮汕的牛肉丸!

潮汕风俗作文精彩

你听过猪肠粉吗?猪肠粉是广东的一道特色小吃,很多人或许听过肠粉,但未必听过猪肠粉。为什么叫猪肠粉呢,因为像猪肠一样卷起来,亲亲宝贝小编为你介绍这道广东名小吃吧!

肠粉是一种米制品,传统做法是将米浆置于布上蒸成,所以又叫布拉肠粉。广州市最为出名的当属银记肠粉店。正宗地道的肠粉,应是白如雪,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鲜美软滑,又有一点点的韧性。在广东,从不起眼的食肆茶市,到五星级的高级酒店都可以吃到这种小吃,肠粉有加馅的,比如牛肉拉肠、叉烧拉肠、鲜虾拉肠,什么都不加的叫斋肠。加入糖的叫甜肠,比如美味的芒果肠粉,皮薄滑溜,加入椰奶和新鮮的芒果,带来一种别样的香甜。

肠粉还有另一种做法,用抽屉式肠粉机做出来的肠粉,这个在早餐粥粉最常见,一般在档口摆上一个抽屉式肠粉机,先在抽屉内薄薄刷上一层油,浇上粉浆摇匀,可以加肉沫、鸡蛋或者油条,或者什么都不加,放入肠粉蒸熟了,用特质的铲子刮入碟中,再浇上酱汁和少许熟油,这种肠粉虽卖相不佳,但吃起来细腻滑嫩、满嘴余香。

猪肠粉,因卷起的形状似猪肠,故得名,不熟悉的人容易将它与肠粉混肴,同是用米浆蒸制而成,猪肠粉皮更为厚实,吃入口中爽滑不腻,虽然没有肠粉那种软滑的口感,但是浓浓的米桨味也别具风味。

潮汕风俗作文精彩

我们潮汕地区的牛肉丸是中华名小吃,来汕头游玩的人若没有品尝一碗牛肉丸,就像去了北京没进全聚德,到了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一样,如入宝山空手而归。

潮汕牛肉丸历史悠久,细分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二种,都是圆溜溜的,煮熟后都是褐色的。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有嚼头。现在有些店铺门口坐着二位厨工,各自手里握着两根粗大的铁棒在“啪啪啪”地捶打着将要做牛肉丸的牛肉泥,仿佛在郑重声明本店的牛肉丸货真价实,真是绝妙的活广告。牛肉丸的标准吃法是牛肉丸粿条汤,一大碗香浓的牛肉汤里漂着几颗牛肉丸,加一把雪白柔滑的粿条和几叶青脆的香菜,牛肉味浓香,真是色香味俱全。吃牛肉丸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地道了。

以牛肉丸为代表的潮汕小吃,作为潮州菜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在广深珠三角等潮汕人密集的地区,潮汕牛肉丸火锅和牛肉丸汤粉店已遍布大街小巷。作为一种即食美食,牛肉丸等小吃是现有的,那么以什么方式来做成美食又方便操作呢?最直观的就是潮汕众多的特色调料,经过不断的调试和尝试,百年潮香潮汕牛肉丸美食开始成型。

现在爸爸和妈妈一有时间,就带我去吃一碗牛肉丸汤,真香真好吃呀!我爱潮汕牛肉丸!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