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29 12:07:40 作者:李Y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一

教学目标:1、使孩子明确教学目标:1、使孩子明确8的组成,掌握8以内的加减法。

2、启发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数字卡片、记数演示小球。

教学课时:1*45`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出示数字“8”,提问:小朋友,这是

二、授课:

1、展示小球,并演示给小球分组:小朋友,你们看这小球你们想玩吗?(幼儿回应)那么你们数一数,看老师一共有几个小球。(幼儿回应)现在我想将小球分成两组,分给两组小朋友玩。你们看一看,数一数,老师分的两组小球各有几个球呀?能给几个小朋友玩呢?谁能说出这两组小朋友分是几个人呢?(分组小球为2和6)那么我们能写出算式吗?(2+6=8)

导出:1+7=8、3+5=8、4+4=8

/ \        / \      / \     /\

4、认读:读8的组成式。(8可以分成1和7、……)——通过认读,加强孩子对8印象和理解。

读后,你们发现8的组成有几种方法呢?(4种)

5、师生互动,练习“8”的组成,给小球分组:由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并摆出相应的小球,让学生来添上能加起来组成“8”的小球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强化幼儿对“8”的组成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8”的加减法准备。

1+7=8    2+6 =8 …… 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是小数学博士。

减一减:让我再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那看8-2=?  在黑板写出一道减法题, 看一看谁会算?

那么你们能说出一道“8”的减法题考考老师吗?   谁还会?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使幼儿练习了“8”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列“8”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课的重点。

7、做课堂练习: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会出题考老师了,那么接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打开教材p10, 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填上合适的数字吗?——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拓展:玩一玩:今天我们玩与数字“8”相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下面我说游戏要求,8个小朋友为一组,当士兵,在让一个小朋友当长官,由长官给士兵分队,分2对去执行任务,看谁的分组方法最多,最好,并能正确说出自己分队的数字。

对分配有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通过游戏,使幼儿掌握对数字“8”的组成和加减法,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掌握8以内的加减法。

2、启发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数字卡片、记数演示小球。

教学课时:1*45`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出示数字“8”,提问:小朋友,这是

二、授课:

1、展示小球,并演示给小球分组:小朋友,你们看这小球你们想玩吗?(幼儿回应)那么你们数一数,看老师一共有几个小球。(幼儿回应)现在我想将小球分成两组,分给两组小朋友玩。你们看一看,数一数,老师分的两组小球各有几个球呀?能给几个小朋友玩呢?谁能说出这两组小朋友分是几个人呢?(分组小球为2和6)那么我们能写出算式吗?(2+6=8)

导出:1+7=8、3+5=8、4+4=8

/ \        / \      / \     /\

4、认读:读8的组成式。(8可以分成1和7、……)——通过认读,加强孩子对8印象和理解。

读后,你们发现8的组成有几种方法呢?(4种)

5、师生互动,练习“8”的组成,给小球分组:由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并摆出相应的小球,让学生来添上能加起来组成“8”的小球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强化幼儿对“8”的组成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8”的加减法准备。

1+7=8    2+6 =8 …… 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是小数学博士。

减一减:让我再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那看8-2=?  在黑板写出一道减法题, 看一看谁会算?

那么你们能说出一道“8”的减法题考考老师吗?   谁还会?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使幼儿练习了“8”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列“8”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课的重点。

7、做课堂练习: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会出题考老师了,那么接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打开教材p10, 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填上合适的数字吗?——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拓展:玩一玩:今天我们玩与数字“8”相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下面我说游戏要求,8个小朋友为一组,当士兵,在让一个小朋友当长官,由长官给士兵分队,分2对去执行任务,看谁的分组方法最多,最好,并能正确说出自己分队的数字。

对分配有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通过游戏,使幼儿掌握对数字“8”的组成和加减法,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二

数学中有许多加减法,比如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如果加减法走出了数学运算的定义,还行得通吗?我告诉你,不仅行得通,还很实用呢!

这周我们英语测试,不少同学就是一份勤劳加一份细心等于一张满分的卷子,但也有同学是一些懒惰加一些侥幸等于不好的成绩。我觉得,如果我们都用肯吃苦的精神加上细心的检查,一定会有好成绩的。

我们班里有好多很八卦的同学,他们就是一些娱乐加一些玩笑等于一个很多闲事的人,这样的人尽管不讨厌,但毕竟有些烦人。我认为如果他们在加进一些适可而止,就不会那么烦人了。

不仅是加法,减法也很有趣。比如说郭淑婕,她是一个负责的干部一颗耐心-一颗耐心等于不耐烦的中队长。而胡恒则是一种负责的精神-好的工作方法等于一个事倍功半的结局。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1页的第4—9题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懂得加减法是互逆的关系。

重、难点:理解验算的含义

课前准备:投影片

练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复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体验: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

2、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2)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四

历史上的多少人为坚守信念而永垂史册。是的,时间可以流逝,岁月可以如梭,而我们的理想与信念却为根深蒂固、永不改变。这便是生活的加减法。

项羽引领着一代霸王时代。面对高高在上的秦始皇,他的"吾可取而代之"开始了他英雄的一生,即使面对四面楚歌,他也没有选择屈服,而是自刎乌江,让滔滔江水为之伴奏。项羽的突兀,他的豪壮随江水流淌至今,永不停止。在他生命中,逝去的只是时间而不是信念!

太白,也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踌躇满志;也曾屈心抑志写《清平居》,为取悦圣主贵妃;他曾任思绪梦游天姥……但他最终回归到山水之间,远离庙堂之上,青山绿水之间昭示着他诗仙的价值。没有人有比他更易醉的心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时间已飞逝,年轻的容颜已不再,可他却用生花妙笔将自由和光明书写成卷!

他,生活在都市,却又极力逃避都市。看惯霓虹灯的耀眼,他更向往一个人的天荒地老,道阻且长。终于,他踏上了征程。没有人为他悲伤,也没有人为他喝彩。越过千上万水,他走进沙漠,满眼都是荒凉。"鲜红与翠绿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的话在耳边回响。他一步步前行,他开始变得孤独而坚强----如沙漠中的仙人掌。他的理想不是流浪,他却在流浪,但他喜欢这样的流浪,因为此时他的血在沸腾,心在加速跳动。终于,他看到了绿洲,看到了草原,找到了山涧、小溪和理想的世外桃源。他终于将眼泪释放。那一刻,他停止了心跳。他用生命换得了理想的实现。

在年轮的转动中,时间不停地飞逝,岁月瞬间滑过,当我们想去紧紧握住时,已了无痕迹。在生活的减法中,我们容颜老去,青春不复。

而在生活的加法规则中,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

面对生活的加减法,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坚定信念,创造无悔人生!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教学设计时,我努力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本课在设计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例题时,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三个同学吃蛋糕作为教学题材,重组了教材,(因为课本上提供的学生分吃西瓜的情景图,学生只能提出三道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只是说一句话,再从中提炼出与分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且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主动地提出了四道分数加法和四道分数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明确了本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老师则顺水推舟地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后,引领学生去主动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做法,所有的例题和部分练习题都出自于学生之口,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解决自己提出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与成功的乐趣,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环节,我先组织每个小组的学生选择两道同一类型的题进行探究,然后给出探究提示,学生按照探究提示,结合完成的前置性作业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最后上台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在小组的组织下,同学们互相补充,最后通过几道同一类型踢得探究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不是通过计算单纯的一道题就来总结计算方法。整节课我尽量做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能回答老师的绝不包办代替。在这里,教学效果很好,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突出,学习的氛围很浓。

在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黑板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了用摆直观图形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分数分解成几个几分之一在进行计算的方法,以及通过比较、综合、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的是现实的问题和直观的图形,揭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既然问题来自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也应当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与体验,这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当学生得出这几种计算方法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用哪种方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比较简便?”有的学生说用图示法简单,有的学生说把分数分解几个几分之一计算简便,也有的学生说直接运用法则算简便,这时老师不是急于授予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领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想:如果把蛋糕平均分成了10份、20份或50份你还能用图示法很快表示出来吗?同样的道理当分数的分子分母较大时,再把分数分解成几个几分之一你认为还简单吗?通过比较使学生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在探索、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整个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复习环节中通过实际生活引入,新授课时通过过生日分吃蛋糕的具体情境为主线,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几道生活题,这样设计,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节教学,使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应该会把复杂的东西教得简单,会把简单的东西教得有厚度。今天这堂课的厚度我想就要体现在当学生针对性的对这道题进行分析、运算时,学生明确了计算的道理、方法,学生就能够结合这一道理很快的解决其他问题,从而从众多的普遍中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方法。

加减法工作报告篇六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一些人在遇到困难后会沮丧、彷徨,最终被困难击倒,而另一些人则会在困难中变得更加坚强,从而战胜困难、成就辉煌。他们的关键就是在于加倍的努力,只有加倍努力才能提高实力最终取得成功。因此,加倍努力对于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加倍努力可以弥补自身的缺陷。

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从小双目失明,读书对于她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可性格坚强的海伦不安于上天对她的安排,她坚持和老师学习阅读和写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因此,即使自身存在缺陷,并不代表以后的人生将无法取得成功,只要加倍努力,这些缺陷就一定可以克服,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比其他人更加优秀。

加倍努力可以战胜困难。

素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早期在培育杂交水稻这一方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想要得到性状优良的水稻,就必须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精心的培育。袁隆平每天都专著于研究,几年过去了,他终于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取得的所有成绩,与他几年来不断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由此观之,不论多大的困难,多么艰难的任务,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加倍努力,战胜困难,这并不是不可能。

加倍努力还可以实现梦想。

现在的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加倍努力对于我们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加倍努力学习将来才可以对社会做出贡献。

不过,努力也要有一定的方向性,不要盲目而为之,首先要为自己确立正确的目标,然后再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那样成功的大门一定会为你开启。

所以加倍努力会改变一生,成就辉煌的未来!

本文点评

  • 静谧之夜者
    2023-08-29
    这个教学内容非常实用!加减法的验算对于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账目非常重要。通过这个内容,我明白了加减法的互逆性,利用两种验算方法可以更好地确保我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 闪电忍者
    2023-08-29
    这个教学内容真是太无聊了!是时候该用一些更有趣的方法来教授加减法了。难道不能用一些互动的方式吗?我完全不会对这样的课堂感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