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4 11:09:28 作者:FS文字使者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优秀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义务教育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代讲,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读”而“读”,学生唱读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朗读缺乏有效指导和有效思考。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和感悟。

一、当前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多样,默读、小组读、指名读花样很多,但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在走过场,既没有明确的朗读要求,朗读后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此外,现行的朗读教学指导方法过于单一化,曾经听一位教师的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林海》一课,教师在还没有分析课文之前就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赞美的感情。在没有分析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如何能理解课文的感情?很显然这是指导方法不规范的问题。还有一个现象也非常普遍,就是朗读教学只重视表面的读,而不重视读中的思考,教师经常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朗读,但是却缺少对课文内容的有效思考,这样的朗读只是表面功夫,学生难以真正领悟课文的内涵。

二、优化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要改善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提高朗读教学的教学效率,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地读。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词、句,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了目标和要求,学生就能从读中真正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方面是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教师的阅历比学生丰富许多,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示范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如伤心地读、高兴地读、生气地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有了范读的指导,才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第三方面是重视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例如可以提问学生:“读了这一片段,你有什么发现?”或者“你有什么体会?”也可以是前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考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学生就不再单纯地为了“读”而“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够从读中感悟,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总之,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明确学生朗读的目标,运用有效的朗读指导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实现真实有效地“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二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感,朗读则是小学语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老师只是依据考试需要培养、训练学生,忘记了语文的学习特点和轻松朗读的必要性,朗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探讨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朗读,怎么样朗读才最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

一、小学朗读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首先,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其次,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俗语说:“熟能生巧。”朗读对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老师单纯讲解的话学生很容易忘记,而学生通过朗读,无论是集体朗读还是个人朗读,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情境后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朗读能做到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平常的语言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感知作者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从而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得多了,学生自己的语言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会把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小学经常会有诗词教学,就拿《咏柳》这篇诗词来讲,学生读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时就可以把这几句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如,柳树的叶子绿了,又细又长,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样子,这样的写作一定会为小学生的写作增加亮点,同时学生在看到柳树时,就会应景地想到这几句诗,这都是朗读带来的效果。

3.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例如,《火烧云》《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学生朗读这些课文,或者是教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丽的大兴安岭》文章中这样描述四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艺术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老师要想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朗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减轻。

2.明确朗读的目标,朗读会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是对学生的朗读设定一定的目标,例如,第一遍朗读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出文章,发音准确,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朗读时,就要对课文进行细读,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朗读时就要精读全文,这一遍就要求学生对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带着目标朗读、带着问题朗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带着目标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语感以及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才会在无形中上升一个层次。所以,朗读很重要,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慢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旦智草.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书文摘,(5).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三

朗读,是通过语音把书面文字表达出来,调动人的创造性、表现性。朗读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情感素养,朗读好的人,表达情感细致,语调语速掌握适当让人容易接受,朗读不好的人,语言平淡,不吸引人,缺乏感召力。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是多么的重要,小学是学生一生学习的打基础时期,更应重视朗读教学,因为小学接收的是一无所知的儿童,他们语言贫乏,表达能力弱,有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甚至还不会说完整话,也有说反话的,他们不能正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在低年级更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后,会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与自信心。我们区地处长春市的南部边缘,学生多为农村孩子,他们的第一语言老师———父母,多为农民,没有太高文化,对语言要求不高,更不要说朗读能力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导致了他们说话粗俗,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十分必要。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十分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在每一节课中都有意去加强朗读训练,即使是课间与学生交谈也会进行朗读指导。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在其中收获很大,下面就简单总结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1加强教师范读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见样学样,什么都喜欢模仿,尤其对老师的模仿,他们更是乐此不疲。老师的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高效办法。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对于这句话,我想我们每位老师都深有感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通过范读,教师以自己的真实语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书面的死板文字变得真实,如身临其境,他们自然而然地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通过这样方式的教学,给人的印象是特别深的,会使人终生难忘,对孩子今后的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其实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都应该进行范读,给学生打个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也很容易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在范读一遍后,学生试着学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再进行逐句指导,学生学读后,老师视情况指导。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朗读。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后,老师的范读可以减少,但仍然少不了适当的范读。如果班里有朗读特别好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来范读。范读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放手自由朗读

自由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的朗读,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读,在课堂学习中读,在复习课文时还要读。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在学习新课文需要学生自由朗读。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自由读,这样他们可以各自画出生字、词,找出自己的朗读难点,标记出自己在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或向老师请教。而在学完课文后,已经感知了文章,这时可以对重点段落、语句,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再次感受课文的意境。这样便于学生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精髓,掌握文中语言特点,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自由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用得较多,也是学生自学最常用的朗读方式。

3恰当配乐朗读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朗读时配上恰当的音乐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配乐朗读适合各年段的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如诗歌、散文、写景文章、叙事文章,情感丰富的文章,都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内心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文章含义。我们要根据文章的表达意境选择与之相符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融身于音乐和文章内容之中,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提升对作品的理解,陶冶性情,升华思想。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四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教学。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朗读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并不高。所以,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改变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发音不标准

对于教育入学初期的孩子,教学中的每一项任务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但是真正实践和理论丰富的教师并不多,造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效果不佳。再加上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一般的教师往往会忽略教学细节,在朗读教学中,通常只是走走过场,更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造成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朗读。比如笔者教过的一些小学生在朗读三年级上册《语文》的《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对于其中出现最多的“小孩子”这个词,通常把“zi”读成“zhi”,这属于方言的发音,但对此情况,之前并未有教师去严格规范和纠正,这就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字词发音都不标准,也使得朗读教学在一开始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2.朗读缺技巧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朗读技巧缺乏学习和研究,也缺少实践和第三方评价,因此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不高,这就极大地影响着朗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无法指导小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时,也通常是为了完成朗读而朗读,缺乏动力,应付了事,朗读起来就犹如一架机器人在说话,没有情感。因为缺乏朗读技巧,许多小学生喜欢把字句连读,不会正确断句,由于仅仅是敷衍了事,读起来也就做不到字正腔圆,导致朗读完全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不重视激趣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爱玩的年龄段,而且缺乏自我控制力,因此需要适当的激励方法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较为枯燥乏味的朗读教学,如果教师不重视方式方法,不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小学生就根本不会注重朗读的技巧与发音的准确,就喜欢比着声音大小,胡闹玩耍,最终使得朗读教学彻底失败。

二、提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

1.重视朗读

要提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师必须空出相应的课堂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机点名,让学生朗读,再对朗读中出现的诸如读音错误、情感把握不准、断句不当等问题给予当场纠正,并提醒学生要多加注意这些问题,同时传授给他们正确的朗读技巧。教师还应该布置一些课后的朗读作业,包括朗读教材的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每天朗读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还要督促家长对于孩子的朗读给予关注与重视,应常常要求孩子在自己面前朗读,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朗读,同时注意结合教师传授的朗读技巧。高水平的朗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感和口语水平的培养,对小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也有利。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为这是与人沟通的重要桥梁。

2.准确发音

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应该在读每个新字之前,把教师教学的内容回顾一下,再运用到朗读中。这就要求小学生首先把每个字的读音读准确,只有把底子打好了,朗读时吐出来的字才会既清晰又好听。在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或家长应该要在其旁边进行指导,因为学生在朗读时,自身缺乏评判标准,如果没有人指出错误,学生会认为自己读的是准确的,这样就会造成一错再错,最后就是养成坏习惯。因此,在这些方面的纠正,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其中起着监督与指导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就一定要做到发音该重的时候一定要重,该轻的时候一定要轻,并且读出来的字一定要清晰悦耳,读出来的句子一定要流利畅快。比如像《悯农》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中的“锄禾”“汗滴”这两个合成词是固定搭配,在朗读时,一定要连贯,不能断着读。而“日”“禾”只是一个单词,但却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发音时需要加强语气,突出它们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表示句子的含义。读这样的诗句时,该连贯的时候连贯,该重读的时候重读,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才会真正读出诗的韵味和内涵,让听者产生共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更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篇五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10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