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 发明家的励志故事(汇总8篇)

时间:2023-09-26 06:43:51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 发明家的励志故事(汇总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一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参考:有一次,爱迪生的母亲得了阑尾炎。由于他家境贫困,母亲就请求医生在家里做手术。医生同意了,但房里光线太暗,医生看不清。爱迪生灵机一动。他通过镜子的反射,把光线聚集到一起,房间立刻亮了,他的母亲也得救了!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二

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去参观。许多人开始不坚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地从机器中重复发出来时,他们才坚信这东西没有半点虚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问世时的情景。人们在赞叹之余,都称发明者爱迪生是个“妖魔”。其实,“妖魔”这个雅号远不是从留声机这一件发明才有的,而是伴随他的整个生命的。正因他的发明创造实在太多了。电灯、电话、电影、电报机、发电机、蓄电池、打字机、磁铁矿分离机、压力表等等,都是他的发明。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他发明第一台自动数票机的1869年至19,他一共领得1328种发明专利权,约计在此时期,每11天他就有一个发明。正正因这样,他被人们称为“妖魔”是理所当然的了。

但是,这个“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他自我这样说:“一分灵感,九十九分血汗”。“顽强的毅力、惊人的勤奋,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1847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他。而他的母亲并不坚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12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很钟爱科学。他很小就在自我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一天清晨登车,晚上9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之后,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那里,他还学习并领悟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12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但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发奋,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兄弟姐妹。

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约后的第一顿饭。在那里,他好久才找到兄弟姐妹,但他的兄弟姐妹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不起。之后,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忙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发奋,与人合作改革,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三

在春节里,一场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有很多人都不幸被感染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许多人出门前都要带上护具。我爸爸每次去单位工作都要带一瓶消毒水,每次按完电梯按钮后都要对手进行一次消毒,即便是这样还避免不了交叉感染。我想发明个多功能手表,即方便,又实用。

这个多功能手表和电话手表的大小一样,有粉色、红色、橘色、紫色、绿色、蓝色等多种外表颜色。我们用它扫描一下电梯的某个按钮,扫描上后,你会看见手表上显示着你所在的楼层,你往上拨,层数就变高,你往下拨,层数就变低。在手表的右下角有一个确定键,当你选好楼层后点一下确定键,电梯就开始上升或下降了。

这个多功能手表还可以测体温,你用这个多功能手表的摄像头对着自己的额头扫一下,它可以用1秒钟的时间显示出你的体温,是因为它用的是红外线扫描的。同时,我们如果把这个手表对准其他人,也可以测量别人的体温。这样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有效预防。

我希望更多的人拥有这样一款多功能手表,它既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随时监测身体状况。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四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取得瑞士国籍。19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五

伏特出生于意大利科莫一个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对科学的爱好似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十九岁时他写作了一首关于化学发现的六韵步的拉丁文小诗。伏特在青年时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许多书,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给他一些仪器,并在家里让出了一间房子来支持他的研究。

伏特十六岁时开始与一些着名的电学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诺莱和都灵的贝卡里亚。贝卡里亚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国际知名的电学家,他劝告伏特少提出理论,多做实验。事实上,伏特年青时期的理论思想远不如他的实验重要。随着岁月的流逝,伏特对静电的了解至少可以和当时最好的电学家媲美。不久他就开始应用他的理论制造各种有独创性的仪器,用现代的话来讲,要点在于他对电量、电量或张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电容以及关系式q=cv都有了明确的了解。

伏特制造的仪器的一个杰出例子是起电盘。一块导电板放在一个由摩擦起电的充电树脂“饼”上端,然后用一个绝缘柄与金属板接触,使它接地,再把它举起来,于是金属板就被充电到高电势,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使莱顿瓶充电。这种操作可以不断地重复。这一发明是非常精巧的,以后发展成为一系列静电起电机。

伏特强烈地感到,他必须定量地测定电量,于是他设计了一种静电计,这就是各种绝对电计的鼻祖,它能够以可重复的方式测量电势差。他还为他的静电计建立了一种刻度,根据电盘的发明,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确定他的单位是今天的13,350伏。

1775年由于起电盘的发明,使伏特担任了科莫一些学校的物理教授。他的名声开始扩展到意大利以外,苏黎世物理学会选举他为会员.伏特的兴趣并不只限于电学。他通过观察马焦雷湖附近沼泽地冒出的气泡,发现了沼气。他把对化学和电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制成了一种称为气体燃化的仪器,可以用电火花点燃一个封闭容器内的气体。他在三十二岁时去瑞士游历,见到了伏尔泰和一些瑞士物理学家。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物理学教授,这是伦巴第地区最着名的大学。他担任这个教授职务一直到退休,正是在那里他作出了他的划时代的发现。

伏特于1792年去国外作另一次长途游历,到了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他访问了一些最着名的同行,例如拉普拉斯和拉瓦锡(1743-1794),有时还和他们共同做实验。他当时还被选为法国科学院的通迅院士,不久又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的外国会员。

伏特在四十五岁生日后不久,读到了伽伐尼1791年的文章,这促使他去作出了最大的发明和发现。他开始还有些犹豫,但不久他就开始了工作,用伏特的话说,他实验的内容“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因而它们看来是惊人的”。起初他同意伽伐尼用蛙做莱顿瓶的观点,但几个月后,他开始怀疑蛙主要是一种探测器,而电源则在动物之外,他还注意到,如果两种相互接触的不同金属放在舌上,就会引起一种特殊的感觉,有的是酸性的,有时是碱性的。他假定,并且也能令我们惊叹的静电测量证明,两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锌接触时会得到不同的电势。他测量了这种电势差,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它们之间的接触电势差没有多大差别。至少当连接肌肉和神经的金属电弧是双金属时,只要假定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静电计,伽伐尼实验就到了解释。当然,伽伐尼回答说,甚至当金属电弧是单金属的时,他也能够观察到肌肉的收缩。这是一种严峻的反对意见,伏特对这些指出了金属的不纯和其他原因来为自己辨解。

伏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使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伏特发现导电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金属,它们接触时会产生电势差;第二类是液体(在现代语言中称为电解质),它们与浸在里面的金属之间没有很大的电差。而且第二类导体互相接触时也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势差,第一类导体可依次排列起来,使其中第一种相对于后面的一种是正的,例如锌对铜是正的,在一个金属链中,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之间的电势差是一样的,仿佛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接触,而第一种金属和最后一种金属直接接触似的。

伏特最后得到了一种思想,他把一些第一种导体和第二种导体连接得使每一个接触点上产生的电势差可以相加。他把这种装置称为“电堆”,因为它是由浸在酸溶液中的锌板、铜板和布片重复许多层而构成的。他在一封写给皇家学会会长班克斯(1743-1820)的着名信件中介绍了他的发明,用的标题是《论不同导电物质接触产生的电》。电堆能产生连续的电流,它的强度的数量级比从静电起电机能得到的电流大,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伏特最伟大的成就是在他达到相当高龄(五十五岁)时得到的,它立即引起所有物理学家的欢呼。

1801年他去巴黎,在法国科学院表演了他的实验,当时拿破仑也在场,他立即下令授予伏特一枚特制金质奖章和一份养老金,于是伏特成为拿破仑的被保护人,正如二十年前,他曾经是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被保护人一样。1804年他要求辞去帕维亚大学教授而退休时,拿破仑拒绝了他的要求,赐予他更多的名誉和金钱,并授予他伯爵称号。他对政治毫不关心,只专心于他的研究。

伏特在完成了电堆工作后,实际上就从舞台上消失了。对他的发现的利用完全落在其他人身上。他可能是年纪太大了,无法再与年青的新生力量竞争,也可能在心理上受到了他以前的巨大成就的阻碍。他没有脱离过学校,他的工作可能太个人化了,他的着作与教学中缺乏正规的数学,可能限制了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伏特最后八年是在他的坎纳戈别墅和科莫附近度过的,他完全过一种隐居的生活。1827年伏特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六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在陆地上的运输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动物进行的。但是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有同样的缺点:速度缓慢,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中途休息和补充食物。那么,能不能制造一种机器来代替人和其他动物进行运输和旅行呢?被誉为“火车之父”的英国蒸汽机车发明家史蒂芬孙把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童年时代的梦想

勤奋造就伟大的发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孙出生于英国一个贫苦的矿工家庭。他的父亲是煤矿里一个看管蒸汽机的司炉工,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史蒂芬孙上不起学,8岁那年,他就去给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孙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送饭。每次来到父亲工作的锅炉房,他都会被那些不停转动着的机器迷住,他总是出神地看着锅炉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忘情地听着机器隆隆转动的声音。他很想弄明白:它们为什么能够自动转起来,而且力量会这么大?他想,自己长大以后,要是也能像父亲那样当一个司炉工,操纵巨大的蒸汽机干活,那该多好!

放牛的时候,他就常用泥巴来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等各种各样的部件都有。

有一天,别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孙一个人偷偷地把蒸汽机拆开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细观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装配难,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强把蒸汽机重新安装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胆,担心蒸汽机第二天转动不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发动,那台蒸汽机比平时转得还要好。这次成功拆装之后,他的胆子也大多了,以后就经常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把那台蒸汽机的各个零件都摸了个透。

17岁的小学生

没有文化知识,就很难搞出发明创造。于是,17岁的史蒂芬孙第一次走进了学校,他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读起。史蒂芬孙每一天晚上都和七八岁的儿童坐在一齐上课。他像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那么突出。

“嘻嘻,傻大个!”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会传来这样的讥笑声。小学里的许多学生都讥笑这位“大学生”并没有在念大学,却是在念小学。然而,史蒂芬孙不怕羞,不怕讥笑,他毫不介意,只顾埋头苦读。史蒂芬孙白天要到矿上上班,为了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休息时刻他还要替人家修理钟表、擦皮鞋,每一天累得筋疲力尽。但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孙总是第一个进教室,专心听讲,埋头学习。放学以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复习功课、做作业。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

1803年,史蒂芬孙被提升为煤矿的机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矿上的一台运煤车突然出了故障,许多机械师都找不出毛病在什么地方。史蒂芬孙看了一会儿,就对总工程师说:“让我试试吧。”那些机械师都不坚信他,认为一个“毛头小子”怎能把机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孙很快就把运煤车修好了。煤矿经理知道这件事后,立刻把史蒂芬孙提升为机械师。

发明火车

史蒂芬孙在煤矿工作时,每一天看到运煤工人总是用力地把煤从矿井里一点点地背出来,工作十分辛苦,就萌发了一个伟大的念头:他要制造一辆既能够运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机车。于是他就埋头设计起这样的机车来。

1814年,史蒂芬孙造出了一台名叫“半统靴号”的火车头。当他驾驶这个火车头,在煤矿进行试车表演时,很多人都嘲笑这辆只能拖30吨货物,每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样貌像笨鸭子一样丑,走起路来像地震一样响的破车。还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竟然到处造谣,说:火车的声音很响,这会使牛受惊,不敢吃草,从而牛奶就没有了;鸡鸭受惊,从而蛋就没有了;而且火车的烟筒里会放出毒气,将杀绝飞鸟;火星四溅,将酿成火灾;倘若锅炉爆炸,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乘客将遭断手折骨之痛!一些原来赞成火车试验的官员,听到这些谣言也开始极力反对,并且十分肯定地说用蒸汽机车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应对技术上的困难和这些谣言带来的压力,史蒂芬孙并没有像另外一些也在发明火车的人那样灰心丧气,止步不前。他始终坚信自己发明的火车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帮忙,因此鼓足勇气,总结经验,决心继续研究和改善火车。

1825年9月27日,天还没有大亮,居住在英国斯多林克顿的许多男女老少就纷纷起床了。他们有的步行,有的骑马,向同一个地方赶去。他们去干什么呢?原来,史蒂芬孙要在那里举行一次试车表演。正当机车缓缓启动时,一个青年骑马疾驰而来,他大声叫喊着要与史蒂芬孙的火车比试比试。于是,火车和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一开始,只见火车缓慢行驶,而马则狂奔不已。一会儿后,火车的安全阀升起来了,鼓风机嘶鸣着,腾起团团烟雾,车速逐渐加快,很快火车与马并驾齐驱了。再过一会儿,火车毫无倦意,一往直前,马却渐渐累了。越往后,马就越显得力不从心,被火车甩得越来越远。

这条飞奔的钢铁长龙,可载重90吨,乘客400人,最高时速24公里。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车――“旅行号”。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史蒂芬孙那不畏艰辛,百折不回,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链接:火车名称的由来

19世纪初期,蒸汽机早已发明了,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使用。于是有人打上了蒸汽机的主意,想把蒸汽机装上轮子,代替马来拉车,期望制造出能行走的`蒸汽机。当然,蒸汽机的力气比马要大多了,能够拉上好几节车厢。由于蒸汽机是烧煤的,要点火后才能产生蒸汽带动车轮滚动,行走时烟筒里有时还会冒出火来,因此就有了“火车”这个名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七

利用激光能量高度集中的特点,把它作为外科手术上用的手术“刀”,有它的独到之处。常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刀”,刀刃就是激光束聚集起来的焦点,焦点可以小到0.1毫米,焦点上的功率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0万瓦。这样的光“刀”所到之处,不管是皮肤、肌肉,还是骨头,都会迎刃而解。

激光“刀”的突出优点之一是十分轻快。用它来动手术时没有丝毫的机械撞击;用功率为50瓦的激光“刀”后,切开皮肤的速度为每秒钟10厘米左右,切缝深度约1毫米,和普通手术刀差不多。用激光“刀”来切开骨头,几乎和切皮肤一样“快”,这就比普通手术刀优越多了。一般来说,切骨手术要使用锯子和凿子,比如打开一小块头骨就要用一个小时,医生费力,病人受苦。使用激光“刀”,就可以大大减轻医生的劳动强度,并减轻病人的痛苦。

激光“刀”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激光对生物组织有热凝固效应,因此它可以封闭切开的小血管,减少出血。医生在激光“刀”的帮助下,向手术禁区发动了进攻,攻克了一个个顽固堡垒。比如血管瘤,一动刀就会出血,往往危及生命,是碰不得的地方;医术再高明的医生也爱莫能助。自从有了防止出血的激光手术“刀”,医生就大胆地闯入了这块禁地了。用激光“刀”为病人治疗口腔血管瘤,手术成功率高达98%。医务工作者还用激光“刀”成功地对血管十分丰富的肝脏禁区进行了手术。

科学家发现激光封闭血管作用的大小与激光的波长有关。钇铝石榴石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为1.06微米,凝血效果好;而用输出激光波长为10.6微米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效果就不太理想。氩离子激光器发射的蓝绿激光,凝血效果比1.06微米的激光还要好。但是,氩离子激光的功率不如钇铝石榴石激光;所以,深入出血禁区的手术,一般都用波长1.06微米的激光。

那么,激光“刀”是什么样的呢?尽管它的“刀刃”只是直径为0.1毫米的一个小圆点,这把“刀”的刀体却相当大。二氧化碳激光“刀”一般来说,高近2米,长近2米,宽不到1米。钇铝石榴石激光“刀”要小一点,但也没有一点刀的样子。其实,它的主体是一台激光器,包括电源和控制台。激光器是固定的,要使激光束能按医生的意图传到病人身上做手术的部位,还须配置一套叫光转弯的导光系统。

导光系统是激光“刀”的重要部分,它必须轻巧、灵活,让医生得心应手。二氧化碳激光“刀”,一般使用导光关节臂。它由好几节金属管子组成,节与节之间成直角,可以转动,有一点像关节,光学反射镜就装在关节的地方,激光束通过反射镜转弯。钇铝石榴石激光“刀”和氩离子激光“刀”除了用导光关节以外,外面包上塑料套,再包上金属软管,比较柔软,可以自由弯曲。光在光导纤维中传导和电在电线里传导相似。用光导纤维就比导光关节臂灵活、轻巧得多了。

现在,凡是用手术刀做的手术,都能用激光“刀”来做。医生可以根据对于手术的要求选择一种更合适的。相反,激光“刀”可以做一般手术刀无法做的手术。有了光导纤维以后,激光就可以钻到人的肚子里为人治病,这是手术刀甘拜下风的地方。医生把它和胃镜配合起来,送到病人胃里,如发现胃溃疡出血,只要一开激光,立即能使出血点凝固止血,不用开膛破肚,就可以治好病。除了治疗胃溃疡外,激光还可以进入食道、气管、腹腔,做多种手术。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宣布了使用激光的一种新技术:用激光来清除堵塞动脉的胆固醇脂肪沉淀物。激光就是通过极细的光学纤维,进入血管的。

四年级语文我的发明篇八

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从从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

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早在1900年,电动剃须刀已在美国获得专利,但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是由美国退役陆军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