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3 01:54:00 作者:BW笔侠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篇一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知识,形象知识作为支持,如果教学过程中,能够用心设计一些实物,化抽象为具体,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无疑是教学的一大亮点。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双边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用科普知识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用具体的物体演示基因工程过程,又一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完全将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利用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设计一棵像萤火虫一样会自行发光的圣诞树,再一次激活课堂气氛。整个课堂完全在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点拨下,有趣而有序地进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本节内容的教学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最明显的表现是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比如让学生为圣诞节制造一种会发光的植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同学说,这样以后就会有许多有趣的植物诞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课堂问题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回答出来。在随后的随堂测验中,与基因工程相关的题目,学生完成的都很好。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比起单纯讲授的方法效果要好很多,原因可能是:合理运用了科普知识,运用了简单的实物道具,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接受;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原本书本的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恰当选材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我在备课的时候,切实感觉到筛选材料的重要性。课本上讲到转基因知识时是以转基因植物抗虫棉入题的,抗虫棉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植物,无疑是非常好的材料,但是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感性的认识,有的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棉花植株,所以对于这些内容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换成侏儒症,糖尿病就显得有趣得多,从生长激素、胰岛素这些基因工程药品入题似乎学生更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被集中。这一点也体现了二期课改的选材开放性的要求,教材已经不再是法律、经典,而是范本、参考。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期课改对于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巧妙的课堂程序方便教学目标达成

课堂程序的设计也很重要,课堂程序设计一方面要符合逻辑,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

要的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在讲基因工程定义和步骤之前,先讲基因工程的工具,再讲定义和步骤,笔者认为这样处理起点似乎有点高,如果从定义中逐步获得所需工具就显得比较自然,比较容易理解,等解释完工具时再讲基因工程操作步骤,就不会因为出现新的名词而被打断操作思路。在基因工程基本步骤演示结束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一方面强化知识点,另一方面使课堂气氛活跃程度达到高峰。在整个课程设计中,从点的突破着手,逐渐实现线、面的突破,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想。

一、利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副漂亮的荧光树引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都议论纷纷,这棵树为什么能发荧光呢?怎样才能培育出这样的树呢?教师抓住教育的契机,引入本节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思维之门打开。

二、列表对比将琐碎知识整体化

原核基因结构和真核基因结构的对比,基因组文库与部分基因文库的对比,pcr与dna体内复制的对比,通过对比列表学生将学到的琐碎知识整体化,并且通过对比记忆更加牢固。

三、学生自制流程图将抽象内容形象化

基因文库是个抽象的'概念,教师通过提供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学生自己绘制流程图,小组内进行讨论,找小组代表发言。学生亲身探索的过程将知识内化,比起教师枯燥的讲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从而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本节课中学生讨论一共三次,通过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形象化

教师适时的将基因工程的科技成果穿插到教学中,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学习积极性,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具体化。

六、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不足:

二、学生发言积极,时间没能很好的控制。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篇二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册书的特点是专业术语多,难点较多,理解难度大,但接近生活!根据教材的特点,我专心研究教材,争取先让自己把教材当中的每个知识点“吃透”,然后在精心研究教法,设法找出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我终于上了一节自认为能够体现现代生物教学理念的一节课—《1.3—基因工程的应用》。这节课知识点简单,内容叙述较多,许多东西需要识记,拿到这节课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手足无措,该怎样设计这节课呢?让学生自学,内容太多,学生很难抓住重点;我来直接讲解,内容又过于枯燥,很多专业名词学生根本记不住。正在我无从下手时,一个学生进来,跟我说了一下他们小组上次月考的成绩及奖罚措施。对啊!我当时就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小组制的便利条件呢?于是,我立即有了思路,将这节课分为三个板块: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动物基因的应用及药物工程的应用。然后准备将每个板块下分给2个小组来完成。要求每个小组要完成知识点总结,问题答疑和浅谈感想等三个任务。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在学生已经熟悉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然后借助班级的奖罚制度给与适当的奖励和惩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着尝试,带着欣喜,我开始了这节课。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热情异常高涨,每个小组都信心满满,蓄势待发的模样!从第1、2小组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通过两个小组的协力合作,把基因工程应用的几个方面如: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逆作物,改良农作物的'品质以及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几个问题中的知识点总结的未尝到位,几乎没给我补充和解释的机会。此外,当其他小组向该小组提出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疑问时,问题回答的也相当到位,甚至有些答案已超越课本的深度,而且通过组员们的相互补充,几乎没有漏洞。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完全是小组内课后讨论,查阅资料等团结协作的完美结果!就这样我们依次完成了三个板块的学习,其教学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去。

通过这节课,我感触极深,发现有时候适当地转换一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教学是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长起来!

案例点评:

本文以《基因工程的应用》为题,展现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值得我们一读。

备教材,备教法,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重视的环节,而备学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索精神恰是在备课过程中的软肋。本文恰是根据教材接应生活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取得较好效果。经验在于积累,聚沙成塔,只要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感言:用爱心呵护事业,用勤奋撞击成功!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篇三

一、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的概念》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二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知识的理论性强抽象难懂,所以基因工程的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基因工程的第一步,为学生之后具体到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操作步骤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事实,概况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从纷繁芜杂的生命现象中认识和研究生命运动规律的历程中,归纳法这种科学思维方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常常重演绎而轻归纳,利用归纳法获取概念,有助于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归纳法获取基因工程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归纳法,并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与此同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

利用归纳法获取基因工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的性状世代相传,但是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动物,你见过吗?展示一些电脑合成的照片:狐雀,犬鸽,羚兔,蜥牛,营造视觉冲击。也许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们不只是在想象,科学家根据人类需求,突破种间的鸿沟,把不同物种的优秀性状集中在一个物种上体现,把梦想照进了现实。培育出来了蓝色的玫瑰又称“蓝色妖姬”,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普通的玫瑰花并没有产生蓝色色素的基因,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蓝玫瑰,出现在,由日本一家生物公司用三色堇的蓝色色素基因培育出了蓝玫瑰。科学家还利用萤火虫的荧光基因培育出了会发光的树木,该技术若成熟推广,届时路边种植发光树木,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路灯电力,电影《阿凡达》里奇幻的发光世界便不再是科幻电影的离奇想象了!

2问题驱动,引入入胜

3科学思维,归纳推理

介绍逻辑学中的科学推理方法——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个别事实,概况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那我们就可以从大家所熟悉的基因工程的个别实例去寻找它们的共性和本质,然后归纳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3.1罗列个别实例

引出学生熟知的基因工程的实例:转基因食品,抗虫棉,蓝玫瑰,发光树。利用ppt展示图片,罗列在一起,蓝玫瑰是科学家利用三色堇蓝色色素基因培育出,发光树利用的是荧光蛋白编码基因,抗虫棉则是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出的,用人的胰岛素编码基因嫁接到大肠杆菌中,获得可以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引导学生从这些实例中寻找共性和规律,用自己的语言给基因工程下定义。

3.2归纳推理

基因工程作为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它的概念应该包括操作对象,操作过程,操作结果。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给基因工程下定义。

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基因,操作过程:首先把这些基因从其所在的生物体内提取出来,基因是有遗传相应的dna的片段,所以操作水平是dna分子水平,然后把该基因放到另外一个生物体内,操作的结果,我们是后者获得了这种本不属于自己的优秀性状。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基因工程是指把一种生物体内的优秀基因取出来,然后把它放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结果使另一种生物体现出该优秀的性状。

3.3对比思考

对比课本中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学生归纳的概念思路不谋而合,说明归纳法的科学性。但课本中措辞更加严谨准确,我们总结的概念与课本给出的概念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个漏洞,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是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为什么目的基因要加以修饰改造才能放入受体细胞中呐?其实科学家在最初实验时也没有修饰,但是发现若把裸露不加任何就是的外来基因放到受体细胞中,它很快就会被分解到,所以科学家才开始寻找分子运载工具对目的基因加以修饰改造。我们通过归纳法总结的概念出现这样的漏洞,主要在于我们没有实践过,科学除了理论外还有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由于高中条件有限,对于这样分子水平的实验不可能让学生实操的。

3.4归纳法在生物学上的广泛应用

教师通过列举生物学上众多概念都可以通过归纳法获得,比如:氨基酸、酶、生态系统、细胞学说、生物群落等,使学生认识到归纳法在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归纳法在高中生物学中(其实不只是生物学)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工具性,通过归纳对生命活动的现象的初步认识,提出科学概念或理论,归纳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忽略这一科学方法,因为它耗时又不能立即体现成卷面上的分数,很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中准确概念,在演绎出一些常考题型题点供学生利用现有概念进行分析,而忽略概念获得的过程,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的锻炼,而且对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的认识也会相对刻板和片面。所以我通过本节微课,提出这一问题,但是因微课短、精,在深度上,我把握的不是十分准确,希望和学生在课下通过邮件往来有更多互动。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篇四

我们刚复习完基因工程,主要复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工具和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节奏要放慢。本节课是基因工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所以务必要落实好这节课的知识点。这节课中,由于课堂内容多,所以上课的讲课速度稍快,有些学生跟不上思路,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有些知识是需要记的,有些学生只知道记而忽视了听课,上课前要做好提醒,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做笔记的时间。在教学中要利用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查找和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料进行学习探究,效果较好。下节课应重新启发学生复习有关知识,并且在复习应用的时候还需要用一些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胚胎工程应用教学反思篇五

在实际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反映结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原因其一是自身对于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其二是自己的教学技能不够,其三是基因工程这一章节的内容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较难。基因工程这一概念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对于其操作步骤生涩。

我在讲解过程中,虽然是从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的作用来诱发学生思考其操作步骤的,但是教学经验有限,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引发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语言逻辑性不够,导致学生没有跟上我的思维。还有就是提问的方式和一个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衔接话语没有把握到位。一个引发思考衔接话语,一个有效的提问方式,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我去摸索的。

生物课堂是有趣味的,但是基因工程对于学生较为生涩,我应该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于这么生涩的话题产生兴趣呢?虽然最开始我的引入是用新旧知识点的冲突引发学生趣味,但是很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可能跟我的教态有关系。我的声调平一,或者面无表情?也许应该在课堂里加入一些诙谐的语言或者夸张的手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