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时间:2023-10-16 17:12:28 作者:曼珠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优质14篇)

节约资源,共享绿色未来。在环保宣传中,可以引用名言警句、流行语等,增加吸引力和记忆性。减少塑料使用,让海洋更蓝。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一

1. (课件出示、配乐)展示日出、日落图片、山川、河流和其他风光照片,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与神奇,教师板书课题。

2.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英国著名作家彼得·西摩的散文——。(生齐读课题)。

3.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去语言文字中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

1. 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利用集体的智慧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把文中描写的奇妙的景物呈现出来。出示小组合作学单:

(1) 组内推荐1名代表朗读课文,其余成员认真倾听,边听边圈画描绘的景物。

(2) 小组内讨论怎么画这张思维导图,可以有哪些要素?

(3) 讨论后,组长或组员代表完成思维导图,其他组员协助。

(4) 一人代表小组准备汇报。

2. 小组合作学,教师巡视。

3. 选择一个小组(有条件的话,每一小组的思维导图都贴在黑板上),结合组内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汇报学成果。

生1:通过学,我们找到作者描写了天空中的这些景物:太阳、云彩、雨点、落日的余晖、群星。

生2:我们找到了描写大地上的这些景物——植物、水果、大树、蝴蝶、鸟儿、秋风、冰雪、小水滴。

小组组长:展示小组画的思维导图(图1),师生根据评比要求逐项评点。(抓住了主要描写的景物,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发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像这样,利用思维导图便能把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

4. 其他小组自我修改和完善后,教师追问:老师看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画导图的,大家看看天空和大地每一部分,又是分别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图2) (“天空”部分按照一天从早到晚的顺序,“大地”部分按照四季的顺序。)

5. 小结:画思维导图可以用不同的图式、不同的角度来绘制,帮助我们厘清课文脉络,文章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1. 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点红“有生命”,作者说世界上“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第2~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作者描绘的“天空”奇妙中,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 指名交流。(预设:太阳每天升起,天空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云彩在天空飞行,好像也有生命一样,形状也在变化;雨点落到大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感受到了雨点的生命力;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也像有生命一样……)

3. 生说到之处,师聚焦和提升:

(1) 聚焦“云彩”,创设情境,出示云彩的图片,学生感受云彩的绚丽多姿和变幻无穷。朗读体会。

(2) 聚焦“水洼”和“映射”,出示课文句子: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雨后水洼?你最想干什么?“映射”把水波映照的动感表现出来了,怪不得作者说“有生命”呢。(朗读体会)

(3) 聚焦“群星”,师出示比喻句,追问:作者把“群星闪烁”比作“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两者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这样比喻好不好?(“群星”和“千千万万”都说明数量多;它们发出的光都很微小;读者脑海中会浮现出星光闪烁的画面……)朗读体会。

4. 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点红:升起、带来、飞行、呈现、告诉、降落、映射、变幻、涂上、闪烁,交流完关注屏幕上显红的词语,问: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动作的,都表示事物在发生“变化”)

6. 总结刚才的学方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组内朗读课文第9~17自然段。(2)思考:在大地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里又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3)组内交流圈画之处,互相补充。

7. 小组展示。

生1:小种子生根发芽,不久能开花,具有生命力。

生2:秋天道路上好像洒满光芒,蝴蝶翩翩起舞,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生3:鸟儿会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生4:秋风能将树叶吹得飘落下来,树枝都摇晃了……

(生说到之处,师相机在ppt上圈画)

8. 聚焦大地的“五彩缤纷”,出示水果诱人的句子,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师相机拓展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水果让大地充满生机,你们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指导读好这句话。

9. 聚焦大地的“形态万千”,对比出示:

(1) 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很尖很亮。等到积雪融化,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亮亮的,圆圆的。

(2) 课文原话: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好像……玩具气球。

10. 自读,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句,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冰柱的锋利,看到了水珠的晶莹剔透)指导学生朗读好比喻句。

11. 小结:我们先要有“美的发现”,然后再用美的方式来表达,眼中奇妙的世界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1. 配乐播放一组表现美好事物的图片,将学生带回生活情境。

2.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许多看似普通的事物都很美,都很奇妙。瞧,柿子树上结了一个个红红的果实,就像给树挂上了小灯笼;天牛头顶着两根长翎子,活像戏台上的武将……你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看到的奇妙景物吗?想一想它们的颜色、形态等,把你眼中的奇妙事物写下来,写1句话得1颗星,2句话得2颗星,3句话就得3颗星……比一比,看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看谁拥有表达美的能力。

3. 自主写话,小组交流。

(1) 秋天的枫叶,远看像一团火焰在跳动,看又像一只只红色的小手掌。

(2) 荷叶上的颗颗小水珠,就像翡翠盘中的一粒粒珍珠。

4. 全班交流,互相评价。重点评价是否写出事物的美或趣,能用上比喻会更好。

1. 今天,我们从课文中发现了世界的奇妙,我们还将生活中看到的奇妙景象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其实,不光是在课文中,我们的诗歌中写到了世界的奇妙,而且语言充满奇思妙想。

2. 出示当代儿童作家班马的诗歌:《我问大自然》。(指名读)

3. 你从这首诗中发现了哪些奇妙的事物?

4. 总结: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寻找,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就能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篇课文文体特点明显,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联想丰富,使文章读起来画面感极强。作者具有一颗童心,他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了解世界,探究世界,寻求世界的真善美。金老师关注了文章的文体特点、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力求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发展表达“美”的能力。

1. 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妙处,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也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分述部分,金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抓住关键词了解写作顺序,使零散的内容显得有章可循。

2. 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在学“天空的奇妙”的时候,金老师问:“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启发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自主学,然后再交流讨论。接着学“大地的奇妙”时,也是运用刚才的学方法,学以致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以致用,这样的学才能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才能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地对话交流,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发生。

3. 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奇妙”的世界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教师善于引导,通过说话和写话练,迁移运用,加深理解,提升了学生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2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板书:天空地球)

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预设: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三、小练笔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天空

奇妙 总—分—总

地球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们庆幸自己能存在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也感谢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们亲身体验色彩的美丽。世界上的色彩何其之多,不一样的色彩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心情,让你处在这个色彩独有的心境里,于是便有了对色彩的感悟。心情是看不见的,却可以体验,心情是抓不到的,却紧随身边。不同的心情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用色彩画心情》一课。

一、设计意图:

在美术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用我心画我画,用我i情表我意,,’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充满魅力,让他们实现最自由,最幸福,充满激情的学习旅程。

因此我想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试图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诗画而又情意浓浓的课堂,和他们展开对色彩情感的认识和研讨。我用典型的黑、白、红、黄等几个颜色,让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和体会美妙的色彩。通过欣赏、对比、想象、讨论,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的世界里,体会色彩的性格。

二、教材分析: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利认为:“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本课通过探索色彩的奥秘,学习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了解色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欣赏画家名作,使学生产生对色彩探索的好奇心,让学生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初步了解色彩这一美术语言,让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尝试着表达自己的心情。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上课之初,我将请同学们从自己所在的小组选派1到2位同学上台前的纸箱中随意抽取一张写有不同心情的卡片,用夸张的表情表演出来,再请同学们根据他所传达的信息来猜猜卡片上写的应是哪一种心情?通过这个环节的创设使学生增强对形象的初步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气氛,为后边的欣赏体会做铺垫。

二、进入新课:

.欣赏体会

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评价。这个程序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以下四步带领同学们循序渐近的去了解和体会色彩情感的魅力。

首先,我通过对梵高作品《夜晚的咖啡馆》的描述,让学生透过色彩强烈的画面强化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让每一个学生走进画面,成为画中的一员,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借助毕加索的《一个盲人的早餐》,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把自己欣赏该画的心得和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用不同见解去分析作品,他们会懂得艺术家使用的每一笔色彩都不是随意的,而是和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进一步感受和深入理解色彩情感的过程。

接下来通过两张相同画面、不同色彩的画,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他们分别取一个可以表达画中心情的名字,并且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评价总结,透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他们更深刻的理解色彩的感情。

最后,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梦幻》中因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引起画面色彩变化的片段,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扩展学生的视野。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美中育人,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

.情境创作

请学生闭上眼睛,伴随着欢快或悠扬的音乐,想象自己来到梦幻般的色彩环境里,这些神奇的色彩带给你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回忆当自己快乐、兴奋、伤心、委屈、痛苦……时,最希望用什么方式去表达这种心情?在这样的心境驱使下,大胆而富有创新的进入自己的创作阶段。此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交流评价: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的、适时的展示学生作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兼顾生生之间欣赏、交流,满足各自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拓展延伸: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亚洲信仰佛教的国家里代表着神圣的黄色在欧美国家却是警告、怯懦的寓意。再如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而到了中国却不是那么的受欢迎等等,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去了解、去搜集这方面的知识,让有限的美术课堂学习植根于宽广的生活大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能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在课堂中,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感受色彩,收获文化,一起放飞心灵,美美的欣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师生共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以上是我对《用色彩画心情》一课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四

1.领悟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世界的奇妙。

3.激发对世界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世界的奇妙。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回顾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世界。(天空和大地)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解读。

3.指名说,应道学生说出日出,云彩,雨点和星星的奇妙。

4.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时问:云彩会变幻出什么形状,告诉我们怎样的古诗呢?

5.总结。作者按照清晨—傍晚—夜晚的顺序描写了天空。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第9-16段,边读边想:大地的哪些象让你感受到了的世界的奇妙?把它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生长、果实、落叶、冰雪的奇妙。

3.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时问:水果还有哪些颜色?

4.总结。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大地的珍藏。

1.你在生活当中看到了哪些奇妙的现象?

2.怎么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你发现的世界奇妙之处。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大地

(根据课文内容画了太阳、云彩、雨点、星星、大树开花、结果、树叶、冰柱等)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五

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了解磁铁的特性。

2.初步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善于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表演魔术:小鱼游,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我们是怎么进来的?你见过的小金鱼是在哪里游呢?你见过在纸上游的小金鱼吗?大家请看!老师这里就有一条漂亮的小金鱼,它在纸上游得多自在呀!谁能告诉我,小金鱼是怎么动起来的呢?小结:原来小金鱼的身上有一块磁铁,老师的手里也有一块磁铁,两块磁铁吸在一起,老师手里的磁铁一动,小金鱼也就跟着动起来了。

2.教师出示磁铁,介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操作探索:磁铁的吸引力。

(1)磁铁除了能和磁铁吸在一起,还能吸什么东西呢?(2)幼儿操作。

(3)请说一说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起来,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起来?这些能被磁铁吸起来的物体都是什么做的?(4)幼儿操作探索沙子中是否含铁。

(5)小游戏:猫捉老鼠。

(6)回家之后,你可以再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是磁铁的好朋友,来到幼儿园后要告诉大家哦。

4.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人们把磁铁用到了很多生活用品上,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用到了磁铁呢?(出示ppt)

(2)磁铁的用处很大,也有很多的好朋友,可是也有很多东西特别怕它,如家电、手表、收音机、磁卡等,不要与磁铁放在一起,不然它们很快就会被损坏的。

5.现在正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咱们也变成磁铁,吸成一列小火车去旅游吧!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板书:22、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预设:学生答案会包括天空、清晨、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日、秋天、冬天等。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分析总结,得出是从“天空”“地球”两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烛”。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剑”书写时左宽右窄。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七

1.会认“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生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通过自由认读、个别读、齐读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个别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大自然,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

2.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

3.教师指导书写。

4.教师当堂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3)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八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板书:天空地球)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预设: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22、这个奇妙的世界

天空

奇妙

总—分—总

地球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九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

2.准备学生快乐学习单。(教师)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春游呀?(指名回答)并谈谈春游时自己的观察、发现。

(2)师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风光照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欣赏画面,感受美。)

(3)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板书:奇妙)对,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补全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习单1.2两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生词读音,指导写字。(自己在任务单中仿写生字“幻”“乘”)

三、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指名回答)

3.师相机补充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教师配视频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看的大屏幕听老师范读课文。

(2)鼓励学生配乐配视频范读。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并小结: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阳,浩瀚无际的星空;地上无边无际的海洋,巍峨屹立的高山;一花一草,千鸟百兽,都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让世界变得奇妙起来。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5、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材料、整理成册等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

将本单元搜集到的资料、图片等进行筛选,整理出想要告诉大家的内容,理成一篇习作。

教学准备:

1、活动前搜集相关资料、图片或实物等。

2、ppt课件。

教学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通过学习第17课,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他们都曾为我国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但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可以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传统文化,感受她们无与伦比的魅力吧!

二、确定专题。

1、出示第17课课后“综合性学习”一段话,请同学们读一读。

2、教师:同学们想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呢?(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如,将陶瓷、剪纸、布艺、泥塑等归为民间工艺;将戏剧、国画、书法等归为民族艺术。)

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专题小组。

三、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汇报交流。先请各小组负责人说明各自小组研究的专题。

2、成果展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思考,有问题的可以及时提出。

3、教师对展示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可以研究的其他方向。

4、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并让学生将自己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刚都看到了,听到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多彩!除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些外,我们还可以去尝试制陶,体会制陶的乐趣;去收看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欣赏京剧的魅力,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几曲等等。用“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来形容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一点也不为过。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习作最想说的话)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开展的“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活动。从中选择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内容,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二、指导习作。

1、思路点拨。

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写下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你最喜爱、最想介绍给大家的材料,只有这样,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吸引读者。

(2)选择的如果是文字资料,你不能将它照搬到作文本上,而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首先可简要介绍一下资料的来历,以及文字资料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谈谈资料中吸引人的地方和你的收获。最后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和愿望。

(3)选择的如果是图片资料或小物件,你可以先简要介绍它的来历。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结构。观察的顺序有多种,如: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里,从左到右等。在观察时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有趣的、令人喜爱的地方可详写。写时,可以加进合理的想象,也可以加上有趣的传闻、典故,使语言生动有趣,打动人心。

2、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3、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第三课时(作文讲评)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都将自己最想说的话整理成文了,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佳作,学学别人习作的长处吧!

二、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范读佳作。

2、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佳作好在哪里。

书法令我陶醉

书法让我陶醉,因为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久盛不衰的奇葩。

我是从七岁开始学习书法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不仅在写字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还懂得了许多道理:练习书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这样才能练好书法。不仅如此,我还明白了写好书法还能体现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假如一个字的一个笔画不到位,那整个字的结构就会受到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我的字越写越好,和刚开始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每天放学后,我便在爸爸的指导下进行练字。毛笔字有了飞跃性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我的钢笔字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次听到老师在班上夸奖我的字漂亮时,我心中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过去的苦真是没有白吃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还真应了这句话。

我想,写好书法是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并将之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习作评析:小作者不仅给我们清晰地介绍了他学习书法的全过程,而且把他在练习书法中所获得的真切体验也写了出来,表达了他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条理清晰,情感真挚。

3、指名学生说说此习作好在哪里。

4、教师适时总结出以下优点:

(1)该篇习作紧扣题目,中心明确。

(2)全文条理清晰,情感描摹得当。

(3)行文流畅,用语准确。

三、修改讨论,张贴展览。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3、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词语。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加点字,并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1)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1)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不了解的字查字典弄清意思。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二)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三、展示台。

1、学生看展示台上内容,说说还可以展示什么。

2、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3、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4、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1)书本图片展示:诗、词、国画等。

(2)演唱表演展示:戏曲、武术、评书、相声等。

(3)话题展示:“趣谈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神话传说”等。

(4)趣味展示:现场品评中国特色小吃。

(5)制作展示:制作剪纸、风筝等。

5、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教学反思:

这几节课我通过语文园地的各项训练,教育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感受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文档为doc格式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学设想: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3.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

3.思考:克隆技术是否能造福人类?并查找相关资料证明你的结论。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

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

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

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

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教学策略――导入语从学生平日的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

师(微笑着):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谁愿意来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激动地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知道具有克隆能力的动植物有:土豆、蚯蚓、桑树,丝瓜藤。

生:水母,水母在遭到伤害后,伤口会自动补好。

生:吊兰。

生:章鱼的触手可以再生。

生:龙虾的大钳子掉了,还会再长出来。

生:还有秋海棠、富贵竹,它们插枝即活。

生:壁虎。它遇到危险时,就将自己的尾巴断掉,然后再长出来。

生:还有海参、仙人掌。

(还有学生想要说)

生:(齐声)不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

么是“克隆”的语句。

生:(齐读)“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教学策略――交流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实现了师生学习资源的共享,丰富了学生对克隆技术的感性知识。)

3、感知课文内容,深入了解。

师:课文里有关克隆的知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把你在书上获得的有关克隆的知识划出来,等一会儿,试着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你从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的知识。

(学生默读,边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生1:我知道了最早的克隆,那就是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提到的,孙悟空把猴毛变成猴就是克隆。(众笑)

生2:我了解到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生3:我知道了克隆起源于希腊文,它的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生4:我知道了克隆动物不是通过雄、雌细胞结合所产生的,而是通过换核卵一步一步培养而诞生的。克隆爪蟾、克隆绵羊“多利”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

生5:我知道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能使不具备繁殖能力的动物诸如骡扩大繁殖,还能挽救濒危动物。

生6:我知道克隆对于研究有些疾病和研究人的寿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格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感悟,理解课文层次。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板书:奇妙的)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时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在那个时候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有很多,比如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等,但其中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国际互联网。(板书: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

(读好课题,读出对国际互联网的好奇与神往。)

4、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出示关于国际互联网的介绍)

(2)它奇妙在哪里?

(3)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呢?……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读,一人一行,并纠错。

出示词语:

蜘蛛电缆光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丰富多彩

查阅资料逛商场付款息息相关快捷方便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电缆”、“悉尼”、“远在天涯”、“近在咫尺”、“息息相关”。

2、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词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字音和字形等。

3、分自然段请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并且适当正音点评,注意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4、词语学得这么好,相信大家课文也一定读得很棒,师相机检查朗读,并评价。指导读文中的一个长句子。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6、说说你认为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里?

7、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三、初读课文:

过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是从结构、工作原理及与作用三方面来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的,指导学生分段。

第一段(1)从人们时常谈及的话题切入,引出问题:“网”是怎么回事?

第二段(2-3)具体介绍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的密切关系。

第三段(4)总结全文,点明“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分析字形,范写。

3、师重点指导“封,悉,款”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5、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书写时哪些需要注意。

6、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互联网的资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设计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大快多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十三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

一、课前学习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二、课堂教学内容

(一)克隆是什么

1.导入。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3.明确什么是克隆。

(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出示幻灯片:“都是生物靠自己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4.讲解说明方法。

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二)克隆的科研成果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4)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再说,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

3.小结上述内容:(出示幻灯片)。

“克隆”与克隆的科研成果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类别

研究成果

时间

说明方法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出现的,为了表格的完整性,故提前列出。

(三)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1.阅读思考。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3.教师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我们更期待(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篇课文里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作结束语,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三、课后拓展学习

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

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的:

学会“妙、米、仿、入、国、车”7个生字,会认“造、纲、玻、璃、宽、吨、盐、省”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课前准备:学生画自己见过的桥。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拿着画介绍,并贴在黑板一角。)

同学们介绍的有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板书课题:奇妙的桥。

二、过桥识字游戏。

背景:黑板上画一座桥,生字摆在右边。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同座互读,正音。

指名上来读会认的字,读对了就请生字“过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在右边。

学生读词语,把生字和它的朋友送回家。

三、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同座互读课文,听一听课文中的句子读通顺了吗?

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评一评。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妙”。

指名生分析“妙”字的字形结构。

仔细观察“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地方?

师作示范指导,学生自己练写生字,再与范字作比较。

师选出写得较好的字全班展示。

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

2、请喜欢桥的同学读一读。

3、四人小组讨论思考: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你觉得桥最奇妙的地方在哪里?相机用“作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文中的数字有感性认识。

5、看插图回答,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引导想象,体会玻璃桥的奇妙之处。)

三、拓展延伸,说说画画。

ii.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iii.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现他心中奇妙的桥,可以说一说,可以画一画,还可以上网查一查,动手做一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二、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学生自学生字。(先说它是什么结构,是什么和什么组成的(独体字除外),它的笔顺是什么,共有几笔,组词是什么。

3、指名说记字的方法。

4、指导写字,看清每一笔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写排头字。

三、复习巩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二题、第三题。

板书设计:

23、奇妙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

纸能造桥吗?这些桥真是太奇妙了!

盐能造桥吗?

[《奇妙的桥》教学设计(鄂教版一年级下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