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00:12:21 作者:梦幻泡 最新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篇一

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于劳动和资本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其中资本是通过政府和消费者的储蓄以及投资进行积累的,一国储蓄率水平与一国长期水平的人均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相反人口增长率对长期水平的人均产出具有反向的作用。宏观经济学中关于经济产出的增长核算主要取决于不同生产要素的增加,其中主要包括资本、劳动的投入和积累。

一、宏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核算理论

经济学中利用生产函数来核算生产要素影响产出增长,生产过程中需要要素的投入,生产商品需要工厂车间的建立,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的进口。另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技术研发和投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生产率,提高产出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雇佣生产能力更强的劳动,提高劳动的技能和素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y是关于资本k和劳动l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方程。产出的增长比例等于劳动份额与劳动增长的成绩与资本份额与资本增长沉积以及技术进步之和。劳动和资本投入对生产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与该要素投入在总收入的比例,技术进步又称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即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效率的增加。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核算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y=af(k,n),其中经济学家柯布――道格拉斯所估算的经济增长核算方程y=ak0.25n0.75,经济核算的方程比较准确的描述了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生产过程中,当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过程,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产品生产工序和工艺的提高,一方面提高每单位劳动生产商品的数量,另外一方面提高产品生产的`品质。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资本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0.25,即投入一单位资本用于生产时,资本对收入的贡献值为0.25,劳动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0.75,即劳动投入一单位时,对总收入的贡献值为0.75。

(三)人均产出增长的核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核算的是总收入的增加,但是总收入只是代表一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一国贫困程度的指标主要看人均产出的增长。人均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的比值,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将增长核算方程转变为人均增长形式,即人均产出增长量等于资本―劳动比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率之和。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定义

新古典增长理论出现在20世界50年代,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为代表,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资本积累和储蓄政策的关系,以及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当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状态是存在长期产出水平和资本水平,两个指标保持在静止状态,此时,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水平同样保持不变。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核算方程主要是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关系的生产函数,当资本投入增加会促进经济产出水平的提高。但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即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每投入以单位资本对于产出的增加低于前一期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规律说明了在技术不变的假设条件下,经济不会无限增长,相反会存在一个稳态水平,即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稳态状态。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描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主要包括,社会储蓄函数s=sy,s代表储蓄率,劳动增长率不变,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其中生产要素投资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资本的边际产品存在递减规律,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商品生产存在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劳动力工资率和资本的报酬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由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方程中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减去为新增加劳动力配置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及资本的广化,代表为每一个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的深化,即资本的深化等于人均储蓄减去资本的广化。

(三)新古典增长的结论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又因为人均产出是关于人均资本的函数,因此人均产出递减。人均储蓄是关于人均产出的而函数,进一步导致人储蓄的减少。当人均储蓄大于必需的投资时,产出会增加,当人均储蓄小于必需的投资时产出会降低。当人均储蓄等于人均投资时,经济中产出的增长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三、内生产增长理论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定义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解释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有利于产业生产垄断优势的形成,有利于控制商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技术转移和溢出,利用自身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承包中间产品,完成最终产品过程中组装和装配环节。内生增长理论主要是考察社会选择如何影响生产技术的进步,新古典增长主要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作为主要的要素,但对于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没有进行解释说明。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企业相关研究表明一国生产总值的增加正向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研究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知识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的影响。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描述

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是指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解释的。该理论用于解释储蓄率的政策决定产出的增长,经济的增长率是社会决策的函数。其中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劳动增长率n不变,资本的边际产品不变,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外部报酬相当大,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作为内生要素与总体经济中每个工人的的资本水平成正比,并且进一步假定技术术语劳动增强型。进一步处理经济增长的估算方程得到人均产出等于人均资本与技术进步比例之和,其中根据假定技术进步与经济中人均资本水平成比例,所以最终得到人均产出增长比例与人均资本增长具有正比关系。根据资本增长方程可以得到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储蓄的增加减去折旧和资本重置。所以内生产增长核算方程中的人均产出增长是关于储蓄率和资本折旧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的函数。

(三)内生增长的结论

内生产增长可以依靠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当生产厂商不能获取某些投资收益时,社会报酬和私人报酬之间存在差异。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储蓄率的增加,特别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储蓄。储蓄率的增长在提高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的经济增长,其次还促进了经济增长年率的提高,即社会储蓄率的增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篇二

一、关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通论》提出的最有影响的见解是经济大萧条产生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律”和“流动性偏好”的存在,市场完全有可能出现供求非均衡状态。同时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黏性”,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迅速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公共支出却能够作为外生性工具发挥替代作用。这一见解推动了当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且为宏观计量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般均衡”理念的指导下,希克斯等人提出的is-lm模型与ad-as模型一起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二、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块的划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模块

1.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是反应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国民收入的核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另外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的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lm与ad-as模型。is-lm模型是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观点提出的,该模型是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多恩布什把is-lm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该模型通过利用利率的传导机制,分析了政府主动干预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成为战后各国主动干预经济运行的首选理论依据。但从实践来看,该模型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70年代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对传统凯恩斯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国内经济学研究水平的落后,大多国内经济学教材仍然继续沿用这一思路。但在国外许多国家,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与价格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ad-as模型。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总量的增加,二是人均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经济增长率来描述。哈罗德(1948)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多玛(1946、1947)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个模型几乎相同,所以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的表达式为:尽管哈罗德多玛模型存在重要缺陷,但不能否认该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济增长理论最有影响的是索罗提出的“slow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增长之间的关系。自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模型表达式为:索罗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富裕的根源在于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和高的储蓄率,并认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两个源泉。新古典增长理论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80中期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仍然处于当代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研究的活跃时期。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主要理论有熊彼特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等。

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问题。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同时,货币工资就是通货膨胀率,这条曲线就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968年,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对工人来说,实际工资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义工资变化率必须用通货膨胀率来纠正。工资变化率部分地由预期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地由实际失业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减去生产率增长率。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从一地程度上解释了滞涨现象。

5.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模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多恩布什模型为代表。mundell(1963)、fleming(1962)提出了一种开放经济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通过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is-lm模型,从而对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dombush(1976)在存在适应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下,发展了汇率的波动理论。分析了汇率、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具体阐述了货币扩张政策所造成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货币超调现象。作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延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本知识模块的主要内容。

三、结论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收入的总体运行情况,但国民经济是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同时需要剖析他的内部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按照模块进行知识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框架性知识体系,教给他们建立知识模块化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和系统地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2011,第一版.

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篇三

一、宏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核算理论

经济学中利用生产函数来核算生产要素影响产出增长,生产过程中需要要素的投入,生产商品需要工厂车间的建立,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的进口。另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技术研发和投资,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生产率,提高产出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雇佣生产能力更强的劳动,提高劳动的技能和素质。经济增长核算方程y是关于资本k和劳动l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方程。产出的增长比例等于劳动份额与劳动增长的成绩与资本份额与资本增长沉积以及技术进步之和。劳动和资本投入对生产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增长率与该要素投入在总收入的比例,技术进步又称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即生产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效率的增加。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核算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为y=af(k,n),其中经济学家柯布——道格拉斯所估算的经济增长核算方程y=**0.25n0.75,经济核算的方程比较准确的描述了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生产过程中,当要素投入比例不变的过程,生产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产品生产工序和工艺的提高,一方面提高每单位劳动生产商品的数量,另外一方面提高产品生产的品质。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显示,资本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0.25,即投入一单位资本用于生产时,资本对收入的贡献值为0.25,劳动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0.75,即劳动投入一单位时,对总收入的贡献值为0.75。

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字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关于经济增长的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经济增长理论选题

(三)人均产出增长的核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核算的是总收入的增加,但是总收入只是代表一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衡量一国贫困程度的指标主要看人均产出的增长。人均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的比值,根据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将增长核算方程转变为人均增长形式,即人均产出增长量等于资本—劳动比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率之和。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

(一)新古典增长理论定义

新古典增长理论出现在20世界50年代,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为代表,该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资本积累和储蓄政策的关系,以及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新古典经济理论假定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当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状态是存在长期产出水平和资本水平,两个指标保持在静止状态,此时,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水平同样保持不变。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核算方程主要是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的关系的生产函数,当资本投入增加会促进经济产出水平的提高。但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即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每投入以单位资本对于产出的增加低于前一期资本投入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规律说明了在技术不变的假设条件下,经济不会无限增长,相反会存在一个稳态水平,即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稳态状态。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描述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主要包括,社会储蓄函数s=sy,s代表储蓄率,劳动增长率不变,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其中生产要素投资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资本的边际产品存在递减规律,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商品生产存在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劳动力工资率和资本的报酬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由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方程中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减去为新增加劳动力配置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及资本的广化,代表为每一个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的深化,即资本的深化等于人均储蓄减去资本的广化。

(三)新古典增长的结论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又因为人均产出是关于人均资本的函数,因此人均产出递减。人均储蓄是关于人均产出的而函数,进一步导致人储蓄的减少。当人均储蓄大于必需的投资时,产出会增加,当人均储蓄小于必需的投资时产出会降低。当人均储蓄等于人均投资时,经济中产出的增长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三、内生产增长理论

(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定义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解释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有利于产业生产垄断优势的形成,有利于控制商品生产的核心环节。对于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技术转移和溢出,利用自身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承包中间产品,完成最终产品过程中组装和装配环节。内生增长理论主要是考察社会选择如何影响生产技术的进步,新古典增长主要对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作为主要的要素,但对于技术进步的因素并没有进行解释说明。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并企业相关研究表明一国生产总值的增加正向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内生增长理论主要研究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知识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的影响。

(二)内生增长理论的描述

以罗默和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是指一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解释的。该理论用于解释储蓄率的政策决定产出的增长,经济的增长率是社会决策的函数。其中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劳动增长率n不变,资本的边际产品不变,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条件下外部报酬相当大,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作为内生要素与总体经济中每个工人的的资本水平成正比,并且进一步假定技术术语劳动增强型。进一步处理经济增长的估算方程得到人均产出等于人均资本与技术进步比例之和,其中根据假定技术进步与经济中人均资本水平成比例,所以最终得到人均产出增长比例与人均资本增长具有正比关系。根据资本增长方程可以得到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储蓄的增加减去折旧和资本重置。所以内生产增长核算方程中的人均产出增长是关于储蓄率和资本折旧率以及人口增长率的函数。

(三)内生增长的结论

内生产增长可以依靠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当生产厂商不能获取某些投资收益时,社会报酬和私人报酬之间存在差异。生产函数中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储蓄率的增加,特别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储蓄。储蓄率的增长在提高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的经济增长,其次还促进了经济增长年率的提高,即社会储蓄率的增加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篇四

1act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背景

费用问题是影响act发展最主要的因素[17]。关于其成本效益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act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二是act不具有成本效益优势。但前者占主流。其中susanm等[17]研究表明,入组前期未住院患者的费用:act为26535美元,对照组为22483美元,即两种模式的费用构成不同,act干预费用更高,两种之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经过18个月干预之后,通过t检验发现,act模式中15名患者报告了经济收益,其生产能力为820美元,而对照模式中,13名患者具有经济效益,其生产能力为507美元,同时act模式利用的社会资源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是4101美元和8831美元,且act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分别是52814美元和77708美元,对照模式的住院费用和看护费用均高于act模式。由此可见与对照组相比,act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更低,且生产能力更强。wolffn等[18]为期18个月的随访治疗发现主动式社区干预费用为49510美元,有社区人员参与的主动式社区干预费用为39913美元,标准化个案管理费用为45076美元,提示我们在应用act的过程中,应对社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其纳入其中,共同参与act为患者服务。也有研究表明,一般治疗组在前两年经济效益比较显著,而act组在第3年经济效益才比较明显[19],但也有研究认为act比其他的社区服务更具有成本效益优势,尽管act费用高于传统的社区治疗,但其效益更好,即效益超过成本400美元/人年[17]。dekkerj等[20]认为act与传统模式的成本效益相比较,成本效益更偏爱于前者,2年干预,前者的总费用比后者少5%。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开展了对精神分裂症的act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从精神症状、患者住院的次数和天数、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与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act的相关经济学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2act相关精神学指标分析与评价

2.1精神症状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act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精神症状[18、21~24],nelsong等[25]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显示,act与传统的社区管理在症状减轻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由1.91降至1.73,z=3.15,p0.01)。coldwellcm等[5]研究表明,与施加干预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act精神病症状改善水平分别为26%(95%ci=7%~44%,z=2.76,p=0.006)和62%(95%ci=0%~124%,z=1.96,p=0.050),能够有效缓解精神疾病症状。也有研究表明act和传统的社区管理相比,在精神病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19]。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减轻可以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从而减轻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2.2住院次数和天数

住院天数是衡量精神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减少住院的次数和天数,可以直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act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的次数和天数[18,21];susanm等[17]研究也表明,和传统的社区管理相比,采用act治疗的患者住院次数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在18个月的治疗中,相对于传统社区管理,act的住院天数减少了51d。但是两种模式住院利用率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著。而在6~12个月期间,传统模式的住院天数是(25.8±57.1)d,act为(17.2±46.9)d,具有显著性差异(f=5.37,p0.05);而12~18个月期间两种模式住院天数之间显著性差异则更加明显。患者住院天数和次数减少,会直接降低医疗成本。但是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研究认为[5],在减少住院次数和天数方面,两种模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10%]95%ci=-7%~27%,z=1.17,p=0.24)。

2.3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然而研究表明act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整体的医疗费用下降[12],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6]。有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模式,act服务模式中客观负担越重的患者,其主观负担越小(act:n=85,r=0,313;传统:n=91,r=0,675),即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act模式中,平均每位患者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为(33473±32838)美元,而传统模式中每位患者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是(35656±39446)美元,两种模式之间的费用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f=31.47,p0.001)[17],即act下患者的疾病负担明显小于传统模式,因此相对于后者,前者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2.4满意度

相对于传统模式,act模式更受青睐,患者及家属对act模式的管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在成本效益原则下表现更高,依从性更好[18]。在18个月的治疗期间,利用1~7的满意度量表进行测量,act模式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由4.34上升到5.07,而传统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基本保持不变(由4.62下降至4.61)。结果发现,对act模式来说,花费31800美元,获得4.86的满意度;而传统模式花费32700美元获得4.58的满意度[17]。act模式下患者以更少的花费获得了更高的满意度,且住院时间更短,对症状控制、就业、社会关系、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更好。

3小结

随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精神卫生服务的重心由医院逐渐转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模式也由单一的住院治疗转变为社区精神卫生体系结合急性期患者入院治疗;而act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发展趋势,综合上述观点,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act模式在住院、社区、生产能力、社会资源消耗、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都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以少量的资源投入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即act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减少其住院的次数和天数、促进患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并减轻精神分裂症带来的疾病负担,具有成本效益优势,通过小组分工与协作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和治疗,能促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推动精神卫生发展的步伐,值得我们进行act的应用和推广。但是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日益发展但缺乏引领的背景之下,我们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社区行政和卫生人员纳入act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等地的应用,证明act具有跨文化性,尤其是我国香港地区建立act团队,说明act可以适应我国的文化特点,可以进行试点建设和推广。但是,目前国外act研究较成熟,而我国对其研究较少,还未见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act的研究,尚未发现有关ac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act的效果和成本效益还可能与研究的期限有关,即半年之内很难看到其与其他社区管理模式的相对优势,但是6~12个月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而12~18个月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更加明显,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患者各国国情与患者对该模式的适应有关。今后我们应注重长期考察act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效益,并对其进行相关卫生经济学指标的评价,以期为精神卫生政策的决策与制定提供参考,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劳动理论与实践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乐活教育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作为社会上新出现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其时尚而新颖的特点为高校大学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加强大学生乐活教育实践应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关键词:乐活教育;大学生;“三自”教育

乐活(lohas),是paulray在他的《文化创造:5000万人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所提的概念,文字翻译过来是“健康、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乐活”在欧洲和美国已流行多年,美国的消费者中有1/4的人是“乐活族”。乐活作为一个时尚词汇被引入中国,lohas时尚文化中国青年论坛首次发布了《青年“乐活”主张》,倡导当代青年人要践行十二项“乐活”主张。乐活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和全球视野中的价值理念,其传播和推广的意义逐渐得到明确。乐活也逐渐被学者们纳入德育的视野,学者们研究得出: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乐活”作为外来文化,包含了大量符合大学生追求创新和时尚心理特点的因子,在大学生中探讨乐活教育,能够在环保、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引起大学生的思考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本文拟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乐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此来启迪高校的乐活教育实践。

一、大学生乐活教育之何为

在探讨大学生乐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之前,必须对“大学生乐活教育”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即回答“大学生乐活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概念界定之前,需要准确把握乐活教育的内涵。“乐活”涉及范围很广,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崇尚健康、简单、低碳、绿色、环保;在个人生活态度上,倡导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关注自我成长和心理的健康;在社会态度上,倡导关注社会,关爱他人,主动分享、承担社会责任,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热心公益等。根据“乐活”所宣扬的主张,我们认为乐活教育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一个理念、二个方向、三大目标、四个向度”。乐活教育的理念应该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从生活世界出发,以促进学生体能、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全面和均衡发展;乐活教育的方向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引领社会公共精神风尚,由自知、自觉、自律直至为社会公众造福。乐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正面、积极的人生观,如学会理解、尊重、欣赏、关心与服务等;进步的价值观,如良知、真善美、责任、奉献精神和正义感等;同时学习调和个体的知情意行,如情绪管理、个性的自我完善等。乐活教育在向度上,是要妥善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宇宙四种基本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结合乐活教育的内涵,“大学生乐活教育”的概念可以定义为: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依托一定的教育活动,倡导“乐活”主张,帮助学生学习建构一种激情生命、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家庭、爱护地球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鼓励学生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事的一种教育实践。

二、大学生乐活教育之因为

1.乐活教育是教育实现“人的自由”目的的本质要求

黑格尔曾说过:人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本性。马克思也曾说过:“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实现人的自由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乐活是一种接近生活本源的生活方式,乐活族喜欢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喜欢穿棉麻质地的衣物,喜欢骑单车出行或徒步等。乐活族强调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争取过健康环保的生活,主张通过消费,透过生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有价值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使个人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乐活教育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引导学生个体进行自由的选择,使他们能够不受他人强制、压迫,不受外在制度的影响,也不受无知、贪欲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他们自己的理想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生活状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充分的思考、判断和选择权,不受外在的生活环境条件和个人的内在主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做自己生活的主人,并最终实现人的自由。

2.乐活教育是实现教育生活化发展向度的必然选择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西方哲学家胡塞尔也认为,教育源于人们的生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并与之相融合。目前“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中去才有意义”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乐活教育架起了人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并进而拓展着两者之间的关系。乐活教育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主张健康环保视野的开阔,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尊重生态自然、自觉保护生态,倡导通过自己的消费和衣食住行等生活实践的努力,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乐活教育迎合了学生追求时尚、新颖的特点,将许多生活性的因素渗透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多观察、多感受、多尝试、多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变迁,关注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高度的自我反思和自觉精神,在合理生活方式的建构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3.乐活教育是实现教育生态功能的客观要求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粮食安全、生态破坏、物种灭绝加速等世界性危机问题也摆到了我们的面前。20世纪70年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促使环境教育被提上了议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开始认识到要提高自身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必须要通过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教育的共同语境,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其生态功能,即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脉博,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拓宽领域,将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价值观等现代思想和观念纳入到高等教育的理论视野和实践中来,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灌输到大学生头脑中去”。

乐活教育把生态需要看成人类的新需要。它提倡一种全新的生态生活价值观,倡导人们自愿地把有条件、有能力享受的物质生活简单化,摒弃奢华和浪费,注重物质利用的节俭和高效,以理性方式塑造一种简约与丰富相辉、生态与发展并存的生活方式。乐活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和谐境界的教育模式,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乐活要求爱他人,充满爱心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要热爱自然、敬重自然,在享用自然的同时要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要自觉地去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全球、生态和环保意识的确立,也减少了大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失范现象,使他们不断地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也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整体胸怀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三、大学生乐活教育之应为

1.构建和谐大学文化,唱响“乐活”主旋律

登戈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这种和谐是大学文化的本质需求和目标所在。大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放在首要位置,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和谐发展作为建设的宗旨,同时也要反映出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思想和注重利他主义、伦理、道德人格的东方品格及人文精神。乐活虽说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它折射出当今时代的光芒,乐活精神所体现的健康、快乐、环保、和谐、发展等显著特征,与大学文化建设的主旨是基本吻合的。充分发挥乐活的积极因素,将其内涵渗透到大学文化的'构建中,必将给乐活教育提供一种教育的整体氛围,必将给学生提供一种直观的良性体验,使乐活教育更加自然化和情境化,在情感上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以大学生“三自”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乐活教育

乐活其实是个人的素质教育,乐活强调自我的完善,强调以自身状态的不断改善来提高个人素质,使自己得以成长进步。乐活是个人在不断地修养后与人、与环境的一种良性互动。它强调更多的是一种自律,强调将完善自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提到一个生活自觉的高度,并把这种自觉上升为一种更高的伦理自觉。乐活的自律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涵养,更是与不良形象划清界线的法宝。目前大学生中生活方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不注意自我环保,不注意校园生态和环保的现象,如有的学生睡眠和饮食无规律、迷恋网络、喜欢宅在宿舍、整天开电脑挂qq、乱扔垃圾、随地吐口香糖、践踏草坪、墙壁桌椅乱涂乱画、教室长明灯、铺张请客、食堂剩菜剩饭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大学生素质低下的表现,与乐活倡导理念不相符。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来改变目前存在的状况,“三自”教育(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三自”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控、自育、自理能力,培养学生高度的自觉自律精神,将他律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自律,避免他律中常见的学生逆反情绪和心理对抗,这种教育方法与乐活教育理念正好相吻合,所以要使乐活不再是一种理论说教,不再是口号,我们要以“三自”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类似于“大家都来保护天印湖水,大家都来关心鹭鸟的家”主题实践活动,利用校园内的天然的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接触乐活思想和乐活理念,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并获得成长,使学生明白环境、生态和自己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创造个人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要顾及到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乐活价值观。

3.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全面提升乐活教育的成效

“乐活强调个人身体环保、心灵环保以及生态的环保,它将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纳入同一种生活模式之中”。乐活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帮助学生学会享受自我完善后的喜悦和提高学生拥有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乐活倡导过简约、绿色环保的生活,但它并不要求人们去做苦行僧,而是要学会享受平凡,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学会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填充自己的生活空间。学会关怀别人、对每个人微笑,在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与关爱地球的行动中寻找快乐和幸福体验,制造好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趋于完善。乐活希望通过教育来唤醒、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筹划、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与潜力,注重学生正面力量与优势的建设,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机能,让积极乐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主导情绪。以上乐活的主张和做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心理健康的维度更好地理解了乐活这一传统而又时尚的理念。所以我们要将乐活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真正实现从乐活理想向乐活行动的转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