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台湾问题的小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1-01 23:58:25 作者:飞雪 热门台湾问题的小论文(汇总14篇)

总之,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锐利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的引用,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激情。

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从目前趋势来看,台湾问题有较大可能向安南化的方向发展。这一两岸关係发展的趋势与大陆目前力图推进的路线图有关。当然,两岸各方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应对策略和外部因素等等決定了台湾问题安南化能否最终实现。本文试从旁观的立场,从纯博弈的角度,对此作一分析。

一、台湾问题的长期化。

与安南化異曲同工。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朝廷与一些边陲之地如安南、高丽等之间曾有过长期的博弈。有时这些地方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有时又分离出去了。作为力量弱小的边陲之地,它们常採用的策略就是见机而作,顺势而为,每逢中原动乱,便乘机拥兵自立,而每逢中原尘埃落定,便奉表称臣。屡服屡叛,经过长期博弈,导致中原朝廷逐渐默认其分离事实和存在的合法性,最后出现历史机遇,一一变成了完全独立的国家。对这种靠自身力量,以小博大、顺势而为、通过长期博弈而最后分离出去的方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安南化。

安南化实际上是一个溫水煮青蛙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由於对边陲之地主权长期的名存实亡,而导致中原政权对该地的主权意识的自然消退。长期的事实分离、对抗、妥协、屡服屡叛和劳师糜饷,最终导致了中原朝野的疲劳和“正视现实”,将其看成化外之地,失去亦不感到痛惜。二是边陲之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分离,而导致该地人民的本土自主意识日渐增強和曾经随征服而被注入的中国意识的减弱,也即导致逐渐的“去中国化”。

台湾问题的长期化与历史上的安南化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即导致北京逐渐默认对方的事实存在和某种合法性。儘管两岸分离才六十年,但这其中的疲劳效应就已经显现出来。北京从“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卻到“两岸同属一中”的立场,再到近年来一些大陆智囊主张再退到承认对方国号,就反映了这一长期化的潛移默化的实际效果。

台湾问题的长期化也意味著台湾内部逐渐的“去中国化”。在国家的认同上,日久情疏是一个普遍法则。如当年美国独立战爭的支持者,大多是英国移民的后代,今日在国外的中国移民的后代,普遍拒绝承认自己是中国人,都反映了这一点。在台湾,随著时间的推移,老一代有中国情结的大陆籍人士逐渐消失,佔人口大多数的本土籍人口和在本土出生的大陆籍人士的后代已日益认同台湾的本土意识,岛内分离自主的意识日益強化,对中国的认同日益减弱。

二、统一路线图及其不同解读。

近年来,在大陆有一份两岸统一的路线图,即由经贸交流,到军事互信,到和平协议,再到一国两制,一步一步,最终实现两岸统一。这份路线图似乎已经成为目前大陆官方的长期对台战略。

对於这一路线图,大陆、国民党和民进党三方有不同解读。大陆当然坚信这一路线图能最终实现统一目标,因而力求将台湾引上这条路线。而民进党则坚信,这是大陆的阴谋,因而坚決拒绝。只有国民党对此有不同认识。马英九关於台湾安全的三道防线(两岸和平制度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台湾自有的军事力量)中的第一道防线“两岸和平制度化”,说的就是军事互信与和平协议。在国民党看来,如果台湾能够与大陆达成军事互信与和平协议,实现两岸和平制度化,则台湾的安全便有了第一道防线的保障。如果再加上另外两道防线,台湾便可以维持事实独立的状況。

这一来,我们就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观:在远期评估上,大陆和民进党所见略同:如果循这一路线图,两岸将最终实现统一。在近期操作上,大陆与国民党有交集:双方都愿意签署军事互信与和平协议。在终极目标上,国民党与民进党有共识:维持台湾的事实独立。

可见,关於这份统一路线图,存在著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估。大陆和民进党看法一致:如果按这一路线图,台湾将失去独立。国民党看法相反:如果按这一路线图(至少按这一路线图前几步),台湾将维持事实独立。从逻辑上说,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估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要么大陆和民进党的看法是正确的,要么国民党的看法是正确的。

其实,台湾国民党的认识,从策略上看,更接近正确一端。与许多大陆人所期望的结局恰恰相反,如果台湾人接受这一路线图,则意味著台湾问题的长期化,即台湾问题向安南化方向发展,而可能最终导致两岸的分离。下面我们将分析为什么。

三、统一路线图的推进。

和台湾的操盘应对。

让我们假定,台湾是由一个精明的博弈者操盘。作为一个精明的博弈者,他会认识到两岸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台湾自身力量的不足,会儘力利用今日大陆统一路线图中对台湾有利的地方,採用务实策略,爭取实现台湾利益的最大化。他也会在下列两种操盘策略之间作出权衡:

假定大陆的路线图始终不变,则台湾最佳操盘策略无疑是,台湾在路线图中的每一阶段都爭取时间的最大化和利益索取的最大化,即力爭每一步都让大陆耗时费日,並给台湾以足够的补偿(如经济让利或国际空间松绑)以换取台湾接受大陆的路线图。倘若每一步都耗上几十年,则全过程走下来,就得一二百年。而今日大陆既然也愿意花五十到一百年,並愿意不惜代价,来诱使台湾走这一路线图。这对台湾当然是天大的好事。这等於是使台湾问题期长久化而向安南化方向发展。另一点好处是,在讨价还价中所获得的巨大补偿,也有助於台湾打造另外两道安全防线:累计获得的巨大经济实利有利於建立第三道防线,即购置更先进的军备,增強台湾的拒统武力,累计增大的外交空间有利於建立第二道防线,即扩大台湾的国际支持。当然,作为精明的博弈者,他会在每一阶段,在离大陆忍耐的临界点不远处见好就收。这种明推实就、步步延阻、儘力索取、见好就收的策略,可使台湾爭得时间,获得实利,暗增拒统谋独实力,又不至於使大陆动武。

假定大陆的路线图可能会变,则选择有所不同。第一种操盘策略虽然能使台湾利益最大化,但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倘若在未来某一天,大陆看穿台湾的把戏,抛棄今日的路线图,而採用“毕其功於一役”的路线,则台湾等於前功儘棄。要避免这种不可预见的情況发生,唯一可靠的选择就是马英九所看到的,趁大陆尚在溫柔时,较早地达成两岸之间的某种政治协议,即构筑起安全防线中第一道防线“两岸和平的制度化”。倘若台湾如此选择,则两岸关係的发展,可能会呈现如下过程:

台湾在充分利用今日大陆的对台政策,获取儘可能多的利益之后,“勉为其难”地与大陆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於是在万众欢呼中两岸进入长期和平局面,由此不排除两岸领导人共获诺贝尔和平奖。接下来的问题是:对台湾来说,因自身力量弱小,除非大陆出现内乱而有机可乘,当然不会违约而宣佈独立。这样一来,除非大陆想结束这一阶段,否则,两岸间的事实分离将一直存在下去。倘若如此,这就变成了一个溫水煮青蛙的过程,等於是以时间换空间。台湾当然乐观其成。

则随著时间推移,大陆无法接受永久的两岸分离。当大陆不愿再继续停留在和平协议阶段时,假定台湾不让步,则两岸会有一战。让我们假定台湾因胜算不大而委曲求全,接受一国两制。如此则大陆如愿以偿。多年来,大陆上下将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的法宝。在许多人看来,只要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就标誌著国家统一大业完成了。其实,这不过是一些人的一厢情愿而已。下面我们会分析为什么。

四、节节胜利和溫情脈脈。

下的安南化。

不难明白,两岸关係的发展如果按上述路线图走,倘若一切顺利,则至多意味著在节节胜利、万众欢呼中,大陆以溫和的方式和长期的过程,赢得名份上的统一。届时,在一国两制的名义下,台湾之於大陆的关係可能会是下列几个选项之一:(1)邦联制,或联邦制,一中两宪或三宪,一国两府之类。一中屋顶,地位平等,互不统属。(2)蒙藏化,类似於清朝时蒙古和西藏之於中国的关係,不如附属国那般独立,但比内地各行省更自主,军政自理,且拥有一定的对外关係。(3)藩镇化,类似於古代藩镇,或民国初的地方割据,明尊中央而自行其政。

上述一国两制只是名义上统一,无论哪一选项,台湾均是军政自理,事实独立依旧。一国两制其实古已有之。历史上的郡县制与分封制或土司制的並立,就是两种不同制度在同一国家里並存。甚至藩镇割据也可以看成是一国两制的一种形式。虽然割据一方的边陲之地未必会有问鼎中原之志,但卻难免不会有分离之心。这就是说,一国两制对弹丸之地而无一兵一卒的香港有用,而用在孤悬海外和自拥武力的台湾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台湾即便接受一国两制,实际上仍等於是历史上拥兵割据一方的藩镇或封国。

有人会说,只要台湾独立,大陆就会依据反分裂法动武。然而,事情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让我们假定两种相反的可能性。如果台湾拒绝大陆的路线图,而导致大陆转向強势路线。台湾将面临大陆动武的危险,安南化道路被台湾人自己堵死了。

如果台湾接受大陆的路线图,情況则是两样。台湾的节节抗退和委曲求全,会造成大陆节节胜利的表象,使大陆赢得面子。对於一个溫顺的台湾和节节推进的路线图,大陆感觉良好,自我陶醉,不可能对之动武。当台湾接受了一国两制后,国家已经在形式上统一,目的已经实现,天下太平和谐,大陆也失去对台湾动武的理由。

古代的安南和高丽、清朝的外蒙和西藏,在机会尚未到来时,他们是臣服的,中原朝廷无理由对之动武,而一旦天下有变,机会来临,他们趁机而反时,中央政权要么已经崩溃或自身难保,要么群雄混战,已无力阻止其分离。

当代世界发展加速,观念变化加快。二战结束才几十年,和平、自由、平等、民族独立、住民自決、人权至上等观念就日益被人接受,两岸分离才六十年,大陆就表现出疲劳和正视现实。这意味著,在古代需要数百年的安南化分离过程,在今天台湾再有五十或一百年的时间可能就足够了。

甚至,台湾不需要过分介意今日在台湾执政的人是否有中国心,只要存在一定的在野制衡力量即可。因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包括国家认同。纵使今日的马英九尚有某些中国意识,二十年后,当后起之秀都是本土籍或在本土居住已有三代四代的人,情況自然会两样。北京和民进党都不明白,今日国民党从大陆所获得的一切利益输送,无论是否是“统战阴谋”,对台湾其实都是多多益善,因为台湾由此而增长的实力会成为台湾未来世代实现自身目标的资源。要指望一个在台湾居住已有三代或更久的群体会更认同其祖先的故国,而不是台湾,显然只是一些大陆人的一厢情愿。

甚至,台湾並不需要由一个老谋深算的人操盘,只需要顺著大陆推进其路线图的推力,听其自然,不自杀性对抗即可。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在独立之前的相安无事和后来的分离就是典型例子。它们甚至还不是自拥武力的藩镇或封国,也没有谁在几十年前就为它们谋划了百年大计。因为长期的分治本身就是未来分离的基础。所谓安南化,其根本秘诀就在这里。

四、台湾问题安南化的动力、

阻力和有利因素。

今日台湾问题安南化与历史上边陲之地脱离中国的()过程不完全相同。历史上的安南化的主要动力来自於边陲之地本身,而今日台湾问题安南化的主要动力则是来自於大陆,来自於今日大陆力图推进其路线图的努力。而台湾问题安南化的阻力卻是来自民进党,至於国民党则是乐观其成!这真是一种古今罕见的博弈。

台湾问题能否安南化,不仅取決於大陆的推动力有多大,也取決於民进党的阻力有多大。当然这並不是说,今日台湾内部蓝綠相爭,拒绝大陆的路线图,台湾即刻就会有安全风险。实际上,在近期存在诸多有利於台湾问题安南化的因素:

(1)大陆近期的首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大陆在江朱主政时期,曾对台湾採用过武力恫吓,在遇到台湾的激烈反弹后,北京之所以没有兑现恫吓,是因为在权衡“发展”与“统一”两个目标之后,作出了优先发展、暂缓统一的选择。这一选择今天仍然是北京的基本国策。

(2)今日大陆视国民党为统一的同盟者和依靠力量,试图不惜代价去左右台湾民意,以削弱民进党的政治基础,支持国民党当选。这就使得台湾蓝綠相斗对台湾来说会有近期好处。每一次蓝营当选,都会被大陆看作自己的胜利。於是在大陆涉台部门庆功嘉奖的欢呼声中,台湾获得了安全、时间和更大的让利让步。可见,台湾由蓝营执政比由綠营执政,更有利於台湾问题的安南化。

(3)大陆目前的顶层決策体制是“共识制”。在这种決策体制下,除非出现极端情況,北京发动一场战爭的可能性较小。因为它不象毛泽东或邓小平式的強人统治可以独断专行,力排众议,也不象现代的总统或内阁制那样可以个人全权负责。

(4)今日大陆政治体制改革举步不前,台湾卻已经实现了民主选举。这使台湾佔有了政治道德高地,导致一部分大陆精英和民众对台湾的民主制度心生仰慕,台湾的形象已悄然由“分裂者”一变而成了“民主榜样”。既是榜样,自当爱护,而非摧毁,更何況还有人想借重这一榜样来推动大陆民主化。而大陆自身问题的增多和民主诉求的升溫也分流了大陆人对国家统一问题的关注,从而减轻了针对台湾的压力。这样就无形中构成了对台湾来说是在三道防线之外的第四道安全防线。在大陆实现民主化之前,这道人心防线会一直起作用。

(5)美国军事力量在东亚的存在,对大陆仍有威慑作用。而大陆对自身“核心利益”的泛化认识和不当处置,对台湾也是有利的。曾有台湾人在朝韩局势紧张时称,朝鲜对中国是如何重要,台湾倒是没那么重要。不难理解,对台湾而言,挑动北京在朝鲜、东海和南海与人较劲,对台湾意味著:一可转移对台湾的压力,二可使美国军事力量在东亚滞留和集结,从而构成对大陆的制衡。虽然从总的趋势看,美国的力量在消退,中国的力量在增长,但中美两国军事力量对比的现有格局不可能很快改变。

上述对台湾有利的因素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也许十年二十年。不过,无近忧不等於没有远期风险。如果大陆持续的溫情攻势始终未见进展,即不能推进到大陆统一路线图的军事互信或和平协议阶段,而上述对台湾有利的主要因素又一一消失,则大陆对台政策终将会反转。一旦大陆抛棄现有一厢情愿的路线图,而採用更老成的战略,如当年清朝收复台湾的路数,这对台湾就意味著通向独立的安南化道路的消失。

可见,从长远来看,台湾问题安南化的可能性如何,受制於两点:一是大陆自身对现有统一路线图的认识是否会改变,能否坚持到底;二是台湾能否在大陆对台路线改弦易辙之前,各派达成共识,以某种妥协而与大陆达成一种政治协议,即按马英九的思路,借制度化的定型效应而使两岸现状的维持长期化。

台湾问题的感想范文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虽然近代帝国主义国家曾侵略、霸占过台湾,但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政权替代,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就在1949年蒋家王朝覆灭之际,美国驻华大使意味深长地留在南京,并已经与共产党接触,当时,毛泽东主席曾有同美国建交的准备,美国国务院也曾召开远东问题专家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几乎一致主张承认新中国。

这本来是中美关系好转的一个历史机遇,但杜鲁门总统没有采纳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良机瞬逝。

更有甚者,美国还随即介入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燃到鸭绿江边,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

由于美国政府的错误抉择,不仅失去了中美关系好转的历史机遇,而且把中国推向了与美国交战的立场。

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抉择,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就由“弃蒋”转为“扶蒋”。

于是,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美国政府还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并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军事保护之下,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军事对峙。

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历史性的握手,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

双方共同发表了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上海公报》。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双方共同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的事,要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同意“断交、废约、撤军”。

美国还在1982年中美共同发表的《八一七公报》中承诺,美国对台军售将逐年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然而,中美建交公报墨迹未干,美国就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正是在它的名义下,近20年来,美国向台湾出售了高达380多亿美元的高性能武器。

数额之巨,在世界也属少见。

看来,美国某些人依然没有跳出冷战思维的怪圈,还是把台湾错位为“军事前哨”。

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加剧,气焰嚣张。

一是“显性台独”,部分政客公开主张将“台独”写入“宪法”,并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二是“不宣实独”的“隐性台独”,自称不宣布、也不改变“台独”,而台湾已拥有“事实上的主权”和“事实上的独立”。

这两类“台独”殊途同归,都是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

美国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挑战中国的根本国家利益。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也不惜付出最大的民族牺牲。

美国在这方面的挑衅是极其危险的。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举动,实质上将置台湾于危地。

前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邵玉铭说,美台关系不应基于它是“美国军队的前哨”之上。

他说,我们“承受不起卷入这场争斗的后果。

我们太弱小了”。

无论从历史、文化或地理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现实情势的角度,台湾未来的前途在祖国大陆,台湾的安全取决于两岸人民的密切联系和最终和平统一。

事实上,选择“台独”就是选择战争。

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势力试图通过加强军备来“以武拒统,以武求独”,这必将把台海拖入战争。

尽人皆知,“台独”分子如果公然宣布“台湾独立”,就会迫使中国政府不得已而采取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台海战争一旦爆发,美国政府就将面临两难选择:要么“丢人地打退堂鼓”;要么“就要与中国爆发一场结局悲惨的战争”。

正如美国智库卡都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的,防卫台湾并非重大的美国安全利益,竭尽所能协防台湾之说,已为美国制造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况。

海峡两岸自1987年打破隔绝状态以来,两岸民间的各种交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

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已近200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又于1993年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

1998年,两会领导人的上海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

统一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互相融合,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形成了崇尚统一、维护统一的价值观念。

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熏陶,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地根植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国家必须统一。

任何维护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个人和政治集团,都会受到人民的拥护颂扬,名垂青史;任何制造中国分裂、出卖祖国领土完整的个人和政治集团,都会受到人民的唾弃,遗臭万年。

中国政府坚持祖国统一理所当然,不要指望中国政府会在这个问题上后退半步,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意志和力量。

中国的最终和平统一只会使亚太地区更安全,更和平。

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研究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研究台湾问题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所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复杂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更是我们需要开放心态,去理解并尊重不同观念和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台湾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内战后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将其治理地区扩展至全国范围,其中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金门列岛和马祖列岛。而在同一年,中华民国政府逃往台湾,建立了所谓“中华民国台湾省政府”。这一历史背景为今后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台湾问题已变得愈发复杂、敏感。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逐渐倾向于推进“去中国化”,主张独立。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和干预,台湾问题的复杂程度更形显著。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极度挑战,两岸关系愈发紧张。

第三段:多角度去看待台湾问题。

截至目前,我所了解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处理台湾问题时,多元文化的影响不能被忽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人在看待问题时的观点及态度,而且我们理解问题的角度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因此,尊重和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加相互认知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推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四段:重视和平的重要性。

在研究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我认为一个关键点就是维护两岸地区的和平。就我所了解的和个人的观点而言,只有和平才能使两岸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及互利都得以实现。相反,若我们只是持续的进行军事威胁和敌意表态,对台湾问题未来的任何解决都无法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五段:理性处理问题的必要性。

最后,我深信,在研究台湾问题时,理性处理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能以情绪和情感代替事实和逻辑。我们不能让错误的判断、偏见或没有根据的负面评价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地提高我们的认知和知识水平,积极学习并探讨有关台湾问题及其他国际关系的问题,以更全面、更准确、更对类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

总之,研究台湾问题是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和学习的中心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国际法,倡导和平共处,并具备尊重与理性处理问题的表现,以实现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台湾问题政治论文简短

xxx县与好孩子集团,自去年4月29日在上海国际自行车展初次对接,到今年3月29日刘市长亲自带队前往上海促成该项目成功签约,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

期间xxx县主要领导先后5次前往好孩子集团进行对接洽谈,并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联系沟通不下200余次。

(一)营造氛围,实施责任招商。

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明确责任,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排队,年底严格兑现奖惩。

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压力传递下去,充分调动了全县上下抓项目、抓招商、抓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个个热心招商”的浓厚氛围,进而使服务招商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县财政把300万元招商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切实为招商工作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宣传,扩大了我县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瞄准重点,实施敲门招商。

一是面向经济比较发达的京津、上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集中精力,全力突破,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开展小团组式敲门招商,主动出击,走出去宣传xxx、推介xxx,邀请客商进来考察。

二是在每次敲门招商活动中定时间、定项目、定企业、定责任单位、定人员、定洽谈对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做到月月有招商活动,每个单位有招商任务,推介招商项目,寻找合作商机。

今年以来,全县外出敲门招商180余次,县领导带队先后赴台湾、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广东等地进行敲门招商30余次,效果明显。

成功促使江苏好孩子集团、xxx大尔投资有限公司、石家庄八五零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安腾集团、天津玉泉工贸有限公司、武汉凯迪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成功落户,上海凤凰集团、江苏ab集团、霸州贝司克斯乐器有限公司、xxx中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的合作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洽谈之中。

(三)发挥优势、实施产业招商。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xxx县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提升,同时自行车主导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水平,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

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现资源有效对接,我们以自行车产业、机械制造、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等为重点,瞄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瞄准世界500强、瞄准行业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展“产业招商”。

(四)借助平台、实施展会招商。

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会,充分利用知名大型企业、商会、协会云集的大好时机,加强与各类商会、协会的联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利用商会、协会人熟面广的优势开展各类活动,推介宣传xxx,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

(五)突出载体、实施以商招商。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招商载体作用,利用各种方式,调动企业的招商积极性,并帮助督促他们进行项目包装、外出寻求合资合作伙伴,或拉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促其产品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并利用他们信息灵、渠道多的优势,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捕捉关联企业的投资信息,引进资金和项目。

二是通过认真做好已引进客商的工作,将其作为xxx的名片和最好的广告,充分挖掘他们的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让他们现身说法、推介xxx,介绍客商入驻。

三是为调动企业参与招商工作的积极性,选拔了6名对在支持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负责人担任招商局名誉副局长。

(六)优化环境、实施服务招商。

一是在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上,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交通、电力、供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合理划分园区产业功能,努力为外商打造优质的投资硬环境。

二是积极主动服务,对重大招商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实行县领导分包责任制,严格落实已制定实施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政策环境。

三是建立健全了政府联系企业制度,定期走访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盈利,进而通过企业扩大宣传xxx的投资环境、政策。

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由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共内战,蒋介石退守台湾及50年代起美国的霸道介入,导致1949年后两岸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台湾问题自此产生。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坚定目标,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既有难得历史机遇,也不得不面临现实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贯彻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机遇。

(一)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根据矛盾分析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大陆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当属主要矛盾。试想,大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若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台湾的水平,那么台湾问题的解决就不会成为问题。当前,令我们自信和欣慰的是,主要矛盾的最终解决已大步行走在路上。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大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乘风破浪,含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实力已今非昔比,有目共睹。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入宪,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丰富和逐步落实。在不断超越中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军事实力不断提升,蛟龙潜水、航母出海、神十问天。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欢迎。基于这些,大陆在两岸博弈中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信。两岸各方面差距正在日益缩小,大陆对台湾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不断积累着正能量。

(二)国际上,中国大陆影响力日益提升。

东欧剧变以来,在西方国家按照“多米诺效应”来幸灾乐祸地围观中国“倒下”时,他们失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他们的怀疑和惊诧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惊人奇迹,“中国道路”令世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震撼”。

今天的中国已从世界边缘不断走向世界中心。中国作为一个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追求公平正义、打造世界经济新引擎的大国形象越来越赢得支持和尊重。国际上借助于中国大陆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中国大陆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国向国际社会明确发声,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中国总体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快速上升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认同一个中国的格局更加巩固,“台独”的活动空间日趋狭窄,其分裂图谋无法得逞。这些都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筹码。

(三)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推进。

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以来,“国共平台”建立[1]。2008年3月,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3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在会谈中首次共同表达“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治论述。2013年6月会见吴伯雄时强调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从2008年6月起到2013年6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9次会谈(即八次“陈江会”和首次“陈林会”),签署了包括《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在内的19项协议,不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和突破。两岸文化交流领域、内涵也不断扩展。两岸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互认高校学历,互招高校学生,《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展出、《两岸常用词典》编纂完成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和“海峡论坛”等广泛开展两岸人民交流,不断促进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在近年大陆地震和台湾“莫拉克”台风袭击等大灾难中,两岸同胞相互支持、携手相助,书写了同胞手足血浓于水的感人篇章。来自台湾的“希望之翼”张平宜、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分别被评为2011、2012感动中国人物,温暖着两岸中国人。

两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感情更融洽、利益更融合,就会为不可逆转的和平统一创造坚实的条件。

(四)港澳的示范作用。

港澳回归以来,中央政府严格履行“一国两制、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的庄重承诺,确保《基本法》在港澳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港澳的经济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基本保持不变,港澳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保持不变,港澳居民珍视的自由、法治、人权等价值观得到了尊重、维护和巩固。港澳同胞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不仅如此,回归以来,港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确保了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港澳居民享有了从未有过的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一国两制”在港澳实施之总体顺利和成功,超出当初很多人的预料。回归后港澳同胞的权益不是缩减了而是扩大了的事实也打消了当初一些港澳同胞的种种顾虑。这些无疑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正面的示范作用。

二、挑战。

(一)大陆和台湾的差距及隔阂短期内难以消除。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岸百年疏离与数十年的政治对立造成了两岸发展道路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歧异。存在发展程度落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民众感情淡化等现实问题。这些均非短期之内所能解决。

当前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劣势的大背景下,历经百年沧桑磨难的中国大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仍处于发展当中,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整体文明素质还不够高,与台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台湾同胞的统一意愿,也消减了和平统一的说服力。

即便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运用,两岸目前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异。祖国大陆方面一直表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主要由于台湾执政当局不愿意和大陆谈判统一和长期以来对“一国两制”的负面和扭曲宣传,加之我们在涉台“一国两制”的宣传和研究中的某些做法也需要检视和反思,迄今多数台湾民众仍不接受“一国两制”[2]。

(二)“台独”干扰仍不可忽视。

“台独”作为二战后岛内分离主义势力与美、日等国际势力勾结的产物,天生就具有根深蒂固的分裂性和依附性。长期以来,台湾已经成为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筹码,国际势力不会轻易放弃对“台独”这枚棋子的利用。近百年来两岸间曲折的分分合合、历史造成的恩怨与隔阂,使台湾社会形成某种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悲情意识”或特殊的“台湾意识”。这种“台湾意识”很容易被“台独”分子所歪曲利用[3]。

2008年以“台独”为党纲的民进党在台湾下台,在2012年大选中也败选。但45.6%的支持率说明其仍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台独”势力也绝不会因为一两次挫折就偃旗息鼓。所以,其实力不容小觑,其干扰不可忽视。

在和平、发展成为岛内主流民意的形势下,“台独”势力为了掩盖分裂本质,从“对抗性台独”、“显性台独”,渐变而为“和平台独”、“法理台独”,进行和平“台独”、稳健“台独”、隐性“台独”等变种,继续蛊惑人心,但其实质仍是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3]。展望未来,台独势力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掣肘较之马英九上一个任期,只会加强,不会削弱[4]。

(三)美日等因素依然作梗。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们的实力和美国的巨大差距,台湾问题这个本属于我国内政的问题长期以来受到美国的制约。

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和完全统一会对美国维持全球霸权构成巨大威胁。美国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不会放弃台湾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作为其分化和遏制中国的最有效工具。尽管中美之间有系列公报和声明,但在美国对台政策中还留了一条尾巴,那就是《与台湾关系法》及美国对台售武,离间两岸关系并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美国主要依据其政治、经济战略利益的需要来调节其对海峡两岸的倾斜程度并决定是否运用或怎样运用“台湾牌”以图达到长期控制台湾海峡局势从而牵制中国的目的。

近年来,出于在地缘战略方面的考虑,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仍潜存浓厚“台湾情结”且作为“台独”始作俑者的日本极右势力毫不顾忌“一个中国”原则,大力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断制造事端,离间两岸,始终把台湾视为制约中国发展壮大的重要筹码。一旦台海局势发生变动,日本作为美国的军事盟国,必将插手台湾问题。事实上,今天的台湾问题无论从产生到发展都摆脱不掉日本的影响。

三、结论。

目前,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及对台工作日趋务实、平和和富于耐心。特别是两岸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提出及逐步落实,大陆在搞好自身发展、争取台湾民心、赢得国际社会支持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取得确保台海局势稳定、拓宽和提升两岸交流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的良性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大于挑战。

大陆自身的健康平稳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是确保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条件,决定了两岸关系的格局和发展方向。只要大陆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就既能提升自己和平统一的底气,又能增强台湾对大陆的向心力,为台湾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增加吸引台湾民众向往祖国统一的筹码,并切实击退“台独”分裂势力的阴谋,减弱甚至消除美日因素的障碍。

中共愿意与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的台湾任何政党交往、对话、合作,有利于两岸政党之间的沟通和谅解;民间经济文化的频繁交往和持续交流,增强了两岸同胞的了解和信任。所有这些都有利于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愿望成为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各种有利因素的不断累积和释放,自然就会出现比较好的叠加效应,不断夯实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新时代台湾问题的毛概论文

摘要:

台前,其官方实质性联系更加露骨,给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制造障碍。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加强介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使然。

一、谋求地缘政治利益。

台湾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环境中,战略价值非常突出,台湾海峡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北有琉球群岛,可通往日本,起着联系日本本土的作用,南有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隔海相望,是极为重要的国际航道。从地缘政治上看,台湾是辐射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最为理想的战略支点。1994年,时任美国海军部部长的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就曾说过:台湾是未来太平洋最关键之处,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控制了亚洲大陆整个海岸。

在日本看来,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地缘安全利益,涉及到了日本的核心国家利益。台湾扼日本生命线之要冲,位于日本的“1000海里海上运输线”范围之内,是其南下东南亚,进入波斯湾,前往欧洲的必经之道,日本每年在这条航线上的运输量达5亿吨,其中包括日本所需石油的90%和核燃料的100%。事实上,从甲午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的战略部署,日本都是以台湾为战略“跳板”的。

当前,中日两国在东海大陆架、钓鱼岛、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上的争端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而这些争端又大部分牵涉到台湾问题。特别是钓鱼岛主权之争,对于日本而言,尤其具有地缘战略意义。因为钓鱼岛涉及中日两国大陆架的划分和东海经济专属区特别是石油开采区的划分等诸多问题。钓鱼岛与台湾岛在地理上具有共生性,一旦台湾回归祖国,中国将在钓鱼岛等问题上对日本将形成绝对优势,这是日本极不愿看到的。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中西辉政在《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一文中指出,台湾对日本的安全来说是最后的生命线,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合为一体,那么尖阁列岛(即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周边就将完全成为中国的海域,冲绳海域和东海就将成为中国军舰的演习之域,日本的船舶和飞机将被赶出这一区域。此外,来自中东的石油被视为日本的生命,而这些油轮和运粮船的海上通道几乎都经过台湾周边。如果台湾被中国大陆统一,那就意味着日本的出入口将被中国完全堵死,日本只能对中国惟命是从,日美安保条约也将有名无实。这是一篇带有浓厚右翼色彩的文章,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台湾海峡对于日本地缘安全的重要性。

二、浓厚的“台湾情结”

日本对台湾的觊觎可以说由来已久。从19世纪中叶开始,日本就不断染指台湾。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被迫把台湾割给日本,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培育出日本人斩不断的台湾情结。许多日本人的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强占台湾为殖民地的旧时代,对台湾的眷念之情难以释怀,明里暗里与“台独”势力相勾结,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李登辉、陈水扁上台后,其媚日、亲日的言论和活动,以及加强对日“务实外交”等,更加重了日本人的“台湾情结”。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和狭隘民族主义抬头,“皇国史观”在日本颇有市场,为日本过去的侵略历史翻案已渐成气候。日本有一部分人对台湾在二战后回归中国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仍未放弃“台湾归属未定论”。他们认为统一的中国将是对日本的威胁,一些右翼势力甚至公开鼓吹肢解、分裂中国。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写作出版的《台湾纪行》,公开为日本在台的殖民统治唱颂歌,竟成为日本十大畅销书之一,反映了日本人对台湾的眷恋。稍后日本右翼漫画家小林善纪的连环漫画书《台湾论》在台湾出版,此书公然歪曲历史,混淆是非,美化殖民侵略,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为“台独”势力叫好。

台湾问题政治论文简短

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不同层次,职责明确。各单位招商工作1月份通报,第一季度排队,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切实转嫁招商引资压力,充分调动全县关注项目、关注投资、关注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投资、人人热心投资”的浓厚氛围,服务投资意识进一步增强。县财政将300万元的招商引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有效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扩大我县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针对重点,实施敲门招商。

一是以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小群体敲门招商,主动走出去宣传xxx,推广xxx,邀请客户进来考察。第二,在每一次敲门,我们设定时间、项目、企业、责任单位、人员、谈判对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这样每个月都会有招商活动,每个单位都会有招商任务,介绍招商项目,寻找合作机会。

今年以来,全县外出敲门招商180多次,县领导去台湾省、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广东等地敲门招商30多次,成效明显。江苏好孩子集团、xxx达尔投资有限公司、石家庄850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安腾集团、天津玉泉工贸有限公司、武汉凯蒂集团等龙头企业已成功入驻,上海凤凰集团、江苏ab集团、霸州北科思乐器有限公司、xxx中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正在紧张洽谈中。

(3)发挥优势,实施产业招商。

经过几年的发展,xxx县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自行车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产业支撑环境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为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我们重点发展自行车产业、机械制造、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瞄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产业招商”。

(四)利用平台实施展会招商。

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充分利用汇聚知名大企业、商会、协会的绝佳机会,加强与各商会、协会的联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利用商会、协会的广泛熟悉开展各种活动,宣传xxx,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

(五)突出载体,实施企业投资。

第一,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督促企业进行项目打包,走出去寻找合资伙伴,或者拉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上品、上规模、上水平。并利用其信息和多种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捕捉关联企业的投资信息,引进资金和项目。第二,通过做好引进商家,把他们作为xxx的名片和最好的广告,充分挖掘他们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让他们展示自己,推荐xxx,介绍商家入驻。第三,为了调动企业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选择了6位对支持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影响的企业领导担任招商局名誉副局长。

(6)优化环境,实施服务投资。

一是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交通、电力、供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合理划分园区产业功能,努力为外商创造优质投资硬环境。二是主动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落实县领导分包责任制,严格执行已制定实施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联系制度,定期走访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盈利,进而通过企业扩大xxx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宣传。

三。启示。

(a)领导层的关注是做好吸引投资工作的重要先决条件。

领导重视是把所有工作做好的前提,招商也是。领导的参与,方便了政府和企业的互动,使得招商引资更加方便快捷。在引进好孩子的过程中,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市长刘大群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好孩子集团对接洽谈,为项目顺利签约做出了贡献。县委、县政府甚至将其视为全县“第一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指定专人负责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全程代表,全方位服务。

(二)项目的充分准备是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没有好的项目,就吸引不了大资金;没有科学包装的项目,对投资者不会有任何吸引力。为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增强项目推广和招商的可操作性,确保项目在招商过程中能够获得、提出和讨论,必须认真结合行业优势和特点,根据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认真规划招商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规划和论证。与凯蒂集团谈判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xxx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项目顺利签约。

(三)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做好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

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理念,甚至可以带来一批相关的项目,带动一个行业,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因此,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放在首位,以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重点,以引进战略投资企业为重点,大力加强与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4)环境建设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基础。

优秀的投资环境能有效提升招商竞争力。在交通日益发达、信息更加畅通的今天,除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产业优势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区域发展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软环境的竞争。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一支懂招商、爱招商的专职队伍是招商的保障。

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通过组织招商专项培训,对专职招商人员进行招商技能、知识、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整体招商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批熟悉xx优势、懂得推广宣传、能热情介绍、能帮助搭建的专业招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方法,高效推广,吸引人才。

研究台湾问题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的焦点之一。因为历史原因,台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一部分,虽然两岸现在的“一国两制”格局下没有统一,但是两岸民众的联系是愈加紧密了。作为一名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在进行深度研究的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这些让我更加了解两岸问题背后的复杂性和必要性。

第二段:认识“实体主义”的局限性。

研究台湾问题很多是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实体主义的话题。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样的研究手段是存在局限性的。首先,过度关注某些标准参数的数据分析,不仅很难反映现实的情况,而且很难把握两岸关系主流的态势和变化发展。其次,忽略了两岸之间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就是说,实体主义很难解释许多精神方面的因素和两岸之间的情感纽带。基于此,我认为必须通过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两岸关系的整体情况。

第三段: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性。

尽管历史、地理和政治纷争对两岸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产生了很多影响,但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圈,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基于此,文化共同体不仅可以化解两岸之间的政治争议和经济竞争,在人文交流方面也可以达到相互理解和和谐的目的。我们必须承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暂时没有合适的方式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时,文化共同体是打开今后合作的大门。建立良好的文化共同体,可以极大地促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第四段:合作方案的建立。

基于实体主义和文化共同体的理解,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积累合作的经验,建立一个基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平台。其中,政治争议和经济竞争并不是终极问题,合作平台的建立既可以维护政治互信,又可以促进区域的繁荣和友谊。具体来说,在经济领域,两岸应该加强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在文化方面,可以展开大量的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以促进两岸民间友谊。总之,建立两岸合作机制是实现和平统一和谐共处的必然趋势。

第五段:结论。

研究台湾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各种角度的分析。在我的研究中,我发现实体主义手段虽然可以从某些角度理解两岸问题,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以跨学科的方式,促进对台湾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此外,我们应该设法建立两岸的文化共同体和合作网络,以促进双方的友谊,共同打造一个两岸和平稳定繁荣的未来。

台湾问题政治论文

xxx县和好男孩集团于去年4月29日首次停靠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今年3月29日,刘市长亲自带队前往上海,促成项目顺利签约,仅用了11个月。期间xxx县主要领导5次前往好孩子集团进行对接谈判,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联系沟通200多次。

(一)、营造氛围,落实投资责任。

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不同层次,职责明确。各单位招商工作1月份通报,第一季度排队,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切实转嫁招商引资压力,充分调动全县关注项目、关注投资、关注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关心投资、人人热心投资”的浓厚氛围,服务投资意识进一步增强。县财政将300万元的招商引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有效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扩大我县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针对重点,实施敲门招商。

一是以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上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小群体敲门招商,主动走出去宣传xxx,推广xxx,邀请客户进来考察。第二,在每一次敲门,我们设定时间、项目、企业、责任单位、人员、谈判对象,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这样每个月都会有招商活动,每个单位都会有招商任务,介绍招商项目,寻找合作机会。

今年以来,全县外出敲门招商180多次,县领导去台湾省、江苏、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广东等地敲门招商30多次,成效明显。江苏好孩子集团、xxx达尔投资有限公司、石家庄850电子有限公司、江苏安腾集团、天津玉泉工贸有限公司、武汉凯蒂集团等龙头企业已成功入驻,上海凤凰集团、江苏ab集团、霸州北科思乐器有限公司、xxx中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一批战略投资者正在紧张洽谈中。

(3)发挥优势,实施产业招商。

经过几年的发展,xxx县工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同时,自行车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水平,产业支撑环境和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为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我们重点发展自行车产业、机械制造、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瞄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产业招商”。

(四)利用平台实施展会招商。

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充分利用汇聚知名大企业、商会、协会的绝佳机会,加强与各商会、协会的联络,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利用商会、协会的广泛熟悉开展各种活动,宣传xxx,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

(五)突出载体,实施企业投资。

第一,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帮助督促企业进行项目打包,走出去寻找合资伙伴,或者拉长产业链,扩大规模,把自己的产品推向上品、上规模、上水平。并利用其信息和多种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捕捉关联企业的投资信息,引进资金和项目。第二,通过做好引进商家,把他们作为xxx的名片和最好的广告,充分挖掘他们的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让他们展示自己,推荐xxx,介绍商家入驻。第三,为了调动企业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选择了6位对支持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有突出影响的企业领导担任招商局名誉副局长。

(6)优化环境,实施服务投资。

一是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进一步完善交通、电力、供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合理划分园区产业功能,努力为外商创造优质投资硬环境。二是主动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落实县领导分包责任制,严格执行已制定实施的投资优惠政策,加强跟踪管理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联系制度,定期走访沟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有效解决问题,促进盈利,进而通过企业扩大xxx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宣传。

三。启示。

(a)领导层的关注是做好吸引投资工作的重要先决条件。

领导重视是把所有工作做好的前提,招商也是。领导的参与,方便了政府和企业的互动,使得招商引资更加方便快捷。在引进好孩子的过程中,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市长刘大群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好孩子集团对接洽谈,为项目顺利签约做出了贡献。县委、县政府甚至将其视为全县“第一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指定专人负责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全程代表,全方位服务。

(二)项目的充分准备是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

没有好的项目,就吸引不了大资金;没有科学包装的项目,对投资者不会有任何吸引力。为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增强项目推广和招商的可操作性,确保项目在招商过程中能够获得、提出和讨论,必须认真结合行业优势和特点,根据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认真规划招商项目,进行认真的调查、规划和论证。与凯蒂集团谈判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在xxx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项目顺利签约。

(三)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做好招商引资的有效途径。

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带来大量的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理念,甚至可以带来一批相关的项目,带动一个行业,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因此,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放在首位,以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为重点,以引进战略投资企业为重点,大力加强与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4)环境建设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基础。

优秀的投资环境能有效提升招商竞争力。在交通日益发达、信息更加畅通的今天,除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产业优势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区域发展之间的竞争,尤其是招商引资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软环境的竞争。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对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一支懂招商、爱招商的专职队伍是招商的保障。

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通过组织招商专项培训,对专职招商人员进行招商技能、知识、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整体招商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批熟悉xx优势、懂得推广宣传、能热情介绍、能帮助搭建的专业招商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方法,高效推广,吸引人才。

台湾问题政治论文

摘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经济;文化。

今年以来,两岸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先后会见连战、萧万长、吴伯雄等人,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政策主张。国共两党在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重大问题上增进了共同认知。海协会与海基会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第五届海峡论坛成功举办。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合作继续发展。民间探讨解决两岸政治军事问题的研讨活动增多。认识当前台海形势和对台工作,一要深刻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总体考虑和政策主张。要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二要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国共两党一致的立场,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共双方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对于巩固和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三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保持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继续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主张和活动。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为今后两岸协商解决政治分歧创造条件。四要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凝聚两岸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明确携手实现振兴中华的努力目标,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新篇章。

早在2012年7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就首次增设政治性较强的“两岸和平发展”议题,可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萌芽。2012年底,“台北会谈”以“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主题,首次促成两岸“红蓝绿”学者直接对话,收到良好的试水效果。2013年,自“习吴会”对“民间先行开展政治对话”形成高度共识以来,包括在北京举行的“北京会谈”、“两岸军事安全筑信研讨会”、在香港举行的“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沈阳举行的“第22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举行的“第7届两岸发展论坛”等,频繁就两岸政治关系、军事安全互信等议题践行“民间先行”,推动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内涵、机制、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在一系列铺垫之下,10月中旬的首届两岸和平论坛达到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高潮。

2013年,两岸两会继往开来,打开两会机制化协商新局面。一是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两岸服贸协议历经两年多商谈,在去年6月新任海协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张林中森首次会谈时终于顺利签署。该协议明确了两岸服务市场开放清单,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是两岸ecfa后续协商的重要一环。该协议的顺利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更为两岸两会下一阶段协商奠定良好开局。二是加速推动互设办事处。两岸两会互设办事处的提议由来已久,但因岛内“台独”势力阻挠及政党轮替而几度延宕,直至2008年后台当局态度转变才重露曙光。2012年8月,第八次“陈江会”将互设办事处再次提上日程。2013年3月,两岸两会在完成各自内部评估后,同时宣布双方同意将互设办事处正式列入两会协商议程,标志着互设办事处进入实质协商阶段。此后,两会历经4次业务磋商,就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的实质内容及技术问题进一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台当局目前已将相关议案提交“立法院”审议。两会互设办事处一旦落实,将是继两岸“三通”、陆客赴台之后的又一两岸关系里程碑。

2013年两岸经贸关系,在留有遗憾的同时,也有不俗的表现。两岸经贸关系的遗憾,是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岛内引起争议,迄今未被批准生效。6月21日,两岸两会在上海签订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ecfa后续谈判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与机制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两岸签订服务贸易协议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强烈反弹。岛内出版、美容等行业纷纷发动大规模抗争,民进党等绿营势力也竭力反对。几经周折,台湾朝野达成共识,协议“应经‘立法院’逐条审查、表决,协议特定承诺表应逐项审查、表决,不得全案包裹表决,非经‘立法院’实质审查通过,不得启动生效条款”。为此,服贸协议审查要举办16场公听会。截至12月17日,已经举办完成12场,后续仍有4场未举行。根据这一进程,两岸服务贸易协议2013年不能通过台湾“立法院”审查已成定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尽管如此,两岸经贸交流在2013年依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14年,两会将商签避免双重课税、地震监测、大气合作等一系列协议,两岸新型产业合作将持续深化发展,两岸人员往来将保持热络发展态势,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将继续巩固与发展。可预见的是,两岸经贸关系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势头,从而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部将继续推动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和互设民间文化办事机构,明确具体合作目标和阶段性措施,争取有所突破,提高交流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台湾当局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陆民众赴台从事文教交流的人数超6.7万人次。两岸交流频率之高由此可见。2013年,包括美术、民俗、音乐、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交流盛宴在两岸各地不断上演,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同文同宗、语言相通,让两岸文化交流更为方便,深入寻常百姓家。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火爆大陆,一个海峡之隔的台湾也跟着“疯”。台湾报纸不吝版面大篇幅报道“我是歌手”的相关资讯,还有电视台直接转播决赛,收视率比平常时段增长了近220%。大陆电视剧《甄嬛传》的主演接连赴台,更引发热潮。两岸文博会、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等一系列两岸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不断形成,实现定期化交流。如7月在河北举办的“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增加了台湾合作单位,让已有十余年历史的“情系”品牌活动彰显出新的活力。据介绍,文化部还新创了“艺传两岸”、“艺绘两岸”、“艺游两岸”等交流品牌,以期促进青少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等领域的交流。

回望2013年,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是不断提升。如年初在台北成功举办由学术高峰论坛、美术展、专题研讨会和两岸交流笔会等系列活动组成的“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成为迄今学术水平最高、展览规模及影响最大的美术专业活动之一。然而,相比两岸经济交流有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保障,文化交流领域一直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2013年,两岸各界多次呼吁建立两岸文化和教育合作的框架性机制,包括可以适时探讨和商签两岸科技合作协议、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等具体性协议。12月22日,两岸70多家媒体参与的“2013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发表的共同倡议提出:两岸媒体应继续推动两岸新闻交流正常化,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推动两岸早日商签文化合作协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

参考文献:

[1]人民政协网:《两岸经合》,2014年1月14日。

[2]华夏经纬网:《人民日报》2014年1月2日20版。

xdth。

台湾争端问题论文范文

_上台后_回暖,然而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已经人为地分离了近60年,_势力对大陆的丑化宣传,从文化上、传统上割断了两岸联系,加上1979年以前大陆对台宣传存在政策性偏差,这些都使得两岸同胞产生了心理隔阂,和平统一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历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曲折性,使学生认清_的本质,坚决反对和遏制_势力的分裂行径,自觉投身到建设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去。

台湾包括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即台、澎、金、马等),陆地面积359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300多万。绝大部分台湾居民的祖先来自祖国大陆,文化传统与大陆同一源流。台湾在先秦被称为“岛夷、夷洲、蓬莱”等;三国时称“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曾派人率兵到台湾;隋炀帝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于1340年左右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明朝先将台湾称为小琉球,1620年后称为“台湾”,同样设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在这前后,西方殖民者先后侵略台湾,1642年荷兰人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到了16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了台湾府,1885年,中法战争之后,鉴于台湾在海防中的重要地位,清朝设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并在台湾进行了改革。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朽的清廷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然而,即使在这50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中、美、英三巨头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台湾、澎湖列岛等在战后必须归还给中国。二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把台湾交还给了当时的_政府,至此台湾在游离了50年之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1949年12月_在大陆彻底失败,“_”迁往台湾,海峡两岸陷入了长期分离状态。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台湾无可争议地都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无论_分子如何狡辩、破坏,台湾与大陆系出同源,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而如今大陆与台湾之所以还没有实现统一,完全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所谓_,是妄图把台湾从_出去的“_立运动”的简称,其本质是_,谋求“_立”。_分子说1895年在台湾人民反抗日本占领的斗争中出现的“台湾民主国”是其起源,事实上当时台湾人民是在被晚清朝廷抛弃又不愿当亡国奴的情况下才自立为国的,存在时间很短。但就算在那种情况下,台湾人民依然坚持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民主国”的国号为“永清”就是明证,这与后来的_运动非但毫无瓜葛,而且本意完全相反。_源于1945年_胜利前后,一些不甘失败的日本少壮派分子与极少数_的台湾士绅相勾结,搞起了所谓的“_立运动”,这一分裂活动很快被_镇压。

20世纪80年代,_通过伪装赢得_的信任,在1988年_病逝后得以继任。开始_对外界还有所遮掩,但后来其_倾向逐步显现,1999年抛出“_”彻底暴露其本来面目。_是_的总后台,在他的纵容支持下,_由小到大,最后成为台湾的执政党。2000年__上台,尤其是2004年获得连任之后,_势力在_的道路上越走越远,_运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_先是承诺“四不一没有”,后来对一个中国的原则进行有意的模糊,再到所谓渐进式_,不断制造事端,疯狂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又鼓吹一国论、_,搞所谓的制宪公投、正名运动、去中国化、去蒋化、废统终统,企图强行挤进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叫嚣出台_时间表、建立_等。_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_、_之流所不能阻挡的。

“_”是_提出来的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伟大构想。台湾是_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考虑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既要考虑到台湾同大陆隔离多年的历史,又要考虑到各方社会制度本质不同和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既要考虑到祖国统一是大趋势,又要保持台湾的稳定和繁荣。“_”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实事求是、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在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主流。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每一个中国人都把自己看成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基于这种认识,各族人民都把维护祖国统一看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尽管台湾在历史上曾经分裂于祖国大陆,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为炎黄子孙,熏陶于相同的中华文明,因而海峡两岸人民仍有着强烈的认同感。“_”要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维护稳定、民族振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统一是_的既定方针,同时我们也要强调,和平统一实行“_”并不排除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武力不是_人民,而是针对“_”分子和国际上妄图_的_势力的。_关于祖国统一提出的“_”构想,是_理论的伟大创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精神具体体现的典范,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历史的要求,顺应了国际潮流,充分照顾了各方利益,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台湾问题政治论文

阅读策略教学是一个体系,可以分为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理解策略教学。阅读教学策略,即为如何教学生阅读的策略,是一种教的策略,以教师为主体,包括合作阅读、任务阅读等教学形式。而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即为学生具体运用的阅读策略,是一种学的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分为摘要/主旨、推论、自我提问等单一策略。学生结合具体阅读情境运用和调控策略,从而更好地掌握阅读进程。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阅读理解策略中的摘要策略作详细介绍。

1.摘要阅读策略的概述。

摘要阅读策略是一种新信息联结与整合下的产物。台湾教育部门于2003年在九年一贯制课程纲要中将“能了解大意”或“能摘取大意”列入各年段的阅读能力指标。摘要阅读策略分为四个步骤——删除、归纳、找出主题句和润饰,通过运用这些程序即可用简短、连贯、流畅的文字形成文章大意。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检索判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再经过内化整合,形成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研究发现,能很好运用摘要策略的大多是优读者。

2.摘要阅读策略的内容。

一、二年级:重述故事重点。低年级学生手写能力有限,所以主要让他们用重述故事重点的形式练习说大意,获得运用阅读策略的初阶能力。

三、四年级:删除、归纳主题句(四年级尚未使用“以文章结构写大意”策略,但必须“认识文章结构”)。通过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来整理出课文大意,形成一段能够代表文章重点的简要陈述。

五、六年级:以文章结构写大意。刚开始根据文章的标题进行初步阅读,读出段落与段落间的关系以判断文章结构;再运用中年级所学的,删除、归纳主题句,抽取文章的主要概念,再形成通篇文章的大意。文章结构包含两个部分:故事结构和说明文结构,故事结构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角、经过(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每个事件由各自的问题组成;说明文结构则包括主题/列举、时间序列、比较对照、问题解决,通过结构更容易掌握段落大意,进而统整全文大意。

3.摘要阅读策略的意义。

阅读理解分为低层次理解和高层次理解。低层次理解大多与词汇的掌握度有关,而高层次理解则涉及推论、各种知识的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以及阅读策略的运用。在高层次理解中,摘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手册》中提到,自我提问、教师提问一学生回应、故事结构分析、原型组织绘制、摘要与交互教学等策略,皆对于一般中小学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教学成效。其中,摘要策略具有最高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当下网络资源的发达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量的巨幅增长。如果能掌握摘要阅读策略,就能够在众多信息中快速检索出自己想要的部分,就如同检索文献时的关键词输入一样,目标精确化才能更快速地获取相关文献。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手册》中提出,有效的摘要教学采用的是“明示的教导策略模式”。“明示”就是教师将自己所要教授的学习策略目标以及内容作详细介绍,通过放声示范执行策略,避免学生陷入懵懵懂懂的状态,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体验运用该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过程。但与常见做法不同的是,在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该策略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行运用策略,直至可以独立完成为止。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只会依赖教师给的线索摘取大意,也让学习策略这个过程显得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台湾小学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且有特色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根据台湾学者以及一线老师整合的信息,对摘要阅读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1.删除不必要的信息。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删除段落中无关主题的信息;第二部分是删除段落中赘述的信息,从而提取文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句子的删除”开始练习,再到“段落的删除”,也可以先由小组合作再到个人独立完成。删除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找重点的过程,学生在这个环节学会去除多余的信息,剩下的就是紧扣主题的部分。

以台湾翰林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迈向低碳生活》为例:

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一是火山、冰河逐渐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陆地将被淹没;二是气候忽冷忽热,水旱灾频率增加,地球的气候与自然生态之间会失去原有的平衡。

这段话的结构鲜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用疑问句的形式直接点出问题;第二部分“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陆地将被淹没”是为了进一步阐释“火山、冰河逐渐融化”的内容,属于可以删除的细节部分;第三部分“水旱灾频率增加,地球的气候与自然生态之间会失去原有的平衡”解释气候忽冷忽热的影响,也属于可以删除的細节部分。

通过初步的删除过程,得到的摘要为:

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一是火山、冰河逐渐融化;二是气候忽冷忽热。

2.词语归纳。

在学习删除和归纳程序之后,學生对摘要策略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就可以进行全文摘要的教学。先把学生分组,每个人用之前所学的步骤进行段落摘要;然后组员间讨论,整合每段摘要后形成一个大致的全文摘要;最后再仔细检查还有没有可以删除或归纳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需要判断在删除不必要信息以及归纳词语之后形成的句子是否能作为主题句。如果能,则可以直接把句子加进摘要中;如果不能,则需要自行撰写主题句。

4.润饰经由前面三个步骤形成的摘要。

为了确保摘要的阅读流畅性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得当,需要对原来的文字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形成一段通顺流畅的完整的文章大意。

在进入教材课文摘要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比较简短的单句对摘要阅读策略进行说明。比如:“爸爸和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清澈的湖边看在湖里自由自在嬉戏的大肚鱼。”教师先作示范,将自己在摘要过程中的思考呈现出来:“同学们可以看到,句中‘清澈的’‘自由自在嬉戏的’分别为对湖水以及大肚鱼的具体表述,属于细节部分,在摘要的时候可以删除;‘骑着自行车’具体说明爸爸和‘我’到湖边的方式,也属于细节部分。那么得到的最后摘要为‘爸爸和我来到湖边看大肚鱼’。这样的做法就叫作‘删除’。”从小组练习再到个人练习,从句子的摘要再到段落的摘要,进而完成“以文章结构找大意”,循序渐进。

下面以台湾南一版教材中的《奇莱鼻》一文为例,来演示摘要阅读策略的具体教学过程。

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场旁的海岸保护工程后,奇莱鼻灯塔即将开放为观光景点。周围已辟建滨海自行车道,人们可以边骑车边俯瞰着蔚蓝的大海及美丽的浪花;骑单车到这里时,可以眺望整个七星潭海湾;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苏花公路上的清水断崖。

删除的过程:文中“蔚蓝的”“美丽的”是对大海和浪花的具体说明,可以删除。

归纳的过程:这段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场旁的海岸保护工程后”这句话在形容同种性质的东西,可以归纳;第二部分中“人们可以边骑车边俯瞰着大海及浪花……清水断崖”属于比较具体的阐述部分,也可以归纳。得到下面的初步摘要:

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并做好保护工程后,奇莱鼻灯塔即将开放为观光景点。

周围已辟建滨海自行车道,人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美景。

经过润饰,得到最终摘要:

近年来,奇莱鼻灯塔在经过政府整建并做好保护工程后,即将开放成为观光景点。人们可以在滨海自行车道上边骑车边欣赏美景。

1.教学过程不宜过快,遵循“句子的摘要一段落的摘要一文章的摘要”的过程实施教学。

学生在还未建构摘要框架的时候对主题的提取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按照教学程序一步步引导学生搭建支架。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清楚地感受到摘要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先从简单的单句开始,让学生开始有“什么是不必要的内容”的概念;再到段落的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怎么组织语言,怎样润饰句子;最后则是由分析文体结构来完成整篇文章的练习。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最后得出的摘要才能具有逻辑性、完整性和通顺性。

2.对于通篇文章的摘要,教师不应设立统一标准答案,而要让学生发散思维。

仍以《奇莱鼻》为例,对于框架的划分有多种,可以垃圾掩埋场的设立为线索(设立垃圾掩埋场前一设立垃圾掩埋场的后果-政府改进措施),也可以景色的变化为线索(原来的景色一垃圾掩埋场出现后的景色-改进后的景色),还可以时间为线索(上一代-八十年代-近年来)。线索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最终形成的摘要也就有实质性的区别。

3.在形成最后的摘要内容后,应有一定的评量措施。

有了具体的评量方式,学生才知道自己的思考哪里还有不足。评量的设置是对摘要学习的反馈,而且让学生互相评量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以下提供台湾冯心怡老师设计的摘要品质评量表:

摘要阅读策略作为学生从文中找重点、整理重点、理解文意的关键策略,是应得到发展的基础语文能力之一。但一种策略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塑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教师必须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有直接的体会,并给予其足够的练习和讨论交流机会。教师自身也应该梳理好每一个具体部分的内容,能够清楚地说明自己在摘要时的内在思考,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搭建摘要策略学习的支架。

台湾问题论文

阅读策略教学是一个体系,可以分为阅读教学策略、阅读理解策略教学。阅读教学策略,即为如何教学生阅读的策略,是一种教的策略,以教师为主体,包括合作阅读、任务阅读等教学形式。而阅读理解策略的教学,即为学生具体运用的阅读策略,是一种学的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分为摘要/主旨、推论、自我提问等单一策略。学生结合具体阅读情境运用和调控策略,从而更好地掌握阅读进程。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阅读理解策略中的摘要策略作详细介绍。

1.摘要阅读策略的概述。

摘要阅读策略是一种新信息联结与整合下的产物。台湾教育部门于2003年在九年一贯制课程纲要中将“能了解大意”或“能摘取大意”列入各年段的阅读能力指标。摘要阅读策略分为四个步骤——删除、归纳、找出主题句和润饰,通过运用这些程序即可用简短、连贯、流畅的文字形成文章大意。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检索判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再经过内化整合,形成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研究发现,能很好运用摘要策略的大多是优读者。

2.摘要阅读策略的内容。

一、二年级:重述故事重点。低年级学生手写能力有限,所以主要让他们用重述故事重点的形式练习说大意,获得运用阅读策略的初阶能力。

三、四年级:删除、归纳主题句(四年级尚未使用“以文章结构写大意”策略,但必须“认识文章结构”)。通过具体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来整理出课文大意,形成一段能够代表文章重点的简要陈述。

五、六年级:以文章结构写大意。刚开始根据文章的标题进行初步阅读,读出段落与段落间的关系以判断文章结构;再运用中年级所学的,删除、归纳主题句,抽取文章的主要概念,再形成通篇文章的大意。文章结构包含两个部分:故事结构和说明文结构,故事结构包括故事的背景、主角、经过(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每个事件由各自的问题组成;说明文结构则包括主题/列举、时间序列、比较对照、问题解决,通过结构更容易掌握段落大意,进而统整全文大意。

3.摘要阅读策略的意义。

阅读理解分为低层次理解和高层次理解。低层次理解大多与词汇的掌握度有关,而高层次理解则涉及推论、各种知识的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以及阅读策略的运用。在高层次理解中,摘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手册》中提到,自我提问、教师提问一学生回应、故事结构分析、原型组织绘制、摘要与交互教学等策略,皆对于一般中小学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阅读理解教学成效。其中,摘要策略具有最高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当下网络资源的发达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和信息量的巨幅增长。如果能掌握摘要阅读策略,就能够在众多信息中快速检索出自己想要的部分,就如同检索文献时的关键词输入一样,目标精确化才能更快速地获取相关文献。

《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手册》中提出,有效的摘要教学采用的是“明示的教导策略模式”。“明示”就是教师将自己所要教授的学习策略目标以及内容作详细介绍,通过放声示范执行策略,避免学生陷入懵懵懂懂的状态,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体验运用该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过程。但与常见做法不同的是,在学生能够基本上掌握该策略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行运用策略,直至可以独立完成为止。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只会依赖教师给的线索摘取大意,也让学习策略这个过程显得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台湾小学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且有特色的阅读理解策略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根据台湾学者以及一线老师整合的信息,对摘要阅读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1.删除不必要的信息。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删除段落中无关主题的信息;第二部分是删除段落中赘述的信息,从而提取文章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从“句子的删除”开始练习,再到“段落的删除”,也可以先由小组合作再到个人独立完成。删除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找重点的过程,学生在这个环节学会去除多余的信息,剩下的就是紧扣主题的部分。

以台湾翰林版五年级上册课文《迈向低碳生活》为例:

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一是火山、冰河逐渐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陆地将被淹没;二是气候忽冷忽热,水旱灾频率增加,地球的气候与自然生态之间会失去原有的平衡。

这段话的结构鲜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用疑问句的形式直接点出问题;第二部分“导致海平面上升,部分低海拔的陆地将被淹没”是为了进一步阐释“火山、冰河逐渐融化”的内容,属于可以删除的细节部分;第三部分“水旱灾频率增加,地球的气候与自然生态之间会失去原有的平衡”解释气候忽冷忽热的影响,也属于可以删除的細节部分。

通过初步的删除过程,得到的摘要为:

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暖化与气候异常的情形日益严重,你知道地球暖化气候异常会带来什么影响吗?一是火山、冰河逐渐融化;二是气候忽冷忽热。

2.词语归纳。

在学习删除和归纳程序之后,學生对摘要策略有了大致的理解。这时就可以进行全文摘要的教学。先把学生分组,每个人用之前所学的步骤进行段落摘要;然后组员间讨论,整合每段摘要后形成一个大致的全文摘要;最后再仔细检查还有没有可以删除或归纳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需要判断在删除不必要信息以及归纳词语之后形成的句子是否能作为主题句。如果能,则可以直接把句子加进摘要中;如果不能,则需要自行撰写主题句。

4.润饰经由前面三个步骤形成的摘要。

为了确保摘要的阅读流畅性以及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得当,需要对原来的文字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形成一段通顺流畅的完整的文章大意。

在进入教材课文摘要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比较简短的单句对摘要阅读策略进行说明。比如:“爸爸和我骑着自行车来到清澈的湖边看在湖里自由自在嬉戏的大肚鱼。”教师先作示范,将自己在摘要过程中的思考呈现出来:“同学们可以看到,句中‘清澈的’‘自由自在嬉戏的’分别为对湖水以及大肚鱼的具体表述,属于细节部分,在摘要的时候可以删除;‘骑着自行车’具体说明爸爸和‘我’到湖边的方式,也属于细节部分。那么得到的最后摘要为‘爸爸和我来到湖边看大肚鱼’。这样的做法就叫作‘删除’。”从小组练习再到个人练习,从句子的摘要再到段落的摘要,进而完成“以文章结构找大意”,循序渐进。

下面以台湾南一版教材中的《奇莱鼻》一文为例,来演示摘要阅读策略的具体教学过程。

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场旁的海岸保护工程后,奇莱鼻灯塔即将开放为观光景点。周围已辟建滨海自行车道,人们可以边骑车边俯瞰着蔚蓝的大海及美丽的浪花;骑单车到这里时,可以眺望整个七星潭海湾;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苏花公路上的清水断崖。

删除的过程:文中“蔚蓝的”“美丽的”是对大海和浪花的具体说明,可以删除。

归纳的过程:这段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做好垃圾场旁的海岸保护工程后”这句话在形容同种性质的东西,可以归纳;第二部分中“人们可以边骑车边俯瞰着大海及浪花……清水断崖”属于比较具体的阐述部分,也可以归纳。得到下面的初步摘要:

近年来,经过当地政府整建并做好保护工程后,奇莱鼻灯塔即将开放为观光景点。

周围已辟建滨海自行车道,人们可以边骑车边欣赏美景。

经过润饰,得到最终摘要:

近年来,奇莱鼻灯塔在经过政府整建并做好保护工程后,即将开放成为观光景点。人们可以在滨海自行车道上边骑车边欣赏美景。

1.教学过程不宜过快,遵循“句子的摘要一段落的摘要一文章的摘要”的过程实施教学。

学生在还未建构摘要框架的时候对主题的提取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按照教学程序一步步引导学生搭建支架。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具体的例子中清楚地感受到摘要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先从简单的单句开始,让学生开始有“什么是不必要的内容”的概念;再到段落的练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怎么组织语言,怎样润饰句子;最后则是由分析文体结构来完成整篇文章的练习。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最后得出的摘要才能具有逻辑性、完整性和通顺性。

2.对于通篇文章的摘要,教师不应设立统一标准答案,而要让学生发散思维。

仍以《奇莱鼻》为例,对于框架的划分有多种,可以垃圾掩埋场的设立为线索(设立垃圾掩埋场前一设立垃圾掩埋场的后果-政府改进措施),也可以景色的变化为线索(原来的景色一垃圾掩埋场出现后的景色-改进后的景色),还可以时间为线索(上一代-八十年代-近年来)。线索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最终形成的摘要也就有实质性的区别。

3.在形成最后的摘要内容后,应有一定的评量措施。

有了具体的评量方式,学生才知道自己的思考哪里还有不足。评量的设置是对摘要学习的反馈,而且让学生互相评量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以下提供台湾冯心怡老师设计的摘要品质评量表:

摘要阅读策略作为学生从文中找重点、整理重点、理解文意的关键策略,是应得到发展的基础语文能力之一。但一种策略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塑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外,教师必须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有直接的体会,并给予其足够的练习和讨论交流机会。教师自身也应该梳理好每一个具体部分的内容,能够清楚地说明自己在摘要时的内在思考,在学生出现困难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搭建摘要策略学习的支架。

台湾问题的分析

摘要: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步步提高,于今年六月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还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作为中美关系谈话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建国以来,台湾问题的起起伏伏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本篇文章将以讲述这几次起伏的过程和分析这几次起伏的原因切入点分析新中国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关键词: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美三次联合公报《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逃至台湾,为大陆与台湾的分裂埋下伏笔。对于想要“重返亚洲”和迫切希望制约苏联的美国来说,台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当蒋介石败退,美国国务远东会议上得出中共的军队将攻占台湾的结论,使美国对台湾的态度发生的转变。在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声称“美国对台湾没有承当义务”、“美国不会卷入台湾[1]”,1950年1月,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的声明》声称:“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之心。”这表明了美国是“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亦无意使用武装部队干预现在的局势,亦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2]台湾被美国列为了“不管区”。对于这此美国放弃台湾,有着诸多的原因:第一,代价的考虑,在蒋介石政府即将被打败时,美国其实主要面临就是出不出兵的问题。出兵,就免不了与中共的军队进行正面的冲突和对抗,且长期卷入到中国的内战中,而如果要保证胜利的概率,就要投入大量的军援并且要动用到美国的军队,而这样大量的投资是美国不愿意的,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会见军方代表时表示:“还没有人会认为台湾在战略上重要到如果一旦丧失,真的会打断美国队的防线。所以美国不值得为台湾这么高的代价。”[3]第二,配合新亚洲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在于,争取与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特别是要加强日本和菲律宾为首的国家防务,用来抵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的蔓延。美国为了保证想要局势,首先,就不能过多的染指台湾问题,这种行为会造成亚太地区小国对于美国的不信任;其次,在新中国成立,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被逐出大陆后,国民党政府的形象大为下跌,如果这是的美国支持国民党政府的话,于美国来说不利。第三,苏联问题,中苏交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这对美国的全球化战略有着重大的威胁。艾奇逊也提出国关于分离中苏的看法:“美国应该利用苏联在满洲和新疆因其的中国人民的“领土首付主义”情绪,在这种时候,美国最需要避免的是把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从苏联引向美国,美国应该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一点高姿态。”这些都促使美国“弃台”。

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打破了美国幻想,加之台湾海峡的气候使中共军队不能及时的对台湾进行军事行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进驻了台湾海峡,粗暴干涉中国的内政,随后“放蒋出笼”、《共同防御条约》,都显示美国对于台湾的重拾。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朝鲜战争爆发后,迫使了美国美国重新对远东战略进行考虑,加之社会主义“铁幕”的出现,促使美国制定了以苏联为主要对手、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全球战略。[4]第二点,“不沉的航空母舰”论指出:只要台湾落入中共之手,那么台湾一定会成为苏联海军和空军基地,这显然对美国极为不利。第三点,在朝鲜战争的拖延,使美国进退两难,这促使“放蒋出笼”政策的出台。但实际上这种“放蒋出笼”政策位的不是要蒋介石反攻,而是“以攻为守”,确保台湾。第四点,《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不得不重新规划对于苏联的牵制方式,美国希望台湾与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一道,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防线,《共同防御条约》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中美破冰。破冰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两极格局的逐渐打破和多极格局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的失败;中苏分裂;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沼;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衰疲。这些都促使着美国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政策,于是就有了三个联合公报,分别是:1972年2月28日的《上海公报》、1979年1月1日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8月17日的《八一七公报》。在上海公报中强调,只有一个中国,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是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他国不得干预,要求美国撤走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在《中美建国公报》中,中方要求美国停止出售武器给台湾,美方则希望保持同台湾的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交往。而在《八一七公报》中再次强调了“一个中国”的问题,也就美国对台出售武器的问题进行相关规定。而在这一时期,台湾就被美国“冷落”了不少,“毁约”、“断交”、“撤军”、在联合国被驱逐。而最大的目的就是想“以台制中,以华制苏”[5]可以说这些公报,特别《八一七公报》就是冷战的产物。但在三个月后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台湾再次被美国拾起,台湾问题逐渐尖锐,接下来的克林顿总统的对台调整政策、李登辉访美和布什总统的“中国威胁论”,美台的关系都一直加强。主要原因如下:一,全球化战略的考虑。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崛起,一方面美国当心中国会迅速的占据亚洲市场,另一方面,美国则是霸权主义的施行者,而中国以反霸权主义为外交的政策;二,“安全因素”的考虑,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了恐慌,于是想利用台湾和中国周围对中国进行限制:用日本牵制中国,用台湾牵制中国大陆,用东盟牵制中国南海。三、美国长期的对台投资,使台湾成为了资本主义经济该体系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台湾作为一个很好的市场和亚洲的立足点,使美国爱不释手。

如今的中美关系友好促进的双方的发展,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一支是所有中华民族的心头的一个坎儿。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中国无论是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是在蒸蒸日上,而台湾问题也会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而步步的到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台湾始终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所有作为的“一中一台”不顺应历史潮流,定会被扼杀,统一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福昌,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2001[m].中国青年出版社,74.

[2]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5.

[3]沈骏,主编。当代台湾[m].安徽人民出版社,48.

[5]黄安余,著。新中国外交史[m].人民出版社,108.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