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旗渠精神演讲稿(通用10篇)

时间:2023-09-13 03:55:19 作者:JQ文豪 2023年红旗渠精神演讲稿(通用10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一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

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1991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将“红旗渠精神”树为全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

1993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又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同年10月,国务委员陈俊生专程来林县考察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了《关于河南省林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调查报告》。

2004年,“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在各地成功举办。2011年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刊发,揭示了红旗渠精神“难而不俱、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特征,在全国引发广泛共鸣和回响,成为国人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思想”蓝光的时代标本。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有志好少年》。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每当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太行山》时,你可知道上世纪60年代,我们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为了有水喝,为了改变林州的面貌,苦战了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改变我们林州人命运的、让全世界人折服的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

本来我和大家一样,不太熟悉红旗渠,但从书中,从纪录片《红旗渠》和歌曲“太行山”中我了解了这段艰苦奋斗的历史,我看到了我们的前辈穿着布鞋和难以御寒的单衣,忍饥挨饿、受潮挨冻、在山沟里嚼着野菜,啃着冷窝头,喝着山泉水,盖着铺着潮湿的被子,他们为的是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顽强呢,因为他们有让子孙后代享福的坚定梦想,因为他们有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时代,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责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接过红旗渠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大家!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三

太行山是不屈的山,彪炳着傅说“武丁中兴”的史册;

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更新着林州人守望精神家园的血液。

捧读《红旗渠当代传奇》,洹水两岸荡激着重整家园的气吞山河,荡激着教育搭台经济唱戏的鸿篇巨帙。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的血在激荡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的心在翻腾着。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进行曲,这是一支热血沸腾的高亢歌,这是再次敲响的抖擞精神的振气鼓,这是几度威震中原的冲锋号。多少个日子,多少个岁月,一个从事教育的平凡教师,我却在为红旗渠壮行,我却在为红旗渠添彩,在平凡中彰显着灵魂工程师难而不惧的伟大追求。

不懈的追求成长着我的专业。当我初遇李运昌局长举办的“河大地理大专班”教师培训后,我就热衷上了地理课,钟情于了地理教学,倾力于地理课的“容量大,时间少,高质量”的研究,摒弃“满堂灌”,创新使用自己探究的“自学——辅导——训练”均衡十五分的“三一五”教学法,教学质量得到空前提升,同时也为我带来极好的奖项,1992年、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质课,1994年被评为安阳市级优质课。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教法上不断改进,在远程教育进入校园后,我又大胆把电化教学引进教学,拔高了 “三一五”的档次,提升了我教改的知名度,1997年执教于地处深山区的三类初中——横水三中的我,特别受到林州市的直接推荐,安阳电教中心亲赴三中拍摄课堂实录,我再次走进安阳讲授电教优质课并获大奖,我的伟大追求在太阳的喷射下熠熠闪着多彩的光。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豪情满怀;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心潮澎湃。这是一桌精神大餐,激发着林州人难而不惧;这是一部史诗,诉说着林州人的富而不惑;这是一次思想大宴,催化着林州人的自强不已;这是一种昭示,引发了林州人的奋斗不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日落月升,一个耕耘着希望的教师,我在为红旗渠弘扬着,我在为红旗渠传承着,在平静中倾注着满腔自强不已的热血。

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冲击着教育教学,一场新的课改在全国轰然涌动。善于勇立船头弄大潮的我,不耻下问做调研,受鹤壁实验中学校长田贵仓的启发,我逐步在摸索创新着教学模式,在深研广讨的基础上,我将我的“三一五教学法”完善为《教有“定”法,学有学法》三段九步教学法,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心血不会白付,1999年《教有定法,学有学法》被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编的《河南教研》刊用,论文《三一五自学辅导法》荣获《河南教育》“课堂教学新探”二等奖,《林州教育教学论坛》以《课堂教学改革与三一五教学法》为题再次推荐。教学在成长着我,2001——2007年,我光荣地先后成为林州市级、安阳市级骨干教师;教研在塑造着我,1994——2003年,我光荣地连续被选为教育行列的林州市政协委员,走进政协大堂参政议事。

初读这篇政论通讯,我青春焕发;再读这篇感人之作,我踌躇满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岁月染花了头发,年华催深了皱纹,但我依然心是年轻的,49岁的我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用余光来装点璀璨的蓝天,在平常之中付诸着极强烈责任感,咏唱着一支奋斗不息的战歌。

常规的地理教学,我始终把爱国主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秉承着“继承 + 创新 = 发展”的教育理念,让红旗渠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讲地形,我重点描述太行独秀;讲河流,我特例阐述红旗渠的可贵;讲自然,我高调引述林州人的斗志;讲人文,我巧妙插入红旗渠畔儿女的难而不惧,扬红旗渠精神,做红旗渠传人在我的学生中形成了潮流。尤其是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将代代林州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图片收集于我的u盘,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融入,凭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理念,延续着争先不屈的红旗渠精神,传承着自主创新的红旗渠传统,拓宽着勤俭吃苦的红旗渠斗志,把“三一五”三段九步教学法归纳升华,形成了《高效课堂“3510模式”导学法的研究》课题,并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于2011年立项(豫基教研字【2011】9号文件)。历时多年的研究终于结出硕果,我的以“导入——导学——导演”为航线,把“我阅读我了解、我训练咱讨论、我整理咱展示、他质疑咱对照、我识记你检测”当过程,让“三环节,五步导,一板书,0作业”为模式,使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超市自选,网上购物”的快乐,真正体验“无课前,无课后”的高效减负。

课题的轰动带来的是我工作的重负,除了做好课题的成果整理,还得实践见证课题的有效,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2011年,我得到横水中心校的首肯,推向林州市展示,又作为林州市的唯一代表到安阳市作优质课,再次得到评审小组的认可。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我激情飞跃,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感慨万千。红旗渠养育了我们的生命,拨动了我们的血脉,填饱了肚子难而不惧;挣了票子富而不惑,换了脑子自强不已,有了点子奋斗不息,扬正气把红旗渠当作了传家宝,聚人气一碗糊涂面也气壮,振精神人生没有休止符,创佳绩践行当代红旗渠精神,提品位立于本职放眼未来,我有决心,有信心,当用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为教育事业添光彩;我有目标,有措施,当把红旗渠精神入课堂,入教材,入头脑,让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让红旗渠精神后继有人。

山做碑,我在践行着诺言,从最苦最累的地方干起,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可以做的事情做起,争取修出自己心里的红旗渠。

碑做山,我在付诸着行动,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一步一个台阶,让 “及时雨”滋润红旗渠精神这颗思想火种,永驻心房,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专业成长中的巨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不断争创一流的骄人业绩。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四

红旗渠精神是太行儿女与自然抗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又在指导林州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可以说是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将在林州“美太行”实践创新中得到进一步丰富。作为林州人民的“传家宝”,林州历届班子薪火相传,奋斗不息,把传承红旗渠精神作为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责任和政治担当,并融入了每个林州人的血脉和灵魂,化作一种个性、一种文化、一种民风,并不断赋予其更多全新的内涵。

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与自然灾难进行不断抗争的历史,而红旗渠实质就是人与自然抗争谋求生存空间的写照,在不屈斗争中凝聚升华了红旗渠精神。

第一,太行儿女与自然的不屈抗争是基础。林州自古缺水,在古代,不仅是制约发展的问题,更是影响生存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自古至今,林州的历史就是围绕“水”字展开。为了与自然抗争,任村镇桑耳庄村可以常年到7里地外的黄崖泉挑水吃;为了与自然抗争,每家每户都修筑了旱井,为的是存住天上的每一滴水;为了与自然抗争,每家每户都培养了能工巧匠,为的是修建好每一条“谢公渠”,修好每一条“爱民渠”。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林州人民八十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走向世界。林州人民对“水”的渴求,犹如太行“愚公移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涵着一种悲壮、能够赋予一个民族一种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第二,党的领导是修成红旗渠的关键。纵观林州历史,新中国成立前,修不修渠,老百姓作不了主,不修很正常,修也是“清官”的恩赐。而在新中国,有史以来人民群众第一次真正当家作了主人,可以自己作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有权作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修建红旗渠必然凝结成人民群众与革命干部共同的决心和意志。修建红旗渠的困难是非常巨大的,物力、财力、技术水平等现实条件非常欠缺,社会主义制度给修建红旗渠提供了一个关键条件,那就是协作精神。跨省从山西引水,山西人民全力支援;为支援一线建设,人民群众甚至把留给女儿出嫁的布拿出来,给修渠工人做成了衣服;整个修渠的工程队,从领导到技术员,大家精诚合作,不计报酬。可以说,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一盘散沙的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成为一种力量,一种巨大的力量。

第三,群众路线是修成红旗渠的核心。只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创造历史。没有群众的愿望和创造,不会产生修建红旗渠的设想;没有广大群众的苦干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红旗渠。红旗渠精神是10万人在大山深处苦战十年,靠着人力和大自然艰难拼搏中孕育和锻造出来的,它属于人民,属于群众。这种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一起苦、一起干的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功的法宝,也是林州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建渠2019年间,参加建设的民工约30万人。可以说,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饱含着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建渠的2019年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先后有81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将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

红旗渠的修成,彻底改变了林州人民吃水难、农用地生产条件恶劣的状况。通过修建红旗渠,把千百年来这方水土赋予林州百姓的精气神,升华成一种精神,就是用生命和毅力镌刻在太行山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红旗渠精神激励鼓舞下,林州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传统美德和市场经济意识相结合,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使林州从一个山区贫困县发展为一个现代化新城市。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因此凝练和赋予了林州人民“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

今年是红旗渠通水50周年。50年来,林州市总人口数由1964年的60.24万人增加至的109.1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由5196万元增至45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87元增至57208元,工业企业数由54家增至1535家,工业总产值由1486万元增至1123.1亿元,农业总产值由5366万元增至41.3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刚刚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西部县域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对我们林州人来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立市之本,也是我们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的、最有力的源泉和动力。

林州从“一穷二白”到跃居全省前列,靠的就是红旗渠精神,充分证明了红旗渠精神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对指导实践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具有永恒的、强大的生命力。

红旗渠是人与自然相处的表达,红旗渠精神是对理想追求的实践。50年前,理想是生存,我们与自然抗争,修建了红旗渠,初步实现了人民富裕。50年后的今天,理想是幸福,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中,把“林州梦”体现在“中国梦”“中原梦”的创造细节上,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红旗渠精神全新内涵。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在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们追求的发展目标就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谐,其实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就林州而言,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和国际一流滑翔基地等自然资源禀赋,有着建筑、旅游、工业和金融等多元化发展要素。面对新常态,就是围绕生态建设这个核心,加快改善自然生态、优化人居生态、构筑人文生态,就是谱写“美太行”第四次创业征程。美太行,其实质就是太行儿女与太行山这一方水土的和谐美,内涵不仅是发展之美、自然之美、民生之美,也是全面的美,和谐的美,囊括了从生态到产业、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素质到形象、从物质到精神各个层面的提升和跨越。这也是红旗渠精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作为当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我们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必将努力促进精神再升华,力量再爆发,发展再跨越,让红旗渠精神这面旗帜高高飘扬、永放光芒。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五

城郊乡下庄学校四年级

侯重阳

“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每当我想起为修建红旗渠流血流汗的英雄们,鲁迅先生这几句悲壮的话便会浮现在脑海。为了修建红旗渠,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56人重伤致残,他们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在红旗渠的英雄群体里,任羊成是林县任村镇古城村人,红旗渠开工时,他被推举为凌空除险“排险队”队长。

了,大家以为任羊成这次必死无疑,甚至连个囫囵尸首都落不下。出人意料的是,任羊成又一次从峭壁下一片荆棘中站了起来…… 为了修红旗渠,任羊成不但失去了四五颗门牙,还折了两次腿,受了四次重伤。他修渠10年,又护渠25年,其实,红旗渠早已进入了他的生命,这渠上不仅留下了他的青春、血汗,还有人生的辉煌,更浸入了他的生命之魂。

红旗渠,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丰碑!今天在红旗渠水滋养下茁壮成长的我们,更要牢记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争当红旗渠传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回报家乡,建设好家乡,为家乡争光。

红旗渠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彩!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六

尊敬的评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受着红旗渠精神的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的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表述一下我的心声,我要争做当代红旗渠精神传人。

一条蓝飘带缠绕着太行,一条清流浇灌着林县人的心田。红旗渠像播种机,它散布着难而不惧的种子在中原,在华夏,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了“红旗渠杯”大修水利的热潮;结出了“红旗渠精神展”的震撼国人;结出了“红旗渠儿女”继往开来的光辉史册,结出了“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的壮美诗篇;红旗渠像宣传队。它歌唱着“推出那蓝图一张,奔呀么奔小康”在河南,在中国,饱肚子、挣票子、换脑子、有点子、走致富的路子,唱响了“富而不惑”,唱出了新时代的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红旗渠像宣言书。它向世人宣告,太行山是英雄的山,红旗渠是英雄的渠,林州人是自强不已的英雄好汉,红旗渠畔是奋斗不息的凯歌。

林县人修渠在山上,林州人重修在田园,红旗渠儿女修渠在心中。父辈的传统不能丢,红旗渠的精神要弘扬。要靠你,要靠我,要靠林州的新一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理想之光照现实,书生意气,激扬文字,良师益友,勤学苦炼,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红旗渠精神进课堂,感知文化内涵,激扬团结精神,我的课堂我做主,师导生,生帮生,重参与,善合作,共探究,乐互动,与同学一道修身,和课程共同成长;红旗渠精神进心房,成就了性格,成就了品质,更新了血脉,净化了灵魂,克难攻坚,自主创新,无私奉献,发奋努力,张扬起父辈的智慧、胸怀和意志,让红旗渠水融入血液,我就是红旗渠人;让红旗渠水沐浴全身,我就是红旗渠一滴水。

读着《守望精神家园太行人》,我热血澎湃,感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张福根的“百姓福根”,激情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申兰英的“桃花嫂子”故事,冲动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郑中华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建设蓝图,憧憬于红旗渠精神老将杨贵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仰慕于红旗渠精神当代传人郭变花再现当年的铁姑娘,他们是太行人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精神之光,他们是林州人实现梦想的太阳。

诵着《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我壮志冲天,重修红旗渠,修一条心里的红旗渠,不被困难所吓倒,励精图治,奋追直赶,超越自我,敢为人先,实现我的价值取向;不被利欲所诱惑,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洁身自好,不骄不躁,不为优秀而炫耀,不为失落而懊丧,工作向前看,学习比先进,生活追小康,品位上一流,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一曲红旗渠嘹亮着,一代红旗渠人继承着。

红旗渠精神如潮涌,前仆后继跟党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与青春赌明天,我用真情说天河,我是红旗渠一滴水,滴水映蓝一方土;我是红旗渠的传人,传奇故事不断头。

红旗渠明天更美好,我的明天更壮观。

谢谢大家!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做梦的时期,要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今天我们青少年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刻苦学习,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投机取巧,寻找“捷径”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异国他乡生活非常悲惨,荒废了学业,有的被称为是“留学垃圾”,遭到留学国的唾弃。他们是被骗的还是什么原因沦落如此,我们暂且不论。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内因而言,有些学生是因为害怕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为逃避学习的艰辛而出去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没有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是不可能学到真才实学的。

大的民族精神曾经把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培养成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先锋和领导骨干,今天只要我们青少年自觉地把伟大民族精神拿来武装自己,指导自己成长,我们也一定能够成长为于国于民有用的栋梁之材!“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当年红旗渠青年的豪迈与乐观,深深感染了前来参观的年轻人。“发扬自力更生、创新求实精神,用知识和智慧建设祖国”成为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谈到40年后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再度进京展览,安阳市委副书记李民庆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是林县人的脊梁,是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的浮雕,是一座顶天立地的无字的精神丰碑。它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不仅仅是造福子孙的物质财富,那种气贯长虹、永无尽头的精神远远超过了红旗渠本身的价值。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七

在这个太行山菊更为明丽的节令里,我与一百万家乡同胞被来自10月的通信——《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深深震动,红旗渠畔的儿女们踏着霜花,调剂着步调,给本人做了全新的定位。

我们西望太行绝壁上的千里长渠,回眸历史,硝烟仍在,瞻望未来,大方激动。因为,我们的血脉中传承着祖辈半个世纪的创业情怀,我们的眼珠里高扬着一面猎猎的精神之旗,思维所到,无坚不摧。

老天没有给林州人太多的福祉,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河流都未曾给予;但老天又是公正的,他给了故乡这方土地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魄力巨大的神话。不被运气屈从的林州人,在这些神话的鼓励下,向往幻想,满怀豪情,用简陋的工具书写出只有如椽巨笔才干实现的宏大诗篇。

那是一个放映时只有黑白两色的时期,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史十年,硬是在悬崖峭壁峭壁上,挖渠千里,从此,多山的林州舆图上多了一条代表水的蓝色曲线——红旗渠。

“渠道网山头,净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树沟……”这是一个如许浪漫的畅想,又是怎么一个穿梭时空的清楚的目视。红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响了,那是1965年的时候。同时,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徐徐升起,传承于民族精神的红旗渠精力,闪着熠熠辉煌,映红了太行山的紫色岩壁。1969年,红旗渠水系全体竣工,红旗渠精神之旗刚毅地破在了太行之巅。发明红旗渠奇观的祖辈们在新中国艰难创业时代的厚重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一条渠,一种精神,被众人做了跨世纪的仰望。

林州人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不甘落伍,永不废弃追求,以许存山、郭变花支书为代表的时代先锋,一脉相承60年代的激情,完成了家乡由穷变富的宏大特写,100万林州人的性情在13亿中国人道格的背景中赫然卓然。改革开放,林州人富了、幸福了,也成绩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她是时代精神的缩放,又是时代精神的领航。10月的新华社政论,《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像60年代红旗渠通水庆典一样把国人的眼光引向了林州,引向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引向红旗渠精神。精神再次被高扬,被歌颂,被时代深深颔首,沉默赞成。不外,时代已经掀开崭新的一页,掀过黑白,掀到颜色真切的全息一页。

历史将会铭刻这个沉甸甸的10月,我一遍又一遍的拜读《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林州儿女,守望精神家园,义不容辞。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精神之歌。去年以来,我们教系统统进行了声势浩瀚的课堂改革。课改,势在必行,时代命题,难以绕开。我校借时乘势,进行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课堂改造。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积极地参加到这一推翻传统的课改之中,在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获得了阶段性结果,“三段五环”教学模式开端构成,学习后果有了显明进步。课改是艰巨的,一如当初修筑红旗渠工程。没有无所害怕的勇气,红旗渠工程只会是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的生命期盼,只会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不会成为我党执政为民的不朽典型。

高效课堂需要一种同样的气势,没有坦然面对课改中呈现的一波又一波问题的胸怀就会畏缩在课改的起步阶段止步不前。课改又是无尽头的,谁在课改中沾沾自喜,自豪骄傲,也会夭折在前无古人的我们才刚开辟出来的课改道路中。只有朝夕守望这面课改的大旗,永不困惑于路程中的奇花异草,尝试再尝试,能力走出实在地上并没有路,走到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课改之路。课改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让“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斗争不息”确当代红旗渠精神在教坛上高扬吧!

恋旧就没有今天簇新的林州,恋旧就没有今天崭新的课堂。盼望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踊跃践行红旗渠精神,迎难克艰,发奋进取,让林州教育的品牌标识一如红旗渠精神一样走出河南,走向中国。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八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回大地,到处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在这美好的季节当中,又洋溢着另一种浓郁强烈的气息,那就是雷锋精神。

雷锋,一个平凡的战士,却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创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不是吗?雷锋总是在任何可能的机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毫不利已。虽然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是,雷锋精神却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雷锋成为大家心中一盏不灭的灯。

雷锋同志在196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我们立志要当永远的活雷锋,我们不用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想想看:来学校时,如果看见了体格较弱却在费力地拎着大包小包的同学,自己有没有去帮助他?在交作业时,有没有想过要帮老师把沉重的作业搬到办公室去? 你可以弯腰为别人捡起一本书;你可以扶盲人过马路;你可以为有需要的人让座;你可以扶起摔在地上的小朋友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我以后要在班集体的生活中,学习雷锋叔叔的集体主义观念,多为班集体做事,把班集体的荣誉放在第一位,为班级争光;在学习上,要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不在困难面前低头,像雷锋叔叔那样做生活的强者,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篇九

几年前,我有幸随老公单位的旅行团赴河南林州游览了被誉为“人工天河”、“中国水长城”的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是自然和人工的结合体,几年来,它的美景在我的心里虽已成了模糊的记忆,但红旗渠精神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时常鼓励着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坚毅,顽强,勇敢地面对困难。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建于1960年,是一项引漳入林(引漳河水入林州)的伟大工程。它穿梭于太行山的各个山头、山腰,气势雄浑,如条条巨龙翻山越岭、喷吐着碧波,滔滔前行,滋润着林州大地的的每寸肌肤,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无尽的吉祥与幸福。

走进红旗渠的展览馆,一座座雕塑、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无不向我们诉说着旧社会林县(林州旧称林县)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林县人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恒心和毅力。这些雕塑、文字和图片至今仍深深的珍藏在我的脑海中,既让我为当时林县人民的悲惨生活感到痛心,又时常被林县人民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

下面我用文字为大家展现的这些雕塑就充分说明了林县当时的旱情及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左边一群衣衫褴褛的人们摆上香案贡品,双膝跪在干裂的土地上,双手合十,仰望上天,口中似在念念有词,脸上也写满了虔诚,不用说这是在祭天求雨。另一群同样衣衫褴褛的人们似乎已信不过上天,背着包袱,挎着篮子,扶老携幼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另一幅雕塑是当时的勇士们除险石的情景。修建红旗渠时,有些山石被开山炮震得松散,随时可能有石头掉下来砸伤修渠民工。为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需要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勇者腰系大绳,在崖上如荡秋千一般落在崖壁上除险,这种举动被称为“虎口拔牙”。看着这样的情景,每个人都不禁会为悬在崖上的勇者捏一把汗。

修建红旗渠动用的人力有多少,带来的效益如何,看看这一幅幅动人的图片和惊人的文字吧。从图片中我们看到:男子汉出动了,铁姑娘出动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来了,小学生放学后也来帮忙了。他们用镐头、铁锹和落后的的小推车铲运石块,用麻绳、保险钩除险,昼夜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架起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州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7万人和37万头家畜的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也翻了几番。

在红旗区分水宛我们可以看到闸门内奔泻出的两股激流。向西南方向流去的是一干渠,向东南方向流去的是二干渠。三干渠在分水岭双孔遂入口处,三条干渠和从他们身上分流的众多支渠如人体大大小小的血管,向整个林州大地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生命的营养,使林县这个不毛之地披上象征生命的绿装,变成希望的田野。

从分水宛出来,再去有名的青年洞景区,由于时间已久,青年洞在什么方位,怎么去的已记不太清。只记得上有郭沫若亲笔题写的“青年洞”三个大字,汹涌的漳河水从洞中穿过。当时用手机拍下的一组数字和文字资料告诉我们: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挖土石方19400立方米,总投工13万个。据说当年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州,建渠干部群众挑选了300名青年突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施工,他们战斗在工地,吃住在工地。位于虎口崖下的神工铺就是当时民工住过的地方,当时漳河沿岸村庄少,修渠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打地洞,还要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突击队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洞凿通,使其成为总干渠的咽喉工程。

在60年代,一个一切都还很落后的年代里,林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势把河山重安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红旗渠的建成让我们看到,在勇敢、顽强、恒心和毅力面前,没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在所谓的困难面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如果每个企业、每个团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这样的精神,那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