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材料(优秀5篇)

时间:2023-10-02 08:33:27 作者:碧墨 最新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材料(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篇一

xx,42岁,现任西延铁路公安处延安站派出所所长。20xx年怀揣着儿时的理想踏入了警营,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所长。先后荣立获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3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近年来,带领全所民警,查处治安案件4000余起,破获刑事案件8起,抓获网上逃犯180名。他几乎放弃了休息时间,可正是这种牺牲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染着所里的每一名同志。他总说,帮助旅客群众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从警22年来,他先后收到锦旗6面,感谢信10封。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该所形成了一股学雷锋,助旅客的良好氛围,先后帮助困难旅客350余人次,找回遗失物品200余件,现金4万余元,手机、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品180余件。在一次巡逻中,他发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从老人模糊的言语中,得知老人姓王,本地人。

通过积极寻找,老人的儿子终于赶到了火车站。儿子激动的说:父亲患有老年痴呆,没想到被民警同志给救了。儿子和父亲热泪相拥的场面,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更加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念。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篇二

"有事尽管说,我能帮的一定会帮。"3月2日上午,在徐州市铜山矿乡关系协调中心书记办公室,惠本杰接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求助者他并不认识,却家长里短地聊着,就像熟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他家里遇到点矛盾纠纷,电话找到我去调解,这是人家对咱的信任。"热心肠的惠本杰,但凡知道谁家有事,总会伸手帮一把。

就这样,惠本杰能出手时则出手,尽心帮助弱势群体,认下了一群"穷亲戚",还连续数十年参加无偿献血并签署了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议。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命名了第七批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惠本杰被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履职尽责的"拼命三郎"

在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车村,80岁的村民袁孝经说,以前村里全是"木筋房""水泥路""游泳池""黑水潭",进村胶鞋出行,住村胆战心惊,现在被"当家人"惠本杰给改造好了,让农民也住上了城里人的房子。

据了解,车村受采煤塌陷影响,民屋开裂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惠本杰带着工作人员数十次协调矿上和村子磋商,又多次到徐矿集团专项汇报,调研煤塌地村庄搬迁安置,还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为村民争取集中居住政策支持。工地上,经常能看到惠本杰的身影,工人忙不过来,他甚至搬砖锄泥搭把手,他说:"我宁可跑断腿、磨破嘴,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在惠本杰的协调努力下,车村变了样,曾经的采煤塌陷区,"疮疤"变"风景","包袱"变资源,乡村按下了"美颜"键,而惠本杰也成了大伙儿公认的"拼命三郎"。几年来,他和单位员工协调矿地双方签订各类补赔偿协议302份,合计约8.8亿元,实施搬迁村庄20个、中小学3所,7.6万余人受益,复垦和整理土地2万余亩,妥善协调化解矿地矛盾问题百余起。搬迁安置的丁场村、棉布村、郭桥村等20余个村庄,都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扶困助残的"活雷锋"

"可能和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吧,我就爱帮人一把,帮的也都是小事。"惠本杰说,每当看到别人有困难,只要自己能帮得上,都会尽力去帮,帮完心里舒坦。

在部队服役期间,惠本杰认识了在部队驻地附近修鞋的一名残疾人罗传根,他每天早晚为罗师傅搬装工具箱,中午还负责送饭,他还自发把战友们需要缝补的鞋子、背包等送到罗师傅手里,再把维修好的送到战友手中。一时间,他成了"运输大队长"。

惠本杰刚到利国办事处工作时,结识了困难户、残疾人李勇,为缓解李勇的病痛,惠本杰四处求医问药。2016年,李勇的儿子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资金上遇到了困难,惠本杰得知后,当即把两千元慰问金送到李勇家中,解决了燃眉之急。在惠本杰的感染和支持下,2017年3月,李勇创建了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永春残疾人之家,并创办了宠物玩具厂,带动数十名残疾人就业,如今已成为残疾人创业致富的平台。

惠本杰还发起了"同圆一个梦""暖冬行动"等关爱孤残人员的爱心活动,让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关爱。他曾热心接力守护,为蒙童复明受损眼睛;他曾路见不平一声吼,助女大学生摆脱坏人骚扰……一桩桩助困济贫的故事感人至深、触动心灵,他成了大伙儿口中的"活雷锋"。

"弱势群众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戚,能帮他们一把,我感觉很幸福。"惠本杰说,他的"亲戚"还有一大群,徐州"保尔"郑复生、铁桶少年魏纯阳、彝族残疾人阿海补日等,为了这些"亲戚",惠本杰不停地忙碌着,并且还将继续忙碌下去。

签署遗体捐赠,影响身边人向善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惠本杰连续数十年参加无偿献血并带动了身边一大批人志愿加入无偿献血和爱心公益活动之中。2019年初,来徐州投资的港商舒明先生被他的事迹打动,恳请跟着他到矿大采血点参与无偿献血。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惠本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也影响着大家加入爱心慈善队伍中来。

2019年,惠本杰悄悄签署了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议,他这样告诉记者,人生短短几十年,等到离开的那一天,若还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那才有意义。"这些都是小事,只要我身体允许,还会继续多帮助一些弱势群体,要把正能量发挥出去。"惠本杰说。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篇三

在通辽市,有这样一处场所,它有高墙而没有电网,一群人民警察,即是管理者,又像医生、像老师、像亲人一样,对一群被“毒瘾”腐蚀的灵魂进行矫治挽救,这就是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张峰同志就是这人民警察中的一员。

军中锻造 初心不变

张峰同志,2002年转业到通辽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工作,现任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医疗中心负责人,三级警督。12年的军旅生涯,他从卓资山下到科尔沁大草原,从战斗连队到通辽军分区,从普通战士到党员先锋,在无数次备战执勤中,都以过硬的技术和作风,圆满完成各类通信保障任务。特别是在1998年抗洪抢险中,在一线指挥部连续奋战,坚持把每道指挥命令准确传达到位,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被内蒙古军区荣立个人三等功。从一名列兵成长为三级士官,从大山里的守备部队到城市里的军分区,他无论在哪个战斗岗位,都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苦练军事本领,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部队的12年培养,为张峰同志的人生打下了鲜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底色,锻造、养成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峰同志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军人,虽然脱去了军装,但我仍是一名战士,战士就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我还是一名戒毒人民警察,新时代戒毒人民警察,就必须要忠诚担当,爱岗敬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挑起保平安、促稳定的重担;我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听党指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雷锋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做__的忠实维护者和践行者”。

从军12年,从警19年,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警营,张峰同志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工作岗位在变,但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

急难险重 敢于担当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原有的工作秩序,全所转入封闭管理执勤模式。那时,张峰同志正在陕北老家休探亲假,照顾卧病在床的老母亲。疫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他没有多想,立即告别母亲和家人,中断休假,大年初四就从陕北老家返回通辽投入到了紧张的抗疫工作中。张峰同志作为场所医疗中心负责人,工作繁杂,任务艰巨,坚持每日巡诊、问诊和药品配发,坚持在一线循环封闭执勤,始终把场所日常疫情防控工作做得井然有序,保证了通辽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干警和戒毒人员无一感染。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政治考验面前,他始终毫不退缩、敢于担当。2017年,张峰同志勇敢踏上援助工作征程。在援助期间,他一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始终工作在监管改造一线,被内蒙古自治区戒毒管理局荣立“个人三等功”。

甘于平凡 求真务实

2002年,转业到地方监管场所工作以来,张峰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过。他一直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在生产科工作期间,他想方设法为场所寻找合适的习艺项目,成功引进了一家鞭炮生产企业,为学员提供了一技之长的学习的平台。在管理大队担任管教干部期间,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时刻坚持“三大现场”直接管理,他包联的几十名学员,没有一人再重新违法犯罪。在办公室工作期间,他负责警用车辆的使用和维护,无论是执行押解任务还是执行公务,都不辞辛劳、不分昼夜、不讲条件,警务执勤连续30万公里无事故。2016年,张峰同志随工作组派驻到奈曼旗开展督导落实重点工作,连续二十个月的工作时间,上山下乡、进村入户,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这期间,远在陕北老家的母亲突发脑梗住院,但当时下乡任务正处在关键时期,考虑到工作已经展开,如果此时调换新同志,很难快速进入状态。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始终没有向组织和领导提起过这件事。母亲病重,却不能马上赶到身边尽孝,心中留下了对亲人的深深愧疚。

张峰同志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扬光大了伟大的雷锋精神。201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表彰为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2019年,被中宣部表彰为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2020年,被通辽市委政法委表彰为“年度十佳法治人物”;2020年,被通辽市司法局荣立“个人三等功”,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司法部荣记嘉奖一次。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篇四

小琳,一个十三岁的普通的女孩,她是孙庄小学六年级的班长,是一个坚韧、顽强、全面发展的优秀女生。

小琳同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村中工厂上班。虽然家境一般,但她始终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着一切,她以雷锋为榜样,认真贯彻雷锋精神,她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公益活动,受到了家人和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她同样做得更出色,她成绩优异,是全校学生的学习榜样,身为班长的她,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处处以身作则。她关心班级,对集体的事格外用心,每次学校举办集体活动或比赛,老师让她安排时,她都会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兴趣广泛的她,自己还经常主动的参加到学校的活动和比赛之中,她和同学们团结一心,为班级赢得了不少荣誉。上五年级时,学校组织班会比赛,老师将任务交给了她之后,她经常抽掉自己的休息时间准备班会,及时向同学们分布任务,与同学们进行彩排正式比赛前,老师看了一下这节班会彩排,十分顺利,最终,我们班得了第一名。

她善良、热心,从不拒绝同学们的求助,她经常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郭红微同学学习状态不好或有什么问题,她都会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她还经常帮助几位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辅导功课课间,她很少走出教室,要么她在一旁为同学讲题,要么和同学沟通,帮同学解决一些问题,要么坐在座位上努力学习如果教室没有她的影子,那么她一定在办公室向老师反映班级情况呢!她是一个无私的孩子,她乐于奉献,她经常为了给同学讲题或为了处理班级的某些事情而牺牲自己的游戏时间的时间虽然这些事耗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可她却从不抱怨,她是老师同学眼中最优秀的学生,最负责任的班干部。

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荣誉是一份又一份的鞭策,让她在前行之路上更加努力地奋进现在的她和以前一样,始终贯彻雷锋精神,以雷锋为榜样,虽然上六年级学习紧了,但她依旧会在周末帮父母做家务,依旧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她始终把学习放在心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她依旧像以前一样,把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主动的帮助同学们解决困难,是同学眼中的好班长,每年学雷锋活动月,她都主动组织同学们一同去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清贫的孩子送去一些新的学习用品,她是我校学雷锋活动当之无愧的带头人。

岗位学雷锋标兵事迹简介篇五

近40年来,她坚守科研一线,攻关克难,设计的轴承既能上天,也能入地,成为我国轴承行业的一朵铿锵玫瑰。近日,全国劳动模范、中山市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向记者分享了她的“轴承情缘”与雷锋精神之间东关系。

在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了这些年来王冰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各项荣誉。面对荣誉,王冰很淡定,“纵观雷锋同志的一生,其实没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所做的都是平凡小事,我从小就记住了雷锋说的要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话,我就按这句话来定位自己,搞设计做产品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人就要像轴承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轴承藏身于机械之中,看不到,却非常重要,小到剃须刀、自行车,大到汽车潜水艇、卫星都离不开它。”

那么,是什么促使一个女性矢志不移地研究轴承呢?“小的时候想当兵,后来国家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我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理工科。”王冰说,上世纪70年代末高考一恢复,她就立即报了名,如愿考入合肥工业大学,就读她梦寐以求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王冰进入了当时中国轴承行业唯一的国家级研究所——洛阳轴承所。期间与团队一起研发生产的轴承随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升空入轨,并获得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顺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王冰与丈夫双双进入中山市轴承总厂。1999年,轴承厂转制,王冰与丈夫参与创办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成为技术带头人之一。

“以前都是跟卫星、导弹打交道,而中山轴承厂当时做得最多的产品却是农机配套的普通零件。”为了度过适应期,王冰更加刻苦学习、工作,将科研装备工作者的严谨和经验技术带到了轴承厂,带领轴承厂走向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

2003年,欧洲一家知名电梯制造企业打算推出一种新型绿色节能电梯,这种电梯曳引系统主机体积比传统电梯差不多减少70%。主机体积越小,轴承尺寸就越小,要求越高。

获悉这个消息后,王冰带领团队主动出击。在只有90天的紧迫送样期内,她带领团队在结构设计、工艺方法、检测手段、试验设备等多技术层面同步攻坚,自己开发软件、自行改造设备,自主发明检测仪器和试验机,研制出兼具精密多楔带传输功能与轴承减摩作用的一体化精密快装复合单元,击败竞争对手,获得了批量配套许可。

对王冰和她的团队来说,创新已经成为习惯。2011年,公司里有了以王冰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将技术人员、工匠型技师、技工、高级工和一线车间工人均网罗其中。

当记者问到,一个毕生都和轴承打交道的人,是如何理解并践行雷锋精神时,王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雷锋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对我一个与轴承打交道的理科生来说,学雷锋就是学习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努力钻研技术,做好每个轴承,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 别人看轴承好像铁疙瘩,我看它就像是艺术品。” 王冰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