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1 16:37:05 作者:琉璃

一个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有条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各位教师朋友,以下是一些精心整理的教学计划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一2/17-2/18寒假作业(1)机动(1)2。

二2/21-2/25p1-p8  4。

三2/28-3/4p9-p14  机动(1)5。

四3/7-3/11p15-p21 4。

六3/21-3/25p27-p34  4。

七3/28-4/1p35-p39   机动(1)5。

八4/7-4/8p40 单元测验(1) 2清明节放假。

九4/11-4/15p41-p49 机动(1)5。

十4/18-4/22p50-p61 4。

十二5/4-5/6p68-p73  新课标第一网。

4

十三5/9-5/13p74-p83  机动(1)3劳动节放假。

十四5/16-5/20p84-p89  4。

十六5/30-6/3p96-p103  机动(1)4端午节放假。

十七6/7-6/10p104-p108  机动(1)5。

十八6/13-6/17p109-p114  4。

十九6/20-6/24总复习  期末考试。

教学计划。

2011~20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一除法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包括整百数或几百几十除以一位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以及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建议: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结合具体情境引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重视发展学生估算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主课题。

渗透1、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较好地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践活动安排《小小商店》。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买卖玩具中巩固算法,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二年、月、日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本单元教学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建议:

1、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必要的素材。

2、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3、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主课题。

实践活动安排《生日快乐》。

1、猜几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

2、小组活动:从猜猜各人的生日到统计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等。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__数学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三平移和旋转2。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内容为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2、教材通过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3、教材选择的素材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体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以及设计图案等活动来进一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表达“平移”和“旋转”等英语单词。

实践活动安排美丽的花边www.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数学__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四乘法9。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简单的估算。

2、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者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4、本单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5、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产生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现实需求。

6、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经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7、合理安排口算、笔算和估算,让不同计算方式相互支持,为学生自主地探索计算方法提供机会和保障。

8、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发现计算规律,产生新的体验,提高计算能力。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用英语表达数学乘法算式。

实践活动安排游公园。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____三______学科_____数学_____。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五观察物体2。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本单元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2、让学生同时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的物体,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 空间观念。

3、不仅重视组织观察活动,而且重视组织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拼摆的活动,并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 ,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主课题渗透让学生会表达“正面”和“上面”“侧面”等英语单词。

实践活动安排观察校园。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六千米和吨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好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千米,认识吨。

2、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知识。

3、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主课题。

渗透介绍长度等一些量的产生以及各种测量工具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初步体会社会发展对数学的影响。

实践活动安排了解千米。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七轴对称图形2。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3、设计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4、结合观察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欣赏有关图案、图片的对称美,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主课题。

渗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实践活动安排奇妙的剪纸。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八认识分数6。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本单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二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

2、有层次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

3、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4、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5、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主课题。

渗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分数的意义及其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

实践活动安排分水果。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第九。

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3、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还安排了实践活动《我们的试验田》。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注意运用实例引出概念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3、重视为学生提供运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

4、注意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

主课题渗透1、使学生能掌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英语单词。

2、能用英语来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实践活动安排我们的试验田。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第十。

单元统计4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本单元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事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还安排了实践活动《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

2、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认识平均数。

3、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描述数据,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实际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的价值,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锻炼实践能力。

主课题渗透1、使学生能掌握平均数这个概念的英语单词。

2、能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实践活动安排运动与身体变化。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11认识小数4。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通过探索,掌握一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材分析和。

教学建议1、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合理组织内容,突出对一位小数的认识。

3、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4、重视知识应用,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课题。

渗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新的方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取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安排收集小数的产生与发展的资料。

吴江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单元教学内容(课题)总课时数。

十二整理与复习5课时。

标1、复习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列式解答。

2、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的关系,能区分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认识季度。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数感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和方法。

教材。

分析。

教学。

2、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数学。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给学生充分探索算法的空间,在探索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知道和帮助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正确与错误之处,并能作出认定或修正,初步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主课题。

渗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动运用有关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意识。

实践活动安排关注班级同学的身体变化,制统计图。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乘法》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3月17日, 累计课时:1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

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平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 情境。提出课题。

播放音乐:。

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很想运动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二: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出示图片。

问:你能根据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式,把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

老师归纳: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就是旋转,运动路线是直的就是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谈话: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

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问:你会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出示:小房图和小金鱼图。

观察小房图,问:你能看出向哪个方向平移?

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交流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做手势。

学生观察。合作交流。你是怎么看的?

要找准平移前的点,再找到平移后的点,数数之间的格数。把书翻到24页画图形。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 与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四.绘制图形,巩固运用。

1.做试一试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

学生画图形。

学生尝试算,交流方法。

同桌检验。

美丽的花边。

上课时间:3月21日, 累计课时: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1、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

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完美。

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

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独立设计花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

两个小朋友的手抄报,一个是版面密密麻麻,而另一个的却是在每一小版块之间都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问: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

老师:花边在报里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

二.实践操作。

1.感知。

出示报纸上的放大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

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2.尝试操作。

出示书上画一画第一个图案。

3.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问:你自己在制作时候都注意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画的,你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老师小结:先找对应点,再连线。

4.再次操作。

完成画一画的第2个图案。

学习过程:

学生比一比,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是怎么制作的?组内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尝试完成。

学生回答。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至第35页的内容。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认识毫米、分米的学习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厘米、米不够用时,自然引出毫米和分米的新的长度单位。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提高估测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估测活动中反复体验,加深认识。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具:米尺、1分硬币、铅笔、电话卡、光盘、课件。

学具:学生用尺、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上课之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呢?(学生试着以米或厘米作单位估计)。

(二)你知道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两兄弟,用什么字母怎样表示?你能用手比画出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长度单位家庭中还有很多兄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一)认识毫米。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下面的三条线段请你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在测量一下,看你的估计和实际测量是否接近。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测量作业纸上的线段。

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三条线段比3厘米多,又不够4厘米。当不够1厘米时,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4、毫米的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1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1厘米中有10个这样的小格。

(4)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5)请组长组织你们小组的同学拿出准备的学具,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把结果填在作业纸上。

物品。

我的估计。

我的测量。

一元硬币的厚度。

电话卡的厚度。

我的铅笔的长度。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线段的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是学生体会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认识分米。

1、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高度。

2、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和毫米都不方便,而且课桌的高度又不够一米,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3、教师指出:测量稍长的物体时,我们用分米做单位会比较方便。(板书:分米dm)。

1dm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板书:1分米=10厘米。

1dm=10mm。

4、现在你再量一量课桌有多高?

5、估计一下你的小臂的长度,再测量一下,小组内比一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测量课桌高度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体验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全班练习,巩固提高。

(一)说说我们一共认识了单位家庭中的几个兄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游戏:变一变。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听老师的口令用手指比划一下,看谁的准确?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比划几个单位的长度。再睁开眼对比一下。

(三)修改日记:课件出示。

4月10日星期天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秦岭野生动物园参观,玩得可开心呢。

我们穿过4厘米高的门就来到了动物园里,哇,里面有好多动物呀!我看见左边是3分米高的大象,右边的犀牛个子也不小,大概有2分米高吧,再往前走就是蟒蛇馆,里面的蟒蛇好吓人呀,最长的一条估计有30毫米长。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溜滑滑梯,滑滑梯一定有4厘米高。

在滑梯的旁边我还发现了一群蚂蚁在搬家,别看它们个子不大,每只蚂蚁只有2米长左右,但是即勤劳又很团结,我想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有一把断尺,零刻度已经没有了,怎样用它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课外延伸,结束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长度单位的大家族里,还有它们的老大哥,你们想知道吗?那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单位千米。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和课时备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旧知,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热身小游戏。

二、复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5+34=48+29=。

230+540=360+240=。

三、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湿地吗?(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今天徐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湿地的美。(出示湿地图片)。

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吧!(课件出示四种野生动物)。

2、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第36页表格)学生自由回答。

四、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师: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而且不是整十整百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教学例2。

出示问题:我国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算式:271+31=。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指名学生展示竖式的计算方法,重点说清楚十位上3+7=10,只要在十位下面写0,同时向百位进1.

师:想一想,271+903=?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并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当百位上相加满十,不知道怎么办了?

想: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上进一;那么百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千位上进一。

五、总结提升。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37页的.做一做。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备课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一。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目标:1、学习10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

2、能够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创设的花果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加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与体会加法的含义。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生:它的家在花果山……。

以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走进花果山。

二、探索新知:体会加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课题的主题图:观察花果山上有什么?

生自由发言,说出花果山上有猴子、小鸟、桃树、……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到主题图上的一个问题,即解决“有多少只猴子?”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同学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板书此数学问题)。

生:有5只猴子。

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来计算出“5只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教师用小棒演示:用1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

生:天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指名学生来回答这个数学问题,师板书算式:5+1=6(只)。让学生独立利用学具小棒来操作5与1合起来是6的过程,并让一位同学来演示给同学们看。

生:花果山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此问题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操作小棒来演示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数学问题都是运用了加法符号列出的算式,这就是今天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大家既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并能顺利地解决,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为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感到高兴!

三、应用练习。

1、苹果园。

师:小猴子说苹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你们相信吗?

师出示苹果的挂图,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

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投入“摘苹果”的活动中。

2、樱桃园。

师:小猴子说百果园里有许多许多的水果。下面要带我们到樱桃园去,你们想去吗?

出示课件中的樱桃园:观察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算式,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之后,进行互相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在花果山上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积极地思考。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游览花果山,我们学会了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今天我们进行比赛,看谁的本领大。

二、自主练习。

1.第1题。

看图列算式,借助学具操作,边摆边说,体验加法的意义。

让学生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为什么这样算。

2.第2题。

说说图意,说明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是什么,再列式计算。

3.第3题。

口算练习,填写书中的口算算式。纠正答案。然后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开火车形式口算。

小组合作补充练习: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想要说出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补充算式。

小组讨论:说说得数是5的算式。几加2的算式。

4.第4题。

看图列算式。先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

交流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是什么。

5.第5题。

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先让学生独立去做,然后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6.第6题。

指导算式的写法,告诉学生正确的占格,强调数字充满日字格才整齐、美观。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二。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学习有关“0”的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数学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野餐全景图。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生:我看见图上左边树上有7只小猴,右边的树上有2只小猴;左边树上有5个桃子,右边树上没有桃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提出问题。

师: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需要几根火腿肠?

一共有几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同学?

一共有几朵花?

一共有几个书包?

……。

三、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要求每人一根火腿肠,需要几根?该怎样想?

1、学生独立思考,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有必要,教师引导学生把算有多少根火腿肠转化成算有多少个同学就知道需要几根火腿肠。

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3+5=75+3=7。

4、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准确叙述,只要说清楚意思就行)。

5、再仔细看图,图上有几只小猴子?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算法多样化)。

汇报时要让学生正确描述出如:左边的树上有7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有2只猴子。

思考:两棵树上一共有几个桃子?

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列式:5+0=5(个)(右边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用0表示)。

拓展:6+0=2+0=10+0=。

6、巩固练习。

4+1=5+4=6+2=7+3=。

1+4=4+5=2+6=3+7=。

7、你还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刚才提出的问题,独立解决。

四、走进生活。

你能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第四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练习课。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6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法的意义,训练10以内数的加法。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独立列式计算,最后互相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口算练习,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填写结果外,再制成卡片经常性的练习,不断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自己要说的一组加法算式,由其他学生判断是否正确或补充。

4、第5题。

学生独立口算,比赛。

5、第7题。看图填未知数的练习。应根据右边算式的得数和已画好的图形的个数确定横线上还要画几个图形。

6、第8题。

小朋友踢足球的情境,练习找算式的得数。

足球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由几号球员踢。

再让学生画线连球。

7、第10题。

看图列式计算牵牛花朵数。

先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题中提供的花的位置和颜色等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8、第11题。

看图讲数学故事。

加强指导,既要关注学生所讲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重视故事中体现的“数学味”。

先引导学生认真看图,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画面自编故事,然后从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四、课堂小结。

师:数学国王对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下面,请小朋友接受国王的礼物吧!

第五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三。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减法。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水帘洞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水帘洞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都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板书问题)。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信息图提出更多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解决红点问题:山上还剩几只猴子?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动手摆一摆,理解减法的意义。

(3)小组交流算法,明确减法的意义:从4个里面拿走1个,还剩3个。

(4)总结概括,引导学生说算法,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从4个里面拿走1个”也就是“从几里面去掉几”,“用减法计算”。

(5)教学算式,写出算式:4-1=3;介绍“减号”的名字,请学生书空,理解减号的意义;读出算式:4减1等于3。

2、揭示课题,板书:10以内数的减法。

三、巩固发展,应用问题。

1.解决了“树上还剩几只猴子?”那“树上还剩几个桃子?

(1)学生独立观察信息图、思考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算法。

2.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

四、全课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减法的练习。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10以内数的减法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初步培养与同学共同学习的习惯。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看懂图意,正确列式解答;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练习:

1、第一题:先说明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

3-1=5-2=6-()=。

2、第二题:先说明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做一做。

4-2=6-()=()。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画线,再填得数()。

请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明确去掉2可以用斜线画去2个。

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

2-1=4-3=。

5-1=6-3=。

5、第5题。

先让学生们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然后列式子:

指名说一说。

3+3=。

6、第六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考一考。

老师出题,指名学生做一做。

三、全课总结。

学生介绍这节课的收获。

第七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信息窗四。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0的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2、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成功的体验,养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关于零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导入,一只调皮的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后让学生观察图。

二、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4,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内容。

1、编一个小故事给同学们听。

2、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讨论:为什么这只小猴子最后一个桃子都没有了呢?不管干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

3、根据故事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三、探究问题。

1、看第一、第二幅图,问: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

这里树上还有几个桃子?

你能提出关于猴子摘桃子的问题吗?

同桌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问:怎样列算式计算?

口算得数。

板书算式:9-4=5(个)。

2、问:这时猴子的篮子里有几个桃子?

让我们来看第四幅图。

仔细观察一下,篮子里的桃子怎样了?

青蛙怎样了?

花朵上的蝴蝶呢?

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1)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

怎样列式?

4-4=0(个)。

(2)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2-2=0(只)。

(3)花朵上的蝴蝶还有几只?

8-5=3(只)。

我们可以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观察一下4-0=4这个算式,被减法是几?减法是几?得数又是几?你能体会出什么?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

课题:走进花果山10以内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备课人:康锋石艳萍王青法单位:双沟小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上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自己练习。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观察彩图,说说图意,列出算式。

2、自主练习第2题。

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口算,如有个别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辅导(可用卡片)。

3、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边说图意,边列算式。

4、自主练习第4题,看第一幅图,说说鱼缸原来有几条金鱼?

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解答?

看第二幅图,鱼缸里这时有几条鱼?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能再提出一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解答?

5、自主练习第7题,小鸡回家连线找得数。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题意,再连线。交流时,可让学生说说是怎么连的。

6、自主练习第9题,看图讲一个数学的故事。

根据树上的七星瓢虫或树上的叶子等内容来编;分合作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7、自主练习第10题,信息比较多,是加减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相互交流。

三、拓展延伸。

聪明小屋,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研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29--44页)。

单位:双沟小学。

备课人:康锋。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备课

第九单元雪山乐园--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运用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回顾整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册学习内容的总复习,对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归纳整理的能力、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复习内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图形与位置,分类与比较、统计初步知识。

教材用一个涵盖了整册知识的十分综合的活动场景--雪山乐园提供线索,通过解决“主题情境”、“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中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对全册知识进行整理与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所知、所能、所会有清楚地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具有明显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情境图。在这一情境图中,涵盖了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各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第二部分是根据综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回顾与整理的内容。采取引导、提示、点拨、指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回顾与思考,目的是将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借助提供的线索,对各单元中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第三部分是配合回顾与整理的思路,精心设计的覆盖各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综合练习题,目的是使前面理性的复习与整理在这里得到具体落实,以此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与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教材设计了“雪山乐园”这样一幅综合情境图。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按照“回顾与整理”中所划分的知识板块分别进行回顾整理,解决问题。

2、提倡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地思考,回顾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互相补充,逐步完善。在整理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条理地整理出全部知识,只要能整理出一点,教师就要为他们高兴,给予表扬鼓励,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收获,增强学习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对全册教材进行回顾整理,学生受观察能力、认知水平、综合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开始可能不会全面、系统的整理知识或顾此失彼。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做具体针对性强地指导。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内容:

中心板块,对全册教材内容的回顾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全册内容。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出要求:(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忆,然后小组同学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2、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二、欣赏雪山乐园。

三、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3、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组间交流。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左上角板块,分类、比较与位置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能对事物的长短、大小、粗细、胖瘦、轻重、高矮等进行比较。

3、熟悉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说出事物的具体位置。

4、培养小组的合作、交流、探索、思考的意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位置”知识的整理。

1、介绍雪山乐园的情况。

师:“我们欣赏过美丽的雪山乐园,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数学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山乐园的情况吗?”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雪山乐园,教师适时引导。

结合学生的描述,教师可以进行板书:中间、左右、上下等。

2、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位置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参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位置问题提出来。

3、师:“你能用位置的知识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吗?谁能向介绍自己的家所在的位置?”

再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熟悉的教室、校园环境等。

二、“比较和分类”知识的整理。

留心捕捉学生交流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介绍“小朋友在雪山乐园非常开心,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还有滑雪的”等。

教师可以及时引导:“你能换个角度给图上的小朋友分类吗?”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分类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8题,整理物品。

(1)说一说怎样整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2)进行评价。“你认为这样整理怎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统计表。

让学生按照统计表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将整理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第10题,小动物玩跷跷板。

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下面的内容:

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比较:比轻重、比胖瘦、比大小。

鼓励学生用“谁比谁……”,说一句完整的话。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选取素材进行大小、厚薄、远近、宽窄、粗细、高矮等的比较,会用“谁比谁----”来表达比较的结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

第三课时。

左下角板块数与计算。

教学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整理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序。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联想到以下内容,如果学生有没有想到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在计数器上表示11。

6、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打雪仗和堆雪人的一共有多少人?……。

2、组织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注意问一问:你是怎样计算?

3、师: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滑雪的比打雪仗的少多少人?……。

4、学生解答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5、综合练习第4-7题。

第4题,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活动前先说明活动的要求和规则,要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习,以达到正确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目的。

第5题,通过第一幅图提出计算“球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通过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踢球人数的变化,复习20以内的减法。通过回答“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黄队离开了几人?”“蓝队离开了几人?”“现在球场上哪队人数多?多多少?”等问题。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图中信息,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

第6题是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练习。练习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也可以不计算通过观察、分析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如交换相加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一个数加0、减0,结果不变;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不同,另一个加数大的,和比较大;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减数大的,其差小;减数相同,被减数不同,被减数大的其差大。

第7题通过“给得数是7的部分涂色”,涂出和平鸽的趣味题,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时,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互相检查说说涂出来的是什么,比一比谁涂得漂亮,以达到启发兴趣的意图。

三、博士提问:

关于数与计算,你还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回家整理,第二天全班交流。

第四课时。

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

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

二、找一找。

三、游一游。

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

五、评一评。

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第五课时。

右下角板块统计。

教学内容:

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

二、数一数,并统计。

2、观察图后,请学生说一说,雪山乐园有……。

3、把你数的数量记录下来,就是统计。并出示表格。

4、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统计表。

5、你还想统计什么?数一数,自己统计下来。

三、提出问题。

下面我们看这张雪山乐园的统计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四、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综合练习。

1、课本第12题。

(1)说一说大海里有什么?

(2)你喜欢什么?树一数有多少?(在数的时候注意方位的准确性)。

(3)一一列出数据制成统计表。

(4)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小组合作。

统计一下小组成员中家用电器的数量。

3、实践作业。

统计一下你们家一周内每天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第六课时。

综合练习课你学会了吗?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所提提高。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多样化的培养。

3.在练习过程中力求使知识系统化和趣味化。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过关游戏、趣味练习丰收园内、品味成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唐老鸭博士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去数学王国,但是要打开数学王国的大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闯关成功,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有信心闯关成功吗?那就开始吧!

二、过关游戏、趣味练习。

1、第一关,课本107页第2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可以让学生给图上的两个小朋友起个名字,然后让学生针对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解答问题,最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系统梳理。

2、第二关,动手操作、分类整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物体用一个大袋子装好。

(1)摸,说形状,小组全体成员参与。

(2)摆一摆,比比谁摆出的物体最好,最有创新精神(可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3)统计一下,你摆的车(或其它物体)所用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展示给老师和同学。

3、第三关,课本108页,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数学故事,尤其要注意学生叙述数学故事时语言思维的完整性,对于表达好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4、第四关(涂一涂,想一想)。

(1)先让学生涂完书上12个汽球的颜色。

(2)想一想,第16个汽球是什么颜色?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三、丰收园里品味成功。

唐老鸭博士:恭喜小朋友们闯关成功,你们得到了数学王国的金钥匙,看,数学王国里有一棵好大的智慧树,请小朋友们摘下这些智慧果吧!这里教师用手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然后贴上提前准备好的五个大苹果剪纸,反面写上“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学生每摘一个,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然后放到丰收园中去。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四单元备课

数学备课(实验稿)。

教学内容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课型新授。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1。

教材前后联系前置基础:十几减9。

后续知识:十几减6、5、4。

核心知识点破十法求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学会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说出十几减8、7的算法、算理。

教师提出的核心问题1、15-8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

2、先算:10-8=2,2+5=72为什么要加上5?

渗透的思想方法。

学生主要的训练点破十法求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看一看,运动会上举行正在什么比赛呢?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这四句话可以归纳一下吗?

生:女生有15人,分两组比赛,第一组有8人。

男生有13人,也分两组比赛,第一自有7人。

生:女生第二组有几人?

男生第二组有几人?(板书)。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学生思考、列式。

板书:15-8=。

师: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计算?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生1:可以用想加算减。8+7=15,所以15-8=7。

生2:破十法。15分成10和5,10-8=2,2+5=7。

生3:连减法。15-5=10,10-3=7。

师: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都动了脑筋。第一个同学用了想加算减法;第二个同学用了“破十法”,第三个同学用了练减法,第四个同学用了多减再补法。

3、重点“破十法”

哪种方法好理解呢?好,破十法比较好理解,我们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破十法的过程板书出来。学生说熟练。

15-8=先算:10-8=2,再算2+5=7。

4、练习“破十法”

13-7=先算:10-7=3,3+3=6。

三、小结方法,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观察今天学习的减法是什么样的减法呢?(十几减8、7,板书),我们要学会用破十法解决,其余的方法也可以用,但是破十法要掌握。

四、自主练习巩固方法。

1、第1题:计算。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想加算减法。

2、第2题:看图计算,体会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说算理。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发现被减数变大,减数不变,差也变大,并且和被减数变化的幅度一样。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

15-8=7。

想加算减。8+7=15,所以15-8=7。

破十法:15分成10和5,10-8=2,2+5=7。

连减法:15-5=10,10-3=7。

教学效果(教师做自我评价)。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观察要细而全。

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

3、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进行写作前的准备。

数学第一单元位置教学设计

1、掌握重点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含义,体会运用修辞的作用。

2、了解并区别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了解这些体裁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出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领会联想和想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想像和夸张的训练。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领会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独特精巧的构思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典型美。

二、学法引导。

1、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知识汇总,编写好知识点汇总细目表。

2、进行巩固训练,知识抢答赛,误点矫正,以练代讲。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文所体现的中心,以及人物刻画的方法。

2、夸张、想像、联想手法。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完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首先能有意识地区分童话、寓言、神话。童话一般以儿童的视点和儿童的语言来观察生活,反映生活,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寓一般很简短,揭示弊端,讽刺“恶”的,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神话一般都夸大或“神”的力量。

其次要注意这些文体中联想、想像和夸张的合理性,而不能想像或夸张的漏洞百出。如《古代英雄的石像》一文中写人们庆祝石像成功纪念会的狂欢,作者运用夸张,但夸张得令人信服。又如《皇帝的新装》中皇帝不穿衣服去游行,这是作者想像和夸张的,但我们除了觉得好笑之外并不觉得奇怪,是因为它符合文章的情理,所以我们在作想像和夸张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想像和夸张的“度”,要合情理,不能天马行空乱想像乱夸张一通。

最后要注意会课文以外的童话、寓言的中心,尤其是寓言,要能把握住寓意。

1、字词的形、音、义,加强识记、理解。

2、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区别。

3、课文知识点。

(1)童话、寓言的知识讲授。

(2)描绘人物的方法。

(3)重点的.理解。

(4)重点语段加以理解。

(5)知识探究。

(三)质疑释疑并进行误点矫正。

(四)师生互动,进行知识抢答赛。

学生根据复习汇总表各设计三个题型不同的题例,集体抢答或分组抢答,教师或请学生做评委。进行评点和误点矫正。

(五)课堂综合训练。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_____“我十二分的满意!”

1、在方格内填人恰当的标点符号。

2、下面四个句子各表示什么语气?答案在括号内。

(1)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2)多么美的花纹!()。

(3)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4)这可骇人听闻了。()。

3、“这可骇人听闻了”句中的“可”属于_______词(填词类),其作用是______。

4、对“诚实”一词的理解,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从两个官员的所作所为看,他们并不诚实,所以用词不当。

d、指两个官员老实、憨厚。

c、这两个官员本来是诚实的。

d、取其反义,讽刺两个官员的虚伪。

5、画线的句子如果改成:

“不错,”皇帝说,“我满意。”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文字的第二节运用人物描写中的___描写与___描写,前者写皇帝___,后者写皇帝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的赞美,这样对照着写,揭露了皇帝的____。

(六)拓展延伸。

一天晚上,我陪天天练习造句,用的词是“活泼”。天天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我说:“对?再造一句。”天天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我说:“对,等等,不对!”天天不懂我要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活泼”一词经常用在人或动物的身上,造来造去就不新鲜了。这句“水很活泼”,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又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如同他们的画,本来都是很生动的,大人七教八教的,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这仅是我的说法,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我对天天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天天一脸的不解,问:“为什么?”是啊,我也想问为什么。

1、“习以为常”,的同义短词是____。

画线的句子中“枯萎”的反义词是______。

2、“水很活泼”采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

3、选出下列不是并列关系的一个复句()。

a、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b、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c、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的规范的习以为常的用法,而不是写诗。

d、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

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题目《水很活泼》与结尾所问“为什么,”联系起来看,揭示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语文教学应怎样改革,请提出两点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单元整体学习                  一课时。

2《春》                        二课时。

3《三峡》                      二课时。

4《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

5《夏》                        一课时。

6诵读欣赏                      一课时。

7写作                          三课时。

8口语交际                      一课时。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部分思考,不当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结合本组专题,“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单元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和思”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习本单元,要加强对学生默读、速读的训练,学生能准确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出内容要点,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细节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发表自己的见解。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语言。

1.掌握本组课文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并了解更多的外国作家和作品。

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内心。

1.投放若干画面,让学生看图猜测插图出自哪部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本组课文)

2.板书课题与作者,请几名学生借助资料分别介绍这些外国作家。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同学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蜷腿、橱窗、揉皱、耸肩、撇嘴、窜过、耷拉、抽噎、梗概、无赖、衣衫褴褛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摩平、梗概、吹嘘、保佑、衣衫褴褛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1.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组汇报收获。

1)说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表达。

2)这篇课文写小女孩擦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分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关怀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3)汇报: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小女孩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读《凡卡》小组交流汇报。

1)读《凡卡》中的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2)简单说说你对凡卡有了哪些了解?

3)凡卡信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4)用一句话来概括凡卡给爷爷所写书信的内容。

3.读《鲁滨孙漂流记》,全班交流。

1)汇报: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安全——养狗防御。

孤独——救助“星期五”。

2)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插图)

4.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小组交流。

1)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读一读。

2)在“梗概”中,汤姆·索亚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在“精彩片段”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比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

2.通过读梗概,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是不是产生了要细读原著的兴趣?

3.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做准备。推荐阅读《蓝色的海豚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讨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素养。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人物特点与命运的理解。

二课时

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

(答案可以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也可以是凡卡)

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1)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或句子来评价卖火柴的小女孩或是凡卡的命运呢?

(可怜、悲惨……)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小女孩和凡卡的命运是悲惨的、可怜的,你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和凡卡是可怜的?读一读,画一画。

3.分小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汇报。

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

4.分组合作,全班汇报交流

5.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3)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走在大街上卖火柴,课文中多处写了“冷”这个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找含有“冷”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天冷极了又冷又黑的晚上她又饿又冷她觉得更冷了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 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6.反复引读,细细品味,边读边批注。

1)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

2)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

3)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4)“曾经”我们可以换成哪些词?小组讨论,交流。

7.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1)引导学生抓住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来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3)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和悲惨。

4)展开想象,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朗读凡卡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8.让我们用心来读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作者的感情,并说一说自己体会。

1.默读思考,写下感悟。

2)凡卡和爷爷在乡村的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吗?

3)你认为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老师点拨指导。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悟读出来。

2.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你想象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

3.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什么?为什么佩服?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读一读。(可结合原著中的故事)

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和汤姆·索亚的了解更深了,请用合适的词语来夸一夸他们,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1)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丰富的知识技能……

理由:抢运东西、种粮食、造船、建房、打猎、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

2)汤姆·索亚:乐观勇敢、足智多谋、顽皮……

理由:山洞中三次探路、利用风筝线探路、吹嘘历险过程……

5.在本组课文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1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复习过渡。

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默第四单元生字词。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厚竭霆盗规啄悬罐傲禁。

二、容易读错的字。

浊(zhuo)纵横(heng)交错血(xue)液惩(cheng)罚渗(shen)出不禁(jin)。

三、解词。

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冉冉上升:慢慢上升。

3、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5、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严谨。

7、大发雷霆:比喻大发雷霆,高声训斥。

8、完好无损:完好,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9、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四、成语归类。

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

五、课后题。

p76:3、4p79:4。

六、背课文。《开天辟地》6——8节。

作业:。

1、默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

2、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

3、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4、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小石潭记》2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1课时。

《阿里山纪行》2课时。

《美丽的西双版纳》2课时。

《蓝蓝的威尼斯》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有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苏轼夜游的“承天寺”、宝岛台湾的阿里山、南国边陲的西双版纳、享誉世界的水城威尼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领略那一山一林、一潭一溪秀丽景色,陶醉在优美、隽永的语言里,感受作者的真切情感。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

第二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讨论、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2小结:自我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