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读后心得体会(专业12篇)

时间:2023-11-24 13:40:41 作者:ZS文王 本草纲目读后心得体会(专业12篇)

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被誉为药学宝典。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不仅对其中的药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医草药的独到之处有了新的领悟。以下是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本草纲目使我意识到中医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阅读本草纲目,我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药物,既有熟知的中药如大黄、芍药等,也有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稀有中药。这让我意识到中医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这种寻找和利用草药的传统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本草纲目的编撰不仅记录了丰富的药物资源,也承载了中医草药传承的宝贵历史。

其次,本草纲目启发了我对中医药的研究兴趣。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药物的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中医草药的哲学观念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注重的是整体的平衡和治愈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治疗病症。这种整体观念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激发了我对中医药的研究兴趣。我开始更加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希望将其中的精髓传承下去,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第三,本草纲目提醒我重视自然界的力量。阅读本草纲目,我对自然界中草药的独特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中国古代,中医医生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草药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不仅安全,而且有效。与现代药物相比,草药来源自然纯净,副作用较少。因此,本草纲目提醒我要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力量,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药物资源。

此外,本草纲目还激发了我对中医草药的文化价值的思考。阅读本草纲目,我不仅领悟到中医草药对健康的重要意义,还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草药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赋予了温暖、平和和疗愈的力量。这让我反思了西方药物在社会上的普遍化,追求快速治疗的优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中医草药和传统药材文化的种种措施。

最后,本草纲目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改善。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了很多中药对于养生保健的作用,这些中药对身体的调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开始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例如多喝花茶、水果茶等等。我也学会了一些常见草药膳食配方,根据自己的需求调理身体。这些改变带给我更多的健康和活力,也让我认识到个体的自身力量可以对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阅读本草纲目是一次独特而全面的旅程,让我对中医草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从中获益匪浅,对中医草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健康的关注都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将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草药的独特魅力。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近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xx余条。

本草纲目读后感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

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史上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卷1介绍了明朝以前主要本草41种,这本书列举了:草药的别名、解释命名的意义、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附列了相关的方剂。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的结果也是符合的。

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附方也很有效,有次弟弟头痛,我想起了《本草纲目》中所提到“薄荷”可除风热、清头目,就去花盆里摘了几片给弟弟闻,弟弟闻了之后感觉舒缓了许多。我真正体会到《本草纲目》很神奇,就决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几遍,要是以后再碰到这些事也不会惊慌失措了,不过有时候还是得去看医生。《本草纲目》是经典著作、中医典籍,古代名医所编著的,国内现存有约72种。

《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又让我知道了草药的好处,《本草纲目》的确是一本受人喜爱的著作。

本草纲目读后感

我喜欢读《本草纲目》,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了草本植物,到处逛书店,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关注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号,点击云阅读的超星读书,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相信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草药学巨著,它汇集了自古至今的千余种中草药。阅读本草纲目,不仅让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我体会到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所在,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草纲目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阅读本草纲目时,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草药植物,每一种草药都有详尽的解释,包括其药性、功效、注意事项等。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中草药,例如当归、丹参、黄芪等等。在了解到这些草药之后,我发现原来它们在中草药领域有着卓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草纲目还对每一种草药的功效进行了归类,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草药对身体的不同作用。这些丰富的知识让我对中草药产生了更深入的兴趣。

本草纲目还让我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草纲目不仅是一本草药学的著作,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医药文化的典籍。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明白了中医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中医药不仅追求治病救人,更注重调理身体,强调预防和养生。在本草纲目中,还有许多有关养生的知识,比如食补方面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认识到中医药的底蕴之深厚,更加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阅读本草纲目还让我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逐渐减少,很多人更倾向于选择西药来治疗疾病。然而,在我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草药的独特优点是不可替代的。中草药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和、绿色、安全的特点,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康复期,中草药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因此,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不能被轻视,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最后,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到了许多中草药的常见应用方式,例如煎汤、泡茶、研粉等。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应用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的知识来调理自己的身体。例如,当我感到疲劳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益气补血的中草药泡茶来饮用,以增强体力;当我遭遇感冒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中草药煎汤来饮用,以加速康复。这些简单的应用方式,让中医药的知识变得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总之,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草纲目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和探索,我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药的知识,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草纲目读后感

我对人的生命,从其孕育之始,来保持最高的尊重。这句话摘自1948年世界医学会《日内瓦宣言》,500多年前,李时珍没有读过,但是他做到了。

——我所经历的痛苦,不想再让别人承受。所以,这条路是我的选择,而且,我会无怨无悔的走下去。从乡野村医到宫廷御用,从民间到紫禁城,从人世的至悲至苦到至欢至乐,你都一一经历过,击攘过,见证过。

你也不曾忘记,你的职业便是生命的维系。是不甘于锦衣玉是的禁锢吧,也许,这小小的皇宫并不是属于你的天地。

所以你离开了皇宫,开始了人生的另一段行程。

三十年的流淌,三十年的伏落,而你却从未改变过,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一如三十年前,天下疾苦,牵肠挂肚。

无论徐阶是否斗倒了严嵩,无论张居正是不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都不关李时珍的事。他只是一个医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贵,也很柔弱,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生命的存在。

这就是明代医生李时珍的觉悟,以及他抛弃荣华富贵,历经困苦三十年着书救人的唯一动机与目的。他悲天,他更悯人。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是没有派系的,最伟大的爱是没有分别的。我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我知道,它救了很多人,中国人,外国人,而且,还会继续救人。

有了它,生命就多了一分期盼与希望。

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并以本草纲目命名,以纪念这个医生,这个超越信仰与差别,一一己之力挽救无数人生命的.伟大人物。

本草纲目读后感

中国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中国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钢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重。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读后感

闲读古代医书,知道古人认为可以入药的物件,并非只有草,还有其他东西。比如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包括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和人部。其中“草部”内容最多,所以沿袭旧制,仍以“本草”命名。

本文按下诸部不表,单说《本草纲目·人部》,说的是与人相关的可以入药的物件。李时珍列出37种,有乱发、头垢、耳塞、膝头垢、爪甲、牙齿、人屎、人尿、人骨、眼泪、人汗、人精、人胆、人肉、人血、木乃伊等。用它们构成284个医方。

细观原文,李时珍写“人部”十分谨慎。因为以人的物件为人治病,本质上已经陷入“吃人而救人”的悖论。所以他开篇以前辈《神农本草》为例,其中用人的物件入药,只收一种“髲发”,指从人头上剪下的头发。可见在“神农”心目中,人的物件是有别于其他东西的。但“后世方伎之士,至于骨、肉、胆、血,咸称为药,甚哉不仁也。”那么,李时珍为什么还要写“人部”呢?因为《本草纲目》旨在集前人之大成,凡是前人记过的医方都要收入,即使是不良医案也要记录,但一定要加以说明。

比如唐开元年间,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人肉可以治疗一种叫做“瘵疾”的病。结果有人得了此病,纷纷根据陈书记述,割股割肝。李时珍叹道:“陈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而归咎陈氏,所以罪其笔之于书,而不立言以破惑也,本草可轻言哉?呜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基于此,李时珍为“人部”设定收录原则:他认为无害于道义的医案,会详细记述;“残忍邪秽”的医案,要作为附录,省略记述,还要说明自己的态度。

那么,什么东西无害于道义呢?比如人屎,还有小儿胎屎、粪清、蜣螂推入土中的粪球等,在《本草纲目》中都是良药,可以解诸毒,封疔肿,治伤寒热毒等。这让我想起前些年,听说一位名人生病,西医救治,好药用得太多,搞得菌群紊乱,腹泻不止。西医没有了办法。病人的儿子只好去请教中医。一位老中医说,办法是有的,只需要取人粪便,最好使用亲人粪便,炒成粉状,用水送服,就可以止住腹泻。后来用儿子的粪便,真的救了老爸一命。

说到“用儿子的粪便治病”,听起来有些荒谬。其实中医神秘之处很多,一时说不清楚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时下古装戏中演绎“滴血认亲”,说亲生父子的血可以相融云云。类似的方法,《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父之白骨,唯亲生子刺血沥之即渗入。”此类记载鱼龙混杂,大多找不到科学根据,何况它们也不属于科学系统。

由此想到,如今生命科学进步,运用血缘关系治病的事情越来越多。与中医中相关医案比照,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再如李时珍记载:人尿、人胞、胞衣水、初生脐带、妇人月水等,都可以入药。其依据除了经验与类比,再无说明。今人看到这些,往往大呼恶心、搞笑。但近年来,人们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已经从这些物件中提取许多有价值的成分,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回到主题。用人的物件入药,什么东西有害于道义呢?李时珍认为,靠残害人的生命制造药物,是最大的不仁不义。为此,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讲述一个故事:“江伯儿母病,割胁肉以进。不愈,祈于神,欲杀子以谢神。母愈,遂杀其三岁子。事闻太祖皇帝,怒其绝伦灭理,仗而配之。”这段记载,类似于今日依然流传的《二十四孝》中“救母埋儿”故事,只是记述者的态度截然不同。

在“人骨”条目下,李时珍记述前人医方的同时,坚决反对用人骨治病。他说,狗都不吃狗的骨头,人却吃人的骨头,可以吗?《酉阳杂俎》写道:一个军士胫骨碎了,医生张七政将碎骨取了出来,军士的患处很快痊愈。但两年后患处又疼痛,他问张七政原因。张说:“因为取出的碎骨受寒,你把它放在哪里了?”军士在床下找到碎骨,用水洗干净,再用棉布包好,军士就不痛了。李时珍点评:“气之相应如此,熟谓枯骨无知呼?仁者当悟矣。”

在“人肉”条目下,李时珍引陶九成《南阳辍耕录》写道:“古今乱兵食人肉,谓之想肉,或谓之两脚羊。此乃盗贼之无人性者,不足诛矣。”在“人胆”条目下,李时珍说,有些残忍的武夫,杀人取胆,放入酒中饮服,认为可以让人更勇猛。“是乃军中谬术,君子不为也。”

读中医故事,深感中国古代文化之深不可测,绝不是唯心与唯物、科学与迷信等几个条幅可以轻易涵盖掉的。由此也想到前些天,一位叙利亚反对派士兵,站在镜头前咬噬政府军死者心脏,引起世界轰动。这是人心不古、人心复古,还是古今一理、天下一理呢?我糊涂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草纲目读后感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近一样平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平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近影响,是天下生夷易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11月20日年11月20日,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近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缺条。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近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平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本草纲目读后感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本草纲目读后感

《本草纲目》是有各种各样的药草,都是我没见过的,我还不知道有些植物有毒,但也可以治病。比如说石蒜虽然有毒,但也可以治病。

我不知道天下还有这么多没见过的东西,李时珍一定很伟大我希望还会有更多的药可以治病。让地球上所有人都没有疾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