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2-21 06:40:02 作者:字海

建设方案的实施需要明确目标,统筹资源,制定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实施建设方案,我们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和效益。

乡村振兴建设方案

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中,浙江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定位要求,以率先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建德市等10个县(市、区)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批复的实施方案,围绕八个方面试点内容,在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在面上构建形成了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点上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品牌。

(一)党建统领的乡村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省委组织部牵头一揽子出台村级组织工作规则、村级组织阳光治理工程意见、村社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规定、不合格村社干部处置规定、“一肩挑”后村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村干部基本报酬管理规定,全面实施“开门一件事”(村级组织换届新干部上任后领办的第一件事)和“包网入户”行动,全面开展“领雁擂台赛”,推选认定新一轮兴村(治社)名师100名。深入实施“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采取三级联创、分级评定、动态管理方式,推动100多个县(市、区)及开发区集聚区、1300多个乡镇(街道)、2万多个村社争先创优、全面创强。各试点县(市、区)深入推进乡村组织振兴,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建德市全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联审、联判、联训、联创、联述、联考管理机制,抓实抓好“头雁”队伍,每年选派百名市管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特派员”,指导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乡村治理等各项村级工作。桐乡市在211个村社中建立733个网格支部和432个党员先锋站,全员调动桐乡4万余名党员深度参与村社自治,让党建引领“在身边”“看得见”。温岭市推行“网格+治理”实践,按照“一网格一党支部(党小组)”组建模式,全市设立了225个村社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625个、网格党小组2418个。

(二)“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构建。着眼于率先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现代化先行区”,不断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打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协同发力组合拳。在自治方面,安吉县建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规范》。象山县持续打造“村民说事”品牌,迭代升级“线上说事”,深化“村民说事”标准化创建,编制《“村民说事”监督规范》。海宁市创新推广“四共四筹”(共商筹智、共建筹资、共管筹治、共富筹心)治理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发布了全省首个以乡村自治为主体对象的《乡村自治规范》地方标准,激发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参与热情。在法治方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广“法治驿站”“一米阳光”“法律诊所”等做法,实现每村配备一名法律顾问。规范推进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着力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目前,全省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1643个,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占比90%以上;17784个村实行“一村一辅警”制度,18886个村建立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室。在德治方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立好用好村规民约,推广婚丧喜事流程规约制、标准菜单制、金牌厨师制、礼堂准入制等机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我有传家宝”“家书抵万金”“最美全家福”等活动,探索建立“好家风信用贷”“好家风褒奖礼”激励机制,擦亮“浙江有礼·好家风”品牌。在智治方面,紧跟“数字强省”建设步伐,创新数字驱动的乡村治理路径。桐乡市编制国内首个县域“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完成智慧农业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衢州市衢江区创新推出服务村社的村情通、服务社区的邻里通、服务企业的政企通,覆盖全区86个小区、10711个企业、20.6万群众。建德市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乡村钉”平台并基本实现村户全覆盖,获得20xx年度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三)“万村善治”的品牌创建持续推进。在全省面上,深入推进“万村善治”示范工程,引导乡村善治,提出用5年时间在全省创建10000个善治(示范)村的目标,目前全省已共认定6036个。在试点示范点上,各试点县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善治”品牌,为全国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供浙江实践。建德市发布了《乡村善治指南》地方标准。云和县在全国首创街乡共治模式,破解进城农民融入难题和山区老人留守困境,奋力打造全国山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样本。三门县积极探索“助共体”改革,围绕“受助、互助、自助”的理念建立全省首个联合帮扶中心,让有需求的群众只跑一地,就可以接受救助帮扶服务。“三治融合”发源地桐乡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积分制有效融入“善治”乡村建设,“三治积分”成为全国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的典范。安吉县以深化和推广“余村经验”为统领,以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建设引领乡村“善治”。

一是深入推进体系建设试点示范。以自治为基、以法治为本、以德治为先,以智治为支撑,不断创新“四治融合”的实现形式。组织10个试点示范县围绕各自创新实践进行总结,探索一批乡村治理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如建德市将以“标杆50·进位百佳”创建(创建50个左右引领型和100个左右进位明显的村社基层党组织)、“三争三比”擂台赛(争产业项目、比集体经济;争试点示范、比文明美丽;争标杆进位、比群众口碑)等为载体,推出更多具有建德特色的载体举措。

二是做好推广运用清单制等工作。指导各试点地区以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有序推进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探索深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等行之有效的清单管理方式。

三是探索创新乡村自治模式。坚持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适应乡村“智治”进程,坚持发扬“线上”民主,推广象山“村民说事”线上制度,完善提升村级民主恳谈、村民票决制和“五议两公开”(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制度,变革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丰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模式。

四是加快乡村整体智治步伐。实施“乡村治理+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运用,加快整体智治步伐。如三门县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不上门”的行政审批、“送入户”的政务服务和“精细化”的社会治安分析,推进“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乡村智治。

五是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清廉村居治理体系,推进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动健全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全力解决农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集群众“急难愁盼”,科学分类、因村施策,进一步加强对村(社)的巡察。

六是持续打造善治品牌。持续开展省级善治(示范)村创建,鼓励试点示范地区提高善治村和善治示范村比例。以善治示范村为重点,总结一批适合不同类型村庄应用推广的治理模式。通过报纸、专刊、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推介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乡村治理示范镇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接续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根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强力推动示范村创建,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xx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xx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腐败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xx村被列为20xx年县级示范村,为确保顺利完成创建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通过全面加强农村道路、饮水、排污、通讯、物流、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公共服务基本水平,把xx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利用1年时间完成创建目标。

以村庄规划为先导,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结合实际确定具体建设内容,按照建设内容和标准,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公共基础设施。

1、道路。维修xx村入村道路路面720平方米,在进村路、村内临水、临崖路段修建防护设施100米。

2、给排水。修建水渠500米,使生活污水排放得到有效管控,无黑臭水体。

3、供电、通信。实施电网、通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杆线架设整齐有序,无安全隐患。

4、洗澡。动员有条件的农户家中建设洗澡间,全村建成率超过50%。

5、取暖。积极推进煤改电和改炕,实现改炕全覆盖。

6、小型垃圾桶。村组主干道沿线摆放垃圾桶30个。

7、柴草堆放场。革山、茂林新建柴草堆放场2处。

8、危旧墙改造。实施危旧墙改造50米。

9、电商。发展电子商务,解决村民果蔬等销售难题。

0、绿化美化。xx流域补栽树木800余棵;对残垣断壁、空心院落、农村危房、村主干道、裸露墙面进行全面修缮整理,在文化广场粉白美化墙面50米。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更换村卫生室设备,保证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残疾人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社会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农村特困人员应养尽养。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为符合放助条件的家庭和人员提供相应教助服务。优抚对象、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实现常态化关爱走访。

3、培训就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年内组织不少于30人参加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提升等学习培训,收集并发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4、综合服务。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办公议事、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等作用,全面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提供为民办事全程代理服务。

1、宣传引导。xx文化广场周边宣传栏3处,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精神面貌好,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纠纷调解。积极开展“美丽庭院”“五好家庭”“好媳妇”“好邻居”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感恩孝亲奋进教育,邻里矛盾、婆媳矛盾等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化解。

3、权益维护。村民自治机制完善,议事协商规范,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风正气顺,村民对村党组织和“两委”班子满意度高。

4、安全保障。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感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

5、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建立“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乡风民俗。

(一)安排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完善提升、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

(三)验收评定。10月份按照创建标准组织进行自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做好规划编制组织实施等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二)加大投入保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为推进示范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三)广泛宣传动员。大力宣传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把各方力量、各种资源汇集到乡村建设中来。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平江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平江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xx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关于“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的部署,根据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在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示范县长顺县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推进实施,14个示范乡镇、130个示范村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建设“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探索富有“黔南形态”的乡村振兴样板,打造一批“四园四美”美丽乡村。

场坪村、贵定县云雾镇东坪村等25个村(社区)(详见附件,下同)。这些镇(街道)、村(社区)已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以上,具有特色村庄风貌,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好。重点任务是:立足资源禀赋、主动作为,探索经验、率先突破,把乡镇、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建设,形成统筹规划布局、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社会安定和谐的乡村振兴典型。

(二)提升整治型(9个示范乡镇、69个示范村)。即都匀市墨冲镇、福泉市陆坪镇、xx县猴场镇、龙里县湾滩河镇、惠水县好花红镇、长顺县广顺镇、独山县麻尾镇、荔波县朝阳镇、平塘县大塘镇等9镇和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邦水村、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等69个村(社区)。这些镇、村(社区)特色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万元,农村人居环境良好,具备田园乡愁风貌基础。重点任务是: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持续发力,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三)巩固发展型(1个示范乡镇、36个示范村)。即罗甸县逢亭镇和福泉市仙桥乡仙桥村、xx县玉山镇深溪村等36个村。这些镇和村有一定产业基础,但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以下。重点任务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乡村产业、农村就业等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条件,做大做强1―3个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特色引领型乡镇、村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特色引领型乡镇至少有1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引领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整治型乡镇有1家年销售收入8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整治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发展型乡镇有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发展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林业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支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投资、建设、生产、服务等经营性活动,探索引进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集体经济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巩固提升型示范村集体经济积累分别达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以上。鼓励和支持村级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转变为村级集体资产,由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有关规定统筹管理和使用。(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财政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30个示范村在既有村庄规划基础上,按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划定乡村“三生空间”,探索编制好用易懂、务实管用、能落地实施的村庄规划。示范乡镇、示范村100%完成组组通。特色引领型乡镇串户硬化达到80%,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巩固发展型村串户路硬化分别达到100%、90%、50%。自来水普及率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乡镇要达到98%;示范村要达到100%。示范乡镇、示范村的4g 网络覆盖率100%全覆盖。(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加快农村路网、电网、水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示范村全面消除茅圈和简陋旱厕。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消除黑臭水体,按要求推进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示范乡镇、示范村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5%以上。积极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示范乡镇要达到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标准,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示范村要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村标准。(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大数据管理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卫生健康局、都匀供电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五)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贯彻省委农办等11个单位制定的《xx省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黔农领办〔20xx〕9号),厚葬薄养、滥办酒席等不良风气得到彻底杜绝。示范村统筹做好乡村科教、体育、文化服务工作,至少组建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文化活动或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发掘本土家风家训、农耕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示范村做到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重点保护好传统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规范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等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和重大事项民主协商,规范化、法治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通俗易懂、便于执行的村规民约并发挥积极作用。切实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惠水县好花红镇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惠水县好花村、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示范成效。在示范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争创市(州)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示范村重点区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全覆盖,实现示范区域无致人重伤以上交通事故、无黑恶势力、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三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涉毒人员大幅减少,无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无重大群体性的事件发生、无大规模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情况发生。(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委政法委、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民宗局、团州委、州妇联,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建立新乡贤返乡等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示范乡镇、示范村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示范村全覆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农村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特色引领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所在县(市)平均水平,提升整治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市(州)平均水平,巩固发展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示范村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100%;示范村建成1个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示范乡镇、示范村全面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卫生健康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一)强化组织保障。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协调推进“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各项工作。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渠道不变、统一安排、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协同推进,资金项目要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倾斜。各县(市)负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聚焦“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聚合使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覆盖。涉及示范乡镇负责升级版工作具体推进,组织编制乡镇、村发展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升级版各项工作开展。(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在传统技艺人才聚集地设立工作站,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选派熟悉乡村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提高设计和建设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加强乡土人才培训和管理,培育修路工、水利员、改厕专家、农村住房建筑工匠等专业人员,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管护水平。(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自然资源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三)强化调度考核。省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明确将“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推进情况纳入对市县两级级党委和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州直部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资金项目、人才保障、推进实施等情况按季度定期调度。各县(市)、州直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开展跟踪调度。要认真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州、全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提供富有“黔南形态”的乡村振兴样板。(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庆市、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振兴模式和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xx村位于xx镇西南,距沪蓉高速xx互通2公里,距xx城区17公里,在建梁开高速公路在村内与沪蓉高速相接,xx河服务区北出口设在村内七涧河处;xx河、七涧河流经xx村,长度达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1149户、3617人,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296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果、渔业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5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水、电、邮、讯全覆盖。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农村支部、营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支部和黄瓜支部,现有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23名,大专以上学历4名。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到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到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一)实施xx河蔬菜公园建设工程,推动产业振兴。

重点打造有机蔬菜、优质粮油、生态鱼等产业项目,将xx村建设成为兴业的乐园。

1.全力配合建设xx河蔬菜公园,流转土地500亩,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由xx丰瑞公司与山东寿光业主合作打造30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着力叫响五彩椒、水果黄瓜、番茄等品牌蔬菜。

2.以xx公司为龙头,转型升级生态养、休闲钓、愉快吃为主营模式的渔业养殖基地270亩。

3.以xx萍江农作物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粮油轮作,全程机械化,发展优质油菜500亩;投入资金80万元发展瓜蒌等中药材200亩、西瓜200亩。

4.对未流转的1000余亩土地争取区农业农村委立项投入资金600万元实施宜机化改造,打造高标准农田,引入业主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优质粮油基地。

5.依托xx河服务区与xx村小环道高度融合的契机,多渠道投入资金200万元打造蔬菜公园展示窗口。

6.在xx村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1个,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二)实施xx河流域治理工程,推动生态振兴。

1.投资1000万元建设xx村蔬菜公园核心区xx河流域4.8公里、1.6米宽彩色人行步道,配套建设座椅、路灯、标准公厕等。

2.在已改造新建265座卫生厕所的基础上,再新建改造卫生厕所800座。

3.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全村“一带二环”15公里道路拓宽油化改造;投入160余万元硬化组级断头路和入户道路3公里,让农户的小车都能开到自家大院。

4.对未改造的农村房屋300户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在七涧河中桥、双河口、xx村桥头、xx村电商中心等处打造3-5家星级农家乐。

5.对已批准建设的38亩新农村用地进行规划建设。

6.制定xx村卫生考核奖惩办法,推行垃圾分类综合回收利用。对评比出来的卫生家庭、最美庭院给予奖励授牌。

7.推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8.对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方便村民看病就医。

(三)实施黄桷树文化公园建设工程,推进文化振兴。

1.实施“一园三点”建设。利用夏家观千年黄桷古树和寨文化的历史底蕴,多渠道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将位于xx村10组的`夏家观50亩土地进行综合利用,建设xx村黄桷树乡情文化公园,将山寨文化、农耕历史、千年古树融入一体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风情公园,把“心向最高处、根植最深处”黄桷树精神发扬光大;在农户黄桷树院落集中点合理布局3个文化活动点,建设小微广场,配套书报、音响、棋牌和体育健身设施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投入50万元建设文化宣传长廊100米,将党的方针政策、扫黑除恶、禁毒戒毒、防诈防骗、防火防盗、xx非遗、特色产业等进行宣传,提升xx村整体形象。

4.制定村规民约,反对陈规陋习,树立新时代新风尚。

5.鼓励村民对孩子的培育教育,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家庭授予大学生家庭牌匾。

(四)实施人才培育引入工程,推动人才振兴。

1.引智借才,与山东寿光和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优质蔬菜品牌3-5个,提升农产品品质。

2.通过区农业农村委培训50名农业技术实用人才,为蔬菜公园和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配套服务提供人力技术支撑。

3.建立xx村成功人士联谊会,将他们的成功经验、资金、技术发扬光大,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4.组建劳务公司,为企业、业主提供人力支撑。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五)健全深化组织建设体系,推进组织振兴。

1.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

2.搬迁新建标准化村级服务中心,提升窗口形象,方便村民办事。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4.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

5.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

6.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

7.实行党徽佩戴、党员家庭挂牌行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区政协副主席陈命安联系指导xx村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2.区生态环保局牵头区社保中心、区电信局具体联系帮扶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镇成立以党委书记xx为组长、镇长xx、副镇长程xx为副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加强对xx村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

4.区里派驻xx村的第一书记xx具体负责部署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5.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包组、包点、包项目具体落实。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建设新乡村、培养新农民“双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六个xx”提供重要支撑。

2.目标任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互联网+产业+公司+基地”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模式;继续做大做强“一县一特”花卉产业,提升xx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品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典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现乡村环境更美丽、更宜居;提高农村改革成果转化率,积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速高于城镇;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

3.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设立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要求,做好xx区“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规划,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持续跟踪易返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接续产业扶贫政策,巩固和支持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加强就业扶贫,继续办好用好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力度。加强消费扶贫,深入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消费扶贫典型经验【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医保局、xx镇、xx街道、xx街道、xx街道等为责任单位,排名第一为区直牵头单位;相关乡镇(街道)为工作落实具体责任单位,文中不再表述,下同】。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区委组织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区委农办)。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区农业农村局)。

4.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完善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

5.稳定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区、镇、街、村粮食生产考核、通报、约谈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在种植结构调整区积极引导发展特色旱杂粮生产(区农业农村局)。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区发改局);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区财政局);出台补齐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短板的实施意见(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编办)。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区发改局)。

6.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工程,稳定生猪存出栏数量。推动区域养宰加销环节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动物防疫短板,抓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随机抽查、评估通报、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抓好蔬菜、油菜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

7.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肉制品和花卉苗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平台化、数字化、融合化“五化”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完善品牌建设规划,打造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农产品“身份证”“合格证”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严格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大假冒伪劣农产品打击力度(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

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价值链“五链”融合,推进产业融合强农,形成生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打造xx省农业产业数字化高地(区农业农村局、xx经开区)。深入推进开放强农,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引导优质农产品企业开设品牌旗舰店、专营店和专柜。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销售。对农产品企业参加展会实施奖励政策,推动农产品出湘(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

9.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提升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和发展设施农业(区农业农村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区发改局、区商务局)。持续推进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区农业农村局)。

1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服务长株潭都市群市民下乡,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将休闲农业与xx、盘龙等旅游景点、xx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有机结合,有效实现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和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发布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区文旅广体局),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区教育局)。力争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x家(区农业农村局)。支持推广“慧润模式”,带动乡村民宿上网、农特产品上线(区文旅广体局、区农业农村局)。

11.加快编制村庄规划。落实《xx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不搞大拆大建。培养专业乡村规划队伍(区自然资源局)。力争“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成果落地x个以上(团区委)。

12.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规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x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x公里,推动乡乡通三级路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逐步提升建制村通双车道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全面实施“路长制”,严格按要求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区交通运输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x万人,到20x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区水利局)。推进燃气下乡(区城管执法局)。继续实施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进农村5g网络、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在应用需求明确的农业园区、景区、重点村镇有序部署5g、移动物联网(区科工信局)。推进快递进村,实现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区商务局)。统筹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区文旅广体局)、村级客运站点(区交通运输局)等设施工程建设。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逐步将管护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13.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推行城管、交警执法下乡,着力创新技术模式、建设模式、参与模式。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主要交通干线“三治三化”和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坚持质量首位,改(新)建x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落实农村新建房屋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要求(区农业农村局)。推广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收、转、处体系建设(区城管执法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全覆盖(区发改局)。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创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x个,分别创建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各x个,打造美丽屋场x个、“三星”美丽庭院x个(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建立区级领导联点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机制(区农业农村局)。

14.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施提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实施增加农村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全覆盖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区教育局)。全面巩固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产权公有率达到95%以上,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均配备合格村医,推动乡村医生向职业助理医师转变。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建设工程,提升区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农村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区卫健局)。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交接续,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规范医疗救助管理(区医保局)。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区民政局)。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高质量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区文旅广体局)。建强建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实施“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区融媒体中心、区文旅广体局)。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区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健全完善“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监测预警社会协作机制,抓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区人社局)。

15.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王家晒、爱劳渠等样板河湖。完成河道治理x公里。完成x座小型水库维护保安(区水利局)。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和农业防灾减灾(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

16.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5g等应用试点示范,建成x家以上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盘龙5g大棚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工信局)。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区行政审批局)。

17.加强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区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六个严禁”,开展耕地抛荒治理专项行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明确耕地利用优先,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察,将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非农化”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

18.推进现代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重点水域禁渔工作,全面开展打击整治非法捕捞行动,启动智慧渔政建设,建立属地专业巡查队伍,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健全河湖长制工作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区水利局)。实行林长制,推进农村重点节点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绿化(区自然资源局)。

19.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和风险防范,树立一批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示范典型,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62.5%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金融办、区自然资源局)。

20.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空心房”和村容村貌,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主要用于乡村振兴。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满足乡村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区自然资源局)。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建立区(镇)街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联审联批联合执法、“一户一宅”和“三到场”要求。全面建立农民建房公示监督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发改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自然资源局)。

21.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配合做好全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规定,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财政投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资金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重点奖励扶持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开展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接试点(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22.统筹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等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好益农站点作用。积极探索供销、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多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式,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

23.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计划。扶持小农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推进试点。积极组织示范合作社理事长、示范家庭农场主参加市局组织的“走出去”培训、学习。引导扶持建设“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体、市级示范社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区农业农村局)。

24.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规范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城乡合理流动。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

25.持续推进“十园十镇”建设。落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和投资指引要求,创新运营机制,突出发展农业园区“一园一业”,主导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0%以上。争创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计划投资x亿元以上(区农业农村局、xx现代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xx小镇建设,完成x亿元投资(区住建局、xx经开区)。

26.促进区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支持发展特色小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实施“北进xx、融合发展”的策略(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打造xx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园项目,充分融合xx风景区、仰天湖水上乐园、森林步道、盘龙大观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xx国际商贸城等现有资源,形成优质的农旅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道路延伸到各村,并与市级绿道相衔接,争取纳入国家优秀旅游路线图,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区发改局、xx经开区、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

27.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推进“五个促增收”行动。以农民工返岗复业和就近创业就业为抓手提高工资性收入,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抓手提高经营性收入,以惠农政策落实和困难群体帮扶为抓手提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区委农办、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民政局)。

28.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和农村消费补贴等政策措施,激发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镇(街)村生活服务,推动“电商下乡”,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区发改局、区商务局)。

29.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建立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依法厘清街道(乡镇)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30.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区民政局),加强镇(街)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平安乡村创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和向未成年人传教。

31.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红色基因,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行动和“治陋树新、播种文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确保20xx年底区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5%、60%以上(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体局)。

32.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增强政治自觉(区委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xx省实施办法,制定我区实施细则,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区委农办、区委组织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区委组织部)。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区级分管和联系领导抓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委书记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长联点抓“一县一特”产业链。区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五考”具体要求(区委农办)。开展镇、街、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

33.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重大涉农政策、文件要征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设立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五个振兴”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确保上下贯通、指挥有力(区委农办、区委编办)。

3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区科工信局)。发挥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的作用,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区委组织部)。引导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乡村振兴“双创”平台,推进xx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人才吸纳引入机制,着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中培养选拔乡村振兴带头人(区委组织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树立“十美新乡贤”典型(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一期农业领域企业家轮训和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农机服务、农村电商、村集体经济等为重点,年内培训农民x人次。选树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区农业农村局)。支持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20xx年培养x名农民大学生(区委组织部)。落实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制度(区教育局)。

35.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打造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力度争取国、省涉农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区财政局)。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信用担保、保单质押、农机具、大棚设施等贷款业务和养殖业按照养殖规模进行信用贷款业务。建立健全银信担保对接沟通机制,支持省农担公司和地方信贷担保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对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区政府金融办)。支持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机制(区财政局)。

36.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xx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每年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区委办、区政府办)。继续把乡村振兴纳入对镇、街和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镇、街实施激励措施,优先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区委组织部)。建立市委一号文件调度、督导、通报、落实机制,开展镇、街、村书记履行抓乡村振兴责任大检查(区委农办)。举办1号文件宣讲活动。总结一批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区委农办、区委宣传部)。

乡村振兴试点村发展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xx〕xx号),有序推进我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结合《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办字〔20xx〕xx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计划。

结合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工作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等方式,开展基层协商、了解群众需求,共谋人居环境突出问题解决方案;二是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共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动员各方贡献力量,共建美好人居环境;三是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通过商议拟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共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成果;四是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建立“共同缔造”活动评价机制,定期不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反馈,共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实效;五是通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享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成果。

(一)明确工作载体。在农村自然村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从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美化村容村貌、保护传统村落等工作入手,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注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和长效管护的点点滴滴做起。

(二)加强组织领导。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开展督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确保有关工作落到实处。有关县(市、区)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庄。乡镇作为工作主体,具体推进“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支持“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xx月xx日前,设区市要将年度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三)确定试点名单。根据各设区市推荐,在全省选择31个农村自然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各试点村要因地制宜确定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具体切入点,探索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总结试点经验。

(四)做好培训宣传。加强对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系统及乡镇、农村干部培训,帮助尽快掌握、灵活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及乡镇、农村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形成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氛围。

乡村文化墙建设方案

文化墙是以倡导文明、宣传公益、健康运动、绿色环保、宣传新城市文化、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以及帮助城市提升 品牌形象为己任。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乡村文化墙建设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以“美丽乡村、文明和谐”为主题,从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四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墙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该县把文化墙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建设范围,把文化墙建设与城乡支部联建、部门党建帮扶结合,整合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农村文化墙建设。

二是科学合理布局。根据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村庄布局、村庄规划、群众聚集区域等特点,依地势而设,使文化墙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力求在呈现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等共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

三是不断丰富文化墙内容。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突出反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系列惠民政策;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和文明礼仪,突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围绕本地经济建设的农耕文化和旅游文化,突出反映具有教育引导功能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生活方式等家庭文化,以及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谐的'生动事例;围绕本民族特色、民俗风情为主,突出反映村庄的村情、村规民约、文化积淀、地理地貌、历史事件及人物、科普知识、婚育新风、环保知识、安全知识、卫生常识等。

四是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直观、生动、形象、活泼,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采取国画、漫画、书法、彩绘、素描、喷绘等手段与谚语、歌谣、顺口溜等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让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寓教于乐中发自内心地变“被动看”为“主动参与”。

乡村振兴村级示范点建设方案

在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示范县长顺县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推进实施,14个示范乡镇、130个示范村按照“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推进建设“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探索富有“黔南形态”的乡村振兴样板,打造一批“四园四美”美丽乡村。

场坪村、贵定县云雾镇东坪村等25个村(社区)(详见附件,下同)。这些镇(街道)、村(社区)已形成1―2个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万元以上,具有特色村庄风貌,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较好。重点任务是:立足资源禀赋、主动作为,探索经验、率先突破,把乡镇、村作为一个整体谋划建设,形成统筹规划布局、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社会安定和谐的乡村振兴典型。

(二)提升整治型(9个示范乡镇、69个示范村)。即都匀市墨冲镇、福泉市陆坪镇、xx县猴场镇、龙里县湾滩河镇、惠水县好花红镇、长顺县广顺镇、独山县麻尾镇、荔波县朝阳镇、平塘县大塘镇等9镇和都匀市绿茵湖办事处邦水村、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等69个村(社区)。这些镇、村(社区)特色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万元,农村人居环境良好,具备田园乡愁风貌基础。重点任务是: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持续发力,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三)巩固发展型(1个示范乡镇、36个示范村)。即罗甸

县逢亭镇和福泉市仙桥乡仙桥村、xx县玉山镇深溪村等36个村。这些镇和村有一定产业基础,但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以下。重点任务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构建乡村产业、农村就业等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立足资源条件,做大做强1―3个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发挥乡村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和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特色引领型乡镇、村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特色引领型乡镇至少有1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引领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整治型乡镇有1家年销售收入8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整治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发展型乡镇有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发展型村有1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林业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商务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支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投资、建设、生产、服务等经营性活动,探索引进企业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集体经济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巩固提升型示范村集体经济积累分别达50万元、30万元、10万元以上。鼓励和支持村级产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转变为村级集体资产,由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有关规定统筹管理和使用。(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财政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130个示范村在既有村庄规划基础上,按需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科学划定乡村“三生空间”,探索编制好用易懂、务实管用、能落地实施的村庄规划。示范乡镇、示范村100%完成组组通。特色引领型乡镇串户硬化达到80%,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巩固发展型村串户路硬化分别达到100%、90%、50%。自来水普及率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乡镇要达到98%;示范村要达到100%。示范乡镇、示范村的4g 网络覆盖率100%全覆盖。(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大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加快农村路网、电网、水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示范村全面消除茅圈和简陋旱厕。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消除黑臭水体,按要求推进示范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示范乡镇、示范村实现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5%以上。积极开展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示范乡镇要达到省级以上卫生乡镇标准,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示范村要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村标准。(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务局、州大数据管理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卫生健康局、都匀供电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五)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贯彻省委农办等11个单位制定的《xx省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方案》(黔农领办〔20xx〕9号),厚葬薄养、滥办酒席等不良风气得到彻底杜绝。示范村统筹做好乡村科教、体育、文化服务工作,至少组建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每年组织开展1次以上文化活动或文明实践活动。深入发掘本土家风家训、农耕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示范村做到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重点保护好传统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规范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等制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和重大事项民主协商,规范化、法治化修订形成务实管用、通俗易懂、便于执行的村规民约并发挥积极作用。切实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惠水县好花红镇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惠水县好花村、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示范成效。在示范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争创市(州)级、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示范村重点区域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全覆盖,实现示范区域无致人重伤以上交通事故、无黑恶势力、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三级综治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涉毒人员大幅减少,无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无重大群体性的事件发生、无大规模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情况发生。(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州委政法委、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民宗局、团州委、州妇联,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建立新乡贤返乡等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示范乡镇、示范村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示范村全覆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农村承包权有偿退出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组织部、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七)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特色引领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所在县(市)平均水平,提升整治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市(州)平均水平,巩固发展型乡镇、村的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示范村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100%;示范村建成1个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特色引领型、提升整治型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示范乡镇、示范村全面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牵头单位: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卫生健康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一)强化组织保障。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协调推进“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各项工作。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渠道不变、统一安排、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协同推进,资金项目要向“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倾斜。各县(市)负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聚焦“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聚合使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覆盖。涉及示范乡镇负责升级版工作具体推进,组织编制乡镇、村发展规划、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升级版各项工作开展。(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在传统技艺人才聚集地设立工作站,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选派熟悉乡村的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及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特色景观制作、人文风貌引导,提高设计和建设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加强乡土人才培训和管理,培育修路工、水利员、改厕专家、农村住房建筑工匠等专业人员,提升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管护水平。(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州自然资源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三)强化调度考核。省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明确将“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推进情况纳入对市县两级级党委和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州直部门“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升级版资金项目、人才保障、推进实施等情况按季度定期调度。各县(市)、州直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开展跟踪调度。要认真总结工作推进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州、全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提供富有“黔南形态”的乡村振兴样板。(牵头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州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州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县〔市〕党委、人民政府)

平安乡村建设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和乡党委、政府关于平安建设工作的部署,加大对平安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推动全乡平安建设工作,乡政府决定,今年3月在全乡开展平安建设集中月宣传月活动。

一是紧紧围绕全国、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重点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效果,以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改善治安混乱状况,增强群众安全感的成效。

二是宣传全乡各级政法、综治部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成绩;预防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成效和先进经验。

三是宣传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治安防范和管理力度,落实防控措施,以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综治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成效。

四是宣传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省委、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省季政法委、省综治委等六部门下发的《河南省平安建设工作奖惩细则》和市“两办”下发的《平安建设考核办法》(漯文20xx57号),自觉履行保一方平安政治责任的.典型经验;宣传认真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重点管理的效果。

五是宣传各部门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的成效。

1、集中宣传。集中宣传时间为20xx年3月26日上午进行,”我乡集中宣传活动地点仍在政府所在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集中地点摆放不少于30块的宣传版面;设置法律咨询台,进行现场解答。

2、固定宣传。一是在城乡主要街道、公路沿线及醒目地段制作固定标语和横幅,起到长期宣传的效果;二是要在其出入口树立大型宣传标牌,在主要公交站点和主要干道设立灯箱广告,印刷宣传标语;三是在乡村主要街道制作宣传版面,开辟宣传专栏,刷写标语口号,利用农村有线广播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

3、流动宣传。各单位组织宣传队,一动宣传车,在集贸市场、村会、物资交流会等场所播放平安建设宣传内容,展出宣传版面。

4、文艺宣传。组织专业人员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各乡镇都要依托民间文艺团体组建志愿者宣传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利用文化广场,上演有关平安建设的文艺节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集中宣传月活动作为今年平安建设工作的一硬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强化落实,确保活动有人抓,有人管,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二是完善宣传机制。综治部门要组织协调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宣传月活动。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及时采编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信息稿件,切实增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强化督导检查。要加强对集中宣传活动督导,确保集中宣传声势大,效果好,坚冰拉绝图开乡式,走过场现象。

乡综治办将组织人员对各行政村、各单位集中宣传活动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及时予以通报,并把宣传效果纳入综治考核。

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方案

根据美丽全域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工作专班督办通知单【20xx】49号关于美丽全域行动“最差典型”评选结果的督办,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为加强对我街道“最差乡村”综合整治摘牌集中行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最差乡村”摘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志辉。

副组长:金淼磊周泉。

成员:柴晋华、应长锡、潘尖安、龙头村两委成员。

11月中旬摘牌。

(一)挂牌督办、专项整改。

及时对接牵头部门及综合专班,对各项扣分点,确保及时整改到位。针对专班反馈的村域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严重;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1.针对龙头村内乱堆乱放问题。驻村干部、村两委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村民在规定时间内清理龙上公路以及乡间小路、门前屋后的杂物乱堆乱放。对超出规定时间仍未自行清理杂物的村民,由村委会安排人员清理。

2.针对龙头村内旱厕多等问题。村干部牵头开展在用旱厕排摸行动,摸清底数。明确整治数量。强力推进整治,实现明显区域旱厕清零、无用旱厕清零。

3.针对龙头村内卫生死角多,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组建龙头村环境卫生整治专班,集中力量清理河流两岸、门前屋后、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并落实专人常态化开展道路环境卫生治理,实现美丽蜕变。

(二)加强巡查,深化整治。举一反三,联合执法中队、驻村干部、环卫所开展39个村环境卫生抽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切实切实加大监督力度。

(三)明确责任,长效管控。进一步明确村社、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规范环境整治标准,全面改善乡村面貌,打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整改措施、人员资金保障。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村乡村振兴引领美丽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xxx 精神和xx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xx乡党委、政府致力打造xx村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工作部署,现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乡风文明为保障,以治理有效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xx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基础条件,科学制定示范村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划引导,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杜绝出现“形象”、“面子”工程。

(三)村民主体、激发动力。示范工作要尊重村情民意,保障村民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事业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应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合力,建立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xx村,寓意“边缘的村庄”,海拔xx米,位于xx县城西北方,距县城xx公里,距乡政府xx公里,全村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属xx流域,地处xx干热河谷,属半农半牧村,全村共有xx户,xx人,人均寿命约xx岁。

全村总耕地面积xx亩,草场面积xx亩,林地面积xx亩,主产青稞、玉米、小麦,牧养牦牛、黄牛;主要经济林下作物有葡萄、苹果、梨、杏、桃、石榴、和橘子等水果,辅以核桃、花椒等种类;有盘羊、狐狸、狼等自然野生动物。

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基础建设+致富增收”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特色美丽示范村为目标,以“美丽村庄、生态家园”为出发点,以“和谐稳定、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多层次、全方位、各产业全方面发展;打造旅游、休闲、生态、娱乐、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美丽示范村。

(一)旅游示范村入口场景化打造

在国道xx线xx乡入口打造美丽xx示范村特色旅游宣传牌(墙),并将宣传挖掘、塑造沿线景点一路指引至乡村。

(二)旅游景区步道(环线)建设

从xx村西南处入口,经xx、瓦洛、摩崖、日拉形成旅游环线,步道两侧进行绿化或设置栏杆扶手,摆放垃圾桶、在合适地设置公共卫生间、观景台。

(三)农田灌溉水渠建设

为进一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环境,保障农牧民群众灌溉需要,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不返贫,最大限度发挥部分农田、果树长期干旱,得不到灌溉问题,以及有效降低洪涝灾害,需建设农田灌溉水渠4.7公里。

(四)特色民宿或特色酒店建设

乡村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行首选,兼顾民俗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民宿或酒店越来越受到城市游客的青睐,既能让游客体验到体验到当地的民族特色,也能使其体验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又能享受现代化的服务与设施,更能促进我村经济收入,群众增收,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辐射带动系列产业发展;如果发展的好,同时还可以作为村集体经济或集团产业进行发展。

(五)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1.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公共活动场所既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又可以丰富农牧民群众生活娱乐,更是村庄重要节点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场地。同时可以在场所附近安置些健身器材,可以健身、锻炼,配置小卖部、摆放些民族手工艺品或特色产品,还可以增收。

2.公园建设。公园建设既可以提高村庄环境质量、美化环境,又可以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也是村庄发展进步的亮点。公园内应设置喝茶、休闲、健身器材、小卖部、公共厕所、垃圾桶等基础设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群众亲近的休闲场所。

3.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拟在宾果、瓦洛建停车场,用于xx村民自家车辆及旅游外来车辆的停放。停车场应配备自动收费系统,所收费用除日常维护外,按比列缴纳村集体,带动群众增收,促进xx经济发展。

(六)人居环境改造建设

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这一突破口,结合xx地理、气候优势(天气炎热),加之我村全为旱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同时为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条件,建议将愿意改造的农户进行卫生间浴室、厕所、给排水、化粪池建设。

(七)技能培训

根据示范村建设实际需求,围绕增收致富,提高自身劳动技能,着重在民族特色产业、手工业、民宿或酒店管理、服务、运输等方面为xx发展培训所需人才。

(一)区位优势。xx村位于乡政府3.5公里处,通水泥路,距离国道318线仅27公里,距县城90公里;海拔2680米,现有xx民居、石摩、古民宅等旅游景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休闲、旅游、度假首选地。

(二)政策优势。由于xx村目前还未进行开发,正值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人居环境改造、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可塑性。

(三)旅游、生态优势。我村目前无任何轻、重工业产业,属原生态、无污染地区,风景秀丽、水果丰富,民风淳朴,是发展打造水果之村、休闲、旅游、度假的圣地,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

(四)交通优势。根据国家“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拟定于“十四五”期间建设xx至中林卡乡公路或xx至八宿林卡乡公路,将投资几亿资金,项目建设期,将会为我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为xx交通发展提供了便利,为村庄今后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该项目计划投资xx万元,全部申请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专项资金,不足部分将继续努力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或按项目轻重缓急逐步实施。

平安乡村建设方案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面积2298平安公里,辖40个乡镇(场、街道),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94万人口,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份,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在“平安沭阳”创建工作中,沭阳县委政法委不断健全和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面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该县政法委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决贯彻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要求,把平安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每季度召开一次平安建设推进工作会议,通过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沭阳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去年以来,在“平安沭阳”创建中,该县有30多个乡镇、街道达到“平安乡镇”的标准,有300多个村达到“平安村”的标准,辖区90%以上的学校和单位达到“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的标准,全面实现了平安建设的目标。

今年6月,沭阳县委政法委立足顶层设计,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镇村综治基层基础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综治中心实行独立运行,实施综治标识、外部标牌、内部形象、接待窗口设置、办公功能区、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六个统一”。通过典型带动、开会促动、督查推动,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已全部规范达标。此做法受到了省市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和推广。为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全县基层村一级共建立矛调组织474个,乡镇街道40个,建立村级巡逻联防队474个,队员近4000人,建立村级警务室474个。整合利用各种防范力量达16000人,形成了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

该县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紧扣宣传教育、矛盾纠纷预防、重点人群防范、严打整治、创建督查等重点内容抓落实。一是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每季度进行1次大规模的平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每月开展1次专题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活动的知晓率。二是健全超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机制。扎实开展“政法干部大走访”和“三进三帮”活动,变群众上访为主动下访,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由被动到主动。对流动人口,随时登记,定期清查,做到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行每月召开一次治安形势分析评估会,定期开展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各村(居)每月召开一次治安通报会,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三是严格考核奖惩。采取明查、突查、暗访、入户了解等办法,对乡镇、街道、村(居)的平安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坚持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定期通报、督促整改,确保平安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自去年以来,各乡镇、街道矛调组织共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近2300多起,村级巡逻联防队处理紧急事项140多件,村级警务室接警300多起,妥善处理近290多起,基层平安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x大和xxx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大城市带动xx郊、xx郊服务大城市,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以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导向,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

——规划引领,统筹推进。贯彻落实《xx城市总体规划(xxxx年—xxxx年)》,先规划后建设,以区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任务,坚持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补短板和强管护相结合,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坚持首善标准,注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与自然条件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坚持问需于民,充分体现乡村建设为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实属地责任,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共建共管格局。

——健全机制,注重长效。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管用并重,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注重日常巡查,强化考核监测,落实落细管护责任。

(三)行动目标。

到xxxx年底,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补短板任务,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巩固。到xxxx年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村庄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建立管用接地气的长效管护机制,建成一批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持续巩固。

城镇集建型村庄,重在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其中城乡结合部及“一绿”“二绿”地区短期内要腾退、拆迁的村庄,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服务。

整治完善型村庄,重在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高建设管护水平,逐步提升乡村风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互进。

特色提升型村庄,重在加强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保护延续和村庄整体风貌引导,因村施策推进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搬迁型村庄,实施搬迁之前重在保持干净整洁,保障现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搬迁后新址要与乡村全域旅游相结合,旧址原则拆除恢复生态。

二、重点任务。

(四)落实乡村规划管控。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统筹各级规划在乡镇层面落位,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村庄宅基地空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严格落实村庄规划管控,分类推进四类村庄建设。尊重农民意愿,严格规范村庄撤并。

(五)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和庭院整治,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村庄肌理。依法依规办理建设手续,持续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按照试点推进、总结推广的思路,逐步推进农村住房质量提升。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节能农宅建设,建立常态化农房建设管理制度,2023年底前完成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编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推进传统村落挂牌和保护修缮。

(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效果评估。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切实提高改厕效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未达标公厕改造。加强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相对集中处理与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暂时无法同步建设的要为后期建设预留空间。大力推动厕所粪污就地消纳、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改厕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村厕所巡检维修、粪污清掏等长效机制。全市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保持在99%以上,改造的乡村景区旅游厕所达到a级标准。

(七)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生活污水。结合城市发展,治理城乡结合部长期保留村庄生活污水。完成第三个治污三年行动方案,接续制定实施第四个治污三年行动方案。统筹农村污水治理骨干管网和入户管线衔接,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实施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加强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加强村庄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防涝能力。探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监测、巡查机制。

(八)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全面实施《xx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偏远地区村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降低处置成本。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减少垃圾出村处理量。支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农林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路径,建设一批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示范样板。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九)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开展美丽乡村路示范创建,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质量,乡村公路中等路及以上比例保持在90%以上。推进农村街坊路建设,逐步建立农村街坊路养护机制。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xxxx年底前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6%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按照市协调、区负责、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批次推进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架空线维护梳理整治工作。规范农村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设置。加强村庄应急力量,明确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必要的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因地制宜推进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xxxx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村庄基本实现冬季清洁取暖覆盖。探索开展零碳示范村试点。推动乡村绿化美化亮化,鼓励建设村头一片林,创建首都森林村庄250个,引导鼓励村民通过在房前屋后、庭院内外栽种果蔬、花木等方式开展绿化美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完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同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xxxx年底前建成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1000个,乡镇、村残疾人温馨家园服务覆盖率达到80%,实现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和村级卫生机构全覆盖。

(十)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监测,强化“三长联动、一巡三查”,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门前三包”等制度以及开展村庄清洁日等活动,推动环境整治向农户庭院、村庄周边延伸。依法依规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建立长效管护责任清单。鼓励有条件的区、乡镇推行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管护。依法探索建立农村厕所粪污清掏、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逐步建立农户合理付费、村级组织统筹、政府适当补助的运行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利用好农村公益性岗位,合理设置管护队伍,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参与管护。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资金使用情况纳入“三务公开”范围,接受监督。

(十一)开展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培育创建。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布局。挖掘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沟域、人文传承、红色经典等优势,培育“门头沟小院”“红色背篓”“运河村落”“京韵满乡”等一批特色品牌,打造“产村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强化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到xxxx年底力争培育5个组团式发展示范片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三、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十二)强化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挥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动员农民群众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村民等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关项目公示制度。引导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依法成立各类农村环保组织或企业,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管护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三)普及文明健康理念。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动员优势,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推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使用卫生厕所、做好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等纳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大力推进健康村镇建设。

(十四)完善村规民约。鼓励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积分兑换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五)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完善以区为主、市级适当奖补的政府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于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的事项,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政策予以支持。鼓励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各区结合实际,由乡镇按规定统筹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关资金和项目,统筹工程时序,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推进建设。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绩效管理,提高实施效果。加强资金监管,发挥审计作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禁套取、挪用、挤占、虚报冒领美丽乡村建设引导资金。

(十六)创新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落实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有关要求。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信贷支持。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提高农民参与村庄建设和管护用工的比例。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农村人居环境小型工程项目,具备条件的可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

(十七)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大农村改厕、厕所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的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力度。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加大对农民、乡村建设工匠等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的意识和能力。推进“百师进百村”活动,指导村庄建设发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强化组织保障。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结合全市乡村振兴整体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健全市负总责、区和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谋划部署,市委农办牵头抓好工作协调和统筹推进,实行月检查、月调度机制。市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及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市区两级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

(十九)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各涉农区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定期研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当好一线指挥,选优配强一线干部队伍。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域投放,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做实工作措施,明确任务目标,统筹安全生产和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

(二十)强化考核激励。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相关督查检查计划,检查结果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市级层面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考核标准,到xxxx年底以区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市级部门研究建立激励措施,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的乡镇实施激励。

(二十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讲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xx故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发挥xxxxx市民服务热线等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__视察xxx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x省“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规划(20xx-20xx年)》(x办发〔20xx〕1号)、《x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赣办字〔20xx〕23号)和《20xx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新农办发〔20xx〕1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四精”理念和“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生态宜居、长效管护”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绕山、环湖、沿江”打造“大美九江”新农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短板,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行村庄长效管护工作,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20xx年,全市实施4005个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省级村点2185个,市县自建村点1820个。

二、布点要求。

1、沿线连片建设优先布点。结合2021-2025年农村补短板储备建设项目,重点向“四线(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沿线)三边(风景区、农业产业园、农旅融合区)”沿线连片安排村点,推进美丽宜居示范线(带)建设,推动广大农村线上美。

2、亮点建设优先布点。促进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突出亮点打造,以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村庄和美丽宜居庭院为目标,贯彻“四精”理念,打造一批美丽九江亮点村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比例村点指标用于亮点建设。

3、统筹兼顾其他村庄建设。在全面完成贫困村整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25户以上不迁并宜居村组整治建设;筹兼顾偏远山区、非观光带片区村庄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坚持“五个不搞”原则。不符合县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不搞,已规划移民搬迁的不搞,城镇规划区内的不搞,工业园规划区内的不搞,重大项目规划区内的不搞。

5、严格审核报点。20xx年新农村建设点继续按照村庄自主申请、乡镇沿线连片申报、县级初选把关、市级审核汇总、省确定批复的程序进行申报。

三、工作重点。

2、坚持全面推开,大力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县建设。认真做好第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考核认定,积极组织第二批省级美丽宜居示点县申报,全面启动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县申报工作。各县(市、区)要继续巩固和深化“连点成线、拓线扩面、亮点打造、整体提升”的建设格局,连片推进美丽宜居示范线(带)建设,进一步彰显整体效果,确保“建一片成一片”。要强化领导、夯实措施、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巩固建设成效,区域重点打造,凸显展示效果。按照《全面落实“四精”理念高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赣办字〔20xx〕41号)精神,统一组织推动、统筹整合资金、统管项目建设,要带头落实“四精理念”,突出抓好创建工作,精心打造建设一批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新成效。

3、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推广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深入推进“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切实解决当前“四个不到位”突出问题,即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到位、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信息平台搭建不到位、长效管护制度模式不到位等问题。省级按各县(市、区)行政村数量测算,相应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市级也相应给予补助,并依据考核结果实行差异化奖补。各县(市、区)按照每个行政村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要求,除省、市补助资金外,及时足额筹措管护经费,县、乡资金要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引导农户缴纳保洁费,动员新乡贤捐资捐款多方筹措资金。深化干部群众深度参与管理和监督,以武宁县为试点,积极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码上通”,推动长效管护管理模式逐步向物业化管护转变。对管护资金不落实、管护平台未建立、奖补机制未形成、长效管护制度模式效果差的县(市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新农村建设先进评选资格。

4、坚持固强补弱,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从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弱项入手,抓好农村垃圾清洁治理。在全市全面推开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落实“一乡一站”要求,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清扫、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和统一处理,做到一把扫把扫到底。逐步推开以厨余垃圾分类为主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长效化。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按照“四个明确”和“四个一”标准,全面推广epc总承包建设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有效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紧盯到20xx年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92%以上的目标,持续推进旱厕“清零”活动,推广户用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加强村民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卫生公厕建设,全面完成厕改造任务。

5、坚持群众参与,切实发挥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大力推行“一约两会”做法,坚持组抓村规民约,村抓村民理事会,县抓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没有组建县级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要在20xx年7月底前抓紧组建,鼓励乡镇成立分会。按照“七有”原则,每个县级促进会筹资投劳不低于500万元,大的县不低于1000万元。组织开展评选活动。结合“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各级要加大宣传表彰,组织开展先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十大新乡贤”评选活动,示范带动农民群众和更多新乡贤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6、坚持产业先行,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坚持一手改善村庄环境,一手发展富民产业,围绕“两茶一水”(茶叶、油茶和水产)等九江传统特色产业,形成更大产业规模。要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带动效应,运用园区平台,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要放大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模式,串起产业链,带动产业、带富群众。要依托景区景点,发挥好“美丽乡村游”平台作用,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引入市场主体、串联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推进村集体的资源开发、资产盘活和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农民收入,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7、坚持宣导结合,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会同文明办、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引导农民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稳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并纳入新农村建设督查考核内容。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相关规定。广泛开展“十个一”创建活动,丰富乡村文化内容。

乡村沼气建设方案

20**年,三阁司乡世行贷款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局、能源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围绕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已建成沼气池32口,为县实事办下达给我乡任务数30口的106%,另有49口沼气池在建设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清洁能源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成立三阁司乡清洁能源建设领导小组,乡长戴恩森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乡长马宗勇为副组长,其他相关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秋冬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乡沼气专干彭元勇兼任办公室主任。乡党委政府根据上级分配任务数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将任务分配到各工作片、各村委会,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村级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成效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二、广泛宣传发动。

我乡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印发宣传单和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发展的优惠政策、重要意义及沼气建设的新科技、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建池积极性。

三、集中示范,发挥典型辐射作用。

乡党委、政府将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和沼气国债项目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我们以s219省道为中心,兴建沼气建设示范带。在s219线沿线安乐、西坪两村进行集中示范,整村推进。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坚持“三结合”标准(即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力争达到家居清洁温暖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良化。并引进示范推广沼气新技术,大力推广常规水压式沼气池,着力开展了“猪-沼-菜”、“猪-沼-果”等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改变了以前农民对沼气只能点灯、煮饭的认识。使样板引路,目标入户,让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全面推动了我乡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步伐。并计划组建沼气协会,搞好技术服务,形成建池有人管,咨询有人答,故障有人修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政策激励,加大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大了对沼气建设的补贴力度。建池户在20**年每新建一口沼气池,经验收合格后,沼气国债项目补贴1500元、世行贷款1500元。对按时完成分配任务的驻村干部、村干部实行奖励,完不成任务的予以处罚。完成分配任务80%以上的每口奖20元,低于80%每少一口罚20元。极大的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建池积极性。

五、强化督查,确保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为促进我乡沼气建设顺利发展,我乡今年在督导督查方面实行了建设进度通报制、工作进程汇报制、建设质量奖惩制;建立了跟踪问效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抽查。对沼气建设实行每周一统计,一月一通报。确保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近日,xx县出台《xx县加快推进xxxx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xxxx年目标任务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xxxx年结合“精准扶贫”、“一事一议”等工作,以“五清楚、两特色”为主要整治内容,重点整治建设38个美丽乡村(省级27个、市级11个)。狠抓3个示范村庄(省级xx乡xx村、xx镇xx村,市级xx乡xx村)创建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二、美丽乡村景观带。xxxx年度重点打造木兰溪榜头段及支流仙水溪两岸景观带,景观带长度不少于10公里,做到整体规模到位、村庄整治到位、绿化美化到位、生态修复到位。

三、重点改善提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列入10个省级重点改善提升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之一的xx乡xx村,按照《关于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整治的指导意见》和《xx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整治和保护导则》要求,启动xxxx年度保护和发展整治建设工作。

四、农村污水治理。按照3年完成全县农村污水治理的总体目标,今年全县计划完成71个村庄污水治理建设,建设改造三格式化粪池18077户。其中,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改造任务要于上半年完成。

五、绿色村镇建设提升。大力开展村镇绿化美化工作,加快镇村“小公园”“小憩园”绿地建设,加强农村“四旁四地”造林绿化、美丽乡村景观带周边村庄及周边道路的整治提升、景观带周边生态景观的恢复,全面提高村镇绿化水平。今年创建xx乡省级绿色乡镇。

乡村沼气建设方案

乡村“一建三改”工作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省政府年向全省公开承诺的八件实事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的重要内容,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沼气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统一思想,加大沼气建设工作力度。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沼气建设工作。市乡村能源部门要对沼气建设负主要责任,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大干第四季度;要抓好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及时上报项目进度,认真组织项目验收结算。市财政部门要落实沼气项目配套经费和工作经费,抓好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市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抓好沼气项目计划的审核和申报工作,协调项目资金到位,并监督使用,督促项目所在村按时完成项目任务。市扶贫开发部门要负责抓好扶贫重点村沼气建设项目计划的审核和资金的落实工作,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督促扶贫重点村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各乡镇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本地沼气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组织工作专班,切实抓好宣传发动等工作,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建设质量。沼气项目资金统一由市财政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扶贫沼气建设资金由市能源办根据验收情况与市财政局直接结算,严禁擅自改变资金使用性质,挪作他用。市政府将定期对各乡镇办沼气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年终市政府将按年初与各乡镇办签订的沼气建设目标责任状,对各乡镇办进行严格考核结硬帐,凡今年不能完成沼气建设任务的乡镇办,扣减其明年的沼气项目建设计划。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